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JavaScript %> 佛陀教育雜誌

2000.07.29  星期六                                                           VOL.8


 

諸佛菩薩講經說法,只是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至於能否到達究竟圓滿的目標,要靠自己腳踏實地、認真努力,所以修行在個人。

 

卷首語
編者的話

 

提倡多元文化,促進宗教和平共處,是淨空法師晚年的中心理念。因此,《佛陀教育》雜誌從本期開始,新增加一個欄目,名為「多元文化論壇」。將老法師有關多元文化的理念、實際落實、宗教與宗教間之互訪活動等,刊登於此,提供給熱愛和平、熱愛生命的人一份精神生活的參考。

原「佛典故事」一欄是刊登佛經中的小故事,讀者雖能從字面上看出其所以然,但是對故事所薀含的豐富哲理,微妙之義難得其究。若有智者之解說,人人皆能領悟故事之微言大義,得其真實利益。因此,「佛典故事」將改名為「淨空法師說故事」,我們將淨空法師在講席中所講的公案因緣故事,加以整理刊登,以饗讀者。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8)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這一小段,世尊明白的告訴我們,六道輪迴的由來,也正是大乘經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心想,由於心想不同,造業就不一樣。業有三大類:身業、語業、意業,而以意業為主宰,意業就是念頭。身、口之所造作都是隨著念頭而走,念善,造善業;念惡,造惡業。世出世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心想生,這是事實真相,也是真理。若能明白此理,對於社會安定、國家興旺、世界和平就能清楚。從什麼地方看起?看一切眾生的心想。

十法界眾生心想非常繁雜,無量無邊的妄想、念頭,我們要找到第一個妄念。佛將十法界的第一因素告訴我們:地獄的第一業因是瞋恚、嫉妒,瞋恚、嫉妒心重,自私自利的念頭堅固,決定破壞別人的善事,這種心想就造成地獄境界。所以,地獄是從自己心想生,與別人不相干。個人造業,個人受報,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曉得此理,才知道自己決定可以得救,只要自己不造惡業,不起惡念頭,就可以得救。其實每一道中都具足十惡業,只是偏重不同,偏重十惡的哪一條,就以此為這一道的第一業因。

餓鬼道的第一業因是貪心,貪而無厭。有人學佛了,世間法放下了,貪愛佛法,還是墮餓鬼道。《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所以佛法也不可以貪。佛法是教我們明理、覺悟,決不能對佛法起貪心。畜生道的第一業因是愚痴。何謂愚痴?沒有智慧,顛倒黑白,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真假,聽信謠言,心裡猶豫不決。以上是三惡道的業因。

三惡道上面還有三善道,即阿修羅、人道、天道。《楞嚴經》講,在六道之中,除地獄之外,其他四道(餓鬼、畜生、人道、天道)都有阿修羅。阿修羅在哪一道,就隨這一道的名稱,不再建立,於是經上常講「五趣輪迴」,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把阿修羅算一道,通常是指天阿修羅,這是在人道之上。

人道的第一業因是五戒十善。佛常講:「人身難得而易失」,我們現在得人身,下一生能否得人身,就要看五戒十善的修為,如果五戒十善不及格,來生就得不到人身。所以,我們自己想想,如果五戒十善超過貪瞋痴的念頭,來生還能再得人身;假如五戒十善的修為很薄弱,貪瞋痴的意念很重,來生決定墮惡道。

天道要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所以,自己生天有沒有分,自己很清楚。新加坡的許哲居士,她非常有自信的說:「老天爺會保佑我」。所以,她決定生天,前途一片光明,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現在她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也決定往生,因為她貪瞋痴斷了,具足五戒十善、四無量心,念佛豈有不往生之理!這是我們的榜樣、典型。她能做得到,而我們做不到,就是我們有障礙,只要將障礙消除,我們也能做到。

修羅道也是修五戒十善、四無量心,但是好勝、好鬥、傲慢。譬如到佛門上香,也要爭上第一炷香,第二炷都不甘心,這個果報就在阿修羅。阿修羅爭強好勝,在天上常跟天帝鬥爭,在人間也喜歡與別人鬥爭,不論在哪一道都喜歡鬥爭。阿修羅有福報是過去持戒、修善、積德,他若能謙虛、退讓,決定生天道。

