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菩提心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98)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倫理道德:修學第一個條件就是孝敬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8)
  心得交流:ec39633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7.7.1 星期六 Vol. 473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我們常常勸人「要發心啊」,到底發什麼心?就是要發菩提心。請看本期專欄

  『如來所說,皆是真如自性中自在流出。初未起心動念』。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從沒有一天中斷,決定沒有起心動念,無說而說。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嚴正聲明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菩提心
 
 

  我們常常勸人「要發心啊」,到底發什麼心?就是要發菩提心。

  「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覺悟,決定不能迷惑。菩提心就是真正覺悟的心,真實不迷的心。修學大乘,菩提心是根本。

一、菩提心是高度的警覺心

 (一)知娑婆苦、西方樂,發出離心

  佛講「三界統苦」,不但人苦,天上也苦。人間三苦、八苦統統具足。我們仔細看看現實的社會,整個世界的動亂不安,連地球的氣候都變化了、都不正常了,這是我們要提高警覺的。欲界天有五衰之苦,色界、無色界天有死墮之苦。三界無安!所以發菩提心,第一個要警覺這個世間苦,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樂,我們要離苦得樂,這是真正覺悟。覺悟之後,依照佛的方法真正修行,超越三界,離苦得樂。這才叫真正發菩提心,真正覺悟。

 (二)自覺覺他 捨己利人

  自己覺悟之後,還要利益眾生,要能夠捨己為人。我們想一想,今天眾生迫切需要的是什麼?是教育!推廣佛陀的教育,使大家明白佛法的道理,漸漸覺悟了,才能夠破迷開悟,才能夠離苦得樂,這叫發菩提心。

二、菩提心就是自己的真心

 (一)「三心」就是一心,就是菩提心、就是佛心

  《大乘起信論》裡講菩提心講了三個:「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菩提心的本體,其作用是深心與大悲心。深心是自受用,對自己的;大悲心是他受用,對別人的。

  世尊在《觀無量壽經》裡也講三個心:「至誠心、深心、發願回向心。」這跟《起信論》的名稱不相同,意思是一樣的。如果將經論合起來看,直心就是至誠心,發願回向心就是大悲心,是他受用。這「三心」就是一心,就是菩提心,就是佛心。

 (二)「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落實在《無量壽經》經題上,「真誠清淨平等覺」。真誠,菩提心的體,是《觀經》上講的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它起用,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而不迷,即是古人講的「深心」;對別人,大慈大悲。體是真誠心,從真誠心裡面流露出來的清淨、平等、覺,流露出來的對於一切眾生是真誠的大慈大悲,對眾生沒有不尊敬的、沒有不愛護的、沒有不幫助的。「清淨平等覺」是德用,就是真心,屬於修德。真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是覺而不迷的心。同時真心也配佛、法、僧三寶。

 (三)唯念三寶 發菩提心

  「清淨平等覺」這是我們佛法修學的三大綱領。我們平常講,皈依三寶,「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皈依佛,佛是覺,覺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淨,淨而不染。這是我們本性裡面本有的,就是自己的真心、菩提心。

三、大心就是菩提心

  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具體的說明。「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心量多麼廣大!實際上四願就是這一願,後面三願是完成這一願的。佛在大乘經典裡面常說小乘人(阿羅漢跟辟支佛)沒有菩提心。大乘菩薩是發了菩提心,「菩薩為眾生作不請之友」,普度一切眾生,不但知道自己苦,要度自己,要度自己的家人,要度自己的親戚朋友,還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平等普度,這是菩提心。

  如果就經論上來看,凡夫沒有菩提心,二乘也沒有菩提心,權教菩薩也不是真正的菩提心,那麼到底誰才發了菩提心呢?《大乘起信論》裡的標準,必須破一品無明菩提心才現前。這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們沒指望了。一向專念也許可以做到,菩提心發不出來,這個是一般大乘經論的說法。

