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5.6.14 星期二 Vol. 218

愛佛法 喜歡佛法 信受奉行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佛慈悲道破了這個事實,我們何時才能覺悟?幾時才能體會?如果覺悟的人來提醒我們,我們還是不能體會、不能覺悟,那是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太重,造成了障礙。由此可知,煩惱積習的深厚,障礙的嚴重。有什麼方法突破障礙?唯一的辦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請看本期專欄

  利益眾生就是真正的利益自己。諸佛如來為什麼要幫助一切眾生,而且是無私的、無條件的幫助?因為諸佛如來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體,一個法身。請看太上感應篇

  最新訊息淨空法師、悟道法師、蔡禮旭老師於衛星電視台講演時段通告(衛星電視台有網路直播)善果林端午護國祈福佛七通告暑期教師種子培訓營熱烈報名中禮請義工

  近期網站新增內容最近新增文字/mp3/wmv檔最近新增約百種的電子檔案


  本期專欄:愛佛法 喜歡佛法 信受奉行

  我們在經文裡讀到「愛樂信受」這四個字,意思深廣,說明我們如何真正契入佛法;就是愛佛法、喜歡佛法,信受奉行。一個人在一生中,對佛法的修學有沒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大家都說佛法好,佛法究竟好在什麼地方,總要清楚明瞭;如果不是真正明瞭,只是很模糊的概念,愛好心、歡喜心是生不起來的。不但佛法如是,世法亦如是。人與人的交往,也是了解愈深刻,友誼才愈深厚。由此可知,一切法都是建立在彼此了解的基礎上。我們認識釋迦牟尼佛,了解一切諸佛如來、一切菩薩,然後才能談得上學佛,進一步才能談得上愛樂,最後才能真正做到信受奉行。

  世尊一生從事於講經說法的工作,四十九年未曾間斷。經典記載,出家的常隨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這不過是一個代表而已。沒有記載的聽眾人數很多,絕大多數的人只要有空閒,都願意長時間追隨在佛的身旁,親聆教誨。我們冷靜的思惟,想想當時世尊講學教化的狀況,漸漸就能體會到修行證果的祕訣,也就了解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方法來修學。

  許多同修問我:「何以修學功夫不得力?」這都是讀經、聽經的時間太少,對佛法認識不清。我們無始劫以來,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煩惱習氣的薰習,時間太長,印象太深刻,所以煩惱習氣的力量非常強大。而我們接受佛法的薰習時間太少,力量不夠,敵不過煩惱習氣,所以修學功夫不得力。不但在家學佛如是,出家學佛又何嘗例外?我們發現了問題,就應當提高警覺,常誦大乘,聽聞佛法,消除病根,使我們在這一生中,能有決定性的成就,這是當務之急。

  古時候學佛,有真修實證、有師承的真善知識;現代師承已經斷絕,道德已經崩潰,修學想找一個善知識、好老師,已經找不到。唯一的辦法,就是依古人為老師,做古大德的私淑弟子。我在台中求學時,李炳南老居士就介紹我學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在世,《文鈔》在世,依照《文鈔》去修學,依教奉行,就是印光大師的學生,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一個人可以用這個辦法來修學,如果是小團體,大家也可以一起共修。修學功夫要得力,一定要天天讀經、聽經,研究討論,認真依教奉行,決定不能鬆懈。如果有這份德行、智慧,死心塌地依教奉行,也能有成就;如其不然,成就很難。現前科技發達,我們每一場講經,都利用電腦網路傳播全世界,也是盡一點綿薄之力。

  古人說:「世間好語佛說盡」,這話說得很含蓄,意味深長,我們聽了未必能透徹理解。是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盡?這裡的「佛」是指自性佛,佛說的一切,不僅是釋迦牟尼佛自己的,也是我們本有的。如果只是釋迦牟尼佛自己的,我們依靠他來學習,是被他牽著鼻子走,佛從不做這樣的事。釋迦牟尼佛最令人佩服的,就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法皆是過去古佛所說,沒有一句話是他自己的。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態度,與孔老夫子完全相同,都是述而不作。所謂述而不作,就是沒有自己的,只是轉述古聖先賢的。這是謙虛,也是事實。

