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11.24  星期六  VOL.75


 

印祖云:世人每每於自己所作功德作矜誇氣,於自己罪過作寬恕氣。人孰無罪,且勿說過去,即以現世論,殺種種眾生以悅口腹,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靈,可說大話,說我無罪過,妄受天罰乎?是以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故其過山積;不見有德,故其德天高。

 

卷首語
編者的話

 

本期繼續刊登印光法師對命名的開示,而淨空法師對此也有一番開示,就在《阿彌陀經要解》中,我們將之節錄於下,提供同修們參考。

「清西有沙門智旭」是蕅益大師,「智旭」是大師的法名,這是他出家師父給他取的名字。在從前,師父對徒弟或父母對子女命名,都是對他們的一種期望,所以命名非常慎重。一個人一生決定不能改名,改名是大不孝,父母對你的期望,你把它改了,這怎麼能對得起父母!出家也是如此,師父給你取這個名字是對你的指望。「智旭」這個法名意思非常明顯,師父希望這個徒弟將來智慧天天增長,像旭日東昇,這是對他這麼期望。蕅益大師果然不辜負他的老師,不辜負這個法名,他確確實實充滿了圓滿的智慧。

當然這也是個再來人,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鳩摩羅什是七尊佛的譯師,是個再來人。蕅益大師更不必說了,也是再來人,他教化眾生的手段非常高明。他出家學天台、學教、參禪,最後歸到淨土,這就是現身說法,教導我們從禪、教最後歸依淨土,給我們做一個榜樣,這才是真正的歸屬。

歸依淨土之後,他就取了一個別號叫「西有」,這是他的別號。這兩個字的意思是明白的告訴我們,佛說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有,確確實實有,我們對它不可存絲毫懷疑。你要懷疑,你就錯了,你這一生空過了!這一點都不假。另外一個別號是「蕅益」,蕅益是從因果上取的,蕅能生,蓮花是所生,種蕅才會生蓮。「蕅」表信願行,「益」是利益。哪個因?花開見佛,決定往生。這個名號是這樣取的,一方面勉勵自己,一方面這個名號就度化眾生。所以,號是自己取的,法名是師父所命的,意思都非常圓滿。(節錄自1-14-01)。

最近「文字講堂」新增加的內容為:《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台北宣講)21∼38集、《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新加坡宣講)76∼85集。

 

返回

 

經論輯要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8)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整理

 

九月十三日。復起求中進士願。許行善事一萬條。丙戌登第。授寶坻知縣。余置空格一冊。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攜付門役。置案上。所行善惡。纖悉必記。夜則設桌於庭。效趙閱道焚香告帝。

「坐堂」,上班辦公。同年九月十三日,他又起中進士的願,「許行善事一萬條」,經四年之後果然至丙戌年(了凡先生五十二歲)登第中進士,朝廷分派他到寶坻縣當知縣,任職七年(一五八六年至一五九二年)。上任之後,了凡先生做得確實很認真、很如法,他準備一本空格冊子,題名為「治心篇」,用來對治心中的惡念。每天早晨起來坐堂時,隨從就把治心篇交給辦公室的人員,放在他的辦公桌上,讓他將每天所做的善惡全數記錄。並且每天晚上仿效趙閱道(宋仁宗時的御史,為人公正無私,時稱「鐵面御史」),在庭院設一香案,將自己一天所做的善惡寫成疏文,向上天祈禱報告。

由此可知,這個人大公無私,絕不隱諱自己的過失,他用這個方法斷惡修善。因此,若是見不得人的事,不敢向上天說的事,他決定不敢做。不但不敢做,連念頭都不敢生。因此,他到晚年,斷惡修善的效果愈來愈殊勝。

汝母見所行不多。輒顰蹙曰。我前在家。相助為善。故三千之數得完。今許一萬。衙中無事可行。何時得圓滿乎。夜間偶夢見一神人。余言善事難完之故。神曰。只減糧一節。萬行俱完矣。

「縣衙」,今之縣政府。天啟的母親看到縣衙內沒有什麼善事可做,於是很憂愁的說:「從前我在家常常與街坊鄰里走動,做善事容易,現在你做了官,我走到哪裡都有人接待,反而做善的機會少了。現在許做一萬樁善事,到何時才能圓滿?」了凡先生聽了這個話也很懊惱。結果他晚上夢到一位神人,他就向天神說:「我許做一萬樁善事,恐怕很難滿願。」神人告訴他:「因你減糧這一樁事,你的善願已經圓滿。」這是他真誠行善的感應。

