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04.28  星期六  VOL.45


 

修行離開戒、定、慧,當生不能成就。淨土宗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定。如果修淨土宗不守戒,也不入定,將來怎麼成就?

 

卷首語
編者的話

 

李炳南老師曾說:「佛法在今日是末法時期,連相似法也沒有,比三武滅法時還亂,那時候以講經來破壞佛法的例子很少,今日則是學者自己破壞佛法。外人壞了佛法,皆是人自侮而後人侮之。所以自古以來,皆是自家亂,才引來許多倒楣事。」

這是李老師的肺胕之言,乍聽之下似乎很吃驚,甚感不以為然,若細心參研之下,仔細觀察一下今日之佛教,便不難明白其中道理。因此,我們學佛的人,若是舉手投足不能省其心,察諸行,不能真正為佛教塑造出一個良好的形象,便是破壞佛教。《地藏經》也教導我們說:「末世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由此也可略知一斑,若是不能省其心,察諸行,從心地上真實用功,怎能消得累世之罪業?

我等學佛之人,豈可不慎思之!省其心察諸行,事事無可慚愧時,便是消業的消息!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45)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

十善業道落實在喜心,得的殊勝利益是見到修善的人,心不生嫉妒,而且能生隨喜心,這是普賢十願的「隨喜功德」,這一條非常重要。傲慢、嫉妒是嚴重的煩惱,不但障礙修行,也障礙了世法的成就。

人與人之間能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大學問,是真理,本來應該這樣做,如果不能做到,就是造業。何以一定要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大乘經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說它是個共同體,已經隔了一層,但這個說法初學的人能體會,說真話就不能體會了。真話是什麼?是一體。我們迷失了自性、迷失了一體,迷悟就在此地,正倒也在此地,經上常講「顛倒錯亂」。你能見到這個事實真相,就稱作「見道位」。「見道」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地位,見到事實真相,再往後是「修道位」。而我們今天怎麼修也修得不像,原因就是沒有見道,所以當然是盲修瞎練。

佛教人要常生歡喜心,歡喜是性德。《論語》云:「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悅就是喜。「喜」不是外面刺激、娛樂的歡喜,是從內心生出來的。「悅」是從內心生的,「樂」是外面環境的刺激。此地的「喜」是喜悅,不是喜樂。喜悅從哪裡來的?學而時習之。《三字經》云:「人不學,不知義。」義是做人、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的道理,可見學太重要了。

去哪裡學?一定是接受聖賢的教誨。聖賢人是學習有圓滿成就的人,佛法的標準是明心見性,這是大聖大賢。我們是薄地凡夫,思想、見解、行為都有過失。善根深厚的人,一般講是聰明有智慧的人,能承認自己的過失,這才肯學。再進一步是好學,喜歡向聖賢人學習,喜歡追隨聖賢人,不離聖賢教誨,這是善根深厚。聽到聖賢的教誨就想遠離,畏懼、厭倦,這是業障深重的現象。凡是好學之人,縱然天資鈍一點,都有成就;凡是業障重的,不喜歡學的,一生墮落,世出世法都無成就。

見別人的好處產生嫉妒,這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我們細心觀察嬰兒,六個月到一歲之間的小孩在一起,一個手上拿著糖,一個沒有,就生嫉妒、瞋恨,所以這是與生俱來的煩惱。如果不學,隨順習氣,古德常講:「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養成習氣就不好改了。這種習氣再隨著他的福報,若沒有福報,造業亦少;若有大福報,就會傷害社會,甚至傷害國家民族,所造罪業必墮三途地獄。

因此,人怎麼能不受教育?聖賢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千萬不能疏忽,中國古代將此看作人生第一大事。我們現在雖然重視教育,但只重視科技、工商業經濟的發展,疏忽了人文教育、倫理道德教育。所以,今天雖然科學技術、工商業發達,造成的結果是舉世人心惶恐不安。我看到一份報導,說非洲爆發了埃波拉病毒,現在科學家對這個病毒束手無策,不知道它從哪裡來,有時消失,也不知道它到哪裡去,真正是來無蹤去無影。看到這些現象,愈發使我們感到教育的重要。今天要挽救世間劫難,除了教育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教育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倫理、道德都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

《十善業道經》教導我們要「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就是儒家理想當中的「止於至善」。果然心善、行善,災難就沒有了,這是從根本解決問題。醫療是從枝葉上,根本是從心地上轉惡為善、轉迷為悟,將自私自利、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斷除。所有病毒都是從貪瞋痴而生的,能將內心的貪瞋痴三毒拔除,外面的病毒自然沒有了。必須將根本煩惱捨棄,歡喜心才能常常生起。

