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是心是佛,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欣求极乐;
是心作佛,一向专念,持佛名号,往生成佛。

 
 
   
  本期专栏: 十二德目与我们的生活(三)
  本期内容简介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16)
  印光大师开示:示临终切要
  伦理道德:教子要从什么时候开始?
  因果教育:逆报昭彰(安禄山、史思明)
  心得交流:eb31393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能否使用有佛菩萨像的邮票?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4.2.1 星期六 Vol. 391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廉是廉洁,廉洁就不贪污,不取分外之财,不占别人一点便宜。请看本期专栏

  “所谓“无”者,乃是令人不取”。“不取”是不执着,“并非无法无相”。请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净空法师专集网 微信ID:amtbhz新浪微博Facebook专页Twitter专页

  影片及mp3下载:百度云:从百度网盘下载讲座影音、文字、菁华短片、卡片图文件、电子书等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十二德目与我们的生活(三)
 

  【廉】

  廉是廉洁,廉洁就不贪污,不取分外之财,不占别人一点便宜。中国从汉朝以来,两千多年中国帝王选拔官员就两个条件——孝、廉。

  节俭是美德,日常生活当中,守本分,一饮一啄不浪费,习惯清苦的生活,不追求奢侈,我们过一般社会最低水准的生活,远离奢华;要常常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饥饿的边缘,他们没有食物吃,没有衣服穿,没有房子住。我们喝一杯水,吃一碗饭,有没有想到他们?所以要珍惜这个缘分,拓开心量,常常想到这些苦难的众生,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

  物品要懂得节省,不随意丢弃,物力艰难,来之不易。拓开心量,出家人不贪图别人的供养,不贪图享受,把多余的用来供养、照顾社会苦难众生,自己身心清净,体力自然充沛,粗茶淡饭就足以维持身体健康。

  生活清苦,心里没有贪瞋痴慢,没有病毒,没有自私自利,对外面的感染就有抵抗力!佛法在行不在说!一切要做出来,表演给大家看!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沾染,默默去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自然然有收获。勉励自己尽形寿要这样做,人家看到你廉洁,深受感动,回头向你学习,这个感化就产生效应。

  【耻】

  “耻”,是知耻、羞耻、惭愧心。惭愧在中国道德来说,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问心无愧。惭是对自己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问问自己,能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愧是外面舆论的批评。内不违背良心,外面就不会有舆论的批评指责,这就是知耻。知耻是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想想如不如法,反省这样做能否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自己的天良?能否不让别人批评我、指责我?用内外的力量约束自己。 如果是无惭无耻的人,做恶事不在乎别人批评,只顾自己贪婪欲望,根本不理会什么伦理、道德,那就是无惭无耻。所以善护诸根,要靠惭愧,要靠知耻的心。

  惭愧是性德,知耻是性德。在佛法讲,阿罗汉以上,超越六道轮回,才算是具足惭愧,真正知耻。本性本善,本来成佛,我们现在却受到这样严重的污染,别人都成佛了,我们却堕落在六道轮回,迷失了自性,还在当凡夫,那就是奇耻大辱!所以我们应该知耻,好好忏悔改过,否则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本性本善?怎么能对得起自己本来是佛?怎么能对得起父母老师,怎么能对得起佛菩萨,怎么能对得起一切苦难众生?我修成才能帮助他;我修得不好,他天天在期望着我们帮助他,救苦救难,我们怎么能对得起他?因此,人要有耻辱心,就有救。

  “知耻近乎勇”。人,为什么能够勇猛精进,发愤图强?这个力量不外乎知耻,这是他精进的动力。佛家讲“勇猛精进”,儒家讲“日新又新”,谁能做得到?知耻的人能做到。能知耻,当然就能够发愤、勇猛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世间善根有三个:无贪、无瞋、无痴,世间一切善法的根就是不贪、不瞋、不痴。佛法修行当然要具足世间的三善根,没有世间三善根不能修行。在三善根当中还要有一个特殊的善根:“精进不懈”。看到有一个众生还没有觉悟、还没有成佛,觉得那是我的耻辱。这就是见性的人跟不见性的人不一样的地方,没有见性的人在迷,不知道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他的思惟是局限的;见性之后,知道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是一体,《华严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个众生没有成佛,性德不圆满,这就是耻,然后你才晓得这些诸佛跟法身菩萨为什么跟十法界众生感应道交。使得初发心学佛的人,感恩心油然而生,知耻、惭愧心当然也就生起来了。唯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依教修行,感激佛菩萨、感激老师、感激一切善友的恩德,所谓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自动自发去做。所以知耻,是修行德目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能成就自己的道德仁义。