蓋寶坻之田。每畝二分三釐七毫。余為區處。減至一分四釐六毫。委有此事。心頗驚疑。適幻余禪師自五臺來。余以夢告知。且問此事宜信否。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銀。請其就五臺山齋僧一萬而回向之。

這就是了凡先生任寶坻知縣後,覺得田租太重,於是下令減輕了農民的田賦。因為做了這樁事情,他的一萬樁善事已經圓滿了。但他對天神的話有點驚奇懷疑,適逢此時,幻余禪師自五台山而來,他就把夢中之事向幻余禪師請教,並且問天神講的話可不可信。

「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這是依據經典理論來說的。『真心』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你做三千樁善事、一萬樁善事、十萬樁善事,是分別、執著心而做,還是有範圍。真心沒有界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極小的善也遍虛空法界。所以,菩薩極微細的善,能變成無量無邊的大善。世間人往往像了凡先生一樣,許一萬樁善事,做得很辛苦,這是小善,因為沒有脫離妄想、分別、執著。換言之,有妄想、分別、執著,所行之善有量;若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修之善既使是極小的善都沒有限量,無量無邊,因此『一行可當萬善』。所以,拓開心量非常重要,在世間做善事大小與自己心量有關係。心量愈大,小行變成大善;心量狹小,大行變成小善。這兩句是從理上講,下面一句是從事上說:

「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何況你為全縣農民減輕賦稅,這不只是萬農受惠,農夫的家人包括父母、妻子、兒女,統統受惠,因此你一善可抵萬善。俗話說:「公門好修福」。從前人何以要希求科第?希望作官?就是作官容易修善,平民想修一萬樁善事多麼艱難。反之,他若是嫌田租太少,還要加重一點,多收一點稅,這一念之惡就造了萬惡,因此善惡在一念之間。

明白了這個事情,了凡先生就非常高興,於是捐出他的俸銀,在五台山供養出家人,以此福來做迴向。

在古時候,只有作官的人有這個地位、權勢,所以為惡、為善都很容易。在現前時代,許多行業也都能修大善、造大惡,尤其是娛樂界、影劇界、傳播公司,操作的權超過國家領袖。若是利用衛星、網路傳播的內容是正面的、善行的,能啟發廣大的群眾覺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一小時的節目播出,所行之善即超過了凡先生的萬善。若是所播放的節目是負面的,教人殺盜淫妄,這一小時的罪過就是阿鼻地獄。由此可知,現在人不必去求功名,作大官、掌大權,在任何一個行業斷惡修善都比過去方便太多了。現代科技發達,這方面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方便,但是這個方便有正面、負面,我們必須認識清楚,吉凶禍福確實在一念之間。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難諶。命靡常。又云。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孔先生算了凡先生的壽命只到五十三歲,他並沒有特別求長壽,而到了五十三歲這一年,他平平安安的度過,今年已經六十九歲,這時他已從寶坻知縣退休下來。由此可知,這四篇文章是他六十九歲時為教導兒子天啟而寫的。

「書曰:天難諶,命靡常。」書是《書經》,《書經》說,「天道難信」,為什麼?「以其命之不常」,也就是說,定數是會變的,不是恆常的。又說「惟命不於常」,天命無常,修德為要。這些話都是真實話,決定不是妄語。

了凡先生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接受聖人的教誨,知道命運可以改造,自己可以主宰命運。這樣的人是英雄豪傑,決不同於一般凡人,一生聽命運的主宰。尤其造作罪業損福折壽,這是愚痴到了極處。縱然大富大貴,但是因為造作不善,福折了,壽也折了,這是世間最愚痴的人。因此,人不能不受教育,尤其不能不受聖賢教育,唯有受聖賢教育才能明理,才能改造自己的命運,提升自己的境界。

 

返回

 

楊枝淨水
如何在念佛堂念佛

     