「學而時習之」,我們今天學十善業道,時時刻刻將十善業落實在生活上,歡喜心就能生起來。心量廣大,慈悲喜捨對待一切眾生,不僅是對有情眾生,無情眾生都包括在其中。

捨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

這是四無量心最後一段。菩薩修行十善業道落實在捨心上,得「於順違境,無愛恚心」的殊勝功德利益。我們念了這一句應當要想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些要領說起來容易,為什麼我們做不到?沒有修捨心。如果真正能修慈悲喜捨,真心、性德自然就現前。慈悲喜捨是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本來具足,不是從外面來的。但是六道凡夫從久遠劫來就迷失了,迷失並不是真的失去,如果我們真覺悟了,性德立刻就恢復。

捨是放下,我們為什麼放不下?沒有看破。我初學佛時,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這兩句話從哪裡做起?從「捨」做起。他教我從「布施」下手,布施就是捨。此地的「捨」更有精奧的義趣,就是於順境、逆境中修平等心、清淨心。『違』是逆境。順境沒有貪愛,逆境沒有瞋恚,要在這個地方用真實功夫,我們的心地就得到平等清淨,真心現前。雖然我們知道要這樣做,可是煩惱習氣放不下,換言之,還是不能捨;不能捨,功夫就無法進步,這個功夫是佛法入門的功夫。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不能放下就無法見道,更不要說修道,道在何處你根本見不到,還修什麼?所以,這個境界真的成就了,就是「見道位」。

四無量心是天人所修的,他們修十善業、四無量心,感得天上的福報,有沒有見道?沒有。為什麼?我執沒有破,雖然對順逆境界不動心,這只是見道的前方便、預備功夫。功夫再提升一層,捨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但是「我」的念頭還在,還是不能見道。見思煩惱第一條是「身見」,身見是根本,破了身見,其他的四種見也同時破了。經上常講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其關鍵在「身見」,不執著身是我,就是須陀洹果-小乘初果位、大乘圓教初信位菩薩,這是見道了。如果不在此地下功夫,就永遠徘徊在佛門外,要想成就難!這是說明八萬四千法門,任何法門修行都不容易。

因此,世尊告訴我們末法眾生,除了修淨土,仰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接引往生之外,實在沒有第二條路。淨宗法門的方便就是不必斷煩惱,比如說我們沒有斷身見,但我們有念佛的功夫把它伏住,伏住是不起現行,也就是不起作用,有這樣的功夫就能往生。也就是「我」確實沒有斷,但是有時能做到短時期的忘我,這是「伏」,這個我們認真努力一點能做到。釋迦牟尼佛做給我們看,身心世界、一切萬緣統統放下,過最簡單的生活,容易伏我執。這種修學的方法,往生西方淨土是很容易取得的。佛做榜樣給我們看,就是教我們捨、放下。

我們生活在世間,一定要覺悟生命非常危脆,世間不能久住。所有一切境界都是過眼雲煙,什麼都得不到,即使自己的身體也得不到,何況身外之物?因此捨是決定正確的,佛家說「法爾如是」。一切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哪一個不捨!天為什麼會有二十八層?捨的少,他的位置低;捨的多,他的位置就高。對於五欲六塵的事放下了,但是念頭沒有捨,生欲界天。享受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念頭都沒有了,生色界天。色界天還有色身,如果色身也捨了,生無色界天。到等覺菩薩將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也捨了,就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由此可知,世出世間法就是捨的多寡而已。

順境-事事如意,善人-你所歡喜的人物,這種境界容易起貪心、貪戀,「愛別離」就是對這個境界說的。逆境-艱難困苦的生活,惡人-冤家對頭,處在這種境界裡,心不自在,瞋恚心容易現前,怨天尤人。六道凡夫處的境界不外乎如此,我們不明因果真相,所以順境起貪心,逆境起瞋恚心,於是業愈造愈重,果報愈來愈往下墜落,想提升太難了。

