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庭教育
   
 
 

精華文章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 -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一


 

《朱子治家格言》提到「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往往在 小細節當中能夠非常謹慎,才能真正把重要的大事辦好。如 果小地方都不用心,很可能接一件重大的事就會有很多小狀 況出現,甚至亂了頭緒。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這代表言語的影響力,一句話沒 有講好,可以引起家庭的分裂、一個團體的退喪,甚至於造 成國家的災難。所以我們還是要謹記聖賢教誨,一定要謹言 慎行,言而有信,心存信義、道義、恩義,互相付出,互相 扶持,人與人的關係就會非常和樂,非常圓滿。 

 


言多必失,講話不可以滔滔不絕,因為滔滔不絕時,很 可能還沒有思考清楚就說出口,一說出去就收不回來了。

孔夫子說:「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所以言語要謹慎 。《易經》云:「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吉祥的人言 語少,急躁的人言語很多,當一個人滔滔不絕,他的心是很 急躁的,沒有安全感的,處於這樣的心境就容易說錯話、得 罪人。

俗話說「禍不單行」,由於你的心亂,心沒有主宰,才會一 而再、再而三犯過失,所以心要先靜下來。言語少時,心態 較平和,人心平和,對於所處的環境、所發生的事情,就會 觀察得非常清楚明白,不容易出現差錯。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誨,「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一定從自己最親的父母開始敬愛,進而推衍到對別人的父母 、別人的孩子,就是仁愛人民;再從仁愛人民這分愛心繼續 擴展到愛護一切萬物,包括動物、植物、礦物,這就是愛物 。

新加坡的許哲女士,是新加坡的國寶人物,人生幾十年致力 於照顧病人,照顧貧窮的人。曾經有記者訪問她,說她幫助 了這麼多人,她卻回答:「我哪有幫助別人?我幫助的都是 我的兄弟姐妹。」所以她把整個宇宙都當成是自己的家。記 者又問她:「您都照顧別人,誰照顧您?」她想都沒想馬上 回答:「我不用照顧自己,老天爺會照顧我。」我們聽了深 受感動,多麼豁達的人生態度!而這個態度就與聖賢經典完 全相應。所以「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我們面對世間似是而非的理論,可不能被誤導,還是要遵循 聖賢的教誨。

愛物是「愛惜物命」,對於物品也要愛惜,所謂「一粥一飯 ,當思來處不易」,決不可以糟蹋。對於生命也要愛惜,在 澳洲,人們在開公路時,常會遇到一些大樹,他們會先看樹 上有沒有鳥窩,如果有鳥窩,則要停止工程,等季節過了, 鳥飛走了,再開工。澳洲人很淳樸,迎面而來都會互相打招 呼,人心很善良。人心善良,整個大環境就風調雨順。當人 們尊重生命,尊重萬物,萬物一定會給人類很好的回饋。 

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天地,應該休戚與共。有一 位老師就說:「能夠愛護所有的萬物,就是力行孝悌之道。 」又說:「天為父,地為母,每個人都是大地的子女,大地 母親所長養出來的所有萬物,都是兄弟姐妹。」若沒有大地 ,我們吃什麼?所以我們不應該殘害動物,因為這樣就沒有 孝悌的態度了。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 卻非宜】

這是講話的禮貌,在尊長面前講話時,聲音要放低,以免影 響長輩之間的談話。現在的孩子對於什麼時候應該講話,什 麼時候不應該講話,缺乏掌握的分寸,往往一群孩子在一起 就控制不住,大吼大叫都快鬧翻天了。這時長輩要適時去制 止,不然等他已經習慣,就很難導正。

中國很強調中庸之道,其實中庸之道就表現在一個人的日常 生活之中。講話也要強調中庸之道,「尊長前,聲要低」, 這是對長輩的尊敬;「低不聞,卻非宜」,跟長輩講話讓長 輩聽不清楚,那就很失禮了。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 視勿移】

「進必趨,退必遲」,遇到長輩要快步上前,不要讓長輩等 太久;跟長輩談完話,要離開時,慢慢退幾步再轉身走出去 。你不能一講完話馬上就說:「好,再見」,立刻衝出門, 這樣好像告訴長輩,我恨不得馬上就走,不想再多留一秒, 這種感覺不好,因此要處處注意對方的感受。