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直截了當的解釋發菩提心,他說:只要你真正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一語道破。我們聽他老人家這句話,這塊石頭落地了,我們愈想愈有道理。因為我們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生成佛,這個心不是無上菩提心,什麼心叫無上菩提心?這是淨土不可思議之處,一切經裡面沒有的,十方諸佛世界裡頭也沒有的。我們要老老實實把握我們這一生遇到的無量劫以來難得遇到的因緣。

  真正覺悟、真正發菩提心的人,一定會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因為他真正覺悟到輪迴可怕,生死事大,這一生中一心一意就是想「了生死,出三界。」唯有這一條路是最可靠的,他怎麼肯放棄,怎麼肯間斷!真正是分秒必爭的念佛。我們功夫不能夠相續,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沒有發菩提心,換言之,依舊迷惑顛倒,心量窄小,起心動念都是想到自己的利害得失;只能想到眼前,沒有想來生,這就是沒有菩提心。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苦口婆心,多次重覆提醒我們,「發菩提心」,就是因為菩提心太重要了。

  有很多老太太一生也不認識字,也沒有聽過經,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臨終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預知時至,那是怎麼回事情?她雖然沒聽過經,不認識字,也沒念過經,人家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心地清淨。她的思想、見解就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她深信不疑,念念就是求生淨土,希望阿彌陀佛來接引,這個知見是正知正見;一句佛號不間斷、不夾雜就是覺而不迷。古德告訴我們,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的佛號是本覺,念佛就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原來她一句佛號,三皈、眾戒、菩提心統統具足。她這樣走,感動、勸化多少人!

  我們不但自己要發心往生,老實、聽話、真幹,還要勸導一切人統統發願往生,這就是上求下化,這就是無上大菩提心!

  ——恭錄自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98)
 

5.如來所說,皆是真如自性中自在流出。初未起心動念。雖終日說、熾然說、剎說、塵說,實無言說之相。尚無說相,安有所說之法相耶。故曰『如來無所說』。

  『如來所說,皆是真如自性中自在流出。初未起心動念』。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從沒有一天中斷,決定沒有起心動念,無說而說。『雖終日說、熾然說、剎說、塵說,實無言說之相』,這是真的,不僅言說之相沒有,根本沒有起心動念。「熾」比喻火燒得很猛,意即不斷的。「塵」比喻如塵剎那樣多。

  如來恆常住在大寂滅定中,焉能有說?七地菩薩已經證無生法忍。證無生法忍,即無言說,何況如來在寂滅忍地,『尚無說相,安有所說之法相耶。故曰「如來無所說」』此話是真的。如來是清淨心,是真如本性。我們六道凡夫,業障深重,從真心本性上看,與如來一樣,都無所說。世尊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不要著言說相。因為清淨心中本來沒有言說相。若執著,則是自找苦吃,迷惑顛倒。如來無所說,我們清淨心中也無所說,是故此地不說「佛無所說」。若說「佛」,與眾生就有差別;說「如來」,是從自性上講的,生佛沒有差別。義理很深!

6.須知此兩節經文義趣,世尊實令奉持者離念也。念不離,則名言之相終不能離。

  『須知此兩節經文義趣,世尊實令奉持者離念也』。「義」是道理;「趣」是歸趣。前文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此段教我們不要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不執著言說,就是離念。「念」就是妄念。『念不離,則名言之相終不能離』。我們現在知道學般若難。現在只是聽說而已,未見事實真相。聽我這麼講,不錯,是要放下;出了講堂,仍然放不下。若見到事實真相,那就真放下了。一放下,我們的舉止、容貌就變了。從前過的日子很苦,現在所有一切憂慮牽掛都沒有,顯現的是真快樂、真自在的相,絲毫執著也沒有。此兩段經文的大意是教我們離妄念、離妄想。

7.《起信論》云:「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又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乃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起信論》云』。馬鳴菩薩著的《起信論》,實在是非常好的論典,其中的事理簡要詳明,通一切大乘經,所以古大德註經常常引用。這裡引用《起信論》中的一段話,『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最近有同修問我,古大德註解佛經,有的本子稱「疏」,有的稱「鈔」,有的又稱「講義」,也有的稱「論」,何以註解要用這麼多的名字?如果用「論」字,意思即是告訴大眾,註解絕對正確,都是佛的意思,佛可以為我印證,方可稱作「論」。