在念佛堂念佛,為了培養長時間念佛的願望、毅力、體力,我們的作法要很靈活,不可以給同修任何壓力。有壓力就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樣念佛功夫就不得力,所以方式要自由。念佛堂可以劃分三個區域,拜佛區域、繞佛區域與止靜區域。

念佛堂中間供奉阿彌陀佛,接近佛像的區域,四周都可以拜佛。念佛堂兩邊,可以懸掛阿彌陀佛像,止靜的區域排蒲團,面對阿彌陀佛止靜,看不到拜佛以及繞佛的人,心比較容易定下來。念佛一定是以繞佛為主,繞佛要注意步伐整齊,不能凌亂,這是莊嚴道場。實在繞累了,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睡眠時間儘量減少,因為睡眠是昏沈,睡眠的時間長就表示昏沈的時間長,昏沈是落在無明。

念佛做功夫有兩種障礙:掉舉與昏沈。掉舉是心神不定,妄念紛飛。平常覺得沒有妄念,想靜下來的時候,就發現妄念很多。有人懷疑這是不是念佛念出來的?絕對不是念佛念出來的,是你平常就有這麼多妄念,你沒有發現,到念佛收心時才發現。

若妄念多,用止靜的方法,心專注佛號,或者是心中默念,或者專心聽大家念佛,只要用心專一,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千萬不可照顧妄念,勉強想把妄念消除,那是妄念上再加妄念。妄念起來怎麼辦?不要理會妄念,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號上,或者集中在觀想上(或看佛像,或閉目想佛像),就能消除妄想。所有用功的總綱領,就是消除妄想、雜念、昏沈,恢復自己的本覺。這是佛法修學無論用什麼樣的功夫,都是希望達到這三個目的。

若是昏沈,拜佛、經行、繞佛都是對治的方法,尤其拜佛是最有效的辦法。拜佛特別著重在懺悔,要知道自己業障習氣很重,所以初學者多拜佛決定有好處。每天在念佛堂拜佛,不少過三百拜,這是一個標準。拜佛的時候,由大家自由拜佛,想拜佛就去拜佛,拜佛的速度快慢由自己體力決定。在念佛堂裡,法師只領眾繞佛,止靜與拜佛隨人而宜。你繞佛繞久了累了,念佛堂兩邊有蒲團,可以止靜打坐;你想拜佛,就到拜佛區拜佛。道場始終保持著莊嚴肅穆,念佛人一點壓力都沒有。在念佛堂,身心清淨,真正做到一塵不染。

在末法時期修行,念佛是最殊勝的。我們在大乘經典裡讀到,所有一切行門以念佛為第一,念佛為最殊勝。由此可知,世尊開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不是他的本意,那是應機說法。如果照佛的意思來開法門,只有念佛法門,不可能再開第二個法門。你要問為什麼佛會開念佛法門?因為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是平等法門,其結果是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都能平等成佛,真正不可思議!而且淨土法門修學容易、穩當,保證一生成就。佛不說這個法門,說別的法門,那就沒有意義了。

這個法門正如經上講的,度根熟眾生。何謂根熟?他這一生成佛的緣(條件)具足了,遇到這個法門,他就作佛去了。但這個條件並不是每個人都具足的,如果作佛的條件不具足,遇到佛了,佛會看看你什麼緣成熟,假若你菩薩的條件夠了,就教你修菩薩法門;你聲聞的條件夠了,就教你修聲聞法;你人天福報條件夠了,就教你修人天法。佛沒有絲毫勉強,真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如《楞嚴經》云:「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決定沒有加一點點意思在裡頭,所以佛不說法。你的願望是什麼,佛就幫助你滿足你的願望。但是有一個原則,佛幫助你善的,不幫助你造惡。你是善願,佛一定幫助你;你是惡願,佛不幫助你,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魔才幫助你造業,幫助你受苦,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

因此,選擇念佛法門,信心堅定,信心清淨,此人就具足一生成佛的條件,即《彌陀經》講的「善根、福德、因緣」。但要具足這個條件非常不容易,我們見到許多有善根沒有福德,就是他聞到佛法,他相信也理解,但他往生極樂世界的願發不出來,對娑婆世界難分難捨,這是福不夠。遇不到善知識,遇不到好的同參道友,遇不到好的修學環境,這是緣不足。另外,在世間有福德沒有善根,有福德是真正肯修,真正肯幹,勇猛精進;沒有善根是遇到這個法門不相信,修其他的法門。若他那種勇猛精進用在念佛上決定往生,一生成就;若用在其他法門上,實在講到最後只能修成世間有漏的福報而已。因為見思煩惱斷不了,就不能超越六道輪迴;換言之,還要生死輪迴。縱然修的功夫不錯,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依舊沒有出離輪迴,不離輪迴決定墮三惡道。

