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報恩講堂> 開示 > 節錄 > 德遵普賢(有字幕)
現在選擇: 《現在播出 : 0001》
 
德遵普賢(有字幕)
2011.11.26-12.25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澳洲(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062~0100集) / 編號:29-261 / 共 39 集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文件檔)
mp3
點播
高畫質影片
點播
2011.11.26

第1集:【29-261-0001

德遵普賢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德遵普賢第二】


下載

下載
2011.11.26

第2集:【29-261-0002

德遵普賢

講義下載:空無相無願


下載

下載
2011.11.29

第3集:【29-261-0003

德遵普賢


下載

下載
2011.11.30

第4集:【29-261-0004

德遵普賢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主要講述普賢十願:一者敬禮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能。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下載

下載
2011.12.1

第5集:【29-261-0005

德遵普賢


下載

下載
2011.12.6

第6集:【29-261-0006

德遵普賢

《清涼疏》云:「果無不窮曰普。不捨因門曰賢。」正顯經中普賢,即位後普賢,亦即善導大師所謂,從果向因之相。又普賢偈云:「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 成就此大 願。……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是即普賢自言,我既往生極樂國已,成 就所發之十種大願。乃以殊勝行願功德,皆悉回向眾生,同生極樂。普皆回向,乃成「普」義。彌陀四十八願,攝一切眾生,是「普皆回向」之本源。普賢十大願王,正是 彌陀大願之第三十五願之廣演。願曰:「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宏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此願留 在第二卷 中詳釋)。由是可見,會中聖眾,多是曾生極樂,披宏誓鎧,遊化十方,助佛宏化。如是輾轉教化,輾轉度脫,是故經中,無量無邊一切菩薩,皆遵普賢大士之德。

庚二、行願功德

【經】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解】「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上兩句初讚諸大士之實德。「無量」者,其多其大,無法稱量,名曰無量。《攝大乘論釋》云:「不 可以譬類得知為無 量。」行謂六度四攝等大行。願謂四宏誓與十大願等勝願。願以導行,行以滿願,行如,願如目,互相依持。「具足」謂圓滿無餘。《行願品》云:「聞此願王, 讀、誦、 書寫……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此正顯從果向因,以彌陀之善巧方便加持回向,成就無量超出十地諸聖之行願。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之無盡功德。《仁王經疏》云:「施物名功,歸己曰德。」《淨影疏》曰:「功謂功能,諸行皆有利 益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善行家德(指自有之德)故名功德。……德體名法。」「法」者,梵云達磨。通於一切,無論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 妄者、是事物者、是道理者,皆稱為法。


下載

下載
2011.12.6

第7集:【29-261-0007

德遵普賢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之無盡功德。《仁王經疏》云:「施物名功,歸己曰德。」《淨影疏》曰:「功謂功能,諸行皆有利益之功, 故名為功。此功是善行家德(指自有之德)故名功德。……德體名法。」「法」者,梵云達磨。通於一切,無論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妄者、是 事物者、是道理者,皆稱為法。

《唯識論》曰:「法謂軌持。」軌謂軌範,可生物(指眾生)解。例如「無常」,使人生起無常之解。持謂住持,不捨自相。一切諸法,各有其相。

「安住一切」者,《會疏》云:「安住者,不動義。德成不退,故曰安住。無德不具,故云一切。」前引《行願品》中,「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者,即是一念中,圓成行願,故能安住於如來一切佛果功德之法。

庚三、遊行方便

【經】遊步十方。行權方便。

【解】「遊步十方,行權方便。」此二句初讚大士之權德。遊步,是遊行與遊化之義。十方者,東西南北四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是為八方,更合上下二方,名為十方。蓋表空間之一切處所。「遊步十方」表大士神通遊戲,自在遊行,化度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行權方便」者,權,對實而說。具權宜 與權變之義,俗謂通權達變。權亦即「方便」之異名。《法華文句》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淺言之,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按佛教義,則如《大集經》云:「能調眾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又如《法華玄贊》云:「施為可則曰方。善逗機宜曰便。」

