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庭教育
   
 
 

精華文章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 -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二


我們肯原諒別人,其實就是原諒了自己。你把別人的過失每天都放在心上,心裡會非常難受,所以要能做到「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一個人能念念不忘恩德,不忘父母、師長,以及眾人對他的恩德,他的精神生活一定非常充實。所以一個人幸福的根基就在愛與感恩之中。懂得愛、懂得付出的人,他會體認到自己的價值,施比受更有福。

【什麼是愛?】  •蔡禮旭老師講述

【男女相處也要道法自然】
男女相處,事實上都是一個正常的軌跡,也就是說要道法自 然,絕對不是像現在情歌中唱的那樣。但是我們現代這些年 輕的孩子,他對於男女正常關係的認知從哪裡來?很多都是 從這些情歌,覺得人不輕狂枉少年,好像沒有愛得要死就是 沒有年輕過,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都在影響他們。我在教小 學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們班上一個女孩子跑過來對我說 ,隔壁班一個男生,昨天跟隨她一直走到她家門口,她很生 氣,覺得他鬼鬼祟祟的,所以她請我去處罰那個男學生。怎 麼辦?我們當小學老師真的是什麼事都要管。因此,我們對 於小學生雖然不要刻意去跟孩子們談男女的相處問題,但是 我們卻要把男女相處的正常軌跡、這些道法自然的正知正覺 ,都要告訴孩子們。

我就走到那個男生的班級去,看看他的老師不在,我才進去 ,因為我不想把事情鬧得太複雜。一進去,我就把這個男生 叫過來,其實他看到我的時候,內心有沒有疙瘩?有。他想 我可能會去罵他,但是我沒有罵他,我跟他說:「你為何這 麼傻?」他聽了一頭霧水。我接著就跟他說:「哪有像你這 樣追女朋友的?你看你這個動作表現出來,她是愈來愈討厭 你,還是愈來愈喜歡你?」他聽完之後,若有所悟,頻頻點 頭。以後這個男孩子遠遠看到我,手就舉起來:「老師好! 」我仍然跟他保持很好的善緣。

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其他的同學也都知道此事,我就順水推 舟告訴他們,男女相處要經過一段時期,從相識、相知、相 惜、相愛到結婚。結婚以後,是不是就結束了?不是!是另 外一個重要的開始,所以我們要懂得經營家庭的幸福生活。 有人說:「結婚是愛情的墳墓」,這話是錯誤的,誤導了很 多人。夫妻相處是不是真情真愛,在什麼時候能看出來?看 往後的家庭生活。我常說,什麼叫真情真愛,就是七、八十 歲的老先生牽著老太太的手,在海灘上散步,然後老太太跟 老先生說:「老伴,明天是十五,記住要吃素。」這是真情 真愛,酒是愈陳愈香!

【男女交往慎於始】
現代的年輕人相互交往時是很輕易的、很不謹慎的,結果雙 方一交往之後,才發現對方與自己不太適合,隨後就想分手 。由於一開始雙方的交往沒有謹慎,到後來就很麻煩。所以 ,現在很多男女之間的關係,談到最後會互相衝突、互相傷 害,甚至於還有很嚴重的悲劇發生,這樣的結局都是因為一 開始交友時不謹慎所造成的惡果。由此可知,男女交往慎於 始,才是化解家庭互相衝突、互相傷害,和防止悲劇發生的 最有效方法。

