您的位置>首頁>菁華開示

 
 

最近新增的菁華開示…

       

1 誠敬
2 六和敬
3 有敬、有禮,學習才得利益(有影片)
4 生生世世不妄語(有影片)
5 到什麼地方,都受人歡迎(有影片)
6 永遠懷著感恩心(有影片)
7 求學應有的態度(有影片)
8 樂活的生命(有影片)
9 有禮真好,從我做起(有影片)
10 人要有自知之明(有影片)
11 把一切恭敬落實在生活上(有影片)
12 禮敬與稱讚(有影片)
13 禮敬是平等的(有影片)
14 要用真心待人(有影片)
15 禮節的影響力(有影片)
16 感恩青菜,感恩一切(有影片)
17 感恩的心是性德(有影片)
18 要感恩、謙虛、恭敬,不能有傲慢心(有影片)
19 恭敬是修福(有影片)
20 一切恭敬,修慧與福(有影片)
21 一切恭敬,成就善根(有影片)
22 禮的重要性(有影片)
23 誠是學生的善學法寶(有影片)
24 向好老師挖寶(有影片)
25 利益與恭敬相等(有影片)
26 求法的心態(有影片)
27 用什麼方法讓社會和諧?(有影片)
28 兩文錢的公案(有影片)
29 學生真有恭敬心,老師不會把你捨棄(有影片)
30 真誠恭敬是性德(有影片)
31 真誠恭敬是學習的要點(有影片)
32 學習要從恭敬中學(有影片)
33 真誠恭敬心是學習成就的保證(有影片)
34 至誠方能求得佛菩薩感應(有影片)
35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恭敬當中求得的(有影片)
36 一分誠敬得一分法喜(有影片)
37 至誠感通(有影片)
38 從小就要學誠敬(有影片)
39 謙卑的人一定誠敬(有影片)
40 佛教我們要謙虛(有影片)
41 為什麼要誠敬?(有影片)
42 用真誠、恭敬、懺悔化解災變(有影片)
43 今天科學跟中國聖賢求學問不同的地方(有影片)
44 至誠從哪來的?(有影片)
45 沒有誠敬,老師不教你(有影片)
46 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共同的根基(有影片)
47 恭敬是屬於性德(有影片)
48 誠敬從什麼地方培養?(有影片)
49 現前傳統文化復興,為什麼短時間做不到?(有影片)
50 現在人尊敬的心完全失掉(有影片)
51 處事待人接物不能離開誠敬(有影片)
52 學佛要從孝親尊師、真誠恭敬下手(有影片)
53 怎樣生起誠敬心(有影片)
54 為什麼展開經卷看不透?(有影片)
55 學習的人很多,幾個會有成就(有影片)
56 聖賢教育,精神教育,不容許懷疑的(有影片)
57 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首重「誠敬」(有影片)
58 毋不敬(有影片)
59 內心真誠一發,沒有學過規矩,也會懂得(有影片)
60 做人學佛,就一個「誠」字(有影片)
61 做佛事要用真誠心做(有影片)
62 學佛是條正確快樂之路(有影片)
63 萬分誠敬的人才能得大利益(有影片)
64 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你發出真誠恭敬心(有影片)
65 慢心起來了,功夫不能向上提升(有影片)
66 聖賢之道是心法,只有誠敬能看到(有影片)
67 惠能大師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有影片)
68 真誠恭敬,莊嚴功德成就(有影片)
69 至誠感通-2(有影片)
70 人人都自讚毀他,社會就亂了(有影片)
71 真實智慧從真誠心來(有影片)
72 言語誠實,遵守五常(有影片)
73 團體修六和敬,心地清淨平等沒有高下(有影片)
74 真誠恭敬心才能得真實利益(有影片)
75 為什麼古人學佛比我們現在成就的多?(有影片)
76 為什麼古聖先賢的書讀不進去,體會不到它的意思?(有影片)
77 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用真誠心,學習普賢菩薩的禮敬與稱讚(有影片)
78 一切眾生根之根、本之本,就是孝、敬(有影片)
79 誠敬從哪裡來的(有影片)
80 誠字,一生受用不盡(有影片)
81 讚歎六祖惠能大師(有影片)
82 真誠恭敬比什麼都重要(有影片)
83 真誠恭敬才能得到真實利益(有影片)
84 好為人師,這是大毛病(有影片)
85 一切恭敬,一心頂禮(有影片)
86 真誠是從不自欺做起(有影片)
87 現在人不能接受聖賢教育的原因(有影片)
88 真誠心必得感應(有影片)
89 真正有至誠恭敬,拜三年佛決定得成就(有影片)
90 印祖說你有十分誠敬,體會十分(有影片)
91 用真誠心待人,人家會感動(有影片)
92 為什麼要以誠敬心對佛菩薩(有影片)
93 心性之學全靠真誠恭敬(有影片)
94 求學全憑誠敬,不論賢愚(有影片)
95 真誠、恭敬,入道之門(有影片)
96 真誠心、恭敬心要從小培養(有影片)
97 得三昧的訣竅,就在真誠恭敬心(有影片)

>>>回前面總目錄


謙卑的人一定誠敬(有影片)