  惭愧知耻是自性本有,对于不知耻的、不如法的,没有惭愧心的,怎样帮助他回归性德?马鸣菩萨讲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无惭无愧不知耻本来没有,本来没有的可以断,本来有的可以恢复。护法的人,修行的人,对这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认知,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恢复性德。现在这个社会,“耻”这个字没有了,所以大家敢胡作妄为。要挽救现在的社会,最重要的是提倡知耻!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会守礼,自然能够尽义务,自然能够廉洁,自然会从迷回头皈依觉。如果希望社会和平,希望化解灾难,把知耻心找回来就真有效了。

  【仁爱】

  “仁”,是会意字,仁者二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自他不二。以真诚的心,仁爱的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可以叫别人做,爱人如爱自己,仁慈博爱,这叫仁,仁者爱人。爱人,就是亲爱的扩大,扩大到“凡是人,皆须爱”。

  比如古老的夏威夷他们治疗疾病的方法,不必跟病人接触,不需要见面,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用意念治他的病。而且方法很简单,头一个就是我爱你,就是仁,然后讲对不起,请你原谅,谢谢你,就这么四句话。心里没有杂念专注观想,把病人跟自己当作是一体,爱他如爱己,然后用极善的意念,把自己的器官细胞里头的病毒统统清洗干净,恢复健康,那个人的病就治好了。这是医者和病人所起的最自然的心电感应。

  现在人可怜,不知道爱自己,更不会爱人!不知道守住自己的本善,这是不自爱。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变成凡夫造作罪业,这不自爱。人不自爱,就不会爱人,自爱才会爱人。爱人从爱父母、妻子、儿女、家亲眷属开始,慢慢再扩大,扩大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在佛法讲,不但爱人,还要爱树木花草、爱山河大地,对待万物,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像天、地一样没有一丝毫私心,没有一丝毫分别、执着,平等的照顾一切众生,爱遍法界虚空界。人懂得爱人就不会害人。今天的人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是爱心完全没有了。仁爱之人大慈大悲,心里没有敌人、没有冤家对头。大家都来推行仁爱,社会就会祥和,问题就能化解,冲突就没有了。

  【和平】

  中国人讲,和平、和睦、和光、和谐、和敬、和善、和亲、和顺、和悦、和中、和融、和合、和禧,和是因,平、睦等皆是果。我们也常讲和平安定,先要和气,和是因,平是果;平是因,安是果;安是因,乐是果,和平安乐。佛教给我们六和敬,祖宗教给我们仁爱和平,和平就有安乐。要想心安得先要心平,心平之后就得到安。我们现在不平,怎样才能让它平?平上面有和,跟大众相处要能和。

  佛教我们修“六和敬”,这是佛法戒律的根本戒。六和头一个“见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识,和是从此处扎根。有共同的看法、共同的想法,在这一生当中有共同奋斗的目标、方向,这是和的基础。第二个“戒和同修”,守法、守规矩,不守法不行。规矩,在中国五千年来每个家族的规矩就是家规,家规的集大成就是现在我们学习的《弟子规》,也是各个不同族群家规里面共同必修的科目。这五千年来,中国历史长治久安。很不幸近一百年,中国人生活得非常痛苦,什么原因?把老祖宗的成法疏忽、放弃了,苦难就来了。

