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7.6  星期六  VOL.55


 

慈舟大師云:「大家在用功時,心如果跑了,要識得,勿隨妄想跑。怎麼叫用功?莫令妄想打成片,識得是妄,妄想即瓦解冰消。」

 

卷首語
編者的話

最近,寫信來問問題的同修比較多,常常無法即時處理回覆,有時要好幾天才能處理,但我們是盡心盡量在做,希望能盡快的回覆,但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即時處理,還望同修大德們海涵為盼!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55)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忘,寂然調順,斷諸煩惱。

「念根」,古德言:「於正助道,憶念不忘」,能憶念不忘,念才有根。這兩句話是原則,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一定要有正修、助修。淨宗法門的正修,就是《彌陀經》說的「執持名號」,大勢至菩薩講的「淨念相繼」,二六時中決定不忘記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而助修則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正助雙修」,古來祖師大德也有一種說法,正修是執持名號,助修還是執持名號。果然一句佛號念到底,心裡不生一個雜念,這是正助都圓滿了;如果達不到這個功夫,正助的界限還是很清楚,正助無法融成一體。我們初學的人很容易解錯,聽了祖師這種說法,就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斷惡修善置之不理,妄想、習氣還是起現前,幫助別人的事情不願意做,這就是曲解祖師意。

在正助真正融會成一體,惡斷盡了,不會有惡念起現行了,善還是要修。釋迦牟尼佛如果不修善,何必到世間來示現?何必四十九年辛辛苦苦的為眾生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度眾生,這是修善;由此可知,功德到圓滿時,斷惡修善依舊不捨棄。如來果地尚且不捨,我們在因地上就捨了,怎麼能成就!所以,惡一定要從心地去斷,讓惡念不生,惡的行為自然就沒有了,要在這下功夫。善決定要修,佛教我們隨緣,隨緣就是遇到機緣就做,遇不到不必找著做;遇不到,自己去找著做,就是攀緣,這是我們要辨別清楚的。斷惡修善的念頭永遠不斷,遇到機緣,你才肯認真努力毫無疑惑的去做。

淨土宗的「助道」是積功累德,頭數太多,要懂得抓住綱領。在淨宗學會成立時,我在「緣起」上提了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就是助修裡必須要學習的。第一個科目是《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淨業三福」,總共三條十一句: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要常常記住,時時落實。

第二個科目是「六和敬」。六和敬的「見和同解」,就是我們對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看法,都以經論做標準。我們修淨土採取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和《阿彌陀經》,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以這三經所說的為標準。所以,經不只是念念就行,要知道它的意思,意思明白之後,要落實到生活之中,經才有用處。

我們的行為、言語造作,也都要遵守經典的教訓。佛教我們哪些事情要做,一定認真努力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決定不可違犯,這就是持戒。經一定要念得很熟,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念頭才起,就與經訓對照,如果這個念頭是不善的,不應該起的,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這個念頭是應該起的,要讓這種善念念念增長。修行功夫在這個地方用,才是真的「憶念不忘」。

要與大眾和睦相處,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盡心盡力共同將佛法發揚光大,廣度眾生。佛法的事業不是一個人做的,這是個社會的事業,是大眾群體的事業。經上講:「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就好比唱戲一樣,一個人唱主角,必須有許多配角,沒有配角,這一齣戲唱不成。哪一個人唱主角,都看緣分,他的緣分在此地成熟,我們推他出來作主,全心全力協助他。作主的這個人是佛,協助的那些人也都是佛。

我們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每個人搶著當老大,每個人都要爭帶頭,於是和合僧團被破壞了。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的示現,釋迦牟尼佛唱主角,出家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唱配角。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個個都是古佛再來的,舞臺上表演的角色不一樣,實際上都是平等的。他們演得這麼逼真,都是一個目標│廣度眾生,所以功德一樣大,沒有彼此,沒有厚薄,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在某一個地區,某一個人跟這個地區特別有緣,我們就推他出來作主。所以,佛教是民主的,民主自由開放是佛教最先提倡的。自古以來,佛教寺院叢林的執事,每一年選一次,臘月三十全部辭職,重新再選舉,正月初一新的執事上任。推選,一個原則│緣分,要重視這個道理。所以,佛法是無諍之法,彼此決定沒有爭論,它是和合的。因此,「六和敬」多重要!

