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和尚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大德慈悲!
去年净空有幸来正觉精舍参学,见识精舍僧众和合共住、如法清修的道风,非常欢喜赞叹!听说现在精舍住众有一百位,圆通寺住众有六十多位。台湾的男众道场能够如此兴盛,这是我们过去没有见过的,真的非常难得!我们一直希望佛教有六和敬的僧团出现,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希望。日前,承蒙方丈清公和尚慈悲,前来台南极乐寺相邀,让净空与寺里大众讲几句话,内心非常感激!然而,由于净空的行程事先已经排满,很难再拨出五、六小时空档,只好采取录像的方式,将个人的一点修学体会贡献与诸位分享。若有不当之处,还请诸位法师、诸位大德慈悲指正。
今天,佛法衰微到了极处。佛法为什么会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古德曾经谈论佛法兴衰,“古德云:佛法之盛也,三学一源。”佛法怎么兴盛的?“三学一源”,这个“三学”,就是戒定慧,就是整个佛法。佛法是经律论,律宗,以南山律宗代表戒,禅宗代表定,其他宗派都属于教下,代表慧。所以我们以律宗、禅宗、教下三者来代表三学。三学一源,佛法就兴了。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三学一源,佛教无比的兴旺。“律禅教”三学全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所以我们是一家人。三学一源就是一体,原汁原味,律中有禅有教,禅里有律有教,教里有律有禅。真正尝到法味,法味是圆满的。万法一源是平等的,“律”就是禅、就是教。“教”就是律、就是禅。一而三,三而一,自然团结了,不能分。这样佛法就兴盛了。
佛入灭之后,承传的祖师们为教导不同根性的众生而有分宗派之举,分别宗派是衰相的开始。最初虽然分宗,还不至于冲突,还能互相尊重,心里很清楚、很明白,所有的不同教派全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如果宗派之间互相赞叹学习,则佛法兴;若是相互批评、争论,那就是批评释迦牟尼佛。有这种现象发生的时候,佛法就开始衰了。故曰“其衰也,三学互诤;其极也,三学内讧。”内斗,争权夺利,这样佛法就灭亡了。不是外面人能灭佛法,而是佛弟子不能依教修行,就叫灭法。故“自赞毁他”佛之重戒也。
“和敬”非常重要。家庭要是和睦,家庭兴旺;道场要是和敬,道场兴旺。有一年我应邀访问日本,联络日本净土宗的十几个道场长老大德,那时我事先赠送每个道场一部《大藏经》,我记得总共送了三十多部《大藏经》。我到达日本那天晚上,法师们为我接风,我们大家共聚一堂,欢欢喜喜。散会的时候,有一位同修对我说:“今天的盛会可以写在日本佛教史里。”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法师,你不知道。平常这些出家人都不互相往来,今天竟然全部到了!”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们会来?因为我赠送每个道场一套《大藏经》,所以他们会来。我就将这件事记在心里。我访问十天,离开前一天我邀请他们吃饭,大家都来了。我就劝导大家:“我们都是净土宗,是一个宗派,这个宗派是一个祖师大德传下来的,慧远大师,所以我们是亲兄弟;不同的宗派,像贤首宗、天台宗、禅宗、密宗、法相宗,这些都是我们的堂兄弟,大家都是一家人。佛教之外的,如基督教、天主教、日本的神道教,皆是我们的表兄弟。我们不能不和。不和,宗教就衰了,佛教也衰了,净土宗也衰了,所以一定要和睦相处。从谁做起?从我做起。他不跟我和,我要跟他和。他可以批评我,我决定不能批评他。‘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从自己做起,不要求别人,我们自己做个好样子。”我前后去过日本七次;有一次我接受前首相鸠山先生的邀请,在日本讲《无量寿经》,也劝大家要和谐相处。和谐非常重要!今天社会为什么动乱?因为不和。世界为什么不稳定?因为不和。
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得到李木源居士的协助,帮助我联系新加坡的九大宗教。我们把九大宗教变成兄弟姐妹,一家人。当时的总统王鼎昌夫妇,对我们做这桩事非常欢喜、非常赞叹。当时新加坡有一位高级部长曾士生先生,有一天到居士林访问,中午在一起吃饭。他问我:“你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宗教统统团结起来?”我说:“我没有方法,释迦牟尼佛有方法。”他很惊讶:“释迦牟尼佛有什么方法?”我说:“四摄法,我就是用四摄法。”他问:“什么是四摄法?”我就告诉他,“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称为“四摄法”,它与六度皆是菩萨法,用在家庭,则家庭和睦;用在邻里乡党,则邻里乡党和谐。