  其實這句話的真義,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佛法,非從外得!《華嚴經》從哪裡來?是每一位同修自性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你的自性寶藏沒有開顯,是因為你有障礙。佛菩薩把這些障礙去除了,自性的智慧德能透出來,所以能為我們敘說,而所說的一切是眾生自性裡的無上法寶,這個味就濃了。這才曉得我們非學不可,我們學的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東西,不是十方諸佛如來的東西,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這多親切!我們敬佩釋迦世尊及諸佛如來,他們永遠不會牽著別人鼻子走,他教人各個頂天立地,這才稱為正法。

  佛慈悲道破了這個事實,我們何時才能覺悟?幾時才能體會?如果覺悟的人來提醒我們,我們還是不能體會、不能覺悟,那是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太重,造成了障礙。由此可知,煩惱積習的深厚,障礙的嚴重。有什麼方法突破障礙?唯一的辦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天天聽,一年不開悟,再來一年;十年不開悟,再來十年,這樣密集的薰修,就造成強大的力量。根性利的人,煩惱障礙薄,經過三年、五年就開悟;煩惱習氣重的人,經過二、三十年才開悟。這才知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重要性。

  佛教傳到中國,是在釋迦牟尼佛滅度後的一千年,那時的道場是學校,以教學為中心。世尊當年在世,大眾沒有在一起共修,修行是個人的事情。佛的工作只是為大家講經說法,這是佛的能事。所說之法皆稱為妙法,妙在哪裡?無論說什麼法,字字句句都具足「教、理、行、果」,故稱之為妙。學生必須具足「信、解、行、證」,才能真的接受。所以,「行」與「證」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佛幫不上忙,佛只是教學。

  過去的人非常自愛、自重,都能發憤努力修學;可是到了後代,眾生習氣很重,聽、學還可以,做就不行了。祖師大德看到學生放逸、懶散,不肯認真修學,才提倡共修,共修的好處在於依眾靠眾。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倡共修的是慧遠大師,在廬山建蓮社,有一百二十三人一起念佛共修。到唐朝中葉,馬祖道一和尚與百丈大師提倡叢林,普遍推行共修,大眾共同在一起學習,一起修行,所以叢林制度是中國佛教的特色。這個制度普遍推行,講經的法師多,領眾修行的法師多,得利益成就的人也就多了。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早餐開示20-14-0125)


  經論輯要:太上感應篇(60)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飛」指飛禽,「走」指走獸,「蟄」指冬眠的動物,「棲」指棲息的飛禽,「胎」屬獸類,「卵」屬禽類。古時候過游牧生活也是不得已的事,所以古聖先王說要「網開一面」,不把禽獸一網打盡。我們設身處地的想想,別人殺害我們的親屬,傷害我們的身體時,我們必定是懷著深仇大恨,報復的心永遠不會消失,而動物又何嘗不如此?

  佛法講六道輪迴,其實六道輪迴是古印度幾乎所有宗教共同的見解。他們如何發現六道輪迴的?是在禪定中見到的。我們能否見到?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修定,修清淨心,不需要很長的時間,約半年到一年,就能見到餓鬼道了。

  我初出家時,有一位同學叫明演法師。他學密法,大概一年的時間,他在打坐用功時,可以見到鬼道的境界。他告訴我,鬼道的生活狀況與人道相彷彿,但是在時間上有所不同。下午五、六點鐘是鬼道的清晨,街上開始有鬼走動,但數量不多。夜晚十點鐘之後,街上有很多鬼,很熱鬧。人鬼雜居,人看不見鬼,鬼也看不見人。

