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祼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
此段講「不敬天神之惡」。
「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晦」是農曆每個月最後一天,沒有月光。《彙編》云:「司命灶君奏言世人功過之日」。這是道教的說法。
「臘」指年終。中國古代習俗,「臘」有五種。《彙編》云:「正月初一日,名天臘。五月初五日,名地臘。七月初七日,名道德臘。十月初一日,名歲臘。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臘。」
「朔」是初一,「旦」是早晨太陽剛昇起時。朔旦恭敬是對日月星辰的恭敬。「北」是上方,我們居住在北半球,北半球的上方是北。在晴天夜晚觀看星象,所有的星辰都在旋轉,唯有北極星不動,所以北方稱為上方,對上方要尊敬。「涕」與「唾」都是不敬的行為。
「灶」即灶神,灶神是司命之主。人以食為天,人養活生命最重要的是飲食,這就是對於飲食的尊重,不可以放肆,不可以輕慢,要培養自己的敬心。現今供養灶神的人已經很少了,不供養灶神,灶神還有沒有呢?當然有。
道教敬天地神明,目的是趨吉避凶,希求天地神明降福保佑。我們學佛的目標是明心見性,若不在「敬」上認真修學,要明心見性就很困難。
天地神明也是眾生,不是佛菩薩,天地神明也有喜、怒、哀、樂。他們對歡喜的人,會讚歎、幫助;對不歡喜的人,會遠離、不幫助。天地神明對人的保佑、幫助,是有條件的;諸佛菩薩幫助人,才是無條件的。
在現代講到天地神明,一般人認為是迷信。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超越世人的常識。例如輪迴轉世的現象,我們在報紙、資訊中也常常看到。這些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六道輪迴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古代讀書人在對一件事情尚未清楚明白之前,不下結論,可以存疑,繼續觀察研究。西方的許多大科學家都深信宗教,相信上帝,相信神明。中國、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國,累積幾千年的經驗智慧,證明確有其事。
科學證明空間是多維次的,科學家不稱為鬼神,而稱為「不同空間維次的生物」。黃念祖老居士有一篇文章說:西方科學家已經證實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我們常講兩度空間、三度空間,在理論上,空間維次是無盡的,事實上已經證明有十一種不同的空間。這就像電視機有十一個不同的頻道,頻道不同,所以彼此不能相知、相見。大概高維次空間的生物能知道低維次空間的狀況,而低維次空間的生物無法知道高維次空間的狀況。在動物界,很多低級的爬蟲類例如螞蟻、微生物等,牠們生活的空間是兩度空間。在牠們的感覺中,只有長度和寬度,沒有高度。我們有高的感覺,是三度空間的生物,我們知道兩度空間中的牠們,而牠們不知道我們。由此聯想,比我們維次高的生物能看到我們,就像我們看見螞蟻一樣,我們卻無法覺察他們的存在。
佛經稱空間維次為「法界」。法界無量無邊,佛有方便說,歸納為十大類,稱為「十法界」。「十」也代表無盡。法界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們不知道,所以他們無法突破。佛告訴我們,法界是由於妄想、分別、執著而產生的現象。因此,只要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能突破空間維次。「禪定」的功夫,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得愈多,禪定的功夫愈深,突破的空間維次就愈多,對虛空法界的真相,就明瞭得愈多。
所以,我們對於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也要尊敬。能尊敬天地萬物就能尊敬人,對人會尊敬,對於父母長輩當然會尊敬,這就是古聖先賢教學宗旨義趣之所在。不應該把它看作是迷信,何況我們的智慧、經驗、常識還無法了解事實真相,只要我們對於聖賢所說的道理細心去體會,對於自己的修持功夫,自然就會得力。