  註解有兩種方式,一是依據經文一句一句註解,稱作「論典」,如《大智度論》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註解。這種論是依經文一句一句註解的,稱為「釋經論」。馬鳴菩薩作的《起信論》,不是註一部經的,而是發揮大乘經裡的道理,不出大乘經的範圍,都是佛說的義理,他為我們詳細講解。這種論稱為「宗經論」,是依據經的,但它不是一句一句註解。論有這兩種,一是解釋經、一是依據經發揮的。如《瑜伽師地論》屬於宗經論,《大智度論》屬於釋經論。
後來的祖師大德不敢說自己註得沒有錯誤,故說「疏」。「疏」是疏通,可能內容還有不妥當的地方,請人指教。「論」,沒有這麼客氣,我講的絕對正確,沒有討論的餘地。疏、鈔的註子是可以討論,可以研究的。祖師大德註解用疏、用鈔,暗含謙虛之意。用疏、用鈔、用註,不敢用論,差別在此。近代,連疏、鈔都不敢用,我們那有資格。我們今天用講義、講話,姿態愈降愈低。在名稱上,近代這些大德寫的註解都稱為「講義」,如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

  「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此話與《華嚴經》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意思是一樣的。佛在許多大乘經上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念。有念就有相,無念則無相。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是迷,有念。「覺」是無念。一切境界相從那來的?念頭中生起來的。

  『又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乃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世尊在本經教我們受持,就是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不著名字相、不著言說相、不著境界相,與《起信論》上講的完全相同。《起信論》說,「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馬鳴菩薩的《起信論》確實是宗經論,他講的這三句是根據《金剛經》上,世尊教我們如何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而說的。什麼是「心緣相」?「緣」是攀緣。執著、攀緣是煩惱,就是業障。

  學佛不明理不行。明理一定要讀經,要看註解。經與註看不懂,就得聽講。那一種人可以不聽經?一種是一切通達,覺悟的人,心清淨,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都離了,可以不必聽經。無論修學那個法門,一生中決定能證果。另一種老實人可以不要聽經,雖然什麼都不懂,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腦子裡什麼都沒有。這種人將來會站著往生、坐著往生,真的成功。我們心不清淨,又不老實,沒有辦法,得好好聽經,努力學,否則無法成就。由此可知,老實不容易,老實是上上根。有些鄉下老太婆,不認識字,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一生中決定往生,而且品位很高。

  此三事離了,畢竟平等,就萬法平等。不但十法界平等,六道平等,無有一法不平等。不平等從何而生?從分別、妄想生的。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更不平等。離開一切分別執著,萬法一如,萬法平等,乃至唯是一心。淨宗念佛求的是「一心不亂」。「一心」就是真如本性。一心現前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就是教下講的「大開圓解」。說法不一樣,意義完全相同,同一個境界,故名「真如」。所現的一切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是真的,性相一如。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心之本體,與佛無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煉凡夫夾雜煩惱惑業之佛心。俾彼煩惱惑業,悉皆四散消落,唯留清淨純真之心;方可謂心即佛,佛即心。未到此地位說,不過示其體性而已。若論相(事相)與用(力用),則完全不是矣。(三)復周陳慧淨書

 
倫理道德:修學第一個條件就是孝敬
 

  現在的人問題確實是多,問題從哪裡來的?這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教學疏忽了,不能怪任何人,疏忽了兩百年。中國人常講三十年是一世,二百年有七、八代了,所以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福薄,沒有生在盛世,生在亂世。亂世,很幸運遇到祖宗的法、遇到三寶的法,這非常幸運。可是我們孝敬不足,所以得的利益不多、不踏實,這是真的。

  聖學、佛學,修學第一個條件就是孝敬。修行當中,年年月月功夫提升,就是孝敬提升。如果孝敬的心沒有提升,自己就要有高度警覺,我沒有進步。為什麼?功夫提升,你的性德往外頭流,愈流愈多。你說我知道東西多,我學的東西很多,但是孝敬沒有進步,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所以我非常感謝章嘉大師,不是他老人家教給我的,我不知道。

