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海贤老和尚说念佛、成佛是大事,
其他都是假的,所以要统统放下。

 
 
   
  本期专栏: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作《四书》简介(上)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02)
  印光大师开示:论存心立品
  伦理道德:中国教育理念、方法、经验是人类的瑰宝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42)
  心得交流:eg20953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7.9.1 星期五 Vol. 477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而《四书》则是儒家的代表。《四书》在从前是中国人必读之书。请看本期专栏

  ‘当知念之为物,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这是一念无明之真相,即《楞严经》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严正声明Facebook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作《四书》简介(上)
 
 

  世界各族的祖先都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给后代子孙,令我们非常感恩。在今天交通进步、通讯发达的时代,地球变成一个村、变成了一家,使得我们能够分享各族祖先的智慧与经验的遗产,加以运用,更好的共同经营这个地球村、地球家。藉着今天伦敦祭祖大典的机会,我想跟大家分享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作之《四书》的简介,希望有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而《四书》则是儒家的代表。《四书》在从前是中国人必读之书。《四书》开篇的几句话都是最关键的话,是全书的宗旨,所以底下我就以《四书》的开篇第一章来进行介绍。

  《大学》开篇简介

  《大学》一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讲的“明德”,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是佛法里面所讲的自性。“亲民”的意思就是博爱大众,在佛法讲的是慈悲。“明明德”和“亲民”都做到圆满,就是“止于至善”。明德是大人之学,大道之体,本体;亲民是相,现象;止于至善是作用,是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句话,把大人之学,体、相、用都说明白了,跟大乘佛法都能相通。

  现在人们的情况怎么样?现在我们的明德不明。所以老祖宗聪明,在“明德”上头加上一个“明”字,这个“明”字是动词,希望把我们的明德恢复光明;这是教育的目的,要恢复明德。以佛法来讲,这是属于自利,也就是要成就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恢复明德的方法就是要断烦恼;如果烦恼不断,明德就没有办法恢复。自利之后一定要利他,亲民是利他,帮助众生恢复自性的明德,然后才能止于至善,达到善的极处,究竟圆满。谁做到止于至善?孔子做到了,老子做到了,都是止于至善的好榜样。以上是《大学》的总纲领。

  纲领说出来之后,就要教方法。如何才能够做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第一个要“知止”,也就是说,在这一生当中,你要有一个目标。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相同,但是这里头有个原则: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一定要专精,这就是知止。“知止而后有定”,目标确定之后,心就有固定的方向,不会朝三暮四;“定而后能静”,方向确定之后,你才能静得下来;“静而后能安”,静下来之后,你的心就安定;“安而后能虑”,心安定之后,智慧就生起来了;“虑而后能得”,智慧开了之后,你就得到成就。这个“得”是得什么?得明明德、得亲民、得止于至善,这些境界你都能够得到。

  纲领和方法都知道了,修行从哪里下手?从“格物”下手。“物”是什么?是物欲,是欲望。世间人常讲的“欲海难填”,你只要有欲望,你就不能止。“格”是格斗,要跟欲望格斗,要把欲望克制住。欲望是什么?贪瞋痴慢、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物格而后知至”,革除欲望之后,本有的智慧才能开显出来。格物是破烦恼障,致知是破所知障,这两种障碍去掉之后,你的意才诚、心才正;诚意就是直心、就是至诚心,正心就是深心、大悲心。然后就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亲民和止于至善的功夫、效果就出来了。

  《中庸》开篇简介

  《中庸》开宗明义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什么叫天命?本有的真心是天命,天是自然的、固有的。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这个真心本性是遍法界的,充满整个宇宙,不生不灭,无有动摇,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三际是讲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是讲的空间;在无尽的时空里面,心性没有一处不遍满,这就是《中庸》里面讲的性。

