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9.1  星期六  VOL.63


 

學佛必須往自己身上體會,才能受用。如果光只在文字上摸索,黑的字,白的紙,本身習氣絲毫不除,這只是「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卷首語
編者的話

 

本期雜誌仍繼續刊登有關超度的內容,從本期開始會刊登老法師講解的《三時繫念》,因為有許多同修做過「三時繫念」,但對繫念的內容卻不清楚,若能真正明瞭繫念的內容,這一堂三時繫念做下來,才有真實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敝網站中的「文字講堂」已陸續改版中,現已改好的版面為「無量壽經」、「了凡四訓」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一個將老法師講經內容彙整成文字,並配有影音同步的單元。我們將最新的講演文字上網,做為同修聽經聞法的一個最佳途徑。此次改版,有許多同修來信說這個版面比以往的呈現的方式更好更方便,我們也是在學習實踐中,希望同修們能提供更好的建議與指導,讓我們一起將這個網站經營的更好,因這是同修們共同的網站。

也有同修來信詢問,老法師這次回台灣,除了9月29日公開講演外,是否有其他時間能會客?老法師這次回來最主要的目的,是在「緯來電視台」的攝影棚錄一套「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以供電視台播放。到時「文字講堂」中,也會以最快的速度上網。至於會客時間,應該會有,同修們可以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查詢老法師講開示的時間及會客的時間。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63)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止莊嚴故。悉能滌除一切結使。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

古德言,若就所修方便門來講,「止」屬於空門,即真如門,因為它是離一切相的;「觀」屬於有門,即生滅門,它是對於一切有為法而發殊勝的理解,也就是說觀是智慧,智慧能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大經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是止,即一切法是觀。若就修行次第來講,應當是止(定)在前,止能伏煩惱,斷煩惱要觀,先修止後修觀,有觀始能看清煩惱之真相,方能轉煩惱為菩提。但是功夫到純熟時,跟初學不一樣,初學者修學是有先後次序,而功夫純熟時,止裡有觀,觀裡有止,止觀不二。

大乘佛法的修學,無論哪個法門,一定要懂得一門深入。一門深入是止,將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就是止。功夫用在一門上,這一門就有觀,放下萬緣是止,所以一門深入是止觀雙運。要用什麼心態去修學?至誠感通;至誠是因,感通是果。換言之,必須用真誠的心一門深入,才能開悟證果。

感通是什麼樣子?通是通達,世出世間法不學就通達,這是感通的樣子。感通也有層次淺深之不同,所謂是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印光大師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這是小的感通;「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是大的感通。由此可知,感通能力之大小,與你的誠敬心成正比例。誠敬從什麼地方看?從十善業道,果然斷十惡、行十善,就是至誠。功夫淺深就看你斷惡修善的成績,在一切人事物裡,以十善為標準,不生十惡之念。我們用止觀,止的時候一念不生,觀的時候萬善相隨,起心動念純善對人、對事、對物,這時距離感通就不遠了。最粗淺的一個現象,三藏十二部經擺在你面前,都能通達無障礙,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一句話講一輩子都講不完,這是真的。

真正一門深入,就有這個能力。展開經卷還有很多障礙,表示你沒有通,也沒有入。「入」尚且沒有,「深」就更談不上,所以佛法修行的祕訣是「一門深入」。我常常做比喻,佛法像個圓球,球有圓心,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像球面上的任何一點,任何一點都通達圓心,只要到達圓心,全部通達;沒有到達圓心不會通達,你還是一門,不懂第二門。

我們也很想通達,為什麼通達不了?有業障,業障懺除了就通了。何謂業障?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是業障,但是業障有根,我們把根找到,從根本修就快速了。根本是心,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還有根本,那就是自私自利,所以要是不能把自私自利放下,第一個關口就不能突破。

自私自利就是《金剛經》講的「我相」、「我執」、「我見」。《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一般的看法,「即非菩薩」是法身菩薩。我的看法沒那麼高,「即非菩薩」應該說「即非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才符合真正的經義。初信位的菩薩三界八十八品見惑破了,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都離開了,在小乘相當於初果須陀洹果,這樣的菩薩才真正入門。第一個難關突破了,往後修行一帆風順。

無論在家、出家,每個人善根都很深厚,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就是這一關沒突破,所以依然是生死凡夫。如果證得小乘初果、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個人就是聖人。小乘初果已超凡入聖,雖然尚未出離三界,但是決定不落三惡道。小乘從證須陀洹起,天上人間七次往來即證阿羅漢果;而大乘菩薩遇緣殊勝,一生就能超越六道輪迴。《金剛經》真正的意思在此地,說「法身菩薩」太高了,我們望塵莫及,很難提起警覺心;講初信位的菩薩,距離我們很近,這一步跨進去就入門了。因此,「我見」不能破除,始終還是在六道輪迴。