聲聞的因是四諦,辟支佛的因是十二因緣,菩薩的因是六度,諸佛如來是平等心。我們一天到晚想什麼?冷靜思惟就知道自己將來往哪一道去。古大德勸導我們「自求多福」,這是任何人都幫不上忙的,諸佛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上忙,菩薩慈悲只能將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至於受什麼樣的果報,都是自己去抉擇。

佛云:「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包括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都是隨著念頭而轉變。我們曾與許哲居士談及生活行持,在她的心中,世界是美好的,眾生是善良的,所以她生活在美好、善良的世界裡;而我們的生活環境是五濁惡世,原因是「心想異故」。她看一切人都是善人,她專看別人的好處,憶念別人的善處。她看到不善的人、不善的事,就像在街上看到來來往往的陌生人一樣,從不落印象於心中。所落的印象全是好的印象,這不是「心想異故」嗎?她的這種理念、見解、行為,就是蕅益大師所講的「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人事與物質實在沒有好壞、善惡、是非,所有一切好壞、善惡、是非皆由自心而生。若是自心純善,世界便是美好的;自心不善,極樂世界也是濁惡世界。所以,『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因此,存心不同,果報便不同。

諸佛菩薩心地充滿「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以他的境界是美好的。美好的境界要自己去求、自己去修,不是別人給的。放眼看天下芸芸眾生,心想不善,專看別人的缺點,專記別人的過失。「世間沒有一個是好人、沒有一樁好事」,墮落在這裡面,這就是人間的惡道。

當今為何離婚率這麼高?就是因為夫妻不和,彼此看不順眼,專看對方的缺點,這樣的家很容易破碎。儒家的真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是天下得到公平、得到和平,然而世界和平寄託在國家的興旺,國家興旺寄託在家庭,家庭寄託在夫婦。家不齊,國便不能治,國不治天下就亂。所以,男女結婚不僅關乎兩人的事,而是關乎社會整體。世界就好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家庭是我們身體上的一個細胞,一個細胞壞了,就會影響整個身體健康。若夫妻兩人多看彼此的好處、優點,家就會和睦穩定。因此,我們個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美滿,就在自己一念之間!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就是沒人教。《無量壽經》云:「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所以,世界的安定、和平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這是四大支柱。如果教育崩潰,社會不安定,世界不和平,眾生決定要過痛苦的生活。 

 

返回

楊枝淨水
談布施與忍耐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金剛經》裡,佛雖然說明菩薩六波羅蜜,可是特別著重「布施」與「忍辱」。布施是能捨、能放下,能成就一切功德的因緣。如果沒有忍辱,這個功德就不能持久,也保不住,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堅忍,才能有成就。世尊特別強調這兩點,道理在此。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自己一生的行持,再看看周邊一些同修,乃至社會賢達,每個人的成就都不是偶然的,愈是大成就,決定與這兩個原則有密切關聯。人肯布施,心量拓開了,能夠堅忍不拔,不為外面環境所動搖,不被自己內在煩惱所擾亂,決定能成功;成就的大小,與布施、忍辱恰好成正比例。不僅佛如是對我們開示,我們細細思惟觀察,確實如此。凡是容易失敗的人,都是所謂「世智辯聰」,執著自己成見,不能反省,不能回頭,一味隨著自己的嗜欲,沒有不失敗的;即使有一些成就,到最後依舊不免失敗。

布施有兩個意思:對別人是「施與」,對自己是「放下」。以財布施而言,我們以財物幫助別人、贈與別人、供養別人;對自己來說,是將貪吝財物的意念捨棄。更深一層的意思,是要把自己的嗜好、欲望捨棄,將所修積的功德、智慧供養廣大的眾生。尤其佛教導我們,妄想、分別、執著一定要捨;能放下執著,就放下六道輪迴;放下分別,就放下十法界;放下妄想,一真法界裡四十一個階級都超越了,這才是布施波羅蜜的真諦。所以,布施是對治慳貪,妄想、分別、執著都是一切眾生嚴重的貪執。你能放下、能捨,一切殊勝功德就現前;不肯放下、不肯捨,無量無邊的罪業也就隨之而來。這個道理很深,事相很廣、很複雜,我們要是能體會到,才能走出黑暗,走出十法界,迎向光明的佛道。