  明演法師憑藉修持的功夫見到了鬼道的境界。初見時,他也害怕,以後習以為常,彼此互不相擾。在他的住處,也住著幾位鬼,大家相安無事,各自用功。由此可知,與鬼道接觸並不難,比與其他道接觸容易多了。只要有一點定功,這層障礙就能突破。而進入鬼道境界不是作夢,因為人作夢,不可能每天夢見同樣的境界。

  佛在世時,當時一些宗教的領導人、教主,他們都有相當程度的定功,所以對於六道情況了解得很清楚,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可是他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世尊出現於世間講經說法,才將其所以然的道理說出來,為何會有六道,六道從何而來。佛說不但有六道,還有十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在其他宗教說得少,因為需要更高的定功才能看到,世間的定功還達不到這個境界。

  禪定能突破時空的障礙,超越時空的維次。定功愈深,突破的層面就愈多、愈廣。佛的定功達到究竟圓滿,所以境界深廣無際,無絲毫障礙。

  而唯有透徹了解六道的狀況與業因,方知殺生要償命,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佛說一切眾生彼此互相都有業緣,緣很複雜,總歸納為四大類:親因緣、所緣緣、增上緣、無間緣。此四緣中,又各有無量無邊的事相。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一切動物的關係,也都不離此四緣。緣有善緣、惡緣,覺悟的人能把惡緣轉變為善緣,把善緣轉變為法緣,這需要智慧。所以,任何宗教的聖賢都勸導人們:「冤家宜解不宜結!」

  父子、兄弟之間,唯有具足緣分,才能在一個家庭內相聚。我們常聽說兒女不孝,兄弟不和,這是不善的緣聚合。如何能使不善的緣變成善緣?需要教化。人們一旦覺悟了,縱然過去有惡緣,也會放下報復的念頭,消除怨恨的念頭,生起憐憫心、慈悲心,善待一切冤親債主。這樣做才能超脫,提升自己的心性。

  人不但不能殺害眾生,連惱害眾生都不可以,無意者尚且不可,何況有意?起心動念,都有報應。

  人生在世間,上古時代的人們,就懂得選擇居住的生活環境。什麼是好環境?諺語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哪個地方是好環境?人和,這是我們選擇生活環境的指標。這個地方人和,即人們和睦、和善、仁慈,不傷害眾生。

  澳大利亞的人民愛護動物。修公路需要砍樹時,若樹上的鳥窩中有小鳥,會等到小鳥長大、飛走之後再砍。對動物尚且如此,何況對人!所以,澳大利亞是個好的生活環境。

  在虛空法界中,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諸佛讚歎!我們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到了上善?上善之人絕不會傷害生靈。

  《無量壽經》往生的條件說得很清楚,不論上中下,三輩往生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的善心,愛護眾生,絕不傷害。以至善的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包括一切動物。如果沒有菩提心,即使做到「一向專念」,也不能往生。

  「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無邊」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其中包括一切動物;「度」是幫助、服務、是度脫,不但不傷害動物,還要幫助牠們。 超度解脫生死之苦。

  學佛人吃素食,就是愛護眾生之具體實現,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這是大善。如果我們有意無意傷害小動物,或者使牠們生煩惱,立刻就要警覺,這是過失,要懺悔改過。

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惡分剛、柔兩種,從第一句始,下有八句講「柔惡」。

  「願人有失」,「失」有過失與損失之意。

  人在遭遇不幸時,賢人君子總會起憐憫之心,決定不會幸災樂禍。一個人活在世間,災禍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為無量劫來,六道眾生起心動念、造作行為,惡多善少,惡的習氣勝過善的習氣。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沒有好的修持功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不僅佛法如是說,其他宗教也如是說。

  看到他人不幸,而產生幸災樂禍心態的人有很多很多,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常常有這類心態?當自己遇到不幸時,別人表現出這種心態,自己作何感想?由此可知,這種心態對人精神上的傷害之嚴重。

  「毀人成功」,「毀」有毀壞和誹謗之意。事業不論大小,經營者都希望能有所成就,尤其對一項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事業,更是如此。他人事業的成敗,因緣固然非常複雜。我們如果去毀壞,就是造業。

