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29-269-0001】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
己四、期如佛德 分三 庚一、悲智如佛
【經】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
【解】上二偈乃願求佛德,願己福慧,等同如來。首句「如佛無礙智」,求己智如佛也。「無礙智」者,指通達無滯、自在融通之佛智。《涅槃經八》:「如來不爾,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來名無礙智。」《大集經一》曰:「無礙智慧無有邊,善解眾生三世事。」《魏譯無量壽經下》云:「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故法藏發願求此無礙智,為九界眾生,演說妙法,契理契機,一切無礙。
「所行慈愍行」者,願求己之所行,能如世尊之慈愍行也。世尊以無緣大慈,哀愍眾生,等同一子,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故願能行佛之所行。故上句願求佛智慧,此句願求佛慈悲,智悲並運,圓契菩提。此二者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庚二、說法如佛
【經】常作天人師。得為三界雄。說法師子吼。廣度諸有情。
【解】「常作天人師」。「天人師」為如來十號之一(註見前)。「得為三界雄」,「三界雄」亦為佛之 德稱。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法華經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淨影疏》云:「世雄,佛之異名。」佛斷盡一切煩惱,故為三界中之大雄。總之,此一段是大願之總結。上言「無礙智」,求智慧也。自「慈愍行」以下,表誓願也。《會疏》曰:「願是萬行之先導,慧即佛道之眼目。願以導因行,慧以照佛道。願慧成滿,即名如來,故謂『得為三界雄』。」蓋誓願與智慧,成佛正因也。兩俱圓滿,從因得果,故為三界之雄。
「說法師子吼」。願己說法,能如世尊,於大眾中,作「師子吼」。師子吼,喻也。師子,即獅子。師子一吼,百獸畏懼。故稱世尊決定無畏之說法,為師子吼。《涅槃經廿七》曰:「師子吼者,名決定說。」又《維摩經佛國品》曰:「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肇公註曰:「師子吼,無畏音也。凡所言說,不畏群邪異學。喻師子吼,百獸下之。」如是說法,故能「廣度諸有情」。且此廣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願之根。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是為眾生也。
庚三、一切成佛
【經】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解】「圓滿昔所願」。「昔所願」者,即法藏菩薩,於五劫中,精勤求索,結得之四十八大願也。所發本誓,一一功圓果滿,故名「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虛空!此正是四十八願之本體。從此一句,流出四十八願。一一之願,亦只是顯此一句。《往生論》謂三種莊嚴(佛土、佛、菩薩)「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清淨有二種,應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今云「一切皆成佛」,極顯此二種清淨也。本經《泉池功德品》云:「其水一一隨眾生意。……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甘露灌頂受位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水者,無情之器物也。何以能有如是無量妙用,應機隨宜,欲聞則聞;又具如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能令聞者,永不退轉?是知一真法界,一塵一毛,無不圓明具德。一真一切真。一塵一毛,無一非圓圓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