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海贤老和尚说念佛、成佛是大事,
其他都是假的,所以要统统放下。

 
 
   
  本期专栏:圆(轮)的表法意义(上)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99)
  印光大师开示:明对治习气
  伦理道德:修学第一个条件就是孝敬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39)
  心得交流:ec39633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7.7.15 星期六 Vol. 474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圆(轮)表空有不二,空是真空、有是妙有;又圆周是依圆心而有的,就是现在所谓物质是无中生有的。请看本期专栏

  ‘离心缘相,即是离念。“缘”指攀缘。心缘,即是起心动念。心若动念,必有所攀缘,便落于名字相矣。’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严正声明FacebookMP4及MP3下载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圆(轮)的表法意义(上)
 
 

  “法轮”是佛法里面最常用的标志。轮是什么?是圆,这一个形相确实相当奥妙。

  圆的作用广大无边,今天世界科技的发展,从哪里来的?都是从圆来的,离开了圆就恢复到原始的时代。

  圆一定有心,圆心;圆周就是从圆心来的,而圆心是个抽象概念。那么,圆心到底有没有?它确实有,但是它没有痕迹。你要在圆心上点一点,那一点在显微镜下是很大的面积,那就不是点,几何里头的点是抽象概念。点移动,这个线就出来了。点移动是线,线能看得见;线移动,那是面,那就更明显;面移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立体,三度空间。单的面是两度空间,面移动是三度空间,我们现在居住在三度空间里面,这个空间的一切人事物,就像圆周。圆(轮)代表了体相用,体是空寂的,清净寂灭,但是这个空不是无,它能生能现,现的是相。相是什么?相是圆周。圆周不但是相,而且显示出它的作用,它的作用太大了。

  以我们现前的科学技术来说,科技种种发明都离不了圆;这个轮转动,带动那个轮,再复杂的机器或者再简单的机器都离不开轮,轮的作用就是永远没有止息的在运转。而这个运转里面,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周而复始,终始不断”,这个现象表的意思很深很深。我们从中去体会,就能体会到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一、表宇宙人生真相

(一)真空妙有 空有不二

  圆(轮)表空有不二,空是真空、有是妙有;又圆周是依圆心而有的,就是现在所谓物质是无中生有的。不但物质是无中生有,精神也是无中生有,都是从真心生出来的。正如《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个色就是圆周,空就是圆心。所谓“真空不空”,这个空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的,它能够生出有,无中生有,空中现色,圆心正显示出这个意思;那现的相叫妙有,“妙有非有”。显示出空有不二。

(二)清净心能生智慧

  圆是代表“心法”,心要清净,心要空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我们的心是空、灵,心是空,它就灵了,心要是有了东西就不灵。我们现在心里拉拉杂杂的东西太多了,牵肠挂肚的太多了,所以心不灵了。要把心里拉杂的东西统统清除掉,什么都没有,这个心就灵了,无量的智慧就生起来了。烦恼愈少的人智慧愈多,烦恼愈多的人智慧愈少,所以,不可以有妄想,不可以有执着,不可以有忧虑,不可以有牵挂,不可以有分别,统统都不能有,心就清净了,清净心就是健康的心理。

(三)动静一如

  圆心不动,圆周是动的;圆心要动,圆就破坏了,就不成为圆,所以动中有不动,动跟不动是一体,不二。正所谓“不取于相,如如无动”,“不取”是不着相,相有没有?有。有,不执着、不分别,在相上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对外,不取着。内怎么样?内不动心。不动心是什么?不生分别、执着的心,不生分别、执着,就是离一切妄想执着,这个境界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四)本自具足 能生万法

  真心在不动的时候,那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具足”,这个话很抽象。它什么都没有,本自具足,什么都没有,它一样也不缺,为什么?遇到缘能生万法,缘是什么?缘是动的,起心动念那是缘。遇到这个缘,圆周就成了,而圆周大小是无量无边,千变万化。