「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這是對於天地神明的失敬。「穢柴」指不乾淨的燃料。從前用柴禾做為燃料,柴禾也要乾淨。柴禾不乾淨,煙塵上升,就是對神明不敬。這種煙塵污染空氣,還影響健康。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敬」,所謂「存誠、存敬」。開顯性德,首要的就是恭敬、誠敬。普賢菩薩的十願,第一願就是「禮敬諸佛」。這些都在「禮敬諸佛」的範圍之內。「諸佛」不僅有過去佛、現在佛,還有未來佛(未來佛指一切有情眾生和無情眾生)。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平等禮敬、真誠禮敬、清淨禮敬,性德才能透出來。對一部分敬,對另一部分不敬,性德就不能開顯。如果我們想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證得法身大士,一定要學誠敬。
《彙編》云:「諸經集要云,夫因事悟理,必藉相以導真。瞻仰聖容,賴香花以供奉。」為何修行要著重事相?事相能幫助我們開悟、明心見性。供養佛菩薩像,藉香花以表達我們的敬意。香與花都要潔淨,表示我們的恭敬心。又云:「佛言,如來滅後,若復有人以一花、一香,用作供養;以一掬水,除去不淨;舉足一步,詣諸佛前,一稱南無佛。是人若墮三惡道者,無有是處。」此講禮敬的功德。這是藉著形相清淨自己的心,「心淨則佛土淨」。
「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依三寶當然不會墮三惡道。縱然曾經造作過三惡道的業因,但是現前的緣殊勝,心緣三寶,不緣三惡道,也就不會墮三惡道。
我們自己在平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環境整齊、清潔,果報必定不墮三惡道。畜生居住的環境污穢、骯髒、凌亂,我們的行為如果與畜生差不多,恐怕就要墮畜生道了。
供佛一定要用好香,用檀木、楠木等製作的香。過去在台灣,很多製香工廠使用骯髒的材料,這種香不衛生,豈可供佛?為何要買這種香?無非是貪便宜。寺院如果買這種香供養佛菩薩,罪過很大。我們燃香表恭敬心,如果用材料非常低劣的香,反而是大不敬。
現代都市公寓房子,空間愈來愈小,人口愈來愈密集,又有空調的關係,房屋建築愈來愈矮。居住在這種環境中,可以不必燒香,我們懷著恭敬心就好了。要注意維持大家的健康,不要讓別人起反感,這非常重要。無論世出世間法,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讓大眾生歡喜心。古德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眾對你尊敬,你的事業就容易成就。如果你的所作所為,讓大眾起反感、厭惡,你就得不到眾人的幫助。無論做什麼事業,你都很難有所成就。
《彙編》云:「正人君子,明則畏人,幽則畏神。」「畏人」指顧忌大眾的指責、輿論的批評;「畏神」指懼怕鬼神的懲罰。君子有所顧忌、畏懼,所以不敢做錯事。一個人能相信這些道理、事實,無論在明處,還是在暗處,必定不敢起惡念,必定不敢為非作歹。
現代人說:「這是迷信,是一種約束人的手段,而不是事實。」流傳千百年的學說、修學方法,假如沒有事實的支持,早就被前人淘汰了。自古以來,難道就沒有一位聰明人?難道你比前人都高明嗎?
曾經美國報紙報導,一位一歲的女孩,能講古老的印地安土話。現在世界上,只有十幾個人懂得這種語言,她肯定沒有學過,因為她才一歲,連話都說不清楚,怎麼可能講一種古老的語言?所以,可能她是美國土著印地安人轉世的。這足以證明人有前生、有後世,輪迴是事實。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探討,希望得到證實,近年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美國的書店裡,這類書籍很多,報章雜誌也常報導這類資訊。
無論在明處,還是在暗處,不但不能做不善的事,連不善的念頭都不能起。我們起心動念自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天地神明都知道。起心動念、一切行為,凡夫看不到,鬼神看得到,修行人在定中也看得到。
「夜起裸露。」這是對鬼神的不敬。夜晚裸露雖然沒有別人看到,但鬼神和我們住在一起,他們會看到,所以是對他們的不敬。而這樣的事現在大概少了,現代人夜晚睡覺時,都穿著很講究的睡衣。
