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海贤老和尚说念佛、成佛是大事,
其他都是假的,所以要统统放下。

 
 
   
  本期专栏:菩提心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98)
  印光大师开示:明对治习气
  伦理道德:修学第一个条件就是孝敬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38)
  心得交流:ec39633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星期六 Vol. 473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我们常常劝人“要发心啊”,到底发什么心?就是要发菩提心。请看本期专栏

  ‘如来所说,皆是真如自性中自在流出。初未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从没有一天中断,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无说而说。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严正声明FacebookMP4及MP3下载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菩提心
 
 

  我们常常劝人“要发心啊”,到底发什么心?就是要发菩提心。

  “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觉悟,决定不能迷惑。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的心,真实不迷的心。修学大乘,菩提心是根本。

一、菩提心是高度的警觉心

 (一)知娑婆苦、西方乐,发出离心

  佛讲“三界统苦”,不但人苦,天上也苦。人间三苦、八苦统统具足。我们仔细看看现实的社会,整个世界的动乱不安,连地球的气候都变化了、都不正常了,这是我们要提高警觉的。欲界天有五衰之苦,色界、无色界天有死堕之苦。三界无安!所以发菩提心,第一个要警觉这个世间苦,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乐,我们要离苦得乐,这是真正觉悟。觉悟之后,依照佛的方法真正修行,超越三界,离苦得乐。这才叫真正发菩提心,真正觉悟。

 (二)自觉觉他 舍己利人

  自己觉悟之后,还要利益众生,要能够舍己为人。我们想一想,今天众生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是教育!推广佛陀的教育,使大家明白佛法的道理,渐渐觉悟了,才能够破迷开悟,才能够离苦得乐,这叫发菩提心。

二、菩提心就是自己的真心

 (一)“三心”就是一心,就是菩提心、就是佛心

  《大乘起信论》里讲菩提心讲了三个:“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菩提心的本体,其作用是深心与大悲心。深心是自受用,对自己的;大悲心是他受用,对别人的。

  世尊在《观无量寿经》里也讲三个心:“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这跟《起信论》的名称不相同,意思是一样的。如果将经论合起来看,直心就是至诚心,发愿回向心就是大悲心,是他受用。这“三心”就是一心,就是菩提心,就是佛心。

 (二)“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落实在《无量寿经》经题上,“真诚清净平等觉”。真诚,菩提心的体,是《观经》上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它起用,对自己是清净、平等、觉而不迷,即是古人讲的“深心”;对别人,大慈大悲。体是真诚心,从真诚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清净、平等、觉,流露出来的对于一切众生是真诚的大慈大悲,对众生没有不尊敬的、没有不爱护的、没有不帮助的。“清净平等觉”是德用,就是真心,属于修德。真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觉而不迷的心。同时真心也配佛、法、僧三宝。

 (三)唯念三宝 发菩提心

  “清净平等觉”这是我们佛法修学的三大纲领。我们平常讲,皈依三宝,“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皈依佛,佛是觉,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净,净而不染。这是我们本性里面本有的,就是自己的真心、菩提心。

三、大心就是菩提心

  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具体的说明。“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心量多么广大!实际上四愿就是这一愿,后面三愿是完成这一愿的。佛在大乘经典里面常说小乘人(阿罗汉跟辟支佛)没有菩提心。大乘菩萨是发了菩提心,“菩萨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普度一切众生,不但知道自己苦,要度自己,要度自己的家人,要度自己的亲戚朋友,还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平等普度,这是菩提心。

  如果就经论上来看,凡夫没有菩提心,二乘也没有菩提心,权教菩萨也不是真正的菩提心,那么到底谁才发了菩提心呢?《大乘起信论》里的标准,必须破一品无明菩提心才现前。这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没指望了。一向专念也许可以做到,菩提心发不出来,这个是一般大乘经论的说法。