  怎麼樣測驗自己?就是測驗你有沒有做到。你看你學佛,你學中國傳統文化、祖宗之法,頭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個沒做到,別的都有進步,這你的進步是假的,你的進步沒有根、沒有本。為什麼我們強調要學三個根,三個根沒學。現在懂得了,補習,惡補,要把它補出來,我們往生就有可靠,就靠得住。憑什麼往生?憑孝敬彌陀,孝敬諸佛如來,要憑這個。我天天念他,沒有孝敬的心,那就像小朋友唱歌一樣,有口無心,喊破喉嚨也枉然。念念都把孝敬念出來,這個經上佛說「當孝於佛」,應當要孝敬佛,應當要孝順父母,跟我們講真話。

  然後用孝敬之心對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你就提升到修普賢法。修普賢法的人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他是生實報莊嚴土,他是上輩上生,不在人下,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這兩種智慧都重要,知道一切法空,也知道一切事有,空有不二,兩面都能照顧到。對空、對有,對空是不執著,心地乾淨,一塵不染;對事,禮節樣樣都做到,沒有欠缺,這做做得圓滿。兩種智慧都具足,這就能教化眾生。所以敬供養。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九十二集)2012/12/27 檔名:02-040-0092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8)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報答四恩。

【發明】四恩是指:一、父恩;二、母恩;三、如來恩;四、說法師恩。父母生育我的形體,如來、法師增長我的智慧,都是恩德極重而難以報答的啊!《觀佛相海經》說:「有恩不報是阿鼻地獄的業因。」既然如此,那麼報答的事情可以忽視嗎?

⊙要報答父母之恩,惟有盡心盡力奉養,獲得親人的歡心,並且引導父母修學出離塵世的佛法而已。要報答師長之恩,惟有依教奉行,並以飲食、衣服、醫藥、臥具來供養而已。至於如來之恩,尤其難以報答,惟有發菩提心,立定宏大誓願,學習菩薩精神,永無休止地普度眾生而已。蓮池大師曾說:「父母能夠出離生死輪迴,做孩子的孝道才能圓滿成就。」《楞嚴經》說:「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下附徵事】

 禮塔度親【緇門崇行錄】

  唐朝范某,母親王氏素來不信三寶,范某勸告她都不聽從。范就依止慶修律師出家,法號子鄰。後來回家,母親已經死了三年,於是走到嶽廟(1),誠心念誦《法華經》,發誓要見嶽帝,求問母親投生的地方,夢見嶽帝告訴他說:「你的母親被囚禁在地獄之中,現在正受盡各種痛苦,你可以前往鄮山(2)禮拜阿育王塔,這樣就可以免除苦難。」子鄰就前往阿育王塔,哭泣地禮拜了很久,忽然聽見母親向他道謝說:「承蒙你禮拜佛塔的功德力,我已經往生到忉利天了。」

 (1)嶽廟:五嶽神廟。
 (2)鄮山:在今浙江寧波地區鄞縣之東。

【按】阿育王是佛涅槃後一百年所出現的鐵輪王,統治一個地球,能夠驅使鬼神。他把如來八萬四千舍利,分造八萬四千塔供養,每一億人的地方才安置一座。我們這裡在歷史上有記載的總共有十九處,這裡所說的就是其中之一罷了!

 誠感父骨【高僧傳】

  後周的李氏子,長安貴族後裔,是唐朝的宗室。七歲出家,法名道丕。十九歲時,正好皇上遷都洛陽,長安被戰火燒毀,道丕就背負母親進入華山。當時糧食緊張,價格昂貴,道丕自己辟穀不食,只是出去討飯供養母親。母親問他吃了沒有,他必定說已經吃了。母親說:「你的父親在霍山戰死,屍骨暴露在荒野,你能去收回來安葬嗎?」道丕就前往霍山,撿拾白骨聚集在一起,日夜誦經,懺悔父親的殺業,並且祈禱說:「這一堆骨頭之中,能夠自己轉動的,就是我父親的遺骸。」而後就一心念誦,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幾天之後,亡者的頭骨果然從骨堆中跳出來,搖動了很久。道丕悲痛得捶胸頓足,將它抱回去見母親。當天夜裡,母親夢見丈夫回來了;第二天早晨,遺骨果然回來了。後來道丕應詔入京,聲名傳播四方。

