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后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专栏:离苦得乐之道(上)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34)
  印光大师开示:评修持各法
  伦理道德:母亲的责任重大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74)
  心得交流:ei06214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9.1.1 星期二 Vol. 509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离苦得乐是佛法教学的宗旨,也是教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苦,为什么苦?什么是乐,怎样离苦得乐?请看本期专栏

  当我们研究经典不通时,何以全部放下,拜佛就通了?因为法也放下,了无一物,心清净就灵光了,智慧现前,不通之处自然就通,这是“理”。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2018/11声明下载APP2017/12/14严正声明严正声明Facebook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离苦得乐之道(上)
 
 

  离苦得乐是佛法教学的宗旨,也是教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苦,为什么苦?什么是乐,怎样离苦得乐?现前就可以得到吗?

  佛法常讲“烦恼轻,智慧长。” 学佛,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最低的成就就是现前离苦得乐。所以佛首先教我们知苦乐,知道苦乐之后,才能脱离苦而获得乐。

一、知苦

  1.世间的享受有乐吗?

  我们这个世界都是苦,《法华经》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六道,唯苦无乐。在人世间,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国王也不自在,也有他的苦处,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所享受的只有苦没有乐,这个要觉悟!但有时我们感觉眼前好像似乎过得还不错,还满自在的,还有点乐趣,那实在是苦暂时的停了一下,你觉得乐,是苦暂停,并不是永久停了。譬如我吃饱了,吃得不错、吃得很舒服,但是它能维持多久?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不感觉得有苦,过了几个小时之后,不继续再吃一顿,苦就来了,饿就苦了。每个人都有病,什么病?饿病。三餐饭就是三餐药,佛法称为药石。一餐不吃,饿病就发作,两餐不吃,病就严重,三餐不吃就更重了。哪个人不苦?没有一个人不苦。

  尤其,生老病死,有生必有死,每个人不能避免的。有些人把生死看得很淡,死也不在乎。可是后头还有轮回之苦,能够死得了吗?死了就了了,那也好!那我们都不必学佛,死了就了了!实际上是什么?死了就不得了!《地藏经》讲,死了之后四十九天又投胎,绝大多数的人不会超过四十九天。四十九天投胎,投胎到哪一道?业力牵引着走,入三善道、三恶道。一切众生在六道里头叫“生死疲劳”,没休息,这多苦!这不是我们烦恼的时候一死就能解决,没办法,永远解决不了,生生世世没有法子解决的。所以我们自己要觉悟,这个世间真正是苦。

  2.四种穷苦,六道众生都具足

  第一种穷苦是“ 没有依靠”。我们在六道里面生命无常。真的是谁也靠不住!第二种穷苦是“没有智慧”。实实在在讲世间人没有智慧,聪明或许有,但心不清净,烦恼没断掉,还有恶业牵缠,这是“ 苦”。智慧不开,这是“ 穷”。 第三种穷苦是“ 没有方法”。这个方法是多方面的。从世间来说,人生不快乐。家庭不美满,社会动乱不和谐等等的苦恼,有没有方法解决?第四种穷苦是“烦恼断不了”。我们的妄想、烦恼太多了。如何能够断烦恼、开智慧?智慧不能开,烦恼不能断,这是穷苦。这是把各种层面的穷苦,归纳这几大类,我们统统具足。
所以,一定先要“知苦”,不能“人在苦中不知苦”,我们晓得这个苦果,我们才能真正发心把这个苦因断掉。

  3.苦因

  苦从哪里来的?无明是一切苦的根源。无明是对于一切事、物、现象都不明了,换言之,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了,就叫做无明。

  贪瞋痴慢,起惑造业,才有果报。人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如果你没有欲望,就不会到人间来,也不会到六道里轮转,六道众生统统有欲望。我们之所以感到辛苦,正是因为有贪求,“ 财色名食睡”,贪心没有止境,那就苦海无边。这很难断,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高度的警觉。知足常乐,没有过分的希求,这就会过得很快乐、很自在。

二、知止

  如果知足,苦就止住了,后面的生活是常乐。比如穿衣,衣知足了,天天想穿好衣服的那个苦就没有了。饮食知足了,不再讲求色香味,那个苦也没有了。五欲六尘中对哪一样知足 那一样的苦就离开了,离苦就得乐。正所谓—知足常乐。