  事業的成敗必有前因,破壞的人只是增上緣,幫助的人也只是增上緣。「毀」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很有限。毀有可能延緩事業成就的時間,而不可能把事業真正破壞掉。如果一項事業真的能被「毀」掉,那就違背了因果定律。因此,一個人如果真正通達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他的心就「平」了。自己過去既然種下善因,這一生中必定有善的果報。現前善的果報被人障礙了,也許五年、十年之後,善報會再次現前。

  成人之美,成人之善,是修德。毀人成功,是造業!如果他人的一件事業是造福社會,有益眾生的事業,「毀」的罪業就很大。罪業的輕重,依該事業影響的大小,影響時間的長短而不同。如果該事業影響的範圍廣、時間長,罪業就很重。人一定要有慈悲心,要有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常常省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我應不應該有這個念頭?應不應該說這些話?應不應該做這件事?

  「危人自安,減人自益。」遇到有危險的事情,總是想讓別人去;看到有利益的事情,總是希望自己多佔一點便宜。「減人自益」就是損人利己。這都是我們常犯的錯誤觀念。《彙編》云:「千經萬典,只論個心字。」不僅佛教,一切宗教都論一個「心」字。

  利益眾生就是真正的利益自己。諸佛如來為什麼要幫助一切眾生,而且是無私的、無條件的幫助?因為諸佛如來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體,一個法身。正如人的左手和右手是同一個身體。左手麻木了,右手自然而然就會去幫助,這就是「法爾如是」。右手並沒有想:「我要發慈悲心,去幫助左手。」

  無量劫來,一切眾生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之中,不了解事實真相,不知道法界是一個整體。因此,看到左手有痛苦,右手不肯去幫助。即使去幫助,也要談條件,論代價。

  在現代社會,世道人心反常,排斥一切善法,趣向一切惡法。人們聽到十善業道就搖頭,聽到十惡業道則點頭。人們貪、瞋、痴、慢,欺誑別人,念念想著控制、佔有一切人、事、物,造下許多損人利己之事。人們以為損人可以利己,其實損人必定害己。他現在得到的利益很少,死後必墮三途,那時就會苦不堪言。如果明白這些道理與事實,那麼當前吃一點苦,吃一點虧,算什麼?來生可以享人天福報。覺悟的人選擇更為殊勝-念佛往生極樂,去作佛,作菩薩,這才是真正的大利益。

  「以惡易好,以私廢公。」遇到好的,總要自己佔有;把次一等的、不好的,推給別人。

  《彙編》云:「以惡易好,如鐵易金,石易玉。」這種事很常見,把鐵鍍金,當作金子來賣,把石頭當作玉來賣,騙人錢財。造業最深重者,莫過於製假藥、賣假藥,傷害人命。眼前雖然獲一點點小利,將來必定墮阿鼻地獄。關乎百姓生計的物品,若「以惡易好」,罪業特別重。因為,凡是生活必需品,都是生命所依賴的。修善、修德都要從此等處下功夫,怎麼能在此等處造惡業?

  《彙編》引禪宗四祖一段話:「境緣無好醜,好醜從心起。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唐朝時到中國來參訪的 韓國高僧元曉法師,有一晚露宿在郊外墳地,半夜口渴,看到旁邊有水就捧起來喝,以為是甘泉,喝得非常舒服。天亮一看,原來是死屍流出來的水,心中就覺得噁心、嘔吐。這一吐使他豁然大悟,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美惡自我,何關水乎?」一切唯心造。心如果清淨、平等,屍水也很好喝。