【謹防傳媒污染童心】
我們常常聽到很多年輕人說:「現在假如沒有談男女朋友, 覺得自己很丟臉」,所以很多年輕人為了要趕流行就去找異 性朋友交往,這種心態會陷自己於很危險的境地。為什麼年 輕人會有這樣的態度,原因何在?從小接受這種情歌、電視 節目的渲染太嚴重了。聽說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談對象 ,誰跟誰是一對,誰跟誰又是一對。這聽起來很好笑,你再 細細想想,心裡就會感到很恐怖,因為這些污染對孩子的內 心是有很大的影響。有一個小學生懷孕了,不知道男方是誰 ,不確定是哪一個。問這女孩子,她卻說現在沒有男朋友是 很丟臉的事,這是小學生講出來的話。我們面對自己的小孩 、面對學生要好好教,而且要讓孩子防止這些傳播媒體的污 染,讓孩子看電視一定要選擇內容,有色情、暴力與愛恨情 仇的戲,不要給孩子看,要教導孩子如何去判斷,什麼才是 真正的關懷愛護別人的善心、善行。

【愛是用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
「愛」是一個會意字,一個「心」加上一個「受」,才成為 一個愛字,表示愛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付出的,而不是 靠嘴巴講講的。何謂心受?就是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他 人的需要,這才叫做「愛」。當有一個人處處都為你著想, 處處要成就你,你的感受是什麼?非常歡喜,非常溫暖。假 如你跟朋友也好,跟親人也好,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大家 都覺得很溫暖,那一定是對方很懂得處處為你著想,這才是 真正的愛。

【愛的感覺是溫暖的】
當我們懂得去愛護別人,就一定會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我 們的言行舉止讓人家的感覺是很歡喜、很溫暖的。假如你今 天所交的這位朋友,或者是你所交往的這位對象,讓你每天 的壓力很大、很痛苦,這時應如何做?要趕快做出抉擇,不 然愈拖會愈複雜。此時你就了解到,對方可能是以愛的方式 來威脅你,他說很愛你,所以你應該為他做任何事,你今天 只能陪伴我,不能陪你爸爸、媽媽,就會用這種所謂的愛去 要脅對方。現代的男女在交往上是否輕鬆?很多人都很痛苦 。因為人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不懂得如何去為別人著想, 所以對於什麼是真愛,現在的年輕人確實還需要認真學習, 《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去愛人的經典。

「愛的感覺是溫暖的」,這一點要注意,決不是像情歌一樣 ,愛得死去活來,那不是愛情,而是「欲」,時時想要控制 對方、佔有對方。「欲」是穿著漂亮的外衣,喬裝打扮成愛 的天使,你沒有仔細看清楚,就會被它所欺騙。

【愛的言語是正直的】
判斷雙方的愛是不是真正的愛,就要看對方的言語是不是正 直的,若雙方的言語是正直的,則證明雙方的愛是真愛,因 為愛的言語是正直的。這個標準絕對不只是男女之間正常關 係的標準而已,也包括所有的親友是不是真心的愛護你,都 可以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是真正為你著 想的,而不是花言巧語。

我為學生講愛的時候,就把「相識、相知、相惜、相愛、結 婚」這五個愛的階段分析給學生聽。假如有一個男生,第一 次見到妳,就跟妳說「我好愛妳」,妳要不要相信?他從相 識立刻就跳到相愛去了,這不是自然現象,一定是假的,這 是錯誤的。還有的剛剛交往三天就說:「我一定要娶妳」, 馬上從相識變成結婚,這絕對是騙人,都是花言巧語,言語 不正直代表他一定是有所目的跟企圖,等到他目的達到了, 就把妳拋棄了。所以要會判斷對方的言語,花言巧語不能聽 。

有一位朋友很有意思,她第一次和他先生見面時,她先生就 說「妳的牙齒不好」,這樣的人好不好?是不是很正直?非 常正直!她先生說:「牙齒不好,咀嚼不好,消化就不好, 增加胃的負擔,長期下來胃就不好」,很有推理能力,他講 的是不是實話?確實如此。因為她先生和她相識時,第一次 就率直的告訴她牙齒不好,她認為這個人非常正直,絕對不 會講假話,以後就嫁給他了,現在他們夫妻相處得很好。所 以,我們要判斷,言語要正直而不是花言巧語,朋友們向你 阿諛奉承的話都不是真的,要懂得去判斷、分辨真愛與假愛 。

