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JavaScript %> 佛陀教育雜誌

2000.07.15  星期六                                                           VOL.6


 

如意、吉祥、健康、長壽,是人人所希求的,只要如理如法的求,無一而不實現。這也正是佛法教學的目的之所在!

 

卷首語
編者的話

 

古來祖師大德居山者多,釋迦世尊出家修道,於雪山苦修六年。在家在城市不是一樣修行嗎?何必定要到雪山去呢?因為雪是冷的,下雪在臘月間,萬物收藏的時候,山河大地成了銀色世界,萬種色彩多封閉了 ,這種境界就是道人的境界。叫你二六時中,冰冷冷的萬念俱灰,不為境轉,這就叫雪山。不在世間叫出家,不打妄想叫落髮。佛修行都要躲到雪山去,我們凡夫何以反敢在鬧市裡過日子!

這是虛雲老和尚年譜中的一段開示。古人何以成就者多,今人何以鮮有真成就者,這是我們應該反思的,怎樣才是真正的學佛,怎樣才是名符其實的真佛弟子。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6)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人題

佛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佛滅度之後,佛的弟子將之集結寫成文字,成為經典。佛法傳到中國,必需要翻譯成中文,所以佛經一定有翻譯人的名字。在中國最著名的譯場,有鳩摩羅什大師的譯場,共四百多人,玄奘大師的譯場有六百多人,這是很大規模的譯經院。經中所列的翻譯人,即是譯經院的負責人。

唐于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譯

「唐」代表年代,本經是在唐朝武則天時代翻譯的。「于闐」是法師的籍貫,相當於現在新疆南部的和闐,在當時是西域的一個小國,也是中國通往歐洲的一個主要商埠,是商業文化的中心。「三藏法師」,是法師的學歷,主持翻譯經典的人必需要通達三藏,所以譯經的大德皆是三藏法師。「實叉難陀」,是法師的名字,是用梵文譯名的,意思是「喜學」,歡喜學習。無論是世法、佛法,能好學的人決定有成就;如果不好學、懶散,學業、道業當然不能成就。這是法師名號的含義,我們要認真向他學習。「譯」是翻譯,將梵文翻譯成華文。

實叉難陀法師翻譯的經典,最著名的、為中國人喜愛讀誦的,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是《八十華嚴》。由此可知,法師對中國佛教的貢獻很大,他的影響在中國佛教譯經史上,不亞於羅什大師、玄奘大師,他是譯經史上的重要人物。

◎正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從這一段經文可以看出,本經與其他經不一樣。譬如《彌陀經》是佛在衹樹給孤獨園講的,是在人間;而本經是在龍宮講的。於是,有些人就產生疑惑,說本經是後人偽造的。現在科技發達,潛水艇到了海底,從未發現龍宮,因此這個問題必需要有合情合理的解說,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這一段文是集結經典時,阿難尊者附加上去的,這一段不是佛說的。佛臨終囑咐阿難,一切經典皆以「如是我聞」開頭。『我』是阿難尊者自稱,『如是』就是指這一部經,這一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聞』是親聞,不是傳說,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說的。所以,『如是』是指法之詞,就是專指這一部經。如果往深處講,在《大智度論》有四卷之多,解釋這四個字。由此可知,佛經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

「如」是說真如、自性,唯有真如自性才是「是」;換言之,真如自性以外的都叫「非」,這也就是佛法講的真與妄。何以說真性之外的都是非?真性之外是幻象,《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有為法有沒有?有!雖有,它不是真的,能變的真如是真的,所變的現象是虛幻的、是不實在的,不但虛幻不實在,佛還告訴我們它不存在。所以,《金剛經》末後云:「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就能看到宇宙的真相。

凡夫被這些虛幻的境界蒙蔽了,這些虛幻的境界,如同電影畫面一樣,我們以為那是真實的,其實是假的。說電影幾乎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但是說現實一切境界是假的,很多人無法體會,都以為這是真實的。說明白了,所有現象都是剎那不住,剎那生滅,所以不是真實的存在,真實的存在是能變的法性,法性也叫真如。

世尊所說一切法,都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所以稱「如是」,絕對不是意識心的流露。一般人講的念頭、思想、觀念,在佛法裡是講心、意、識;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就是第六意識。十法界之內的眾生,其思想、知見不離心意識。能離心意識就脫離十法界,脫離十法界,就是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就是《華嚴經》講的法身大士,這是究竟解脫,真正得大圓滿,方能找到禪宗所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就是真正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找到了自己,虛空法界皆由自己的真心自性變現出來,因此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受用的境界,這時就稱為佛菩薩。在沒有回歸自性以前,我們生活在自性變現的虛幻境界裡,生活不自由,被境界所轉,在境界裡做不了主,由業力作主。明心見性之後,自己作主,就不是業力作主。