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直截了当的解释发菩提心,他说:只要你真正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无上菩提心,一语道破。我们听他老人家这句话,这块石头落地了,我们愈想愈有道理。因为我们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生成佛,这个心不是无上菩提心,什么心叫无上菩提心?这是净土不可思议之处,一切经里面没有的,十方诸佛世界里头也没有的。我们要老老实实把握我们这一生遇到的无量劫以来难得遇到的因缘。

  真正觉悟、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一定会做到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因为他真正觉悟到轮回可怕,生死事大,这一生中一心一意就是想“了生死,出三界。”唯有这一条路是最可靠的,他怎么肯放弃,怎么肯间断!真正是分秒必争的念佛。我们功夫不能够相续,还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没有发菩提心,换言之,依旧迷惑颠倒,心量窄小,起心动念都是想到自己的利害得失;只能想到眼前,没有想来生,这就是没有菩提心。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苦口婆心,多次重覆提醒我们,“发菩提心”,就是因为菩提心太重要了。

  有很多老太太一生也不认识字,也没有听过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站着走、坐着走,预知时至,那是怎么回事情?她虽然没听过经,不认识字,也没念过经,人家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想,心地清净。她的思想、见解就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她深信不疑,念念就是求生净土,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这个知见是正知正见;一句佛号不间断、不夹杂就是觉而不迷。古德告诉我们,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本觉,念佛就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原来她一句佛号,三皈、众戒、菩提心统统具足。她这样走,感动、劝化多少人!

  我们不但自己要发心往生,老实、听话、真干,还要劝导一切人统统发愿往生,这就是上求下化,这就是无上大菩提心!

  ——恭录自空老和尚讲演 http://www.amtb.cn/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98)
 

5.如来所说,皆是真如自性中自在流出。初未起心动念。虽终日说、炽然说、刹说、尘说,实无言说之相。尚无说相,安有所说之法相耶。故曰‘如来无所说’。

  ‘如来所说,皆是真如自性中自在流出。初未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从没有一天中断,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无说而说。‘虽终日说、炽然说、刹说、尘说,实无言说之相’,这是真的,不仅言说之相没有,根本没有起心动念。“炽”比喻火烧得很猛,意即不断的。“尘”比喻如尘刹那样多。

  如来恒常住在大寂灭定中,焉能有说?七地菩萨已经证无生法忍。证无生法忍,即无言说,何况如来在寂灭忍地,‘尚无说相,安有所说之法相耶。故曰“如来无所说”’此话是真的。如来是清净心,是真如本性。我们六道凡夫,业障深重,从真心本性上看,与如来一样,都无所说。世尊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不要着言说相。因为清净心中本来没有言说相。若执着,则是自找苦吃,迷惑颠倒。如来无所说,我们清净心中也无所说,是故此地不说“佛无所说”。若说“佛”,与众生就有差别;说“如来”,是从自性上讲的,生佛没有差别。义理很深!

6.须知此两节经文义趣,世尊实令奉持者离念也。念不离,则名言之相终不能离。

  ‘须知此两节经文义趣,世尊实令奉持者离念也’。“义”是道理;“趣”是归趣。前文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此段教我们不要执着“言说相”。不执著名字、不执着言说,就是离念。“念”就是妄念。‘念不离,则名言之相终不能离’。我们现在知道学般若难。现在只是听说而已,未见事实真相。听我这么讲,不错,是要放下;出了讲堂,仍然放不下。若见到事实真相,那就真放下了。一放下,我们的举止、容貌就变了。从前过的日子很苦,现在所有一切忧虑牵挂都没有,显现的是真快乐、真自在的相,丝毫执着也没有。此两段经文的大意是教我们离妄念、离妄想。

7.《起信论》云:“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又云:“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乃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起信论》云’。马鸣菩萨着的《起信论》,实在是非常好的论典,其中的事理简要详明,通一切大乘经,所以古大德注经常常引用。这里引用《起信论》中的一段话,‘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最近有同修问我,古大德注解佛经,有的本子称“疏”,有的称“钞”,有的又称“讲义”,也有的称“论”,何以注解要用这么多的名字?如果用“论”字,意思即是告诉大众,注解绝对正确,都是佛的意思,佛可以为我印证,方可称作“论”。