我們生生世世就是被「自私自利」這個妄想、執著害了。如何破除這一關?我、我所必須要捨得乾乾淨淨,這就是放下。從前章嘉大師教導我先從「我所」下手,「我所」是「我所有的」,身外之物,先從這裡放下。常常想到佛教導我們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將不去就是帶不走的,帶不走的應當要放下。我的房子、我的財產、我的地位、我的名聞利養,死了沒有一樣能帶走的;我的眷屬、我的兒女、我的子孫統統帶不走。帶不走要放下!放下不是不負責任,一樣要負責任,認真負責教導他們,不放在心上;心地清淨,把親情轉變成真實智慧,把感情轉變成理智,心裡毫無牽掛,就跟佛菩薩一樣,從這裡著手。然後進一步,「我」也捨棄,我這個身帶不走。身不是我,身也是「我所」,常常這樣觀想,人就生智慧。「我」跟「我所」統統放下,再也不執著,這樣才能入門。

入大乘之門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入小乘之門就是初果須陀洹。你要是不能放下,你就永遠入不了境界,永遠作凡夫。學佛學了一輩子,就是天台大師講的「名字位中人」,有名無實,還是輪迴心造輪迴業。在六道裡面,善因感三善道果報,惡因感三惡道果報,出不了六道輪迴,毫無成就。出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才算是小果;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的佛都是小果。離苦得樂,離三界之苦,得四聖法界之樂,這個樂不究竟,必須還要向上提升,從相似位提升到分證位,才算是真正成就,證得大果。到如來果位,就是究竟圓滿的果位。要不斷向上提升,上是不斷放下,放下就往上升,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所以,在現前我們是先伏煩惱,再斷煩惱。

「止觀」的意思深廣無際,經典上說:「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觀」,「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由此可知,止跟觀是一樁事情。「照而常寂」,觀即是止;「寂而常照」,止就是觀,止觀是修行功夫的一體兩面。僧肇大師言:「繫心於緣謂之止,分別深達謂之觀。」以十善業道而言,緣就是十善業,念念不離十善業是止,儒家所謂「止於至善」。

《大學》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孔孟大道的總綱領,他們一生自行化他都不離此原則。「明明德」是觀;「親民」、「止於至善」是止。所以,「知止而後有定」,「定」是清淨心現前,禪定境界現前。我們的心為什麼這麼亂?為什麼定不下來?我們不知止,不曉得應該止在哪裡。儒家的學者有定功,他們雖然沒有接觸過、也沒有學過禪定,定功從哪裡來?他知止,知道止於至善。「至善」就是「明明德」,這與佛法講的「明心見性」非常接近。

我們修學應該止在什麼地方?一般同修都說應當止於彌陀聖號,這個說法有沒有錯?沒錯,但不圓滿,因為你對於彌陀名號了解得不清楚;如果你對彌陀聖號了解透徹,止於彌陀名號是大圓滿。彌陀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圓圓滿滿包含了其他的四十七願,少一願,第十八願就不圓滿。四十八願的基礎是什麼?《大乘無量壽經》;換言之,離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也落空了。全部《無量壽經》的架構在哪裡?《大方廣佛華嚴經》。然後你才知道,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名號把世出世間所有善法包括在其中。所以,我說你執持名號不圓滿,道理就在此地。

執持名號最低限度要落實在斷十惡業、修十善業,念佛才會產生作用;若不能斷惡修善,佛號白念了,如古大德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有人念佛有效果,有人念佛一輩子還是隨業流轉?關鍵在會跟不會。會實在講很簡單,處事待人接物完全用十善,認真修十善、斷十惡,念這一句名號肯定往生。

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阿彌陀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大善人。釋迦牟尼佛這樣讚歎,實際上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共同讚歎。我們的心行不善,怎麼能與阿彌陀佛相應?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相應,所以念得沒有效果。那些念得有效果的人,仔細觀察都是心地、行為善良的人,才能往生。

念佛有沒有真功夫,最後一招完全顯露出來。你活在世間用種種善巧方便去隱瞞人、欺騙人,人家稱你為善人,你得到好的名譽,不見得是真的,最後要看你怎麼死法,那一招不能騙人,真正功夫在這裡看。你走得很自在、很瀟灑,你是真功夫;你走的時候有痛苦,你是假的。所以,無論出家、在家,修行功夫到最後一招全部顯露出來,一生可以蒙蔽人,最後一招不能騙人。

所以,修行一定要如理如法。理,「法性寂然」,「法性常照」,這兩句話就是說明我們的自性。法性是我們的自性,具足圓滿的智慧;常照是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既然是本定,《楞嚴經》講「首楞嚴大定」,這是性定不是修來的,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是真理。自性本定現在為什麼不定?現在不是自性作主,是妄心、分別心、執著作主。妄心是無明,無明就是糊塗,不了解事實真相。妄想、分別、執著是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

佛教導我們,煩惱是虛妄的,法性裡沒有煩惱。佛看一切眾生是看一切眾生的本性,所以佛對一切眾生尊敬,因為眾生的本性與佛無二無別。《華嚴經》、《圓覺經》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是不是佛?在佛眼睛裡看是佛,確實是佛,一點都不假。從哪裡看?從六根根性,六根根性是真的。你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是六識把你變成這個樣子的。識是假的,性是真的;真的永恆不變,永遠不滅。《中觀論》講的「八不」都是形容真性,「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這是真性,一切眾生個個具足,這是我們要修的。