佛法講:「常樂我淨」,這是四淨德,是真有,決定不假,但是沒有見性,就是有名無實。「常」是永恆不變。在我們現實的環境,動物有生老病死的變化,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的變遷,所以沒有常。連「樂」也沒有,我們現在的樂只是痛苦暫時停止而已。譬如我們每天要吃三餐,有一餐不吃,就會餓得很苦;吃飽了,餓的苦暫時停止,於是有樂的感覺;不吃的時候,苦馬上就現前,因此六道凡夫只有苦沒有樂。「我」是自己能做得了主,凡夫自己做不了主,常被境界困擾。所以,沒有見性,決定沒有「我」。「淨」是身心清淨,我們心地有是非人我、貪瞋痴慢;身更不乾淨,一天不洗澡,臭汗薰天。所以「常樂我淨」,不但六道凡夫沒有,十法界內的四聖法界也沒有,入一真法界才有。《無量壽經》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及一切萬物常住不變,所以他們具足「常樂我淨」。

一切諸佛如來,為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所說的經教,無非說「如是」二字而已。「如」是事實真相,佛所說的決定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佛沒有加一點,也沒有減一點,這稱為「如是」,此義較深。所以,佛決定沒有自己的意思,沒有自己的創造,講「創造」都是虛妄不真實的。佛所說的完全是就事論事,只是將宇宙人生的道理、事相、因果(因果的轉變,因果的相續)為我們說出而已。

由此可知,諸佛如來所說的,句句都是我們現實的生活狀況,這才曉得佛法與我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學佛法就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生活的真實環境。因此,佛法的教學,是世間第一真實究竟圓滿的教學,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學習,通過這個學習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明瞭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契入這個境界,就稱作菩薩;若達到究竟圓滿,就稱作佛陀。所以,佛陀、菩薩是佛教育修學階段的名稱。修學有成果,第一階段稱作阿羅漢,第二階段稱作菩薩,最高階段稱作佛陀。所以,佛、菩薩、阿羅漢不是神仙,是代表修學佛法每一個階段的成果,也就是修學佛法的學歷。

「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就說明這一部經是由我阿難,親自聽佛說的;佛也不是自己的意思,這是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說這四個字就是讓我們能生恭敬心、尊敬心、信仰心,所以「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

 

返回

楊枝淨水
一門專修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這幾天,請茗山老法師講解《楞嚴經》的一段經文,可是真正能夠體會得到,不太容易。不僅是《楞嚴經》,一切大乘經典,法味都是無有窮盡的。佛法跟世法一樣,世間聲色厚利能誘惑人,佛法亦復如是,部部經論都好,讓你無所適從。如果貪多,到最後一樣也得不到。所以,一定要懂得一門深入才會有成就。如果涉獵太多太廣,功力分散掉,你可能就無所得;縱然有得,所得到的很淺薄、很稀少。這是因為不懂修學的理論與方法。

佛法千經萬論歸結到最後,就是「看破、放下」四字,這是佛法修學,無論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永遠不變的真理。看破,是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的事理和因果;放下,是再也不分別、不執著、不打妄想。能看破、放下,是成就自己的功德;自己得度後,全心全力幫助別人,這是菩薩發心。如果自度成就了,不能發心度人,自度就不圓滿。因為一切眾生是自己,虛空法界是自性,一定要度盡眾生,自己性德才圓滿。因此,一切諸佛如來證無上佛果之後,還要退回菩薩位倒駕慈航,道理就在此地。我們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所以發心很小,沒有辦法突破分別、執著,因此見解、智慧也侷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裡,連自利都不能圓滿,何況利他?

《楞嚴經》裡,佛教導我們用什麼方法突破這個關口?捨識用根。根是指根中之性,根中之性就是自性。眼根叫見性,耳根叫聞性,聞性、見性是一個性。性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因為它是不生滅的,以不生滅的因,才能證得不生滅的果,因果相應。生滅跟不生滅是和合在一起的,在我們身體裡,在我們生活環境中,你要是能認識清楚,哪是生滅法,哪是不生滅法,這就是看破。你能掌握住不生滅法,捨棄生滅法,就是放下,就得大自在,得真解脫,這是修行證果的原理原則。

這些原理原則,如何落實在生活之中?《華嚴經》說得透徹,《華嚴》可說是全部佛法的落實,尤其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中的這些人,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們是如何生活,如何工作、應酬,如何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是佛菩薩所說一切法的落實。不僅是三學六度的落實,也是普賢行十大願王的落實。所以,《華嚴》稱為根本大法,稱為一乘圓滿的教輪,有其道理,我們應當要效法學習。