  1.知足常乐

  世间法常说“知足常乐”,知足的足跟佛讲的四如意足的足意思是相同。“足”是满足的意思,满足就是定。不满足,心是动的;满足,心就不动了。一知足就如意了,不知足的人永远不会如意。

  我们中国古时候,在社会上地位要是高了或者发达了,这个时候他应该要提高警觉;也就是说无论是地位、财富到相当一个程度,要知道回头,要知道满足,这个人才叫真正有福报。如果永远不知足,将来就会有祸害。为了要提高自己的警觉,用什么东西?手上常常拿一把如意,或者家里摆一把如意。如意的头是回过来的,叫回首如意,这是什么意思?我要知足、要回头,够了,不能再多。回首如意,这一回头就如意,佛门讲“回头是岸”。这是提醒“我要回头”,回头就如意了。回头就是足的意思,不要再求,再求就有祸害了。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真正能享受利益,不知足到最后决定会有灾难的。

  晚清的时候,曾国藩很了不起,有智慧!他是大总督,管四个省,清朝有史以来没有他那么大的官。他的书房挂个匾额叫“求阙斋”,人家求圆满,他求欠缺一点,这就是回头的意思。

  佛也教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要知足,知足,心就定了,定才能开慧。

  2.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道里头有真乐,远远超过一切物欲的享受。所以佛菩萨给我们示现,我们看到他们的生活都很清苦,我们凡夫不知道,这里头有真乐、有真的享受。过去方东美先生所讲“ 人生最高的享受”。 虽然方老师没有皈依佛门,但是他是真学。他何以能够看得懂经典?他的世味很淡薄,他没有名利心、没有贪图世间享受的念头,他的生活过得很清淡,真正是安贫乐道,所以经典他看得懂。

  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在物质,不是丰衣足食。

  佛法没到中国来,孔子所赞叹的只有一个人—颜回。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他没有财富,也没有地位,不论环境多恶劣,他都不受影响,他“不改其乐”,一天到晚快乐得不得了。他乐什么?他乐的是道。可见生活幸福、快乐、美满,从哪里来的?安贫乐道。我们再看世尊当年在世,三衣一钵,树下一宿,这是把生活程度降到最低的水准。每天出去托钵,有时候还托不到,托不到也很快乐,他没有烦恼;有的时候托到美食,也不会生欢喜心,心永远是清净的,这叫乐在其中。

  所以世出世间圣贤都安贫乐道,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不管是什么欲望,都要晓得知止,佛讲的四如意足就是孔子教人的“知止”,晓得到什么阶段停止,止在这个地方,也就是知足,不可以超过。纵然自己有福,有福如果能知止,这个福就变成德,我们常讲“福德”,那个果报就更不可思议。

  >>续载中……

  ——恭录自空老和尚讲演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34)
 

七四、劝信解 约现前劝 明成就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这是从真实成就上来劝导我们。

1.清净即是无相,如前以不住六尘生心,为清净心。正明住尘即是着相,少着相便非清净矣。

  “清净即是无相,如前以不住六尘生心,为清净心”。“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法”,包括佛法。心中住着佛法,也错了,心不清净。佛真正大智大悲,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学佛法,要读经,而不放在心上,心要空,心不可有染着。心空就灵,灵就是智慧。心生智慧,就生实相,实相即是般若。心中有一物,就迷,就糊涂,智慧不能现前,因此心要清净。

  当我们研究经典不通时,何以全部放下,拜佛就通了?因为法也放下,了无一物,心清净就灵光了,智慧现前,不通之处自然就通,这是“理”。佛菩萨冥冥中加持,则是“事”,理事圆融,理事无碍。如果在拜佛时求佛菩萨:“我这一句不通,求您加持我。”如此拜一千拜也不通。因为没有放下,心中有一物,无法感应。因此不可“住六尘生心”,法尘亦包括在其中。“正明住尘即是着相,少着相便非清净矣”。其实我们念佛也是修清净心,但不如拜佛的感应快速。

2.‘信心清净’,谓由信此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而得一心清净。虽只说一“信”字,而“解、行、证”并摄在内。

