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三皈傳授(三)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91)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倫理道德:人棄常則妖興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1)
  心得交流:ef05740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7.3.15 星期三 Vol. 466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外面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凡夫接觸都會被外境感染。請看本期專欄

  尊者為大眾請示經題,便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修行的綱領。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嚴正聲明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三皈傳授(三)
 
 

  (二)皈依法

  1.何為皈依法

  「法」是軌則,軌道、原則的意思。「法」就是佛教我們處事待人與修行證果的原則。如果我們用「修行證果」這四個字,現代人聽了也很難懂。我們換一句話來說,提升自己生活層次的原則,大家就好懂。超凡入聖,提升我們生活的層次,這就是「法」。

  「法」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完全與事實真相符合,也就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在佛經裡面講「正知正見」,也就是「佛知佛見」,這是自性的法寶,也不是從外面來的。皈依,皈是從我們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我們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所以「法」也是自性的知見,不是跟著別人走。佛之偉大,佛之令人敬佩,就是佛沒有牽著我們鼻子走,佛完全叫我們做一個頂天立地獨立的人,這是他老人家值得我們尊敬之處。

  真實智慧現前,你的思想、見解才能正確;你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你的想法、看法全是錯誤。怎麼知道自己想錯、看錯了?實在講,佛教我們的原則是「你有想就錯了,你有看法就錯了」。所以我們初學一定要依靠經典,經典裡面所說的就是諸佛菩薩的看法、想法,這決定正確。依照經典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換言之,佛在經上教我們怎樣做,我們就老老實學著怎麼做,這就對了。

  由此可知,皈依佛這一條是總綱領,是原理原則,皈依法這一條是從日常瑣碎事上教給我們如何修學,遵守佛的教誨。

  2.如何擇法

  佛的經論很多,我們是不是每一部經都要學習?不需要。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佛這些經典是當年教人的。一個人有困難、有迷惑,遇到釋迦牟尼佛向他請教,佛教他解除迷惑顛倒的方法,告訴他離苦得樂的方法,以後記下來就成為一部經。可見得他就是從一次的指導就得利益,就解決問題。由此可知,一部經就夠,那裡要那麼多!這是決定正確。現在我們沒有遇到佛,佛這麼多經典,我們要依靠哪一部最好?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也是很困難的問題。

  佛好比是一個大夫,我們都是病人,我們遇到了這個大夫,他為我們診斷、用藥,真的是藥到病除,解決問題。現在大夫不在,留下一大堆的處方(經典好比處方),這處方要是用對了,我們的病就好了,如果用的不對症,麻煩就大了。佛法確實如此。

  所以經典上修行的方法若與我們的根機相應,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如果不相應,我們吃錯了藥,不但這一生救不了,還帶來更大的麻煩。許多學佛的同修,沒學佛還滿好,學佛愈學麻煩愈多,個人的麻煩來了,家庭的麻煩來了,一大堆的麻煩都來了,那是吃錯了藥,那個藥不對症。

  因此,法門的選擇在我們今天來講是一樁大事。我們沒有能力、沒有智慧,就好像自己害了病,大夫一大堆的處方擺在這個地方,沒人指導,這事情麻煩。要是碰運氣,像買獎券中特獎不容易啊,沒有那麼幸運。這要靠真正有修有學的善知識幫助我們選擇法門。可是今天真正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不多,我們一生未必能遇到,遇到了也未必認識。愈是有學問、有道德的人愈謙虛,你問他,他會回答說:「我不會,我沒有智慧、我沒有能力、我沒有修持」。如是假的,他就會說「我行,我有智慧,我樣樣都行」。

  今天我們都沒有能力辨別真假,哪是真善知識?哪是假善知識?唯一可以走的路還是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為我們指出的。如《大集經》上所說的,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