可是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是無始劫來生生世世累積而成,要放下談何容易!一般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時,叫他放下,的確是困難;反之,如果將事實真相搞清楚,徹底放下是一念之間,所以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

這一念不能轉過來,不能回頭,是認知不夠,所以世尊當年在世才示現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不中斷。聽佛教誨的大眾,據經典記載,有人一部經還沒聽完,或聽幾句就覺悟證果。覺悟是明瞭宇宙人生的性相、理事、因果,這一明瞭,他的觀念就糾正過來,往昔錯誤的想法、看法消失,正知正見現前,這就是證果。「信、解、行、證」,對上上根人來說,是一而四,四而一,所以他開悟就快速。

佛法稱圓頓根性,是一聞千悟、一聞徹悟,這是利根之人。也有一些鈍根之人,怎麼聽也不開悟,縱使親近佛陀、親近善知識多年,也不能開悟證果,原因都在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所以,他雖聽得多,都變成記問之學,只能助長他的世智辯聰。他能言善道,也說得天花亂墜,仔細觀聽,就曉得是錯誤的,與佛所說的完全相違背。他將佛知見變成邪知見,自害害人,果報決定在三途。佛能不能救他?不能,這是自作自受。等到他罪報受完之後,離開三途,再遇到佛法,回心轉意,才能得度。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覺悟,要認真反省,到底錯在那裡。而過失的根源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嚴重的病毒,是無間地獄的一條根。有自私自利的意念,就有強烈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就有佔有一切人事物的行為,這怎能不造業?佛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內是「三心不可得」,外是「諸法因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歸納事實真相,就是一句真實語,「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你還想控制、佔有,豈不是錯了?

這種錯誤的思想行為,就是佛家講的「造業」,這個罪業會招致不如意的後果,我們要覺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迷惑顛倒,做這些傻事;現在覺悟了,一念回頭,再也不做傻事。覺悟的人才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最大的福德是沒有起一個惡念,在言語行為上沒有做一樁傷害眾生的事。可是這樣的人太少了,這樣的人縱然不學佛,不求往生,來生必定享天福;不信上帝也升天,因為福報太大。何況若能捨己為人,做一些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的事業,無論事業大小都是真實的福報,真正的善根福德。

諸位在年輕時,貪瞋痴慢的煩惱習氣免不了,不可能不造業。現在明白覺悟了,覺悟就是回頭,痛改前非,知道自己過去錯了,錯在有控制眾生、佔有眾生的意念,這是錯誤的根本。真正覺悟的人,對於一切人事物沒有佔有的行為,也沒有控制的意念,這是真的回頭。如果還有這種行為、意圖,還是迷而不覺。

世間人為何會有這個念頭?起因是私欲,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延續,希望能得到好的生活環境,所以不能不控制,不能不佔有,哪裡曉得這是錯誤的想法。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當你沒有明心見性時,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積的,你命裡有福,捨都捨不掉;命裡沒有福,霸佔也佔不來,這些事情,《了凡四訓》裡講得很明白。所以,我勸初學的同修,一定要將《了凡四訓》念三百遍,幫助你放下,幫助你改正錯誤的觀念,對往後修學與生活,有一個正確的概念與行為,你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美滿的一生。

我接觸佛法之後,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我試著去做,果然有效。別人想控制我,我任他擺布;想佔有的,全部拿去,絕不計較。可是他拿去沒多久,我又得到了,而且得的愈多,這證明佛講的沒錯。有許多道場,一些住眾爭名奪利,這是不了解事實真相。你建的道場人家要,就給他;你命裡有大福報,再建第二個道場決定比第一個道場更殊勝。愈捨愈多,愈捨愈莊嚴,愈捨愈美滿,我這一生體驗過,確實如此。因此,對於再大的道場,再大的事業,絕不留戀,痕跡都不落,這些無非是幫助一切眾生得度的因緣而已,自己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裡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福德,享之不盡,用之不竭,你要是真正明暸,真正回頭,你就能夠得到。

返回

 

蓮語珠璣
印光大師開示

 