  注解有两种方式,一是依据经文一句一句注解,称作“论典”,如《大智度论》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注解。这种论是依经文一句一句注解的,称为“释经论”。马鸣菩萨作的《起信论》,不是注一部经的,而是发挥大乘经里的道理,不出大乘经的范围,都是佛说的义理,他为我们详细讲解。这种论称为“宗经论”,是依据经的,但它不是一句一句注解。论有这两种,一是解释经、一是依据经发挥的。如《瑜伽师地论》属于宗经论,《大智度论》属于释经论。
后来的祖师大德不敢说自己注得没有错误,故说“疏”。“疏”是疏通,可能内容还有不妥当的地方,请人指教。“论”,没有这么客气,我讲的绝对正确,没有讨论的余地。疏、钞的注子是可以讨论,可以研究的。祖师大德注解用疏、用钞,暗含谦虚之意。用疏、用钞、用注,不敢用论,差别在此。近代,连疏、钞都不敢用,我们那有资格。我们今天用讲义、讲话,姿态愈降愈低。在名称上,近代这些大德写的注解都称为“讲义”,如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

  “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此话与《华严经》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意思是一样的。佛在许多大乘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念。有念就有相,无念则无相。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是迷,有念。“觉”是无念。一切境界相从那来的?念头中生起来的。

  ‘又云: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乃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世尊在本经教我们受持,就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不著名字相、不着言说相、不着境界相,与《起信论》上讲的完全相同。《起信论》说,“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马鸣菩萨的《起信论》确实是宗经论,他讲的这三句是根据《金刚经》上,世尊教我们如何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而说的。什么是“心缘相”?“缘”是攀缘。执着、攀缘是烦恼,就是业障。

  学佛不明理不行。明理一定要读经,要看注解。经与注看不懂,就得听讲。那一种人可以不听经?一种是一切通达,觉悟的人,心清净,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都离了,可以不必听经。无论修学那个法门,一生中决定能证果。另一种老实人可以不要听经,虽然什么都不懂,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就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有。这种人将来会站着往生、坐着往生,真的成功。我们心不清净,又不老实,没有办法,得好好听经,努力学,否则无法成就。由此可知,老实不容易,老实是上上根。有些乡下老太婆,不认识字,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一生中决定往生,而且品位很高。

  此三事离了,毕竟平等,就万法平等。不但十法界平等,六道平等,无有一法不平等。不平等从何而生?从分别、妄想生的。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执着更不平等。离开一切分别执着,万法一如,万法平等,乃至唯是一心。净宗念佛求的是“一心不乱”。“一心”就是真如本性。一心现前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就是教下讲的“大开圆解”。说法不一样,意义完全相同,同一个境界,故名“真如”。所现的一切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是真的,性相一如。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http://www.amtb.cn/)

 
印光大师开示:明对治习气
 

  心之本体,与佛无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炼凡夫夹杂烦恼惑业之佛心。俾彼烦恼惑业,悉皆四散消落,唯留清净纯真之心;方可谓心即佛,佛即心。未到此地位说,不过示其体性而已。若论相(事相)与用(力用),则完全不是矣。(三)复周陈慧净书

 
伦理道德:修学第一个条件就是孝敬
 

  现在的人问题确实是多,问题从哪里来的?这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教学疏忽了,不能怪任何人,疏忽了两百年。中国人常讲三十年是一世,二百年有七、八代了,所以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福薄,没有生在盛世,生在乱世。乱世,很幸运遇到祖宗的法、遇到三宝的法,这非常幸运。可是我们孝敬不足,所以得的利益不多、不踏实,这是真的。