公元二千年,澳洲移民部长卢铎先生希望我到澳洲去,协助团结澳洲的宗教与族群。我在澳洲住了十二年,我住的小城名图文巴,当初居民八万人,现在有十二万人,其中有八十多个不同的族群,一百多种语言,十几种宗教。真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这十二年来,真的是三宝加持,祖宗之德,小城十二万居民团结起来了。今年五月,斯里兰卡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一次庆祝佛诞节的活动,我邀请澳洲图文巴的市长及宗教代表团参加了这次活动,十几个宗教代表在教科文组织做了详细报告。他们宗教团结起来,发心带动这个城市,给全世界表法,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欢迎各国大使到图文巴去参观考察。许多大使都很受感动,很有意愿去参观,听说时间约在明年春天。图文巴办得非常成功,为什么会成功?就是一个“和”字。
“和”比什么都重要,“和”一定要从自己做起,我们自己接受批评,不批评别人。规过劝善必须没有第三者在场才行,有第三者在场就不可以。为什么?因为第三者看到我们不和,传出去之后,让社会大众对我们这个团体产生误会,这个因果责任我们自己要负。起心动念都有因果,报应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所以决定不可以这样做。在团体里面,纵然是受了委屈、冤枉,也不必申诉,没有这个必要。时间久了,事情自然就清楚了。我们起心动念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天地鬼神,绝不做亏心事,这就对了。
“其季也,三学鼎立。”,这个“季”是其次,这就变了,比这个“兴”降了一级,“三学鼎立”,律、禅、教各自独立了,不以为是一家人,“一源”忘掉了。三学鼎立就不是原汁原味了。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各个独立了,就是三学鼎立。三学一源会兴旺;三学鼎立之后,衰相就可能渐渐现前了,为什么?因为有些人开始自赞毁他:“我的法门是纯正的,佛陀传的;他们都变质了。”戒,是菩提的根本,这是佛说的,没说错。禅,是佛心,诸佛的心印,这也没说错。但是如果把它提到第一,不就有分别了吗?有第一就有第二,就有第三。宗派成立了,这就向下滑坡了,这就是衰相的开始。
我们看一个家庭,就看得很清楚。小时候兄弟姐妹很多,这一家多么和乐!等到兄弟姐妹都长大了,各个再成家立业,这个家就分了,以前小时候那种亲情没有了,失掉了。所以中国古人直到老死都不分家,就是想保持这一分真情,这一分纯真的爱。父子兄弟这种亲爱非常可贵,不忍心让它变质,不忍心叫它衰退。各人结婚成家之后还住在一起,成为大家庭。大家庭可不容易,你的兄弟姐妹没错,但是婚配的是外人,跟你的那种亲爱不一样,这就涉及如何来调和,让兄弟的妻子、姐妹的丈夫也都能融合在这个家庭里,变成一家人,这个家就会兴旺。这个家是人们生活的榜样,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互助合作,这个家多美好!人人心中只有家,没有自己。每个人都把自己放下,“我就为这个家,家就是我,我就是家。”全家上上下下几百人一体、一心,这个家就会兴旺。如果一分家,就完了。一分家之后往来就少了,见面机会少了,慢慢就变成陌生人。如果再为了争产业,兄弟反目变成仇人,今天上法庭之后,一生再不互相往来,这个亲情到哪里去了?
我们用家道的兴衰来看佛教的三学兴盛,是同样一个道理。佛教有这三个学派:戒律的学派,禅宗的学派,教下的学派,教下包括很多:又分为华严宗、法华宗、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也包括在教下,密宗也在教下。中国大乘佛法有八个宗,其中教下就有六个宗。如果这些宗派各个独立,各个自赞,都批评别人,这就错了!自赞是可以,但是不能批评别宗;批评别宗不就是批评释迦牟尼佛吗?学生批评老师,这是大不敬!老师要是有过错,学生要是有新的东西超过老师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更圆满的见解,但是绝不能毁谤老师。学生应该感恩老师:老师是我的基础,我站在他的肩膀上提升了。所以要感老师之恩,没有老师哪有我?