所以,對於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捨棄,這個樂猶如吸毒,時間極其短暫,受苦卻是無數劫,何必貪圖眼前極短暫的享受,而承受將來長劫的苦報?這是愚痴,以一時的快意,招來生生世世的不如意。這是有福德,沒有善根。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是能願能行,因緣是你這一生當中成功失敗的關鍵。你有善根有福德,如果遇不到緣,一生沒有遇到佛法,也是枉然!遇到佛法,末法時期有真的佛法,有假的佛法,正如《楞嚴經》所云:「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說明正法少,邪法多,如果把邪法當作正法就錯了。

所以,正法道場的建立是刻不容緩。可是如果這個地區的四眾同修沒有福報,正法道場還是無法建立;四眾同修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福報現前,道場就成就了。因此,少數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形成正法道場;要形成正法道場,要這個地區四眾同修多數人善根、福德、因緣都成熟。可見得這不是一個人的願力,如果是一個人的願力,那佛菩薩願力是圓滿的,應當處處道場成就,否則佛怎麼稱為慈悲?因此,不是一個人的願力,是一個地區四眾同修共同的願力,再得佛菩薩加持,道場就成就了。希望同修振奮精神,認真努力念佛。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法名

 

1、智純、智本(袁聞純夫妻):以眾生本具佛智,由煩惱夾雜,則如金在礦,不得真實受用,則此本具之智,變而為妄知。雖此妄知依本智而起,而本智之體用全失,若反而念佛以自攝其心,則其智漸歸於純而得其本矣。此與令夫婦命名之大意,不知有合於汝心否。(文鈔上191

2、師越(永嘉居士之母):以宋荊王夫人王氏,自行化他,專修淨業,為女中之冠。若名師王,似不合宜。以夫人亦稱越國夫人,故以名越為妥。又離五濁,生淨土,乃超越凡俗濁惡。至往生以後漸漸上升,亦超越事也。(文鈔上205

3、契西居士的親與友:

靜庵(馬契西):修行之人,要息心靜養。汝名靜庵,合不顧名思義,一味無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討厭。自己胸膈膨脹,頭暈神疲。再不自量,必致吐血。輕則變成廢疾,重則或致殞命。反貽人謂汝學佛修行,不唯無益,而反受損。從茲一班無知,遂謂佛法之咎。因之誹謗阻遏,斷人善根。不知由汝不依佛教而行之所致也。汝須自知好歹。修行要各盡其分,潛修默契方可。(文鈔上263

契淨(靜庵之妻):當令心依佛說,身去女習,庶可獲大利益。依佛說,即依四宏誓願。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雖尚非彼分,然其心固宜發利己利人之心。除女習,即勿事妝飾,勿懷諂曲。於上人同輩,必盡孝盡友。如此方不愧為佛弟子矣。須當勤為修持,勿令有名無實,則幸甚。(文鈔上264.268

福貞(靜庵之女):貞者,正也,女德之本。若能一心念佛,俾煩惱惑業,消滅淨盡。功德智慧,徹底全彰。亦如女德之貞而無所外染,正而卓然自立也。故易曰,貞者,事之幹也。幹為樹之正身。故修行人得其菩提正身,則道業自可成就,福慧自可滿足。雖小人未能即如是。然須以如是望之,以如是乎之。期彼顧名思義,而終得如是,則後之為人賢妻,助成夫德,胎教子女,榮孰大焉。(文鈔上267

契心(居秉磐,靜庵之友):以彼名秉磐,字漱庵。以其心果能如盤石之貞固不動,又加以漱蕩其外垢,則心之本體自可顯現矣。心字,指常住真心而言,非隨緣所起之習心也。習心,乃情染耳,非本體也。(文鈔上268

 

返回

 

淨空法師佛教觀
台灣前途

 