在六道中,往上升難,往下墜落很容易。眾生在六道裡輪迴,總是一世不如一世,只有遇到聖賢教誨,才有向上提升的機緣,況且機緣不多。現在世界上將近七十億人口,幾分之幾在一生當中遇到聖賢教誨?縱然遇到聖賢教誨,還是往下墜落。原因何在?敵不過煩惱,禁不起誘惑。現在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了,諺語常講:「看得破,忍不過」,聖人講的道理不錯,可是事實上忍不過,不能隨順聖賢教誨,還是隨順自己的貪瞋痴慢,自私自利,明知故犯,所以依舊墮落。

因此,我們要深明其理,瞭解事實真相。眼前我們能咬緊牙根忍一忍,前途就一片光明,縱然不能脫離六道,也能保住人身,還可以從人身往上提升,過幸福美滿的日子;要是忍不過,依舊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必定往下墮落。有些人說:「宗教、鬼神的事情,信它就有,不信就無。」事實上,你信有,不信還是有,不管你信不信,事實存在。於是「捨」字就非常重要,時時刻刻要放在心上、提醒自己,歡喜捨、盡量捨,能夠捨到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就最好了。捨到只剩自己生活必需品,這是佛門講的「衣單」,有兩套換洗衣服,晚上睡覺有舖蓋就夠了,其他統統不要。

釋迦牟尼佛及歷代祖師大德的示現都是這樣的,萬緣放下,過最簡單的生活,做最積極的工作-教化眾生,給眾生做一個最好的榜樣。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這四個字對我們的修學非常重要,佛把它列在菩薩六波羅蜜之後,可見得世尊在教學用意上,對這個科目非常重視。

 

返回


楊枝淨水
如何修行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講經,住在壽冶老和尚藍塘道光明講堂的道場。佛堂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兩句話很值得警惕。這二十多年人事的變化很大,許多的同參道友都已往生,再回頭看看自己,年歲也一年比一年老,人到老時,經驗閱歷警覺性確實比較高,看看別人都過世了,逐漸就輪到自己,所以應當想想這一生怎樣過的?這一生中做了什麼?

佛經裡的一切教誨都是真實不虛的,而迷惑的人永遠放不下情執,念念都為自身著想,在短短數十寒暑裡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真是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就如同這對聯上所講的恩怨債務。所以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輾轉循環沒完沒了。

實在說,人與人之間的恩是假的,怨是真的。因為恩容易變成怨,怨很難轉變成恩,這是一定的道理。何以會有這種情形?佛說得好,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面煩惱習氣太重,煩惱的心所就有二十六種,每一種都深廣無際,而善心所只有十一種。尤其現在我們居住的大環境,六根所接觸都是增長煩惱,很少能增長善根。自己無始的無明習氣,加上現在生活的環境,所以肯定是報怨的多,報恩的少,討債的多,還債的少;欠債不還,欠債還賴債。明白人了解事實真相,真正聰明有智慧的人,要早一天移民到極樂世界去。

如同《觀經》講的韋提希夫人,遭遇家庭的變故後忽然覺悟,向世尊請教一個安穩沒有惡緣的處所,她想往生。世尊非常慈悲,將十方世界的剎土,展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選擇。韋提希夫人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這不是世尊介紹給她,是她自己的選擇。世尊讚歎她、教導她往生的方法,這是最善的選擇,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順境中比較容易迷惑,逆境、逆緣裡反而能幫助我們提高警覺,正所謂「逆增上緣」。會學的人,順、逆都是好境界,善人、惡人都是真善知識,所以感恩尊敬的心決定是相同。

佛告訴我們往生淨土不難,難在不明其中的道理,佛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困難,就是讀誦大乘,特別是「淨宗五經一論」,要細心的去參究。我們希求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要有相當深刻的認識,喜歡心、願心才能生起。另一個困難是佛幫不上忙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佛說得很清楚,這一定要靠自己覺悟、下功夫,將毛病習氣控制住,不要讓它發作。控制住就是伏煩惱,果然能控制住就決定得生。我們用念佛的方法來控制,不是斷煩惱,是伏煩惱。伏煩惱的功夫,只要真正肯幹,決定做得到,所以是「萬修萬人去」。我們要特別注意,若煩惱習氣無法控制,依然會發作,這一生就無法往生。

自己要認真努力去做,要熱心的去幫助別人、勸導別人。可是勸人也有時節因緣,人家肯接受,我們就好好勸導他;若不肯接受,勸一次、兩次、三次,就不可以再勸。孔老夫子說得好,「朋友數,思疏矣!」雖是很好的朋友,說得次數太多,人家就討厭你,交情就疏遠了。所以,說話、勸人也有分寸,那就是看個人緣分。諸佛如來都無法勉強眾生,眾生不接受的時候,諸佛如來就不來這個世間,來這個世間沒有意義。諸佛如來懂得人情世故,眾生熱烈嚮往,非常歡迎善法,佛就示現住世,菩薩圍繞。眾生隨順煩惱、習氣,佛菩薩就不會到世間來。

