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如是說。意思是讓劉禪不要輕視小事,「小」中有大。「小」水滴不斷滴下,力可透石;「小」火星足以燎原;「小小」的一句話,足以影響一國之興衰;「小」不忍,即足以亂大謀;一絲「小小」的微笑,給人信心無限;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廣結善緣;勿以善小而不爲,「善小」不是「不足道」的,「善小」也含有「大義」。故《梵綱經菩薩戒》云:「勿輕小罪,以爲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善小與因小見大、見微知著的道理相近也。世人多好大,而少能領悟佛教語「一滴水中看世界」。晶瑩的一滴水,有如明鏡,足以鑒人,或任人自照。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夜的暴風雨,使得許多小魚逐浪而上困在了沙灘水窪裡。大海雖在咫尺,但它們回不去了,而且用不了多久就會被乾死。
不知什麽時候,一個小男孩出現了,撿起小魚用力扔回大海。一個正在海邊散步的中年男子對孩子說:「這小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擡地回答。
「哦,那你爲什麽還在扔?誰在乎呢?」
「誰在乎呢,小男孩?你能拯救所有的魚兒嗎?──我不否認你的執著,可誰在乎呢?幾千幾百多條小魚,而且幾分鐘後就要死了。你能向大海扔回幾條小魚?誰在乎呢?」
「這一條小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小魚扔回大海。
「這一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這是一段絕妙的對話,更是一番精彩的闡述。一個小孩一下子救不了幾百幾千條小魚,但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可以救十條、二十條,可以救三十條、四十條乃至更多。對於待救的小魚來講,被救的可能總是小部分,但畢竟救出這麽多,畢竟使這麽多的小魚回歸了大海,獲得了生命,這是多大的善舉啊!
由小孩救魚使我想起《莊子•外物》裡一段對話記錄。
──鮒魚啊,你怎麽在這裡啊?
──我本是東海的波臣,你有一些水讓我活命嗎?
──行哪。我將去遊說吳越之王,把西漢的水激起來迎接你,好嗎?
──我失去了我生存的環境,只需斗升之水便可活命。你這麽說,不如到乾魚鋪找我好了!
這段對話出自成語「涸轍之鮒」。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會像莊子那樣只對鮒魚說些大而無用的話,或像海邊散步的中年男子那樣,自己不行善反而說一些似乎哲理的話來勸阻他人甚至嘲笑別人做傻事;或有人如是想:這麽多的小魚兒啊!就算把幾條扔回大海,又有什麽用呢?如果我能把它們一起……這當然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站在旁邊指手劃腳的人能起什麽作用呢?其實,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願不願肯不肯的問題。就這一點,平凡和偉大有了分界點。
我們都不是偉人,但是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生活中每件最平凡的事……有一則新聞這樣說:一塊磚丟落在繁華的街道上,車水馬龍的人流裡,人們或繞之,或躲之,或乾脆從上面軋過去……一位搖三輪車的殘疾人,彎下腰來將這個「障礙物」清走了。「舉手之勞,你做到了嗎?」一句警示語既是對殘疾人文明舉動的褒揚,也是對公民增強文明意識發出的呼喚。「勿以善小而不爲」。舉手之勞,貴在動手。一塊磚在街道上妨礙行走,撿一下,就解決問題;蹬著三輪貨車上坡的師傅汗流夾背,舉步維艱,你推一下,車子就會輕鬆上坡;老人上下車蹣跚吃力,你扶一下,老人行走就方便了;自來水嘩嘩直流,你擰一下開關,就節約了用水……這些舉手之勞的小事,表面看來微不足道,不足挂齒,但小中可以見大。另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如果我們再這樣肆意浪費和破壞水資源,你看到的最後一滴水可能是你的眼淚。因此,我們必須有憂患意識,珍惜、保護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注意節約用水,不隨意往水體中傾倒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等,也是每個人切實可以做到的。勿以善小而不爲──畢竟,這是我們共同的依賴。我們要從節約每一滴水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爲。