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經處處教人不住相,就是要人證性。可見此經所說,皆是自性。
“本经处处教人不住相”。为什么不住相?“就是要人证性”。真如本性,要我们自己亲证,“可见此经所说,皆是自性”。这就是前文比喻功德的较量。为什么受持四句偈,为人演说,福德超过大梵天王,超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因为能够证性,道理在此。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如果不能证性,依旧出不了三界。他是凡夫,不是圣人,怎么能跟明心见性的圣人相比。见性之后,其福德之大,不是修来的,是本来具足的自性自然流露。因此,其福德真正不可思议,无有限量。
3.“皆从此经出”,实无异说,此经从性体而出,故教人不可住相,连“性”字亦不可执着。
“皆从此经出”。诸佛从此经出,诸佛所得之法也从此经出。
“实无异说,此经从性体而出”。此话讲得很透彻。“无异”是没有两样。即是说,此经是从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何必偏赞《金刚般若》?我们要知道,诸经虽然从自性中流露,有的是自性的一部分,有的是圆满的自性。此经正是自性圆满的流露,是故跟其他大乘比较,直截了当,特别超胜,道理在此。
自性就是清净心,心性中一法不立。“故教人不可住相,连“性”字亦不可执着”。所有一切名词术语,是世尊为讲经说法方便而建立。自性之中,清净心中没有这些名词术语,是故名字相也不能执着。说清净心,要是执着有个清净心,你的心就不清净。因为清净心里还有一个清净心,就不清净了。真如本性,假若你执着你的真如本性里还有一个真如本性,即是头上安头,错了!此系读佛经的难处。我们要用名相,不能离开名相,要从名相中体会它的真实,那才对。名相,决定不能执着
4.“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是指点学佛,要从此经入门。
我们既然不能把它作为主修,一定要把它作为重要的选修。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入成佛之门。念佛往生,生到西方净土就成佛。
此经确实能帮助我们往生,因为净宗是绝顶的智慧,也可以说是最高度的般若波罗蜜。没有智慧怎么能生净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智慧之人!他知道这个法门好,知道这个法门成就快,他选择这个法门。也许你会问:我看到许多人没有智慧,也选择这个法门,怎么说他有智慧呢?其实,我们所讲的智慧,跟佛法讲的智慧,标准不一样。我们认为世间人很聪明,反应敏捷是智慧?佛不承认,佛说那是“世智辩聪”,不是智慧。聪明跟佛法讲的智慧完全不同。智慧是非常正确的判断,一点都没有错误。听说念佛法门可以往生见阿弥陀佛,可以得无量寿,他立刻就真信真行,此乃智慧之判断。世间聪明人听了,认为这是神话,他不相信,没有智慧。是故,智慧的判断,智慧的选择,跟世间聪明迥然不同。
真实智慧从戒定中来的。世尊在本经前面讲过,佛灭度后五百年有持戒修福者,都是《金刚经》的当机者。持戒是守规矩、守法;修福是相信因果,断恶修善。这种人,都是无量劫来在佛门里种的善根,此时善根成熟。修福还有深意,浅说诸位好懂。深意是清净心。清净心是真正的福德,不是福报。福德包括福报,福报不包括福德。心地清净,不但智慧增长,而且身心健康,没有病苦,不会衰老。这个福报,拿钱都买不到。有钱没有用处,钱不能买年轻,不能买健康。由此观之,戒定慧的定是真实的福德。是故,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三学都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连穿衣吃饭都是。你真正懂得般若波罗蜜,一天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圆满的戒定慧。若是不会,则光阴空过,岂不可惜。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