李木源居士計畫要辦佛學院跟彌陀村,他希望這樁事能盡快提前實現。這是菩薩發心,一切都為眾生著想,而自己修行證果都放在後面,這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所不能夠相比。這是值得人尊敬,也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這個事情在一般人看似乎是很平常,如果諸位能夠深入佛法來觀察,就知道這個事情很不平常,確實能夠幫助這個地區、幫助這個世界化解災難。縱然不能夠做到消除災難,對於災難的減緩、延遲或縮短,決定有效果。這個事理,如果不是契入境界的人,他想不到,他也不會相信。

所以,我常跟諸位說,學佛人心量要大,悲心要切,唯有如此才能感動諸佛菩薩降臨。我們的講堂與念佛堂是為盡虛空、遍法界設立的,因此講堂有佛菩薩在聽經,念佛堂有佛菩薩在念佛。還有很多不是信仰佛教的人,譬如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及此地德教會的人,都來聽經、念佛;也有從澳洲、台灣等不同國家地區組團來的,就是因為這個講堂與念佛堂是開放的,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的,感應自然不一樣。許多人到此地念佛而不想離開,誰有這麼大的攝受力量?諸佛菩薩。我們是苦惱凡夫,沒有這種攝受能力。我們依靠阿彌陀佛,依靠世尊、諸佛如來,深信不疑,每天讀誦演說,依教奉行,才能有這個感應。由此可知,隨著自己心量大小,所獲得的感應也不相同。

我們先做一個示範,希望各個國家地區的同修,到此地來參學共修,然後把此地的精神與修學方式再介紹到世界各地。如果在世界各地像這樣如理如法的道場,愈是能夠早一天實現,對於這一個地區來說,福報也就提前,消災免難也提前,全世界的災難自然能夠轉移。我們希望每個道場都是世界第一道場,同修們一起努力,共同來建立正法。唯有正法久住世間,眾生才能得福,這是我們的心願與祈求。

返回

 

蓮語珠璣
印光大師開示

 

◎心之本體,與佛無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煉凡夫夾雜煩惱惑業之佛心。俾彼煩惱惑業,悉皆四散消落,唯留清淨純真之心。方可謂心即佛,佛即心。未到此地位說,不過示其體性而已。若論相(事相)與用(力用),則完全不是矣。(復周陳慧淨書)

◎念佛亦養氣調神之法,亦參本來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時紛亂。若至誠念佛,則一切雜念妄想,悉皆漸見消滅。消滅則心歸於一,歸一則神氣自然充暢。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試念之,則覺得心中種種妄念皆現。若念之久久,自無此種妄念。其最初覺有妄念者,由於念佛之故,方顯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則不顯。譬如屋中,清淨無塵。窗孔中透進一線日光,其塵不知有多少。屋中之塵,由日光顯。心中之妄,由念佛顯。若常念佛,心自清淨。孔子慕堯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見堯於羹,見舜於牆,見周公於夢。此常時憶念,與念佛何異。佛以眾生之心口,由煩惱惑業致成染污。以南無阿彌陀佛之洪名聖號,令其心口稱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念之久久,業消智朗,障盡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顯現。(復馮不疚書)

 

返回

 

學佛心得
心地清淨 名真持戒                         無有量

 

佛門裡有個公案:師父對著徒弟說,不可以跟女眾接觸,否則就犯了戒。有一天早上,師父帶著徒弟出門,來到一條小溪,當天溪水暴漲,必須涉水而過。同時,有個少婦,懷著孕,也要過河,看到暴漲的溪水,不知如何是好?師父看到了,於是就背著少婦過河。過了河,放下少婦,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就各自而去。徒弟全看在眼裡,於是跟在師父後面,一直說:師父犯戒,師父犯戒。從過河,到回到住處,到夜晚就寢上床,口中就不斷的在念:師父犯戒,師父犯戒。師父在床上聽到徒弟念念有詞,就問:「你在說什麼?」徒弟回答:「師父犯戒。」師父說:「我怎麼犯戒?」徒弟就對師父說:「早上您背女眾過河,犯了戒。」師父回答:「過了河,我就放下了,你還背到現在。」

佛門有句話說:「心地清淨,是名真持戒。」世人常常只從戒相上去看,認為是犯了戒,而不知戒體的清淨,才是真正的持戒。師父慈悲少婦過河有困難,背起少婦過河,內心清淨,一塵不染。徒弟不明,從戒相上看認為師父犯了戒,未知師父內心是清淨無染,並未犯戒。因此,弟子沒有師父的修持,不知師父內心的修為,是不能任意評斷的。