  如果依照老祖宗成法规规矩矩,既使整个世界乱,中国也不会乱;整个世界人苦,中国人也享乐。在古时候读书的人,一生奋斗的目标可以说是代众生受苦,希望我多受一点苦,众生少受一点苦,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古德所说的“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人的学问、品德到一定的程度心平气和,对待任何人都谦虚恭敬。我们看孔子、孟子、释迦牟尼佛,即使是对待乞丐都尊重,为什么?他有人格、有人性,是值得尊敬的。他今天落到这个地步,那是不善业的果报,他的习性不善,他本性善,“人之初,性本善”,从本性上看是平等的。

  在佛的心目当中跟一切大众平等,自然谦卑,自然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关怀别人,别人有苦难,哪有不援手帮助的道理!这是和谐社会的根。“身和同住”,大环境来讲,大家同住在地球上;小环境来说,同住在一个城市,一个乡村,乃至于更小,同住在一个道场,大家要各自约束自己的言行动作,要规矩谨慎,不影响别人,给大家一个好的修学、生活环境。“口和无诤”,没有争论。“意和同悦”,每个人都欢欢喜喜,法喜充满。“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是平等的。

  一个团体,真正做到六和,大家心就平了,心平之后就得到安,安了之后就得快乐、安乐,佛法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真正得到。大经题目叫“平等觉经”,平等就觉了,觉就平等,和是平的前方便。由此可知,觉才和,和就是觉,不和就是不觉。和、平等、觉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与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和,和没有争、和没有界限,有界限必定有争执。真正要得到一生的安乐,从哪里做?从六和敬修起,以六和敬修平等心,才真正得到安乐。所谓是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就安了,安当然就达到和平,安和乐利。

  >>续载中… …

  (节录自净空老和尚讲演集)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16)
 

5.所谓“无”者,乃是令人不取,并非无法无相。是教人虽取六度等法修行,而心无其相。然后学人才不致于偏空偏有,才有正确的下手处。

  我们要留意,“所谓“无”者,乃是令人不取”。“不取”是不执着,“并非无法无相”。法也有,相也有,法与相都有,就是教人不要执着。“是教人虽取六度等法修行,而心无其相。然后学人才不致于偏空偏有,才有正确的下手处”。此段,我们要细细的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得受用。

  本经大旨意,即是佛教我们“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这是空有两边都不执着。六度,乃是菩萨生活的原则,菩萨生活的要领。布施是舍,我们从早到晚都在舍,不仅仅舍财。财有外财、内财。身外之物都属于外财,内财是体力。我们的体力、精神、时间、智慧,用这些来帮助别人、服务别人,都是布施。

  家庭主妇早晨起来,整理环境,烧早饭,供养一家人,此是内财布施。她要想工作怎么做,饭怎么烧,菜怎么炒,怎样适合大家口味,要用智慧,用思考;动手做是出劳力,这些都属于内财布施。你去工作,做工也要思考,也要体力,也在修布施。实在讲,都是在行菩萨道。我们看到佛跟菩萨行布施,自己天天在做,不知也是布施,不知是波罗密,这是迷惑颠倒。凡夫跟佛菩萨用心不一样,从事相上讲,毫无差别。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做出榜样给我们看,“着衣持钵”就是穿衣吃饭;我们那一个人早晨起来不穿衣、不吃饭。

  金刚般若波罗蜜,就在日用生活中全都表现出来。凡夫之不能成就,用心错误、观念错误。凡夫起心动念为自己,佛菩萨起心动念为众生,仅此而已。我们只要把念头转过来,转凡成圣,就是佛,就是菩萨。念念为一切众生是正确的。不为众生,为自己,自己在那里?找不到。没有自己,只有众生。是故,佛菩萨做得正确;我们全都错了,错用了心。《金刚经》后半部讲得好,“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试问,你想得到的,用什么得到?三心都不可得,能得的没有了,空了。佛在此地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包括佛法,都是因缘所生法;凡是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当体即空。内三心不可得,外诸法不可得,得什么?诸位明白这个道理,参透事实真相,才会赞同,佛讲的对,万法皆空。