  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處事、待人、接物如何?有沒有犯這個過失?自己是輪迴中人,還是極樂世界的人?如果真是極樂世界的人,就要表現給世間人看。世間人貪愛的,我們施捨。世間人要好的,我們要不好的。人們不要的,我們來要。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佛教僧團出家人穿的衣服稱為「糞掃衣」。為何稱為「糞掃衣」?世人破舊的衣服不要了,丟到垃圾堆,出家人把它撿回來,把還能用的部分裁下來,拼湊縫成一件衣,所以出家人披的衣是一塊一塊拼起來的。因為質料不同,顏色不一,穿起來很難看,必須重新染一下,所以又稱為「染色衣」。這是世尊做出榜樣來教化世人。

  佛教我們要修福,更要惜福。世人懂得修福的不少,懂得惜福的人太少了。在發達國家,懂得惜福的人愈來愈少;在未開發地區,懂得惜福的人反而多。為什麼?因為物資非常缺乏,人們對物力還知道愛惜。

  「以私廢公」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的人一旦有了一點地位、權勢,就盡量用來謀取私利,收受賄賂,依佛法講這是犯盜戒。有人辯解說:「我沒有去偷盜,是他送來的。」但他不是心甘情願送來的,而是迫不得已。「盜」的手段、方法很多,凡是不應該得到的,無論用什麼手段、方法得到了,都犯盜戒。

  「以惡易好,以私廢公」,要依據事情的大小,影響面的廣狹,影響時間的長短來結罪。

  我們現在流通佛法,無論流通經書,還是流通錄音帶、錄相帶、光碟,都涉及錢財。如果偷工減料,把財物據為己有,罪過很重。印書時,你有沒有認真選紙張?如果希望這本書能傳之久遠,紙張要選擇好的。現在高級的聖經紙,可以保存兩百年。一般紙張至多保存一百年,超過期限,紙就變成粉。中國的紙張不如外國的紙張好看,可是耐久。毛邊紙可以保存五百年,宣紙、連史紙可以保存一千年。如果印善本書,由圖書館收藏,希望保存久遠,紙張要用最好的,不能過於計較成本。如果為普及、宣傳,希望很多人都能得到,紙張差一點沒有關係,因為量要多。所以,要考量其重點何在,如何做才能盡善盡美,讓讀者拿在手上,生歡喜心。用錢,一分一厘都不能糟蹋,糟蹋就是造罪業。經手的錢財,公私尤其要分得很清楚。

  「以私廢公」是完全顧慮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方便,不顧大眾。自己多一分方便,大眾就會受一分損害。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抉擇,願意學佛、作佛,還是繼續當凡夫?如果願意學佛、作佛,就應當把眾生擺在第一位,捨己為人,一切為眾生。

  其實,「捨己為人」也是凡夫的觀念。佛菩薩無我,沒有自「己」,「人」就是「己」。為人就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的法身,為自己的慧命。因此,「捨己為人」已經落到第二義了,已經不是正覺。什麼是自己?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所以,佛菩薩不以自我為本位,而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本位。這是凡聖在理念上的不同之處。

  現在講民主,其實佛法講民主最究竟。在佛的眼中,眾生是「主」。佛菩薩為眾生服務,服務時要順從,正如普賢菩薩十願所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佛行、菩薩行。有些同修卻以自己為主,要別人順從自己,這就顛倒了!

  「竊人之能,蔽人之善。」「竊」是偷竊。「竊人之文,以為己作」,別人寫的文章,據為己有,把人家的名字去掉,用自己的名字來發表; 冒別人功勞之事,古今中外都有,這是自欺欺人。我們仔細觀察,這種人晚年大多受到報應。縱然他終生都沒有敗露,瞞過世人,但瞞不過神明。

  「形人之醜,訐人之私。」《彙編》云:「人之醜行,所謂言之辱而不可聞於人者也。爾乃形容暴露之,則厚道既傷,陰騭隨捐矣。」古人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試問世人,誰沒有過失?誰沒有私隱?所以,揭露別人的醜行、隱私,最不道德,最傷感情,喪失自己的厚道,喪失自己的陰德,往往與人結下深仇大恨。從前的讀書人明理,都能謹守口德。

  古德講,修行人最大的忌諱,就是說別人的好醜。一切世事與自己不相干的,「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昧」指昧良心。「若專鍊心,恆搜己過,哪得有功夫管他家屋裡事?」這就是六祖大師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不是沒有眼睛,也不是沒有看見,而是自己一身罪業、一身過失,改過自新尚且來不及了,何有閒暇過問別人的過失?