聖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安樂,特作大學,以示其法。開章即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然明德,在人各自具。由無克念省察之功,則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不能顯現而得受用。其明之之法,在於克念。克念之功夫次第,在於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物者何,即隨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順人情之幻妄私欲,非外物也。由此私欲固結於心,則所有知見,皆隨私欲而成偏邪。如貪名貪利者,祇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營為,或至身敗名裂。愛妻愛子者,祇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惡。養成禍胎,或至蕩產滅門者,皆由貪與愛之私欲所致也。若將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淨盡,則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須夤緣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識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則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則,盡平生力,不奈彼何。縱讀盡世間書,也祇成得一箇依草附木,隨波逐浪漢。甚矣,私欲之物之禍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怨家,決不令彼暫存吾心,則即心本具之正知自顯。正知顯而意誠、心正、身修,順流而導,勢如破竹,有不期然而然者。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其不能為堯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錮蔽,不奮克念之功,遂致從劫至劫,隨私欲轉。輪迴六道,了無出期。可不哀哉。然專以格致為訓,不以因果相輔而導者,或難奮發大心,勵志修持也。(標本同治錄序)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能彼此尊重、彼此敬愛,互助合作,共同來維繫社會安定,創造全人類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理念與願望,是任何宗教家及學派領導人共同的目標。澳洲政府對於多元文化非常重視,在昆士蘭有一個「少數民族宗教局」,局長尤里先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每個月都舉辦一次「多元文化論壇」,請這些宗教領袖及社會名流一起研究討論。而且在格麗菲斯大學,計畫興建一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每個宗教都能分配到一個修道的場所;而活動中心的大廳,是公共集會的場所。我建議學校當局,能設立一個「多元文化研習所」,研是研究,習是實習,實習就是要去做。佛家講「解行相應」,王陽明講「知行合一」,就是不但要知,還要做到。「多元文化研習所」是培養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將來的使命,就是化解族群中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誤會與隔閡,使一切眾生都能互助合作,和睦相處,這是一樁非常有意義的好事。981205早餐)

當今世界已經走進民主、自由、開放的時代,資訊發達,交通便捷,地球彷彿變成了一個村莊--「地球村」,這說明了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民,往來越來越密切了。這樣密切的關係,隨之而來的是與各各族群,以往不同的傳統文化、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的衝突與矛盾,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現象要以合理的方式消除,才能達到不同的族群,多元文化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同來創造全人類多元文明的社會福祉,這是全世界各階層領導人,以及志士仁人共同嚮往的目標。981213早餐)

昆士蘭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尤里先生說,現在大家居住在一起,如何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創造澳洲美好的生活環境和安定繁榮的社會。這個想法非常合理、非常難得,佛法裡所說的真實智慧,無過於此。

 譬如一顆大樹,這顆大樹是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大樹比作宇宙,比作法界,自己比作樹上的一片樹葉。葉葉相看就產生對立、對抗,彼此猜疑。如果深入觀察,原來好幾片樹葉是從同一個枝條生出來的,是屬於同一族群,這就不會和其他的葉產生衝突了。如果再往下尋找,條條同生一枝,枝枝同生一幹,幹幹同生一本,本本同生於一根,找到根本,才曉得整個大樹是一個整體,一個大我,一個真實的自己,這才真正把自己的生命根源找到了。於是一切對立、矛盾、衝突煙消雲散,大慈大悲的心油然而生,愛護一切眾生跟愛護自己一樣,真正契入自他不二。

真正體認到整個大宇世界是一家,整個地球是一家,人與人的紛爭就沒有了,所以任何族群團體統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個體,這是我們必須認知的。

徹悟虛空法界裡所有的星球是一個整體,一切問題才能圓滿解決。此一事實真相,《華嚴經》講得最詳細、最明白,所以多元文化最理想的教材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即是表虛空法界無量不同的族群,「嚴」即彼此無礙,共存共榮,和睦相得的莊嚴美好圓滿的境界。凡是具有如此認知的人,佛法中稱為「佛知佛見」,此人即稱為菩薩、佛陀。

《大方廣佛華嚴經》開端,我們看到參與佛陀說法的聽眾,就有二百二十八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社團,此是一會,若通說十方,則有無數無盡之族群。這正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的大匯集。佛經上所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指這些無量無數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思想集合在一起,大家皆享有各種和合圓融的真善美慧生活。世尊和諸佛菩薩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採取了教學的方法,就是要讓一切眾生認清宇宙人生的根源、真相。990117早餐)

 

返回

 