請點下面的選項觀看影片

看mms影片  看youtube  下載影片

遇到善知識,遇到善知識自己本身具備的條件要足,什麼條件?誠敬。絕對不是善知識要求學生對他真誠恭敬,那不是善知識,善知識絕對不會有任何要求。為什麼要誠敬?誠敬是性德,只有性德才能夠契入心性;不是誠敬,你是妄心,妄心入不了真實境界,就這麼個道理。老師取學生,確確實實是這個標準,這個學生,你看他這人真誠、恭敬、老實,這是個人才,他能成就,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就會特別照顧。他天天在觀察,天天在幫助你,分寸拿捏得非常準確,為什麼?過分對你好的時候,你起了傲慢心,貢高我慢心;如果對你冷淡的時候,你心灰意冷,都不能學到東西。所以老師對你一定是不即不離,完全是自自然然的長成。我們過去常常有這種想法,以後遇到的時候,真的,真是這樣的。

一九四九年我到台灣,一個人到台灣去的,跟著軍隊去的,那個時候不跟軍隊就到不了台灣,我那個時候二十二歲,只有從軍到台灣。到台灣之後人地生疏,沒有親戚、朋友,也沒有熟悉的人,很想讀書沒有錢,繳不起學費。在軍中服務待遇非常微薄,僅僅能夠維持自己很低水平的生活,這樣的困境當中只有靠自修。書本非常缺乏,縱然是有,買不起,怎麼辦?只有去抄,星期假日到圖書館去借書借來抄,哪有現在這麼方便?遇到方東美先生是知道他是安徽桐城人,是老鄉,雖然不認識,是老鄉,就套著老鄉的關係給他寫一封信,信裡附了一篇文章給他看。目的呢?沒有別的,希望能同意我在學校去旁聽他的課,那個時候對哲學很有興趣。信寄出去這是一個試探,能不能有什麼後果不知道,也不去想它。一個星期回信收到,他寄來,約我到他家去見面,我到他家裡第一次見面,就是我那一封信自己介紹自己。見面之後問了我很多話,我老老實實的回答他,希望能到學校旁聽。他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六十年前),你到學校去旁聽,你會大失所望。」我聽了這句話,就是涼水澆頭,希望完全沒有了,所以當然表情就很沮喪、很難過。我們這樣坐了大概五、六分鐘,坐了五、六分鐘他老人家又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這是作夢都不敢想的,在他家裡的小客廳、小圓桌,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跟他學哲學概論是這麼學來的。

以後,他的學生很多,大概這種教學只有我一個。所以方老師很多成就的學生,包括香港新亞書院的院長唐君毅,也是方老師的學生,聽到之後對我才另眼相看。他說「方老師的眼睛長在頭頂上,誰都沒看中,他能看中你,單獨教你,你一定有長處。」實在講我什麼長處都沒有,真正講長處就是對老師的恭敬,這是從小父母教的,沾這一點光。我跟章嘉大師、跟李老師,跟李老師的時間長,十年,都是一點誠敬心。沒有誠敬,什麼也學不到,大概就是我跟一般學生比,我比他們誠敬心要多幾分,就靠這個。這六十年過了,我的經歷當中,我就非常肯定印光大師的話,「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印祖只講到這裡。我後頭加了幾句,一百分的誠敬得一百分利益,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一點都不錯,沒有真誠恭敬什麼都得不到。真誠恭敬要培養,從哪裡培養?培養自己的謙虛,謙虛還不夠,應該講謙卑,謙卑的人沒有一個不成就。你們去看看《了凡四訓》,你看了凡先生他對於一些讀書人上京去趕考,他的判斷哪個人可以考取,哪個人考不取,都被他料中,他會看相嗎?不會。他看什麼?就看這個讀書人的言行舉止,如果真正表現謙虛的,這個人決定考中,他的標準就這麼一點點。

《四訓》裡頭講得清楚,他勸他的兒子要學謙卑,謙卑的人一定誠敬,誠敬的人一定能夠契入心性。有一絲毫驕慢就考不中,《了凡四訓》也舉了一個反的例子,有個人去趕考,自己非常自負,他文章寫得好,他對一些同學也瞧不起。他去考沒考中,心裡很不服,大罵這個考試官沒有眼睛,這麼好的文章為什麼不取?他在那裡發作大罵的時候,旁邊有個老道在旁邊笑笑,笑他。他就很生氣,就對這老道,「你為什麼笑我?」他說:我笑你,你的文章大概不怎麼太好。「你沒有看過我文章,你怎麼知道?」我看你發這個脾氣,就知道你寫不出好文章。這個讀書人難得,一聽之後,老道講的話有道理,所以馬上就謙恭,就在老道面前懺悔,老道就教他,以後他真改過自新,三年之後再去考,考中了。了凡先生看人沒有別的本事,他不是一個命相家,他就看人有沒有誠敬,言行舉止是不是端莊、是不是老成、是不是恭敬,從這裡看,連世間法成敗的關鍵都在此地,又何況是佛法?要緊,不是不要緊。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二O集)2011/5/19 檔名:02-039-0420

>>>回前面總目錄 / YouTube影片主頁 / 土豆網影片主頁


淨空老法師專集網站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