(五)心动的后果

  1.智慧不生 烦恼重重

  心不动,还能办事,还能解决问题吗?能,心不动是智慧解决问题;心动是情识在解决问题,这一动就变成识了。情识解决问题会产生很多流弊,为什么?他是迷,他不是觉,智慧解决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所以佛菩萨是智慧解决问题,我们凡夫是情识解决问题,就是用感情、常识。感情本身就是问题,烦恼!知识是什么?知识是所知障,全是烦恼习气,没有真智慧。

  2.心动即是“生死轮”

  心动了就叫妄心。这一动就有分别、就有执着,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识。这个我们通常讲三心,三心就是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这是三个根本的妄心。妄想、分别、执着。阿赖耶是妄想,末那是执着,意识是分别。
如果没有妄念,它就是真心,它就是自性。它能现,能现为什么会起变化?这个情形像水一样,你看小池塘的水,水不动的时候,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四周围的风景它照得清清楚楚,这就是见闻觉知起作用了。如果起了风有浪了,水就动了,动了,能不能照?也能照,照得怎么样?支离破碎,这个画面不完整。我们现在的心就是动的,照外面的时候,把外面景观全部都破坏了,所以就产生很多错误的见解,不是真智慧。因为错误的见解,就会做出错误的事,就感受错误的果报。
错误的果报是什么?六道三途。六道里愈往下,心动得愈大,好像这个水波浪愈大,照的功能就越差;天道往上面去,波浪愈小,总是有波浪;没有波浪,六道就没有了。

  3.“动”与“不动”的差别

  凡夫是外面动了,里面也动,统统都动了,这叫凡夫。二乘是什么?二乘是里面不动,外头也不动,这就变成阿罗汉、辟支佛。二乘是内外都不动了,没发菩提心。佛与菩萨是内不动,外面动,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所以我们要学什么?外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内里头如如不能动。

(六)身动心不动身心最健康

  我们明白圆(轮)的道理,就懂得怎样养生了,我们的身是物质,这个身体有形相;心在哪里?心在形相里头。养生就是心要清净,心要寂静,身要运动,身动心不动。我们拜佛就能体会到,拜佛的时候,心里一念不生,心清净,身在运动。真能懂得这个道理,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现在人真颠倒了,不该动的他动,该动的他不动,心动身不动;不能有的,偏偏叫它有,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麻烦大了,心坏了。心主宰这个身,心理不健康,身就受连累,身体多病。心理要是健康,这个身决定不会生病。佛在经上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一切法从心想生”。

  由上可知,圆才能够真正显示出不二法门:空有不二,虚实不二,心是虚的,圆周是实在的,是实的;理事不二,心是理,外面圆周是事;性相不二,心是性,外面圆周是相;迷悟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动静一如,染净不二……圆是本性。自性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才艺、有圆满的相好,样样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不能在上面加一点,加一点它就凸出来;也不能少一点,少一点它凹下去了。圆是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圆满的性德不能现前。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智慧德能就现前。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恭录自空老和尚讲演 http://www.amtb.cn/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99)
 

8.离心缘相,即是离念。“缘”指攀缘。心缘,即是起心动念。心若动念,必有所攀缘,便落于名字相矣。

  ‘离心缘相,即是离念。“缘”指攀缘。心缘,即是起心动念。心若动念,必有所攀缘,便落于名字相矣。’真的离心缘相,此人在一切法中,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有没有境界相?有,照样穿衣吃饭、工作、迎宾接客,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一再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作榜样给人看。“说”是将道理、事实真相为人说清楚。如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是表演给我们看的,多自在。如果在一切法中依然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四相具足,决定是凡夫,决定继续搞生死轮回,逃不出三界。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惕。

  禅、教、密都要遵守这个原则。亦即是说,在一切法里还起心动念,则修持都是假的。禅定,虽然没能断烦恼,功夫伏住了烦恼。真正得禅定的人,心里没有财、色、名、食、睡的念头。能不起心、不动念,用定功将它伏住,并不是真的没有。定功很深,这些念头不起现行,这样的功夫有没有成就?没有。将来往生,不过初禅天、二禅天而已,仍在三界之内。这功夫多难!我们能做得到吗?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能不动心吗?由此观之,方知其它的法门难修。