  佛的法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我們生在釋迦牟尼佛滅度兩千年以後,現在是末法時期,無論照中國或外國的說法都是末法時期。佛講「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今天修淨土,老實念佛,決定成功。這是遵照佛的指示。當然這是就一般根性而論。也有修禪成就的,也有修密成就的,那是特殊的人物,不是普通人。想想我們是不是特殊根性?上上根性的人可以學禪、學密,學其他的法門。如果覺得自己的根性很普通,不是上上根人,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指示,老實念佛,沒有不成就的。

  特別是在我們讀了淨宗經論以後,仔細思惟研究,確實有道理。在「法」裡面,我們皈依淨宗經典,也就是在無量經典裡面,我們選擇淨宗「五經一論」這六本。這六本的分量都不多,這六本足夠我們一生受用,決不可以輕視這個分量很少。實在講這分量不少,若細講這六本經,十年都講不完,這是實在話。我們皈依法,「法」就選擇淨土五經一論,這非常踏實。

  佛教導我們也是如此,在我們沒有大徹大悟之前,依靠老師,依靠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佛在哪裡?在經典。《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的,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跟我們講的。我們依靠經典裡面的教訓,就是依靠佛。佛親自來指導我們,哪裡還會有錯!佛教給我們要做的,認真去做;佛教給我們不可做的,決定不做,這個才是佛的好學生、好弟子。一切以此為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的依據,這叫歸依法。

  (三)皈依僧

  「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外面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凡夫接觸都會被外境感染。染上貪瞋痴慢。見到順自己意的,就起了貪心,貪就是染汙。不順自己意,起了瞋恚心,被瞋恚染汙。所以我們要知道,五欲七情統統是染汙,是心地的染汙。佛告訴我們,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染汙,現在我們要從一切染汙回過頭來,依自己的清淨心,這叫做皈依僧。

  「僧」,除了清淨之外,還有「六和」的意思。皈依誓詞中,「皈依僧,眾中尊」,「眾」用現代話來講是指團體、社團。這世界上的社團很多,從小的地方說,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團體。佛告訴我們,學佛人的團體在所有一切團體裡最值得尊敬與讚歎,為什麼?它是模範社團,可以做所有社團的榜樣。它的特點就是大家都能和睦相處,是一個和合的團體。他們的想法、看法很接近,「見和同解」,我們今天講建立共識,這非常重要。我們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這是一個團體和睦的基礎。

  我們看到出家人,不要想這個出家人是高僧,那個出家人是破戒的。他是高僧也好,破戒也好,與我們沒有關係,都是提醒我們自己,有沒有遵守六和敬?有沒有修清淨心?僧代表的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見到這個相,就要想到自己心清不清淨。僧是清淨、和敬的意思,這叫真正歸依了。


  >>續載中……

  ——恭錄自上淨下空老和尚歷次講演的《三皈傳授》及《認識佛教》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91)
 

六一、總示名持 示能斷之名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

六二、示持經之法

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尊者為大眾請示經題,便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修行的綱領。世尊非常慈悲,有求必應,將此經題為我們宣說出來,經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題的大意前面已經說過,此處省略,不再贅述。

  世尊用下文兩句話囑咐我們,『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1.此是令人,顧名思義,因名會體。要知經義,皆是「應無所住」。所以急當斷除我見,則煩惱障除。而業障、報障,亦隨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則法、報、應,三身圓現。

  『此是令人,顧名思義,因名會體。要知經義,皆是「應無所住」。所以急當斷除我見,則煩惱障除。而業障、報障、亦隨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則法、報、應,三身圓現。』此段是解釋世尊對我們的教誡,教我們由經題聯想本經所說的義理,「受持讀誦」,此是最低限度之功夫。

  如果不能從經題聯想經中所說的義理,所開導的教訓,縱然讀誦,也得不到利益。假使功夫深一點的人,就「因名會體」,方是受持深者。正如襌宗六祖惠能大師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經文而言,大概只講到四分之一,他就開悟,明心見性了。

