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5.1.9 星期日 Vol. 208

一切災難之因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我們心地善,就感得風調雨順;心地不善,就感得自然災害,一切災難就來了,如旱災、水災、風災、地震等。請看本期專欄

  處逆境、惡緣難,處順境、善緣更難,難在不生絲毫貪愛心,如如不動。宗門講:「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小乘行者從逆境中修學,大乘菩薩從順境中修學。請看太上感應篇

  最新訊息:佛陀教育雜誌已更換發報系統,因此請諸位訂閱的同修再次做確認訂閱的動作,若您還想繼續收到此份免費的雜誌,請按下面的連結,已經按過連結者,不要重覆確認,謝謝!而最新的幾期雜誌將會同時由舊系統及新系統發出,因此有些同修可能會收到雙份的雜誌,請見諒!

http://amtbmail.amtb.org.tw/mail/programs/freeorder.asp?ordermode=order&whatid=buddedu&newmail=%reader_email

  近期網站新增內容最近新增文字/mp3/wmv檔


  本期專欄:一切災難之因

  地球、社會上的災難如此之多,依照佛法來說,造成災難的原因都是人為的。為何如是說?因為大乘經上,佛常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說的是無盡的深廣,也說到究竟圓滿,但是初學之人不容易體會。對於「從心想生」,則比較容易理解,所有的天災人禍,無一不是從心想生的。

  佛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什麼是依報?我們的生活環境,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屬於依報。什麼是正報?正報是人「心」。一般講正報是人,而「人」最重要的不是這個肉體,而是精神。精神最重要的是思想,你每天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這是造成我們依報環境勝劣的關鍵。

  我們心地善,就感得風調雨順;心地不善,就感得自然災害,一切災難就來了,如旱災、水災、風災、地震等。

  水災是怎麼來的?是從眾生的貪欲感招來的。貪是水,貪而無厭,水患則無窮。火災是從眾生的瞋恚來的,瞋恚是火;愚痴是風災的原因,貢高我慢是地震的原因。但是這樣的說法,現代相信科學的人不以為然,認為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好,那就讓科學家去解決這些天然災害,能解決得了嗎?難,太難太難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是聖人,是諸佛菩薩,是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現象透徹的了解。他們的話有道理,但是非常可惜,今天相信的人太少太少了。我們套一句宗教的話,「信者得救」,你能信你就得救了,他能信他就得救了,誰肯信誰就得救了。這就是佛法講的,共業中有別業。

  一個大災難發生了,許多人喪失了生命財產,但是還有少數人很平安,沒有受到大災難。這些人能倖免於難的,絕大多數是心行善良。但是也有少數不見得是很善良的,這是因為他前世修積的福報殊勝,尚有餘福存在。

  因此,對於宇宙之間的這些道理,確實只有佛法講的清楚徹底。非常可惜,現代真正深入研求佛法的人不多。

  《呂氏春秋•先己篇》有一段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這幾句話也能解答這個問題。

  凡事之本就是根本,「事」是指世出世間一切事。根本何在?根本在治身。儒家也說,治國之本在齊家,齊家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本在誠意,誠意之本在致知,致知之本在格物。《呂氏春秋》講的「治身」,就是格物。格物、致知、誠意、修身,這是治本,就是治身。

  什麼是格物?物是物欲,中國人講七情,佛家講五欲(財色名食睡);格是格鬥。就是你必須要能勝過煩惱習氣,心才能平靜,得到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則生智慧。所以,任何事情都要先從修身始,儒家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

  佛講的真徹底,「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把「心想」修正、修好,自然能達到宇宙和諧,天下太平。反之,若不能將身心修正好,天災人禍決定不能避免。

  (節錄自「學佛問答」21-157-01)


  經論輯要:太上感應篇(50)

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受寵若驚」是講無痴。「寵」指榮寵,即榮譽。當自己獲得榮譽時,要想一想:「自己該不該獲得這項榮譽?」如果不該獲得而獲得了,必定不是好事,正如老子所說「福兮禍之所伏」。即使自己應該獲得這項榮譽,也要盡量謙虛,否則也會招來災禍、嫉妒、障礙。冷靜觀察,你做好事,社會各地表彰你,有些人的心中會不舒服。古人存心厚道,嫉妒的人少,現代人則不然。在現代社會,做好事很難;做好事的人,若常常受到誹謗、侮辱,他還可以繼續做下去;若常常受到讚揚,可能就做不長久了。無論做什麼好事,愈是做了大的好事,姿態愈要放低,愈低愈好;做好事,愈是不讓人知道愈好,可以積陰德。