【愛的心地是無私的】
一個人有愛心的時候,他的愛心是否只是對一個人而已?絕 對不是,他應該是對所有人都非常關懷和愛護。很多女性都 說,我的先生第一是愛父母、第二是愛兄弟、第三是愛孩子 ,我排最後。其實她講這話時,內心還是很安慰的,因為先 生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他對人的愛心、關懷、情義都 是真的。妳陪伴了他幾十年,他對妳的這種情義就會愈來愈 深。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時間一定就是天長地久的。

【愛的行為是成全的】
隨喜別人的愛心、支持別人的善行,就等於成全了自己的愛 心、善行。譬如當你在孝順父母、對別人很有愛心、落實聖 賢教誨的時候,他一定會從內心裡讚歎你,甚至於幫助你, 這樣才是真正的愛。假如有一對年輕人在交往時,男的對女 的說:「我難得放假,你今天就陪陪我,別回去陪妳爸爸、 媽媽了。」這樣的男人是否可以交往?很危險,不能輕易交 往。假如妳要回去孝順父母,他一聽就很歡喜的說:「趕快 回去。」甚至於他還會說:「我陪妳回去。」這樣的男朋友 就值得相識、相知、相惜、相愛、結婚。為什麼現在的年輕 人都不敢帶對象回家,原因在於父母都有人生的閱歷,一看 到他的言行舉止,像照妖鏡一照,就會原形畢露。所以,現 代年輕人都很怕見長輩,因為內心德行不夠。

當對方有這些善的想法時,我們要隨喜他,這樣彼此之間的 感情,以及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就會愈來愈和諧。有一位朋友 ,他的妹妹在夏威夷工作,由於她那段期間身體不舒服,經 濟滑落下來。哥哥知道了妹妹的情況之後,就立刻要把他兩 年多來的積蓄全部匯給妹妹。他能這樣做,誰最歡喜?他的 父母最歡喜。兄弟姐妹友愛,是父母最放心的一件事。他的 太太知道了,很歡喜的幫他把這個錢匯過去,成就先生這種 友愛妹妹、兄友弟恭的德行,還當面跟先生說:「我很佩服 你這麼做。」她處處看到先生的優點,所以夫妻相處很和樂 。當我們的生活伴侶所做的都是非常好的事,一定要全心全 力支援他,因為「愛的行為是成全的」。夫妻相處都遵循道 義,家庭的後福一定無窮。


夫婦是五倫大道的根本

五倫關係中哪一倫最重要?夫婦關係。一個家庭就好像一個 社會的細胞,一個社會就好像一個器官,如果每個家庭都健 康,則社會就健康。很多人說父子關係最重要,但沒有夫婦 豈有父子,沒有父母何以會有孩子?所以,這個順序應當是 先有夫婦,而後才有父子。

夫妻相處和樂,家庭的氣氛就好,孩子在這種和樂、充滿愛 的家庭成長,人格會得到健全的發展。反之,父母時常打鬧 互罵,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內心充滿恐懼,會覺 得自己失去了父母的關愛。這種情緒一起來,內心就會覺得 很空虛,沒有安全感,所以抓到東西就想控制、佔有。這樣 的心態一旦形成,他的一生會很痛苦。

很多在吵鬧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都想早點離開家庭,早婚 早嫁。嫁出去之後,問題有沒有解決?沒有,反而更苦惱, 因為她沒有具備判斷對象的能力,只想到離開家就能幸福。 她從這個家離開,又進入了另一個家庭,在這期間她沒有具 備如何當好太太、好媽媽、好媳婦的經驗,因此很可能下一 步走得更加艱苦。所以,夫婦關係相處得好,對孩子一生人 格的成長非常重要。