跟長輩講話,要讓長輩很清楚我們在說什麼,而且要注意眼 睛要看著對方,這就是「問起對,視勿移」。現在和小孩交 談,他的目光可以專注看著你多久?能十秒鐘就不錯了。孩 子的眼睛不專注,表示他沒有恭敬心,心也很浮躁。為什麼 會這樣?因為缺乏禮節的教育,久而久之就我行我素。所以 這些小細節,都需要為人長者耐心教導,慢慢讓他循規蹈矩 ,處處替人著想。

 


【小孩學才藝的目的】

「對尊長,勿見能」,要提升孩子的才華,就要正確的引導 他對才能的認知。首先要明白學這麼多的才能,目的何在? 這個很重要,假如是為了跟別人攀比、炫耀,為了好面子, 那孩子學這麼多的才藝,除了學多學雜,還會學的不紮實, 可能也會沾染虛華的風氣。所以家長的態度至關重要﹗當孩 子有了這些才藝,就開始到處表演,絕對是增長他的傲慢。 還有大人會說:「你真了不起!」孩子聽多了讚美,以後批 評的言語就聽不進去。所以要引導孩子所學的才藝,是為了 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因為我們的學歷愈高,代表我們接受 社會的幫助愈多;相對的社會對我們的付出也愈多,我們就 更應該懂得回饋,這些觀念一定要從小紮根。

 


【稱尊長,勿呼名】

稱呼長輩,不能直接稱長輩的名字,這也是一種恭敬心,我 們對尊長應該是以「叔叔」、「伯伯」、「阿姨」等來稱呼 。進入社會,要稱呼「陳經理」、「陳董事長」,人家聽了 舒服,也不會冒犯他人。現在的孩子,無論在家、在學校也 要落實這樣的態度。

身為老師,在同事和同事之間交談時,也不要直接說:「禮 旭老師」,或者「某某老師」,因為這樣都是在稱老師的「 名字」。尤其在孩子面前,應該稱「陳老師」、「蔡老師」 ,這就是示範給孩子們看。如果老師之間稱呼很有禮、很恭 敬,孩子聽到之後就會學習這種謙恭的態度,為人師者一定 要注意這些細節。

 


【長者先,幼者後】

當孩子懂得尊重長輩,自然而然恭敬心就落實在生活中,因 此看到桌上的飯菜,會先想到夾給長輩吃,德行就在夾菜行 為當中提升了。

弟子規說:「長者先,幼者後」,這個習慣能影響孩子的恭 敬心,影響孩子將來事業上的發展,您相信嗎?一位幼兒園 的園長,曾經帶了幾位二十歲出頭的老師,接待廣東客戶吃 飯。老師們是湖南人,湖南人喜歡吃辣,廣東人比較不吃辣 ,所以就點了廣東菜。點好菜後,才剛吃,這些老師就開始 談論菜怎麼那麼難吃!本來帶他們來是照顧客人的,結果變 成來攪局。才剛上一道辣的菜,園長轉到客戶面前,客戶夾 一口,這些老師馬上轉到自己面前;園長轉回客人面前,他 們又轉回去。這樣的員工你敢不敢用?成事不足,敗事都有 餘!

所以主管帶下屬去赴宴,都是帶懂得飲食禮儀,會服務他人 的人。當一個孩子處處進退有禮,交待給他辦的事就會很放 心。而這些習慣都要從小養成,長大之後就會有大用處。做 家長的也要有這種認知,為你下一代的未來鋪好幸福之路。

 


【兄弟姐妹,是陪我們一生走最長道路的親人】

在五倫關係當中,要記住「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假如我 們對兄弟很好,心裡面卻常常想著我對他真好,他也應該對 我好。當我們是用有求的心去盡做人的道義,就很有可能造 成患得患失的結果,甚至於會抱憾終身。許多古代聖賢人的 兄弟之情非常深厚,可以為了兄弟捨棄生命,更何況是財物 !為了兄弟手足之情而懂得謙讓,懂得放下,這都值得我們 效法。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是同氣連枝,血濃於水,乃同一 父母所生,所以兄弟很有可能是陪我們一生走最長道路的親 人。法昭禪師曾經寫了一首描述兄弟情誼的詞:「同氣連枝 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 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 留與兒孫作樣看」。

