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境與心,法與非法,對待之見未忘,尚未能出世間。故出世法,必須離開分別心,轉凡夫觀念。證性須要無念。心中若有「無念」二字,仍是有念,必并無念之念亦無。
「境與心,法與非法,對待之見未忘,尚未能出世間」。對待就是相對的。境與心相對,法與非法相對。《心經》裡講,一般人把色與空相對,本經講的四相也是相對建立的。我與人相對,人與眾生相對,只要這個觀念還存在,就不能超越世間;因為還有分別,還有執著。所有一切相對的,都是從分別執著產生的。離開分別執著,相對就沒有了,是一個整體。所以,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十法界就變成一真法界。我們的執著特別重,墮在十法界裡的六道。十法界分染、淨,四聖是清淨法界,六道是污染的法界。我們的執著非常嚴重,墮落在六道輪迴,未能出世間,不能超越六道輪迴。
「故出世法,必須離開分別心」。真正想在這一生脫離生死輪迴,脫離生死苦海,就要常常提高警覺,不分別。分別心才起,立刻警覺,我又造輪迴業。天天造輪迴業,何能出輪迴!怎麼辦?分別的念頭才起,執著的意念才動,立刻轉到「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換掉,這是真功夫。古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分別、執著念頭起來不怕;怕的是不能把第二念換成阿彌陀佛。功夫得力,就管用了。
我們要覺悟生死輪迴可怕,決定不再幹了。不但來生不幹,現在就不幹。如果現在有分別執著,現在就造輪迴業;現在沒有分別執著,現在就不造輪迴業。所以,真的來生不幹的人,現在就不幹,才可以說來生再不幹了。現在就不幹,要緊要緊!
「轉凡夫觀念」。凡夫觀念就是一味的分別執著。貪、瞋、痴,五欲六塵,那些是枝葉,此是根本。像砍樹一樣,要連根拔除;枝葉不必管,從根本下手。念佛的方法非常有效,就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分別執著轉過來。實際上,此是《華嚴經》地上菩薩用功的方法。我們讀《華嚴經》,看到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菩薩是從初地、二地,直至等覺,共有十一個位次,都用此法。世尊在般若會上將此方法傳授給我們。《華嚴經》上常說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此是《華嚴經》上的理事無礙,地上菩薩用功的方法。我們初學的人也能用等覺菩薩用功的方法修學。
譬如,佛教導我們初學「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等覺菩薩還要學,不能離開,這就是說圓融中有次第,次第中有圓融,與世間教學不一樣。世間教學只有次第,沒有圓融,大學生不會念小學課本;小學生也不能念大學課本。佛法不一樣,有次第、有圓融。要轉凡夫觀念,先要認識什麼是凡夫觀念。
「證性須要無念」。「證性」就是明心見性,一般講證果、得道,都是此意。得道、證果、成佛都必須「無念」。
「心中若有「無念」二字,仍是有念」。什麼念頭都沒有了,是不是真的無念?不是,你還有念。因為你覺得自己現在無念了,還分別無念,還執著無念,還有一念。有一個「無念」,還不行。無念的念頭也沒有,才是真無念。
無念的意思的確很難體會,是無妄念,不是沒有正念。凡夫顛倒,我們有妄念、無正念,這是顛倒。諸佛菩薩有正念、無妄念。什麼是「正念」?什麼是「妄念」?譬如,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教我們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十一句是正念。佛在此教我們要「行於布施」,這是正念。如果從中再加上分別執著,就變成妄念。無妄念就是沒有分別念,沒有執著念。不是連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利益眾生這些念都沒有,那還得了!那就變成魔,不是佛,有何慈悲可言?
