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心是生死根本(有影片)
請點下面的選項觀看影片
看mms影片
看youtube
下載影片
經文裡面講: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勿得隨心』,「《涅槃經》云:常為心師,不為師心。」這兩句話怎麼說法?黃念老有解釋,「蓋師心自用,乃行人大失」。古時候讀書人就怕犯這個錯誤,師心自用。孟子說過,「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孔子自己非常謙虛,「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哪裡敢自稱老師?不敢。所以老師對學生他什麼態度?叫友生,友是朋友,我們志同道合在一起研究學術。不敢講指導,現在的話說,我們分享,都用平等的語氣。但是學生對老師一定尊重,尊師重道,為什麼尊師?是重道。而且也是表法,給一般大眾做最好的榜樣;老師也要做最好的榜樣,老師謙虛。你看看孔子對人多謙虛,釋迦待人多謙虛,沒有一絲毫傲慢的習氣,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因此妄心,正是生死根本」。常為心師,不為師心,這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會有這個念頭,真正聖人他沒有這個念頭。妄心是生死根本。
「師此妄心,恰是認賊作子。煮砂作飯,何能得食」。這是《楞嚴經》上所說,妄心是什麼?妄心有念頭,就是有分別、有執著,現在我們講,我的看法、我的想法。你看看沒有忘記「我」,我就是虛妄的,我沒有了,真知、真見就出現。只要有個我在,麻煩就大了。這也是佛法跟世法不相同的地方,佛法一入門就把身見放下。身見放下,那個最隱密的後面有我見,我見沒放下。身見是相,四相裡面的我相,我相放下了,那個我見是什麼?我見是末那識的根,那是意根。所以《金剛經》前後兩半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半部放下四相,後半部放下四見。你就曉得,《金剛經》後半部轉八識成四智,那是什麼境界?法身菩薩,華嚴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小乘初果就有了,剛剛破四相,往後愈破愈顯著。初果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身見破了,同時也不執著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全不執著,叫破四相,這個功夫淺深差別很大。如果還有我見,那就是「認賊為子」,《楞嚴經》上所說的,錯了。「何況隨心任性,妄作非為者耶!」那就大錯特錯,這世間人現象。
「《四十二章經》曰: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與此同旨」。跟這個意思完全一樣,能不能相信我所想的、我所見的?不可以。為什麼?大乘教裡面佛說得很清楚,有念就是妄念。正念無念,連無念也沒有,有無二邊都沒有,這才叫正念。苦樂二邊都沒有才叫極樂,為什麼?那是性德現前,沒有樂在意識裡頭。只要有細微的執著,就出不了六道輪迴;還有細微的分別,就不是菩薩,這個道理總要曉得。回到我們現前的這個位置,我們怎麼修?給你說真話,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把我忘掉,不要想到我,就是阿彌陀佛,念久了,我執自然沒有,這個好!我執要是念掉,你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生同居土,那生方便有餘土,品位大幅度的提升。
什麼時候念佛念到我沒有了,我空、人空,念到這個境界,這是方便有餘土,得事一心不亂。凡聖同居土裡面,得一心不亂那是功夫成片,這個很容易得到,人人都可以得到。得到功夫成片,往生自在了,往生有把握,想什麼時候走,真去得了,念頭一動,阿彌陀佛真來接你。因為什麼?你沒有雜念,你起心動念跟六道三善道、三惡道都不相應,你的念頭全是阿彌陀佛。這比什麼都要緊,而且我們都能做到的。做不到的不談,我們一定要能做到的,這才行。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一二集)2011/7/24 檔名:02-039-0512
>>>回前面總目錄 / YouTube影片主頁 / 土豆網影片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