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名號是表法的(有影片)
請點下面的選項觀看影片
看mms影片
看youtube
下載影片![](wmv_ck.gif)
「普賢亦名遍吉,《清涼疏》謂普賢有三」。普賢菩薩德號裡頭有遍吉的意思,遍是普遍,吉是吉祥,在中國是大乘四大菩薩之一。《清涼疏》謂,清涼大師《華嚴經疏鈔》。這是華嚴三聖之一,文殊、普賢、毘盧遮那如來是華嚴三聖,文殊菩薩代表解門,普賢代表行門。大乘供佛是一佛二菩薩,佛代表自性,菩薩代表從體起用,起用就是解行兩門。西方三聖,阿彌陀佛代表自性,觀音菩薩代表行門,大勢至菩薩代表解門。
你看菩薩的像在哪一邊,就知道這個宗派解行它是偏重在行門,還是偏重在解門。淨宗觀音菩薩代表行門,以他為主,大勢至菩薩在第二,這就是偏重在行門。華嚴三聖文殊菩薩在左面,普賢菩薩在右面,偏重在解門。在中國過去排列是左面為大,在佛左手這一面,右面是比較小。但是左面是賓,右面是主,總是把客人擺在第一位,主人在下方,對客人的尊敬。現在這些都不講究了,但是佛菩薩的座位次序不能混亂,一定要知道。
普賢菩薩有三位,第一位是「位前」,他修普賢行是普賢菩薩。但是這個真正菩薩是證得等覺,等覺以前的都叫位前。所以位前可以說從初信位的菩薩,他修普賢行他真的是普賢菩薩。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都叫普賢菩薩,所以普賢不是專指一個人。所有菩薩都是這樣的,觀音菩薩也是位前、位中、位後,任何菩薩都是這樣的。
所以菩薩並不代表一個人,代表一個法門,在學校裡面代表一個科目,是這個意思。現在很多人不知道,都認為他是一個人,這就錯了。觀音菩薩不知道有多少,依照《普門品》去修行的都是觀音菩薩,位前的。但是位前談不上,因為什麼?要證得初信位才算是位前,我們修沒有證得初信位那不算,修行這個法門沒有證到果位。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2/12/9 檔名:02-040-0061
>>>回前面總目錄 / YouTube影片主頁 / 土豆網影片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