  註解引「周成王封伯禽於魯」的故事,周公講了六句話教導伯禽。

  第一句:「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什麼是「德」?「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德。什麼是「行」?「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行。真正有德有行的人,對一切眾生都恭敬。

  第二句:「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土地就是財富。一個人有很多財富而保持節儉,才能平安。若生活奢侈,災禍就來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富豪是石崇,生活奢侈糜爛,他的下場是身敗名裂,最後被殺,財產也被沒收。

  因此,自己有財富就要行布施,幫助他人,自己才能得安穩。反之,為富不仁,縱然節儉,卻不肯幫助人,哪一天自己遭小偷、失火了,鄰里鄉黨亦會視而不見,更不會施以援手。

  第三句:「祿位尊榮,而守以卑者貴。」祿位尊榮指做大官,地位高。愈是高官顯爵,愈要謙卑,自卑而尊人,不敢居人上,這是真正的貴人,他的富貴不會失去。仔細觀察古今中外居高位之人,若能謙虛待人,他的地位還會升遷;若盛氣凌人,驕慢待人,他的地位必定不能長保。而釋迦牟尼佛對待任何人,無論帝王還是乞丐,一律平等恭敬。

  第四句:「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軍力強大,要懷著敬畏之心,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如果欺負弱小,終會敗亡,所謂「驕兵必敗」。引申而言,一個人或才勝人,或藝勝人,或學勝人,只要有任何長處就容易驕傲。而與驕傲相對的是敬畏,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因為「人上還有人,天外還有天」,自己的一點點長處,有什麼值得驕傲呢?《了凡四訓》中也講到「畏心」。

  第五句:「聰明睿知,而守以愚者益。」益,指受益。世間聰明人往往不懂得守愚。懂得守愚,才是真智慧。鋒芒畢露,難免遭人嫉妒、障礙。

  第六句:「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此講做學問。如果自己有天份,博聞強記,就要謙虛,不以學識炫耀。唯有如此,學問、知識才能不斷的增廣。

  古德稱周公這六句教誨為「六守」。「六守」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都是「受寵若驚」的落實。只有這樣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德行,保全自己的功名富貴。

  聖賢的教誨都是言簡意賅,含義深廣無盡。人們粗心大意,往往粗略看過,所以許多無比殊勝的機緣,被當面錯過了,多麼可惜!

  我們弘法利生絕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一切眾生的福祉,為整個世界的和平、幸福。古語說「一家飽暖千家怨」,只有自己一個人、一家人的生活好,眾人的生活都不好,自己的災難就會來了。遭人嫉妒、瞋恨,還會有好日子過嗎?唯有幫助不同的族群,幫助不同的宗教,幫助世間一切遭受苦難的人,自己才會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所以,處逆境、惡緣難,處順境、善緣更難,難在不生絲毫貪愛心,如如不動。宗門講:「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小乘行者從逆境中修學,大乘菩薩從順境中修學。先從逆境修,再從順境修,當順、逆境界現前時,無不清淨、平等,才能超越十法界。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祈求鬼神

  世人有病,及有危險災難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逐致殺害生命,業上加業,實為可憐。人生世間,凡有境緣,多由宿業,既有病苦,念佛修善,懺悔宿業,業消則病癒,彼鬼神自己尚在業海之中,何能令人消業。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薩之威力,直同螢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薩祈禱,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


  快樂修行人:化解一切災難根本修行大法

從受 從心
以真心感受為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

愛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
愛就是本性、本善。純淨、純善。
愛就是真理、真諦、生命、永恆。
愛就是神聖、上帝、真主、聖靈。
愛孕育出宇宙萬物,天地萬物,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
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
一切佛聖所證所得,即是自愛。
一切佛聖所教所化,即是愛他。
一切聖賢的教化,就是真誠愛心的教育。
三毒是因,三災是果。
貪慾是因,水災是果。
瞋恚是因,火災是果。
愚痴是因,風災是果。
傲慢是因,地震是果。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痴
心平氣和 災難自息
真誠愛心,無毫分不善夾雜,自然不起三災諸難。
三學(戒定慧)增上,愛心現前,自然百福駢臻,千祥雲集。
此乃化解一切災難之根本修行大法!