狄金森的詩每天向我提醒: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於哀傷/我就不虛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個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種酸辛/幫助一隻暈厥的知更鳥/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虛此生……我清楚記得孩提時,一天,有一個小孩,尿急跑到院子裡撒尿。當他把小鳥拉出來的時候,才發現有一群螞蟻在搬東西回家。他立刻憋住,跑到了另一邊。此舉雖小,但對螞蟻來說,一泡尿就是一場大水災呀!正如豐子愷先生在《緣緣堂隨筆》中所說:「頑童一腳踏死上百隻螞蟻,我勸他不要,並非愛惜螞蟻,或是供養螞蟻,只恐這一點殘忍心擴而充之,將來會成侵略者用飛機載了重磅炸彈去虐殺無辜平民。」豐先生並非杞人憂天,實乃是看透了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積善成德」也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蘇東坡任密州太守時,碰上荒年,一些扔在路邊的孩子奄奄一息,他見如此慘景,「灑淚循城拾棄兒」,他拿出一些錢來救濟這些孩子,先後救活四十個即將餓死的孩子。《雜阿含經》中說「火雖小,卻不可輕忽。」不要輕忽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爲。蘇東坡「善小」之舉竟救活了四十條生命,「衆善奉行」,豈可不爲?鄭板橋「一枝一葉總關情」句中的「一枝一葉」,可謂小矣,但其關懷民瘼之情,何其大矣!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也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容我照錄如下:
從前有一個很惡的農婦死了,她生前沒有一件善行,鬼把她抓去,扔到火海裡面。守護她的小鬼站在那裡,心想:我得想出她的一件善行,好對閻羅王說。小鬼記了起來,對閻羅王說:「她曾在菜園裡拔過一棵蔥,施捨給一個女乞丐。」閻羅王回答說:「你就拿那棵蔥,到火海邊去給她,讓她抓住,拉她到陽間去;如果蔥斷了,那女人就只好留在火海裡,仍像現在一樣。」小鬼跑到農婦那裡,把一棵蔥給她,說道:「喂,女人,你抓住了,待我拉你上來。」小鬼開始小心地拉她,差一點就拉上來了,可是在火海裡的罪人看見有人拉她,就都抓住她,想跟她一塊兒上來,這女人是個很惡很惡的人,她用腳踢他們,說道:「人家在那裡拉我,不是拉你們,那是我的蔥,不是你們的。」她剛說完這句話,蔥就斷了。
古人說:「勿輕小事,小隙沈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個人的墮落,往往是從一些細小的地方開始。如果一個人做了善事,哪怕那善行只是施捨了一根又細又小的蔥,或是關懷民瘼之「一枝一葉」,愛就會如太陽一樣,照在你身上,引導你走向真理之路。在生活裡有許多人只施捨了一棵蔥,而人的某種高度的事業就是從「善小」開始的。
一天深夜我讀到一則佛經上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天陀山起了大火,許多鸚鵡一起彙集於陀山大火之中,原來這些鳥們是「入水濡羽,飛而灑之」,牠們將身上的羽毛沾上水,然後把水灑上陀山,期望能熄滅這場大火。正是這樣一種「入水濡羽,飛而灑之」的鳥兒的「善小」之舉感動了天神,天神在彈指之間就幫鳥兒們滅了這場山火。鳥兒們對陀山的情懷,雖以「善小」之舉,但昭示出人間的大愛。生命因愛而動聽。不是嗎?
有時候,或許就是一個眼神,一句溫暖的話,一個平常的電話,就突破了一些不可摧的攀籬。比如人的隔膜,還有其他。
石霜跟隨潙山禪師參學時,擔任米頭的工作。有一天,石霜正在篩米,潙山恰好經過,順手從地上拾起一粒米說:「莫輕這一粒米,百千粒盡從這一粒生。」一個本體,衍生千萬變化無窮盡的作用,正所謂「無量義從一法生」。
一粒小小的米,顆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夠塞牙縫兒的;可是我們就是靠著這樣一些小顆粒,維持生命,支撐地球上龐大衆多的人群發明、創造、繁衍……因爲一粒米可以長出許多米來。
確實,一粒米非常微小,可是整碗飯就由一粒粒的米組成的,豈不聞: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所以一粒米並不小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滴水雖微,滄海也是由一滴滴水彙成的啊。佛經上講: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呀!
每當我與同學們至誠投入慰問捐助災區、希望工程的活動,目睹那些孤老病殘及羸瘦的失學孩子的悲涼景象,體察民間之疾苦,我多麽希望衆生皆從苦海中超拔出來,卻往往感知自己能力是多麽渺小、卑微。
我們渺小如滄海一粟,那我們就盡這一粟的心力吧!
我們不要放棄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正是這些小事,如同階梯,將我們升向生命的高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