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的起源
中華民族姓的歷史十分悠久,關於姓的起源,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最初可能與圖騰和領地有關。一般認為是起源於母系社會,「姓」字本身就包含「女」字,古人姓中也多含「女」字。如;姬、姜、姚、妘、嫦、媧等。而重要的一點,「姓」做為區別婚配的作用,自始至終都在延續。
中華民族的人文祖先,通常認為是黃帝。關於這一點,有學者認為是伏羲氏「正姓氏、制嫁娶」的。
相傳,黃帝創「錫命」(錫:賞賜;命:任命)制,並且是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賜姓命氏」。首先是把他的長子玄囂,封於江水,建江國,即開「江」姓。次子昌意,封於若水,建若國,開「若(婼、鄀)」姓。另外二十五子中有十四人受封十二個姓,為:姬、酋、祁、已、滕、葴、任、荀、僖、儇、衣。庶民大多沒有姓,這種賜姓制度沿用到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