怎麼個修法?佛教我們用真性不要用妄識,會這一套功夫做這個轉變,你是上上根人,你是圓頓根人,不必經過許多層次,一下就證法身大士,這個道理與方法是世尊在《楞嚴經》上說的。交光法師的《楞嚴經正脈》,在序文裡有一段故事。他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他向阿彌陀佛說,《楞嚴經》傳到中國來,自古以來這些註解都沒有真正把佛的意思顯示出來,所以他想重新做個註解,向阿彌陀佛請假,等他把這部經註完之後再往生,阿彌陀佛同意就走了。

確實他提出修行的方法與古大德不一樣,他直截主張「捨識用根」,這個方法高!一下就轉過來了。換言之,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不要用八識,直接用根性。我們眼見用見性見色性,用聞性聞聲性,立刻就明心見性,從凡夫地一提升就是法身大士,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這是佛在楞嚴會上說的真正意思,但是沒有人能夠修得成功,因為「捨識」識捨不掉,「用根」不會用,所以成不了法身大士。

「知止」非常重要,不但是出世間的證果開悟,連世間的人天福報都以此為基礎。所以,人要是不知止,世出世間法都不會有成就。縱然你過去生中累積很大的福報,你在這一生當中,世間人所謂「得志」,榮華富貴你都得到,在極短的時間,你這一生當中就把你多生多劫累積的福報統統耗盡,不但自己死後要墮惡道,你的子孫也如世間人所說的「家破人亡」,甚至於子孫都斷絕。什麼原因?不知止,所以這比什麼都重要。

「止莊嚴故」,莊嚴就是修得很好,修得很如法;止一切惡,這是消極,積極的是修一切善,止惡修善才能把一切煩惱斷盡。「結使」是煩惱的另一個名稱。所以,人要是不能止惡向善,前途是一片黑暗。而善惡的標準,都以本部經做準則。「止惡」,一定止十惡,修十善。本經末後所引用的,概括了全部的佛法。全部佛法都以「十善」為基礎,換言之,都以「斷惡修善」為基礎;世間的人天福報也是以此為基礎,然後才知道這樁事情的重要性。「止」是放下,在凡夫位,我常講「放下自私自利」,這是總說。就我們凡夫現前煩惱最嚴重的,一個是財,一個是色,這兩樣不放下,不但道業沒有成就,世間的福報也無法累積,「積功累德」做不到。

「方便莊嚴故」,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也就是下手之處,一定要從財、色,這是最嚴重的。有人對於財色比較淡薄,但是他要名、要頭銜,要人家尊重,好名也是重大的障礙,這都是嚴重的煩惱習氣。

我們再仔細觀察,祖師大德如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確實是我們的好模範。印光大師一生沒做過住持當家,他在沒有出名之前,在普陀山藏經樓服務了三十年,看守藏經樓。老法師國學的基礎好,有這麼長的時間等於閉關一樣,心定下來「深入經藏」,果報就是「智慧如海」。離開普陀山之後,有很多地方請他作住持,他讓給別人、推薦別人,自己在寺廟裡還是做一個清眾,但是大家都非常尊重他,聽他的教誨。一生做清眾,不管事,十方的供養全部做法布施。他辦了一個「弘化社」,就是現在的佛經流通處,全心全力做法布施,一生就做這樁事情。慈善救濟的事情,偶爾為之。錢從哪裡來?印經的款項撥出來,我們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看到。這些作法都是教導後學,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一,才有成就。

我有今天是得力於老法師的餘蔭,我跟老法師一脈相傳,李炳南老居士傳他的法,在台中三十多年依教奉行。他在台中建立蓮社、慈光圖書館,也做了不少事業,完全遵照大師的教誨。我是李老師的傳人,我在他會下十年,真正得力兩句話:「一門深入,至誠感通。」一生受用不盡,讓我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所以,我們是受印祖的餘蔭,我們要把老法師的德教傳給後人,希望代代有傳人。所以,我們懂得止,也懂得觀;觀是看破,止是放下。尤其我們生在這個亂世,一定要像祖師那樣高度的警覺,常常想到死到臨頭,隨時隨地都會死。你想想看,死了以後,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能帶去?凡是帶不去的,充其量有一個妥善的安排,傳到下一代,代代往下傳。不能有絲毫貪心,有絲毫貪心就錯了。

我早年講經講過很多遍,四十歲以前用功努力學習,既然出家了,工作只有兩樁事情:一是弘法,一是護法。有這個天分、條件的學講經,學講經的人一生作清眾,道場任何執事都不擔任,專心在經教上,教化眾生。第二種人沒有講經的條件,發心護法,擔任常住執事作內護,協助講經的同學。弘護是一體,我常用鐘錶做比喻,弘法的人是鐘錶錶面上的指針,護法是後面的機器,少一個它都不會動。如果弘法的人嫉妒護法的,護法的人嫉妒法師,這個道場就毀了。無論弘法、護法,心量要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外面來的毀譽,那是世間人的看法,世俗的觀念;我們是覺悟的人,跟他們的看法、想法不一樣。所以,護法的人聽到有人讚歎弘法的人要歡喜,一點嫉妒心都沒有,更愛護他,更護持他。弘法的人聽到信徒們讚歎住持、執事,也決定沒有嫉妒心,完全是一體。