妖魔鬼怪是隨順煩惱、習氣,你與妖魔鬼怪志同道合,妖魔鬼怪就來了,果報當然是苦的。幾時受夠了苦報,有後悔、回頭的想法,這一念心才動,佛菩薩就來了,這是感應道交。極其微細的念頭,甚至於我們自己都不能覺察,而這個念頭的波動是盡虛空、遍法界,在剎那際就遍布,所以與諸佛菩薩能有強烈的感應,這是真實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相信經上講的這些事實,不僅是我們言語造作,乃至於起心動念,我們能清楚明白;連虛空法界諸佛如來、菩薩、聲聞、緣覺、一切眾生,沒有見不到、聽不到的。這不只是儒家所講,「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因此,我們要瞞世間愚痴的人容易,但諸佛菩薩瞞不過,連鬼神也瞞不過。鬼神有五通,所以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也是事實真相。

佛教導我們出離三界的方法,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八個字。念佛的要領,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說得這麼簡單扼要,便於我們記憶,念念不忘,依教奉行。佛教導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心態:三福、六和、六度,這些開示精要到了極處,一定要做到。特別是三福,三福展開就是圓滿的佛法,一切諸佛所說的微妙之法,濃縮在十一句之中。菩薩所修,如來所行,總不外普賢十願。「普賢」兩個字的意思我們要明白,普是平等心,賢是清淨、覺,所以普賢兩個字又何嘗不是《無量壽經》所講的清淨、平等、覺?念念於此相應,行行於此相應,就是普賢行。念念行行歸結到三福、六和、六度,都與清淨、平等、覺相應。孝養父母與清淨平等覺相應,奉事師長也與清淨平等覺相應,乃至於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都與清淨平等覺相應。換言之,都是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裡生起,這是真正的自利利他。依這個基礎歷練,求生西方淨土,就決定往生。

我們自己修行要這樣修法,若將來有個道場領導大眾,也要這樣修法。領眾是教化一方,責任很大,教好是自己的本分,教得不好就是罪業。一定要曉得責任之重大,決定不能貽誤眾生,更不可誤導眾生。我們智慧沒開,沒有神通、沒有德能也行,印光大師為我們做了一個好樣子∣老實念佛,決定沒有過失。若有一個道場,開一個念佛堂,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日常生活行持,處事待人應酬,守住三福、六和、六度的原則,就成功了,就能消災免難,破除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念佛往生淨土。到極樂世界智慧開了,古人所謂「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見到阿彌陀佛,得彌陀佛力的加持、教誨,很快就作佛。作佛之後,十方世界過去有緣的眾生要依你得度,你也能像過去的諸佛如來,分身法界,廣度有情,圓滿功德。

 

返回

 

蓮語珠璣
印光大師開示

 

 臨終欲不昏沉,必須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臨終何能清白?

 現今世運危險,無論何人,均當以至誠念佛念觀音為主。以期消除惡業於目前,往生西方於臨終,則可謂因禍而得福。否則自茲以後,益難做人,以殺人害人之法,無奇不有,無處可逃。唯有生西一事,為安身立命,千穩萬當之計。願為一切人說之,則其利益深且遠矣!

 醫肯以濟世利人為心,則其利大矣。而醫只能醫病,不能醫業與命。倘再以因果報應,及念佛消業開示人,人必易從,則即醫而宏法矣。

◎ 凡修行人,必要心地好,心地好,再加以恭敬至誠,斷無不靈者。心地不好,又不恭敬,既無有感,何能得應?此事理所必然者,祈慧察是幸!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普入諸趣

      

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要學菩薩,要發心「普入諸趣」。這就是說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哪個地區、哪個族群、哪個宗教,只要有緣,我們一定要去拜訪,要跟他們結緣。這一點,說實在話,佛教遠遠比不上基督教、天主教。我們對於稍稍苦難的地方,像非洲有很多小國家,我們佛教沒有人肯去,天主教、基督教他們去,跟這些苦難的人同甘苦、共患難,在那邊傳教,幫助他們。他們物質生活條件非常差,這些傳教士在各個地方化緣幫助他們。

