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人說自己已經開悟,是活菩薩,經常有四、五百人聽他開示。他說:「淨空法師現在的要求愈來愈高,要求我們要上上品往生。而修持愈簡單愈好,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不用讀誦《無量壽經》,也不用聽太多淨空法師講經的光碟,早晚課只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他這樣說是否正確?
答:他說他已經開悟是活菩薩,這個說法不太妥當,因為即使是真正佛菩薩再來,也不會這麼說。佛門有一個規矩,身分一暴露立刻就往生,這是真的。說自己是活菩薩還不走,這是假的;說自己已經開悟,也是假的。冒充佛菩薩、冒充說開悟,這是「大妄語」,要墮阿鼻地獄。
我對同學們要求的不是愈來愈高,而是愈來愈緊迫。這個世界危機重重,大家要認真努力的學佛、念佛,斷惡修善,才能使災難往後推遲,甚至減輕。要想災難完全避免,必須使整個世界大多數的人都能回頭,都能放棄自私自利,認真為社會、為大眾服務,犧牲奉獻。可是真正能這麼做的人並不多,所以我們的前途並不樂觀。因此,念佛求生淨土有迫切感,道理在此地。
佛法著重契機,所謂「契機」,適合各個不同的根性、程度而教學。所以,佛家有無量法門,即使淨土宗也是無量法門,不是一個法門。佛將淨土法門傳授給我們,目的是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而一句彌陀念到底,行不行?行。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裡面,記載民國初年諦閑法師有一位鍋漏匠徒弟,諦閑法師教他:「你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一直念下去,一定有好處。」他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
諦閑法師的這個徒弟是個老實人,肯聽話,教他怎麼做,他就照做,不會改變,所以諺語常講:「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老實人能成就。像我們這些人不老實,上不上、下不下,所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教,就是為我們這些最難度的人。因此,自己一定要細心反省,自己是什麼根性。如果真是個老實人,真的萬緣放下,一個妄念都沒有,可以不要聽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能成功,你的成就決不在鍋漏匠之下,那是值得人尊敬、讚歎。
你說他跟四、五百人講開示,這個不老實。鍋漏匠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一句話也沒有。人家來問他,問什麼都是回答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佛號之外,沒有第二句話,這能成功。他還跟別人說長說短,決定比不上鍋漏匠。
為什麼要讀經?讀經是幫助我們修定,不讀經就胡思亂想,佛號夾雜著妄想,佛號就沒有效果。念佛要「一向專念」,一心念佛,不能有二心,有一個妄念就是二心,二心不能成就。所以,讀經是收妄想,收妄心。念佛之前念一卷《彌陀經》是收心,心定下來再念佛,這個佛號才管用。為什麼要聽經?聽經是堅定信心、願心,你認識了西方極樂世界,你才會嚮往,真正求生的意願才能生得起來。否則只是有口無心,對這個世間還是留戀。
至於自己是什麼根性,要採取什麼方法,自己要清楚,不能受別人影響,一定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所以,一定要看對方的根性,應機說教,才有真實的利益。
問:我九四年遇到佛法,聽師父講經後,發願依教奉行,並與有緣的同修共同學習,為群眾、為佛教出一點力。可是,隨著接觸層面的擴大,對我毀謗、造謠的事情發生了,而且是內部少數人所為。對這些事情,我該如何做?
答:只要發心替佛教做一些事情,毀謗一定會有,而且會很多。凡是遇到這種情形,反省、檢討我有沒有這些過失,沒有就不必去理會,有過失立刻改過自新。釋迦牟尼佛是聖中之聖,還有人毀謗,我們算什麼?我們做這一點事,被人家毀謗、忌妒、障礙是理所當然,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我往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的時候,老師就把社會狀況告訴我,並囑咐我:「你將來到外面講經講得不好,人家會笑話你,這還沒有什麼。如果你講得好,將來就走投無路。」都被他說中了,造謠、毀謗的人比比皆是。即使是現前,還不能避免,在台灣報紙、雜誌上刊登文章,毀謗生事。有些人看了很不平,要寫文章去反駁,我說千萬不可。他罵,隨他罵,罵累了,他就不罵了;他寫,讓他寫,寫累了,他就不寫了。決不可反駁,愈反駁,愈描愈黑。我做我的,他做他的。我們弘揚佛法、弘揚淨宗、弘揚會集本,他無論怎樣挑剔,我們自己有信心,決定不會被他動搖。各人修各人的,各有各的因果,一定要懂得。
問:家父患皮膚癌,痛苦萬分。還好他念佛兩年,個性又開朗,頭腦十分清楚。往生前一天告訴家人,他要走了,斷氣後表情安祥。請問他是否往生善道?學生因情執深重,時常掛念家父,如何斷這個情執?
答:他的痛苦是業障,經過痛苦的折磨,在走之前業障消了,這是好現象。他念佛,我們相信他念到功夫成片,能夠預知時至。只要走的安詳,沒有恐懼,即使不能往生,也決定不墮惡道。如何能判斷他是往生?他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往生,這是《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講的。要如何斷這個情執?很簡單,老實念佛。只要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們就見面了,可以常常在一起。
問: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有感性,不只人類有靈性。靈性是從哪裡來的?
答: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靈性是本具的,不是從哪裡來的。沒有來去、沒有生滅,是本具的,這才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就是你講的「靈性」。你說一切生物都有感性,這個「感性」,以佛家而言,在動物(有情眾生),稱為「佛性」;在植物、礦物(無情眾生),稱為「法性」。佛性跟法性都是本具的,沒有來去。靈性確實每個人有高低不同,最高的是佛菩薩的靈性,我們跟他相比就差很遠。這個原因何在?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的靈性是平等的,決定沒有差別,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今天靈性沒有了,變得很弱,是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摻雜在靈性裡面,把靈性搞得不靈了,就這麼回事情。佛苦口婆心教化眾生,教的就是這個,只要我們哪一天覺悟了,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我們圓滿的靈性就恢復了,這個恢復就稱作「成佛」。
問:現在生物科技很進步,將來萬一有複製人類,此複製人有無靈性?