  圣学、佛学,修学第一个条件就是孝敬。修行当中,年年月月功夫提升,就是孝敬提升。如果孝敬的心没有提升,自己就要有高度警觉,我没有进步。为什么?功夫提升,你的性德往外头流,愈流愈多。你说我知道东西多,我学的东西很多,但是孝敬没有进步,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所以我非常感谢章嘉大师,不是他老人家教给我的,我不知道。

  怎么样测验自己?就是测验你有没有做到。你看你学佛,你学中国传统文化、祖宗之法,头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个没做到,别的都有进步,这你的进步是假的,你的进步没有根、没有本。为什么我们强调要学三个根,三个根没学。现在懂得了,补习,恶补,要把它补出来,我们往生就有可靠,就靠得住。凭什么往生?凭孝敬弥陀,孝敬诸佛如来,要凭这个。我天天念他,没有孝敬的心,那就像小朋友唱歌一样,有口无心,喊破喉咙也枉然。念念都把孝敬念出来,这个经上佛说“当孝于佛”,应当要孝敬佛,应当要孝顺父母,跟我们讲真话。

  然后用孝敬之心对一切众生,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你就提升到修普贤法。修普贤法的人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他是生实报庄严土,他是上辈上生,不在人下,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两种智慧都重要,知道一切法空,也知道一切事有,空有不二,两面都能照顾到。对空、对有,对空是不执着,心地干净,一尘不染;对事,礼节样样都做到,没有欠缺,这做做得圆满。两种智慧都具足,这就能教化众生。所以敬供养。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二集)2012/12/27 档名:02-040-0092(http://www.amtb.cn/)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38)
 

【下附征事】

报答四恩。

【发明】四恩是指:一、父恩;二、母恩;三、如来恩;四、说法师恩。父母生育我的形体,如来、法师增长我的智慧,都是恩德极重而难以报答的啊!《观佛相海经》说:“有恩不报是阿鼻地狱的业因。”既然如此,那么报答的事情可以忽视吗?

⊙要报答父母之恩,惟有尽心尽力奉养,获得亲人的欢心,并且引导父母修学出离尘世的佛法而已。要报答师长之恩,惟有依教奉行,并以饮食、衣服、医药、卧具来供养而已。至于如来之恩,尤其难以报答,惟有发菩提心,立定宏大誓愿,学习菩萨精神,永无休止地普度众生而已。莲池大师曾说:“父母能够出离生死轮回,做孩子的孝道才能圆满成就。”《楞严经》说:“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下附征事】

 礼塔度亲【缁门崇行录】

  唐朝范某,母亲王氏素来不信三宝,范某劝告她都不听从。范就依止庆修律师出家,法号子邻。后来回家,母亲已经死了三年,于是走到岳庙(1),诚心念诵《法华经》,发誓要见岳帝,求问母亲投生的地方,梦见岳帝告诉他说:“你的母亲被囚禁在地狱之中,现在正受尽各种痛苦,你可以前往鄮山(2)礼拜阿育王塔,这样就可以免除苦难。”子邻就前往阿育王塔,哭泣地礼拜了很久,忽然听见母亲向他道谢说:“承蒙你礼拜佛塔的功德力,我已经往生到忉利天了。”

 (1)岳庙:五岳神庙。
 (2)鄮山:在今浙江宁波地区鄞县之东。

【按】阿育王是佛涅槃后一百年所出现的铁轮王,统治一个地球,能够驱使鬼神。他把如来八万四千舍利,分造八万四千塔供养,每一亿人的地方才安置一座。我们这里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总共有十九处,这里所说的就是其中之一罢了!