又《淨影疏》云:「化行善巧,隨物所宜,種種異現,名權方便。」綜上經論,故知以善巧穩便之法,妙契眾生根機,導向究竟之果覺,名為行權或行方便。


下載

下載
2011.12.7

第8集:【29-261-0008

德遵普賢

【經】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

【解】「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入者,《嘉祥疏》釋為「解契宗源」。《淨影疏》云:「證會為入。」可見入者,為契會證入之義。亦即《法華》 中「入佛知見」中之入字也。「佛法藏」者,《嘉祥疏》云:「名理為藏。」蓋謂佛法藏為法性之理體。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名佛法藏。又法性中含攝一切佛法,故名佛法藏。是故「入佛法藏」即《法華》中「善入佛慧,通達大智」之義。又《甄解》據從果向因義,釋云:「如來一切功德寶藏,佛果功德也。此之功德大 寶海,說言佛法藏,即是佛所得一乘也。」《甄解》之說,顯會中諸菩薩皆是大權示現,從果向因,已入如來一乘果海,但不捨因行,故來會贊助釋尊也。

「究竟」者,至極之義。「彼岸」者,《智度論》云:「波羅,秦言彼岸。」又云:「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又《涅槃經》云:「彼岸者,喻如來也。」是以淨影師釋「究竟涅槃」曰:「彰果畢竟,涅槃彼岸,到名究竟。」(疏謂彰明已得至極之覺果,到達涅槃彼岸,名為究竟。)按《甄解》意,則為 證入佛之一乘大功德寶海,契佛所得涅槃。(以上兩說同旨。)是諸大士,圓證果德已,從果向因,遵普賢德,普現十方。來法會中,同宏淨法。

彭際清居士曰:「『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三句義中,全攝淨土法門。菩薩一切所行,不離方便。以方便故,取於淨土,得常見佛。以 見佛故,聞法修行,入佛法藏,圓滿覺心,究竟彼岸。若無方便,無量行門,終不成就。如《大般若經》云:『是菩薩由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故,從此處沒,生餘佛 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在在生處,常得值遇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離佛。』當知欲不離佛,須以念佛為因。如《華嚴》十 地,始終不離念佛。」按彭氏之說,菩薩度生,須有方便。最勝方便,是教人念佛。


下載

下載
2011.12.7

第9集:【29-261-0009

德遵普賢

講義下載:四滿成佛

按彭氏之說,菩薩度生,須有方便。最勝方便,是教人念佛。念佛生佛國,見佛聞法,終不離佛,故能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彭氏之論,深得經旨。

「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願」者,誓願也。《法窟》曰:「於出世道悕求為願。」(悕者,念也,願也,故悕求同希求。)又「世界」 者,世指時間,界指空間。《首楞嚴經》曰:「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等 正覺」見《唐譯》,是為新譯。《魏譯》為等覺,是為舊譯。等覺有二義:一等覺是菩薩之極位,將得妙覺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謂之等覺。曇鸞大師 曰:「望於妙覺猶有一等,比下名覺,故名等覺。」二等覺即佛果。《往生論註》曰:「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是故諸佛如來,名為等覺。」又《智度論》曰: 「諸佛等,故名為等覺。」《會疏》云:「等覺有二義。一、如來名等覺。二、一生補處位。」於是注經家於此經文,亦有兩說。一謂,是住等覺位菩薩,於十方示 現八相成道。一謂,此乃果佛,從果向因,示現八相,乃成佛後之力用。總之,大覺妙用,不可思議,似不必於此二者強執一說,不妨並存。蓋因菩薩眾多,境界不一也。