  「因名會體」,惠能大師做到了。何以他能做到?三學、三慧,圓融成一體,就能入此境界。我們聽經,僅僅做到「顧名思義」,遠遠不夠,還要能想到經典裡的教訓,發願依教奉行。

  本經最重要的開示,就是「應無所住」。此句在本經,可以說是徹始徹終最要緊的一句經文。我們一定要能想到《金剛般若》是六百卷《大般若》之中心。「無住」既然是金剛般若的核心,當然也是六百卷般若之中心。由此可知,「無住」二字之重要性,我們要認真去做。「無住」就是不執著,不執著法相,不執著非法相,空、有兩邊都不住,此即是金剛般若波羅蜜。能有一分二分不住,就能得一分二分的利益。煩惱輕,智慧長,即是真實的利益。

  何以惠能大師能明心見性?他聽了之後,明白了,空有兩邊皆放下,很高明。真正放得下,一聞就開悟,一悟就放下。一放下,就證果,是故「急當斷除我見」。我們要將「斷我見」看作最重要的事,決不能稍有猶豫。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此下真功夫。

  我見我相要是斷了,四相四見都斷了。煩惱障除了,不但見思煩惱沒有,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煩惱一定也能破幾分。四十一品無明,能破一分二分,業障消了,報障自然也消了。業障是見思煩惱,報障是六道輪迴的果報。報障斷除了,就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不在輪迴之中,已經了生死出三界了。身體雖然在,不妨礙,並非證得此境界,人立刻就要死了,而是生死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

  我們身體還在娑婆世界,是菩薩身,俗話講搖身一變,就從凡夫變成菩薩。菩薩乘願再來,在此世間住世長久或短暫,隨意自在。想多住幾年,亦不礙事;想立刻走,就走得了。住世的久暫,不為別的,久暫在緣,在眾生那一邊,自己對世間毫無留戀。眾生有感,就多住幾天;緣盡了,眾生不願意學,就到西方世界去了。此時生活空間拓開了,盡虛空遍法界是生活的空間。那一個世界緣成熟了,就現身在那個世界,正如《普門品》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不只現一個身。若有很多的世界眾生機緣皆成熟,就現很多身,隨心應量。如《梵網經》說的「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一入此境界,就能千百億化身。凡夫無法現第二個身,因為凡夫執著這個身是我,另外一個身就不是我,是故永遠死在這個身上。真可憐!

  破了四相,無我相、我見。「無我」,就能現無量無邊身,道理在此。因此《金剛經》消業障特別有效,問題是要真的去做,不是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念幾遍就消除了。真正消除就得大自在。

  「三障消除」,「三身」就現前,就「圓現」。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即是圓。只要四相、四見一破,這個身還在世間,就如同六祖惠能一樣。能大師開悟,見性是在二十四歲,《壇經》上記載,他在黃梅得法之後,即是「三身圓現」。我們現在的身是業報身,覺悟之後,身見沒有,我見、我相破了,就轉業報身為圓滿的三身。此身是「自受用報身」,也是「他受用報身」,對一切眾生而言是「應化身」,對其本體來說就是「清淨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其利益殊勝,真正不可思議。

  惠能大師之後,不是沒有見性的,而是沒有像惠能大師那麼快速、那麼殊勝,的確沒有。然在其修學過程中,假以時日,每個朝代,都有幾個見性的,真正是難能可貴。其中的道理就是我們常講的「看破、放下」。金剛般若徹始徹終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

2.必須將「不住六塵生心」,放在心中,時時觀照起心動念。倘於六塵少有觸著,便當機立斷,堅持不懈。至誠懇切,求三寶哀憐攝受,放光加被,助我之力。念佛不得力,亦全由未在此中用功也。