再者,我們修學的目標、方向: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我們提出這五個科目做為助修,我們的生活、行持決定不違背這五個科目,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們的念有根。有根才能產生力(五力),有根、有力道業才能完成。沒有根,無論我們如何勤苦修學,一生中都不可能有成就。如果自己現在信、進、念、定、慧都沒有根,就要做紮根的教育,亡羊補牢,只要認真努力,現在還為時不晚。

「定根」能「攝心正助,相應不散」。不僅僅是淨宗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有主修與助修。何謂「定」?我們的心定在修學法門上,決定不輕易改變。佛法契入到一個相當深的程度,才真正理解佛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以,我們選定一門之後,真正能做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定就有根,有根才能成長,開花結果。自古以來,修學沒有成就的人,最嚴重的毛病就是沒有定根,心是浮動的,用現在話說,他的興趣是多方面的,這個也喜歡、那個也喜歡,於是他的精力、時間分散了,所謂是「門門通,門門鬆」,不能紮根。

因此,我們一定要懂得,「廣學多聞」不是在現前這個階段,現前我們只能「一門深入」。經上講的「廣學多聞」是對誰說的?對法身菩薩說的。我們今天選擇淨宗「持名念佛」這一法,要在這一法裡生起定根,實在不容易!為什麼?事太簡單了,人家不容易相信;理太深了,很不容易透徹理解。可是它的效果非常顯著,連不識字的人,真正能做到老實念,都會有成就。

我們常常提起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老實念,他是信、進、念、定、慧五力具足,他相信老師的話,不懷疑。老師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這是精進。真的是二六時中念念不忘佛號,念力成就。一心專注,不夾雜任何妄想,定力成就。所以,念了三年就能成功,站著往生。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個悲慘的時代!我們冷靜觀察這個社會,社會大眾想的、說的、做的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還得了嗎?這個現象是加速度的在增長、在擴張,後果是一般宗教講的「世界末日」,這是一點迷信都沒有。我們是非常幸運,真是無量劫來修得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代能遇到正法。所以,只要我們建立五根,我們這一生當中不會遭難,大劫難來時,我們往生淨土隨時可以去,肯定去得了。身留在這個世間只為一樁事情│住持正法,「住持正法」就是依照正法修行,活一天修一天。弘揚正法是教化眾生,我們住持也是弘揚,住持是做出榜樣給別人看。至於助道,就是「斷一切惡,行一切善」。

善惡的標準,總的來說就是依「十善業道」,字字句句都將之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言行,完全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我們的存心沒有別的,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念念不忘西方依正莊嚴,這是我們的「正道」;念念不忘苦難眾生,我們要為苦難眾生做出一個好榜樣,幫助他們覺悟,這個作法就有無量功德,這是「助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福慧雙修,那裡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決定是福慧圓滿具足。我們做榜樣給別人看,教化一切大眾,這是「福德」;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是「定慧」,有福、有定、有慧才能成就。

「慧根」,十善落實在慧根裡面,就有能力辨別善惡。世出世間善與惡很不容易辨別,沒有真實智慧,往往把善法看作惡法,把惡法看作善法,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無論世出世間法,想要成就,不能沒有智慧。首先要有智慧觀察自己的根性,其次要依據自己的根性選擇法門;抉擇法門之後,才選擇老師,這是有層次的,如果亂了不會有成就。因此,不論修學世出世間法,都要用智慧去選擇,我的一生走哪一條路,這一條路一定要走通。

世法、佛法都不能忘本。佛法的根本,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經教。中國古聖先賢也有不少經論,都是幾千年來老祖宗的智慧、經驗,藉著經典流傳下來,這是中華民族的根本。諺語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學佛的人不相信佛的話,學儒的人不相信孔子的話,學道的人不相信老莊的話,就得吃虧,世間劫難就來了。「老人言」就是古聖先賢的教誨,那是真學問、真智慧。它傳了幾千年,如果不是真實的,早就被淘汰了,怎麼可能流傳到今天?所以,千百年留下來的都是真實智慧,最善的教誨,這是中國人慧根之所在。

大乘佛法傳到中國,已經完全中國化,確實變成中國的佛法。祖師大德對經論的註疏,可以說將中國的儒家、道家、諸子百家的學說,都融會貫通在佛法裡,成為一個智慧的整體。我們沒有智慧,就沒有能力選擇要走的這條道路;沒有智慧,就無法親近明師良友,也不懂得用什麼態度去學習,如果還要隨順自己的習氣,就決定失敗。