現前離婚率特別高,很多家庭已經處在不健全的狀態。在此 之下能否把孩子教好,這是值得我們去面對的人生情境。人 生就如一盤棋,這一盤棋不好走,若你每走一步都能運籌得 有聲有色,這才顯示出真實功夫。人生不要怕跌倒,只要肯 站起來,孩子就會看到父母的誠心、勇氣,自然對父母產生 敬意。

我有幾位很優秀的同學,從小他們的父母就離異了,都是母 親帶大的。他們的母親不僅要工作,供養他們全部的學習所 需,還要陪伴他們成長,因此他們從小對母親充滿感謝。我 這幾位同學的工作穩定之後,都請求母親退休,讓他們來奉 養。所以,人生不怕跌倒,重要的是要勇敢站起來邁向前去 ,一定可以把人生的劣勢轉變成為一條圓滿的康莊大道。我 們認知夫婦關係的重要之後,就可以理解在和諧家庭中成長 的孩子,不但親子關係特別融洽,而且對孩子的德行和學問 也會紮下深厚的根基,這樣的孩子前途無量!

記得我跟父親相處的時候,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的父親很 嚴肅,但是從他對子女的付出,子女也能感覺到父親的愛護 。中國父母對於兒女的愛護,絕對不是抱一抱說「我好愛你 」,而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關懷、幫助兒女。

我父親有時晚上會帶我到外面逛一逛,他騎摩托車載著我, 那時我覺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人。我抱著父親,可以感受到 他的體溫,而那個溫度也讓我的心很暖和。父親雖然威嚴, 但是也會讓孩子感受到他的關心。

我建議男性朋友,陪孩子不一定每天要陪一、兩個小時,只 要有心,每天十分鐘就好。每天花十分鐘為孩子講八德故事 ,就是請出聖賢人來教導孩子。每天不間斷地講故事給孩子 聽,陪伴孩子,孩子可以很直接感覺到父母的關愛。關愛孩 子,最重要的是要有心做,父子之間會更加相親,而孩子對 父母也會有感恩之心。當孩子進入社會之後,只要遇到肯提 拔他的長者,他的感恩心就會油然而生。古代有一句名言: 「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這是有甚深道理的。


 

我們這一生能夠聞佛法,要珍惜時光來修學,「人身難得今 已得,佛法難聞今亦聞」。人身難不難得?佛在經上也有教 誡我們,佛陀抓起一把土把它灑在大地上,告訴學生,大地 土多,還是殘留在爪上的土多?當然是灑在大地上的土多。 佛陀接著又說「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 所以能當人都是很殊勝的因緣。

佛法又難聞,佛在經上也做了比喻,遇到佛法就像「盲龜浮 木」,這塊木頭上面剛好有個洞,這個洞剛好盲龜頭伸出來 可以套過去,而這個盲龜卻在大海裡面游來游去也看不到方 向。聞佛法的機率就好像這隻盲龜突然探頭出來呼吸,剛好 這塊木頭被牠遇上了,剛好又探出來從那個洞裡面鑽出來。 這樣的機率有多少?那就太小太小。

所以彭際清居士才會說,我們能聞念佛法門是無量劫來希有 難逢之一日。既然有這樣殊勝的因緣,更應該好好珍惜,勇 猛精進;不然這個機會一失去,下一次再遇到,要多久?那 就要無量劫。所以師長也說,這一生要咬緊牙關,此生證無量壽。我們每天念著普賢菩薩的警偈,也要時時提醒自己,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 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時時要好好精進念 佛,「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

蔡禮旭老師52-118-0017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有一天子貢批評人,「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 ?」子貢,你很賢德嗎?「夫我則不暇」,夫子說,我對治 自己的毛病時間都不夠了,哪還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論斷別人 的長短?根本就沒有空餘的時間能夠去看別人的過失、批評 別人的過失。這是聖人修學的心境,慕賢當慕其心。