【按】孝道有兩種,有世間的孝,有出世間的孝,道丕法師兩者都兼具了!如果談到道記法師這個人,他擔著母親到處弘揚佛法。法雲法師守喪期間,因為悲痛過度,以致身體瘦弱不堪。鑒宗為了醫治父親的病,而挖空自己兩條腿的骨肉。智聚為母親守喪三年,傷心得眼睛都流出了血。像這類的典型,真是多得很難說得完。如果認為辭親出家就可以不必奉養父母,他哪裡知道孝順就是戒律的道理呢?

 酬恩護法【金湯編】

  宋朝的呂蒙正,字聖功,太宗時考取進士第一名,官位累升到參知政事,受封為許國公。當他在還沒有發達以前,曾經出家為僧,才能夠安心讀書。後來他做官十年期間,郊外祭祀的俸祿都不申請。皇上問他什麼緣故,他回答說是私恩未報;再加追問,才把實情告訴皇上。皇上說:「僧人之中有這樣的人嗎?」於是贈送紫袍予以表揚。呂公把皇上恩賜的俸給全部送給寺僧,以回報過去的恩情。呂公每天早晨禮佛時,一定會祈禱說:「不信佛的人不要投生到我家,願子孫世世代代以宰官身護持三寶。」後來他的姪子夷簡封為申國公,每次遇到初一拜完家廟後,就去禮拜廣慧禪師;夷簡的兒子公著,也被封為申國公,對於天衣禪師也是這樣的禮敬。左丞呂好問,經常親近圓照禪師;他的兒子用中,經常親近佛照禪師;世世代代都是顯貴、奉佛,果然應了呂公之心願。

【按】經上說諸佛之恩超過父母。父母之恩是非常深重的,反而說佛恩超過父母,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父母的恩德只在一世,而諸佛的恩德是盡未來劫時間;父母的恩德只在養育色身,而諸佛的恩德則是救人慧命。再者,父母的訓誨只不過是引導人追求名利,如果用錯了,反而會造業;諸佛菩薩能開示眾生徹底解脫的法門,如果能夠依從佛菩薩的教誨,就會很快出離輪迴。父母如果遇到逆子,就會生瞋恨心;諸佛菩薩即使遇到謗佛謗法的人,也會對他們悲憫不已。不只這些,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原本只是希望養老送終;至於諸佛菩薩,一點都沒有這種希求,雖然度盡無量眾生,卻沒有能度眾生的想法。因此,世上最忘恩負義的事情,沒有像謗佛這麼嚴重的了。呂公不希望這種人來當子孫,真是見識卓越啊!

  >>續載中……

 
心得交流:ec39633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佛法教我看人生百態

  《太上感應篇》第214集,內容是「分外營求,力上施設」。自己做了過分之事,還要祈求上天的護佑,這類人,當今社會上比比皆是。為了一己私欲,可以不顧道義,不講廉恥,甚至泯滅良心……在他們的世界裡,人活著就是為了爭名奪利,就是為了出人頭地,才不枉來世間一遭。說實在的,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沒有機緣接觸到佛法,沒有福報接觸到善知識,他們是一群可憐憫者,生和死都在不情願中,糊里糊塗來世間走一遭,生時累積了種種惡因,死後決定在三惡道受報。

  還有一類人,事不關己,漠然視之。只掃個人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他們的人生宗旨就是不幹損人之事,不說是非之事,把自己活好,他人與己無關。這類人按照世間法衡量或許可以歸結為「好人」,但是,學了佛法以後才發覺,這類人好比是蠶繭,把自己層層包裹住,作繭自縛,不得自在。正如孔老夫子所說的,不知生,焉知死。