「同氣連枝各自榮」,就是說兄弟就好像同一棵樹延伸出來 的樹枝一樣。「些些言語莫傷情」,人與人相交往,家裡的 人最常溝通的就是用言語,所以言語要柔軟、和諧,絕對不 要講話很衝。《弟子規》也說「言語忍,忿自泯」,人與人 的衝突,一半以上都是因為言語不和。「一回相見一回老」 ,確確實實人在三、四十歲以後,每次看到兄弟姐妹都會有 這麼一點感觸,你的白髮多了一點。

「能得幾時為弟兄」, 我們的年齡愈大也代表人生的路,就要走到盡頭了,要好好 珍惜這段情誼,所以「弟兄同居忍便安」,要懂得互相忍讓 、謙讓。「莫因毫末起爭端」,不要因小事而起爭執。「眼 前生子又兄弟」,眼前兄弟姐妹都有了孩子,其後輩也都是 兄弟姐妹,上一代應該做出兄友弟恭的榜樣,才能「留與兒 孫作樣看」,做出好榜樣令兒孫看。法昭禪師這首詩詞,值 得我們細細品味。

 


【夫妻相處之道】

人與人相處,只要遵守一個好方法,稱作「四攝法」,一定 能相處融洽,這是人際關係法。夫妻之間相處亦如是。

第一、「布施」:就是現在講的多請客、多送禮。夫妻之間 ,可以常常饋贈一些小禮物,太太的心中就會覺得,先生到 哪都會想到我。所以我們出差時,什麼都可以忘,就是不能 忘記幫太太買個小禮物,禮輕情義重。遇到太太生日或者結 婚紀念日,就要帶太太去吃館子,「妳煮飯真辛苦,來,我 們去吃館子」,你這分心意會讓她覺得付出很值得。

第二、「愛語」:要多給予對方肯定,多給予對方安慰的言 語。「愛語」不見得都是好聽的話,愛是真心關懷對方。太 太要能相夫教子,所以面對先生有過失時,也要給予規勸, 而規勸也要注意態度、方法。《弟子規》能不能解決夫妻問 題?可以!「善相勸,德皆建」、「見人善,即思齊」,你 都看對方的優點,他就會很喜悅。「恩欲報,怨欲忘」,時 時想著太太的辛勞,先生的辛勞,關係一定會很好。牙齒與 舌頭都會咬到,更何況是夫妻,怎麼可能沒有摩擦?但是要 「怨欲忘」。

第三、「利行」:人往往會很健忘,所以要常常幫對方記住 一些重要的事,也要時時處處想著如何利益對方。譬如今天 先生下班回來比較晚,我們要表達心意,就要把走廊的燈打 亮,讓他不會覺得回家時漆黑一片,然後桌子上再放一張字 條:「我幫你煮了一碗麵,辛苦了,吃完再睡覺。」這也屬 於「利行」,他會覺得工作再辛勞,都有一個人陪伴著他。

第四、「同事」:夫妻共同的事業是什麼?家業。一定要把 家庭經營好,把下一代教育好。而教育孩子的問題,夫妻之 間要多做溝通,而把這些正確觀念跟另一半講時,態度也不 能太強迫。所以「同事」是要建立共同的正確觀念。

 


夫妻要把家庭經營好,首先要有德行。先生要懂得【恩義、 情義、道義】;太太要有四德【婦德,婦言,婦功,婦容】 。對父母要有恩義,因為「教」是上所施,下所效,我們一 定要表現得很好,讓孩子來學習。對太太要有情義,對孩子 要有道義,因為我們把孩子生了,就有責任好好教導他。太 太要有婦德、婦言、婦功、婦容,俗話說【兒子孝,不如媳 婦孝】,假如媳婦孝順,整個家庭非常和樂;但是假如媳婦 沒有德行,那可能整個家裡就會雞犬不寧。所以婦德相當重 要!