 诚感父骨【高僧传】

  后周的李氏子,长安贵族后裔,是唐朝的宗室。七岁出家,法名道丕。十九岁时,正好皇上迁都洛阳,长安被战火烧毁,道丕就背负母亲进入华山。当时粮食紧张,价格昂贵,道丕自己辟谷不食,只是出去讨饭供养母亲。母亲问他吃了没有,他必定说已经吃了。母亲说:“你的父亲在霍山战死,尸骨暴露在荒野,你能去收回来安葬吗?”道丕就前往霍山,捡拾白骨聚集在一起,日夜诵经,忏悔父亲的杀业,并且祈祷说:“这一堆骨头之中,能够自己转动的,就是我父亲的遗骸。”而后就一心念诵,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几天之后,亡者的头骨果然从骨堆中跳出来,摇动了很久。道丕悲痛得捶胸顿足,将它抱回去见母亲。当天夜里,母亲梦见丈夫回来了;第二天早晨,遗骨果然回来了。后来道丕应诏入京,声名传播四方。

【按】孝道有两种,有世间的孝,有出世间的孝,道丕法师两者都兼具了!如果谈到道记法师这个人,他担着母亲到处弘扬佛法。法云法师守丧期间,因为悲痛过度,以致身体瘦弱不堪。鉴宗为了医治父亲的病,而挖空自己两条腿的骨肉。智聚为母亲守丧三年,伤心得眼睛都流出了血。像这类的典型,真是多得很难说得完。如果认为辞亲出家就可以不必奉养父母,他哪里知道孝顺就是戒律的道理呢?

 酬恩护法【金汤编】

  宋朝的吕蒙正,字圣功,太宗时考取进士第一名,官位累升到参知政事,受封为许国公。当他在还没有发达以前,曾经出家为僧,才能够安心读书。后来他做官十年期间,郊外祭祀的俸禄都不申请。皇上问他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是私恩未报;再加追问,才把实情告诉皇上。皇上说:“僧人之中有这样的人吗?”于是赠送紫袍予以表扬。吕公把皇上恩赐的俸给全部送给寺僧,以回报过去的恩情。吕公每天早晨礼佛时,一定会祈祷说:“不信佛的人不要投生到我家,愿子孙世世代代以宰官身护持三宝。”后来他的侄子夷简封为申国公,每次遇到初一拜完家庙后,就去礼拜广慧禅师;夷简的儿子公着,也被封为申国公,对于天衣禅师也是这样的礼敬。左丞吕好问,经常亲近圆照禅师;他的儿子用中,经常亲近佛照禅师;世世代代都是显贵、奉佛,果然应了吕公之心愿。

【按】经上说诸佛之恩超过父母。父母之恩是非常深重的,反而说佛恩超过父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父母的恩德只在一世,而诸佛的恩德是尽未来劫时间;父母的恩德只在养育色身,而诸佛的恩德则是救人慧命。再者,父母的训诲只不过是引导人追求名利,如果用错了,反而会造业;诸佛菩萨能开示众生彻底解脱的法门,如果能够依从佛菩萨的教诲,就会很快出离轮回。父母如果遇到逆子,就会生瞋恨心;诸佛菩萨即使遇到谤佛谤法的人,也会对他们悲悯不已。不只这些,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原本只是希望养老送终;至于诸佛菩萨,一点都没有这种希求,虽然度尽无量众生,却没有能度众生的想法。因此,世上最忘恩负义的事情,没有像谤佛这么严重的了。吕公不希望这种人来当子孙,真是见识卓越啊!

  >>续载中……

 
心得交流:ec39633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佛法教我看人生百态

  《太上感应篇》第214集,内容是“分外营求,力上施设”。自己做了过分之事,还要祈求上天的护佑,这类人,当今社会上比比皆是。为了一己私欲,可以不顾道义,不讲廉耻,甚至泯灭良心……在他们的世界里,人活着就是为了争名夺利,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才不枉来世间一遭。说实在的,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机缘接触到佛法,没有福报接触到善知识,他们是一群可怜悯者,生和死都在不情愿中,糊里糊涂来世间走一遭,生时累积了种种恶因,死后决定在三恶道受报。

  还有一类人,事不关己,漠然视之。只扫个人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他们的人生宗旨就是不干损人之事,不说是非之事,把自己活好,他人与己无关。这类人按照世间法衡量或许可以归结为“好人”,但是,学了佛法以后才发觉,这类人好比是蚕茧,把自己层层包裹住,作茧自缚,不得自在。正如孔老夫子所说的,不知生,焉知死。