答:有。所有一切生物跟無生物都有性,性是一個。石頭、桌椅、板凳也都有性,稱作「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複製人還是有佛性,不過複製出來之後,那個靈性更差了,比一般正常人還不如。也就是說,他更糊塗、更執著,他可能完全服從複製他的人的命令,他教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這就是非常愚痴,自己沒有智慧辨別是非善惡,完全聽別人的擺佈。如果複製人類的那些人利用這些做工具,替他爭權奪利,這是很危險的一樁事情。這是完全破壞自然生態,會有大災難現前。
問:您常講,要先度自己才可度人,只有真菩薩才可以度人;又說,念頭一轉,只要為眾生就是菩薩。這裡是否有一點矛盾?
答:「先度自己而後度別人」,這是菩薩的事情;「自己沒有能度就去度別人」,也是菩薩事業;這兩種人都是菩薩,不過這裡頭有差別。自己沒有度,度別人未必靠得住;你認為是度別人,別人是不是真的得度了?你把他度到哪裡去了?所以必須自己得度,自己認識方向,是過來人,才不會誤導眾生。自己沒有得度,不是過來人,隨便指路,這是一樁危險的事情。
但在淨宗有一個方便,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決定正確。我自己沒有得度,勸人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決定沒有錯,因為諸佛如來都是這樣教導眾生,還會錯嗎?其他八萬四千法門,你自己沒有得度,決定不能度人。唯有淨土法門,自己沒有度可以度人,這是我們必須要辨別的。所以,把阿彌陀佛介紹給別人,勸別人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人是菩薩。
菩薩自己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菩薩不能往生的也很多。什麼菩薩?名字菩薩,有名無實的菩薩,這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往生,但是他勸人,那個人要是真肯信就能往生。如果他勸的人很多,勸了幾十個人、幾百個人都往生了,他自己雖然沒有往生不要緊,到他臨命終時,那些往生的人一定會跟阿彌陀佛說:「我們能到極樂世界,都是他勸我們的」,就拉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可不可能?可能!只要他那時見到阿彌陀佛,真的想去,他就去了;如果見到阿彌陀佛還不想去,就沒有辦法。
大慈菩薩講得好,勸兩個人念佛就比自己精進;勸十幾個人,福報就很大;能勸幾百人、幾千人,你就是真菩薩;能勸一萬人,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是勉勵我們把淨宗法門普遍介紹給大眾。這些事理搞清楚了,你的疑惑就解除了。
問:在自己念佛功夫還沒成就之前,就積極努力的做流傳法寶的工作,是否本末倒置,臨終能否往生?
答:自己一方面全心全力幫助人,一方面自己也要認真努力修學。你也可以在一年當中找一個假期,放下萬緣,專心念佛。或一切事務都放下,電話也不接,天天看講經的錄像帶。你修《無量壽經》,就專門聽《無量壽經》,一天聽八小時,念八小時佛號,這樣你的修學就非常踏實。一年能夠修個七天、十天就很好,一定要專修。這個時間完全是自度,平常要幫助別人,這是很有必要的。
問:在寺廟裡聞到鐘聲,因病或疲勞,可以不起身嗎?
答:如果是早晨,鐘聲是叫你起來做早課,一定要起來。如果你有病或者疲勞,可以預先請假。總而言之,在常住共住,遵守常住公約就是莫大的功德,這是諸佛讚歎,龍天擁護。你不遵守常住公約、不遵守常住的規矩,就是破和合僧。你一個人可以這樣做,別人也可以這樣作法,僧團規矩就破壞了,這個罪過是墮阿鼻地獄。
我們天天在常住,確實有意無意的做破和合僧的事情,自己並不曉得,所以不多聽經、不多讀經怎麼行?現在你有再大的過失,別人看到了不會說,說了得罪人。能夠說過失的人,這是大恩大德。但是說了能改,人家才會說;說了不能改,連父母都不會說。一個人能夠從善如流,過而能改,這個人是聖賢人,在這一生決定有大成就。
問:日常念佛,若遇到毘尼日用的那些咒時,要停下來念完咒再念佛,還是繼續念佛?
答:古德教給我們:「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南無阿彌陀佛」也是一句咒,念佛人不知道,還要加密咒,或者加參禪,這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對佛法沒有認識。果然認識清楚了,一門深入。
如果你真的想明瞭為什麼要一門深入,你自己可以認真反省,哪一種修學方法對自己真有利益。如果又念經又念咒又參禪,同時學很多法門,你的心很清淨,妄想不生,智慧增長,效果就得到了。如果這種修學的方法,你的妄念多,煩惱不能減少,這個方法對你就沒有效果。中等根性以下的人,一門深入有好處,心定在一樁事情,沒有第二個念頭,容易得定,容易減少妄想煩惱,容易開智慧。所以,修學的法門多了,困難就來了。愈專、愈純,愈有效果,這個道理要懂。
問:如何觀照心?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大。首先你要知道心是什麼、心在哪裡?《楞嚴經》一開頭講「七處徵心」,先要認識清楚心在哪裡,然後再學著觀照。這個問題至少也得要花個三、五年的時間研習,決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解決的。可是淨土宗的辦法簡單,念阿彌陀佛就是觀心,心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照梵文的意思翻譯:「南無」翻作「皈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翻作中國的意思:「皈依無量覺」。「覺」就是本性、佛性,就是真心,不生不滅。所以,淨土宗觀心的方法妙,這個好學,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