「能如實知」,「如實」是真的知道了;「諸法自性」就是諸法實相,全部都落實在斷惡修善。我們自己修行,教化眾生,從哪裡開始?從十善業道開始。我過去講不少經,一開端都引用虛雲老和尚的話,「深信因果,斷惡修善」。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的祖師大德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所以深信因果、斷惡修善是世出世間修學的根本,我們不在這上下功夫,無論怎麼用功精進,最後都落空。

 

返回

 

楊枝淨水
依報隨著正報轉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利用網路傳播佛法,這是弘揚佛法事業上另一個新的開端,正確的利用高科技將大乘佛法向全世界傳播,令一切眾生有機緣聽聞大乘佛法,這對於人們的生活工作,乃至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決定有幫助。

近幾年許多地區都有天災人禍,而現代人總是將這些災難視為自然災害,人無能為力。這是因為他們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才會產生這個錯誤的觀念。佛說宇宙是一體,生命同源,一切眾生息息相關,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這些自然災變與我們的人心、思想、行為確實有密切關係。這是佛陀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要冷靜觀察思惟,接受佛陀的教誨。

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源,哲學說是本體,佛法講是心性、自性、本性、真性。性是永恆的,沒有生滅,《楞嚴經》所謂「常住真心」,只有自性是真的。佛法講真、妄,其定義為永遠不變是真,凡是有變化即是虛妄。《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會變化,性沒有變化,性是真的;相是從性變現出來的,沒有性就沒有相,所以性相是一體,性相不二。現相有有情與無情,動物是有情眾生,植物、礦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怎麼來的?自性迷惑,佛法講起了無明;換言之,就是有了妄想、分別、執著。因此,有情有想就變成動物,稱為有情眾生;無情無想就變成礦物、植物、山河大地,稱為無情眾生。由此可知,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虛空,同一根源,同一本體,都是從這個體變現出來的,所以關係非常密切。

經云:「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環境、山河大地乃至於無量的星球,都是隨著人心在變化。你的想法、看法、做法會改變你的生活環境,如果你的想法、看法、做法與自性相應,「隨順性德」,你的生活環境就是美好的。經上說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華藏世界美滿而無絲毫缺陷,他們的環境之所以那麼好,就是因為他們的心好,隨順性德。我們居住的環境,災難特別多,聽說新幾內亞發生海嘯有一千多人死亡,台灣有地震,就是因為心不好,與性德相違背。性德本來是善的,是善到極處,如儒家所言「止於至善」,至善是性德,是每個人本來具足的。現在至善的性德不起作用,是我們迷了,迷在相上。五欲是相,財色名食睡是相,六塵是相,不知道相是虛妄的,相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以為相是真實的,拼命在追求這個幻相,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將美好的環境破壞了。

「知恩報恩」是二地菩薩修學的科目,法身大士的境界。法身大士知道「恩」,知道一切有情眾生、一切無情眾生,山河大地、植物、礦物對我有恩,盡虛空遍法界點點滴滴都於我有恩。我如何覺悟?如何恢復自性?如何成佛菩薩?都是得到一切眾生的幫助。善人對我有恩,惡人對我也有恩,恩德是同等的;有情眾生對我有恩,無情眾生對我也有恩,也是等無差別。如果有差別,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還沒有去除,你不知道「恩」的深廣義趣。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就是說明這樁事情。你何時真正知道盡虛空遍法界、萬事萬物對我都有恩,就是法身大士的見地;念念想著要報恩,就是法身大士的行持。

現今世間多少人感嘆著忘恩負義,就是因為沒有人教導「知恩報恩」。我們深深相信,一切有情眾生都有善根、福德、因緣,三惡道的眾生也都有善根、福德,只因為遇緣不同,所以他在惡道受苦,我們在人間受難。好的增上緣是良師益友,有老師教導,有同學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把我們的凡情、妄想、分別、執著漸漸淘汰,使本有性德逐漸現前大放光明,所以緣是第一殊勝。

古人言:「千里從師」,古代沒有交通工具,聽說有一個好老師、一個好道場,想到那裡求學就必須辛苦走上幾個月。從前中國人聽說佛陀出現在印度,要想去親近佛陀、聽聞佛法,從中國走路到印度要兩、三年的時間,路途歷盡千辛萬苦,而且死在旅途上的比例很大,這是為了親近善知識而冒險犯難。而現代交通方便,如果有此機緣,我們決定不能捨棄,一定要好好掌握。遇到善知識,遇到好老師、好同學,還有最好的教材--佛法的經典,有如此大好機緣,能每天在一起切磋琢磨、研究討論,改過自新,我們的善根、福德一定能現前。即使造作的罪業再重,只要懺悔改過,也必定得到諸佛菩薩的護念加持。