「八節行刑。」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道教講,天神在這八天到人間來巡察,所以我們一定要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縱然要處決囚犯,也不應該在這八天中行刑,要延後。天地神明降臨巡視時,我們在他們的面前行刑,很不恭敬。如同貴客到我們家來,我們當著他的面懲罰子弟、僕傭,讓客人多麼難堪!既然連處死囚犯都不可以,當然更不可以造作一切惡業。
「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這些都是不敬。「流星」,在晴朗的夜晚,幾乎每天都能見到。「虹霓」是空中的水蒸氣經陽光反射、折射而產生的現象。「三光」指日、月、星。道教講,這些自然現象都由司命之神主宰。這也是一門學說,聽來也有一番很完美的道理。
文明社會中,人們不隨地吐痰,這是好習慣。養成自己的恭敬,從極微細之處,擴大到敬一切人、敬一切事、敬一切物。古德教我們修敬,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存恭敬心。誠敬是性德,誠敬能開發自性,誠敬到極處,就是自性的流露。
「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燎獵」,指放火燒山,獵取動物。燎獵使山上的野獸、蜎飛、蠕動等大小動物,一個都逃不掉,殺傷力比戰爭更殘酷,其罪報在地獄。地獄報盡,欠命要還命,欠錢要還錢,這種事情萬萬做不得,即使無意也要負因果責任。在山林中,用火一定要小心謹慎。煮食物用火,露宿篝火,都要嚴防火災。如果在乾旱的季節,隨便丟煙蒂,也會引起山火,必須小心謹慎。
為什麼特別講「春月」?而不講夏月、秋月?春天是萬物生長繁殖的時節,豈能忍心傷害牠們!春月燎獵非常殘忍,這樣的人沒有仁慈,沒有愛心。我們讀古聖先賢的教誨,要體會他們的仁慈博愛,由此學習並培養仁民愛物之心行。
「北」,代表上方,必須恭敬。前文講過。
「殺龜打蛇」,在動物中,龜與蛇的壽命很長,靈性很高。若是真正懂得愛人、愛物的人,絕不會吃眾生肉。
也許有人會問: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不能吃動物,為什麼能吃植物呢?當然,一位真正仁慈的人,連植物也不吃。在六道中,色界天不需要飲食,連植物也不吃。他們從禪悅中獲取養分,不需要從物質獲取。我們是凡夫,沒有達到他們那種境界,還不能離開飲食,這是非不得已的選擇!但是,我們不能無故傷害,戒經云:「清淨比丘,不踏生草。」草是植物,它長得活活潑潑的,豈能忍心踩過?除非是必經之路,而別無他路之下,則可經過。
其實,一般人所需養分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消耗在妄念上。修行人心地比較清淨,妄念少,消耗量就少,需要補充的也少。阿羅漢心很清淨,一個星期托?一次,吃一餐飯。辟支佛半個月托?一次,兩個星期吃一餐飯。佛與法身大士不需要飲食,用禪悅、法喜滋養身體。這是行門上的功夫。
有些人強詞奪理,以為動物生來就是供人吃的。人也是動物,你為什麼不願意被吃掉呢?你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是動物,你為什麼不吃他們呢?所以,說動物生來就是供人吃的,這在理上講不通,純粹是為了滿足自私自利的欲望,而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還自以為有理!因此,我們對飲食方面要生懺愧心,慎重選擇,盡量減少對人、對物的傷害。這是慈悲心的流露。
本篇從始至此,已將善與惡的理事介紹完了,以下是對善惡業的總結。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這一段有兩個意思,一是正明罪報,二是別明餘殃。
在今天的社會,惡緣多,善緣少,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無一不惡。在這樣的環境下,內有嚴重的煩惱習氣,外有惡緣的誘惑、勾引,豈能不造罪業!造罪業時無知,果報現前時,恐怖也來不及了。我們非常幸運能學習佛陀的教誨,應當生起高度的警覺、畏懼之心,想到果報之可畏,自然就不敢造作罪業了。念念有畏懼之心,才能防止造罪;念念能想佛菩薩勸我們修善業之教誨,自然能獲得善果。以惡的心、惡的念頭、惡的行為,想希求善果,豈有此理!