 


夫妻之間要言而有信,不能海誓山盟說變就變。除了言語要 有信用,還要互相信任才行。治家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 是沒有祕密;假如有祕密,每天在那裡藏來藏去,對方知不 知道?這種事叫自欺欺人,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樂趣?我們還 是要順道而行。

夫妻彼此一定要感謝對方的恩德,感謝對方陪我們一路走完 大半的人生。我們男士一定要時時記住,太太為我們做了一 件重大的事情,「傳宗接代」,因此家族才得以延續,單是 這個恩德就報不了。所以「恩欲報,怨欲忘」。當夫妻之間 常常都想著對方的付出,對方的恩德,自然能把一些衝突放 下。心裡常常念人之恩,看到對方都心生歡喜,怎麼可能相 處不好?當夫妻之間能和睦相處,每天的生活就一定和樂融 融。

夫妻的結合,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習慣差異很大,要 想改變對方的習慣,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冰凍三 尺,非一日之寒」。這時你要想對方做的對不對是他的事, 只要盡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為人妻,家庭事務本來就是應 該做的,所以做得心安理得,自然你的身教就會傳遞出去, 將來就水到渠成。我們明白了,就能包容。所以現在你要教 孩子勤勞,他沒有馬上變勤勞,這不是孩子錯了,是我們自 己的態度不對。習慣的養成必然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 們還是要道法自然。

 


臣子要時時想著自己的本分,而不是時時想著自己的功名利 祿。為人臣有一個德行相當重要,就是【廉潔】,這是政之 本,整個政治能不能安定、長治久安,端看這個國家的官員 是否廉潔。同理,一個公司裡能不能維繫得很好、發展得很 好,也跟員工廉潔的心息息相關。

廉潔要如何培養?如果等到欲望已經起來了,再培養就很困 難。所以我們的孩子以後要有出息,就要先培養他的孝心, 培養他的廉潔之心,這樣就會得到長官的信任跟愛護。

 


孟子有一段話,講得非常好,「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 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 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領導者對下屬的態度,假如把他當作手足一樣愛護,下屬一 定會把上司當心腹一樣擁戴。但是假如領導者視自己的員工 好像犬馬,只是把他們當作勞動的工具,則下屬就會把他當 作一般的人看待,彼此之間絕對沒有什麼情感可言。

我們看到很多員工,下班的時候,連多一分一秒都不肯做,馬上就說:「好了,時間到了,我要走了。如果你還要叫我做的話 ,就要加班費。」因為上司把他當作工具,他對上司當然沒 有恩德,處處都是斤斤計較。最後「君之視臣如土芥」,因 為他有錢擺闊氣,不把下屬當人看,不尊重他們,那下屬的 內心就會很不滿,日積月累就把上司當作仇人一樣看待。

有一位開餐廳的老闆曾跟我們提到,他和下屬處得不好,後 來員工就在食物裡面放髒東西,讓他生意做不下去而停業。 因此從孟子的這段教誨,我們理解到,當領導者沒有把組織 帶好,就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要你的態度一轉變 ,一定會讓下屬很驚訝,如此風氣就會為之大變。所以領導 者要做榜樣,時時反省自己。

 


鞠躬容不容易?現在讓你對一個人九十度鞠躬,可能很多人 會很不習慣。深圳有一個幼兒園訓練孩子鞠躬,差不多一、 兩個月還繼續在訓練,為的就是要讓這個動作內化成恭敬之 心。

有一個孩子,他母親的姐妹沒有孩子,他父親的姐姐也沒有 孩子,全家族就只有他這麼一個小孩,除了有外公、外婆、 爺爺、奶奶寵,還有這麼多大人寵。有一次他的爺爺對著這 些長輩說,「見到這個孫子就好像見到我一樣,這個孩子講 的話就是我講的,誰要是打他就是打我。」這種情況下,這 個孩子會怎麼樣?可能是不可一世。所以,長者假如不懂得 如何教孩子,確確實實愛之足以害之。

後來把他送到幼兒園,家長也很用心跟老師配合,教導孩子 鞠躬。遇到老師,要跟老師鞠躬,那個孩子站著不動,結果 他媽媽就開始跟老師鞠躬,跟孩子說:「你就像媽媽這樣。 」這個母親鞠了差不多十個躬,孩子如如不動。但因為要上 班了,他媽媽就急忙要離開,走到門口覺得不對,教育要慎於一開始,一開始沒有把他教會,往後要教就愈來愈困難。

她打了一通電話給先生,她先生馬上就趕過來,夫妻倆一起 走到孩子面前,「現在爸爸教你鞠躬,你要跟老師鞠躬。」 然後他爸爸就一直鞠躬,也不知道鞠了多少躬,這個孩子站 在那裡就哭起來了。父親的這一分真心,讓這一顆食古不化 的心融化了,孩子當場也跟老師鞠了一躬。而當他的腰能彎 下去,往後就不困難了。所以,教好一個孩子,確確實實「 親師合作」特別重要,當父母跟老師密切配合,就能把孩子 教好。

 


為什麼孩子對我們沒有恭敬之心?可能是我們說一套做一套 ,自己打麻將,然後叫孩子去看書。當父母沒有做出榜樣, 他的內心不服氣!