有很多同修對台灣的前途非常關心,到底大陸會不會發動戰爭?據我的觀察,大家放心,大陸絕對不會用武力對台灣。如果是在毛澤東、鄧小平那個時代很難講,也許會用武力統一台灣。我細心觀察江澤民,他很像清朝的雍正皇帝,勤政愛民。他每天晚上工作到兩點鐘,當天的公文一定要批閱完,生活簡單節儉,我們看到之後很感動。江澤民是一個仁慈的人,雖然有一些將軍主張用武,但他極力反對,要採取和平統一,他有耐心等待。所以,他講只有在三種情況之下,逼著他不能不動武。第一是台灣正式宣布獨立,改國號、改國旗;第二是台灣被外國佔領、入侵,他要保護中國領土;第三是台灣內亂。如果沒有這三種情況,絕對不會對台灣動武,這是可以肯定的。

前幾年他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國際高峰會議,住在吉隆坡金馬皇宮。皇宮老闆是一位虔誠佛教徒,跟我非常好。他告訴我,江主席在他旅館住過三次,他親眼看到主席在浴室裡洗內衣褲。他簡直不敢相信,這麼高地位的人難道沒有人伺候?所以,他告訴我,這不是普通人,一般人做不到。他吃飯,三菜一湯。

新加坡前總統黃金輝曾經到居士林訪問,中午吃飯看到居士林擺了將近二十道菜,他說:「我平常在家裡吃飯只有五個菜,你們吃這麼豐富。」上一次香港亞洲電視台到新加坡訪問,他們說:「你們的伙食吃得這麼好,還能修道嗎?」這些地方很值得我們警惕。一個國家元首過的是什麼生活,我們今天過的生活超過他們,我們有多大的福報?你福報享完了,不墮阿鼻地獄,誰墮阿鼻地獄?

江澤民先生最近提倡以德治國,提倡小學生要讀《四書》、《五經》,這不容易!凡是心中有儒有佛,我相信都是仁慈之人,不是逼著他走投無路,他不會用暴力手段。有人說他們是共產黨,實際上我已經看不出他是共產黨。

在沿海經濟改革進步的情形,無論在哪一方面,台灣已經往後退了。中國後來居上,外國對中國嫉妒。我只看兩樁事情,一是看道路,高速公路建得比美國好,美國、加拿大、歐洲這些先進國家不如中國。中國是後來才做的,都引進先進的技術。第二是水利工程,長江大橋、黃河大橋,長江水壩是中國人自己設計的,外國工程師不敢做,中國有科技人才。所以,全世界都明白,中國在二十一世紀會興起。

我們要明瞭,中國起來了,我們在海外也沾光,因為外國人看中國人會比較順眼一點,會尊敬一點,不至於像過去那麼歧視。我很少到中國去,去過幾次時間都很短,但是印象很深刻。我們當然希望與大陸合作,合作利益多;我們與大陸不合作,外國人與大陸合作,商業機會都被外國人拿去了,我們的虧就吃大了。所以,政治是另外一樁事情,至少在工商業、民生事業上要密切合作,對於台灣人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30【阿難復白佛言。末世弟子。因緣相生。理家之事。身口之累。當云何。天中天。】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五百商主

 

殺生戒也有開緣,佛舉出一個例子有一個出家修行人要遠行,搭乘一個貿易團體的船渡大海。船上有五百商主,其中有一個人起了一個惡念,想把其他同伴害死,獨吞財物。這個修行人有他心通,這個人一起惡念,他就曉得了。但這個人是利令智昏,不能勸他,你要是勸他,他想:「那還得了!我的密被你洩漏了,就頭一個殺你滅口。」而這個修行人不是為自己如果真的自己被殺了,他能不害別人,菩薩也願意捨身救度一切眾生。但這個事情不能商量,怎麼辦?趁他不防備的時候將他殺了,這開了殺戒。

如果這個事情讓壞人做成,其他同伴完全被殺死,財物被他侵佔,他既犯殺戒又犯盜戒,果報在阿鼻地獄。他現在被這個修行人殺了,他不墮阿鼻地獄;換言之,這是從阿鼻地獄把他救出來。這個修行人這麼一做,全部人都救了,這是開緣。這個時候不能不開,不開你就犯戒。除非你不知道,你知道了,一定要救眾生。佛法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呆板的。所以,一定要懂得,我是為利益眾生,不是為利益自己。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79【至誠不欺詐。為眾所奉承。】)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請問被人誤會是否要解釋清楚?如何判定在何種狀況下需要解釋?