故應當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做一個總結,然後才真正明瞭善不可不修,惡不能不斷!若還繼續迷惑顛倒,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感應篇》中所說的這些果報,決定不能避免。
「如是等罪」,就是總結造惡這一大段的內容,這是《感應篇》最重要的教誨。
「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司命」指神明,如前「同生」、「同名」、「三尸」、「灶神」等神明。
人有命運,命運是由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力做主宰,而不是由司命之神主宰。若能斷惡修善,命運就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無惡不作,命運就不好。佛菩薩不能為我們增減絲毫,司命之神也沒有權力增減。正如世間的執法人員,不可以隨意獎懲任何一個人。當一個人對社會有貢獻時,才能獎勵他;反之,當一個人造作惡業時,才能依法懲罰他。
「隨其輕重」,指依據各人所造惡業的輕重。「紀算」指壽命,這是懲罰之大者。人行善就可以延年益壽,如前文所講種種善行,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事業,皆為善行。如果幫助眾生覺悟,明瞭因果的道理和事實,幫助眾生轉迷為悟,這是大善,必定延年益壽。
長壽,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的。如果自己不努力積德累功,壽命長而身體不健康,反而是苦報;壽命長又健康,才是福報。許哲居士是我們學習《感應篇》最好的榜樣,她長壽而健康。所以,若造作一切不善,壽命就會減少,「算盡則死」。這幾句是明罪報,下半句是明餘殃。
「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子孫遭受先人的牽累,看似子孫不幸,其實父子、兄弟、夫妻都有過去生中的緣分。一個人修善積德,自然有過去生中修積善業的人到他的家中來投胎,做他的子孫,這是善與善感應。反之,一個人造作不善,必定有一些不善的冤親債主,到他家中來投胎,做他的子孫,這是惡與惡感應。由此可知,「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子孫也不是冤枉受先人之殃,必有業因。然而,他們如果遇有善緣,受到善知識的開導,信受奉行,轉惡為善,前途還是光明的。
所以,司馬光說,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留書籍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最好是積德累功,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
以下是重申偷盜與殺生的果報。此段是屬於盜。盜決定是負債,負債當然要償還,因果通三世。
「殺」與「盜」是世出世間最大的惡行,是一般人很容易犯的過失。太上非常慈悲,經過上文詳細的開導,最後又特別重複強調。殺是欠命,盜是欠債;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
「又諸橫取人財者。」「橫」是蠻橫霸道。以種種不正當的手段,逼迫他人,使他人心不甘情不願,卻又不敢不將財物奉獻出來。現代社會上,這類事例隨處可見。自己有一點權勢時,是否也會仗勢欺人?往往自己做了,而不自覺,也不知道嚴重性!受害人心有不甘,縱然這一生不能報復,待來生「因緣相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千古的名言。
「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自己造作罪業,還牽連家親眷屬。為何會牽連家親眷屬?因為所橫取的財物,家親眷屬也隨著一起享用。享用不義之財的人,將來都要受牽連、受果報。不義之財,若人家送給我們也不能要;接受不淨財要受牽連,受惡報。出家眾應供時,要考察供養的錢乾淨不乾淨?不是淨財,不可收。尤其供養的數量較多時,更要問清楚錢的來源。
「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漸至死喪」,即家破人亡。這種事古代有,現代更多。有些人經營很大的公司,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欺騙顧客,沒過幾年,他的公司就倒閉、破產了,他本人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制裁只是花報,果報是生生世世要償債!而炒股票也是不正當的謀利手段。現代社會中,一個人如果有能力,有機會騙人,把別人的財產騙到自己的口袋中,世人都會說他本事大、有智慧、非常高明。有誰懂得,他在造三惡道的罪業呢!
「若不死喪」的話,也常常有災難跟隨著他,例如「水、火、盜賊」等災難。
「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遺亡器物」也很常見。「疾病」指生病;「口舌」指遭受別人的批評、誹謗、侮辱。
當今許多富貴人家,在世界許多風景區建有別墅,但是很少去住,甚至終生連一天也沒住過,這也是「遺亡器物」。三十多年前,我在台北講經,有一位居士帶我到陽明山一座非常豪華的別墅住了一天。建那麼大的別墅,主人居然沒有時間去住,僱請兩個人住在裡面,為他照顧房子。這兩個傭人有福報,住那麼好的房子,還有錢拿。而主人一生中,在那個別墅只住過一個晚上。這是造罪業,為何不拿這些錢去做善事?世間苦難的人很多,為何不去幫助他們?不去做真實的功德?而這些富人死時,任何財物也帶不走。
那為什麼會遭受災難、損失?因為他們在過去生中,以威勢、強迫取得別人的財物,現在抵償了。
此段文雖不長,已說明果報的廣泛、複雜。我們回想自己的一生之中,在生活、工作、人事上遭遇的種種不如意,那些都是自己過去生中所造罪業的果報。唯有真正明瞭業因果報的道理與事實真相的人,才會真正回心轉意,不再起惡念。知道起個惡念,就是為自己找麻煩。惡念尚且不起,更不會有惡行,菩提道上才會一帆風順。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此段重複講殺生,殺生是欠命,欠命決定要還命。由此可知,殺、盜其實是真正的自害,決定佔不到便宜,得不到利益。反之則不盜得大富,不殺得長壽。富貴、健康、長壽是人所希求的,何以要損自己的財命?真是愚痴至極!