  儒家教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凡是不合乎禮法規範的事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做。

  修行人的道業能否成就,口業是關鍵。喜歡說別人的過失,喜歡打聽別人隱私的人,絕不是修行人,而是三途之人。所以,我們將來的前途如何,自己最清楚,不必問人。曾經有人問我:「我會不會墮地獄?」我回答他:「不必問我,你自己好好反省檢點一番,就知道了。」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所說的誹謗三寶,誹謗修行人,破和合僧,破壞道場的人,都要入阿鼻地獄。對住持正法的道場,一個善念,讚歎隨喜,獲無量無邊的福報;一個惡念,誹謗、嫉妒、障礙,造阿鼻地獄的罪業。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造作這類罪業?自己不是聖賢,必定有造作,只不過是輕重、大小之別而已。為何當今的社會風氣敗壞到如此地步?就是社會大眾批評別人、輕慢別人所感召的報應。

  世尊說,在諸佛的淨土中,人們互相讚歎,沒有攻訐。基督教、天主教的經典中描述的天堂,也是一片讚美的音聲,沒有誹謗,沒有攻訐。

  「形人之醜,訐人之私」的人,念佛肯定不能往生。為什麼?淨土是「心淨則佛土淨」。他的心不淨,存著「醜」、「私」等穢惡,豈能往生淨土!

  「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這些過失在現代社會非常普遍,在佛門也常常見到。

  「耗人貨財」,就是不知道珍惜物力,特別是一些已經開發的富裕國家,社會人民不知物力之艱難,恣意任為。尤其是耗費道場常住物,加倍折福。學佛的人多少有一點概念,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這一生所受用的一切財物,都是過去世所修積的福報。一個人的福報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不惜福,任意糟蹋,隨便濫用,福報就會提早耗盡。社會上許多老年人貧窮困苦,多是因為他年輕時,過度耗費福報。

  許多國家提供福利照顧老人,有些做得很好。這只是治標,不是治本。如何從根本上照顧老人?從小教他惜福,教他節儉。幾乎任何宗教都宣揚節儉。要惜福,要修福,年老才有福報,財用才不會缺乏,才會得到很多年輕人的照顧。我們要清楚其中的因果。當我們年輕有能力時,如果不去照顧老人,到自己年老時,就不會有人照顧自己。如果我們肯用財力幫助老人,到自己衰老時,也會有人以財力幫助我們。

  學佛的人對於常住物,要如護眼中珠。佛說人們犯下什麼樣的重罪,佛都有辦法幫助他,唯獨偷盜常住物,十方一切諸佛都無法救。譬如偷盜一個人的財物,債主是一個人,如果此人寬宏大量說「免了」,這筆債務就勾消了。如果偷盜團體的財物,財物屬於團體成員共有,每位成員都是債主。如果偷盜一座城市的公共設施,這座城市的每位市民都是債主。如果偷盜國家的設施,全國人民都是債主。中國人口有十幾億,如果偷盜國家的設施,債主就有十幾億。即使十幾億人之多,尚且可以計算,佛菩薩依舊能救。唯偷盜寺院常住物,佛無法救。為什麼?因為寺院常住物通十方三世,結罪無量無邊,只能承受地獄的果報。因此,千萬不可侵犯常住物。

  「離人骨肉」指挑撥是非,破壞他人的家庭。挑撥是非,造作罪業很容易,只需要幾分鐘、幾小時,就能把人家非常好的關係破壞了。三業之中,口業最容易造作,所以佛教我們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看到別人有所喜愛,就生嫉妒,不擇手段去奪取,即屬於「侵人所愛」。