  万法皆空,是不是就消极?消极是错误的,消极着空。应该如何做?积极。积极的目的何在?求正信。禅宗求明心见性;我们念佛人求理一心不乱。方是真正证实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何以要证实它?因为太重要了,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己关系非常密切。证实了、明白了,就称你为佛菩萨;不清楚、不明白,则称你为凡夫。

  佛天天如是做,凡夫也是天天如是做,是故从事相上,很难辨别佛跟凡夫。如果从用心上来讲,就非常明显,很容易辨别。诸佛菩萨念念为一切众生。经一开头,就为一切众生作榜样,那是佛菩萨。空有两边都不住,所以做起来不辛苦,做得很愉快,事事都做得很圆满,这就是金刚般若。般若是高度的智慧。再繁忙的工作、再繁琐的工作,做起来都轻松愉快,关键就在念头如何转。若说我们现在有许多工作对修行有妨碍,观念错了。愈是工作辛苦,愈是工作繁杂,愈需要金刚般若,将繁难变成容易,辛劳变成快乐;否则,我们学《金刚经》干什么!

  人无私心,心地清净光明,就生智慧。有私心、有欲望,心性被污染,不仅不生智慧,还生烦恼。烦恼是严重的贪、瞋、痴、慢,日子当然苦。学佛的同修,特别是此地讲的“发大心者”,就要像佛菩萨一样,在一切人中作好榜样。心地清净、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心地自在,充满智慧德能,一切工作都做得非常如法。

  六波罗密要落实。“布施”就是舍,很欢喜的为大众服务,内财、外财皆舍。“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无论到任何国家地区,一定遵守这个地区的法令规章和风俗习惯,与这个地区的人欢欢喜喜相处,这就是持戒波罗蜜。“忍辱”是无论做什么工作,很有耐心。忍是忍耐,很细心、很谨慎的做。“精进”是天天求进步,决不满足。“禅定”是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般若”是充满高度的智慧。

  一个学佛的家庭,要作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样,起带头作用,影响全世界。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家庭是最美好的家庭,菩萨之家。所以,自己学佛,一定度众生,先度一家人,全家都是佛菩萨。无论在政府机关,或是私人企业工作;不管你是老板或是员工,都要向菩萨学习。菩萨度众生,邻近的,有缘,先度。自己要能影响你的团体,使此团体是所有团体的好榜样,成为菩萨的团体。佛法对世间有真正的作用,有无比殊胜的利益。此乃发大心,修大行。千万不要以为众生难度,我好心,他不听,就不度。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有一关不能通过,那就退转,是故要有耐心。人都有良知良能,他迷惑颠倒,坏习气太重,我们要谅解。

  古代的环境比现在好得多。舜王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家乡,看到一群人捕鱼,里面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鱼多的地方都被年轻人占了,老人没有法子,斗不过年轻人,只好到鱼少的地方,很难抓到鱼。舜很聪明,看到这种情形,他也去捕鱼,实际上是去感化这一群人。他用的方法非常巧妙,年轻人有些好的,让老人,他就赞叹;有些横行霸道的,他一句话都不说。隐恶扬善。用了一年多时间,那些顽固的人都被他感化。鱼多的地方,年轻人都让出来,让老人去。可见人不是不能感化,只要真心诚意,假以时日,没有不被感化的。

  如果说不能感化,自己要反省,我的智慧不够、耐心不够、方法不够巧妙,是故人家不能回头。不仅是人,蚊虫、跳蚤都会被感化。我们念《印光法师传记》,看到法师七十岁以后,蚊虫、跳蚤都不打扰他老人家。德行感化小动物。老和尚一生遇到蚊虫、跳蚤,不伤害它,也不把它们赶走;看到这些东西,生惭愧心,自己的德行不够,所以它还来扰乱我。要老实念佛,修清净心、修慈悲心。果然没错,七十岁以后,他的德行可以感化这些动物;小动物看到老和尚来了,它们乖乖的都迁单。连蚊虫、跳蚤都能感动,那有人不能感动的道理。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在经论里讲得太多了,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去作,没有不受感动的。至于方法,则要用智慧。以真诚慈悲,以善巧方便,打他、骂他,亦是教他觉悟,目的亦是是教他回头。我们应当要明了。