一切要從自己內心做起,過去起心動念為自己、為家庭、為事業,自私自利,與性德相違背。要知道自性所現的相是盡虛空遍法界,今天你把虛空法界的一小點抓到就認為是自己,其餘的都捨棄,違背了自性,這是大錯特錯。由於這個分別、執著,虛空法界變成六道輪迴,變成三惡道,這是迷,這是執著。迷是妄想,一定要破除妄想、執著,不再執著「我」。我是我有,「我」不是沒有,盡虛空遍法界、山河大地都是「我」,這是事實真相;如果執著這個身是「我」就錯了。

初學的同學乍聽這個話會感到很驚訝,不能接受,這是理所當然,因為你迷得太久,現在告訴你事實真相,你很難接受。可是這是真實,希望大家慢慢回頭,漸漸熟悉,再把自己找回來。然後起心動念關懷一切眾生,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幫助眾生是真的幫助我,幫助我不幫助眾生便是害了我。而幫助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最要緊的是破迷開悟。你能這樣存心,處事待人接物,你的心就是佛心,你的行為就是菩薩行,你就入菩薩境界。

 

返回

 

淨空法師佛教觀-超度
中峰繫念法事三時全集略記(1)

 

壹、啟建三時繫念法事

經題:中峰繫念法事三時全集

【中峰】,即中峰襌師,元朝人,通宗通教,晚年專修淨土。他的事蹟在《高僧傳》、《淨土聖賢錄》與《往生傳》中都有詳細記載。

【繫念】,就是世尊在「淨宗三經」教給我們修學往生淨土的方法。《觀無量壽佛經》講「一心繫念」,《無量壽經》講「一向專念」,所以「繫念」是念佛的祕訣。

『繫』是心裡有心事、有念頭。『念』是「今」、「心」,心上真有。「繫念」專指二六時中心裡有佛號,意思是我們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口裡有沒有無所謂。口裡念佛是自度度他,念給別人聽的,真正的功夫是心上真有阿彌陀佛。如果口裡有佛號,心裡沒有佛號,就是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還是「喊破喉嚨也枉然」。

【法事】,法是方法。中峰襌師為我們做的這部儀規,就是繫念的方法。

【三時】,儀規分為第一時、第二時、第三時,就是三時法事。

【全集】,三時法事齊備,稱之為「全集」。

一、香讚

戒定真香。焚起衝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放。頃刻氤氳。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戒、定」是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即「五分法身香」。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第五章傳香,傳的就是「五分法身香」。這個讚是讚五分法身香,但五分法身念起來太長,所以用「戒定」二字做代表。一般香在燒時有香氣,不燒就沒有了,它是會中斷的。而「真香」是不會間斷的,是永恆不變的,它是讚歎我們的心性,「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是性德之香。

「戒定真香」燃起來的時候,煙雲瀰漫,很快就遍滿十方。因為十方三世在心性裡沒有障礙,沒有間隔,所以盡虛空遍法界在一念當中就瀰漫了。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時,耶輸陀羅有難,就是用「戒、定」將災難化解,所以特別提出這樁事情來讚歎。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諸佛海會上各處湧起香雲的現象,像個蓋一樣,所以是「香雲蓋」。

二、四句偈

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

這是法事開端的第一句話,即法事之緣起。

「覺海虛空起」,這是說明宇宙萬有之緣起。宇宙從何而來?一切萬物從何而來?人從何而來?六道從何而來?《大乘起信論》云:「爾有無明,以無明而有三細相,以三細相而有六粗。」這樣輾轉演變發展,才有十法界依正莊嚴。

「娑婆業浪流」,『娑婆』是六道輪迴,『流』是六道流轉。六道怎麼來的?業力變現出來的。何謂「業」?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善業、惡業和非善非惡業。三善業果報在三善道,三惡業果報在三惡道,業力推動我們在六道輪迴流轉。我們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業一天比一天嚴重,一年比一年嚴重,所以我們在六道的生活狀況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

「若人登彼岸」,我們要想出離六道輪迴,只有一條路,除這條路外,沒有第二條路,這一條路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也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教導我們的。

「極樂有歸舟」,『歸』是回頭,『舟』是交通工具,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交通工具,就是法事中所講的修行方法。這四句偈說出了法事的緣起,說得非常之深廣。

三、爐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當香爐裡的香燃起時,我們心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心與法界一樣大,所以「香」遍滿了虛空法界。我們的心真誠、清淨、平等,就與一切諸佛感應道交,十方法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講經說法,我們都能聽到。「誠意方殷」是能感,誠是關鍵之所在。「隨處結祥雲」是屬於器世間的感應,這是依報的感應。「諸佛現全身」是佛菩薩的感應,這是知正覺世間的感應,依報、正報都有感應。這首讚確實是讚歎一切諸佛菩薩的道場、海會。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