  “率性之谓道”,率性是讲众生有感,自性就有应。自性的大用就是能知能觉,见闻觉知,所以“感而遂通”,有感就有应。这个感应,佛法里称之为因果。这个感是什么?起心动念是感;应,境界现前就是应。因果、感应相续循环这个理就叫做“道”,那么就因果来讲,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报,这个是丝毫不爽,一点也不会差错的。这是怎么来的?本来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这叫“道”,如是因就得如是果。

  “修道之谓教”,明了因果法则,你就依循着因果而修,断恶修善,种善因得善果,最后你的果才能圆满。种圆满的因就有圆满的果,这种修德跟自性的性德圆融成一体,所谓“性修不二”,这叫圣人之教,圣人的教诲。《中庸》讲的理极为深广,教导我们依照自性的道而行中和。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能够行中和之道,天地万物就会处在自然和谐的状态。《中庸》所讲的道理是《四书》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四书》,乃至整个圣贤教育,都是以这种吾人本善之本性为体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儒家的学问跟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都不外乎是让我们恢复、回归自己本有的明德、佛性而已。

  如何开始修道?印光大师有一段话说:“其下手最亲切处,在于格物慎独,克己复礼,主敬存诚。”“格物”就是格除物欲,“慎独”是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放肆、也不随便,还是认真格除自己内心的欲望,以期达到至善。这种慎独的功夫很重要,能够慎独才会有诚意正心。“克己复礼”,“克己”是克服自己的习气毛病,把自己的恶行、恶语、恶念格除干净;“复礼”是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些教诲不是古圣先贤故意弄出来、制造出来禁锢我们、规范我们的,这些教诲都是讲我们心性中本有的性德,只是我们现在不能恢复性德,也就是不能明明德,就不得不先依靠圣贤教诲来修行。等到有一天能够恢复明德,那你所做的无一不跟圣贤教诲相应,那时候圣贤教诲就没用处了,全是你自己的心行。“主敬存诚”,就是你心中要有诚敬,圣贤学问是从诚敬入手。

  ——恭录自空老和尚讲演 http://www.amtb.cn/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02)
 

18.当知念之为物,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病在前念灭,后念又起,念念相续。随灭随起,并无实物,犹之空花,幻有无实。故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当知念之为物,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这是一念无明之真相,即《楞严经》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实在是极短暂的时间,短暂到我们无法想像,无法思惟。经上凡是比喻,只能比喻个大概,无法比得恰好。世尊比喻的,我们已无法想像。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平常弹指弹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即是说,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方是无明,方是妄想。是故,不要搞错了,以为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即是“妄想”。佛讲的不是这个,此种妄想太粗了。佛讲的是一刹那九百生灭,当处生,当处灭,刹那不停。

  ‘病在前念灭,后念又起,念念相续’。十法界六道轮回是这样变现的,妄念不停,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前念灭尽,后念又起,刹那九百生灭。何以有十法界不同的相?十法界是讲大的,细说,每个众生都不同,每个现象都不同,就是因为念头变化不同。要是不变,生与灭皆同。它会变,一变就不同,就是世尊在大经上讲的“无量因缘”。因为无量因缘,现无量的相。现的相不同,没有见到两个人的面貌相同,因为念不相同。念要是相同,两个人的面貌一定相同。

  佛的面貌相同,因为佛没有念,所以现的相都一样的。菩萨的相很接近,但还是不同,因为菩萨还有一念生相无名没断。这一念生相,彼此也有差别,所以菩萨的相大同小异。罗汉的相就各个不同,因为罗汉没破无明,所以他们的念差别很大。罗汉的相貌各个不同,何况凡夫!道理在“念念相续”。若把这句话讲清楚、讲明白,就是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连续相)。我们眼前的现象,就是“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要是认为真有,就错了。《金刚经》教人“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应如何做,现在总算明白了。

  不著名字相,不着言说相,不着心缘相,心里干干净净,一法不着,方是“受持”。自己受持,作榜样给大家看,即是“演”。别人来问,为他说明,称之为“说”。受持、演说,就是真正修般若,真正修金刚般若波罗密。