  『必須將「不住六塵生心」,放在心中,時時觀照起心動念。倘於六塵少有觸著,便當機立斷,堅持不懈。至誠懇切,求三寶哀憐攝受,放光加被,助我之力。念佛不得力,亦全由未在此中用功也。』此段將「汝當奉持」的具體辦法簡單說明,即「不住六塵生心」。不住六塵,而生其心就是「應無所住」,講得具體,就是「不住六塵」。「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時時觀照我們起心動念有沒有住在六塵境界上。事實上,我們一定會住。不住就成菩薩,成佛了。凡夫很苦惱,住而不能覺察。真正修行用功的人知道自己住,他比我們高明多了。我們先要覺悟,知道自己著相,住相了,就是開始覺悟了。

  在起心動念處,「倘於六塵少有觸著」。我們不是少有觸著,而是觸著太多,真是無量無邊,深厚的習氣。因此,要知當機立斷,不能等待,當下就要斷除。如何斷法?能當機立斷就成功了。假使斷不了,也不知如何當機立斷,就用念佛方法。才覺心裡有住,念頭立即轉到「阿彌陀佛」,讓我們的心不要住在六塵的塵境上,將它轉成佛號。這比襌宗容易得多,宗門的修行方法是要斷念頭。

  我們將念頭轉成阿彌陀佛,依然有住,住在阿彌陀佛上。這有何好處?好處很大,因為念頭轉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在六道,也不在娑婆世界,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那裡有個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念頭一轉,就從娑婆世界轉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此法不僅妙且亦不難,人人都可以做到,能如此修行,此生中不斷見思煩惱,不離四相,亦能出三界,永脫輪迴。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正如古大德所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把破四見、破四相、斷煩惱,明心見性這些事留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辦。見到阿彌陀佛,再辦這些事就很容易。在此世界非常難辦成,是故先求往生極樂世界,立刻就入金剛般若之境界。

  宗門大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就是住六塵境界,即著相。不怕念起,要覺得快、轉得快,第一念是五欲六塵,第二念就轉成阿彌陀佛,方是真正會用功之念佛人。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至誠懇切求三寶加持。念頭轉得快,就是至誠懇切;念頭轉慢了,就無誠意,亦無懇切。念頭轉得快,阿彌陀佛與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一定照顧你,能感得諸佛護念,放光加被,如此我們得的助力就大。

  佛的加持有顯加、冥加。「冥加」是冥冥中加持,自己不覺得。功夫得力時,自己很明顯會感覺到佛力加持。佛時時刻刻都在身邊。借用一句宗教術語,「上帝與我同在」,諸佛菩薩確實與我同在。念佛功夫不得力,追究其原因,就是《金剛經》上講的「著相」。沒有真正看破放下,心還住在六塵,念阿彌陀佛不可能得力,不可能有感應。若念佛功夫不得力,仔細研讀《金剛經》,希望藉著金剛般若波羅蜜,幫助我們無住,幫助我們看破放下,老實念佛,那才是念佛人學《金剛經》之目的。

3.吾人修行,必須於一切染緣,所謂六塵者,依此經能斷、奉持二義,當機立斷,堅持不懈,降伏習氣。庶幾有一心不亂之可能,而往生極樂,徑登不退,不難也。

  『吾人修行,必須於一切染緣,所謂六塵者,依此經能斷』。羅什大師譯經是用意譯的。本經玄奘大師亦有譯本,經題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多》,梵文的原文上有「能斷」二字。「金剛」比喻堅固、鋒利,能斷一切物;一切物不能破壞金剛。以金剛比喻般若智慧。我們要依金剛般若智慧斷一切染緣。

  『奉持二義,當機立斷,堅持不懈,降伏習氣』。經題中之「能斷」,世尊囑咐我們「汝當奉持」,要把能斷、奉持二義記住,此是佛對我們的教誨。「當機立斷」是信心清淨,絲毫疑惑都沒有。「堅持不懈」是功夫,就是淨宗講的「淨念相繼」,這是功夫。「降伏習氣」是效果,見思煩惱的習氣,雖沒有滅斷,然能伏住,不起作用,即是成就甚深的襌定功夫。