所以,我常常勉勵同學們,我們是凡夫,還沒有明心見性,還沒有超越十法界,只有一條正路,就是依靠佛菩薩,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隨順聖人的教誨,決定不能隨順自己的妄想習氣。就像走路一樣,我不認識路,佛菩薩認識路,他在前面走,我跟在他後頭,這個決定沒錯。幾時自己認識路了,就可以不必跟他走。自己不認識路的時候,不跟著帶路的人,要隨著自己意思去走,就不曉得走到哪裡去了,這個道理總得要懂。

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眾生。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期望我們個個在一生當中都有殊勝的成就,他們一生修持,講經說法,著書立說流傳給後世,目的無非是幫助後學,體解大道,契入諸佛境界,沒有絲毫的私心,這是真善知識。

「慧根」是從「定根」發出來的。五根:信、進、念、定、慧,就像五層樓一樣,沒有第四層哪來第五層?由此可知,慧根不容易。而「信根」從何建立?從前面三科十二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建立。因此,我們今天信、進、念、定、慧都沒有根,原因是我們沒有認真修念處、正勤、神足。「念處」是看破,「神足」是放下;不能看破、不能放下,哪來的根?而看破、放下能生根,關鍵在「正勤」,也就是在斷惡修善。真正發心斷惡修善,我們的信、進、念、定、慧才有根。

我們這一生當中要想成就,不依照老辦法不行!這是佛教化眾生的老辦法,幾千年來無論在家、出家,都是依老方法成就的;凡是搞新花樣,都失敗了。「佛佛道同」,佛佛都走一條路,希望大家多想想,發心學佛,向佛學習,依照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才是真正學佛。

 

返回


楊枝淨水
惜緣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佛門時常講「惜緣」兩個字,惜是珍惜,緣是緣分。何以要珍惜緣分?緣分用現在話來講就是機會,機會一縱即逝,不但在這一生中機緣難遇,經上說,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很難遇到第二次,即彭際清居士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因緣」。所以,遇到機會,一定要有慧眼去認識,要有決心、毅力掌握住,決不能放鬆,這就是高度的智慧,這樣的人這一生中一定有成就。所謂的成就,一定要能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千萬不要想著,這一生不行還有來生,來生遇不到還有後生,這個心理完全錯誤。要知道「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是真實話。所以,佛才說:「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是真難!這個機緣太希有了。

如何才能住真實慧,把握機緣而不失機緣?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在經上的教導,全部都能做到,這個機會是真正掌握到了;不能依教奉行,還相信自己的意思,隨順自己的習氣,這個機會就失去了。

自古以來,代代都有人發心弘傳《華嚴經》,因為緣不足、有障緣,都不能做得圓滿。中國在過去一、兩百年中,最大的障礙是經濟的困難,沒有護法大力護持;第二是戰亂,受時局的影響,所以雖有很多法師、大德發心弘揚《華嚴經》,但都無法完成。李炳南老居士晚年發心講這部大經,也是講了一半就往生了,所以壽命也是個障難。因此,緣一定要珍惜,把握機緣才能真正自利利他,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香港有一位居士告訴我,他曾經見到一位出家比丘尼犯了過失,他當著大眾指責她的過失,勸她要懺悔;這個比丘尼不服,對他非常怨恨。他問我,他有沒有罪過?我說:「罪過不罪過暫且不論,你這件事做錯了。」錯在什麼地方?不懂禮節,不懂人情世故,勸過有勸過的禮節,決定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勸人改過,人都有面子,你這樣對她的自尊心產生很大的傷害。老師教訓學生都關著門教訓,沒有第二個人聽見,這才是真愛護。這個做錯事的人接受教訓,會一生感激你。《禮記》上也有提到,在一般人面前可以教童子、未成年人,成年之後(女子十六歲以上、男子二十歲以上),不可以當眾教訓、批評,要尊重他的自尊心,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應當要懂。

如果這個人不在,你在背面跟別人說他的過失,你是造罪業,這個罪過更重。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何會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的過失。看到外面境界,自己阿賴耶識裡的煩惱習氣被這個境界勾引起現行,就是這麼回事情。因此,一個善學會修行的人見到、聽到過失,趕快避開,這都是古禮裡教導我們的。常常保持自己的清淨心、真誠心、覺悟心,才能不見過、不聞過,把心住在道上。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勸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話說得對。特別是一個真正發心想在這一生不但要出離六道,還要出離十法界的人,哪有時間去接觸這些不相干的外緣,還是念佛要緊,讀誦大乘要緊。一切事、一切時、一切處,要知道養自己的清淨心,讓自己念念與道相應,這就對了。