后一代高于前一代,这是世出世间圣贤的愿望,都希望后人能超过自己。所以中国古时候的官员,各级领导人戴的帽子,前面低、后面高,像两个阶层一样。这个帽子叫“进贤冠”,前面是我自己,后面是别人。别人比我高的,我一定要把他举出来,不能让他埋没;他在我之上,我要推荐他。而且教学希望下一代比我这一代更好,这样这个国家民族才有前途;如果一代不如一代,那就衰了,国家民族会走向灭亡。所以一代比一代好,是每个读书人、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有这种心。每个领导人都希望下一届的接班人比我做得更好,这才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国家。绝对不能把我自己摆在第一,希望以后的人都不如我,那就完了!
佛教确实是了不起,佛教讲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全宇宙,全宇宙从哪里来的?是我自性所生所现的,自心现量,不断之无。所以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学大乘的人要没有这个理念,他什么都学不到,大乘的精髓他边都沾不上。学习大乘要有大心,大心即是真心;如果没有这个心量,怎么能成就?海贤老和尚有没有这个心量?有,从哪里看出来?从他插十二支香看出来。为什么烧那么多支香?他说了,他看到遍虚空、遍法界全是阿弥陀佛。这才叫入佛的法界。怎么能分?分,已经错了,分了之后再批评,自赞毁他;甚至于在一个宗派里,比如在净土宗里面,净土宗有很多道场,平常都不互相往来,都自赞毁他:“我这个地方做得好,他不如我,你们都到我这里来。”这是拉信徒、争信徒。为了争信徒,就产生自赞毁他。结果会怎么样?信徒争到了没有?没争到,反而让信徒不来了。信徒看到你们这个样子,连在家人都不如,自己人毁谤自己人,于是对于修学净宗的信心失掉了。这就是现在全世界宗教衰退的原因。这个话是梵蒂冈陶然主教跟我讲的。
天主教的陶然主教在梵蒂冈的身分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不同的宗教到梵蒂冈去访问,都由陶然主教接待。根据他们的调查,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少,他对这件事很担心,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宗教要回归教育,宗教要互相学习,宗教要互相赞叹。信仰宗教由各人自己选择,每一个宗教都是第一,没有第二的。每个宗教都是好的。宗教的核心都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的教育都是好的。宗教要团结,为什么?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交通便捷,资讯发达,在过去没有这些设备之前,一个人从小信仰一个宗教,都是跟随父母。父母信什么,他自然就信什么。信另外一个宗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他遇不到其他宗教。所以过去宗教真的是有居住方块的,这个地区就是一个宗教,很多人老死不相往来,他没有见过别的宗教。现在不同了,现在资讯、交通发达,地球变成一家人了,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宗教。所以宗教要走向多元,宗教要走向理性,不能感情用事。宗教要放弃傲慢,要放弃排斥别人的作法,要互相赞叹、互相学习。这样做的话,每个宗教都可以兴旺起来,且能不断向上提升。至于人民信仰哪个宗教,那是他个人的自由。无论信哪个教,我们都赞叹。
佛门的宗派也是如此。香港圣一法师是学禅的,在香港只有这么一个禅宗道场。他真正参禅,每天坐香,不是假的。他在世的时候,禅堂有四十多位同修,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参禅坐香。我看到很欢喜,对他很赞叹。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法师当中只有圣一法师每天都来听。大概听了四、五天之后,他告诉他的信徒:“净空法师在界限街讲经”,希望他们都能来听。只有他,心胸开阔。他听到这个法没讲错,是正法,就鼓励信徒们来听经,不怕信徒跑掉,所以我对他很称赞。他请我到他道场“宝林寺”讲开示,我赞叹禅宗,赞叹圣一法师在宝林寺主持领导,赞叹参禅的同学在一起共修。过去我讲过《六祖坛经》,讲过《证道歌》,讲过《永嘉集》,学了一些禅宗的常识,那天在圣一法师的禅宗道场用上了。而对于净土念佛法门,我一个字也没提。
跟着我去的大概有二、三十位念佛同学。当我们一行离开宝林寺,在回来的路上,同学们问我:“法师你对于禅宗这样赞叹,你自己为什么没有学禅?”我告诉他们:“禅是度上上根人,而我是中下根人,我对它只有尊敬,只有赞叹,我没有资格去学。他们能得定,能开悟,我得不到定,不能开悟,所以我只有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带业往生。至于得禅定、明心见性,我完全放在西方极乐世界,我到极乐世界再学这些。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哪个法门我能成就?念佛法门我能成就;除这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我都不能在今生修成就。现在我的能力有把握的,只有取极乐世界,走这条路,稳稳当当,我有把握。禅,虽然比我高,但是我这条路简单,谁都可以走。”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也走通了。可见得这条路,“信、愿、持名”,条件就这四个字。你只要具足这四个字,三个条件:真信、真愿往生、真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就决定成功。