《彙編》云:「上言橫取,而以枉殺繼言者,以枉殺之事,恆由愛財惜財而起也。與孟子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間耳。語意相同,最為直捷痛快。枉殺之事,略言其故,有七。」
《彙編》列舉了「枉殺」的七個例子。
「一曰斷獄。」法官受賄枉法,屈殺無辜,古今中外都有。
「二曰行師。」行軍作戰時,將帥放縱士兵擄掠人民的財產,殺害良民以冒功。自古以來,將帥的後代大都非常淒涼,甚至自身都不保。什麼原因?草菅人命,濫殺無辜。將帥如果讀聖賢書,明理守法,愛護百姓,後代會很好。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例子是郭子儀,他是儒將,其後代就很好。
「三曰用藥。」指庸醫殺人。當今社會,像這樣的醫生太多了。有的醫生為了多收錢,故意將病治一半留一半,以拖延就醫時日,謀取利益。存這種心念,等同於殺人。若是將輕病拖成重病,最後藥石罔效,則是有意殺人,比庸醫殺人的罪更重。其目的不過是取財而已,卻害死人命。
「四曰破孕。」墮胎是殺人,罪過極重。專門為人墮胎的醫生,這一生欠多少條人命,得到的利益又有幾何?真是得不償失!
「五曰衙蠹。詐財陷害,蒙上橫虐。」即不肖的衙門官吏,謀財害命等等。
「六曰風水。遷墳害人,絕地致禍。」風水先生往往因為貪圖錢財,破壞別人的風水。風水,就是居住環境,人有居住環境,鬼神也有居住環境,若無故破壞鬼神的居住環境,就會惹禍。佛說,樹木高度超過一人高,就有樹神,有些靈鬼依附草木,以此為家。所以,從前修行人住茅篷就地取材,砍伐樹木要在三天前祭祀、誦經、祝願,先請他們遷居,然後才能砍伐。萬不可任意砍伐,否則就會招致災難了!
「七曰庸師。」師指教師,庸師誤人子弟,誤人終身。誤人子弟是殺人慧命,罪過比殺人身命重許多倍。《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說明了障礙他人學佛,斷人慧命,罪過有多麼嚴重!
總結:這些殺人者,「不有人禍,必有天刑,雖曰殺人,適足自殺耳!」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漏脯」,古人認為此肉為茅屋漏水所沾濕,有毒,食之可致人命。「鴆酒」是毒酒。用這些充饑止渴,不但不能聊解饑渴,得到「暫飽」,而且加速死亡。
《彙編》云:「貪利之害,以世人好利心重,故不憚詞之重而言之複也。太上婆心,反覆叮嚀。至矣盡矣!」言詞懇切,句句真實,聖賢人之教誨不怕重複。《感應篇》重複之處不多,唯有講述殺、盜、淫、妄的業因果報時,重複了幾遍,這是本篇最後一次反覆叮嚀了!
佛菩薩勸導眾生,凡是重要的開示,也都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重複教誡。因為眾生的習氣非常重,絕非聽幾遍就能回頭。《大般若經》的「無所有不可得」此句,重複了幾千遍。《金剛經》只有五千多字,而「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一句,也重複了很多遍。
現在極少人相信聖賢的教誡,我們卻不能因此就不講。人們愈不相信,我們愈要講,愈要多講,愈要普遍的講,聽多了自然就相信了。假話說一百遍、一千遍,人們都會信以為真,何況真話!我們說一千遍、一萬遍,人們怎麼會不相信?怎麼會不回頭?有人擔心,我們講多了會惹人反感。講一遍,他反感;講十遍,他反感;講百遍千遍,他就不反感了;講萬遍,他就相信了。佛菩薩教化我們,也是講了千遍萬遍,我們才相信。我們應該幫助那些不信聖賢教誡的人,讓他們從自己的切身經驗中體會。我們要不斷的重複,認真努力表演做給他們看。
末法時期法弱魔強。「法弱」,指修學佛法者的信心、定力太弱;「魔強」,指外界的誘惑太強。現代人迷得太久,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強,我們更要天天反覆叮嚀。在今日世風之下,若能不受誘惑,不甘墮落者,必定是再來人,絕非凡夫。
古代的人心淳樸,外界的誘惑力不強,稍具道心的人尚能保持定力。在那種條件之下,祖師大德培育人才,尚且要選在深山之中,與都市、鄉村隔絕,盡量減少外在的誘惑,讓初學者的心定下來。直到學生通達宇宙人生的理事因果,具有相當的定力,能經得起考驗了,才讓他們下山,肩負起教化眾生的使命。如果沒有這樣的定力,絕不能離開寺院,絕不能離開老師。這是道場提供給學生殊勝的修學善緣,這是師友的大恩大德。