  『庶幾有一心不亂之可能』。我們以此方法念佛,才有可能得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相當深的襌定;理一心不亂是明心見性,功夫更深。如果得事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得理一心不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品位都非常高,所以『而往生極樂,徑登不退,不難也』。

  縱然我們無法達一心不亂,能將煩惱習氣伏住,心得清淨,念到功夫成片,一切時、一切處,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所有一切妄想、牽掛、憂慮都放下了。能念到如此功夫,就決定得生凡聖同居土。上乘的功夫,我們未必有把握得到,只要真的肯放下,功夫成片則人人皆可得到。世尊在本經說的事實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假使我們真的肯定,承認一切都是假的,焉有放不下的道理!只要肯放下,功夫成片不難。

  古德所謂「萬修萬人去」,此話一點都不假。念佛不能往生,就是放不下,還有牽腸掛肚的事不肯放下,那就沒法子。帶業往生,功夫成片的人見思煩惱沒斷,塵沙煩惱沒斷,無明煩惱沒斷,都帶著往生。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沒斷,帶業往生。念到理一心不亂,見思、塵沙都斷了,無明有四十一品,才破幾品,還得帶幾品,還是帶業往生。《華嚴經》上,華藏世界文殊、普賢,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他們也帶業。他們是等覺菩薩,帶最後一品生相無明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所以諸位要知道,凡是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位不帶業的。等覺菩薩帶一品生相無明,還是帶業。

  過去有人說,帶業不能往生,一定要消業才能往生,弄得念佛人人心惶惶。西方世界只有阿彌陀佛不帶業。除阿彌陀佛之外,每個人都帶業,只是帶得多,帶得少而已。怎麼可以說帶業不能往生,那有這種道理。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貪者,見境而心起愛樂之謂。欲界眾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愛而生。若能將自身他身,從外至內,一一諦觀;則但見垢汗涕唾,發毛爪齒,骨肉膿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屍,汙如圊廁。誰於此物,而生貪愛?貪愛既息,則心地清淨。以清淨心,念佛名號;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覺;事半功倍,利益難思。(正)對治瞋恚等義

 
倫理道德:人棄常則妖興
 

  第一德是什麼?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他說親愛。《大學》裡頭有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流出來的第一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個不得了,親是親愛,民是一切眾生。這種親愛是真的,不是假的,是父子有親的那個親。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從這個親愛裡頭衍生出無量無數無盡的性德,迷了就變成煩惱,覺悟了它就是性德、就是菩提。

  我們用中國人這五常來講是最容易體會的,覺悟了的是仁義禮智信,覺悟的人決定是這種做法,不要學的,為什麼?這自性本具的。仁者決定愛人,義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是如理如法、合情合理,這是性德。迷了?迷了就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

  左丘明說了一句話,「人棄常則妖興」。一個人,人決定遵守的是這五常,這五個字仁義禮智信,標準的人天。他要把這五樣東西都丟掉了,變成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就不是人了。他是什麼?他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人棄常則妖興,人變成妖魔鬼怪。現前變的是妖魔鬼怪,來世就是三途地獄,就到那邊去了。

  於是我們懂得了,中國古人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那是什麼?那是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我們要真幹,眼前吃一點虧沒有關係,縱然我們活一百年,吃一百年的虧都值得。為什麼?這一百年虧吃過了,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了,這一百年的虧算什麼。如果處處要佔人便宜,不願意吃虧,來生到地獄去了,那個麻煩可大了。每一個墮地獄的人,你要問我什麼原因?不肯吃虧,一句話就說破了,不肯吃虧、不肯讓步。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六六集)2013/4/17 檔名:02-040-0266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1)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慈祥為國救民。