  (取自淨空法師之手稿,2005年元旦所寫)


  輕鬆學佛法:《十善業道經》說脫離苦難的方法

  佛言: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何等為一?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夾雜。

  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

  何等為十?

  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取自淨空法師之手稿,2005年元旦所寫)


  答疑解惑

問:我雖知緣生緣滅大概的道理,但要和父母親生死分離的時候,請問如何控制自己不傷心?

答:這個問題,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得很透徹。我們跟父母的恩情特別厚,學佛之後,才明瞭超越輪迴的道理,明瞭往生淨土真正得永生的道理。所以,你應當用佛法勸導父母,讓父母依照佛法修學,我們將來同生極樂國。父母先去,我們後去,同到一個目的地,這是好事情,你的心情自然就開展了。而且還可以跟父母約好,將來自己往生的時候,父母跟阿彌陀佛一起來迎接你。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同參道友先走的,也都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這不是妄想,確實是可能的。所以,不要傷心,因為你傷心,過世的父母也會傷心。他一定會希望你用功,希望你在道業上有成就,將來得生淨土。21-90-55

問:我先生問:「佛教是否主張死後捐贈器官?」我答:「我佛大慈大悲,昔日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他也不曾怒他。」請問不知對否?

答:答問要看問的人的心態與用意,妳的答覆是否能幫助他省悟過來,關鍵在此。我不知道你們當時的情形,所以我也不知道是對否,妳自己好好的思量、體會就會明白。

  這個問題要清楚,捐贈器官對菩薩沒有問題,對我們凡夫有問題。一般人斷氣大約八小時之後,阿賴耶識才會離開,這時你割截他的器官沒有問題,他已經不知道痛苦了。八小時之內,阿賴耶識沒有離開,你割截他的器官,他會痛苦,若是後悔而生一念瞋恨心,他就墮三途,這是要知道的。

  凡夫之人有這種能力忍受嗎?如其不能,還是不要發心,等到往生極樂世界,來生倒駕慈航再捐器官也不遲。因為你從極樂世界回來,你是菩薩身,有能力像忍辱仙人一樣,被別人割截身體,沒有一點怨恨心。你沒有這種能力,希望你不要冒險,否則到最後自己後悔,受不了而墮三途,這個虧就吃大了。21-90-59

問:蓮公開示:「念佛時不分別,臨終更不能分別,但自妄心同於法界就是佛接引。」弟子理解念佛時不分別,善惡境界一概不分別、不動心,但臨終時,如見佛接引不分別、離妄心很難,多數會生歡喜心,請問這會障礙往生嗎?若平時對一切境界,都會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臨終見佛也起此念,是否會障礙往生?念佛人臨終若能死守一句佛號,這是同於法界,就能往生,請問對嗎?

答:念佛的目的是要求一心不亂,一心有「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和「理一心不亂」。但是一有分別,就達不到一心不亂,這是勸你念佛時要把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原因在此。

  念佛是一種訓練,一心不亂一定要用在日常生活對人、對事、對物當中,如同念佛功夫一樣,統統都不分別,你的清淨心現前,一心不亂才會現前。如果念佛的時候不分別,不念佛的時候又起分別,要想功夫得力非常不容易。我們要知道,念佛堂是上課,學了要會用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上,就是要看破、放下,放下一切分別、執著。

  臨命終時佛來接引,見到阿彌陀佛心生歡喜心,能否往生?能往生,但往生的品位低一點。如果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依舊保持心地清淨,如如不動,則往生的品位高。不管往生品位高低,只要能往生就好了,所以不要起分別、執著。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你分別、執著這一句,你沒有皆是虛妄;真正契入這個境界,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佛境界,念一句阿彌陀佛,佛來了也不起心動念,這是高品位往生,從定中到極樂世界去了。清淨心就是一真法界,到一心不亂,這個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豈不能往生!往生不往生就是你的願望,你一念希求往生就生了;在一心不亂境界裡,沒有一念希求往生,也安住在華藏世界,不是十法界,所以這個境界是超越六道、十法界。