這種方法在古代行得通,現代就很難實行。現代的社會風氣變了,人們都在講求民主、自由、開放。其實,佛法也講民主、自由、開放,但要在明心見性之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一真法界,都是民主、自由、開放的,那裡沒有絲毫的限制。在十法界、六道之中教學,不能冒然實行自由、民主、開放。因為眾生沒有覺悟,需要嚴格管教。
這正如現代學校管理學生,小學生無知,管教就很嚴格,民主、自由、開放的幅度很小;中學生年齡漸長,智慧漸開,開放的幅度就放寬一些;大學生已經能自制,開放的幅度就更大一些。聖賢教化眾生,亦復如是。完全的開放,是在法身大士;若在凡夫地就無限制的開放,會助長貪、瞋、痴、慢、自私自利,障礙修學。凡是障道之法,都是魔毒害眾生的方法,不是佛菩薩救度眾生的方法。
《彙編》云:「人世淫殺凶逆等罪,其事不易為,其人不多見。唯取財一道,千變萬化,不可窮詰。天下無不用財之日,則天下無不取財之人。天下無不取財之人,則其取之也,義者少,而不義者多,不問可知矣。」現代淫、殺、兇、逆之事,也屢見不鮮。非義取財,古代就有,現代更多。欠命還命,欠錢還錢,誰也逃不掉因果報應!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此段是「推本念初」。這是事實,絕非危言聳聽。
「心」指念頭。行善之念剛剛生起,雖然還沒有去做,善行尚未顯現,可是諸佛菩薩、天地神明已經看到了。
世間任何物體都有氣、有光,人心善良,光就好,光明顯、色澤好,氣功師、或具有特異功能的人都能看到。
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必然心地清淨。一旦心地染污,他的特異功能就會消失,這正是佛法講的禪定。「特異功能」是人類的本能,每個人都具有這種能力。普通人由於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這種本能的發揮。只有少數心地清淨的人,才顯現出這種本能。所以,本來是人人皆具的本能,反而被稱為「特異」功能了。
《彙編》云:「拈出心字,示人以善惡之機,欲人知謹於源頭處也。」這才是從根本修起。轉惡為善,要從根源處轉,起心動念即是根源。能從心地上下功夫,這是上上乘人,純善之人必得龍天護念,善神保佑。學佛人知道斷惡修善,但當境界現前時,往往依然把持不住。其原因就是經讀的不夠,佛法薰修的力量不足,抵不過煩惱習氣。所以,佛教導我們「讀誦大乘」,每天要讀經,讀經就是親近佛菩薩,聆聽佛菩薩的教誨,增加自己善的力量。
《彙編》云:「明憨山大師曰,念從起處須看破,事未至時莫妄生。若能於惡念起時,一刀斬絕,則業根當下消除,妄念何處安著?超凡入聖之機,全在於此。」因此,改惡遷善,要從斷惡念處用功。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此段是「改過遷善」。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原理。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吉凶禍福,在一念間,心變法界,心轉法界,我們要了解此事實真相。經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只要能真誠懺悔,沒有任何惡業不能消除,也沒有任何善業不能生起。
《彙編》云:「又明陳良謨曰,人之貧富貴賤壽夭,以至一飲一食,一作一止,皆有定數,莫之能違。然轉移禍福之機,又在於人,而數不能囿。蓋數定者,天命也。感應者,天心也。」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做過惡事,因為過去沒有人教,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善惡的道理。現在了解了,不怕有過,貴在能改。《觀無量壽佛經》講,如同阿闍世王造作五逆十惡重罪之人,臨命終時真心懺悔,念佛求生淨土,尚得往生,何況我們!關鍵在於,發自內心的真懺悔、真改!