  教你不执著名字相,不是没有名字;教你不执着言说相,不是没有言说;教你不执着心缘相,不是没有森罗万象,必须在境界里明了不二。经上常讲,懂得会归自性,方是真正修般若行。譬如一天到晚“阿弥陀佛”不断,手上掐珠不断,心里决定没有能念、所念的念头,能、所两边都离。“阿弥陀佛”句句不停,不着非法相。非法相就是空相。念佛不着空相;心里又若无其事,能念、所念都没有,不着法相。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空有两边不住,方是真会念佛,即是理念,往生实报庄严土。若着相念,有能念、所念,信心坚固,愿心恳切,生凡圣同居土。

  ‘随灭随起,并无实物,犹之空花,幻有实无’。这不仅是讲理,理中有事,即是眼前的现象。说得确切一点,即我们的身相,日常生活周边环境的现象。环境不外乎人事环境,跟我们往来的人;物质环境,即我们衣食住行的受用。这些都是念念相续,随灭随起,没有东西,犹如空花。佛在经中常常用“空花”比喻,空中确实没有花,什么时候看到空中有花?眼睛害病就看到空花,害过眼疾的人有此经验,见到空中有花,见到灯上有圆影,实则是自己的幻觉。

  “幻有实无”。幻觉似乎是有,实在没有。不但没有此身,也没有此心。我们起心动念的心根本没有;起心动念的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不是真的,都是有为法。《金刚经》末后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不但身没有,能思惟想像、起心动念的心亦没有,方是事实真相。众生现在生活得如此痛苦,如此可怜,原因是把幻有不实的东西当作真有,无量无边的苦恼皆由此而生。本来没有的事,天天打妄想,天天过苦日子,若豁然明白事实真相,就得大自在。尔后,我们在世间天天游戏神通,快快乐乐,永无苦恼。我们过的是一如不二的日子。“一如不二”是诸佛与大菩萨的生活,永脱六道轮回。

  ‘故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知道念与无念是一不是二,就觉了。所以,有念不怕,只怕不觉。觉了就是佛菩萨,不觉即是生死凡夫。众生与佛的差别,仅在一念之间。

19.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念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盖作观,可说是智念,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一心念之,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

  ‘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源”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彻底明了事实真相。唯有一条路,确实没有二路。此路乃是离念而已。因为离念太难了!是故佛为我们开八万四千法门,开无量法门。在无量法门中,‘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一切诸佛赞叹念佛法门,不是随便赞叹的。诸佛如来的智慧已经究竟圆满,所说的话决定真实,我们方知念佛是所有一切法门中的第一法门。尤其是断念方法之方便,是究竟方便,彻底方便。‘不念他念而念佛’。即是方便之方便。‘亦是转换一个念头’。并没有断念,是将念头转了,一切念头都不念,只念佛。

  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念什么就现什么相,心念佛就作佛;心念菩萨就作菩萨。十法界是相之变化,无量相之变化。变化的因,即是念头。因为念头不同,是故形象不同。专念佛,就变成佛相;念菩萨,则变成菩萨相;念悭贪,就变饿鬼相;念瞋恚、嫉妒,则现地狱相;念愚痴,即现畜生相。念佛,将念头转为第一殊胜,就变佛。‘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宗门教下,法门无量,总而言之,不外乎止观的原则。

  念佛比修止观更殊胜,因为‘盖作观,可说是智念’。禅定是般若,中国禅宗修的是般若波罗密,而不是六度里的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一开端就说出宗旨,“总修般若波罗密多”。中国禅宗修般若,以《金刚经》印心,依《金刚经》的理论、方法修行。是故,止观是“智念”,把念头转成智慧。一切言说相、名字相、境界相都不着;不着是智慧,所以是智念。‘念佛则是净念’。念佛不是智念,而是净念,是‘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我们过去的念头是污染的、不清净的,用这句佛号把一切杂念、染念换过来,变成净念。是故,念佛法门称之为“净”土法门。