  在這個境界中,何以還要去往生?因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快。要曉得入一真法界並非究竟圓滿的成就,在華藏世界還有四十二個階級,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和妙覺。到一真法界,到華藏世界,這是圓教初住菩薩,從圓教初住菩薩修滿十地就是四十個位次,這四十個位次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菩薩成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初住菩薩開始,沒有證得初住以前,修行的時劫不算,你就曉得在華藏世界修行要很長的時間。可是往生極樂世界後,這個時間就縮短,很快就圓滿成佛了,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所以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在此。華藏世界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是華藏世界,但是雖然是同一個境界,確實是兩種不同的修學環境,一個快速,一個緩慢。21-90-66

問:居士家裡養狗,請問居士將來會投生狗嗎?

答:養狗不一定將來就變成狗,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人如果對於某一件事物過分執著、喜歡,對將來投胎會有影響。特別喜歡狗的,來生很可能變成狗;特別喜歡貓的,他就會變成貓,這是習氣。到哪裡投胎,投胎是為什麼去的,都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在主宰,所以佛教給我們對於一切事物要看破、放下,我們才能自在。過分的執著,喜歡花的,死了以後作花神;喜歡樹的,死了以後作樹神,這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人為何會作鬼?貪心重、慳吝心重,自自然然就到那一道去投胎。這不是閻王把你判去的,是自己去的,投胎是這麼回事。

  有許多出家人捨棄家了,卻非常喜歡佛像,收藏佛像當作寶貝、古玩。我曾經看到一位法師,收藏很多古董的佛像,有明朝的、有宋朝的。他將來死了以後如何?大佛像裡面有小蟲,有老鼠在蓄窩,他將來可能就投胎到那裡去。書也不能喜歡,過分寶貝書本,將來就會做書裡面的蛀蟲。

  一切生物之受生都有因緣,因此對於世間一切事相,萬萬都不能執著,應當要放下。我常講,我們可以有使用權,決定不能要所有權,絕不執著為自己所有,才容易解脫,不至於墮落。21-90-66

問:一位同修身體多病,欣聞持名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病重住院,臨終前堅持回家念佛求生極樂,並有幾位同修幫忙助念,昏迷八小時後才命終。十二個小時後,沐浴更衣,身體柔軟,並送太平間,繼續助念三天三夜後火化。火化後次日凌晨兩點多鐘,家人突然醒來,發現屋子內外浮動紅光,持續二十多秒才消失。請問出現此紅光能否認定他已蒙佛接引極樂世界?

答:這是瑞相。如果他念佛有堅定的信心,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淨土經論、《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裡都有說明的。人能否往生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求生淨土,就決定往生。所以,臨命終時,助念非常重要,這是幫助他、提醒他,不要讓他昏迷,不要讓他的念頭轉動,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送一個人往生就是幫助一個人作佛,功德很大。

  他的瑞相非常之好,全身柔軟,證明他走得非常安詳,沒有痛苦,沒有恐懼。人在臨終時害怕,貪生怕死,身體是僵硬的;如果走得很自在,沒有一點恐懼,身體是柔軟的,我們能判斷得出來。21-90-66

問:有一位老居士在斷氣二十二個小時之後,在場助念的同修都看到有一股白煙從亡者頂上衝出,約二十多分鐘才停止。另一位亡者,也在斷氣後二十四個小時,在場助念的同修看到一股白煙從亡者頂門衝出,約有十多分鐘。請問這能表示此人已往生嗎?若此人實未往生,弘法、說法的人向信徒說已往生,弘法人有罪過嗎?若此說法有錯,且已製成錄音帶流通,應該如何補救?