而夫子每天下功夫很深,「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 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每天怕自己沒有德日進,過 日少,這是夫子的心境。沒有時間去看別人的過失,批評別 人的過失。我們既然跟孔子學,就把他的心境領納在心上。 「德之不修」,還有什麼道德沒有好好落實的。

「學之不講」,哪些從經典當中學到的學問,沒有好好講究 深入落實的。這個講是講究,把這個理,思惟,怎麼落實在 生活、工作、處世待人,學一句都是紮紮實實的。「聞義不 能徙」,所有本分、道義應該做的,我有沒有馬上去做。「 不善不能改」,我的善有沒有馬上去奉行,過有沒有馬上去 改。

「是吾憂也」,統統都是在自身上下功夫,擔憂自己蹉跎了 歲月。所以古之學者為己。我們現在憂什麼?不憂自己有沒 有提升,憂身邊的人有沒有學,都在那裡著急緊張。本末不 可倒置,正己化人,成己才能成物。

所以《呂氏春秋》有一段話,師長曾經寫成墨寶,「凡事之 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其實就是強調修身的重 要,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 下治」、「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從自己的修身上下功 夫。


最近社會上的案件,我們看到了很多家庭的破裂,父母的傷心,這應該讓我們好好的省思,為什麼會這樣?根源都是教育出了問題。我們要教導孩子不傷害別人、也要教導他如何避免別人來傷害,以下節錄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的文章。

「讓一個人的人生走得踏實、圓滿,不是學歷,而是德行」

前幾年在中國大陸的「馬加爵事件」讓所有的人都在省思。馬加爵是一個成績優秀大學生,結果因為跟同學發生衝突,殺了四個人,在全國被通緝。這件事震撼了整個教育界,要重新思考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他都還沒踏入社會,為什麼會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

為什麼他會萌發這個殺機?同學們常常都取笑他,因為他太窮了,所以他都沒有好衣服穿。他在監獄裡還跟監獄長說:「這件囚衣是我穿過最好的衣服。」當所有的同學都譏笑他,他的自卑感愈來愈強,就是因為這樣的刺激才失去理智。

從這件事我也告訴家長,你要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為什麼這些同學會被馬加爵殺害?這是否偶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做人的分寸,沒學到弟子規教的「勿諂富,勿驕貧」,沒學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把人家家裡的隱私拿來取笑,難怪人家會不理智的對待他。又有一句講到「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狗急了會跳牆,何況人乎?

馬加爵他也沒學過《弟子規》,假如他有學到「凡是人,皆須愛」,他有仁愛之心,他就不可能這樣做。他假如學了「兄道友,弟道恭」,把所有同學都當作兄弟;學了「言語忍,忿自泯」,就不會造成這個意外了。而這些同學當中,有一位沒有被他殺害,因為他曾經為馬加爵添過一次飯,他的心中感念他,因此沒有殺他。

所以這個事件,家庭、學校都要省思,為什麼這些做人的態度,一個成績這麼優秀的大學生都沒有學到。而且這件事情還沒有發生以前,他是父母的驕傲,因為他是在很偏遠的地方考上大學的,他們那個村落就他一個大學生。

所以我們不能被外在的「名」淹沒了,要更實質的看到,能讓一個人的人生走得踏實、圓滿,不是學歷,而是德行。所以從這個事件我們也要省思,教孩子絕對不能讓他像馬加爵這樣去傷害別人;相同的,我們所教出的孩子,不能引發人家對他的攻擊。當孩子的言語當中都有揶揄、輕慢他人,我們自己就要謹慎,這已讓孩子在往後的人生布下危機了。從這個事件當中,我們也了解到,確實要「謹言慎行」才是。