  更有一类人,口蜜腹剑,两面三刀,两舌恶口,嫉贤妒能,活在对立是非当中,背道而驰,最后人格撕裂,落得个百病缠身,生不如死的境地,纵然广厦百间,财富满盈,也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世间万象,芸芸众生,苦海无边,头出头没,没有尽头。身处其中,随业流转,世间人都知道苦,也感觉到了苦,可是不明白苦因,好比站在同一个平面,只看到了苦果,却看不到苦因。佛法就是一部揭示宇宙人生规律的根本大法,是启发自性、恢复本能的教育,帮助众生跳出固有的圈子,了解人生之苦的根本,提升境界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生命的真相。学佛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真实环境不过如此而已。修行就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把错误的念头改正过来。

  佛法不离世间觉,一念觉,每一法都是佛法,一念迷,佛法都是世间法。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性德,其中的善是圆满德能,心性原本是清净的,含藏着无尽的德能,因为人们的起心动念,善恶交杂,把真心本性变成了妄心。好比是一尘不染的镜子,染上了污垢,随着迷失时间的长短,染污与日俱增,以至镜光泯灭,无法观照。我们本具的真心本性被妄想分别执着遮盖住了,在妄心的驱使下,每天都在跟自己的真心本性背道而驰,妄心取代了真心,所以都在迷惑颠倒中生活,迷失了自己,迷失了真我。不知不觉当中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等到恶报现前,方知前路是无底深渊,后悔莫及。

  佛法难信,因为揭示的是三世因果,世间人由于看不到前世来生,所以那些善根福德浅的大众不信因果,不信善恶报应。《太上感应篇》开篇所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真实不虚,这是自然规律,是天道,不是老祖宗编来吓唬人的,有的是现世报,有的是来世报,有的果报在儿孙,善报会荫及子孙,恶报会殃及子孙。从古到今,许许多多的实例都是最好的佐证,我们应当警醒。

  当今世风日下,道德缺失,信仰不在。大多数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谬论。为人口是心非,面和心恶,嫉贤妒能,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尤其不知道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很容易得罪天地鬼神,遭受苦报。人人都把这个肉身当成了我,于是活成了一堆肉,没有敬畏,没有廉耻,在五欲六尘的深坑里自掘坟墓。真的是枉来人间走一遭。

  我是谁?佛法告诉了我们,我是尽虚空遍法界,与万事万物是一体,与宇宙是一体。惠能六祖大师所云:“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自性人人本具有,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德能,可是我们穷尽一生,追求理想,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的人生,竭尽全力都在外求,而恰恰不知道内求,不知道自身就是宝藏,就是成功的源泉,却守着金山要饭吃。有多少人不知不觉带着金山来,又不知不觉带着金山走,到死都不知道这座金山的存在。真的是可怜可叹到了极处,愚痴到了极处啊!空老恩师把“我是谁”这个命题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譬如大树,枝繁叶茂,枝枝叶叶看似独立,却是枝枝同干,干干同根。好比世间的万事万物,虽然独立成形,但却有着同一个“自性”,这就是万法同根,心性是生命的基因,是生命的属性。

  所以佛法是自利利人,自行化他,佛法揭示的宇宙规律就是大爱无疆,爱是天心,人心同天心。正所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人是自然的产物,必须随顺自然,爱万事万物,人之所以自私狭隘,是因为不了解真相,因为无知才会自私,因为自私才苦海无边。所以,佛法教我们无“我”,教我们做人、做事,让我们本着一颗出世之心活在当下,不执着,不分别,不妄想,与人为善,与天下万物为善,自在安乐。惟其如此,才能提升境界,升华自己。