  特别是了义经典中,一字即含摄许多义理。只说一个“信”字,但“信、解、行、证”皆在这一字之中,所以这个“信”是圆满、究竟的。“解、行、证”,若缺少一个,信就不圆满、不究竟。说一个“解”,解中有信、有行、有证。说一个“证”,证中有信、有解、有行。一而四,四而一,任何一字都含摄其他三字,圆满的包括在其中。如此的信心,即是清净。

  “信此文字般若”,即真信佛在经上的这些话。因为真正明白义理,可见此“信”并非迷信、强信,而是正信,丝毫不迷惑。信了之后,即落实;实践之后,证明我所信为真,佛所说的不假,在实践中证实。所以信解行证,证的就是信解行,是一不是二。而不是离开信解行,别有他物可证,如此一来即错。由此可知,“证”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证实。犹如释迦牟尼佛在“着衣持钵”中证实,究竟圆满的佛法,即于着衣持钵之中明白的显现。佛生活于究竟圆满的般若波罗蜜之中,一点一滴都是圆满般若波罗蜜。穿衣、吃饭、行走、讲经说法皆是,无丝毫欠缺,全部皆圆满。密宗有“大圆满法”,如此的生活真正是大圆满。

  反观自己现在所过的生活,穿衣、吃饭,都要挑选,无一不生烦恼。我们生活于大烦恼之中,如何有佛菩萨如此圆满的智慧!若明白此一事实,方知非学佛不可,否则太苦了,不学佛不知应如何度日,糊涂过一生,正是所谓醉生梦死。学佛之后,明白转烦恼为菩提,转烦恼的生活为智慧的生活,这是学佛的好处在此,转变整个人生。尤其是这几部大乘经,可说都是直截了当,没有委曲婉转,学了立即活学活用,应用于生活、工作及处世待人接物上,真得受用。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师开示:评修持各法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愿我同人,咸生正信。(正)近代往生传序

 
伦理道德:母亲的责任重大
  

  

  中国人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是世界上没得比的,哪一个国家族群也不能跟中国比。中国人懂得,要把这个孩子的本性,当然他慢慢长大,他会染污,如何让他染污减低到最轻的程度,不染污是不可能的,染污到最轻,不能严重,要保护这个。这个是根本,就是三年,一千天,从出生到三岁,这三岁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他慢慢的接触到外面,他被染污。

  这三岁,他所见的、所听的、所接触到的,完全是正面的,不能有负面的给他看到,就是他要看到善的,恶的不能让他看到;恶的看到,他染了恶,那就不善。所以让他看见什么?看见伦理、看见道德、看见因果,让他看这个东西,让他接触到圣贤的教诲,这一千天重要。

  这一千天谁教他?母亲,父亲要出外工作,母亲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要把孩子看好,这扎根教育。教他看什么?《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小孩不懂,父母要把《弟子规》做到,在家里表演,《感应篇》、《十善业》统统做出来,小孩天天看,看到爸爸妈妈都是这样的,看到一家人全是这样的,看了一千天,根深蒂固。古人有句话说“三岁看八十”,意思就是三岁养成这个习性,八十岁不会变,一生都不会改变。

  所以父母在家里表演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君臣是上下,夫妇有别,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任务。妇女的任务,母亲的任务比父亲的任务更重。父亲只管赚钱养家,这是他的工作。教小孩,下一代有没有人才出来,在母亲,母亲要教好了,他家里会出圣人、会出贤人,所以母亲比父亲重要。

  在佛门里面有十方的供养,十方供养的,供养出家人养道,但是这个钱谁可以用?母亲可以用。出家人钱可以供养母亲,不能供养父亲,父亲没这么大的福报。母亲的恩比父亲的恩重,小孩有没有成就全靠母亲。所以一个负责任的母亲,在小孩面前一定要表演孝亲尊师,就是说《弟子规》里头字字句句她做到了,让小孩看见。小孩小,虽然不会说话,他睁开眼睛会看,他的耳朵会听,他已经在学习。

