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明三果离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
1.‘阿那含’,此云‘不来’。二果进断欲界下三品惑尽。寄居色界四禅天,不来人间,故称不来。然其心中,实无所谓来。
‘阿那含’是梵语,‘此云’,翻成中文是‘不来’。二果再进一步把欲界的下三品惑断尽,他就不到欲界来了。我们知道‘二果进断欲界下三品惑尽’。到欲界来要有欲界的因;没有因,他怎么会来?三果圣人,就是阿那含,他把欲界九品惑都断尽,欲界的因没有了,所以他不到欲界来。不到欲界,到那里?到色界,他住在色界四禅天。所以说‘寄居色界四禅天,不来人间,故称不来。然其心中,实无所谓来’。
2.因其来意已无,故能不来。是亦假名“不来”耳。
‘因其来意已无,故能不来。是亦假名“不来”耳。’阿那含的心很清净,从来没有“我来不来”的念头。他在四禅天修行。在佛经上,仔细观察世尊为我们说的,三界六道凡圣同居土,非常明显的,有三处。
第一在四禅。四禅一共有九层天,其中有五层天,都是这些声闻修行的道场,所以四禅是凡圣同居土。凡夫天有四层天,圣人有五层天。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兜率天,有内院,外院。外院是凡夫,内院是弥勒菩萨,所以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世间,这个地球也是凡圣同居土,确实有菩萨、罗汉、缘觉住在这个世间。这些圣者,我们见不到他,他也不愿意见我们。虽然住在一起,彼此不相识;特别有因缘的人,偶尔会遇到。
诸位常常拜忏,《慈悲三昧水忏》里有个故事,迦诺迦尊者是个阿罗汉,他的道场在四川。悟达国师长了人面疮,没有人能治好。以后到四川,找到迦诺迦尊者,尊者是阿罗汉,用慈悲三昧水给他洗这个疮,冤结解除,病好了。离开的时候,没走多远,回头一看,一片荒山。这证明我们这个世间真的有阿罗汉居住,他有他的宫殿、道场,我们看不到。
净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早年在南岳衡山(湖南的南岳),出家修行,心地非常好。有一天早斋,早晨吃粥,他眼睛一看那个钵,钵里现大圣竹林寺的相。他仔细看,看得很清楚,看到里面有金碧辉煌的大寺庙、山路,都看得很清楚。有人告诉他,你说的好像是五台山,于是他就发心去朝五台。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他一到五台山,很熟,果然跟他看的一模一样。他就循路去找,找到大圣竹林寺,就是他在钵里看到的,他就走进去。文殊菩萨正在那里讲经说法,有两万多人围绕着听经。一般座席大概都是这样,前面一排,人都不愿意坐,后头都坐满了。他是后来的,没有地方坐,就坐到前面,所以距离文殊菩萨很近。菩萨讲经完了之后,他上前请教:末法时期众生业障很重,修那一种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就教他修念佛法门。念那一尊佛?念阿弥陀佛。文殊菩萨自己念了几声,教他念,他学会了。离开大圣竹林寺时,沿途想做记号,下次再来,不会忘记。结果回头一看,荒山一片,道场没有了。这才知道,文殊菩萨真的在五台山,菩萨的宝刹是七宝宫殿,无缘的人见不到。
法照本来是参禅的,以后专修念佛法门。他在文殊菩萨那里学了念佛腔调,于是就提倡五会念佛。人家称他为五会法师,是净宗四祖。
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士真的有菩萨、有阿罗汉,凡夫见不到。而这些圣者常常化身在世间,与佛菩萨有缘的就可能遇到。虽然遇到,也不知道他是菩萨,他也不会告诉,我是什么菩萨。佛菩萨非常慈悲,常常照顾我们,我们不认识。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