答:這個說法也不是究竟,究竟法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方便法,佛教導我們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這是提供我們最殊勝的原則。我們自己修學,為別人演說,不能不懂得此原則。如果我們是純善的心,這個心只希望幫助人對淨土宗建立信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可以說他確實是往生了。縱然他沒有往生,我這個心是幫助大家建立信心,讓大家將來個個成就,他也有功德,這讓很多人啟發信心往生了,他肯定往生。

  用現在科學眼光來看,可能因為他的身體裡面有些氣體,在這個時候從身體某個部位往外發洩,這是現在醫學的說法。他們不承認這是一種瑞相,認為這是一個物理現象,這種解釋也不能說是錯誤,也有它的道理。

  所以,法沒有定法,重要的是說法人的用心,如果用心純正,是勸導眾生對淨土宗建立信心,決心求生淨土,這樣的說法沒有過失。懂得這個原則,自己就沒有疑惑了。一定要斷疑生信,自己有信心,也幫助別人建立信心。21-90-68

問:通常人往生,二十四小時內,神識已經離開肉體。福建一位居士往生,經過二十四小時後,渾身還是熱的,請問是否加長助念的時間?

答:對,要加長助念的時間。他身體是熱的,就是證明他的阿賴耶識尚未離開。神識離開身體,每個人的時間長短並不相同,但是一般大概是八個小時就會離開。學佛人為了安全起見,最好能延長到十二個小時以上。21-90-68

問:有人說,入殮灑普陀香要愈多愈好,可免墮落,也能避免冤親債主干擾,請開示。

答:這個不見得。縱然是陀羅尼被、光明沙,我都很難相信。靠別人加持,那個力量很有限,一定要靠自己的功夫。如果加持的人真有功夫,他能得利益,如果功夫不到家就沒用處,鬼神也不當作一回事。真正有修有證的人加持有用,另外就是孝子賢孫誦經念佛加持也有用,定得到鬼神真正的尊敬,加持就產生效果。21-90-69

問:學佛人壽終之後,請問皈依證與戒牒該如何處理?

答:處理的方式有兩種:第一是保存下來留做紀念。先人的紀念物很有意義,讓後代的子孫看到,「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祖宗都是學佛皈依三寶」,這是給後世子孫種善根。第二是皈依證與戒牒隨同屍體火化。但是保留做紀念比較好,可將往生者的照片鑲在相框懸掛著,皈依證、戒牒則放在相框的後面,不易失掉,永遠做個紀念,非常有意義。21-90-73

問:人死之後,不要馬上觸動他的身體,怕生瞋恨心。在台灣或鄉下,可以放在祠堂助念。但在香港,死在醫院或家裡,馬上要搬動,否則要剖腹驗屍,請問若遇此事應如何做?

答:這是現代社會對亡者處置欠妥之處,是現代人的共業,確實很麻煩。在台灣,學佛的同修知道這個事情,所以願意放棄醫院的救治,帶回家助念,但他存活的時間大概只剩一、兩天,或者幾個小時。如果在寺院,就有送往生的儀式,做得很如法,當然是更好。21-90-73

問:人死後最好是十二小時到十四小時不要移動,因為神識沒有離開,亡者會有瞋恨心,若亡者在家則可做到。但在現代城市,人病危時,醫院尚要搶救,死亡時,醫院依院規會隨即移動亡者。若亡者去世前有所要求,而醫院能理解和尊重,能做適當處理則好,否則應如何處理?

答:最好在病危時就趕緊回家,或者跟醫院商量,像台灣的榮民總醫院、台大醫院,還有長庚醫院,醫院裡面都有佛堂,很多醫生、護士都是佛教徒,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能合作。因此,在病重時就要與醫院溝通,醫院同意最好,若不同意,就要聽醫生的吩咐,所以情理法皆能互相融通就好辦了。醫生若放棄治療,就趕緊回家。最好不要搶救,搶救是增加病人的痛苦,絲毫利益都得不到。所以,決定不要搶救,讓他心地清淨、平安、歡喜,讓他感覺一點痛苦都沒有才好。21-90-73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學佛問答第二集之死生篇」,此書尚未正式出版,完成後會放在電子書坊中供下載讀,敬請期待∼)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淨空法師現繼續在澳洲淨宗學院宣講《華嚴經》,北京、台北時間為16:00-18:00、19:00-21:00 ,有網上現場直播,或參考澳洲淨宗學院網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org.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question@amtb.org.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question@amtb.org.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專科到本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question@amtb.org.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