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經典中記載,佛入滅後三天,阿難尊者到王舍城參加結集經典,阿難還未證果,被排斥在外。阿難尊者於是發奮修行,於半夜中證阿羅漢果。但在《彌陀經》中,十六位上首包括阿難尊者,都是大阿羅漢。敬請開示。
答:阿難不但是大阿羅漢,而且是佛菩薩再來示現的,這個要知道。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一尊佛緣成熟了,來示現作佛教化眾生,那就有很多的影響眾,這影響眾很多都是古佛化身菩薩再來,這大乘教裡講得很清楚。他們「外現聲聞身,內祕菩薩行」。佛要不給我們說穿,沒有人知道。必須到自己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們的底細你就清楚、明白。都是有共同的因緣,同願同行來教化眾生。
問:弟子邊學《無量壽經》邊學《弟子規》,無意中發現他人的對錯掌握在我自己手中,而不是他人。請問這個體會正確嗎?
答:正確。世間所有一切事,說實在的沒有是非善惡,是非善惡都在自己的起心動念。自己一個善念,世間惡人、惡事都變成善的。這就是《楞嚴》裡面講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譬如說有個惡人對我起了惡念,毀謗、侮辱、陷害,這我遇到很多。我們只有一個善念,深深的相信人性本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他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對我?他是菩薩,來成就我的,來消我的業障,看看我修行的功夫能不能忍辱,還會不會起瞋恚心?如果我有瞋恚心是我功夫不夠,你看對方不是善人嗎?哪有善惡?純善的心對於任何人,惡都變成善。所以我們永遠感恩他,他幫我消業障,提升我的境界。我們這種態度回對他,將來他知道的時候,對我們生感激的心,為什麼?他一生沒有碰到第二個,他這種態度對人,人家都要報復他,哪有感恩他的?這就叫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遇到善緣決定不能起貪戀心。人家招待你一天,好的時候對你很恭敬、很讚歎,你一被讚歎就迷惑顛倒,那就錯了。出家人,信徒很喜歡你,法師要什麼都供養,你本來出家,又回家了。那是善是惡?惡。他引起你五欲六塵的貪戀,害死你。所以要認識,順境不生貪戀,要放得下,惡境不生瞋恚。貪瞋痴就是在這個境界裡斷掉的,沒有這個境界,怎麼曉得你的貪瞋痴沒有了?在人事環境當中磨鍊是最明顯的,要長時間,短時間可不行。
我是過來人,前十年遇到這個境界,勉強的忍,心還是有不平。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慢慢就愈來愈輕,大概到四十年就自然,一點痕跡都沒有,完全以清淨感恩的心對待。哪個不是菩薩?哪個不是佛?真的像善財五十三參一樣,凡夫、學人只有自己一個,除自己之外,整個社會一切人事物皆是佛菩薩示現教導我的,成就我的,這才入了大方廣的境界。所以世間沒有善惡,沒有邪正,善惡、邪正都在自己的起心動念。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境界就是一真法界。
問:受過大戒的出家師父可以拜有修行且能指導修學的在家居士為師嗎?
答:行,這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已經表演了。維摩居士是在家居士,佛的出家弟子,舍利弗、目犍連,而且還是古佛再來,聽維摩居士講經,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佛法是師道,師道是老師第一大。在佛門裡通常稱和尚(親教師),和尚第一大。居士確實有德行、有修持,出家人見他,向他學習,應當把他看作老師,才得受用。
《印光大師文鈔》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沒有恭敬心,他再高明也得不到利益。我三個老師,兩個在家的,方東美先生在家的,還不是佛教徒,我跟他學哲學;李炳南老居士是佛教徒,確實人家有修有學,一生的行誼確實可以做出家人好榜樣,主持道場,提倡念佛,在台灣有很大的影響。
(節錄自21-299-01學佛答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