  我们要得救,唯有靠阿弥陀佛,佛力加持,带业往生。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照样可以往生。念佛法门殊胜,就在于此。往生的条件:信、愿、行,三资粮。真正相信、真正发愿,要生极乐世界,要见阿弥陀佛。行就是念佛,当作一生中唯一的大事,二六时中,无论何时,心中有佛,其他的东西都放下了。其他的法门,心里有佛都不行,都是障碍。念佛法门,心里可以有阿弥陀佛,就容易多了。心里什么都没有,太难!心里有一样东西取代一切妄念,那就容易多了。净土法门万修万人去,道理在此。

9.《起信论》又云:“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此节论文,正此处之注脚也。

  ‘《起信论》又云:“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相待”就是相对的。染净是相对的,大小也是相对的。所有一切法都是相对的,科学家早已发现相对论。凡夫确实生活在相对的世界之中。但相对不是真的,离开这边,那边就没有;离开那边,这边也没有,是相对建立的。不但六道,十法界都是相对建立的,是故虚幻不实,唯有一真法界方是真实的。

  ‘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本”是根本。我们以为有物质、有精神。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没这回事,物质、精神都是妄想,绝非事实“非色非心”。‘非智非识’。色、心是所变的;智、识是能变的。所变的境界,没有色心。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多,所变的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非色非心。如果诸位学一点法相唯识,就很容易明了。《百法》里将心识都列在有为法。有为法包括心法、心所法,皆属于心。色法属于色。心法、色法、不相应行法都是有为法。《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明“非色非心”;全是从妄想变现出来的,不是事实。智与识是能变,就是妄想;色与心是所变。

  ‘非有非无’。“非有”,绝对没有这个事实,当体即空。“非无”,有刹那的幻象。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不能说“无”;但是这些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能说“有”。“非有非无”,乃是事实真相。‘毕竟不可说相’。此是真话。“相”既然不能说,更不能执着。‘而有言说者’。释迦牟尼佛不能说,而为我们说了四十九年;不能讲,却讲了三百余会。‘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是故,佛在本经说,“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我们须体会如来说法之真实义,开经偈说,“愿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在此。‘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千经万论,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乃至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之法,都是一个宗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无非教一切众生离念而已!“离念”就会归自性,归于真如。

  ‘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实智”就是般若,是自性本具之般若智慧。由于心里念着一切法,有牵挂,放不下,心方变成生灭心。自性本具之般若智慧不能现前,可惜!‘此节论文,正此处之注脚也’。江味农居士采《起信论》这一段话,作为《金刚经》此段的注解,注得好,讲得实在透彻、明了。

10.“非识、非有、非无”,此三句,总谓一切诸法,不过彼此对待相形,虽似有而实无,当体皆空。

  ‘“非识、非有、非无”,此三句,总谓一切诸法,不过彼此对待相形,虽似有而实无,当体皆空。’此段文还是解释。《起信论》说,“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将一切法的真相为我们说破,亦即是“诸法实相”。“总谓一切法”,不仅说世间一切法,出世间的一切法亦不例外。世出世间合起来讲,就是佛法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六凡”是世间,“四圣”是出世间,一切法的实相确实是“彼此对待相形”。相待即是相对的,从见相对起,因为有见分这一边,便产生相分的那一边。假如对于事实真相还无法体会,可以用更浅的比喻说明。如想像,想是“见分”;一想就有相,即是“相分”。我们想一个人,心里就现那个人的相,是相待相形建立的。我们想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相就现形。

  想是“见”这一边;“相”是另外一边。因为人有想,所以就有相。有定功的人,世间人讲,有天眼通的人,你打妄想,他都知道。因为你妄想时现相,他能看到。你在想什么,他都见到;你在梦里干什么事,他也看到,因为梦中有相,梦也是妄想变现的。我们有身体,周边的生活环境,森罗万象,所有现象亦是从妄想变现的。离开妄想,就没有一切法。此理很深,事情很复杂。