實際上,師父與弟子的關係,只不過一個是講經說法,一個則依教奉行。弟子只需管自己的心行,是否從師父那裡聽來的法,能夠如理如法的做到,能夠與法相應;至於師父的行持,那是師父自己的事。弟子無從界定師父該如何如何,師父不能怎樣怎樣,師父做得不如法,師父前後矛盾,師父不是要成為你心目中的師父,師父是依法現相,怎麼能以弟子的有量去規範師父的無量?這是作弟子必須要明瞭的。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就如同行雲流水般,不同的境緣做不同的轉換,沒有定相,但是在他內心中隨著法性自有主宰,他有他自己的軌跡可循,非無識之人所能透徹理解,那又如何能從自己淺薄的認知,去揣度真修行人的行誼?

若是真正想修學有成,首先要親近善知識,然後完全接受善知識的指導,善解善知識所教導的,只要與法相應,其他的一概不予過問,如此內心才能清淨,於經教義理自然能有所領受,也就能容易契入,法喜充滿的趣味也能品嘗到,對於修學自是能夠信心增進。如是,對於善知識由衷的感恩之心,已不是善知識說錯了哪些話,做錯了哪些事,而能輕易改變動搖的。

師父有師父的境界,弟子有弟子的本分,師父成佛不能帶弟子一起成佛,是弟子要如教的修學,才能有把握也能成佛。切記!這才是弟子重要的大事!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臨命終時,究竟應念地藏菩薩,還是念阿彌陀佛?

 

《飭終須知》教人,若病人臨終時業障現前,應念《地藏經》或持地藏菩薩名號,幫他消除業障。請問:臨命終時,究竟應念地藏菩薩,還是念阿彌陀佛?

如果他是學佛人,也修淨土,一定要一句佛號念到底,決定不能夠夾雜。

佛法的修學,古德講得很清楚,你修行有功,自然就有德,這叫功德。覺明妙行菩薩教我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功,往生不退成佛是德。《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是德。「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是淨念,相繼是不間斷。以此方式修行,就是功德。

所以,如果是修淨土的念佛人,家人看到他臨終有業障現前,應到他處去念《地藏經》或持地藏菩薩名號,迴向給他消除業障。同時可以告訴他,但是不要讓他聽見,聽見他會夾雜。在他面前,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個作法就正確。

如果不是學佛人,不相信淨土,也沒有意願求生淨土,臨終有業障現前時,念《地藏經》或地藏菩薩名號,給他消除業障,早生善道,這樣作法就很圓滿。

 

有人聽了師父的開示,錯解意思而又到處宣揚,應該怎麼辦?

 

聽經怕曲解經義,斷章取義,這種毛病自古以來就常有,只有繼續「多聽」,多聽才能開智慧,不至於錯解意思。聽佛的經教也是如此,教下常說大開圓解,我們就了解一定要多讀、多聽,最要緊的是要契入境界。現代科技給我們修學帶來極大的方便,使我們有機緣多聽。大家只要長時間聽講,就能大開圓解,依教修行就能契入境界。

 

返回
 
淨空法師弘法動態
七月份澳洲弘法行程

淨空法師於7/13~7/20日受邀至澳洲弘法,此行主要為土著立碑,7/21日返回新加坡。

 

八月份香港弘法行程

講題: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善財童子參學報告
地點:尖沙咀街坊福利會-香港九龍彌敦道136號A

◎ 講經日期:7~10(週一~週四) 4天,7:30pm~9:30pm

 

◎ 念佛會時間:5~11 9:00am~9:00pm  

 

備註:

若當日講經,念佛時間為9:00am~5:30pm

最後一天7:30pm~9:30pm舉行大回向  

 

詢問處:中華佛教圖書館 香港九龍界限街144號3F

     Tel: (852) 2336-0437 Fax: (852) 2336-1851

 

返回

 

法寶流通
好消息辑

 

在大陸現有淨空法師講經VCD流通:

了凡四訓菁華(7盤),對洛杉機淨宗同修的開示(2盤),成佛之道(2盤),節錄無量壽經「不貪計身願」(2盤),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2盤),當前應如何修學才能自在往生(2盤),華嚴經知足天王(35盤),無量壽經(83盤,94年宣講)

欲索取之同修請直接與馬居士聯絡,E-mail: mahaishe@pub.jieyang.net.cn

聯絡地址:廣東省普寧市流沙鎮白沙隴路46/11號 馬海生收  郵編:515300

聯絡電話:(0663) 224-7472;手提電話:013502663552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華嚴經1∼5片(1∼200集),無量壽經1片(1∼40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早餐開示2片(98年、99年),陸續會製作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如有故違,將予查究,特此聲明。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