答:視情形而定,有些誤會必須要解釋,有些誤會可以不必解釋。是否該解釋,判斷的原則就是在利益對方,有些解釋於對方有益,有些不解釋於對方有益,只要「不為自己,專為對方」,依此標準而定,就不會有錯誤。

問:師父常說:「供養道場、供養出家眾要有智慧,若道場不辦道,出家人失去道心,供養者也需要負責任。」但師父又常讚歎談禪法師供養道場,是以「因果各自負責」的態度。又說:「做好事不要怕流弊。」我們若以尊重恭敬三寶之心,不見道場及僧眾過失來供養,即使他們不如法,耽於逸樂,我們是否仍能修積圓滿功德?

答:若真做到不見世間過,曉得因果各自負責,你的功德是圓滿的,不過這要真正有智慧。若其作惡不如法,破壞佛教形象,造的罪業極重,你的功德雖圓滿可生淨土,但對方造罪極重必墮三途,為顧及對方,我們也得要有一點慈悲心。

各人立場不同,談禪法師是出家人,供養道場多半是其出家寺廟、受戒道場,這是「祖庭」,這是一份愛心、一份報恩心。而談禪法師供養之道場並不在附近,無法照顧周全,所以說「因果各自負責」。若道場較近,能常去參學並照顧,情況就不是如此,因此凡事不能一概而論。

供養道場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道場借給出家、在家人使用。譬如我建造一個講堂,講堂產權是我的,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在此辦道,我可以租借給他,象徵性的租,一年一塊錢租金,辦得如法就永遠辦下去,辦得不如法就收回。這個作法好,將來不會有爭道場的問題。

問:有兄妹四人,父親已經過世,生前留下十萬元給母親養老。現今母親患尿毒病症,必須靠洗腎活命。老二、老三是學佛之人,發心當義工並到處捐款做慈善功德。母親患病後,兩人勸母親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並希望母親將錢捐出做功德。此舉引起未學佛的小弟強烈反對,責罵兄長沒有良心,置母親生死不顧。請問此事誰對?

答:兩者都對。學佛人懂得佛法道理,人在生病時把醫藥費捐出幫助其他病苦之人,自己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業障確實可以消除,若患者還有壽命,病會痊癒,若壽命已到可提前往生。這是學佛這一方對了。不學佛人說:「自己病這麼重,卻將醫藥費捐掉了!」此是世俗人情看法,也不能說錯。

疾病的根源有三類:第一種是生理疾病。這是飲食起居不懂得調理,這種病痛醫療可以幫助。第二種是冤親債主附身,所謂是無形的東西附身,這種病醫藥無法治療,像《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所得之病就屬於此類。這種病可用佛法超度、調解之法,債主若接受,病就會好。第三類是業障病,自己所造罪業深重,既不是生理病,又不是冤親債主附身。這種業障病,超度無用,醫藥也無效,但還是可以治好,佛教導我們要「至心懺悔,斷惡修善,改過自新」,如此方可治癒。所以,首先要省察病是屬於哪一類型,該用何種方法治療。

問:楞嚴咒不能念,因為咒的原音已失傳。請問是否可佩帶楞嚴咒?進入洗手間或沖涼時是否要除下?

答:可以佩帶楞嚴咒,這是佛經說的。雖然不會念楞嚴咒,但佩帶在身上,鬼神也會尊敬。入洗手間或沖涼,一定要取下,這是對經咒的恭敬。

問:若只看或聽一部經,並老實念佛,又依老法師的方法修行,請問是否能生淨土?

答: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老實念佛決定得生淨土。

問:家中有昆蟲窩、蜘蛛網,請問應如何處置?

答:你要請牠搬家,最好在前三天通知牠:「三天之後,我來清除。」我們也念經、念咒為牠迴向,請牠趕快搬離。我們有禮貌的預先通知牠,請牠先做準備,再將牠清除。清除只是把牠清出去,不能殺害牠。

問:讀經時若有人來,經讀了一半,請問是否繼續讀或重讀?若續讀,是否下一半經就白讀了,既無功德亦無福德?