  《华严经》说,无量因缘,不是很单纯的;但是总原则都是相对建立的。表面看好像存在,事实确实不存在,是故当体皆空。我们看到这些相明明存在,而没有看到当体皆空,那是因为粗心大意,心里的妄想执着,从来没有间断过。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没间断过,于是幻象就呈现在眼前。如果念头断了,现象就没有了,如永嘉大师说的“觉后空空无大千”。什么是“觉”?迷的念头断了。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妄想变现的,妄想是迷执;迷执没有,现象就没有。

  由此可知,只要有现象,自己就要知道,我的迷没有断,无明妄想没断。怎知没断?相现前,就没断;断了,相就没有了。自己有没有破无明,有没有断妄想,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http://www.amtb.cn/)

 
印光大师开示:明对治习气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若念之久久,自无此种妄念。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则不显。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若常念佛,心自清净。孔子慕尧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正)复冯不疚书

 
伦理道德:修学第一个条件就是孝敬
 

  人具足信心,你已经成就百分之九十,太重要了!这个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我们做事力度用不到点,偏了。你真正都通达明白了,我们这个力度用到点。要在孝字上用功夫,要在敬字上用功夫,要在诚字上用功夫。真诚的孝心,真诚的敬心,我们这个根扎得稳,成就就不可思议。这两个字是大学问,讲一辈子都讲不尽。古人讲到究竟处,有一丝毫的疏忽,有一丝毫的大意,都是不敬,都是不孝。心要细密,无微不至,方方面面都要想到,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这真不容易。小心翼翼,奉事父母,奉事师长。

  同样一个道理,父母对儿女照顾真是无微不至,用心细密。儿女跟父母比,差远了。一般人常说,如果能用照顾儿女那种细心、细致对待父母,这是真正的孝。大孝,超过!对待父母的细心超过对待儿女,这是大孝,这真孝。现在这个世间,到哪里去找这个人?我们如果不做出来,跟社会大众讲孝敬,他没见过、没听说过,他听了也点头,但是怀疑,他也会说这是一般人做不到,自己也做不到。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四集)2013/1/3 档名:02-040-0104(http://www.amtb.cn/)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39)
 

广行三教。

【发明】三教圣人都具有救世的心理,只是各家所采用的方法不相同罢了!儒家专讲入世的事功,佛家专行出世的方法;道家表面上好像是出世,而实际上却未曾出世。孔子、颜子虽然是圣人,但要藉着他们来驱除鬼妖,那就是迂腐;佛道虽然高超,但若要用来求取科第功名,那就是荒唐。这就是三教之所以有不得不分别清楚的情况。

⊙人不是只用一种方法就能教化的,所以圣人教育必定分为三种。好像三大良医,一个精通内科,一个精通外科,一个精通小儿科,医术虽然不同,但治病目的都是一致。如果三个人都学同一种医术,所救的人就不能广泛。所以说,为善的方法不同,但同样都是导归于安定。