  ‘一心念之’。念佛的秘诀就是一心称念。如何得“一心”?第一、不怀疑;第二、不夹杂;第三、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即是净念。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净”就是不疑、不杂;“相继”就是不间断。‘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治”是对治。把从前杂乱的念头换过来,换成纯一之念,所以它殊胜。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http://www.amtb.cn/)

 
印光大师开示:论存心立品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只承天者宜顺受也。然孟子所谓大任,乃世间之爵位,尚须如此忧劳,方可不负天心。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本心,永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矣。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者,正此之谓也。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正)复邓伯诚书一

 
伦理道德:中国教育理念、方法、经验是人类的瑰宝
 

  “教之道,贵以专”,怎么教?古人教学,儿童的时代着重是怎样保持他的清净心。自性本善,怎么样保持这个?教育目的在此地,不是教他多读书,是叫他保持。上学的时候老师接着教,学前父母教,特别是母亲,母亲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懂得这个理念。教育小孩的理念、教育小孩的方法,她要懂这个,把小孩养成圣贤的根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扎根教育。扎根教育是母亲的事情,所以母亲太伟大了。教儿从什么时候开始教?从怀孕时候开始教,叫胎教。怀孕这十个月,母亲的身、口、意要非常谨慎。思想要纯正,没有一丝毫邪思、妄念,决定不能有,影响胎儿。言语柔和,决定不能发脾气,发脾气、心里生闷气,婴儿受负面影响。所以怀孕这十个月要欢喜。所以怀孕有怀孕的礼。

  小孩出生之后,一直到三岁,这个一千天,三年一千天,母亲一定要把他管好。所有一切负面的、邪恶的、不善的,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见,不能让他接触到。这个小孩所接触到的全是正面、全是善行,所以他三岁他就会很懂事,他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古谚语有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学成的,八十岁不会改变。这是中国教育,全世界没有第二家。我看到现在有提出来“要做中国人”,什么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确确实实超越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族群,中国这种智慧,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方法、经验是人类的瑰宝,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学,人人都能成圣成贤。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八九集)2013/5/3 档名:02-040-0289(http://www.amtb.cn/)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42)
 

清朝昆山周梦颜安士氏述/民国蓬岛思尼子新译

矜孤恤寡。

【发明】孤,就是没有了父亲;寡,就是失去了丈夫。二者都是力量薄弱而容易受欺负的人。对于这种人不加以怜悯,不加以帮助,正是所谓的没有恻隐之心的人,还能算是人吗?

⊙我的能力不能够做到的,就要心存怜悯、帮助的念头;我的能力如果能够办到,必定要尽到怜悯、帮助的实际行动。怜悯、帮助不一定要花费钱财,像是开示他所不知道的,教导他所不会做的,告诫他所不可以犯的,甚至为他排除困难、解决纷争、洗刷冤屈,这些都是怜悯、帮助啊!

【下附征事】

 矜恤交至【言行录】

  宋朝的范文正公主管越州时,有一个孙居中的官员死于任期,孩子年幼而家境贫困,没有办法回乡。范文正公就拿出自己的薪俸,替他们准备船只,并派遣小吏送他们回去。临走前又作了一首七言绝句交给小吏,说:“路过关卡时,只要把我的诗拿给守关的人看就可以了。”诗文是:“十口相依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关津不用询名氏,此是孤儿寡妇船。”因此全家才能顺利回到家乡。

【按】孤儿寡母,这种人常常受人欺负;扶弱除恶,完全须倚靠有仁德的人。

 为主存孤【懿行录】

  明朝李崧,是龚氏奶妈的丈夫。奶妈死后,所哺乳的小孩锡爵,五岁就成了孤儿,家中的仆人想要杀害他,而霸占他的家产。李崧连夜背着锡爵逃跑,到城门时已经关城,就跪在地上号哭。看门人怜悯他,就放他出去。他在大雪中走了五天五夜,去投靠孤儿的外婆家沈氏。沈氏看见李崧抚养孤儿有恩,非常感念他,所以家中奴仆都可以任他使唤。当时他连剩汤冷菜都没有,但最后还是不愿接受这份好意。锡爵后来考上进士,时常想念李崧,但李崧还是只穿一件短衣努力做事,跟贫穷时一样。李崧去世后,锡爵命子孙世世代代祭祀他,永远都不能改变。

