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29-331-0001】
總釋名題
講義下載:程朱 陸王 十號
師夏老居士,未冠學儒,先程朱而後陸王,甫壯入佛,攝禪密而歸淨土。夏老博貫群籍,深於文字,專功久修,教眼圓明。於壬申(一九三二年)之歲,發願重校此經。掩關津門,閱時三載。遍探五種原譯,洞察三家校本。無一語不詳參,無一字不互校。虔恭敬慎,日禱佛前。千斟萬酌,時縈夢寐。及其成也,四眾歡喜。宗教俱徹之慧明老法師(夏老之皈依師),搭衣捧經攝照於佛前,親為印證。先舅父梅擷芸居士,連續播講於電臺,譽為善本。慈舟法師專講此經於京魯,並親為科判。北京極樂庵方丈妙禪老和尚,聘請山東女子蓮社吳倩薌社長來寺開講此經兩月。其他發心宏揚,專志持誦者,不可勝數。印行流通,相繼不絕。是以先舅父梅老讚云:「於淨宗要旨,窮深極微,發前人未發之蘊。」又「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有美皆備,無諦不收……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先舅之語,現已舉世公認,並將本經採入新印之續藏。大經塵封千載,今始得善本,先賢會經之願乃圓。大經放光,眾生有幸。本經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是為大經之第九本。
七、本經註釋:
1.無量壽經義疏,六卷,隋淨影寺沙門慧遠撰疏。
2.無量壽經義疏,唐嘉祥寺吉藏撰。
3.無量壽經義述文贊,三卷,新羅沙門憬興著。
4.無量壽經宗要,一卷,新羅沙門元曉撰。
5.遊心安樂道,一卷,新羅元曉撰。
6.日本則有了惠、峻諦、道隱、觀徹等數十種之多,遠超我國。
【解】丙 本經註釋解
五譯之中,《魏譯》較備。故大經註疏,集於《魏譯》。我國大德多為小本彌陀作註。至於註大本者僅隋淨影,唐嘉祥兩家。
1《無量壽經義疏》六卷 隋京師淨影寺沙門慧遠撰疏。世稱淨影疏。
2《無量壽經義疏》(與上同名) 唐嘉祥寺吉藏撰。世稱嘉祥疏。
又新羅國(今朝鮮)有憬興、元曉兩家,所註亦在我國流通:
1《無量壽經義述文贊》三卷 新羅國沙門憬興著。世稱憬興疏。
2《無量壽經宗要》一卷 新羅國黃龍寺沙門元曉撰。曾入唐遊學,還後,化振海東。其疏曰海東疏。
3《遊心安樂道》一卷 亦元曉師撰,乃淨宗古佚十書之一。
大經光明,照耀日本,註釋之盛,遠超我國。筆者所知者已廿餘種,計為:
1《無量壽佛贊鈔》一卷,興福寺善珠作。2《無量壽經述義》三卷,最澄集。3《無量壽經私記》一卷,智景作。4《無量壽經義苑》七卷,紀州總持寺南楚作。5《無量壽經略箋》八卷,享保五年洛東禪林寺院溪作。6《無量壽經鈔》七卷,望西樓了惠作。7《無量壽經直談要註記》廿四卷,永享四年增上寺西譽作。8《無量壽經見聞》七卷,良榮作。9《無量壽經科玄概》一卷,小倉西吟作。10《無量壽經會疏》十卷,越前勝授寺峻諦作。11《無量壽經開義》六卷,平安西福寺惠空作。12《無量壽經貫思義》三卷,薏州理圓作。13《無量壽經顯宗疏》十七卷,江州性海無涯作。14《無量壽經要解》三卷,法霖作。15《無量壽經講錄》十卷,紀州磯肋安樂寺南麟作。16《無量壽經梵響記》六卷,靈鳳作。17《無量壽經眼髓》十一卷,攝州定專坊月溪作。18《無量壽經義記》五卷,堺華藏庵惠然作。19《無量壽經海渧記》廿卷科二卷,攝州小曾禰憲榮泰岩作。20《無量壽經永安錄》十三卷,薏報專坊慧雲作。20《無量壽經甄解》十八卷,道隱作。21《無量壽經合贊》四卷,觀徹作。其中第六、第十、第廿一、第廿二諸著,本書引證甚多。
八、注釋大經校會本者,共有五種:
1.無量壽經起信論,三卷,清初彭際清作。
2.無量壽經箋註,二卷,清末丁福保作。
3.佛說摩訶阿彌陀經衷論,清末正定王耕心作。
4.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眉注,民國李炳南作。
5.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四卷,民國黃念祖解。
又註釋大經校會本者,共三種:
1《無量壽經起信論》三卷,清初彭際清作。
2《無量壽經箋註》,清末丁福保作。
以上兩種所註者,皆為彭氏之節校本(即大經第七種)。
3《佛說摩訶阿彌陀經衷論》,清光緒正定王耕心作。
所註為大經第八種魏承貫氏會本。
又清末沈善登居士著有《報恩論》三卷,中有《淨土法門綱宗》、《無量壽經綱宗》、《往生正因論》等。
◎(九)總釋名題
一、凡經之名題,皆直顯本經之要旨,使學者因名達體,一覽經題,直窺全經大義,是以天台家註經,先釋經名。
【解】經 題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後漢支婁迦讖譯
《 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一名《無量壽經》一名《阿彌陀經》吳支謙譯
《無量壽經》曹魏康僧鎧譯
《無量壽如來會》唐菩提流志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趙宋法賢譯
※自漢迄宋,同經異譯可考見者,凡十有二,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法名 慈濟會集各譯敬分
凡經之名題,皆直顯本經之要旨。使學者因名達體,一覽經題,直窺全經大義。是以天臺家註經,先釋經名。
大經五種原譯,各有經題。王氏會本名為《大阿彌陀經》,以別於原譯與小本。但「大」字之增,無所依據。彭氏節本與魏氏會本,皆名《無量壽經》,同於《魏譯》,三種一名,混同易誤。正定王氏改魏氏本為《摩訶阿彌陀經》,摩訶二字亦復無據。
考從漢迄宋十二譯中,以無量壽為名者十,以清淨平等覺為名者二,以正覺為名者一。最初漢代一譯,名為《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最後宋代一譯,名為《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今此會本直取宋譯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為首,去其重複之經字,下從《漢譯》經題《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去其重複之「無量」二字,於是經題為《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自然佳妙,不假斧斤。兩譯原名,攝於一名之中;十二種經題,悉入一題之內。全經大旨,昭然目前。淨宗要義,備於題內。人法喻、教理行、體相用等齊顯於一名之中。如帝網珠,圓攝一切妙法。本經會集之妙,於此可見麟爪。
二、正釋本經題名:
1.佛:義為覺者,自覺、覺他、覺滿。即本師釋迦牟尼佛。
【解】以下正釋本經題名
題中首字曰佛,佛者乃梵語佛陀之略稱。義為覺者。覺者對迷而言。迷則眾生。三覺俱圓,即名為佛。三覺者:自覺、覺他與覺滿。三覺圓滿,名為佛陀。是知佛者即三覺俱圓之眾生,眾生即未覺之佛。又佛者乃十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