「雲」這個字用得非常之好,雲是非有非無,這是事實真相。從理上說,相有體無,像雲彩一樣。我們啟建法會得一切諸佛的加持,十方菩薩也來護念我們的道場。

四、細說香讚

此一瓣香。根蟠劫外。枝播塵寰。不經天地以生成。豈屬陰陽而造化。

「劫」是時間;「塵寰」是空間。用此「香」表我的「心香」,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不經天地以生成」,性空真相,本來具足,所以不是生成的。「豈屬陰陽而造化」,『造化』是造作變化。六祖惠能大師言:「何其自性,本來具足。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因此,它不屬於造作,也不屬於變化,這是心性之德香。

爇向爐中。專伸供養。常住三寶。剎海萬靈。

「剎海萬靈」是指六道眾生。我們供養的對象上從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

極樂導師。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

這是在一切諸佛如來中,專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悉仗真香。普同供養。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真香」是性德的香光,我們都以真誠、清淨、平等心來供養。《普賢行願品》云:「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中,普賢菩薩教導我們:「依教修行供養是第一」。

以上是讚佛,表達自己的誠意,不僅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更與十法界起感應道交。這個佛事的修法,功德確實不可思議,利益無邊。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

 

◎ 瞋心一起,于人無益,于己有損,輕亦心意煩躁,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減,福壽增崇矣。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意見不和害了人

 

往年我在台北,親眼看到道安老法師被信徒治死了,這就是意見太多,各人有各人的意見,各人都認為自己的方法好,最後把人治死了。道安法師當時自己無法作主,只能聽人家的擺布,那些人都是好心,都是希望老和尚身體早一天復元,但是沒有常識、沒有智慧,道聽途說。實在講老和尚沒有病,只不過是晚上睡覺起來去洗手間的時候,沒有體力跌了一跤,他爬起來之後又跌下去,跌下去就爬不起來了。洗手間是瓷磚,在裡面凍了一夜。如果他是在北方,大家就會有這個常識,會把他治好。而南方人沒有這個常識,以為凍傷了要趕緊用幾床被子把他捂起來,還用暖爐,結果把寒氣逼在裡頭出不來,這真的是死於非病。凍傷決不可以用被子,決不可以用暖,一定要用涼水洗澡,給他按摩,把身體裡面的寒氣逼出來就沒事了。他們的方法恰恰用反了,這都是好意,結果好意把師父整死了。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意見不和,這種事情我們看得太多了。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2集【所向不諧】)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我是教物理學的中學教師,現代的學生比從前難教得多,有些甚至目無尊長。有時為了要趕課程進度,上課時難免會大聲喝罵他們幾句。每當這樣做時,又會起瞋心。請問這對自己的修行是否有障礙?又應如何應付?

答:對修行沒有妨礙。釋迦牟尼佛也會發脾氣,也會拍桌子罵人,這是一種教學的手段,在佛家講「善巧方便」。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像演員演戲一樣。世間就是一個舞台,它不是真的,全是假的。他生氣是做出一個生氣的樣子,其實他並沒有生氣,這跟我們凡夫不一樣。我們凡夫生氣是從心裡面生到外面,他的生氣只是表面,心裡完全沒有。

我們要學佛才能辦事情,有時不用這種方式,事情就辦不圓滿。所以,「喜怒哀樂」在佛菩薩都是表演、作戲,只為了把事情辦圓滿,因此這種方法是一種必要的手段。這是智慧,不是煩惱,沒有障礙,是度眾生的善巧方便。

現在學生難教是真的,為什麼難教?孝道沒有了,師道當然也沒有了,因為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今天小朋友難教的原因在此,社會動亂的原因也在此,許多宗教講世界末日的原因也在此,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應當認真努力修學,至少在劫難來時,自己決定不驚不怖,知道藉此機會,正可以轉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真正懂得佛法的這些道理,就知道人是不會死的。如果人死了,而且死了一切都完了,那我們何必還信佛?這個身體死了,另外一個身體就生了,永遠生生不息,因此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

我們死後來生到哪裡去?這個關係太大了!如果我們修得好,來生換一個比現在還要殊勝的身體與生活環境,何樂而不為之?如果自己在這一生不能好好的學習,造作許多罪業,來生就往下墮落,那就太可惜了。因為往下墮落容易,往上提升比較困難。所以一定要明理,要積功累德,決定不造惡業。

佛教導我們基本的修學法,我們不要講太高,如果想要來生還能得人身,來生決定要比這一生過得幸福、過得好,佛的基本教誨:「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十六個字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不管你修哪個法門,即使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人身也未必能保得住,這是修淨土的同修必須要知道的。淨土宗建立在「淨業三福」的基礎上,你能將這四句十六個字真正做到,念佛決定往生。

「淨業三福」有三條,如果你能做到第一條,就生凡聖同居土。能做到第二條,決定往生方便有餘土。「三福」統統做到,念佛往生生實報莊嚴土。假如天天念佛很認真,「三福」第一條都做不到,最後不能往生,你不能怪佛,認為「佛講的話不算數,佛家講的不靈」。不是不算數,不是不靈,是你自己沒有完全了解,你就造更嚴重的罪業,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問:我在學校教「聲學」時,常舉經典中佛說「聞性」的實相,與物理學中的「聲學」不一樣。請問這樣算不算誤導眾生?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深。佛家講的聞性,是《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方法,菩薩從凡夫修行成佛,就是用聞性的功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如果你要把這樁事情搞清楚,一定要讀《楞嚴經》,要在這部經典上下功夫。跟聲學有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都必須辨別清楚。