我們明瞭現在是什麼時代,這也是懂得緣分、認識緣分、掌握緣分的重要方法。真正發心求生淨土,蕅益大師說這樣的發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心發了之後,一定要一向專念,信願引導我們決定往生。如果你還不能放下這個世間的一切,就不能往生。所謂「帶業往生」,是帶過去的業,不是帶現前的業,現前的業帶不了。換言之,心地對於現前一切事物,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塵不染、一心向道,這是真正念佛。

「念」是會意字,是「今心」,現在的心。現前心裡只有佛,除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念佛,不一定要口念。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裡教導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與念佛都是心念,心裡真有佛。身體在世間活一天做一天,不必求早日往生,也不必求在世間多住幾年,有這種念頭都是妄想、障礙,都是攀緣,而不是隨緣。隨緣是一切放下、一切隨順,自己在生活、工作、弘法利生裡不執著,不必作意,才自在、如法。所謂如法,法就是清淨平等覺,念念都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是如法。世出世間一切緣都放下,都不沾染,做自己本分的事,本分的事就是老實念佛。

同學們在新加坡聚會,這是希有的緣分。我們在此地共同學習,若能把學習的精神永遠保持下去,對自己一定會有幫助;如果有緣分能再幫助別人,功德就更殊勝。佛學院要辦得真正有成就,一定要懂得專修專弘。如果我們要顧及全面的佛法,也可以每一個階段定一個專門課程。譬如第一屆專修淨土,第二屆專修天台,第三屆專修法相,這樣能成功,絕對不能雜修、亂修。每一屆一部經、一部論,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是我們累積幾十年經驗所得到的。說真實話,佛法自古至今,幾千年來代代相傳,都是用這個方法,從一門、一部經論奠定根基;根基厚了,才能涉及其他經論,廣學多聞。

今天我們見到許多佛學院,他們研究佛學的確很用功、很精進,卻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就是根不夠深。根深本固,枝葉才繁茂;根淺,很難收到效果。紮根就是在一部經論上,認真的修行,解行並重;如果有解無行,根永遠紮不牢。有解無行,清涼大師講這是「增長邪見」;一定要有解、有行,才是正知正見。所以,入佛門正信、正解、正行是訣竅,離此原則決定不能成就。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雖能滅宿業,然須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眾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眾生行。則若宿業,若現業,皆仗此大菩提心中之佛號光明,為之消滅淨盡也。(三)復康寄遙書

 ◎人之修福造業,總不出六根三業。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屬身業,後意根屬心,即意業。三業者,一、身業。有三:即殺生、偷盜、邪淫。此三種事,罪業極重。學佛之人,當吃素,愛惜生命。凡是動物,皆知疼痛,皆貪生怕死,不可殺害。若殺而食之,則結一殺業,來生後世,必受彼殺。二、偷盜。凡他人之物,不可不與而取。偷輕物則喪己人格。偷重物,則害人身命。偷盜人物,似得便宜,折己福壽。失己命中所應得者,比所偷多許多倍。若用計取,若以勢脅取,若為人管理作弊取,皆名偷盜。偷盜之人,必生浪蕩之子。廉潔之士,必生賢善之子。此天理一定之因果也。三、邪淫。凡非自己妻室,無論良賤,均不可與彼行淫。行邪淫者,是壞亂人倫,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現生已成畜生,來生便做畜生了。世人以女子偷人為恥,不知男子邪淫,也與女子一樣。邪淫之人,必生不貞潔之兒女,誰願自己兒女不貞潔。自己既以此事行之於前,兒女稟自己之氣分,決難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淫,即夫妻正淫,亦當有限制。否則不是夭折,就是殘廢。貪房事者,兒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難成人。即成人,亦孱弱無所成就。世人以行淫為樂,不知樂只在一刻,苦直到終身與子女及孫輩也。此三不行,則為身業善,行則為身業惡。二、口業。有四: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妄言者,說話不真實。話既不真實,心亦不真實,其失人格也大矣。綺語者,說風流邪僻之話,令人心念淫蕩。無知少年聽久,必至邪淫,以喪人格,或手淫以戕身命。此人縱不邪淫,亦當墮大地獄。從地獄出,或作母豬母狗。若生人中,當作娼妓。初則貌美年青,尚無大苦。久則梅毒一發,則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為自他招禍殃,不為自他作幸福耶。惡口者,說話兇暴,如刀如劍,令人難受。兩舌者,兩頭挑唆是非。小則誤人,大則誤國。此四不行,則為口業善,行則為口業惡。三、意業。有三:即貪欲、瞋恚、愚癡。貪欲者,於錢財、田地、什物,總想通通歸我,越多越嫌少。瞋恚者,不論自己是非,若人不順己意,便發盛怒,且不受人以理諭。愚癡者,不是絕無所知。即讀盡世間書,過目成誦,開口成章,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謂人死神滅,無有後世等,皆名愚癡。此三不行,則為意業善,行則為意業惡。若身口意三業通善之人,誦經念佛,比三業惡之人,功德大百千倍。(續)誡初發心學佛者書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如何做社會慈善福利事業