  我们要弘法利生,决不是多盖几座寺院就行。现在世间的寺院不少,何以起不了作用,值得我们反省。寺院盖得再多,经印了不少,我们也不断在讲,没人做,有什么用处!讲也没用,是空谈;要真正做到。大众何以不肯做?不相信,对于佛法认识不够明了。如果真的明了相信,就会去做;做了之后,你就会欲罢不能。真快乐、真幸福。此即是法喜。方知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跟佛法相比,佛法真的带给我们一生圆满的快乐幸福。

  释迦牟尼佛在经上一开头就做给我们看。佛法要行,不可以住。要知道我们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天天都在修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认真在做,做得很圆满。帮助人解决困难,是无畏布施;教人技术能力,是法布施。

  现在重要的是把念头转过来,我不为自己做,而为众生做。学菩萨行、行菩萨道,从自己本身做起,再扩大至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逐渐逐渐向外扩展。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做不到的。心量一定要大到尽虚空遍法界,有大的心量,做事方无烦恼。心量小,有得失,才会生烦恼;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决定不生烦恼。样样清楚、事事明了,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甚至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不清楚,称之为“心无起相”。如是的生活,空有两边都不住。经上讲“行于布施”,布施涵盖一切法。一切法就是我们的生活、个人的生活、家庭的生活、团体的生活,都包括在“行于布施”之中。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师开示:示临终切要
 

  汝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连汝这个身子,也不预计死后作只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做素不相识之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着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说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自然感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及银钱房屋首饰衣服,并儿女孙曾等,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续)示周余志莲法语

 
伦理道德:教子要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老祖宗讲求胎教,母亲怀孕的时候就要教小孩,小孩在怀孕这十个月里头,他虽然还没出世,母亲的情绪他感觉到,母亲的动作他感觉到,母亲的言语他感觉到。因此中国怀孕之礼,这母亲怀孕的时候,都学周文王的母亲,这十个月当中,眼不见恶色,眼不看到不喜欢的东西,决定不能看杀生,不能看偏邪的东西,心要端正、心要慈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傲慢的话不能说,一举一动都要如理如法,胎儿端正,生下来好养,他所禀受的是正气。这个母亲对儿女的爱护,从怀孕那天开始。

  小孩出生了,古人讲的一千天,就是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是扎根教育。教什么?给诸位说,教《弟子规》。《弟子规》不是教他念的,他还不会说话,《弟子规》是父母做出来给他看,他会看、他会听、他会模仿。父母把《弟子规》在家庭做到,因为父母的父母还在,都是一家,每天早晚朝暮如何奉事父母,让小孩都看见,他就学会了。所以三岁就小大人一样,他什么都懂,没有邪念、没有私心,是这样培养成的。六、七岁上学了,上学是老师教。老师也是身教,不是言教,是身教,就是要做出榜样来给他看,怎么样孝顺父母,怎么样尊重师长。尊重师长是父母教小孩的,孝顺父母是老师教导学生的,把这个小孩教成人,根扎稳。

  我们今天这种教育在中国丢掉两百年了,现在都非常陌生,完全不懂。这个不懂不能怪现在人,佛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好,说什么?“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你的父母不知道,你的祖父母也不知道,你的曾祖父母也不知道,高祖父母也不知道,知道这个事情至少要往上面去七、八代他才知道,丢掉这么久了。所以他做了错事情不要责怪他,丢得太久了。

  现在我们要把传统东西找回来,也要两百年,丢了两百年,再找回来也要两百年,这要有耐心。决定不可以怪责现在人,他很可怜,他没有学到,从小没有人教。佛非常慈悲,说这几句话,教导我们看到现在任何人,无论犯什么样的过失,都不可以责怪于他,为什么?他没有受过教育。他受过教育犯过失,要责备他、要处罚他;没有人教他,他做错了事情怎么办?原谅他。所以今天整个世界,不是局部,全世界的人都没人教,这一定要懂。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三0集)2012/1/9 档名:02-037-0130
 