⊙我曾经阅读贵州铜仁府志,知道铜仁的本名叫做“铜人”,因为当地有铜人山,所以就取这个名字。后来把“人”改为“仁”,而地和山都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山在大湖之中,山下都是水。曾经有一年大旱,只见山下的水全部干涸,惟有三个大铜人,头部顶着这座山,高高地矗立着,而这三个铜人恰好是穿着三教的服装。我心里想,这座山是天地开辟时就有了,那时还没有三教的名号,而铜像又不是人力所铸造的;于是我才了解,三教门庭本来就是自然形成,当时就存在的。何况帝君的德位超过人类之上,哪里不知道孔子、颜子的大道已经成为世间的常道,却一定要将其牵引,使之与佛道融合,用来训诫读书人呢?我又研究南阎浮提,名虽然是一个洲,但是当中国土很多。每一个国土各有圣贤主掌世间的教化,像孔子、老子这样的圣人不计其数,只是在各国的姓名不同罢了!至于各国的书籍、法门,也有六十四种;现在儒生所读的书,只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书,此外所见闻的知识能有多少呢?所以三藏十二部的经文、龙宫秘典的语言,不但没有见过,就算见到了,反而会加以排斥,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就不像是儒道;不仅从嘴里讲出来,而且还写成书籍,无不横加歪曲,大肆毁谤,全都是妄加测度,武断而不能变通,固执己见,专顾自己的私心,养成拉拢同党、排除异己的恶行。至于考察他们白天所做的,夜里独处时所想的,无非是争名夺利,欺世害人;甚至于拉拢、巴结,赌博游乐,无所不为。凡是儒家正心诚意的学问、济世安民的道理,全部都不讲求了。这只会损坏儒门的名望,哪能增进学术的光辉。帝君指示广泛地推行三教,可以作为午夜警醒世人的钟声。

⊙人能学习孔子,释迦一定会高兴;人能学习释迦,孔子也一定会高兴。如果一定要随从自己的教派就高兴,不随从自己的教派就不高兴,那就是奴隶投靠主人、士兵投靠将官的作法而已,哪里是三教圣人的本意。

⊙“广行”这两个字是就心地来讲,而不是就行迹来说。人能修仁好义就是实行儒道,不一定要穿着青衿读书、束着黑带做官才算是儒士啊!人能明心见性就是修行佛道,不一定要剃掉须发、穿着方袍才算是僧人啊!

⊙不知变通的读书人一听到“广”字,必定会讥嫌学问太杂,他不知道杂也是有所分别。例如天理(1)掺杂人欲(2),王道(3)掺杂霸术(4),米粟掺杂秕糠,这是绝对不能够掺杂的。至于三教所说的道理,都是有益于身心的事。泰山不会嫌弃小小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沧海不会挑选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度。怎么也会忧虑它杂呢?一个家庭之中,有食物、有衣服,有钱财、有宝物,有奴婢、有田园,这可以说是很杂了!但假使不这样,这个家就必定不能算是富裕。若是论及肚子里所吃的东西,那么就有饭、有粥,有羹、有肉,有醋、有酱,有盐、有梅,可说是杂乱极了!但假使不这样,人必定不能肥胖。为什么独独对于三教就产生怀疑呢?

 (1)天理:指人的善良本性。
 (2)人欲:个人的私欲。
 (3)王道:以德化人,施行仁政。
 (4)霸道:与王道背道而驰者。

【论广行之益】

 助扬王化

  国家太平所依靠的办法,不过就是“赏罚”这两种。以严明的刑罚来辅助教化,这就必须广行儒学。但赏罚所能达到的范围,只不过是千百分之一罢了!如果要追究私底下所做的、念头所想的,那么即使家家有一位孔子,户户立一位皋陶 (5),也是达不到的啊!所以世人怕国法,还不如畏惧上天的惩罚;因为国法是可以逃避的,而天罚却无法逃避得了。若能够广行佛道二教,使因果学说在世上盛行,那么世人心中自然有所畏惧,不敢胡作妄为,比起孔子作《春秋》,功劳不会比他还小。

 (5)皋陶:也称“咎繇”,传说为舜的臣子,掌管刑狱之事。

【按】南朝刘宋文帝对何尚之说:“范泰、谢灵运曾经说《六经》本来是为了济世化俗,如果要寻求心性真谛,就必须以佛理作指南,使全国都受到佛法教化,朕就能轻而易举地使天下太平呀!”何尚之说:“自从迁都渡江以来,王导、周顗、庾亮、谢安、戴逵、许珣、王蒙、郗超、王坦之,以及我的高祖兄弟,没有不皈依三宝的。如果百家之乡有一人持五戒,就会有一人行善;十人持五戒,就会有十人行善。行一善就会去一恶,去一恶就能免除一个刑罚。一刑免除于家,那么万刑免除于国,陛下所说的轻而易举使天下太平,这是真正可以做到的事。”那些后来的读书人忌讳说到佛,只想靠君子小人四个字来辅助赏罚所达不到的事,我看这是他们学问过于不足了!