 

我們去訪問基督教所辦的社會慈善福利機構,他們照顧樂齡老人、孤兒,這個功德很大。在佛法來說,如果著相,做這些慈善事業是修三界的福報;如果離相修善,就是無量功德。功德與福德的差別,一個是著相修,一個是離相修;事相上沒有差別,只是用心不一樣。他們經驗很豐富,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參訪一次,就是上一堂課,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我們才有進步。古人有所謂「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所以這樣寶貴的資料,我們要去蒐集。我們要像善財童子一樣,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事物都是教材,都是菩薩學處。

他們盡心盡力,照顧老人,我們看了很感動、很敬佩,但是宗教家所做的事業,不能僅限於物質生活的照顧,我們要幫助他們真正升到天堂。要是不能幫助他們升天堂,就是失職,對不起上帝。所以,我提醒他們,對於老人要特別留意機會教育,引導他們生起信心,增長信心。我們在人家的地方,一定要順從他們,我們不能教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為老人開示時間要短,一天當中至少做三到五次的開示,一次不要超過十分鐘,他聽了很歡喜。還要讓老人看他們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這些都要注意到。上一次我們去訪問天主教的老人院,他們的院長非常謙虛來問我,我就跟他說,你們物質生活照顧非常周到,有愛心,但缺乏精神生活。他說他們也有常找一些年輕人來唱歌,帶領老人們,但是他們不喜歡聽。我說你一定要懂得老人是什麼年代的人,你唱半個世紀以前的那些老歌,他們就歡喜,他們會懷念。依照他們喜歡的去蒐集資料,幫助他們,他就歡喜。不了解老人的心情,所做的不但不能幫助他,反而使他不高興。

他們也有人問,各個宗教都有在做照顧老人,照顧病苦,照顧孤兒,的慈善福利,你們佛教有沒有做?我們佛教每一個寺院就是社會慈善福利機構,比你們做的還要殊勝。我們的老人在寺院是自由的,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確實如此。每天有那麼多老人在做義工,他們生活非常快樂,這是修福!所以,我們照顧老人,跟他們照顧老人的方法不一樣,我們是一面揀菜,一面念阿彌陀佛。

居士林一樓也裝上電視,所以聽經、念佛、工作都在一起,比他們辦的老人福利事業,更有特色,我們也歡迎他們來訪問,我們互相交流、觀摩學習。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第128集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上品十善

 

我小時候生長在鄉下,我們鄉下同一個村莊有一個大戶人家,他們家的老太太過世的時候,那時我大概六、七歲,我也在場,印象非常深刻。老太太臨走的時候,清清楚楚,讓她的媳婦給她梳頭、換衣服,整整齊齊,把家裡事情樣樣交代清楚,她就走了。她到哪裡去?這個人是善人,一生做好事,決定生天。我那時看到人走得這麼清楚,一點痛苦都沒有,在神智、在精神上決定看不出這個人要死。以後學佛,想到這個老太太很可惜,沒有機會遇到佛法,她要是有機會遇到佛法,決定往生西方。因此,從前社會上品十善的人不少,常常可以見得到,現在很少了。他們死的時候,瑞相也非常希有,也預知時至,非常可惜沒有遇到佛法。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18集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有一位同修早期會畫符,現在已經學佛了,如有人求畫符,能幫助他嗎?是否屬於邪命?