我聽說,他們在那邊布施醫藥,辦了一個流動義診所。這個事情是特麗莎修女告訴我的,我送了五萬塊錢給他們買醫藥。這一次我們見面,她又告訴我,她們非常需要一部救護車,那邊交通非常不方便,病人很可憐,缺乏交通工具,我答應送她一輛車。我們不要分國家、不要分種族、不要分宗教,「普入諸趣」。決不能說他是基督教,不是佛教,我們不給;若是如此「眾生無邊誓願度」,及「普入諸趣」,就講不通了。我們今天所作所為完全隨順佛陀教誨,絕不隨順自己的情執。我們自己不能到的地方,他們到了,我們對他的贊助,也就是我們出了一點心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眾生。必須要將族群、宗教融成一片,這才是普度眾生,一定要離開妄想分別執著。

節錄自《華嚴經》第364卷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在家男眾若犯姦淫,又不願悔改,鬼迷心竅而自甘墮落,果報將如何?應如何勸化?

答:這個果報,《地藏菩薩本願經》裡講得非常清楚。如果知道這個事情果報之可怖,自然就不敢動這個念頭;不但是行為,念頭都不會動。

問:末學新婚意悅之際,突遭丈夫遺棄之巨大變故。懇請開示,如何面對此薄情寡意之人?他自知犯錯但死不悔改,應如何勸化?

答:這是現前社會嚴重的問題。從現前社會離婚率之高,就曉得這個社會問題非常嚴重,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家庭是社會的基層組織,社會像一個人身,家庭是身上的細胞。身體如果許多細胞都發生問題了,現在人講得皮膚癌症,這是要命的。今天社會動亂,人心不安,真正的因素何在?家庭破碎。現在的婚姻制度與古代不一樣,古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現在人反對古代這種制度,崇尚自由戀愛,其後果與古代相比,古代沒有聽說有離婚的,所以古代的婚姻制度確實比現在好。

哪一個作父母的人不愛子女?哪一個作父母的人不對子女終身幸福著想?他為你選擇對象煞費苦心,這是為你一生的幸福。老人的經驗總比年輕人多,他是用理智來選擇,不是感情衝動;自由戀愛是感情衝動,沒有理智。我在美國還聽到,早晨結婚,晚上就離婚的,這是感情衝動,毫無理智。所以,在現前這種自由的婚姻制度之下,男女結合一定要慎重。有智慧的年輕人,往往做朋友要做個三年、五年,甚至於有十年的,然後才結婚。用這麼長時間的交往觀察,看兩個人能否一生在一起相處,這不是草率的事情。這個事情不僅是對自己家庭負責任,傳宗接代要培養優秀的底下一代人,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和平也都負有巨大的責任。

何以婚後會有這些不幸的問題發生?因為婚前彼此都能包容,就像祖師們所說的「不見世間過」,見不到對方的過失;結婚之後,一天到晚專看對方的過失,這個日子還能過嗎?如何能維繫美好的家庭?一家人都能見對方的優點,對方的不善都能包容,這個家庭是幸福的。規過勸善沒有第三個人在場,出自於真誠善意,誠能感人,「至誠感通」。古人所講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能感動對方,是我們的真誠不足;能以真誠心,決定能夠感動對方。總而言之,要多學,要開智慧,懂得善巧方便,這個問題自然就能化解。

問:什麼樣的因果能有一個好家庭和一個好工作?什麼是我們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

答:這個問題全在《了凡四訓》裡面,熟讀《了凡四訓》,這個問題就能解決。《安士全書》也說得很透徹,重點也是家庭與事業。你把這兩本書好好的去研究,依教奉行,決定可以改造命運。

一個美滿的家庭建立在哪裡?儒家教人建立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你的家庭一定美滿,你的事業一定順利。由此可知,教育是多麼重要!

說到這一樁事情,我們有無限的感嘆!我也常常說,社會的安定繁榮、國家的強盛、世界的和平,是建立在四個教育基礎上。第一家庭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父母為兒女做好榜樣。小孩眼睛一張開,天天看的是父母,父母表現深深印在他的心裡。父母的言語動作一切如理如法,小孩耳濡目染,這是培養他德行的基礎,這樣的小孩放在最惡劣的環境裡,也不會學壞,因為他根紮得深,本固根深。可是今天家庭教育沒有了,夫婦兩人都要去工作,兒女在家裡沒有人照顧。有錢的人家顧一些佣人來照顧小孩,小孩向誰學習?跟這些佣人學習。時間久了,對父母沒有感情,所以兒女不聽父母的。