「凡出言,信為先」。我們要言而有信,對自己講出來的話絕對要放在心上去實踐、履行。在春秋時代的吳國,有一個人叫季劄,有一次君王派他出使魯國,季劄在去魯國的旅途中經過徐國,徐國國君就宴請他吃飯。吃飯的時候,國君一直盯著他身上背著的那把寶劍。因為那把寶劍非常莊嚴,季劄心想,國君很歡喜我這把寶劍。但是寶劍是代表身分,所以出使其他國家,佩戴寶劍是必要的禮儀,現在不能送給他,等辦完事以後再將這把寶劍送給他。後來順利出使魯國,回來又經過徐國,他就去拜訪國君,要把寶劍送給他。不巧徐國的國君在這段時間內去世了,季劄知道後,就前往他的墳前給他祭拜。祭拜完了,隨手就把寶劍吊在墳旁的樹上。

他的隨從就對他說:「主人,你這樣做會不會太過?因為你並沒有答應要把劍送給國君,而且縱使你答應他,他也死了。」季劄就對他的下人說:「我的心已答應給他了,怎麼可以因為他死了,而違背我的心和承諾!」所以就講出了一句很感人的話,「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古人的信用不只在言語上,而且連一個念頭都不願違背,不願違背別人也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所以我們應好好向他們學習。

守信用一定要童叟無欺。言語也不能挑對象,只要言出都要必行,不然你就要先考慮清楚再答應。所謂「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漢朝有一位太守叫郭伋,有一次他路過他管轄的區域,很多小朋友圍過來跟他問好。小孩子很天真說:「太守,你下一次什麼時候還到我們這裡來?」郭伋對孩子也很恭敬,孩子的話他也沒有怠慢。他開始算幾個月之後的某一天,又會到這裡來巡視。所以就跟孩子講了那個日期,孩子歡送完他後就散了。結果下一次他到此地來巡視比他講的時間早了一天。

所以他的隨從要進城的時候,他就說:「不行,我已跟孩子有約在先,今天我們就在郊外的野亭子住一晚。」等到約定的時間到了,郭伋才進去。果然這些孩子都在那裡等他。郭伋做到了童叟無欺,雖然是小孩,他也不願意失信於他們。所以漢光武帝對郭伋非常的尊敬,還稱讚他「賢良太守信之至」,他的信用已到了極至,沒有缺陷。郭伋最後活到八十六歲,無疾而終。所以我們的信用也要不分年齡,甚至於不分長幼貴賤。對任何人我們都不輕慢,都信守我們的承諾。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你沒教小孩,小孩的是非善惡觀念還不是很清晰,所以他可能覺得這個東西很好看,就順手拿來看一下,我們要適時把這經文告訴他。

有一對姐妹,有一天姐姐駡妹妹,妹妹很委屈就哭起來了。一邊哭,一邊到廚房找她媽媽,就跟她媽媽說:「姐姐駡我。」你可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說姐姐的不對,要先把對錯搞清楚,判斷是非。很多家長覺得大的就要讓小的,這句話對不對?不全對。結果這個母親也不急不徐,一邊炒菜一邊問她:「那為什麼姐姐要駡你?」她就說:「因為我拿了姐姐的玩具沒有告訴她。」

因為這孩子讀過《弟子規》,所以母親接著就說:「用人物。」小女孩說:「須明求。」她媽媽說:「倘不問。」小女孩說:「即為偷。」結果她那個「偷」一講完就又開始哭:「我不要當小偷。」所以親子間有共通的語言,共通的做人標準,你跟孩子就會很好溝通,而且把道理融入她的心中。孩子已熟讀了《弟子規》,那句話她會記多久?記一輩子,對她一生有莫大的益處。

教小孩「用人物,須明求」,我們大人也要做到。在大陸一個外商公司招考員工,有很多人來應考,最後刪去了一大半,只剩下幾個人進入複試。當天這個老闆故意說:「我臨時有事,十分鐘以後再回來。」結果老闆一出去,這些複試的年輕人就開始翻閱辦公室裡的檔案,「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因爲這一件事,結果這些年輕人一個也沒有被錄取。他們也覺得很冤枉,因為沒有人教過他們。所以我們有責任推廣聖賢教誨。