答:如果你畫的符很靈,有人求你,可以為他畫;不過畫符之後,最好勸他念佛,用這個方法接引眾生學佛,未嘗不是好事。過去我們同修當中,有會算命,會看風水的,都利用這個機會接引眾生學佛,這是很好的一樁事情。這是接引的手段,學佛還是要依從經典的教誨。

問:學人深知師承之重要,願依老法師為和尚,祈願和尚指導,日後應如何用功?

答:世出世法,學問、事業要有成就,都要有師承。中國自古以來,很重視師承,《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訪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說出善知識的條件及作學生的條件,這樣才能師資道合,才會有成就;如果得不到師承,要成就是相當困難。

真正不得已,就學孟夫子、學蕅益大師,以古人為老師。但心地都要真誠,如果不是很真誠,不容易得到利益。古德教導我們「誠則靈」,真誠到極處就會有感應,過去李老師教我四個字「至誠感通」。在我們現前環境修行,要想成就,除了求感應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要求感應,真誠心比什麼都重要。

基本的修學,儒家守禮,佛法守戒,決定遵守佛在經典裡面的教誨,真正懂得佛的意思,才不至於犯過失。如果隨順自己的意思,有時不知不覺造成誤會,誤會有時會產生重大的過失。尤其是國家的外交,一句話說錯,可能引起兩國產生邦交的危機,甚至引發戰爭的災難。人與人之間,有時說話或做事情欠考慮,引起誤會,本來是好朋友,最後變成冤家對頭。這些都必須要注意到,決定不能粗心大意,要學著尊重別人。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最重要的就是尊敬別人。我們真有一個尊敬的心,錯誤就會減少;一切錯誤的發生都是自己輕率、不尊重。

親近善知識尤其要尊重。我過去親近李老師十年,最初幾年雖然在台北講經,但我每個月都要到台中去住一個星期,向他請教。遇到一切與外人往來,我都向他請教,這是尊師重道。在新加坡,我能與李木源居士處得這麼融洽,就是我們事事請教,彼此尊重。所以,我們一定要學著尊重別人,什麼事情多商量、多請教,決定不敢自己作主。我一生謹慎就在此地,所以人家對我相信,認為我能靠得住。我一生不毀謗人,別人毀謗我,我也不會毀謗他,我絕對沒有報復的念頭。別人毀謗我、陷害我,我承當,我懂得他是給我消業障,我感恩他,絕對沒有絲毫怨恨的意思。我們要以這種態度求善知識,隨順善知識學習。

佛法的修學,最重要的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能具足這些條件,修學就不困難。這不需要社會上很高的學歷,佛法講求的是專修專弘,一門深入。隨著自己的根性,隨著自己的生活環境,選擇經論;選定之後,認真努力去修學,沒有不成就的。這跟世法不一樣,何況真誠心還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得到感應。

問:觀音法門是否為正教?

答:照理說,觀音菩薩不應該是邪教,但若打著觀音菩薩的名號,所做的是違背佛陀教誨的事,就是邪教,公安取締它就是正確的。如果真正是依照觀音菩薩經典去修學,那是正法。

觀音菩薩的經典,一共有三部,都是附在大經裡面,不是獨立的。第一部經在《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對善財的開示,說到他的修行及依據的理論方法,和他普度眾生的悲願。第二部在《楞嚴經》的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是文殊菩薩為我們娑婆世界揀選法門,菩薩說得好,「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菩薩與娑婆世界眾生緣特別深。這是觀音菩薩為我們開示他修學的法門,理論、方法、境界都說得很清楚。第三部經流通得最廣,即《法華經》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主要是說菩薩度化一切苦難眾生。

由此可知,《楞嚴經》裡面是菩薩自行,《普門品》是講菩薩化他,而《華嚴經》裡面是自行化他都說到。根據這三部經修行,就是「觀音法門」;如果不是依這三部經的理論方法修學,這個「觀音法門」有名無實。我們必須要仔細觀察,要認識清楚,如果是假藉觀音菩薩名義,欺騙信眾,圖謀名聞利養,就應當取締,那是邪教,不是正法。

問:念佛人有神通,是否能往生?