第二學校教育,人文的教育;現在學校沒有人文教育了。第三社會教育,現在電視與報紙雜誌的內容,完全沒有倫理道德。最後,宗教教育也是徒有形式、儀規,無怪乎社會一般人對宗教的批評:「宗教都是迷信。」因為宗教裡面的經典沒有人講解,即使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天天讀經修行,也沒有能將經典上的這些教訓完全做到。在佛法裡面,最基本的是《十善業道經》,我們有沒有認真去學過?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我們仔細去想一想,是與十惡業相應,還是與十善業相應?果然能夠斷惡修善,這是隨順佛陀教誨;依舊還隨順自己的惡習氣,那叫背師叛道!我們是如來假弟子,不是真的學生。一個人果然能夠積德修善,自然能夠感得家庭和好,工作順利,前途呈現一片光明。

問:我夢見兩次現在活著的親人去世了,這樣是不是對活著的親人不好?

答:這個不要放在心上。有兩次夢到同樣一樁事情,這個並不多。你對於親人,應當幫助他念佛,認識佛教、認識淨土。這個世界許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動亂不安的世界,生死這個問題要看得淡,不要看得很重,不能怕死。所以,對生死決定沒有畏懼之心,要知道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佛家稱為生死大事。這個世間非常苦短,我們如何積極的去修來生,同時也就改變了這一生。在《了凡四訓》裡面,了凡先生是非常明顯的一個例子,他改造得很成功,有心人應當要發心來效法。

問:我母親逝世前住院第一天,我在她的病房前做了一個夢,而且很清楚。夢見一個與四大天王一樣的人,雙手將她托走了,我母親第三天就逝世了。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答:如果你夢到的是天王將她接走,這是你母親生天了,才會有這種夢境。但生天依舊是在六道,所以作兒女的、作晚輩的,應當好好的讀經、念佛給她迴向。這個迴向是有意義的,增長她的天福,這是應該要做的。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輪迴見證

 

有一位同修的小兒子出了問題,她的先生去找她,他說你們學佛,你看看兒子得神經病了。她回家去看,究竟怎麼回事?小兒子一看到她,就抓住她的手叫她女兒。所以她先生就打他兩個耳光,她大哥也打他。後來,冷靜觀察,細心一聽,他說話的聲音不大對,就問這個附身的鬼,你到底是鬼,還是神?他就說了,我是鬼。又問他,你是誰?他說:我是你爸爸,仔細聽聲音是有點像。就再一次的證實,說你既然是我爸爸,我大哥的小名叫什麼?他說出來,果然沒錯。她說她大哥的小名沒有人知道,所以證實是她爸爸來附身的。

爸爸死了已經有二、三十年,於是就問他的狀況?他說他墮在地獄,承蒙孝順女兒修行有成就,我們才從地獄裡出來,而且說她母親也出來了。這就說明一個人真修行,修持得好,一家人都沾光,都得福。她爸爸又說妳一定要告訴大家,地獄太苦了,地獄是真的,不是假的。她就問他,你是什麼原因而墮地獄?他說在世做人心行不善,吃喝嫖賭,盡幹壞事,連家庭也不顧,讓她的母親到外面討飯養活子女。晚年回來之後,習性不改,虐待家人,因這個業因墮地獄。他說地獄裡頭所有的刑罰都受過了,苦不堪言。然後告訴她,他們要去投胎。這是從地獄到人道來投胎。這就說明六道輪迴是真的,所以現在她的先生也學佛了,全家都得度了、都學佛了。

這就是佛法講三轉法輪的作證轉,這些人給我們做證明,證明六道輪迴確確實實有。真正修持得好,不但自己得度,墮落在地獄的家親眷屬都能得度。佛門常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是學佛的大孝。我們想想看,我們對父母怎樣盡孝道,父母要是墮落在惡道,沒有辦法拯救。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了,佛家說的孝,不是世間人的孝所能相比的。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有,遵循經典教誨,如理如法修行,決定得生淨土。我們在此地建立堅定不移的信心,要認真努力。諸位必須要知道,上一次,百國興隆寺同修來報告,北朝鮮的善神不是假的,他們說地上不能住,天上也不安全,仔細觀察還是西方極樂世界好。他們有一百多位山神,聚集在一起念佛修淨土,想找一個法師去領導他們,這都是給我們做證明,給我們做見證。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第208卷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