因果教育:逆报昭彰(安禄山、史思明)
 

  安禄山。累封东平郡王。逆谋日炽。帝不信。人告者。必缚与之。寻果反。乃斩其子庆宗。禄山入长安。杀帝近属诸王。公主妃妾。子孙姻婿等百余人。以祭庆宗。禄山目忽盲。又病疽。尤卞躁。数笞阉人李猪儿。禄山子庆绪。恐不得立。令猪儿入帐下。以大刀砍其腹。肠溃于而死。庆绪袭位。史思明。数以弑父大逆。斩之。因并其众。称皇帝。以子朝义为怀王。骆悦。说朝义行大事。从之。悦以兵入。思明逾垣出。周子俊。射其臂。坠。问难所起。曰。怀王也。即缢杀之。朝义袭位。战败。自缢死。斩首传长安。(逆臣传)

  安禄山唐朝营州胡人,本姓康,幼年丧父,随母再嫁,而冒姓安,改名禄山。个性残忍嫉妒,又多智谋,很会揣测人情,逢迎人心。早年投入张守珪部下,因犯军令当杀,解送京师,玄宗特加赦罪,其后提拔他为平卢节度使,每次入朝奏对,总是称合意旨,深得玄宗宠信,命他兼任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禄山逢迎宰相李林甫,厚结杨贵妃,自请为贵妃养子。玄宗准许,后来又封东平郡王,恩幸无比,从此骄纵奢侈,谋划叛逆,日渐炽盛。

  玄宗毫不怀疑,认为禄山赤心可靠,凡有前来告密者,玄宗不信,必定将其捆绑交与禄山处置。不久安禄山果然造反,玄宗万分痛心,便杀禄山之子安庆宗。禄山攻陷长安,惨杀玄宗左右内侍,近属诸王,以及公主妃妾,皇子皇孙,姻亲国戚等一百多人,剖心祭祀其子庆宗。自称雄武皇帝,建国号为燕,改元圣武。玄宗逃往四川避难。

  安禄山僭越帝位后,日夜放纵饮酒,恣情于声色之中,眼睛忽然昏眊失明,又害皮肤肿烂病,情绪非常暴躁,左右服侍,稍不如意,便痛加鞭打,尤其贴身太监李猪儿,更常挨受毒打。禄山宠妾见禄山病重,恐有不测,竟求改立亲生子庆恩为太子,禄山嫡子庆绪闻知,唯恐不得传位,便收买李猪儿潜入禄山帐下,用大刀砍其腹部,惨叫一声,肠胃溃散流出,血流满床,气绝而死。

  安庆绪便即位为帝,不到两年,禄山部下大将史思明,便以杀父夺位,大逆不道为由,将庆绪杀死。史思明合并禄山部众,自称为燕帝,立其妻辛氏为后,以长子史朝义为怀王。其后辛氏因宠爱少子怀清。请求立为太子,史思明也有废长立幼之意。史朝义听从部将骆悦的劝诱,要用强请手段加以阻止。于是骆悦带兵,趁夜进入史思明寝所,思明骑马越墙而出,骆悦部下周子俊,发箭射中史思明左臂,堕落马下,思明问道:“是谁指使你们反叛?”骆悦大声回答说:“奉怀王命。”思明叹息地说:“怀王!怀王!为子竟敢弑父!为臣竟敢弑君!”骆悦说:“安氏子岂非足下所杀,岂无报应?”说罢竟将史思明缢杀而死。

  骆悦等随即奉迎史朝义即日称帝。两年后,代宗即位,遣兵前往征讨,史朝义战败,自缢而死,范阳留守李怀仙,取下朝义首级,传送长安。总计禄山父子僭越帝位,只有三年而灭,史氏父子僭称帝号,仅仅四年而亡。

  *按:安禄山蒙受玄宗特殊之恩遇,名虽君臣,实同父子,却不知感恩报德,反而叛逆造反,一身罪业,结果转眼之间,便落得悲惨下场。至于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等人,其结局亦复如是。呜呼!古来乱臣贼子,负义忘恩,惨烈之报,千古不爽。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连载一三六)

 
心得交流:eb31393同学的学佛心得
 

题目:学习放下——顺境中放下贪念,逆境中放下瞋恨!