「反聞聞自性」是一種很高的修行方法,一般人決定做不到。實在說,這是禪宗高級的修行法,還不是普通修行法。你能夠了解更好,不了解就勸人老實念佛。用音聲也很好,古德常言:「佛號從心裡生起來,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這個方法很能攝心,與聲學也有一些關聯。

問:請問為什麼我會一直不斷的遇到一些生病又可憐的貓?我一定要幫牠們把病醫好,不然就會後悔難過。又怕牠們會再受到傷害,所以也不敢放牠們走,但母親因為我收了太多貓而起煩惱。我也曾請佛幫忙,好像佛沒有幫忙?

答:佛法是講緣分,沒有緣,對面都遇不到,有緣就天天遇到。所以,你跟這些貓有緣,可能是你過去生中,不止一生喜歡貓、愛護貓。

如果遇到這些生病又可憐的貓,你要幫助牠們,要把牠們當作一般眾生同樣的看待。牠前生也是人,因愚痴墮在畜生道,將來牠也會轉到人道。畜生也有佛性,從佛性上看都是平等的,所以幫助一隻貓與幫助一個人的功德相等。你幫助牠們,決定有好的果報。

佛家有一本書名為《物猶如此》,書中都是講一些小動物有靈性又有佛性的故事,你可以把救護眾生的這些事情多與母親談談。你養的這些貓,你要教牠們念佛,要給牠們皈依,把念佛機放在貓住的地方,讓牠們常常聽。佛不度無緣眾生,牠跟你有緣,你跟牠說話,牠就會聽得懂,我相信貓也很乖、也會聽話。你要幫助牠們,要度牠們念佛,也要常常為牠們說法。

至於請佛幫忙而佛沒有幫忙,是你請佛的心不夠誠懇;心誠懇了,佛一定來幫忙。這是我教給你的方法,你可以給牠們授三皈,勸牠們也不要傷害其他小動物,好好的照顧牠們,這樣就非常好。

問:看到阿彌陀佛的造像,一手拿著蓮花,一手垂直,手掌朝前,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

答:這是佛的「手印」,現在人稱為「手語」。佛一手拿著蓮花,另一隻垂手,這是接引眾生的像。蓮花是十方世界眾生發願念佛求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會生出一朵蓮花。你念佛念得愈誠懇、愈勤,蓮花長得就愈大,光色就愈好,將來自己往生的時候,就生在這朵蓮花裡面,蓮花化生。我們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我們,佛手上拿的蓮花就是自己平日念的這朵蓮花,造像是取這個意思。

問:自從修淨土法門後,身心歡喜,一心持誦阿彌陀佛聖號,發願往生西方淨土,真心讚歎阿彌陀佛是唯一的皈依。但是每天做早晚課及唱懺悔偈時,眼淚總是不自覺的流下來。請問我是否罪業深重?

答:這樁事情在《無量壽經》上有記載,佛告訴我們,聽到佛號,聽到梵唄,受感動流淚,這是過去生中善根的現象。換言之,你過去生中曾經修學過這個法門,只是沒有修學成功,若修成功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了。這一生又得人身,又遇到緣,自然內心受感動,這是正常的現象。應當要認真努力,不要放棄這一次的機會,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有成就。

問:請問大乘佛子是否可以學靜坐?

答:靜坐是佛門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就佛教整體而言,不論哪個法門,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修行的綱領都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法在修行上,「定」是樞紐,無論哪一個法門都是修定。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禪定,無量法門就是無量不同的方法修禪定,而淨土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禪定,一切總離不開「定」。

「定」的表現方式,就是用坐。人坐在那個地方是定的相,在「四威儀」行住坐臥中,坐是定的相,取這個意思。坐是取它的意思,心不動叫坐,不一定要每天盤腿面壁打坐。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談到「坐禪」說:「內不動心是坐,外不受誘惑是禪。」這個說法好懂。佛經說:「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稱為打坐、坐禪。所以,行住坐臥都是禪定,不一定要盤腿面壁。真正做到一切時、一切處,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坐禪,這是真正在禪坐。盤腿面壁坐在那裡,心裡還打妄想,一點用處都沒有。

所以,佛法用形式表法,我們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佛像是坐著的,教我們心不動、念頭不動,決不受外面境界誘惑,表這個意思。初學者每天能靜坐一段時期,對修定也有幫助;功夫成熟了,就不在乎形式,這層道理一定要懂。

問:捐獻器官是一種善行,但佛教主張在八小時內不宜移動亡人,請問是否就不能捐獻器官?這與一切都要捨是否有所牴觸?應如何做才如法?