  更有一類人,口蜜腹劍,兩面三刀,兩舌惡口,嫉賢妒能,活在對立是非當中,背道而馳,最後人格撕裂,落得個百病纏身,生不如死的境地,縱然廣廈百間,財富滿盈,也只能無可奈何花落去。

  世間萬象,芸芸眾生,苦海無邊,頭出頭沒,沒有盡頭。身處其中,隨業流轉,世間人都知道苦,也感覺到了苦,可是不明白苦因,好比站在同一個平面,只看到了苦果,卻看不到苦因。佛法就是一部揭示宇宙人生規律的根本大法,是啟發自性、恢復本能的教育,幫助眾生跳出固有的圈子,瞭解人生之苦的根本,提升境界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生命的真相。學佛就是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生活真實環境不過如此而已。修行就是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把錯誤的念頭改正過來。

  佛法不離世間覺,一念覺,每一法都是佛法,一念迷,佛法都是世間法。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性德,其中的善是圓滿德能,心性原本是清淨的,含藏著無盡的德能,因為人們的起心動念,善惡交雜,把真心本性變成了妄心。好比是一塵不染的鏡子,染上了污垢,隨著迷失時間的長短,染污與日俱增,以至鏡光泯滅,無法觀照。我們本具的真心本性被妄想分別執著遮蓋住了,在妄心的驅使下,每天都在跟自己的真心本性背道而馳,妄心取代了真心,所以都在迷惑顛倒中生活,迷失了自己,迷失了真我。不知不覺當中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等到惡報現前,方知前路是無底深淵,後悔莫及。

  佛法難信,因為揭示的是三世因果,世間人由於看不到前世來生,所以那些善根福德淺的大眾不信因果,不信善惡報應。《太上感應篇》開篇所云:「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真實不虛,這是自然規律,是天道,不是老祖宗編來嚇唬人的,有的是現世報,有的是來世報,有的果報在兒孫,善報會蔭及子孫,惡報會殃及子孫。從古到今,許許多多的實例都是最好的佐證,我們應當警醒。

  當今世風日下,道德缺失,信仰不在。大多數人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之謬論。為人口是心非,面和心惡,嫉賢妒能,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知道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尤其不知道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很容易得罪天地鬼神,遭受苦報。人人都把這個肉身當成了我,於是活成了一堆肉,沒有敬畏,沒有廉恥,在五欲六塵的深坑裡自掘墳墓。真的是枉來人間走一遭。

  我是誰?佛法告訴了我們,我是盡虛空遍法界,與萬事萬物是一體,與宇宙是一體。惠能六祖大師所云:「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自性人人本具有,其中蘊藏著無盡的智慧德能,可是我們窮盡一生,追求理想,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的人生,竭盡全力都在外求,而恰恰不知道內求,不知道自身就是寶藏,就是成功的源泉,卻守著金山要飯吃。有多少人不知不覺帶著金山來,又不知不覺帶著金山走,到死都不知道這座金山的存在。真的是可憐可歎到了極處,愚癡到了極處啊!空老恩師把「我是誰」這個命題用一個比喻來說明,譬如大樹,枝繁葉茂,枝枝葉葉看似獨立,卻是枝枝同幹,幹幹同根。好比世間的萬事萬物,雖然獨立成形,但卻有著同一個「自性」,這就是萬法同根,心性是生命的基因,是生命的屬性。

  所以佛法是自利利人,自行化他,佛法揭示的宇宙規律就是大愛無疆,愛是天心,人心同天心。正所謂順道者昌,逆道者亡。人是自然的產物,必須隨順自然,愛萬事萬物,人之所以自私狹隘,是因為不瞭解真相,因為無知才會自私,因為自私才苦海無邊。所以,佛法教我們無「我」,教我們做人、做事,讓我們本著一顆出世之心活在當下,不執著,不分別,不妄想,與人為善,與天下萬物為善,自在安樂。惟其如此,才能提升境界,昇華自己。