答:你對功德與福德的執著太重了,不必想福德與功德之事。你讀經目的何在?若是為修戒定慧,讀經時則要預防,讀完一部經估計需要兩小時,這兩小時把房門關起來、把電鈴拿掉、把電話拔掉,這樣就可不受打擾。若當中有人打閒岔,確實會破壞修學功夫,這可事先預防。若讀經是為求明理,這就沒有關係,客人來了就接待客人,客人走了就繼續再讀,功夫依舊不會間斷。

問:讀經時總有妄想,且是一邊讀經一邊打妄想,請問應如何對治?

答:最好的方法是已讀的部分不算,重頭再讀,若還打妄想,再不算數,重頭再讀,必須如此要求自己,克服自己的妄想雜念。古大德教導我們,世出世間的事業成功在於精進,失敗在於因循放逸。所謂「克己作聖」,凡聖只在一念之差,凡夫無法克服自己煩惱習氣,聖人有能力克服自己煩惱習氣,就僅一念之差,所以要學習克服自己煩惱習氣。

問:學習世間學問時,想到這是浪費時間,應該把時間用在佛學上。但學佛時又不放心世間學問,因為它可以賺錢活命。因此世間學問沒有學好,佛法亦無功夫,請問應如何是好?

答:你應該先把世間學問學好,有一技之長能幫助自己生活無有牽掛。但生活不必太富裕,日子能過就好,這樣就能全心全力來學佛。佛法言:「法輪未轉食輪先」,我們最低的生活若有問題,還有何心思學佛?所以,在家同修一定是過自己最低的生活沒有問題,一家人歡歡喜喜、快快樂樂,這樣學佛才能得力。

古時候出家人道業成就多,現在出家人道業成就少,道理都在此。古時候居士供養出家人是用田地、山林,所以寺院庵堂都有產業。寺院將田地租給農夫,寺院的經濟就有固定收入,所以他不求信徒,沒有經懺佛事與應酬。因為經濟沒有問題,所以心安,修道容易成就。現在困難了,寺廟沒有恆產、沒有收入,收入完全靠經懺佛事與法會,所以出家人修行道業很難成就。我們仔細觀察,在家信徒為什麼有成就?在家人有事業,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因而他的心比出家人定、比出家人清淨。

出家人即使在現今環境,要如理如法修行,還是可以做到的。但出家人缺乏信心,「這要靠什麼生活?」「泥塑木雕的佛菩薩能靠得住嗎?」自己沒有信心,這就難了。果然對佛菩薩有堅定的信心,一點疑慮都沒有,餓死也情願。佛菩薩一定會照顧你,真有苦難時會有人來幫助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緣分,這是三寶加持。

我們對經濟來源沒有把握,因為我們不知道何人會來供養,但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念佛只為求往生淨土。真正沒有經濟來源,我們的心更加堅定,老實念佛。一天沒得吃,念一天佛;兩天沒得吃,念兩天佛,三、四天就往生了,我們要有如此的信念,不要貪生怕死。《淨土聖賢錄》的宋朝瑩珂法師,三天不吃飯、不睡覺,一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帶他往生了。有這個例子,我們怕什麼!《彌陀經》云:「若一日到若七日」,我們相信,所以心永遠保持真誠、清淨,決定不向外攀緣。若有人送錢來供養,錢的數目太大,我們要問:「你錢從何而來?家人曉不曉得?」供佛的財是淨財,若家人不知,會破壞家庭和睦,或者來源不正、借貸,我們可以不接受供養。

問:成佛是業障已經全部消除,請問何以釋迦牟尼佛還要受果報?

答:諸佛菩薩、法身大士到世間來是表演唱戲給我們看,不能當真。我們凡夫是真有業障,佛菩薩是遊戲神通,不是真有業障。釋迦牟尼佛是摩耶夫人懷孕十個月才投胎,從小慢慢長大,示現八相成道,那是演戲,不是真的。

《梵網經》說:「世尊到我們這個地球來,表演八相成道、表演成佛,這一次是第八千次。」不但是他來表演,他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弟子也是來表演的,都不是凡夫。不僅這些出家弟子是佛與大菩薩示現的,許多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也是菩薩再來。《觀無量壽佛經》的韋提希夫人,也是佛陀再來示現的。我們在《華嚴經》看到的菩薩、聲聞、緣覺、天神、雜神,統統是諸佛如來化現,沒有一個是凡夫。他們的業障全部消除了,是來表演給我們看,幫助我們覺悟,要是當真就錯了。

問:請問為何西方極樂世界一直強調壽命無量?如果壽命終了,神識又往何處去?