誹謗佛法是阿鼻地獄的罪業。歷代祖師中,有好幾位都犯過這種過失。天親菩薩早期學小乘,誹謗大乘。以後,接受無著菩薩的教誨,在佛前懺悔要割舌贖罪。無著菩薩勸他:「你過去用舌根誹謗大乘,現在為何不用舌根讚歎大乘?」於是,天親菩薩畢生弘揚大乘,成為最著名的大乘論師之一,他是改過遷善的好榜樣。假如過去曾經謗佛、謗法、謗僧,現在可以讚佛、讚法、讚僧。心、行都回頭,才能消除業障。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已經變成口頭禪了,不僅古人會講,現代人也會講。唐朝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時,前去拜會鳥窠禪師,請求開示佛法大義。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這句話,連三歲的小童都會說。」鳥窠禪師說:「三歲小童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但關係到來生的果報,而且關係到今生,今生就能趨吉避凶。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長此修行,就會得諸佛護念,善神保佑,轉禍為福。
斷惡修善的方法,佛在《十善業道經》中說,日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每天遇到的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我們都念他的善,不念他的惡。如果念他的惡,就會把他的惡變成自己的惡。佛菩薩心中完全是善法,沒有絲毫惡法,因此他們才能超越十法界。佛的畫像,圓光中有唵、啊、吽三個字,這三個字就是代表三業清淨圓滿,三業清淨圓滿就成佛了。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結。
何謂「吉人」?就是語善、視善、行善之人。何謂「凶人」?就是語惡、視惡、行惡的人。
一個人只要不饑不寒,無災無病,讀書人有書可念,農人有田可耕,工人有工作做,商人有生意做,時時開口笑,日日少皺眉,難道這不就是平安的福報嗎?
《彙編》云:「語善,如非禮勿言,樂道人善,開發人之善心是也。視善,如非禮勿視,樂見善人,樂觀善書,恆見己惡,不見人非是也。行善,如非禮勿動,非法不蹈,勇猛為善,時時行方便,種種作陰功。倡引一方,乃至四遠,感化同志,善與人同是也。」
語善,就是不說不該說的話,喜歡稱讚別人,喜歡說別人的善事,絕不嫉妒隱瞞,常常教誨眾生,開發別人的善心,勸導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許多人心地並不壞,對他人也很好,唯因言語不謹慎,功德都從言語上漏掉了,多麼可惜!所以,積德累功,語善非常重要。
視善,《十善業道經》教導我們,觀察一切善法,不要看不善法。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即是視善。又蕅益大師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這是講積德累功,感得福報,福德現前,智慧現前。三年是一千日,所造的業累積起來,就可以形成顯著的果報。積一千日尚且如此,若積以一千年,其福報之豐,可想而知。我們無量劫來,累積的習氣確實惡多善少,若是善多惡少,最低限度是生天,乃至四聖法界。
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大多從事教學工作。教學必須遵守國家的教育政策,因此國家護法的功德極大。古聖先王所訂立的教育政策,可以與諸佛菩薩、大聖大賢完全配合;佛菩薩、聖賢弘法,由帝王護法。
護法比弘法更重要,如果沒有護法,佛菩薩、聖賢弘法就不能發揮廣大的影響。弘法要影響社會,影響國家,影響世界,一定需要國家領導人的護持。在中國,古聖先王無不重視教育,無不護持教育。漢武帝將孔孟學說正式訂為國家教育的政策方針,直到清末兩千多年,歷代帝王雖有改朝換代,但教育政策沒有變更,儒家學說一直是中國教育的主流。
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得到中國朝野普遍歡迎,所以佛陀教學與孔孟教學在中國並行。儒家教育屬禮部,由宰相管理;佛教教育設「寺」,由皇帝親自掌管。「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就是帝王護法的效果,佛教教學的效果超過了儒家。
《感應篇》屬道家。儒、釋、道三家,奠定了中國文化的根基。
「胡不勉而行之!」太上勉勵我們要依教奉行。
《感應篇》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吉凶禍福的標準,文章不長,容易受持,要能熟讀。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之時,與《感應篇》所講的善惡標準相應不相應?如果是惡的,不可以想,不可以說,不可以做;如果是善的,應當想,應當說,應當做。
我們應當將《感應篇》加入晚課,作為每日檢點自己言行的功課,切實改惡遷善,這是真正的修行。唯有如是,方能獲得真實利益,即天降之福。
◎結語
《太上感應篇》已經講完了,我們不僅就本篇的內容做總結,而且要能在自身上認真的做一番反省、總結。
古人講:「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他們修學的功力還能把煩惱習氣壓三天,現代人的功力可能連三個小時都壓不住,往往一面在讀,一面在聽講,一面還在胡思亂想,所以才勞煩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然而,四十九年中醒悟的是少數根熟眾生;尚未回頭的人,是善根尚未成熟的,需由根熟的人繼續幫助他們,使正法久住,代代都有傳人,眾生才有福!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