  常言道,無知無畏。當今世人膽大妄為,沒有不敢說的話,沒有不敢吃的物類。殺盜淫妄,無惡不作。他們為什麼如此胡作非為?因為迷失得太久了。不知道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他們今天對本人迷了,不知道自己,不認識自己,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對待生活環境也是迷而不覺,所以才敢破壞自然生態,破壞自己的生活環境。造作無量的罪業,現生或來生受報,更有甚者還殃及子孫,可怕啊。

  人常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現在全國各地寺廟的香火旺盛,大家來廟裡燒香,都是來祈求佛菩薩保佑。確實,佛菩薩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但如何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難道是磕幾個大頭,燒幾柱大香就能得到嗎?如果,連佛都不認識,不瞭解,能得到佛的護佑嗎?答案肯定是不會的。我們拜佛、禮佛,首先要瞭解,什麼是佛,佛是誰?佛就是心,心即佛。我們的真心本性就是佛,我們現在是迷了的佛,妄把眼前虛無的世界當成真,看不破,放不下,在五欲六塵境界中造生死輪迴業。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也就是說,當下我們所處的境界都是念頭所現,一彈指頃就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生滅相,念念相續,沒有終止,我們被眼前的假相欺騙了,因為看錯了,所以想錯了,做錯了,在迷惑顛倒中迷失真我本性。為此,要通過禮佛拜佛懺悔累劫的惡業,修清淨心,真誠心,恭敬心,去妄存真,與佛感應道交。自然萌佛加持護佑,勤修戒定慧,回歸本我家鄉。

  因此,人唯有懂得,方能慎獨。《太上感應篇》第214集所揭示的就是讓大家心存敬畏,諸惡莫做。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寵物病重,以「人道毀滅」處理,希望減輕牠臨終時長達幾天的痛苦,有沒有不良因果?

答:有。牠要不願意,牠就有怨恨。萬物皆有貪生怕死的念頭,能夠在病重的時候,怕病苦而捨身,甚至於自殺的,在佛法裡面都不許可。為什麼?那是你的業報,你的業報你就要承受;你不承受,死了之後還要受這個果報。這就說明人不能造惡業,造惡業跑不掉。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把問題搞得更複雜、更麻煩。不但佛教反對自殺,幾乎所有宗教都排斥自殺,沒有主張自殺的。所以對於其他動物也是一樣,你應當好好照顧牠,用藥物、用調整飲食、養牠的環境、注重牠的衛生,這樣減少牠的痛苦,這是對的,不可以殺牠;殺牠是不人道的,沒有什麼「人道毀滅」。人道毀滅,這不是人說的,這是魔說的。

問:他說動物有沒有阿賴耶識,是否也需要至少二十四小時,或更長時間才離開已死的身體?

答:凡是動物都有阿賴耶識,換句話說,都有靈魂。幾乎所有宗教裡面都說,人死了之後也可能投胎變成動物,動物死了之後也可能回到人間,所以叫六道輪迴。動物離開身體可能不像人那麼樣的久,但是也很難說。為什麼?牠如果說愛惜牠的身體,留戀牠的身體,不願意離開,這個時間就長。如果知道身為苦本,牠離開身體就快。所以這些動物也要常常跟牠講,牠能聽得懂,心靈能感應。譬如念佛,很多動物聽佛號,真的牠往生了。還有動物,家裡人聽講經,動物也一起聽;寺廟裡面做早晚課,你看有的時候寺廟養一些動物,跟著大眾一樣去繞佛,這都是我們看到的現象。所以牠有靈性,不可以輕視牠,牠有阿賴耶識。

問:最近身體愈來愈瘦,親友都特別擔心。請問如果去看醫生,是否算身見執著?

答:這也不一定是身見執著,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檢查是好的,檢查要沒有毛病,那你就繼續,就不要改變。多半是飲食改變的時候會產生這個現象。我在二十六歲的時候聞到佛法,發心吃長素,在那時候三年身體才習慣、才調整過來。那個三年確實很瘦,面黃飢瘦。我記得體重只有四十八公斤,也很好,上山爬的最快,身體輕。我在那個時候每半年去檢查一次,沒有病,所以我就很放心。沒有病,我知道這是飲食改換的原因,正常的。你只要能夠堅持,慢慢習慣就好了。

  (節錄自21-346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