答: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強調壽命無量,它是事實,確實佛的壽命無量,西方世界所有眾生也都是無量壽。佛滅度後到何處去?到他方去作佛,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壽命到了,成佛了,那是應化身,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示現八十歲入般涅槃。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應化身,應化身的壽命無量壽,不可思議!

說「強調壽命無量」也不無道理,我們這個世間壽命太短,學東西時間不夠用,所以學不成功。譬如,一般修學成就要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我們沒這個壽命決定不能成功,而西方極樂世界人是無量壽,對他們來講這就不難。他方世界固然也有比我們這個世間壽命長的,但是沒有到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壽命,所以無論在哪個世界修學都不是一生能成就,生生世世都是進進退退。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生成就,只有進步快慢不同,決定沒有退轉,這是修學的環境好。

「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但這有量的無量沒有人能算得清楚。《無量壽經》比喻說,佛弟子中目犍連是神通第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眾生神通智力都像目犍連一樣,共同來計算西方極樂世界人的壽命,億劫都算不出來。「有量的無量」是真的無量,這才曉得他們統統成佛了。

問:請問居家風水及祖先墳墓是否會影響在世的子孫?

答:「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不被境轉,能轉境界,你決定不會受風水、墳墓的影響。譬如我讚歎你,你歡喜;我罵你,你生氣,你的心會被境界轉,就會影響,你就有命運、有風水。我罵你,你不生氣;讚歎你,你不歡喜,你的心清淨不被外面境界動搖,風水對你就沒有影響。

問:老法師畢生提倡佛教是教育,經過多年的弘揚,似乎佛教已回歸到教育的本位。近年來,老法師提倡宗教融合,請問這是否將佛教又回歸到宗教的地位?

答:你仔細的觀察,不是的。我們的目標是要將世間所有的宗教都帶回到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我跟許多宗教接觸,特別強調「宗教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它的內涵就是古聖先賢教育,這種教育著重在倫理道德、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我們是提倡這種神聖教育。

提倡宗教融合,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教義。《華嚴經》是講融合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土、不同的宗教,我的作法完全是《華嚴經》的落實。我們近程的目標,是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就是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遠程的目標是自己契入華藏的一真法界,這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我們學佛的目的才算達到。諸位細細去體會,不僅佛陀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所有宗教也全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問:老法師常說:「一切宗教都是第一,沒有第二。」可是在這麼多宗教裡面,能夠了生死出三界的只有佛教。請問若一切宗教都是第一,又何必一定要學佛?這是否會破壞眾生成佛的機緣?

答:這決定不會破壞眾生成佛機緣,若會破壞,清淨法身就不會變現別的宗教。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包括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土、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星球,全是法身變現的,共同一法身。不論如何輪轉,這一世他是個基督徒,可能來世就變成佛教徒。這一世是佛教徒,可能來世變成印度教徒。六道輪迴不知道輪轉到何處去,但最後還是回歸共同一法身。

外國人講的《前世今生》,裡面說的都是事實。但無論是哪一種宗教、族群,現在都知道有佛教,都知道有阿彌陀佛,那就行了。佛家言:「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的阿賴耶識中有佛的種子,將來遇到緣也會成佛。所以,我看所有一切宗教都是佛教,所有一切宗教供的神明都是菩薩化身,他用種種身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覺悟,你念《華嚴經》就能明白。佛家言:「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這是真正的慈悲。

今日社會動亂,我們如何將動亂的局面安定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宗教團結、種族和睦,首先要求社會安定,這個道理要明瞭。

返回

 

淨空法師弘法訊息
最新消息

 

淨空法師於10月22日開始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一天四個小時,詳細請見 http://www.amtb.org.tw/audio/audio.htm,有網上直播,歡迎收看,共沾法益。重播的網址在 http://www.amtb-dba.org/Audio/index-H-02-02-01V-temp.html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 電話:(027)8765-2614或8786-7749。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