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般若无言无说,境智一如,非实有一法。而法法皆般若之意,以明诸法一如。
‘般若无言无说,境智一如,非实有一法。而法法皆般若之意,以明诸法一如。’其义愈讲愈深、愈透彻,我们要从中体会,然后变成自己日常生活行为,就得真实受用。世尊在无言说里为我们说;虽说,说而无说。释迦牟尼佛讲《般若经》,是要将众生自性的般若智慧引发出来。如其不然,释迦牟尼佛虽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而众生没得到真实利益,心还是闭塞,本有的智慧德能还是被业障障住,不能现前,不起作用,岂不可惜。
“境智一如”,境是色法,智是心法,就是《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境是色,智是空,是一不是二。心与境是一。智,阿赖耶的见分;境,阿赖耶的相分。见分与相分都是自证分变现的,是故见、相同源,是一不是二,确实是一如,“非实有一法”。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决定没有单一之法。一切法都是从自性变现的,是故法法皆般若之意。以此说明“诸法一如”。诸法一如就证圆满的佛果。本经佛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证得诸法一如,即成了如来。
20.若悟得细而微尘、大而世界,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皆是假名。则尘尘刹刹,莫非般若。所谓“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建宝王刹”。“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又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皆境智一如之义。
‘若悟得细而微尘、大而世界’,此是境界相里的大相与小相。‘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皆是假名’,方能看出境界相的真相,小是缘生;大也是缘生。缘生无自性,是故小可以入大,大可以入小,事事无碍。一般人何以大入不了小?障碍是从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而生的。我们不知它是幻有,“幻有”没有障碍;误以为是实有,所以产生障碍。如此地有一道墙,我们无法穿过,因为我们认为它是真有,所以过不去。如果没有分别、执着的念头,就可走过这道墙,没有妨碍。这是真事。
圆锳法师在《楞严经》序文述说自己的一件事,证明事事无碍。他在寮房打坐,心很清净,突然想到一事,于是下了坐,走出寮房。出寮房之后,他忽然想起,我没有开门,怎么走出来的?回头一看,门果然关着。当时他没有想到这扇门,没有障碍,因此出来了。念头一起,有扇门,就进不去了。这是老法师自己的经验。
我们今天何以穿不过墙壁?心想,这道墙如何过得去,当然就过不去。如果把它忘掉,一走就走过去,可见事事真的没有障碍。凡夫无始劫来的习气,不想,念头自然生起。如果有执着,即使在梦里被人关起来,你还是出不去。如果你懂得现在就是作梦,梦是假的,一走自然就出去,没有障碍,道理在此。
“一切法从心想生”,非常奇妙,不可思议!有真正的道理存在,不是没有理论依据。“缘生无性”,就是它的道理;“当体即空”,何来障碍,都是些假名、假相而已。
‘则尘尘刹刹,莫非般若’。尘就是微尘,境界里面小的;刹是佛刹,三千大世界是境界里面最大的。说大,说小,一切都包括在其中,那一法不是般若呢?所以见了性的人,禅宗语录里面,我们时常看到:“头头是道,左右逢源”,真的,一点都不假。
‘所谓“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建宝王刹’。佛说,微尘是依报最小的,在一粒微尘里转大法轮,就是佛讲经说法。佛的大道场,听众人数无量无边;凡夫肉眼见到的很少,只能看到凡夫坐在这里。佛在此地讲经,天龙八部、鬼神、十方世界的菩萨都在。《地藏经分身集会品》记载,世尊讲经时,十方世界诸佛带着使者,都来参加大会;会场殊胜庄严,那能容得下?大小不二。维摩居士讲经,能容十万狮子座。他那一方丈的房间没有放大,十万狮子座也没有缩小,这就是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建宝王刹。“毫端”是毛端;“宝王刹”是佛刹。佛刹是三千大千世界,在毛端上,即是事事无碍之法界。
‘“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又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十方世界是尽虚空遍法界,皆是自己的光明。“光明”就是法身,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我们的真心自性涵盖十方世界。《楞严经》上,佛将我们的真心本性比作虚空,把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比作云彩,从这个比喻,就知道我们的心性多么大,真的是无量无边。佛经里常说,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都是真心自性变现的。心性是能变,十方世界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十方世界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就是自己的般若智慧。又说,“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此句是讲“诸法一如”的境界;诸法一如时,这个境界就现前。
‘皆境智一如之义’,凡是经上这些句子,都是“一如”的意思,“诸法如义”。以上是总结境界相的微尘与世界;末后一段总结身心。
——恭录自上净下空老和尚讲演《二0一八香港清明祭祖法会谈话》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