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信心是一切事情成敗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沒有信心做什麼事情力氣使不出,甚至於結果會是「行百里路半九十」。我們聽了這句「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我們的人生曾經起過什麼樣的善願?而這句話我們有信心了嗎?我們印證了嗎?人有善願,我們回想自己求學十多年的生涯,我們有善願嗎?我們時時在替人著想嗎?以至於我們踏出大學的校門,我們有在為這個社會、為家庭,以至於為民族著想嗎?這是值得我們先觀照自己一生的心態。
《中庸》裡面說:「言顧行,行顧言。」君子的風範,講了以後一直觀照自己行為有沒有跟上,時時提醒自己要言行一致。《論語》裡面又講,「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古代的人他心裡都很厚道,他話不敢講太過,他怕的是自己後來並沒有能夠做得到。所以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自己先做到了再來說。這樣的人生態度,其實在潛移默化當中,都在影響我們的學生。
當我們對人有懷疑、有對立、有不滿,這時候我們的道德、學問已經在下降了。所以古話說「學問深時意氣平」,有學問的人絕對不會看這不順眼、看那不順眼。我們靜下來想想,我們心中有沒有看什麼不順眼,有沒有?假如有,我們讓它放多久?放兩年了?有沒有放五年了?當我們把別人不好的行為放在心上忿忿不平,很看不順眼,其實我們這個心態就沒有做到《弟子規》。當一個人時時心裡面都是這些別人的過失,他的身心會不會好、會不會健康?他的人生會不會幸福?不會。當他的心態不對,影響身體健康,沒有做到《弟子規》說的,「身有傷,貽親憂」,所以控制不了脾氣,就是不孝。我曾經聽師長講到一段話,他說最傻的人就是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純淨純善的心中,這樣傻不傻?有。要不要繼續傻下去?當然不願意。
節錄自 2007/7/9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種子教師研習營(二) 【52-2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