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谓“无”者,乃是令人不取,并非无法无相。是教人虽取六度等法修行,而心无其相。然后学人才不致于偏空偏有,才有正确的下手处。
我们要留意,“所谓“无”者,乃是令人不取”。“不取”是不执着,“并非无法无相”。法也有,相也有,法与相都有,就是教人不要执着。“是教人虽取六度等法修行,而心无其相。然后学人才不致于偏空偏有,才有正确的下手处”。此段,我们要细细的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得受用。
本经大旨意,即是佛教我们“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这是空有两边都不执着。六度,乃是菩萨生活的原则,菩萨生活的要领。布施是舍,我们从早到晚都在舍,不仅仅舍财。财有外财、内财。身外之物都属于外财,内财是体力。我们的体力、精神、时间、智慧,用这些来帮助别人、服务别人,都是布施。
家庭主妇早晨起来,整理环境,烧早饭,供养一家人,此是内财布施。她要想工作怎么做,饭怎么烧,菜怎么炒,怎样适合大家口味,要用智慧,用思考;动手做是出劳力,这些都属于内财布施。你去工作,做工也要思考,也要体力,也在修布施。实在讲,都是在行菩萨道。我们看到佛跟菩萨行布施,自己天天在做,不知也是布施,不知是波罗密,这是迷惑颠倒。凡夫跟佛菩萨用心不一样,从事相上讲,毫无差别。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做出榜样给我们看,“着衣持钵”就是穿衣吃饭;我们那一个人早晨起来不穿衣、不吃饭。
金刚般若波罗蜜,就在日用生活中全都表现出来。凡夫之不能成就,用心错误、观念错误。凡夫起心动念为自己,佛菩萨起心动念为众生,仅此而已。我们只要把念头转过来,转凡成圣,就是佛,就是菩萨。念念为一切众生是正确的。不为众生,为自己,自己在那里?找不到。没有自己,只有众生。是故,佛菩萨做得正确;我们全都错了,错用了心。《金刚经》后半部讲得好,“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试问,你想得到的,用什么得到?三心都不可得,能得的没有了,空了。佛在此地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包括佛法,都是因缘所生法;凡是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当体即空。内三心不可得,外诸法不可得,得什么?诸位明白这个道理,参透事实真相,才会赞同,佛讲的对,万法皆空。
万法皆空,是不是就消极?消极是错误的,消极着空。应该如何做?积极。积极的目的何在?求正信。禅宗求明心见性;我们念佛人求理一心不乱。方是真正证实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何以要证实它?因为太重要了,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己关系非常密切。证实了、明白了,就称你为佛菩萨;不清楚、不明白,则称你为凡夫。
佛天天如是做,凡夫也是天天如是做,是故从事相上,很难辨别佛跟凡夫。如果从用心上来讲,就非常明显,很容易辨别。诸佛菩萨念念为一切众生。经一开头,就为一切众生作榜样,那是佛菩萨。空有两边都不住,所以做起来不辛苦,做得很愉快,事事都做得很圆满,这就是金刚般若。般若是高度的智慧。再繁忙的工作、再繁琐的工作,做起来都轻松愉快,关键就在念头如何转。若说我们现在有许多工作对修行有妨碍,观念错了。愈是工作辛苦,愈是工作繁杂,愈需要金刚般若,将繁难变成容易,辛劳变成快乐;否则,我们学《金刚经》干什么!
