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開示 > 節錄 >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有字幕)
現在選擇: 《現在播出 : 0001》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有字幕)
◎ 2012.2.22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205~0206集) / 編號: 29-269 / 共 2 次講演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文件檔)
mp3
點播
高畫質影片
點播
2012.2.22

第1集:【29-269-0001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

己四、期如佛德 分三 庚一、悲智如佛

【經】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

【解】上二偈乃願求佛德,願己福慧,等同如來。首句「如佛無礙智」,求己智如佛也。「無礙智」者,指通達無滯、自在融通之佛智。《涅槃經八》:「如來不爾,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來名無礙智。」《大集經一》曰:「無礙智慧無有邊,善解眾生三世事。」《魏譯無量壽經下》云:「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故法藏發願求此無礙智,為九界眾生,演說妙法,契理契機,一切無礙。

「所行慈愍行」者,願求己之所行,能如世尊之慈愍行也。世尊以無緣大慈,哀愍眾生,等同一子,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故願能行佛之所行。故上句願求佛智慧,此句願求佛慈悲,智悲並運,圓契菩提。此二者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庚二、說法如佛

【經】常作天人師。得為三界雄。說法師子吼。廣度諸有情。

【解】「常作天人師」。「天人師」為如來十號之一(註見前)。「得為三界雄」,「三界雄」亦為佛之 德稱。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法華經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淨影疏》云:「世雄,佛之異名。」佛斷盡一切煩惱,故為三界中之大雄。總之,此一段是大願之總結。上言「無礙智」,求智慧也。自「慈愍行」以下,表誓願也。《會疏》曰:「願是萬行之先導,慧即佛道之眼目。願以導因行,慧以照佛道。願慧成滿,即名如來,故謂『得為三界雄』。」蓋誓願與智慧,成佛正因也。兩俱圓滿,從因得果,故為三界之雄。

「說法師子吼」。願己說法,能如世尊,於大眾中,作「師子吼」。師子吼,喻也。師子,即獅子。師子一吼,百獸畏懼。故稱世尊決定無畏之說法,為師子吼。《涅槃經廿七》曰:「師子吼者,名決定說。」又《維摩經佛國品》曰:「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肇公註曰:「師子吼,無畏音也。凡所言說,不畏群邪異學。喻師子吼,百獸下之。」如是說法,故能「廣度諸有情」。且此廣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願之根。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是為眾生也。

庚三、一切成佛

【經】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解】「圓滿昔所願」。「昔所願」者,即法藏菩薩,於五劫中,精勤求索,結得之四十八大願也。所發本誓,一一功圓果滿,故名「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虛空!此正是四十八願之本體。從此一句,流出四十八願。一一之願,亦只是顯此一句。《往生論》謂三種莊嚴(佛土、佛、菩薩)「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清淨有二種,應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今云「一切皆成佛」,極顯此二種清淨也。本經《泉池功德品》云:「其水一一隨眾生意。……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甘露灌頂受位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水者,無情之器物也。何以能有如是無量妙用,應機隨宜,欲聞則聞;又具如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能令聞者,永不退轉?是知一真法界,一塵一毛,無不圓明具德。一真一切真。一塵一毛,無一非圓圓果海。


下載

下載
2012.2.22

第2集:【29-269-0002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

水者,無情之器物也。何以能有如是無量妙用,應機隨宜,欲聞則聞;又具如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能令聞者,永不退轉?是知一真法界,一塵一毛,無不圓明具德。一真一切真。一塵一毛,無一非圓圓果海。(見《顯密圓通》,指無上圓滿聖覺果德之海。)情器世間,悉皆清淨。有情無情,悉皆成佛。故曰:「一切皆成佛」也。此一句子,剖出三藏十二部心髓,道破宗門一千七百公案玄旨,直顯密宗大圓勝慧大圓滿之密意。此即一法句,此即清淨句。亦可稱為禪宗所謂之末後句。萬德齊彰,一法不立。言思莫及,唯當默契。

己五、祈願感證

【經】斯願若尅果。大千應感動。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解】「尅果」,《會疏》云:「尅謂尅成。果謂果遂。」亦即常云成就之義。「感」指感應。感屬於眾生,應屬佛菩薩。此偈意為:本願若能成就,大千世界一切聖眾,應受感動。當現瑞象,梵天、帝釋諸天之天神,當從空降下珍奇殊妙之天花,以為證明。如《淨影疏》云:「斯願一偈,請證要(求也)瑞。若定尅果,大千應動,空雨妙花。」

戊三、應念證成因圓

【經】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解】說偈才畢,立即現瑞,故曰「應時」。大地震動,是器世間之瑞應。雨花、奏樂、讚言,是情世間之瑞應。證明法藏大願決定成就。「普地」,指全世界之大地。「六種震動」有三說:一者,指六時之動為六動:(一)佛入胎時、(二)出胎時、(三)成道時、(四)轉法輪時、(五)由天魔勸請將捨性命時、(六)入涅槃時。二、以能動六方曰六動。《大品般若經一》曰:「爾時世尊故在師子座,入師子遊戲三昧。以神通力感動三千大千國土,六種震動。東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北沒,北涌南沒,邊涌中沒,中涌邊沒,地皆柔軟,令眾生和悅。」是以東、西、南、北、中、邊六方之動,曰六動。三、動有六相,以六相之動,名為六動。《晉華嚴經》以動、起、涌、震、吼、覺為六動。動者搖蕩,起者升高,涌者凹凸,震者有聲,吼者巨響,覺者覺他,令物覺悟。上三說,第一表震動之時,後二表震動之相。至於普令震動之因緣,《智度論八》曰:「佛何以故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眾生知一切皆空無常故。復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塵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眾生見佛神力,敬心柔軟,然後說法。是故六種動地。」今者普地六種震動,正應法藏大士「大千應感動」之誓;復表今發願,正是將轉無上大法輪也。「天雨妙華」,「自然音樂」,《唐譯》為「天華鼓樂滿虛空」。《嘉祥疏》云:「地動表皆行因。雨華明必得果。自然音樂,證妙樂之土,說法化物也。」意為:所現諸瑞象中,地動表得果皆由行願之因(是「皆行因」之意)。雨花者,有花則有果,以表大願必然得果。「自然音樂」必得妙樂之土,並廣宣妙法,化物無盡。最後「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會疏》曰:「尅果無疑,故云決定。決定中之決定,故言必成。無上正覺,即佛果。無有此上。故名無上。」


下載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1 頁 / 總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