學佛心得
兩則真實的故事                           不可思

 

故事一:有一位女孩,學生時照相,相貌清秀莊嚴。而後在十九歲時,頭部長了一個比自己頭部還大的腫瘤,將此像照相,照片洗出,把相片拿顛倒看,發現那腫瘤像個人頭,上面可清楚看見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與悟達國師的人面瘡類似(查中醫書確實有此病症),是由於冤障纏縛著。此腫瘤在晚上睡覺時會跟那女孩說話,告訴她,他們過去生中是一對男女朋友,為了她自殺,心有不甘,今生以此種方式報復,與她沒完沒了。在這期間女孩遇到一位法師,勸女孩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化解過去世的冤仇。女孩也告訴那腫瘤:「我們一起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將冤結解除,不再輪迴受苦。」腫瘤接受,於是一起念佛。所以,初看到那張照片時,雖然覺得腫瘤非常恐怖噁心難看,但是細看可查覺有一種平靜。三十九歲時,女孩往生。

故事二:有位同修受好朋友下毒咒陷害,在兩年當中讓他幾乎快要精神崩潰,一個偶然的機緣有人勸他讀《無量壽經》,後來他求助於法師,法師也勸他努力讀《無量壽經》,什麼都放下。同修不怎麼相信,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讀了之後感覺有些改善,於是信心大增,就非常認真努力讀。如此,過了半年,那糾纏他使他幾乎快發瘋的力量不見了;否則的話,他已經快進精神病院。因此,他深深相信《無量壽經》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不但讀經,更精進的發心拜經。

以上兩則故事,皆是真人真事,讓人有很深的領悟。了解確確實實有過去世,且累世的冤親債主不可知曉,誰能保證冤障纏縛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我們今天學佛,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要躲避這些業因果報,而是要在往生極樂世界後,再來幫助這些累劫與自己結下善緣、惡緣的眾生,這才是學佛真正的用意之所在。而讀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其功德利益自是無可言說,同修就做了最好的證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功效,是由於讀經能使內心清淨,這些妖魔鬼怪就沒有辦法侵犯,如是而已。所以,怎可質疑會集的不如法?若是不如法,又哪兒來如此殊勝的利益?只要心念至誠,沒有不感通的道理,全在自己的一念心,何需計較是會集的或是原譯的?同修們當慎思!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鳥窠和尚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話現在已經變成佛家的口頭禪,誰都會說。不但現在人會說,古人也會講。在唐朝時代,白居易遇見鳥窠和尚。這位法師何以叫做鳥窠?他在樹上搭個小蓬,住在樹上像鳥窩一樣,生活多簡單,是個老修行人,萬緣放下。白居易那時是杭州太守,太守如同現在的市長,他遇到鳥窠和尚,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教大意?鳥窠和尚就說這四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笑笑,這個話三歲小孩都會說。鳥窠和尚回答一句話,「三歲小孩雖然能說,八十歲老翁還做不到」。白居易聽了之後,想想很有道理。做到非常重要,這關係我們的前途,我們的來生,來生是果報,今生是花報。換言之,不但關係來生,也關係現前,現前可以趨吉避凶。

 

返回

 

答疑解惑
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否可以馬上回來度眾生?還是要等到「花開見佛悟無生」?

 

這個問題,《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非常慈悲,對於悲心很重、且法緣殊勝之人,有特別的加持。如果是發願先度眾生,後成就自己,佛也幫助他,只要往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了面,就能得到彌陀本願的加持,無論在哪一道受生,都不會迷失自性。所以,彌陀法門不可思議,也是古來祖師大德講的「難信之法」。這個法是佛在一切經裡從未講過的,一切諸佛剎土也從來沒有這些事情,唯獨西方世界有。

佛法是教育,而非宗教,我們要認識清楚。佛陀的教學與孔老夫子的精神完全相同,都是「有教無類」,對一切眾生平等教化。但是夫子教學的範圍是在人世間,至於天道鬼神,夫子常講「敬鬼神而遠之」,只能奉祀而不能親近學習。釋迦牟尼佛教學的範圍,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經中講的十法界,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至於有多少不同維次的空間,無人知曉。這樣廣大而沒有邊際的範圍,都是佛所教化的區域。佛所講的都是每個人自性的本能,自性就是真心,我們的真心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德能、才藝、相好。我們常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而大乘經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都是我們每個人本有的。所以,佛說他沒有東西教人,他所教的全是一切眾生的本能,只是他的本能恢復了,而眾生的本能被蓋覆,不起作用。因此,佛看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不僅「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而且「生佛平等」,生是眾生,佛是諸佛如來,都是平等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這是大乘經的經義,也是事實真相。

