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開示 > 節錄 > 極樂世界是如何建立(有字幕)
現在選擇: 《現在播出 : 0001》
 
極樂世界是如何建立(有字幕)
◎ 2015.1.9-14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回)02-041-0160~0164集) / 編號: 29-475 / 共 5 次講演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文件檔)
mp3
點播
高畫質影片
點播
2015.1.9

第1集:【29-475-0001

極樂世界是如何建立-放下萬緣 辦生死事

丁六、願攝所依 分三 戊一、聞睹發願

【經】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覩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

【解】「覩」亦見也。《甄解》云:「覩則眼見,見則慧見。如見分見,取推求照察義。」蓋謂「覩」指眼見,「見」指慧見,即如唯識中「見分」所指之見,以「推求」與「照察」為義。今云覩見,則兩者俱備。當爾所時,法藏比丘於世間自在王佛所現二百一十億佛土,盡皆目覩心明。或疑法藏比丘在因地中,何能遍見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答曰,《法集經》云:「菩薩摩訶薩,得彼諸佛如來天眼。」又《大智度論》曰:「天眼徹視,則不動而遍至。十方不來,比丘亦不往。如佛天眼故,十方國土皆悉一時覩見也。」據上經論,可知法藏菩薩摩訶薩,承世間自在王如來威神加被,得如佛之天眼,故能不動而遍見十方,於佛說國土皆悉覩見。

「起發無上殊勝之願」者,「起」亦是發義。更無有上,是曰「無上」。「殊勝」者,事之超絕希有者,曰「殊勝」。《會疏》曰:「無有此上,故云無上。超勝諸願,故曰殊勝。謂莊嚴無上故,受樂無上故,光壽無上故,名號無上故,生因無上故,利益無上故。是總四十八願大體。」

戊二、大願所依 分四 己一、觀察

【經】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

【解】「天人善惡」。判定善惡之性,諸說不一。茲撮要介紹如下:

一、《菩薩瓔珞經》以順第一義諦為善,違第一義諦為惡。經曰:「一切眾生識,始起一想住於緣。順第一義諦起名善,背第一義諦起為惡。」經云第一義諦,即真諦、聖諦、勝義諦、真如、實相、中道等,亦即實際理體。諦者,真實之道理。此道理為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義。若眾生起一念順理體為善,背理體為惡。此之判定,以理體為準。

二、《唯識論》以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法為善


下載

下載
2015.1.10

第2集:【29-475-0002

極樂世界是如何建立-觀察國土 善惡粗妙

二、《唯識論》以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法為善,於此世他世違損之有漏行法為惡。論曰:「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人天樂果,雖於此世能為順益,非於他世,故不名善。能於此世他世違損,故名不善。惡趣苦果,雖於此世能為違損,非於他世,故非不善。」是以順益與違損而判定善惡者。

三、淨影判三種善惡:ぇ「順益為善,違損為惡。」此與《唯識論》同。え「順理為善,違理為惡。」理者,無相空性也。例如行布施,若能於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體空無物,是順於理,無相之行,是為善。若有所施、能施及所施之物,存於意中,是為違理有相之行,即為惡也。如是則上從佛菩薩,下至阿羅漢,所修之善法名善。人天眾生所修之善法,都是有相行,名之為惡。ぉ「體順為善,體違為惡。」此與え相兼,亦同於《瓔珞》。法界真性為己自體,體性緣起而成行德。所行只是自體,心無所緣,隨心所欲而不越軌,是名為善。依此,則無論凡夫二乘,縱上至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凡是緣修之善行,俱名為惡。

四、天臺宗立六種善惡:ぇ人天之善。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報盡,還墮於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四二四三惡道,故亦為惡。え二乘之善。能離三界之苦,故名善。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故亦為惡。ぉ小乘菩薩之善,慈悲兼濟故是善。然未斷一毫之煩惱,故名為惡。お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斷見思之煩惱,是為善。但墮於二邊,不見別教中道之理,未斷一分之無明,故亦為惡。か別教菩薩之善。見中道之理,是善。然猶為隔歷之中道,不能見圓教圓融之妙中,所行帶方便,不稱於理,亦是惡。が圓教菩薩之善。圓妙之理,是至極之善。然此有二義:ヾ順實相之圓理為善,背之為惡。ゝ達此圓理為善,著之為惡。著圓尚為惡,況復其餘。上以達圓理為善,著圓理為惡,乃天臺宗獨特之發揮,其義甚精。

「國土粗妙」。「粗妙」已見前註,粗者不精,妙者勝妙。義寂師曰:「淨土之中有粗妙異。粗即變化,妙即受用。」義為:淨土之中有粗與妙之不同。粗者,有衰有變。妙者,乃自受用或他受用之實報土。


下載

下載
2015.1.11

第3集:【29-475-0003

極樂世界是如何建立-彌陀一心 結得大願

「國土粗妙」。「粗妙」已見前註,粗者不精,妙者勝妙。義寂師曰:「淨土之中有粗妙異。粗即變化,妙即受用。」義為:淨土之中有粗與妙之不同。粗者,有衰有變。妙者,乃自受用或他受用之實報土。

「天人善惡」者,因也。「國土粗妙」者,果也。人善則土妙,人惡則土劣也。故《會疏》曰:「夫國土者,即眾生之影響耳。形修(長也)則影長,形短則影促。」蓋謂土之粗妙如影,身之修短為形,因形定影,影必隨形也。故《淨影疏》云:「天人善惡,汎說一切諸土之因。國土粗妙,汎宣一切諸土之果。」