答:神通一般人講是「特異功能」,特異功能來源有三種,一種是與生俱來的,生下來就有這種特殊能力,能夠看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或者能夠知道過去、未來的事情。這樣的人,我們過去曾經見過,有人曾問他:「你的能力會不會失去?」他們說:「會,年歲稍微大了,接觸的社會面廣了,心裡起了煩惱,能力就會喪失。」這個說法與佛在經典裡面講的相應。因為這種能力是清淨心生的,他生下來能保持著清淨心,不為外面境界污染,這個能力能保持一段時期;如果被外面環境污染,起了貪瞋痴慢,貪圖名聞利養,這個能力立刻就喪失。

第二種原因,佛在《楞嚴經》上說,是鬼神附在身上,這在現前社會非常之多,這不是他自己的本能,是他與鬼神彼此互相利用。當然,他跟附身的鬼神決定在過去生中有關係,都是有緣的人,鬼神才找他。附身離開了,他的能力馬上就喪失。現在社會上有神通的這些人,大多數屬於這一類。

第三類是修行,佛家講的是「修定」,定能生神通。定功修到一定的程度,定中有些境界會現前。我有個老同參明演法師,這個人非常誠實,難能可貴,修行很認真,後來他到大溪跟屈文六學密。他非常用功,三個月之間磕十萬個大頭,一般人做不到;學了不到一年,他來告訴我,他跟鬼通了。他說:「每天下午大概五、六點鐘,街上就有鬼走路,他能看得見。到十點、十一點鐘的時候,街上好熱鬧,許多鬼都出來了。早晨天快亮的時候,就漸漸沒有了。」我那時笑他:「你神通沒有得到,鬼通得到了。」但是他的氣色不好,臉上是灰色的。

有這種能力的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如果頭腦清楚,念佛往生也決定得生淨土。不是說有這種能力的念佛不能往生,經典上沒有這個說法。能否往生,在最後這一念。所以,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有些人稱作本願,也不無道理。你有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一些有緣人,決定不能夠貪圖名聞利養,不能去害人、去造業。所以,很多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顯露出來,這是有智慧。有這種能力常常暴露不好,學佛人最重要的是老實。

問:一些外道的經常到佛堂來,有些居士不准他們進念佛堂,該怎麼辦?

答:應當先勸導,他要是遵守念佛堂的規矩,隨著大眾一起共修,就歡迎他。佛菩薩普度眾生,也不拒絕外道。世尊當年在世,九十六種外道跟佛學習,依佛作老師,佛都收容,可見得佛並不拒絕外道。但他要是不遵守念佛堂的規矩,擾亂大眾,我們一定要請他出去,決不能破壞大眾修行。所以,不是說他是外道,我們拒絕;而是守規矩的人歡迎,不守規矩的人請他出去。

過去中國廬山遠公大師有個好朋友謝靈運居士,是一位大文學家,他想參加「東林念佛堂」,但因為他習氣太重,無法遵守念佛堂的清規,所以遠公大師拒絕他。大師還有一位好朋友陶淵明,他很守規矩,遠公大師歡迎他到念佛堂,但是他不肯來。由此可知,能夠遵守大眾共修的規矩,一律歡迎,不論他是否有神通,是否為外道。外道,我們也要接引他,幫助他接觸正信的佛法,這才是慈悲心。

問:我曾經見到一位出家比丘尼犯了過失,並當著大眾指責她的過失,勸她要懺悔;這個比丘尼不服,對我非常怨恨。我有沒有罪過?

答:罪過不罪過暫且不論,你這件事做錯了。錯在什麼地方?不懂禮節,不懂人情世故,勸過有勸過的禮節,決定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勸人改過,人都有面子,你這樣對她的自尊心產生很大的傷害。老師教訓學生都關著門教訓,沒有第二個人聽見,這才是真愛護。這個做錯事的人接受教訓,會一生感激你。《禮記》上也有提到,在一般人面前可以教童子、未成年人,成年之後(女子十六歲以上、男子二十歲以上),不可以當眾教訓、批評,要尊重他的自尊心,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應當要懂。

如果這個人不在,你在背面跟別人說他的過失,你是造罪業,這個罪過更重。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何會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的過失。看到外面境界,自己阿賴耶識裡的煩惱習氣被這個境界勾引起現行,就是這麼回事情。因此,一個善學會修行的人見到、聽到過失,趕快避開,這都是古禮裡教導我們的。常常保持自己的清淨心、真誠心、覺悟心,才能不見過、不聞過,把心住在道上。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勸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話說得對。特別是一個真正發心想在這一生不但要出離六道,還要出離十法界的人,哪有時間去接觸這些不相干的外緣,還是念佛要緊,讀誦大乘要緊。一切事、一切時、一切處,要知道養自己的清淨心,讓自己念念與道相應,這就對了。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