己二、殊勝權德 分八 庚一、下生

【經】捨兜率。

【解】上段末二句「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再讚大士之實德。今文及下文兩段,則再讚菩薩,普於十方,示現八相成道之殊勝權德。「捨兜率,降王宮,棄位出家,苦行學道……」表八相成道。但其位不一,凡有五等。《甄解》曰:「一如《華嚴賢首品》及《起信論》。於十信滿位,示現八相。《占察經》說 四種作佛中,第一信滿作佛當之。二如《大集經》中,灌頂住菩薩(十住滿位)能於無佛世界,示現八相。《占察經》第二,解滿作佛當之。三《仁王經菩薩教化 品》明初地八相。《占察經》第三,證滿作佛當之。四《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明究竟地(一生補處)八相示現。《占察經》第四,一切功德行滿成佛當之。五《華嚴不思議品》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後得智,出生八相示現也。此五中,前四是因中示現。第五,佛後業用也。斯經所明,若依諸師,多是第四(補處)作佛。若 依今宗,此中無所屬,以彌陀巧方便迴向所作故,因果共不可思議。若強論之,或應在第五(佛後)之中焉。」由上可見,示現八相成道之人,階位有五,一般只知 補處成佛所現。《甄解》則偏重為佛後。諸說不妨並存,五位不妨齊有。蓋十方來會之菩薩無量無邊,其階位於平等中,亦不礙於差別也。

又「八相成道」指本師釋迦與一切諸佛示現成道之通途。但諸經論因開合不同,所說亦異。或說七相,乃至九相、十相。今說八相者,乃從經論 之多數也。再者八相之中,內容亦不盡同。《大乘起信論》謂八相為:「一從兜率天下,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轉法輪,八入涅槃。」但 《四教儀》則為:「一從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轉法輪,八入涅槃。」兩相對照,便知《四教儀》是開《起信論》之「成道」為 「降魔」與「成道」,合《起信論》之「入胎」與「住胎」於「托胎」。可見兩者,只是開合不同,內容無別。

《嘉祥疏》依《四教儀》判《魏譯》之八相,甚合於今此會集本。故仍依之。經中「捨兜率」是第一相。「降王宮」是第二與第三兩相。「棄位 出家,苦行學道」是第四相。「降伏魔怨」是第五相。「成最正覺」是第六相。「請轉法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及以下諸句,是第七相。下段文中之「於此中 下,而現滅度」是第八相。

「捨兜率」即第一相從兜率天降生也。「兜率」或「兜術」、「睹史多」本是一名,譯音有異。其義為妙足,知足,喜足等。乃欲界中第四天。 內院現為彌勒大士之淨土。外院則為天眾欲樂之處。《普曜經說法門品》云:「其兜術天,有大天宮,名曰高幢。廣長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薩常坐,為諸天人,敷演 經典。」《佛地論第五》云:「睹史多天,後身菩薩,於中教化。」後身菩薩即一生補處菩薩。此世界過現未三世之補處大士,皆從此天降生。

庚二、托胎 庚三、出生

【經】降王宮。

【解】「降王宮」降生於王宮,是中含攝第二相之托胎,與第三相之出生。本師釋尊之托胎,如《因果經》云:「於時摩耶夫人於眠寤之際,見菩薩 乘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脇入,身現於外,如處琉璃。」至於出生則如《涅槃經》云:「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周行者,乃指四維上下之十方。 《淨影疏》曰:「於十方各行七步,示現丈夫奮迅之力,於十方獨出無畏。」又《魏譯》曰:「從右脇生。」《釋迦譜》亦云:「菩薩漸漸從右脇出。」


下載

下載
2011.12.8

第10集:【29-261-0010

德遵普賢

庚四、出家

【經】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

【解】「棄位出家,苦行學道」。此表「出家」之第四相。《魏譯》甚詳,文曰:「現處宮中色味之間。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纓珞,遣之令還。捨珍妙衣,而著法服。薙除鬚髮。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普曜經》云:「爾時太子日服一麻一麥。六年之中 結跏趺坐。」修習艱難勤苦之行。

「作斯示現,順世間故。」以上二句,出自《唐譯》。深顯《法華》玄旨。《法華壽量品》云:「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 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兩經合參,信知本師,作八相成道之種種示現,只為隨順世間眾生之根機,行權方便,普皆度脫而 已。實則釋尊久已成佛。

庚五、降魔

【經】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解】「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此二句亦自《唐譯》。是第五相之降魔。魔者,梵語魔羅之略稱。此翻障礙,能為修道作障礙故。又翻殺者,害人善故。


下載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1 頁 / 總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