【按】要报答李崧的恩德,应当广修福德来超荐他,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如果仅仅交代要祭祀他,那么他能否享受得到就不一定了。无奈世间人所知道的,就只是这样罢了!譬如儿童在愤怒的时候,最多不过是啼哭而已;除了哭以外,哪里还有其他的方式呢?

 逼孀现报【汇纂功过格】

  明朝崇祯末年,吴江百姓张士柏的妻子陈氏年轻就守寡,人又长得很漂亮。张士柏的哥哥张士松,打算将她卖给同里的富豪徐洪为妾,推测陈氏守节的意志不会改变,就设计把她掳到船上。陈氏嚎啕痛哭,严肃得不可侵犯。陈氏的父亲陈俊向县衙告状,县令章日搁置讼状不予办理。他再向直指(1)路振飞告状,徐洪又贿赂某个官员,伪造文书呈上,反以“骂夫律”来定陈氏的罪,将她关到监狱里。陈氏悲哀到了极点,因此绝食三天。刚好司李(2)到来,听到她的冤情,就带她去见直指,哭诉之后就自杀了。路公立即下堂向她作礼,答应替她洗刷冤屈,陈氏的眼睛才闭起来。当天就呈文上奏,士松、徐洪立即死于棍下,其他帮凶都按照情节轻重论罪。县令被罢官,正当要到郡里辞官时,整条船都充满鬼声,第二天就去世。那位接受贿赂而去关说的官员突然得病变成哑巴,一生都不能说话。

 (1)直指:朝延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也称为直指使者。
 (2)司李:主管狱讼的官员。也作司理。

【按】这件事情有写成挽歌传下来,大家都感叹这种报应如此地快速。

  >>续载中……

 
心得交流:eg20953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缺乏三根 习气太重

  佛菩萨慈悲加持下,49岁时,遇到了《山西小院》,第一次聆听了老和尚的开示。这是第一次闻到正法,久旱逢甘霖,心花怒放,如果能多听一些这位老法师的开示该多好!自此找到了正法。

  几年来,观看了所有能找到的老和尚的讲课光碟,于是乎飘飘然,觉得自己很有一些程度,很有一些修行了。张口闭口高谈阔论,这个有错,那个有罪,看谁都不顺眼,就是看不到自己一身的臭毛病、一身的坏习气。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学佛的目的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要在行动上落实。

  究其根源,自己没有真信,习气使然,一切行为全由习气为主导。犹如一叶失去风帆的小舟,恰恰行驶在暴风骤雨的茫茫大海上,随着狂风恶浪飘来荡去,随时可能触礁,随时可能颠覆。

  老和尚明明在各种讲座中反覆强调,要真学佛,真落实,真干。不能消遣佛法,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众生,不能欺骗佛菩萨。可是自己全都落实到别人身上去了,觉得自己是一个“完人”。习气太深、太重,傲慢自大、自私自利、动辄出口伤人、发脾气、耍态度……家里外头都叫我“精神病”,可见自己有多么叫人讨厌。

  就在前几天,习气又在发作,自己全然不知。到了农贸市场上,突然发现自己的善心没有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可怜悲悯那些待宰的鸡、鱼等小动物了。善心跑到哪里去了?那一天,当听到葬礼上那孩子无奈的、撕心裂肺的叫着爸爸的哭声时,自己猛醒了,原来在别人遭难时,自己不但没有同情心,想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虽然生前有矛盾,那是各有因缘,人已归去,怎么可以这样心地狭隘,怎么可以这样歹毒。

  难怪十几天来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不是在犯杀业吗!现在果报来了,遭人无端的造谣诬陷……自己恶有恶报了。感恩使我猛醒的人!感恩那些逆增上缘帮助我消除罪业的人!阿弥陀佛!