為什麼世間有聰明的,有愚鈍的?就是蓋覆的煩惱有輕重厚薄之不同。煩惱輕的人,智慧就高;煩惱重的人,智慧就低;造作善業多的人,相貌就端嚴;造作惡業多的人,相貌就醜陋,這個境界沒有一定,千變萬化。跟我們身體一樣,身體也是屬於境界,這是現相,「相隨心轉」。所以,一個修行人斷惡修善,過幾年相貌就變得慈祥,說明他修行功夫得力。相隨心轉,境界也隨心轉。如果一個人一生都被外面境界所轉,受外面境界影響,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凡夫。要是能轉境界,不受境界影響,能影響境界,就是佛。《楞嚴經》云:「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之後,無論到什麼地方度眾生,別說是到人間,就連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都能去,因為他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了,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這就有功夫。這個功夫,一方面是自己修的,更大方面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使你恆住念佛三昧,才有這個功夫。

我們要問,有沒有必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絕對有必要。我們肯定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明末清初蕅益大師別號叫「西有道人」,他說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確實有,這是我們要肯定的。西方極樂世界與我們決定是不同維次的空間,它是高維次,極高無上,將所有一切不同空間維次全部突破。所以,世尊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光中極尊」是讚歎阿彌陀佛的智慧能力,能將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佛中之王」是讚歎其德行。

而諸佛菩薩在世間示現,我們要記住一個原則,必定是針對現前社會需要,提供拯救解決的方法,這對我們才真正有利益。今天社會發生了嚴重的危機,我們要知道這個危機是教育徹底失敗。過去世界還能維持祥和,原因何在?雖然全世界對於道德倫理的教育疏忽了,但中國人仍重視。《十善業道經》序文講,十分之一的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十分之九的人沾光。中國人口佔全世界比例不止十分之一,有五分之一,五分之一裡有一半的人接受儒家的教育、佛法的教育,這個世界就能安定。

我們仔細觀察現代的小孩,三、四歲的小孩看電視,霸佔著電視,家裡客廳有大電視,房間有小電視,父母要看的節目與他不同,父母叫他到房間去看小電視,他卻回答說:「小人看大電視,大人看小電視」。這種思想、言行是目無尊長,我們聽到之後提心吊膽,他長大之後怎麼辦?這是對教育的疏忽。這個問題現在要是不重視,不認真想辦法挽救,二、三十年之後,世界就沒救了。打開電視、網路,裡面的內容都是殺盜淫妄,全世界眾生腦子裡都想這些,這還得了?大家都造惡業,惡業天天增長,果報就不可收拾,這是眾業所感。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決定有惡報。

聰明人、有智慧之人,在這短短一生之中,要懂得修福;對於善、惡,必須有能力、有智慧辨別。凡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的團體,損害別人,欺騙別人,這是惡,惡的果報在三途。人在世間能活幾天,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去造作罪業,墮落在三途,這個時間就長了。所以,在世間讀聖賢書,受良好教育,必定要克服自己的煩惱、欲望,真正發心利益眾生。