正念與妄念要清楚,佛縱然大慈大悲,孝親尊師,利益一切眾生,天天做,從來沒有放鬆過,認真努力地做,然而心裡乾乾淨淨,決定沒有絲毫分別執著,方是「正念」。如果做這些事,有分別、有執著就不是正念。「正」是與佛菩薩做的一樣,然摻雜著妄。分別、執著是妄,就不純真,只是世間的好人,不能出三界。
佛法比喻為醍醐。古代食品裡最好的是醍醐,從奶製品裡精煉出來的。佛在經上常講,奶經過提煉就是酪,酪再提煉就變成酥,酥有生酥、熟酥,再提煉就是醍醐。醍醐裡若摻雜一點毒藥,整個醍醐都變成毒藥,絲毫摻雜不得。因此,佛法裡摻雜一點分別執著,佛法就變成世間法。那一法是佛法?法法都不是,因為你摻雜毒素,摻著分別、執著。如果我們心地清淨,絲毫分別執著都沒有,則所有一切世間法都是佛法,那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然!
佛法與世法的差別在那裡?一個有執著,一個沒有執著。《金剛經》上完全顯露,釋迦牟尼佛穿衣是佛法,持缽吃飯是佛法,走路是佛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因為釋迦牟尼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法法皆是。我們有分別、有執著,今天在這裡念《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也不是佛法,而是世間法。諸位要懂得真正的道理,世法、佛法不是在外表分,而在念頭裡分。是故轉凡夫觀念重要,在一念之間,這一轉就是佛菩薩的觀念,即是轉一切法成佛法,真正不可思議。連「無念」的分別執著都不能有。如果修定,定功極深,所有一切妄念都沒有了,他很歡喜一個妄念都沒有,其實他還有一個妄念:我一個妄念都沒有了,我什麼都不想了。他也了不起,可升天,升到四禪無想天。他執著無想、分別無想,所以升到無想天去了,還在六道輪迴之中,依然出不了三界。是故,連微細的念頭,微細的分別執著都要不得,否則還是有念。 「必並無念之念亦無」才成功,心才真乾淨。那時你的清淨心現前,智慧現前,才照見一切法。《心經》上講的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五蘊是事,皆空是理、是體。對於一切法的體、相、作用,沒有一樣不清楚,沒有一樣不明白。什麼能力?沒有分別、執著。可見這種能力不是從外面來的,不是修得的,是自己真心本性裡本來有的。能力恢復了,如此而已。我們現在的狀況是這些能力被障礙了,並沒有失掉。自性本具的德能怎麼會失掉?沒有失掉。佛經上常講失掉,是迷失,不起作用。雖然沒有失掉,等於失掉,不是真正失掉。若真正失掉,那裡能稱作「真」?「真」就是永遠不變,永遠不會失掉的。「真性」、「真智慧」,現在迷失了,怎麼迷的?分別、執著。
《華嚴經》上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就是分別。世尊在華嚴會上,在《華嚴出現品》上講的這一句話,把眾生迷失的根源說破了。我們看大乘所有一切教誨,無論從理上,還是從方法上,都離不開《華嚴經》上講的原理,就是要除妄想、除執著。要轉過來,除掉很難。難就難在習氣太深,無量劫來形成的,習慣成自然,想斷也斷不了。是故,最妙的方法就是「轉」,轉識成智,這是大乘所有宗派修學的原則。「轉識成智」當然不是容易事;淨宗之妙就是教我們都轉成阿彌陀佛,就容易多了。轉成阿彌陀佛,把念頭轉成求生西方淨土,就成功了。縱然我們的妄想執著還不乾不淨,也不怕;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好辦。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加持,我們與佛的障礙沒有了。
我們今天在六道,習氣、煩惱深重,我們求佛求不應,不是佛不慈悲,是自己本身有嚴重的障礙。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障礙沒有了。隨時隨地都能與十方一切諸佛見面,都能接受一切諸佛親自教誨。所以,首先要把這一重障礙突破。能相信的人有福,基督教傳福音說「有福了」。若能相信,能依教奉行,就有福了!這一生決定成就。
念佛第一要緊就是轉念頭。心一動,起分別執著的念頭,立刻轉成阿彌陀佛,此是最要緊的大事。對於經教的研究隨分,有機緣,多聽聽,心地更踏實。沒有機會聽經教也不怕,一句阿彌陀佛老實念到底,自自然然念到心開意解,會得定,會開悟。因為心清淨就開悟;開悟的祕訣就是清淨心。心清淨至一定的程度,本性的般若智慧光明現前,就開悟,大澈大悟,明心見性。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