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以上是不坏假名,会归性体,(六四-六九节)最精最要之义。若不明此义,便非真解,如何能行。虽勤苦学佛,必不能得大受用,甚至走入歧途而不自知。反之,则一日千里,受用无尽也。
‘以上是不坏假名,会归性体,(六四-六九节)’,此段所讲的,就是六四至六九节‘最精最要之义’。六四、六五节所讲的经文是:“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则非般若波罗密”。“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佛在这部经告诉我们三件事:第一、离名字相,第二、离言说相,第三、离境界相。皆能做到,方是真正圆满受持金刚般若波罗密。境界里有细相,细即微尘、微细相;有大相,三千大千世界是大的境界相。佛非常慈悲,最后说不能着身相。此是教我们,身心世界都不执着,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此乃“最精最要之义”。
‘若不明此义,便非真解,如何能行’。若不了解此义,如何受持般若,如何修般若行?般若要离相,身、心世界要离,空、有两边要离。因此受持《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决不是将《金刚经》当作课诵,早晚念一遍就是受持《金刚经》,那就完全错了。世尊在此段经文明白为我们开示,与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的意思完全相同。马鸣菩萨教我们:不著名字相、不着言说相、不着心缘相。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与本段经文完全相同。而此段经文将心缘相分为三件事,讲得更圆满。外面境界,小而微尘,大而世界,乃至自己的身心,都属于境界。境界是凡夫心所攀缘的,离心缘相就是放下身心世界之意。
‘虽勤苦学佛,必不能得大受用,甚至走入歧途而不自知’,此是对于般若未真正了解,不知真正受持的意义。“受”是学习。若不知如何真正学习,决定得不到受用。不仅得不到受用,而且还可能会走入歧途而不自知。最怕的是走到断灭空,拨无因果,就变成魔了。
‘反之,则一日千里,受用无尽也’。反之,对于佛在经上讲的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能认真去做,如此的进步一日千里,境界天天不一样。得何受用?得无碍自在。如《心经》中,观世音菩萨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真实受用,一切苦厄都没有了。
16.当知般若,是人人本具之智,即是清净心。此清净心,住处无方所,用时无痕迹。本是把不住、取不得的。所谓“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圆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
‘当知般若,是人人本具之智’。金刚般若不是从外来的,不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是自己真心本性本来具足的。禅宗六祖惠能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金刚般若波罗密也是本来具足,无有一法不是本来不具足的。虽然本来具足,可惜我们无始劫之前就迷了,以为自己没有。今天闻到世尊开示,我们觉悟了,原来自己有。既有,当然可以证得,可以恢复。虽有,而不能现前,原因是有业障。业障障碍了真心自性的般若智慧;如果把业障消除,自性的德能就恢复了。
‘即是清净心’。般若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江味农居士说明,通途修行的方法是改变我们的观念,用止观的方法,称为“智念”。用智慧转烦恼成菩提,此是一般的方法。总而言之,把妄念转成智慧。净宗念佛的方法是把妄念转成净念。他又说,净念比智念亲切。“般若是人人本具之智”,此即智念,即是清净心。今天我们念阿弥陀佛,专修清净心即是净念。如果心不清净何来智慧!
一般方法是从智慧修清净心,净宗法门是直接修清净心的真智慧,是故净念更亲切。佛法常常用水比喻心,心与水一样。家里若有佛像,供养佛,不供香花不要紧,一定要供一杯水,水代表心。水清净,水平而不起波浪。见到水就要想到自己的心清不清净,心平不平。常常提醒自己,要修清净心,要修平等心。此是修行之关键。
‘此清净心,住处无方所,用时无痕迹’。不清净的心有方所,因为心里着相。清净心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有丝毫分别执着,心就不清净。清净心尽虚空遍法界,人家问你住在那里?无所住!佛教我们应无所住。有住心量就小;无住心量才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的住处,是故“住处无方所”。起心动念就有方、有所。“用时无痕迹”。我们用的时候有痕迹,阿赖耶识里落印象,即是痕迹。
佛与大菩萨起心动念没有痕迹,也就是阿赖耶识里不落印象,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所以佛菩萨用心像镜子一样。凡夫用心,像照相机的底片,照一下就有痕迹,就落印象,无始劫以来天天照,心里一塌糊涂。晚上睡觉,作些奇怪的梦,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乱七八糟。圣人用心像镜子,照时清清楚楚,离去时不落痕迹;正在照时,何尝落痕迹。不仅去了不落痕迹,正在照时亦不落痕迹,才是清净心。事情过后,不再想它,还不是清净。清净时,确实不落痕迹,心才自在。
心真正清净,则相貌永远不变。若二十岁学佛,过两百年还是二十岁,因为心没变。人何以会衰老,相貌常变,乃因念头在变。有念头,用的是生灭心。清净心是不生灭心;生灭就不清净。清净、平等是不生不灭心,是故没有方所,没有痕迹。也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如此心才清净。
‘本是把不住、取不得的。所谓“心月孤圆,光吞万象”’此二句是禅宗的话,形容真心本性,形容清净心。“把不住”就是六根攀缘不到。言语达不到,所以言语道断;怎么想也想不到,所以心行处灭。“取不得”就是决定不能执着,决定不能分别。“心月孤圆”。满月的月光非常亮,照遍大地,森罗万象都在月光明照之中。这比喻心清净、心平等,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之境界,都在自己般若智慧光明照耀之中。
‘《圆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障碍就是分别、执着。若说:我觉悟了!我有觉,我有照。其实他既没觉,亦没照。说自己有觉、有照的,都是假的,不真。开悟的人没有四相。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贪、瞋、痴、慢都具足,那不是开悟的样子。
若说,“有觉有照”,“有”,就错了,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障碍。“有”是障碍,“无”又堕到无明。“无觉无照”还是障碍,堕在无明里。有、无都不要,有、无是一不是二,就开悟了。宗门常讲,“万法归一”,这句话义理很深。何时归一,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还有二、三,则离开悟差得很远。我说此话很容易,做起来真难!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带业往生,靠得住。除此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第二条路一定要做到万法归一。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