度眾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沒有得度,怎能度眾生?如何度自己?將自己的煩惱習氣全部改掉,就是度自己。《十善業道經》就是標準,譬如殺生是習氣、煩惱,我從今爾後不殺生。不懂道理時,常常看到蚊蟲、螞蟻、蒼蠅這些小動物來干擾,有意無意就把牠殺死;學佛之後,再也不殺,牠也是一條命。螞蟻來這裡是為了覓食、謀生,牠沒有犯死罪,為什麼要殺牠?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對待牠?以慈悲心對牠,要布施供養牠,牠找東西吃,我們放一點東西在門外院子,牠慢慢就到那裡去了,以後就不會再來干擾,不需要用殺蟲劑。我們可以跟牠溝通,牠有靈性。凡是有靈性的,你殺牠,牠會沒有報復心理嗎?將來牠得人身,我們變螞蟻,他又來殺我們,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偷盜是最容易犯的,凡是做一些損人利己之事,都屬於偷盜。有些人說,不損人如何能利己?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是迷惑的,豈不知真誠心利益眾生,才是真正利己。佛教我們「廣修供養」,廣是廣大沒有邊際,對一切眾生我們盡心盡力供養、布施,果報不可思議。你布施這個國家的人民,要是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生的果報一定是在這個國家作國王,因為你對他有恩惠。你要是布施全世界,你就作輪王,這是經上講的統治全世界的大王,世界的盟主,許多國家都情願聽你的教誨,都服從你的號令,這是從布施得來的。你今天賺很多錢,是前世修財布施;你今天有智慧,是過去生中修法布施;你得健康長壽,是修無畏布施。修什麼因,得什麼果。沒有修因,今天想盡方法去得果報,得不到!

所以,真正命裡有的,無論做什麼事都會賺錢。做事業是緣,因緣和合,果就現前。沒有因,緣再殊勝,什麼也得不到。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唯有佛講得透徹。所以,度眾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先要改變自己的煩惱習氣。首先要改的,是把自私自利的心改掉,學佛菩薩,佛菩薩沒有自己,《金剛經》上說:「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隨類化身。我到這個世間來,就是行菩薩道,為了度眾生,度自己就是度眾生。因為度自己,就要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讓大眾尊重、效法你,向你學習,你就度了他。不能度自己,決定度不了別人。釋迦牟尼佛、諸大菩薩、歷代祖師大德,他們做榜樣給我們看,一生唯有修善,決不作惡,只有利益眾生,絕不利益自己,眾生就是自己,利益眾生是真正利益自己。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一絲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這個善行就擴大;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報還是小。因此,先要把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遵守佛菩薩的教誨。

 

釋迦牟尼佛示現「馬麥之報」及三天頭痛,阿彌陀佛如果到這邊來示現,是否也有這個現象出現?

 

有,這是教化眾生,告訴眾生因果可畏。成了佛,不能說就沒有果報,過去造的惡沒有報,成了佛惡報也現前。雖然現前,他知道這是還債,一筆勾消,非常快樂接受果報。世間人迷惑,接受苦報不甘心,還怨天尤人。佛菩薩知道業因果報,所謂「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昧就是對於因果清楚、明白,不是沒有因果。

 

宗教融合是一大勝事,若我們也去聽外教的經典,是否與「一門深入」相違背對於非正教的教派,譬如清海、盧勝彥,當如何應對?

 

這個問題問得好,教確實有邪正,要辨別清楚。對於深位的人,他們的見解就不一樣,他們真正到了不受外境的干擾,所以邪正就沒有了。我們現在是凡夫,會受外面環境影響,於是邪正就必須要辨別,要遠邪親正,這是隨順根機而說的。

 

返回
 
弘法動態
淨空法師八月份香港弘法行程

講題: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善財童子參學報告
地點:尖沙咀街坊福利會-香港九龍彌敦道136號A

◎ 講經日期:7~10(週一~週四) 4天,7:30pm~9:30pm

 

◎ 念佛會時間:5~11 9:00am~9:00pm  

 

備註:

若當日講經,念佛時間為9:00am~5:30pm

最後一天7:30pm~9:30pm舉行大回向  

 

詢問處:中華佛教圖書館 香港九龍界限街144號3F

     Tel: (852) 2336-0437 Fax: (852) 2336-1851

 

返回

 

法寶流通
好消息辑

 

在大陸現有淨空法師講經VCD流通:

了凡四訓菁華(7盤),對洛杉機淨宗同修的開示(2盤),成佛之道(2盤),節錄無量壽經「不貪計身願」(2盤),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2盤),當前應如何修學才能自在往生(2盤),華嚴經知足天王(35盤),無量壽經(83盤,94年宣講)

欲索取之同修請直接與馬居士聯絡,E-mail: mahaishe@pub.jieyang.net.cn

聯絡地址:廣東省普寧市流沙鎮白沙隴路46/11號 馬海生收  郵編:515300

聯絡電話:(0663) 224-7472;手提電話:013502663552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華嚴經1∼5片(1∼200集),無量壽經1片(1∼40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早餐開示2片(98年、99年),陸續會製作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
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
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