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欲领悟经中真实义,唯在至诚恭敬的读。读熟了,常常观照其一段、二段,或一句、二句。观照即是思惟。然此思惟,必须尽离一切妄想杂念,澄心静虑,一心专注。不在文字上生解,便是不取法。又将全神贯注在这经上,便是不取非法。这就是修定。
“欲领悟经中真实义,唯在至诚恭敬的读”,读经是最初下手之处,要用真诚心。“至诚”是诚到了极处。真诚到极处,恭恭敬敬的读,不仅有感应,而且感应是自然的。心地清净真诚,就跟诸佛菩萨起感应。感应现前,经文的意思自然就通达。我们至诚恭敬的读,是入门很好的方法,正确的方法。读的时候,要知道我们是在修行,不是一般学生背书。一般学生念书,念得很熟,会背,没用处,不是修行。我们读经是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我读一个小时,修一个小时,确确实实戒定慧都圆修。
戒律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读经的时候,心里真诚恭敬,当然一个恶念都没有,即诸恶莫作;小乘戒圆满具足了。经典是如来从真如本性里流露出来的,是至善;我们读经,没有比这个更善了。世出世间止于至善是经典,所以读经就是众善奉行;大乘戒具足了。读的时候专心,恭敬至诚是专心;专心是定,念一个小时,修一个小时定。盘腿、面壁打坐,只修定,戒没有,慧没有。我们念《无量寿经》,念一个小时,有定,有戒,又有慧,比打坐强多了。静坐会胡思乱想,念头、妄念止不住的;但是读经没有妄念。读经的时候专注,有境界对治,不容易打妄想。由此可知,读经比打坐好。经文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念错字,没有念颠倒,是慧,是根本智。
《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所以读经,戒定慧三者都得到。读的时候不能想经里的意思;一想意思,戒定慧都没有了,全都破坏了。恭恭敬敬的读,老老实实读,纵然读的时候有意思现前,不要理它,依旧读下去。如此方是修戒定慧,读经的功德就很大,读久了,自然开智慧。因为戒定具足,怎么不开智慧!
真正会用功的,“读熟了,常常观照其中一段、二段,或一句、二句”。用经文里的一二句,或者一二段,不一定那两句,也不一定那两段,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像我们念《金刚经》,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起了贪心,境界现前了;想到经上两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贪心就没有了,立刻对治,非常管用。看到不顺眼的人、不顺眼的事,瞋恚心生起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就平了。难分难解的事情,繁杂得不得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立刻就平了。这是观照,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用得上,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用此方法保持你的清净心,保持你高度的智慧。你在境界里不迷、不邪、不染,人生真有意义,没有空过,你的生活会非常充实,焉能不欢喜,自然法喜充满!
现代人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许多同修来看我,都是来诉苦的;我劝他们读经。为什么过得这么苦?事实真相没搞清楚,不会过日子,才这么苦。都搞清楚了,就过得比谁都自在。怎样才能搞清楚?读经、听经。我劝同学们听经只听一部,一门深入。因为一门容易得定;科目太多,不容易得定。一部经听上三年、五年,然后再换一部。最初下手,定最重要,定是佛法修行的枢纽。戒就是守规矩、守法。教你一门深入,你就一门深入,就是持戒,守规矩。道心定了,智慧开了,多看一些,没有问题,不碍事。现在初学不行,初学心是散乱的,最重要的是对治散乱心,要能摄到一心才有效果。用一、两段,或者一、两句经文,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起观照功夫,非常受用,非常得力。
“观照即是思惟。然此思惟,必须尽离一切妄想杂念,澄心静虑,一心专注。不在文字上生解,便是不取法。又将全神贯注在这经上,便是不取非法。这就是修定”。这里就更明显,读经是修定,定里有戒、有慧,三学一次完成,方是会读经。不会读经的人,特别是初学讲经的人,他想经里是什么意思,此句怎么讲;想来想去都想错、讲错了。原因是用妄心、妄念来解释佛经,把经全错解了。
初学讲经,没有定功,智慧没开,怎么办?古人讲经跟我们不一样,所以古德高明、如法。古人得定,开了智慧以后,才出来讲经。现代人烦恼重重就上台讲经,怎么能不生烦恼?当然生烦恼,道理在此。
古人的标准高,不标榜自己,真正自己有受用、有心得,才提出来跟大家报告,都很谦虚,真的没有名闻利养。现在讲经的人少,不讲又不行。李老师教我们这些烦恼没断、心不清净的人一个方法:第一要我们用真诚心、恭敬心;第二要我们讲古人的注解,不要有自己的意思。古人的注解是文言文,是文章,我们把他的注解翻成白话给大众讲。
古德讲,佛法错下一个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因果可不得了。是故,初学讲经,完全依照别人的注解讲;错了,是他的注子错了,我没错。李老师教我们用这个方法,心要真诚,平常要读诵,要真的修戒定慧;参考则用古人的注子。我们是用这个方法培养出来的,而且真的是速成班。李老师开班,只办了两年,培养了二十多个讲经的人才。两个出家的,其余都是在家居士,个个都会讲,此是非常好的教学法。
此段讲得得清楚,我们要记住、要效法、要学习。老老实实的读,不可以想其中的意思,“不在文字上生解”。因为我们是修戒、修定、修慧,修戒定慧。不可以生解,这就符合不取法相;全部精神贯注在经上,不落空,不取非法相,正是两边不取。如此读经,符合金刚般若的指导原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由此可知,读经是戒定慧三学同时圆修。
如果你通达此理,连穿衣吃饭都是戒定慧三学圆修。你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菩萨们生活中点点滴滴,圆满具足戒定慧三学,具足菩萨六波罗密,具足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起心动念都圆满具足。《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圆满具足戒定慧三学,方是觉悟人的生活。
我们学佛,不是学别的,就是学此法。我们学会了,无论现在是那一种生活方式,无论从事于那一个行业,都是最快乐、最幸福、最成功的人。因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于迎宾接客,都充满三学六度,都是圆满的佛法。
我年轻的时候是有名的老顽固,在机关服务,我的同事、长官都知道我是老顽固,要想令我佩服一个人,很难。我学佛了,机关中上上下下有三百多人,对于佛法态度都改变了。虽然他们不懂,我也没说什么,他们说,老顽固学佛,佛法里一定有好东西;若无好东西,他怎么可能去学!
佛法里真有好东西吸引我们,像磁铁一样。当你尝到法味,法喜充满,确实身心自在,欲罢不能。佛法不会妨碍任何工作。它是智慧,智慧怎么会妨碍?智慧只会帮助你成功,帮助你解决问题。前些年,我以“认识佛教”为专题,讲过几遍,现在印成书,也制成录音带流通。确实能帮助大众真正认识佛法,了解佛法,大众才会欢喜修学。欢喜修学就是欢喜改进现前苦难的生活,非常现实。是故,佛法非常积极,绝对不消极,对修学的大众绝对有殊胜的利益。
不仅在读经上,而且在生活上,都要能将此原理原则抓住,才得真正得受用。归根结蒂,最重要的,还是要念佛求生净土。纵然我们应用在生活上,这一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然而无明烦恼不能彻底断掉,出不了三界。这一生很快乐,来生一轮回,忘得干干净净。来生有没有机会再遇到佛法,谁也不敢保证。如果一迷,就又往下堕落,多可惜!江味农居士四十年功夫用在金刚般若上,最后还是念佛求生净土。方知念佛重要,往生极乐不能不去。一定要有如是认知,要有如是愿望,要认真努力地修学净土。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