【發明】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以後,國家才能安定。所以,救民就是愛國,愛國就是忠君。上一句都是在教育一般人,這一句單單是勸誡有地位的人。

☉世間人都稱呼官府為老爺,為什麼呢?因為要聲聲提醒他是百姓的父母啊!父母就應該為子女的痛苦憂心。賦稅與勞役繁重,這是百姓的痛苦;盜賊增多,這是百姓的痛苦;水旱災害時常發生,這是百姓的痛苦;強權欺壓剝削,奸官為非作歹,這是百姓的痛苦。有一種痛苦就有一種救助辦法,必須竭盡自己的心力,這樣才能上不辜負君親,下不辜負百姓,中不辜負自己的所學,這就非要先使心地慈祥不可。

【下附徵事】

 設法救民【皇明通紀】

  明朝宣宗年間,江南直隸巡府周文襄公,名忱,愛民如子,理財沒有能夠超過他的。剛剛就任時,一下車就查問民間疾苦,深為蘇州、松江的賦稅太重而憂慮;於是就在豐收的時候,用官錢買米儲存起來,準備作為賑濟之用。宣德八年冬天,他上奏「濟農倉法」(1)。朝廷命令下達,他就和蘇州太守況鍾、松江知府趙豫、常州知府莫愚,協商大力推行;蘇州購得三十萬石米,連同松江、常州,分別貯藏於各縣。到了第二年江南旱災,蘇州、松江的飢民總共有三百多萬人,全數發放還是不夠。周忱又考慮擴大準備,他查出以往應當繳送各府的秋糧,負責的官吏大多向人民超收,而不立即繳送官府,逃漏歲收已經有很多年。周忱就在水道旁設置收糧場所,選擇專人總理收糧發運之事,百姓直接繳送官府,不再送入小吏手中,所花費的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一。

  又,三府須運糧一百萬石,儲存到南京倉庫,以便供給北京軍職人員的月俸,運送費用每石大約花費六斗米。周忱就和況鍾等人商量說:「他們能在南京受俸,就不能在這裡受俸嗎?如果是在這裡發給他們,不但不必勞動人民,而且能節省費用六十萬石,用這些米來充足『濟農倉』,今後就沒有缺糧之憂了!」況鍾等人都稱讚這個方法很好,於是奏請朝廷推行。而蘇州府已經獲得四十萬石米,又加上平價買進所儲存的,總計達六十多萬石。周忱說:「不僅要濟助農民,凡是運送時有欠缺或遺失的,也從這裡供給支借,賠償所需繳納的糧食,等到秋收時再如數歸還官府。如果民夫修築堤岸、開通河道,完成後按照人數給予報酬。」朝廷都准許他的提議。

  第二年,江南又大旱,他就命令各郡大開「濟農倉」來賑濟災民。從此以後,縱然農作物遭遇災害,民眾也不會受到飢餓,前後救活災民一百多萬人。明英宗正統元年,周忱另外制定南京官田的賦稅標準,蘇州一府就減少秋糧八十多萬石,其他地方也有減少。蘇州、松江在三百年來,屈指而算,造福百姓較多的,必以周忱為第一人。周忱並不自以為足,平易近人,歡喜布施,出於天性,出家僧人有所建造,必定向他募捐,他從來沒有拒絕過,有時會多於募捐的數目,但是他的財富反而愈來愈多。江南地區依託他,把他看作是福星,二十多年期間,百姓生活安定,是多麼地幸運啊!