  把伦常做到、孝悌忠信做到、礼义廉耻做到、仁爱和平做到,一千天就养这些东西,全靠母亲做示范。早晨起来,母亲侍候她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祖父母,看她怎么侍候,小孩就学会,就会孝顺。中国人的教育智慧理念从哪里来的?是从了解事实真相上来的,从觉来的,不是从迷来的。

  文摘恭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八0集)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74)
  
 

清朝昆山周梦颜安士氏述/民国蓬岛思尼子新译

勿因私使人兄弟不和。

【发明】兄弟与我,是身体不同而本元相同的人,虽然有长幼的分别,但都是受到父母的养育栽培之恩。假使兄弟不和,就是得罪父母;假若使人不和,就是使人得罪父母。出自继母、庶母的兄弟,虽然有大小的分别,总是与我是同一个父亲,就像是相互连接的树枝一样;与他们不和,便是薄待骨肉;如果使人不和,便是使人薄待骨肉。同宗兄弟虽然有亲疏的分别,都是蒙受祖宗的庇护与栽培;与他们不和,分明就是轻慢祖先;如果使人不和,分明就是使人轻慢祖先。因此可以了解,私仇的报复非常小,不和的贻害非常大。人如果真的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才会爱护自己的兄弟,以及别人的兄弟,哪里忍心因为私仇的缘故,而让别人不友爱他的弟弟,不恭敬他的兄长呢?

【下附征事】

 邑神示罚【其亲面述】

  嘉定的张某有兄弟二人,分家产的时候,兄长应该还给弟弟十几两银子,但兄长却以其他事项搪塞,想要拖欠。弟弟贫穷而且纯朴,讨不回银子,就请原先经手的亲叔叔评断。他叔叔因为兄长富有而能干,反而袒护他。

  弟弟非常生气,就在康熙丁丑年夏天写了一份疏文,在当地的神庙焚化。过了五天,还看不到任何感应,就再写一份禀奏神明。第二天,叔叔死亡,兄长死亡,自己也随即死亡,三人都被抓到城隍庙。

  神责备说:“你们三个人都还不应该死,把你们抓来的原因,是因为一份诉状要审明白罢了!”神看着兄长说:“你实在应该还给弟弟银子十五两七钱,怎么抵赖了呢?责罚三十板。”又看着弟弟说:“这种事情为何不向阳间官府告状,却要冒犯阴府呢?责罚二十五板。”

  又看着叔叔说:“你身为叔父,为什么不秉公评断,却奉承富人而欺负贫困,使你的小侄子告状到这里,也责罚十板。”审完之后就将他们放回,而三人已经闭上眼睛大半天了,醒后都呼叫腿上非常疼痛,看看屁股,都变成青紫色,各自躺了十多天,而后才能起床。

【按】他叔叔对小侄儿本来并没有私仇,只因做人势利而已,哪知阴间的细帐代他记录得这么详细呢?所以,阳世有冤屈,阴间却没有冤枉或过度的情形;阳间能讲人情,阴间只是执行法规。阳世审案,不过就眼前的事情评断;阴间评断事件,就要把过去世一起计算。人若遇到冤枉事,将它假设是前世因果,那么心中的愤恨自然平息。

  记得在壬戌年,我听说嘉定南翔镇陆宸求家中的一件事,乃至鬼在阴间也要凭藉通行证件来往,不能擅自渡过重要关口。那年宸求的侄媳妇生病,有鬼附在她身上说:“我是徽州婺源人,在江北贩卖鱼蛋,所有银钱都被同行的商家拖欠,本钱都丧失了,愤恨而死。我随即向阴间告状,冥官说这件事只是偿还业报而已,不必投诉呀!冥官就拿出一本簿册给我看,全是我前世欠对方的东西,因此心中的愤怒立即平息。冥官发给我一纸凭证,要我回家,刚才我路过这里,被你家婢女用脏水泼出来,污损了我的凭证,我已经无法回去了,请尽快还给我。”

  宸求说:“凭证是阴间的东西,我怎么能够得到呢?应该再到发给凭证的地方,请求他们重给才可以得到。”鬼说:“我已经到了这个地方,前方有城堡,后面有关卡,想去都不行了。”宸求说:“既然这样,那要怎么办?”鬼说:“这地方某乡有某人,请来会有作用。”

  陆宸求就派人把这个人请来,原来是一个老人,就向他说明事情原委,老人也不知道凭证的式样。又问一个道士,才能写出来,并设菜肴水果祭祀他。鬼得到凭证非常高兴,极为感谢,吩咐家人应该赶快聘请医师治疗。鬼将要出门,又进来告诉他说:“你家有两条狗睡在门口,请送我出去。”陆宸求依言送他出去,鬼终于悄悄地离去,陆宸求的侄媳妇也病愈了。谁说阴阳不同路途,道理有不同吗?