你要求孩子對你講話要很有禮貌,但自己對爺爺、奶奶講話 卻沒禮貌。當這些不服氣慢慢積累,到哪一天他的身高跟你 一樣高了,拳頭跟你一樣大了,他就不聽你了。

所以叛逆是結果,根源在孩子從小對父母沒有生起孝心,生 起恭敬之心,這是根本原因。再加上外面大環境有很多污染 ,他又效法同學、朋友,到最後叛逆的現象就愈來愈多。要 讓叛逆的現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續聖賢教誨,家長要懂得 以身作則,當孩子的好榜樣。

 


對父母的孝敬要落實在生活當中,除了言語上的恭敬之外, 在生活當中也要點點滴滴的照顧,譬如《弟子規》中說到「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冬天天氣涼,我們趕 快幫父母溫被子,讓他們睡的時候比較溫暖;夏天比較熱, 我們把床先搧涼再請父母入睡。這只是舉了一個事例。而真 正落實孝敬父母的方法,我們要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 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智慧,從這四方面盡心盡力,這就是 真正落實禮敬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關懷是一生一世,所謂「母活一百歲,常憂八 十兒」,母親已經一百歲,還是常常關心、想到自己八十歲 的孩子。

 


一個人對父母都不孝敬,他會去對其他的人孝敬,你相信嗎 ?《孝經》有一句話說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 悖德」,不愛自己的父母,而去愛護他人,這是違背一個人 的德行。

 


為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

禮儀雖然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細節,它最重要是要長養孩子的 恭敬之心。有一句話「為人著想」,這才是第一等學問。所 以,學問要長養的就是這顆存心、這顆仁心、這顆恭敬心。 為什麼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從哪裡變?從心!譬如《弟子規 》的教誨:「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者立, 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孩子讀這些經文,他慢慢會實 踐,而當他在實踐這些行為時,就會從外慢慢內化成他的存 心,他這一分恭敬心會愈來愈紮實;恭敬心紮實了,誠於中 自然就變化氣質。

 


孝順、禮貌是開發人潛力的兩把鑰匙

我在給孩子上課時,畫了一個圖問他們:「諸位小朋友 ,這是什麼東西?」透出小小的一個部分,我跟學生說這叫 做冰山,是冰山的一角,這一角只佔冰山的百分之五,百分 之九十五的冰山在海底,還沒有開發,所以人的潛力就跟冰 山一樣,大部分都埋沒了。如何才能把這九十五的冰山開發 出來?老師今天送你們兩把鑰匙,第一把是「孝順」,第二 把是「禮貌」,禮貌的本質就是恭敬心。

我告訴他們,古代 舜王很孝順,所以智慧很高,他的智慧跟德行還贏得全國人 民的愛戴、推崇和效法,他的潛力就可以發揮得非常好。第 二是禮貌、恭敬。我跟小朋友說,老師因為很有禮貌,才能認識盧叔叔,才能學習到盧叔叔的智慧跟經驗,來開發自己 的能力。那一節課講完,孩子們從那一天以後,看到老師、 家長們都會鞠躬問好。

 


有禮貌的人絕對不吃虧

我們可能常常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失禮,得罪他人,無形當中給自己增加很多的阻力。而有禮貌的人不論在哪裡都能讓人家歡喜,增進自己人生的助力。有一個朋友提到,他在過海關的時候,因為海關人員每天要檢查的人數很多,都要做同樣的動作,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可以想像到其實他是很疲累的。所以這位朋友他要過去的時候,證件遞上去同時也給這位海關深深一鞠躬,問侯你好。這個躬一鞠下去,這個海關人員終於露出燦爛的笑容,而且連看都沒看就給他蓋章:「好,趕快過去。」所以有禮貌也很吃香。確實有禮貌的人絕對不吃虧,還會得到很多的愛戴。

 


 
華藏淨宗學會恭製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三三三之一號二樓
聯絡我們: amtb@amtb.tw  TEL:02-27547178 FAX:02-2754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