  阿弥陀佛!学生在网路上听老法师讲过好多次,章嘉大师教他:看得破,放得下!但学生愚钝,都是过耳没入心。学生从二月份才开始真正学习礼佛,一开始拜佛时看手镯手链等有磨损还挺心疼,但每次摘下来还挺麻烦。直到有天礼拜时,心中有个声音说:您累不累呀,放下吧!后来有一天烦恼现前,听了一遍经,就记住了这一句。老法师讲:顺境中放下贪念,逆境中放下瞋恨!终于决定放下些许,放下以前珍爱的珠宝!今天决定,放弃追讨的债务!放下的时间还不久,但真的很舒服。请佛力加持,让学生看得更破, 放得更多!阿弥陀佛!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问:邮票盖上邮戳,即受污损,请问含有佛菩萨形像或佛教文字说明的邮票,能否使用?

答:可以使用。这也是宣传,你贴上这个邮票寄给你的朋友,朋友不信佛的,看到佛像,也是“一历眼根,永为道种”。他要是丢掉、糟蹋掉也没有关系,他有罪,罪受完了之后那个佛的种子会起作用。最怕的是一生根本遇不到,所以只要跟佛有缘,有一点过失也没有关系。何况他真的将来入佛门,他能够忏悔,忏除业障。

问:西方三圣都是本师,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观音和大势至菩萨是否会一起来?如果阿弥陀佛没有来,能否跟观音或大势至菩萨去?

答:可以,这三圣都是我们的本尊。临命终时有魔会变现佛菩萨的形相来接引你,但是魔决定不能够变本尊,变本尊是犯法的,那护法神绝对不许可。他变别的菩萨、别的佛来,这没有关系,他是冒充的,你自己跟他去了你活该,护法神不管。供养本尊,我们也一门深入,一生供一尊佛像,每天看到,每天想,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现这个相来。所以不要常常换佛像,那会把我们的念头搞乱。

问:学佛之人应常怀平等心,远离一切善恶分别,既然如此,应对西方与娑婆等而视之,为何还要求生西方?

答:这在理上讲没有问题,但在事上差别很大。人家没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这就成佛了。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会分别执着,那就永远当凡夫,凡圣差别就在此地。八万四千法门,总的原则就一句话,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到极乐世界去断妄想分别执着比较容易,那个地方的生活环境好,人事环境也好,人心都是清净的。可是我们要有清净心才能去得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清净是真正第一个条件。

  念佛的用意就是把清净心念出来,用阿弥陀佛这一念止一切妄念。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不要了。然后你才晓得这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为什么我们不用观想?观想难,观想想久了就着相。观想成功,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印象太深。佛教导我们,选择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到极乐世界舍容易,不到极乐世界可不能舍。

  (节录自21-310-0001学佛答问)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大陸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关儿童读经讯息,可至“大方广网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应篇之动画片,请至“妙音动画”。

 
信息交流
 

◎诚邀全世界各净宗学会提供贵会的佛事活动消息,利用敝刊为世界佛教徒提供学佛信息。请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学上的问题,来信请寄amtb@amtb.tw

说明: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听经闻法不够透彻,时间不够长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经、读经,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净空法师专集网站”也陆续将净空法师所回覆过的问题刊在“分类问答”中,或至网站的全文检索去搜寻。所以,同修们有学佛上的问题时,请先参考此分类中的问题,或许您的问题已经有其他同修问过了,希望您从问答的分类中,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若无法找寻到解答,请再将问题传到amtb@amtb.tw,我们会汇整同修们的来信,并敬呈 净空老法师。但回覆时间不定,需待老法师有时间时,开辟一个“学佛问答”时段,专为同修们解答,也会陆续刊登于“答疑解惑”一栏中。阿弥陀佛!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为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及时相关资讯,并以和平之旅为主轴,摆脱宗教色彩。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