  常言道,无知无畏。当今世人胆大妄为,没有不敢说的话,没有不敢吃的物类。杀盗淫妄,无恶不作。他们为什么如此胡作非为?因为迷失得太久了。不知道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是我们本人,他们今天对本人迷了,不知道自己,不认识自己,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对待生活环境也是迷而不觉,所以才敢破坏自然生态,破坏自己的生活环境。造作无量的罪业,现生或来生受报,更有甚者还殃及子孙,可怕啊。

  人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现在全国各地寺庙的香火旺盛,大家来庙里烧香,都是来祈求佛菩萨保佑。确实,佛菩萨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但如何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难道是磕几个大头,烧几柱大香就能得到吗?如果,连佛都不认识,不了解,能得到佛的护佑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我们拜佛、礼佛,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佛,佛是谁?佛就是心,心即佛。我们的真心本性就是佛,我们现在是迷了的佛,妄把眼前虚无的世界当成真,看不破,放不下,在五欲六尘境界中造生死轮回业。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当下我们所处的境界都是念头所现,一弹指顷就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生灭相,念念相续,没有终止,我们被眼前的假相欺骗了,因为看错了,所以想错了,做错了,在迷惑颠倒中迷失真我本性。为此,要通过礼佛拜佛忏悔累劫的恶业,修清净心,真诚心,恭敬心,去妄存真,与佛感应道交。自然萌佛加持护佑,勤修戒定慧,回归本我家乡。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问:問:寵物病重,以「人道毀滅」處理,希望減輕牠臨終時長達幾天的痛苦,有沒有不良因果?

答:有。牠要不願意,牠就有怨恨。萬物皆有貪生怕死的念頭,能夠在病重的時候,怕病苦而捨身,甚至於自殺的,在佛法裡面都不許可。為什麼?那是你的業報,你的業報你就要承受;你不承受,死了之後還要受這個果報。這就說明人不能造惡業,造惡業跑不掉。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把問題搞得更複雜、更麻煩。不但佛教反對自殺,幾乎所有宗教都排斥自殺,沒有主張自殺的。所以對於其他動物也是一樣,你應當好好照顧牠,用藥物、用調整飲食、養牠的環境、注重牠的衛生,這樣減少牠的痛苦,這是對的,不可以殺牠;殺牠是不人道的,沒有什麼「人道毀滅」。人道毀滅,這不是人說的,這是魔說的。

問:他說動物有沒有阿賴耶識,是否也需要至少二十四小時,或更長時間才離開已死的身體?

答:凡是動物都有阿賴耶識,換句話說,都有靈魂。幾乎所有宗教裡面都說,人死了之後也可能投胎變成動物,動物死了之後也可能回到人間,所以叫六道輪迴。動物離開身體可能不像人那麼樣的久,但是也很難說。為什麼?牠如果說愛惜牠的身體,留戀牠的身體,不願意離開,這個時間就長。如果知道身為苦本,牠離開身體就快。所以這些動物也要常常跟牠講,牠能聽得懂,心靈能感應。譬如念佛,很多動物聽佛號,真的牠往生了。還有動物,家裡人聽講經,動物也一起聽;寺廟裡面做早晚課,你看有的時候寺廟養一些動物,跟著大眾一樣去繞佛,這都是我們看到的現象。所以牠有靈性,不可以輕視牠,牠有阿賴耶識。

問:最近身體愈來愈瘦,親友都特別擔心。請問如果去看醫生,是否算身見執著?

答:這也不一定是身見執著,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檢查是好的,檢查要沒有毛病,那你就繼續,就不要改變。多半是飲食改變的時候會產生這個現象。我在二十六歲的時候聞到佛法,發心吃長素,在那時候三年身體才習慣、才調整過來。那個三年確實很瘦,面黃飢瘦。我記得體重只有四十八公斤,也很好,上山爬的最快,身體輕。我在那個時候每半年去檢查一次,沒有病,所以我就很放心。沒有病,我知道這是飲食改換的原因,正常的。你只要能夠堅持,慢慢習慣就好了。

  (节录自21-346学佛答问 http://www.amtb.cn/)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