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念佛為什麼要一向專念?(有影片)
看mms影片
看youtube
下載影片
這下面假設一個問答,「問:五種因緣(指五念門)」,五念門後面有,後面會講到,「皆是淨業。何特於念佛行,專置一向之言耶?」五念門是天親菩薩提的,他提出來修行有五門,第一個禮拜,第二讚歎,第三發願,第四觀察,第五迴向,這叫五念門。這提問的人問到,這五種因緣統統是淨業,為什麼特別於念佛行專置一向之言,持名念佛為什麼要一向專念?「答,此有三義:一、謂諸行為廢而說,念佛為立而說」。這個廢就是放下,為什麼教你一向專念?你要把諸行統統放下,這個諸行是什麼?八萬四千法門,你要真放下。具體來說,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典你全部放下,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認真精進不懈,你走一條路,意思在這個地方。讓你專心,讓你能得三昧,得三昧之後你能開悟,決定往生,意思在此地。教你念佛,念佛是為立而說,其他的放下,只立這一門,你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第一個意思。
「二、為助念佛之正業,而說諸行之助業。」助是協助你、幫助你,念佛是正業,正助雙修,要以念佛為正修。助修呢?助修,像蓮池、蕅益他們一生教化別人也是應機施教,有時候加上一些助行,有時候沒有必要。念佛是正行,助行還是念佛,正助都是念佛,這看什麼樣的根性。正助全是念佛,特別容易成就,對哪一種人?煩惱習氣比較重,比較愚鈍這種人,他學教不容易理解,不如一心念佛好。甚至於持戒對他來講都有困難,不必持戒,念佛,持戒就包括在念佛裡頭,這佛念好了,你的心裡全是佛號,怎麼會犯戒!這叫道共戒,念佛裡面戒定慧三學具足,不必再去搞那些。
往往這些人看到是下根人、愚痴人,到臨命終時他的成就,聰明人比不上他,通宗通教的人比不上他。這個事情我們看到了,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誰瞧得起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經聽不懂,也不會念,老和尚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教他一向專念,念了三年,你看他走得多自在,預知時至。往生前一天,到城市裡面去看看他的親戚朋友,那是什麼?辭行,他不說,就是來看看大家,真的是來辭行,第二天走了,這麼瀟灑!通宗通教的跟他不能比。前面我們提到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沒出家之前泥水匠,也是不認識字,你看預知時至,沒生病,走得那麼瀟灑、那麼自在,說走就走。最後留了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深反省,「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最後留這句話。這兩個都算是出家人。
「三、以念佛而為正,以諸行而為傍,故云一向也。下釋其義,一向專念,有下三義:一者,廢捨餘行,專立念佛。」這第一個意思,其他修行的方法統統不要了,我就採取這個方法,一向專念。我們剛才舉的這幾個例子都是一向專念,無比殊勝的成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單提一句佛號,一門深入,不雜他法」。這麼簡單,鍋漏匠成就,修無師成就,台南這個老太太成就,我所看到成就的人很多,都是這個方法。「諸行俱廢,唯立念佛名號一法,是名一向專念。二者,唯以念佛為正業,為助此正業而修諸行。念佛為主,餘行為助,主攝諸助,助隨於主,主助圓融,同入彌陀一乘願海,故亦名一向專念也」。
就是賓主要分清楚,像蓮池、蕅益大師他們就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甚至於提出來,持名是正,還以持名為助,正助都是一向專念。有些根利的眾生,不是沒有,有,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看到,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在「淨宗歷代祖師錄」看到,他們學不學大乘經教?學,學華嚴的、學天台的、學般若的,用這個來做助行。但是助是助主修的,助你一向專念,以一向專念為主,助是助什麼?幫助你斷疑生信。這個法門難信之法,幫助你認識事實真相,就是經教上講的諸法實相。為什麼?你認識得愈清楚,愈容易放下;換句話說,許許多多的障礙自然就突破。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O三集)2011/5/9 檔名:02-039-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