其他那些法门好不好?好。没有一个法门不好,门门都能成无上道,哪有不好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是平等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只要对了你的根机,都是平等成佛之法,你就很容易进去;如果不对你的机,你就没有办法契入。所以学佛时,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不是哪个法门都能学的。像我们每个人身体不一样,毛病很多,也不是人人相同的。别人能吃的药我未必能吃;我吃的药对我有好处,未必对别人有好处,这得对症下药才行。佛教化众生是对症下药,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得搞清楚、搞明白。否则的话,病急乱投医,不但没有把你治活,反而把你治死了。学佛人堕地狱的很多,这不能不知道。
我说禅和净土这两个法门摆在面前,你选择哪一个?上上根人选择禅,下下根人一定选净土,统统都能成就。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能成无上道,完全看各人的根性、各人的缘分。选择法门,只许可互相赞叹,不可以互相批评。自赞毁他是菩萨的重戒,那就犯了重戒。果报在哪里?在无间地狱。为什么?因为你这种行为,让社会大众很多人退失信心,这个因果责任你要负。他学佛,谁叫他退心的?他看到你们和尚互相毁谤,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算了,我不学了。这就是陶然主教所说的,我们现前全世界宗教信徒一年比一年少,什么原因?我们都在搞互相毁谤,谁都不服谁,这是大错特错!这个责任要负,因果责任要承当。造这个恶业的话,就是无间地狱。自己信仰宗教、学佛,最后堕无间地狱,你说冤不冤枉?
我们念佛本来为了求生净土,最后结果却到无间地狱去了,这个话是灌顶法师说的。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在讲《大势至圆通章》,《大势至圆通章疏钞》是他作的,作得非常好!后面讲到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我过去讲《圆通章》就是用他的《疏钞》。我看到一百种果报这段文,就拿去问李老师:“念佛是好事;念佛人怎么会堕地狱?”老师就告诉我:“这是大事,我不跟你一个人说,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谤法的罪很重,你虽然学佛,但是你谤佛,为什么?因为所有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你要是批评它、毁谤它,你就是谤佛。毁谤三宝这个罪就是无间地狱的罪,这是从因果上说的。
确实,如果我们宗教互相赞叹、互相协助,人们对宗教信心就会生起来。人生跟宗教关系是不能断的;人要是没有宗教,就是汤恩比博士说的,他一生生在贫穷的生涯。这是贫穷之苦,无依无靠。宗教是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更重要。物质上虽然缺乏,但是精神上有这个依靠,所以是现在人讲的幸福指数高,他活得很快乐。如果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生活,那就是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你想他活得多么痛苦!宗教的信仰,不管贫富贵贱,它带给我们的是安乐,心安理得,所以人不能缺少宗教。
古德继续说:“其衰也,三学互诤”,这里用到“衰”字了。“兴”是第一,“季”是第二,“衰”是第三;到第三就衰了,“三学互诤”,开始互相批评了,我怎么好,你不如我。现前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佛门每一个宗派都不服别人,自赞毁他。你就是修得再好,戒律再严,只要自己赞叹自己、毁谤他人,你就是毁谤三宝。为什么?因为教全是佛说的,戒定慧三学都是佛传的,怎么能毁谤?老师教我这个法门,教他那个法门;我只承认我的,不承认他的,那就是老师教错了?只有教我的是对的,教他那个法门错了。
其实,这是自己没真正学到;自己如果真学到了,一定赞叹别人,就像古德所说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互相批评、互相高下、互相争论,那就完了。鼎立是可以,但是鼎立不能够藐视别人,一定要知道是一体,只是各人根性不相同而已。佛法到三学互诤就衰了。因为社会大众看到你互相批评、互相诤论,对你这个宗教就不相信了,就不再恭敬你了,也不再赞叹你了,也不肯跟你学了,人都散掉了。只要互相诤论,肯定就衰了,那就一代不如一代。
>>续载中……
——恭录自净空老和尚讲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