  >>续载中……

 
心得交流:ec39633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修行人要时时想到别人,不为自己

  今天学习净公老和尚九八年的早餐开示《修行人要时时想到别人,不为自己》很有感触。在没有接触佛陀教育之前,弟子的确是一个心堕落在三恶道中却还不自知,甚至还自以为很高尚的罪恶凡夫。多亏前些年生的那一场病给自己敲了警钟,因此,真心感恩那一场病,让自己从三恶道中回头亲近善知识。特别感恩的是尊敬的净公上人,如今虽已是九旬老人,却仍不辞劳苦,为救度众生而忙碌奔波。

  弟子也非常感恩净公老和尚所教导、培养出来的诸位法师、大德和老师。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教导众生,为众生做好榜样,使大众对学佛生起信心,进而念佛求生净土。更为感佩的是我们学院的老师及义工菩萨,默默地为大众奉献。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时时刻刻想到别人,不为自己。真正地为我们示现修行人的模范,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感恩老和尚,感恩诸位法师、老师、大德!感恩一切!阿弥陀佛!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问:法师在“早餐开示”说,大心凡夫才有资格、才有能力学《华严经》,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是上上品。请问指的是凡圣同居土,还是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

答:凡圣同居土,不是实报土,为什么?实报土那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这从理上讲就清楚,你能够把执着放下,生极乐世界是生方便有余土;把分别放下,再破一品无明,才是生实报土。所以大心凡夫,如果他是妄想分别执着还没有放下的,心量大,有利于他放下执着。我们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里面,他的品位就很高,这是我们能够相信的。

问:有一位年轻居士平日依老法师教诲修学。最近在梦中能看着自己的尸体;或是与人交谈时,会离开身体看着自己与人说话,也感觉自己不久即将死去。请问为何会有这种现象,该如何消除?

答:这个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灵魂离开身体,外国有些医学里面的报告也有这个现象。有这种情形,要修定,这都是谚语所说的神不守舍,才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他心地清净,能定下来,就不会有这个现象。念佛、诵经、拜佛,把心定下来,都可以消除这个不正常的现象。

问:我是天津的一名居士,得知有一位比丘尼到东北拜了一位七十多岁的居士为师父。这位师父自称为“元父”,并称他弟子的灵魂都是他给的。教人修如意世界,并着了一本书叫《善法》,这位比丘尼到处弘扬这部书。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比丘尼是佛弟子,一定要依佛陀的教诲,否则的话,就背叛了佛菩萨,这个罪就很重。而且同时,我们从来没有听说灵魂是别人给的,如果佛菩萨说灵魂是他给的,这个佛菩萨是魔,他不是真的佛菩萨。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灵魂这个事情是你自己本有的,实在讲就是佛性,佛性迷了,叫灵魂;觉悟了,就是佛性,是真如自性,本来有的,不生不灭。灵魂这个东西在佛的经教里面,就称为阿赖耶识,而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真的那一分是阿赖耶的本体,是自性,是你本有的,本来是佛;迷了之后,它里面带着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做阿赖耶识,是这么回事情。所以绝对不是说哪个人给的。

  我们的自性跟一切诸佛的自性没有两样,跟一切众生的自性也没有两样,这是《华严》讲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经上常常用比喻说,把自性比喻大海,共同的;我们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是海里面一个水泡,他的阿赖耶也是海里头的水泡。阿赖耶没有破碎的时候,各个不一样,我的水泡不是你的;如果觉悟了,觉悟就没有了,没有了就一样。所以说“共同一法身”,这个要知道!《华严经》上,我们最近又念到“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才是正法,正教。哪有说灵魂是别人给的?哪有这种事情?这决定是错误的。所以学佛不能不读佛经,不能不依佛经去学习。

  (节录自21-346学佛答问 http://www.amtb.cn/)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