  >>续载中……

 
心得交流:ei06214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读菁华节录有感

  随喜功德是我们的性德,如果真正做到的话,令人感到很快乐,是个法喜充满的事情。以前,学生经常看人家的缺点,心里总是抱怨或者轻视别人。其实这样首先是影响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心情先不好,负面情绪很多,脸色也不好,相由心生。可是有一次,我体会到了欣赏别人的乐趣。谁都有优点,欣赏赞叹别人的时候,首先自己很快乐,积极阳光,再去影响身边的人,从此我就转变了态度。佛法讲究主伴圆融,一尊佛唱主角的时候,其他的佛菩萨都当配角。佛菩萨没有嫉妒的,分工不同而已,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弘法利生。错误之处,恭请老师慈悲斧正。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ei06214同学”)

 
答疑解惑
 

问:曾听说穿红色袈裟是不如法的,但为何许多法师甚至有名望的讲经法师都是这样穿的,难道他们不知这不符合经典的指示吗?

答: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资源非常缺乏,布匹很不容易得到。所以出家人穿的衣服多半都是粪扫衣,就是人家穿破的,丢掉不要的,出家人把它捡起来。看到还可以用的,就把它一块一块的剪下来,缝成一件衣。当然质料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穿起来就很难看,所以缝制之后再把它染成咖啡色的,这叫袈裟。这个颜色,就是红、黄、蓝、绿杂色染成的,袈裟就是杂染的意思。
  出去托钵,那个饭也叫做袈裟,为什么?不是一家人供养的,通常托七家,七家的饭菜都不一样,放在你一个碗里面。所以,吃的也叫袈裟,穿的也叫袈裟。佛这种制度就是教我们不执着,教我们真正放下,一切随缘不攀缘,决定不穿正色衣。什么是正色?红、黄、蓝、白、黑,这个五色叫正色。佛穿的衣服是这五种颜色染成一种颜色。当然现在社会跟从前不一样,出家人穿这个衣实在讲都不应该,为什么?好好一块布匹要把它剪碎,再把它缝起来,这已经失去了意义,这是糟蹋,人家是没有。但是我们最好还是避免正色,这是正常的。

  但是为什么中国有些法师穿红色的,镶的金色边,甚至于每个格子里面还绣有佛像?这是从前帝王尊重佛教,对于被封为国师的,皇上常常要送礼物,就送这件衣。那个颜色是皇上做的要送给他的,是一种礼物,也表示一种尊重。皇上赐的,那是要接受,这是国家的等于是奖励、褒扬。像一般人受勋一样,勋章一样。这个我们要懂得,在重大典礼里面可以用。在过去,通常一个法会只有一个住持和尚他穿红色的,其他的没有。不是国家重大典礼的时候我们不用。平常还是遵照戒律里面规定的,这样子好,这样比较如法。自己也要低调一点,养自己的诚敬谦和,处处谦虚,处处低调,这好。

问:道场收了很多放生的钱,虽然每个月都放生,但每次收的放生费用都有盈余。四年来累积了几万块钱,由道场负责人保管。有两位居士常劝告负责人,应将每次这些费用全部放生用完,但负责人却不予理会。请问负责人这样如法吗?

答:实在讲,现在放生也有很多的麻烦,为什么?造成环境污染,鼓励人去抓这些小动物。你不放生,他没有生意,卖不掉他就不抓了;因为你放生,他大量去抓,这不是放生,反而是害生,这个要知道。多印、多宣传这些《护生画集》,这个好,提倡素食,这功德就很大了。

问:反对会长这样做的两位居士是否背负因果?

答:各人因果,各人负责。

  (节录自21-356学佛答问)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老法师讲演CD、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中国大陆同修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组恭制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