  「助人為非」是幫助人為非作歹,成人之惡,屬於大惡,果報在地獄。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善教兒女並教導因果報應

  凡人做事.當認真做.不可潦草塞責。況佛弟子為監獄之教誨師.有感化人心.成就正器之責任乎。語云.君子思不出其位.既膺此職.必期于令監犯革心服化為事.則功德大矣。所言三女居士.既欲歸依.當與彼說.要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必須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善教兒女。兒女雖小.萬不可任性憍慣.必須對彼常說因果報應.使彼心中常存畏懼.自然不至將來作傷天損德之事。此提倡因果報應.及善教兒女.乃天下太平之根本法輪.對一切人.皆當以此相勸.非但為女人言也。陳吳氏法名志清.康金氏法名志淨.倪康氏法名志澄.總以出此濁惡世界.生彼清淨佛國為志而已。祈為函致.兼說光所囑之意.令彼作一真實修行人.并教兒女亦修行.庶不愧歸依佛法之一大事也。天下治亂.在于家庭中操之有道與否.此根本上之切實議論也。


  答疑解惑

問:請問何謂同體大悲?

答: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心。經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緣是條件,無緣是無條件;慈是慈愛;無條件的愛護眾生,這是「無緣大慈」。何謂同體大悲?「同體」不好懂,諸佛出現在世間,就是為我們說明這件事情。現代人有所謂「生命共同體」,這是比喻一個國家的人住在同一塊土地上,有同樣的命運。但是佛法講的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比這個意思還要深。佛法講「同體」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與自己是一個生命,是我們生命真正的共同體。這件事情只有佛曉得、佛證得。

  虛空從何處來,法界從何處來,一切眾生從何處來,生命從何處來?佛說「唯心所現」。此心就是自己的自性、真心,都是由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所以是一個共同體。佛不但說明一切諸法、眾生、宇宙的緣起,還說明它的演變。為何有這些演變?「唯識所變」。此八字將宇宙人生的真相說盡了,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無非就是說明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是題目,一部《大藏經》便是內容。

  《金剛經》將這個真相說得更清楚、更究竟。《金剛經》說,有人要是講佛說法,就是謗佛。但是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何以說沒有說法?佛所說的一切都是事實真相,絕對沒有自己的意思,這叫沒有說,也就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不但釋迦牟尼佛說法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一切眾生說法亦如是。有意思說法,就是凡夫;佛菩薩沒有意思。意思是心意識,八識裡有意思;轉八識成四智,四智菩提沒有意思,沒有意思是智慧。

  《六祖壇經》中,六祖問永嘉禪師:「你還有分別嗎?」永嘉答:「分別亦非意。」所以,他有分別,但分別不是意。六祖肯定了,「你如是,我也如是」,到這個境界就是真菩薩。我有意思,我想怎樣做,這是凡夫,搞生死輪迴。到分別、執著都不是意,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那為何還有分別、執著?隨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確實沒有分別、執著,就是「分別亦非意」、「執著也非意」,這是佛菩薩。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就是同體。你何時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就證得法身了,證得法身就是成佛。在《華嚴經》中,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初住菩薩就是法身大士,這是真佛。《金剛經》中的「諸佛」,江味農居士的註解講,諸佛是指證得法身。證得法身就是真佛,即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譬如一棵大樹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一片葉子如一個人,這片葉子與那片葉子就是生命共同體。再舉一個比喻,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身上的每個細胞共同一個身體;每個人就好像每個細胞一樣,若左手細胞與右手細胞打架,這就是自己害自己。所以,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慈悲心就生起來了,你才能真正關懷一切眾生,超過一切族類,也會愛護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若我們還有分別,喜歡學佛的人,歧視、排斥其他宗教的人,這就等於左手跟右手打架了。