 (1)濟農倉:明朝時在蘇州、松江、常州地區,為儲存賑貸穀糧所設的糧倉。

帝君示敕。

  太倉縣人黃建安,名立德,看見蘇州、松江百姓苦於賦稅過多,天天都很憂慮。每天早晨起來拜佛時,必定會向上天磕頭禱告,請求免除兩郡過多的糧稅,又準備呈報主事者,費盡了一切力量,人們都嘲笑他。庚寅年秋天生了病,冬天逐漸嚴重,到了十一月底,已經有好幾天沒有喝水了。那天晚上五更時,忽然夢見被帝君傳喚到大殿,告訴他:「你的命數很久以前就應當結束,因為對於減糧的事志向懇切,所以延長了你的壽命。」於是親口傳授他一種「誥敕」(2),總計傳誦三遍,而後就記住了。他睜開眼睛驚奇地觀看,才知道自己是在床上,而精神忽然感覺健康、旺盛,舊病突然好像消除了;於是急忙起來洗手,點燈磨墨書寫。這時家人都去送建安的亡妹節母出殯,只留下一個老婆婆守門,忽然看見整月臥床的主人端坐燈前書寫,非常驚訝。天亮之後,他的表弟郭雉先夥同孔爾忠來探病,看到這個情況也是大為震驚。黃就坐肩輿(3)回鄉送殯,與賓客親朋應酬,奔走街道,沒有一點疲倦的樣子,飲食也忽然和原來一樣。知道這件事的人,無不傳為美談。當時建安已經七十七歲了,就謝絕世間事務,長齋學佛,過了幾年,無病而終。

 (2)誥敕:指帝君的訓誡。
 (3)肩輿:用人力抬扛的轎子。

【按】讀帝君的訓誡文,它的大概意思是說:「你能夠立德,實在是稀有難得。在虛幻無常的晚年,發心為三百年來所積下的困頓得到復甦,立志讓億萬戶窮人都能安和樂利。哪裡只是像蜉蝣(4)之想要搖動泰山、華山,精衛(5)之畏懼大海。雖然如此,但是就像運土堆山,已經堆了九仞高,只差一畚箕就可完成,要繼續堆上去也是操之在我。天地的大道,至誠不息;聖賢的功業,有進無退。這樣差不多就是勤奮勉力,不怠惰於原來的發心。」看到這裡,就可以知道,黃公對於糧稅超收這件事,原本就在於人為,就像是人們上山,必須各自努力。

 (4)蜉蝣:蟲名。為細長纖弱的昆蟲,成蟲的生存期極短,有的說是朝生夕死。
 (5)精衛:《山海經》說,上古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以後,就化成一隻名叫精衛的鳥,每天從西山把樹枝和石塊銜來,投進東海,決心把東海填平。

  >>續載中……

 
心得交流:ef05740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末學略談個人修學體會以求自勉

  學佛,這水很深,深不見底的,古德所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淨土法門雖然是圓頓二力(自力,他力)法門。但因眾生習氣,因緣不同,得道進步亦有所差別。末學的體會是不要急於求成,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同修,學佛開始階段只是培福,修的是人天福,知道種善因得善果的道理,然後修改粗重的習氣,修學後個人與家庭的命運在短期內得到改善,其中這最明顯者:一家庭和睦,二知足常樂。其實這個階段講的都是一些社會常見做人做事的道理,與孔夫子的教育相似,學習課程如《弟子規》、《十善業道經》等。

  第二階段,有人在消除了眼前惡境後,好了傷疤忘了疼,悠悠然起來了,想到就聽聽課,看看書,想不到就雲裡霧裡去了。但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堅持下來了,為什麼呢?他們明白凡夫習性惡劣,所謂的冥頑不靈,境緣相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他們害怕了,不敢造作惡因,怕受惡果。他們知道唯有學佛,聽佛的教導自己才不會將人生之路走錯,前途才會真正光明。所以佛稱覺者,自已覺悟,將來還能將此覺悟之法去教化別人。聽經、念佛、書寫、讀誦、持咒、拜佛——凡是適合自己,佛所教導的方法都可實行,將老法師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期薰修」扎實做下去,只問耕耘,莫問收穫,前途一片光明。

  第三階段,學佛如造船。隨著修學的進步,你的船亦隨之增大。《無量壽經》中說,七寶池中蓮花開敷會越來越大。這時有條件的可根據自己實際能力,適當幫助別人,佛稱作為度化眾生。從改粗陋習性開始,境緣好了之後,信心增長,對佛法能利己利人從懷疑到信任。

  管窺之見,還望老師、同學指正。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請問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是以化身說的嗎?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所有佛經,有沒有可能最初整理的弟子,或譯經師,或歷代祖師加入個人的思想?

