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29-421-0001】
奉持經戒 如貧得寶
又「歡」者歡喜。諸經之末多云「皆大歡喜」。「樂」者安樂。「慈孝」,俗云上慈下孝。如經云:「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是為大慈。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誓願救度,是為大孝。以大悲故,普令離苦。以大慈故,悉令得樂。是乃菩薩之大行,亦即「歡樂慈孝」之實義。再者,為能「轉相教語」故,必先以四攝,攝受眾生,(四攝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故「歡樂慈孝」亦寓四攝義也。
辛四、改過所願輒得 分二 壬一、如教悔改
【經】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
【解】「所作如犯」至「洒心易行」,皆勸奉持經戒。「去惡就善」,「改往修來」。捨昔非之惡行,修今是之善業。「朝聞夕改」者,謂從善如流,知過速改。
壬二、洒心易行
【經】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解】本品名「如貧得寶」。故知「奉持經戒,如貧得寶」,乃本品之核心,世尊慈心至極之垂示也。貧者得珍寶,則諸苦頓息,從此歡樂無憂。此乃以寶喻經戒之妙用也。再者,貧者既得珍寶,則命根所繫。自當全力護持,不可更失。此勸行人得受經戒,應善自奉持,如護頭目。如有缺犯,應速懺悔,誓不更作。「洒心易行」者,「洒」音「洗」,同洗。「洒心」即「洗除心垢」。「易行」者,「易」指變易,謂止惡向善。去邪從正,迴小向大,捨偽存真等等。如是則「自然感降,所願輒得」。謂自得感應,佛力冥加,凡所願求,皆得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