  既然是生命共同體,故法法皆是第一,沒有第二。以我們的身體來說,眼能見第一,耳能聽第一,鼻能嗅第一,身能觸第一,個個第一,沒有第二。明白這個道理,宇宙一切萬法是平等的,沒有高下。所以,「生佛平等」,眾生與佛平等。佛第一,眾生也是第一,餓鬼也是第一,地獄也是第一,都是第一,這就是「平等真法界」。再譬如,戲台上的演員,無論演哪個角色都第一。他扮帝王扮得很像,帝王第一;扮乞丐也扮得很像,乞丐第一,各個都第一。了解這個道理,你才懂得佛法講的平等的真義。

  若能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一念自性,就是自己,你就證得清淨法身,你就是法身大士。如果還有分別,「我最大,你們都第二」,還是搞六道輪迴,還是凡夫,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換言之,能入這個境界之人,不但超越六道輪迴,還超越十法界。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是佛知佛見,是諸佛境界。

問:《要解》云:「利根一日不亂,鈍根七日才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一種說法。我們從蕅益大師這幾句話來想想自己,利根念一天就一心不亂,我們做不到;鈍根念七天才一心不亂,我們也做不到;當中的,則不必說了。很多人念佛不只七年,為何還不能達到不亂?妄想、習氣太重。妄想、習氣的根何在?自私自利。《無量壽經》上,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過去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還是鈍根。我們跟阿闍王子等人差不多,生生世世都被自私自利害了,所以,我們的性德不能現前。哪些是性德?十善是性德。會造作十惡業,根源都是自私自利。為何會自私自利?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

  現前經濟不景氣,我們與伊斯蘭教交往,看見他們正在建造老人療養院,我們幫助他。看見印度教在建造戒毒療養所,我們也幫助他。許多人問:「你們為何要這樣做?」因為我們是一體,幫助任何一個眾生,都是幫助自己,「生佛不二」,「自他一體」。明白了,我們做得歡喜、痛快;不明白之人,總是想侵犯別人,佔別人便宜,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我常常跟大家講,學佛想要功夫得力,就要從改變錯誤觀念下手,第一就要放棄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第二要放棄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這種心理與行為。這兩者能做到,學佛就有本錢,想得一心就有可能。若念念當中,還想控制人事物,佔有人事物,一心不亂就永遠得不到,這是老實話。凡是念佛功夫得力的,都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沒有控制、佔有的念頭,這才能入境界。

  學講經的同學們,若不在這上下功夫,經就講不好。念頭真正轉過來,經就講好了,因為你本身是佛菩薩,佛菩薩講佛菩薩的經,怎麼會講不好!學佛,學菩薩,就要像佛、像菩薩。

  另一種說法:利根能七天不亂,鈍根僅一天不亂,中根六、五、四、三、二天不定。這是說得一心的保持。這兩種說法,前面一種是真實說法,後面一種是方便說法。方便說法是講不亂,不是講一心。念佛的功夫能保持多久?上根的人七天心都不亂;鈍根的人只能保持一天不亂。這雖然是方便說法,我們也做不到,若你真做到一天不亂,是鈍根人,這就是「功夫成片」。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能保持。

  我們今天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功夫不得力,有兩種原因:第一是我們過去生中所培之善根、福德不足,《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第二,我們聽經太少,沒有真正懂得經義。世尊在《金剛經》上教導我們要「深解義趣」,我們對於經教解得很淺,所以境界轉不過來,這是我們的病根。過去生中善根福德雖然薄,若這一生有殊勝的因緣,每天有機會讀經聽教,也可以彌補過去善根福德之不足,這一生也能成就。

  我本身就是善根、福德、因緣不足,但是這四十七年來,天天讀經,天天研教,境界才轉過來。若不是四十七年鍥而不捨,仍然還是自私自利的心。美國人第一個觀念,就是如何保護自己,講究隱私權,這是錯誤的,大家一定要清楚明瞭。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早餐開示20-14-0324)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淨空法師目前暫時停講華嚴經,恢復時間另行通知,請隨時注意網站的最新公告。詳細時間請參考澳洲淨宗學院網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org.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org.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org.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專科到本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org.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