答: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不是化身,是應身,應身就是也是有父母,也是有投胎,這叫應身。化身沒有父母,變現的,他事情辦完就沒有了,你再也找不到,這叫化身。化身是時間短,大概都是對一、二個人,不是對很多人;對很多人要用應身,跟我們的身一樣這才行,不能有兩樣。

  佛說法的時候並沒有記錄,所有一切經典都是佛滅度之後弟子們結集的。但是結集經典的這些弟子,以及在中國翻經的這些法師,都是證果的人,不是普通人。我們初學佛也有這種疑問,李老師告訴我翻經,翻譯的人「三藏法師」至少都是三果以上。在《華嚴經》上講,三果以上是十信菩薩,大概是第五信到第六信,最低都是這樣程度;還有高的,高的有初住菩薩,到十信、初住菩薩,這是譯經的。結集經的時候,裡頭很多佛菩薩再來的,那不是普通人。所以對於經藏不能懷疑,懷疑你什麼都得不到;真正的原理、原則,你真誠到極處,碰到就會開悟。

  中國六祖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六祖不認識字,他也沒有念過經,你要說這個經裡頭有問題,他不知道。可是別人把經念一念,他就都懂,他給你再講一遍,你就開悟了,大徹大悟。這什麼道理?我們對經典看不懂,看不出意思,要怪自己,自己業障太重,煩惱太重;如果你真的把煩惱斷掉了,這個經一看意思就出來了。

  我們要相信釋迦牟尼佛說的,他一生所講的,沒有說一句經,誰要說他講經那是謗佛。這句話就是當頭棒喝,你怎麼能懷疑他?你怎麼能批評?他沒有說過,他要說了,你可以批評;沒說,四十九年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你就無法批評他了。你為什麼不懂?因為你有聽,所以你就不懂。要怎樣就懂?無聽而聽,聽而無聽你就懂了,妙就妙在這裡,這才是事實真相。確實是有真理存在,我們是被迷惑了。佛菩薩的教誨沒有別的,啟發我們的自性,幫助我們覺悟,只要我們放下迷惑顛倒,放下貪瞋痴慢,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一樣不懂意思。《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整個宇宙的說明書,真正《華嚴經》不在經本上,真正的《華嚴經》是整個的宇宙,整個的人生,所以你才曉得佛法無量無邊,無有止境。

問:請問沒開悟的人如何能堅定相信有六道輪迴、因果輪迴?

答:這佛說的,你沒有開悟能相信是你有善根,你會真信不疑;另外,沒有開悟的人,他聽到這個事情他求證;或者是他真的見到了,真的遇到了。我初學佛的時候有個老先生,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非常慈悲。我二十六歲,他那個時候將近七十歲。他告訴我他學佛的因緣,抗戰期間他住在重慶,那個時候他是西康稅務局的局長。有天晚上跟朋友們打麻將,打到很晚。那個時候官雖然做大了也沒有車,要走路回去!

  他回去的時候夜深了,路也很遠,大概總要走半個多小時。他說在路上看到一個女人,在他前面不遠。 他說走了很久,忽然想起來這麼深的夜,怎麼會有一個女人單身走出來?這麼一想就寒毛直豎。仔細去看,只有上身沒有下身,這麼嚇得是從此以後他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說從此之後他相信佛,入了佛門。因緣果報真的就在眼前,細心觀察統統能夠看得到,看到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所以要相信輪迴,要相信因果。

  (節錄自21-343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