人无私心,心地清净光明,就生智慧。有私心、有欲望,心性被污染,不仅不生智慧,还生烦恼。烦恼是严重的贪、瞋、痴、慢,日子当然苦。学佛的同修,特别是此地讲的“发大心者”,就要像佛菩萨一样,在一切人中作好榜样。心地清净、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心地自在,充满智慧德能,一切工作都做得非常如法。
六波罗密要落实。“布施”就是舍,很欢喜的为大众服务,内财、外财皆舍。“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无论到任何国家地区,一定遵守这个地区的法令规章和风俗习惯,与这个地区的人欢欢喜喜相处,这就是持戒波罗蜜。“忍辱”是无论做什么工作,很有耐心。忍是忍耐,很细心、很谨慎的做。“精进”是天天求进步,决不满足。“禅定”是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般若”是充满高度的智慧。
一个学佛的家庭,要作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样,起带头作用,影响全世界。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家庭是最美好的家庭,菩萨之家。所以,自己学佛,一定度众生,先度一家人,全家都是佛菩萨。无论在政府机关,或是私人企业工作;不管你是老板或是员工,都要向菩萨学习。菩萨度众生,邻近的,有缘,先度。自己要能影响你的团体,使此团体是所有团体的好榜样,成为菩萨的团体。佛法对世间有真正的作用,有无比殊胜的利益。此乃发大心,修大行。千万不要以为众生难度,我好心,他不听,就不度。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有一关不能通过,那就退转,是故要有耐心。人都有良知良能,他迷惑颠倒,坏习气太重,我们要谅解。
古代的环境比现在好得多。舜王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家乡,看到一群人捕鱼,里面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鱼多的地方都被年轻人占了,老人没有法子,斗不过年轻人,只好到鱼少的地方,很难抓到鱼。舜很聪明,看到这种情形,他也去捕鱼,实际上是去感化这一群人。他用的方法非常巧妙,年轻人有些好的,让老人,他就赞叹;有些横行霸道的,他一句话都不说。隐恶扬善。用了一年多时间,那些顽固的人都被他感化。鱼多的地方,年轻人都让出来,让老人去。可见人不是不能感化,只要真心诚意,假以时日,没有不被感化的。
如果说不能感化,自己要反省,我的智慧不够、耐心不够、方法不够巧妙,是故人家不能回头。不仅是人,蚊虫、跳蚤都会被感化。我们念《印光法师传记》,看到法师七十岁以后,蚊虫、跳蚤都不打扰他老人家。德行感化小动物。老和尚一生遇到蚊虫、跳蚤,不伤害它,也不把它们赶走;看到这些东西,生惭愧心,自己的德行不够,所以它还来扰乱我。要老实念佛,修清净心、修慈悲心。果然没错,七十岁以后,他的德行可以感化这些动物;小动物看到老和尚来了,它们乖乖的都迁单。连蚊虫、跳蚤都能感动,那有人不能感动的道理。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在经论里讲得太多了,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去作,没有不受感动的。至于方法,则要用智慧。以真诚慈悲,以善巧方便,打他、骂他,亦是教他觉悟,目的亦是是教他回头。我们应当要明了。
我们要弘法利生,决不是多盖几座寺院就行。现在世间的寺院不少,何以起不了作用,值得我们反省。寺院盖得再多,经印了不少,我们也不断在讲,没人做,有什么用处!讲也没用,是空谈;要真正做到。大众何以不肯做?不相信,对于佛法认识不够明了。如果真的明了相信,就会去做;做了之后,你就会欲罢不能。真快乐、真幸福。此即是法喜。方知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跟佛法相比,佛法真的带给我们一生圆满的快乐幸福。
释迦牟尼佛在经上一开头就做给我们看。佛法要行,不可以住。要知道我们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天天都在修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认真在做,做得很圆满。帮助人解决困难,是无畏布施;教人技术能力,是法布施。
现在重要的是把念头转过来,我不为自己做,而为众生做。学菩萨行、行菩萨道,从自己本身做起,再扩大至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逐渐逐渐向外扩展。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做不到的。心量一定要大到尽虚空遍法界,有大的心量,做事方无烦恼。心量小,有得失,才会生烦恼;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决定不生烦恼。样样清楚、事事明了,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甚至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不清楚,称之为“心无起相”。如是的生活,空有两边都不住。经上讲“行于布施”,布施涵盖一切法。一切法就是我们的生活、个人的生活、家庭的生活、团体的生活,都包括在“行于布施”之中。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