  对照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自己认识到,连起码的做人的基础都没有打好,还谈什么学佛、做佛,可别给学佛人丢脸了,再也别谈什么学佛。惭愧之极。还是先学好弟子规,学好怎样做人吧。可惜我的童年是在十年动乱造反有理当中度过的,没有机缘接受到这么好的教育。现在一定要好好地学习,真正落实在工作生活当中。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问:老法师说佛经没有意思,但用起来却是无量义,读经不要想意思;又说读经要会转经,要依教奉行。请问读经不想意思,如何依教奉行?

答:读经不想意思是真修行,戒定慧一次完成。如果想意思,你就把戒定慧全部都破掉了。真的念到一心,人就开悟了,智慧就现前。佛经,功夫深的人看,意思看得深,浅的人看的意思浅,经的妙处就在此地。经是佛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里头哪有意思?怎么样才能见性?《华严》讲得很多,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明心见性。经上教我们,你不要去想像,不要去思惟,意思会自然起来,那就是你的悟处。你如果一想,想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识,你一想一执着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那真的就不是佛法,佛法就变成世间法。要用清净心念,清净心不要打妄想,老实念下去,自然就有感应。

问:现代有很多智障儿及自闭症的小孩,请问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开启智慧?

答:众生疾病的根源有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生理的,像伤风感冒,这是饮食不小心,穿着不适当,这样得风寒,这个病医生可以医得好。

  第二种是冤业病,就是鬼神附身,你的冤家债主找到你。这个病麻烦,医生治不好。方法是要调解,可以跟他谈条件,你是什么人?你为什么要附身?有什么要求?他同意了他就走了,你病就好了。

  第三种叫业障病。智障、自闭症就是业障病,业障病只有一个方法,忏悔,真正忏悔。小孩他不懂得忏悔,所以做父母的要懂得,替他忏悔。有这种状况,真正学佛的人不能算是一桩坏事,为什么?他来叫你一家人认真学佛,勇猛精进,他自然会好。所以家人要给他多多的消灾、培福,多做些好事,断恶修善,功德回向给他,为他做的,希望佛菩萨保佑他,会有感应。

问:现在有不少同修都希望更换更加庄严的佛菩萨塑像,而将旧的佛像送到寺院。所以道场就决定将旧的佛像统一沉在河底,请问这样是否属出佛身血?

答:沉在河底,古大德有这种做法,但是都是用真诚恭敬心。现在是你想更换个更庄严的佛像,这就叫做喜新厌旧,这个心理就不好。实在讲佛像供得愈久我们讲他愈灵,他受的香火多。如果这个佛像是几代传下来的,供养一、二百年了,不一样!

  不要有分别心,如果嫌家里的佛像不好看,就换个好看的,你的心就不是学佛的心;如果实在是佛像有损坏,像塑造的像到一段时期之后,我们可以重新贴金。彩画的像或是印刷的像,时间久了会变色,可以换一张。自己供养的木雕、泥塑的,愈久愈有感应,不应该去换。

问:弟子专听老法师讲经,一心为众生,为正法久住,道场的老菩萨们非常信赖我,看不破,放不下。我想早日往生,用身教来帮助大家,老菩萨坚决不同意,骂我自私,不管他们,只想往生。请师父开示。

答:这也是功夫,也是示现,真能做得到这也是属于弘法利生,做证明,跟大家说明往生是真的,也会度很多人。好像香港何东老居士的夫人,何世礼的妈妈往生,有很好的瑞相,你看她度多少人!何世礼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老母亲念佛。他很新派,但他还是很孝顺父母,家里各人信各人的,互相不相妨碍。你看老母亲往生的时候就做了示现,这一示现,何世礼全家都念佛 ,为什么?看到是真的。这是最后度她一家人,用往生的方法示现给他看,他就不能不相信。

  (节录自21-348学佛答问 http://www.amtb.cn/)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