當我們要用別人的東西,比如一支筆,你不能把這支筆拿在手裡說:「這支筆借我好不好?」說不定那支筆是他重要的朋友送的,而你已拿在手上,儘管人家不情願也只好說:「好吧!」所以借東西不能這樣借,要人家親手拿給你,這才禮貌。在細節之處,我們也要保持為對方著想的心。

 


 「面上無瞋供養具」,我們時時歡喜待人,就是廣修供養, 就是修無畏布施,不會讓人起煩惱。「面悅常德」,一個人 的面容常常很喜悅、很歡喜,那是德行的流露。


「言語忍,忿自泯」,一定要能掌控好情緒、脾氣。俗話講,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假如我們的情緒、脾氣掌控不了,很多事可能都在盛怒之下破壞了。「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這個怒氣就把我們所有的善根都遮住了,不只傷了自己,瞋恨的言語一出去,還傷了交情。所以三年交情可能一語寒心,溫情就全部失去了。當我們明白了憤怒以後確實難以收拾,就要趕快節制我們的憤怒。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任何要獲得的東西,絕對要想到應不應該拿,合不合乎道義、人情、國法,假如不應該就不可以接受。《禮記》中也提到,「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古代讀書人都是「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面對現實,提起來的都是道義,而不是財富、生命,可以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我們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整理成一個「讓」字,即「讓則有餘,爭則不足」。當你遇到一位很有禮貌的朋友,你的感受如何?很舒服、很歡喜,所以禮讓就是人與人之間很優美的距離。

縱使再親的人,或者是夫妻、父子,也應該以禮相待,不能因為太親了,都彼此不尊重。當一個人從小懂得以禮相待,他就會成為一個懂得分寸的人,所以學禮十分重要。

 


現在我們都說平等,要跟孩子平等,這句話對不對?看你怎麼解!應該在人格當中平等,你很尊重他是一個個體,而不是附屬在你身上。但是因為他還小,他的人生經驗跟你平不平等?他的人生智慧跟你平不平等?你要引導他,你要教導他,要有長幼尊卑,他對你才能生起恭敬心;假如都跟你平起平坐,他怎麼對你恭敬?所以這個平等我們要看清楚。

當孩子有長幼尊卑,他才知道「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為什麼以前父親沒有回家,大家不能吃飯?那是感念父親的辛勞,因為整個家庭的重擔壓在誰身上?父親!所以在這樣的禮儀當中,提醒孩子時時感念父親的辛勞。

假如父親下班還沒有回來,兒子就大搖大擺,筷子也沒拿就吃起來了。長期下來他學到什麼?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遷」,所以現在孩子很難教。我們要細細去研究,為什麼以前的家庭幾百個人都可以這麼循規蹈矩,他的方法是什麼,就在《弟子規》!但是要真做,你才會得到利益。

 


「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勿交無益身心之友,勿展無益身心之書,勿言無益身心之語,勿做無益身心之事」,我們的言語、行為,還有所接觸的環境、書籍,都要防止對自己的內心造成污染,這相當重要。

我們入山門可以看到四大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著一把傘,意思就是防止污染。我們要有警覺性,不但要防止自己受污染,也要保護小孩不受污染。我們了解到一杯清水,假如滴一滴墨汁下去,可能不到一秒,但這滴墨汁滴進清水後會擴散,要把這滴墨汁重新從水裡清除出來,需要多久時間?是滴下去幾十倍、幾百倍都不止。

所以俗話講:「寧可終年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你看污染的力量有多大!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廣結善緣,和這些有志於教育的親朋好友常常聯繫,互相幫忙,也可以達到易子而教的功能。

 


 
華藏淨宗學會恭製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三三三之一號二樓
聯絡我們: amtb@amtb.tw  TEL:02-27547178 FAX:02-2754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