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探索中華民族姓氏 > 奇書《百家姓》

  春秋時代,就有學者專門研究姓氏。戰國時,趙國的史書《世本》(已失佚)記錄了自黃帝到春秋時的帝系、傳譜、氏姓篇等內容。至兩漢時,出現很多與姓氏、傳譜方面有關的著作,如:西漢史遊的《急就篇》、東漢王符的《潛夫論》等等。唐代的《大唐氏族志》(一百卷)、《姓系錄》(二百卷)、《元和姓纂》,以及宋代的《古今姓氏辨證》等都可謂希有難得的學術著作,其後相關的著作更是相繼而出。然而從影響力來看,區區幾百個字、只有姓沒有譜的《百家姓》卻更為人熟知,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

  最早在漢代就有三言詩體的「百家姓」出現,曾被用做童蒙課本。即在《急就篇》(西漢.史遊)裡的這樣一段文字:「宋延年,鄭子方。衛益壽,史步昌。周千秋,趙孺卿。爰(袁)展世,高辟兵。鄧萬歲,秦妙房。郝利親,馮漢強。戴護郡,景君明。董奉德,桓賢良……」。而我們現在熟知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這部《百家姓》,相傳是北宋初年浙江錢塘一位老儒生編輯而成的,姑且稱之為宋初本。它採用四言一句,句句押韻,亦朗朗上口。據文獻記載,在宋代這部《百家姓》就已經廣為流傳,後來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為「三百千」,成了通用的兒童啟蒙教材。一千多年以來,《百家姓》不斷地被翻印,也陸續出現不同的版本,如《續百家姓》、《增廣百家姓》等。

   有趣的是,在明、清兩代都有不同的官方版本《百家姓》流通,譬如:明代以「朱奉天運」開頭的《明皇千家姓》;而清代的《御製百家姓》不但格式整齊、合轍押韻而且注有郡望「孔(魯國)師(太原)闕(下邳)黨(馮翊)、孟(平陸)席(安定)齊(汝南)梁(安定),高(渤海)山(河南)詹(河南)仰(汝南)、鄒(範陽)魯(扶風)榮(上穀)昌(汝南)……」,但最終都沒有取代宋初本的《百家姓》,《明皇千家姓》甚至連樣本也沒有流傳下來。宋初本《百家姓》則流傳至今,興盛不衰。

   據相關的史料記述,在唐代,「百家」一詞曾指「士族」,也就是「讀書人」、「士大夫」,因此「百家姓」當時並不是所有的姓氏。宋初本的《百家姓》應該也沿用了這一說法,不過其中收錄的近五百個姓氏,在宋代至清代的士族中大致夠用了。經過歷史的演變,「百家姓」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百家」、「千家」、「萬家」的姓了,即使在現代,《百家姓》也基本涵蓋了大部分人的姓氏。

  無論哪個版本的《百家姓》,都在啟蒙教育、史料記載、宗法制度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歷經千年的傳承,依舊保持著原有的風貌,真可謂是經典之作。

 

參考資料: 朱洪武(2007),尋根問祖·中華姓氏源流,團結出版社。

 


尋根列車長 專用信箱 E-mail: xgnet9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