答:佛法講捨是徹底的捨,問題是你肯不肯捨,你要是肯捨,捐獻器官當然沒有問題;怕是你捨的時候又後悔,問題就嚴重了,所以臨終不能不認真考慮。

經上說,人斷氣之後八小時,神識(一般說靈魂)還沒有離開。只要靈魂還沒有離開身體,割截身體就會有痛苦。那個時候如果他很清楚「我捐獻器官很歡喜」,就沒有問題;如果割截器官的時候,覺得非常痛苦,因痛苦產生瞋恨,麻煩就大了。一念歡喜心,往上生天;一念瞋恨心,就墮地獄。縱然沒有那麼重的罪業,瞋恨心墮畜生道,都是變毒蛇、猛獸這一類的。所以,我們要慎重的考慮這樁事情,自己是不是有定力、有功夫,在捐贈身體器官的時候,能夠忍受割截的痛楚。

換言之,佛法教你捨,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捨身心世界,捨己為人,為社會、為眾生服務,不為自己,這個捨比捐獻器官還要重要。捐獻器官是幫助一個人,我們為社會大眾工作是幫助許多人。所以,「捨」應當在平時認真努力去做,不計較在臨終這個時候。

我們一定要明瞭,如果是真正念佛往生了,沒有問題;因為往生的人一斷氣,神識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割截他的身體,他完全是沒有知覺的。怕的是他沒有往生,這就麻煩了。

佛家講有三種人一斷氣神識就離開,沒有中陰。第一是往生;第二是生天,福報很大,沒有中陰;第三是造極重的罪業,死了之後立刻墮無間地獄,沒有中陰,沒有間隔,這裡一斷氣立刻就到地獄去。除這三種人之外,都有中陰,這是我們不能不考慮到的。

祖師大德們都是為了大多數眾生著想,因為臨終這一著關係你來生的前途,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你來生能夠得人天大福報,你再為一切眾生做好事情,幫助一切眾生,比你捨身體器官幫一、兩個人,功德不曉得要大多少,所以帳要仔細算算。

【超度】

問:請問人去世後把骨灰灑入海中,不設靈位,對超度亡者有影響嗎?他會成為孤魂嗎?

答:沒有影響,超度對他是有好處的,他也不會變成孤魂野鬼。

問:是不是靈牌上的名字,只容許學佛的亡者才可以進入裡面?

答:沒有限定,他有沒有學佛都一樣,只要他有學佛的家親眷屬或親戚朋友幫他代設牌位,他都能得到利益。譬如「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是個佛教團體,它有護法神,一般靈鬼進不來。如果他在這裡面設有牌位,等於是他接受到邀請函,這裡有他的名字,他就能自由進出,護法神不會障礙他。他信不信佛沒有關係,只要有人發請帖給他,他來時就通行無礙;甚至於信其他宗教都沒有關係。

問:曾聽老法師說可以讀某部經幾部或佛號幾萬聲,專門迴向給某個人。請問只要迴向給某個人即可,還需不需要做大迴向給法界眾生?

答:聽我講經不能斷章取義,要聽這句話的前後句是怎麼講的。這些事情多半都是有感應,也就是與你有緣的這些無形眾生來要求你幫助他。最通常的就是晚上睡覺作夢,夢到過世的家親眷屬或朋友。《地藏菩薩本願經》告訴我們,你夢到他們,是他有求於你。

在民間不懂佛法,遇到這個情形就會燒紙錢給他,確實也有效,以後就不會再夢到。懂得佛法的人應當專門為他誦經,或者誦一部經或者誦幾部經,譬如我發願給你念一百部《無量壽經》、一百部《金剛經》;或者我專門為你念佛,念十萬聲佛號、二十萬聲佛號、一百萬聲佛號迴向。不論是誦經或念佛,都是專門為他念的,他會得到很好的利益,這不是普通的迴向。當然也能迴向給法界眾生,為他、也為法界眾生就更殊勝。

《地藏菩薩本願經》告訴我們,亡者所得的利益是七分之一,我們自己得七分之六。因此,為他誦經至少要念七部經,他才得到一部;念七十部,他才得到十部。讀誦的人得七分之六,他只得七分之一。這是什麼道理?道理很簡單,他不來找我,我就不會念了。因為他促使我一定要念七遍經,其實七遍對自己有大利益,所以他得的福報是七分之一。我們念七萬聲佛號,他得一萬聲,他得功德這麼大。而我沒有他,我就不念佛了,念也念得不認真。如果特別為他念,我會很認真、很專心的念,這是幫助自己成就。所以,這當中沒有迷信,真正是自利利他,存亡兩利。

 

返回

 

淨空法師弘法訊息
最新消息

 

◎ 8月21日∼9月15日 淨空法師於澳洲弘法

◎ 9月17日∼10月1日 淨空法師於台灣弘法

講題:護國息災安定社會人心

地點:世貿國際會議廳

時間:9月29日(六)

   下午2點入場,3點到5點由悟道法師主持恭誦《無量壽經》

   5點30分至6點30分用餐(需登記)

   7點至9點 聆聽 淨空法師講演

歡迎諸位同修共霑法益,增長福慧

入場卷免費索取,及其他詳情請至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10月3日∼11月7日  淨空法師於美國弘法

◎ 11月8日∼11月10日  淨空法師於新加坡弘法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