「思惟究竟」。法藏菩薩於諸佛國,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別,窮深極微,達於究竟。「究竟」者,即經中真實之際,即一法句,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己二、選擇

【經】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

【解】「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乃專一自心,選擇度生所欲。開化顯示,流出依正種種莊嚴,不可思議淨土法門。得成大願,惠予眾生真實之利。又「一其心」者,即一心也,故本品名至心精進。一心者即真如也,如《止觀》曰:「一心具十法界。」又《探玄記》曰:「一心者,心無異念故。」又《教行信證文類》曰:「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也。」正如本經一心結得大願,顯一心乃報土真因


下載

下載
2015.1.12

第4集:【29-475-0004

極樂世界是如何建立-法藏五劫 精勤修習

己三、勤修

【經】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

【解】「精勤求索」。漢吳兩譯,均作「勇猛精進,勤苦求索」。故知「精」者,即精進義。勤為勤苦義。又求者,願求也。索者,取也。

「恭慎保持」。《漢譯》曰:「我當奉持,當即中住。」「恭」者,敬也。「慎」者,謹也,誠也,靜也。《漢譯》「當即中住」,即「恭慎」兩字之實義。安住中道,是真恭慎。「保持」與「保任」同一保字,宗門曰:「心心不異謂之保。」「持」者,行持也,又執也,即《漢譯》之「奉持」也。故知恭慎保持者,乃自然敬肅,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也。

「修習功德,滿足五劫」。《魏譯》云:「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唐譯》云「於彼二十一億諸佛土中所有嚴淨之事,悉皆攝受。既攝受已,滿足五劫,思惟修習。」《宋譯》云:「往一靜處,獨坐思惟,修習功德,莊嚴佛剎。發大誓願,經於五劫。」古德於此,頗有異解。


下載

下載
2015.1.14

第5集:【29-475-0005

極樂世界是如何建立-極樂莊嚴 超勝獨妙

「修習功德,滿足五劫」。《魏譯》云:「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唐譯》云「於彼二十一億諸佛土中所有嚴淨之事,悉皆攝受。既攝受已,滿足五劫,思惟修習。」《宋譯》云:「往一靜處,獨坐思惟,修習功德,莊嚴佛剎。發大誓願,經於五劫。」古德於此,頗有異解。

ぇ淨影、憬興諸師,並以五劫為發願後之修行時。《淨影疏》云:「依願起行」,又「故彼法藏於一身中,在彼佛所,五劫修行。」又《略箋》云:「斯乃修行之時也。蓋五劫之間,思惟勵修。修成滿所願之行。其既發願,不可無行。」上皆明五劫為發願後修行時。

え明此為發願時。《合贊》云:「五劫者,發願思惟之時節也。」望西亦以為發願時。《會疏》云「蓋夫菩薩建立淨土,猶如良匠建大城。先沈思圖畫之。……五劫思惟,如圖畫之。……」此以五劫思惟,喻如施工之前,先打圖樣。故同於《合贊》,謂為發願時,而非願後修行時。《甄解》亦同此說。蓋諸家均據《魏譯》,上說正與《魏譯》相符。

ぉ嘉祥師云:「於五劫中,修行發願也。」此則雙舉修行與發願,兩者並舉,但以發願為趣,此正與《宋譯》相契。《宋譯》中先曰:「思惟修習。」後曰:「發大誓願,經於五劫。」故知五劫之中,以清淨行,修習攝取佛土之大願,經歷五劫,大願方成。此亦正與今之會本相契。本經中於「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之後,方曰「所攝佛國,超過於彼」,正契於嘉祥師之說。故此五劫乃「修行發願」時也。

己四、圓滿

【經】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

【解】段中「俱胝」即千萬。法藏比丘,於五劫中,對於二百一十億佛國,種種奇妙功德、殊勝莊嚴,與各各善惡粗妙之差別,悉皆「明了通達,如一佛剎」。

戊三、攝土超勝

【經】所攝佛國。超過於彼。

【解】經此長時思惟、選擇、修習、攝取,於是結得大願,而「所攝佛國,超過於彼」。此中「彼」字,指二百一十億佛國。今法藏菩薩大願攝取之佛國,實超勝於二百一十億佛國,亦即超踰十方佛土,極表極樂淨土之超勝獨妙。

丁七、所攝陳佛 分三 戊一、具儀

【經】既攝受已。復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禮足。遶佛三匝。合掌而住。

【解】「既攝受已」乃承先啟後之文。於是法藏菩薩復至世間自在王佛處。「稽首」,頭至地也。「禮足」,以自頭接佛足。隨即繞佛,亦是敬禮。三匝者,繞佛三周;表作禮之殷重。

戊二、陳辭

【經】白言世尊。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解】繞行後乃合掌安住佛前,向佛稟白云:「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戊三、佛令具說 分三 己一、讚

【經】佛言善哉。

【解】佛言「善哉」,此表法藏比丘之行,深可聖心,暢佛本懷,廣應群機,故得歎許,而讚曰「善哉」,此佛深喜之辭也。

己二、令說

【經】今正是時。汝應具說。

【解】「今正是時」。《法華經》因時機成熟,會三歸一,於三乘行者,咸頒大白牛車,皆入一如來乘。為諸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乃曰「今正是時」。今經亦然,欲令十方九界眾生,同入彌陀一乘大誓願海,一切含靈皆得度脫。是故世間自在王如來告言:「今正是時,汝應具說」。


下載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1 頁 / 總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