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傳統文化如何學習(上)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83)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倫理道德: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23)
  心得交流:eb30919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6.11.15 星期二 Vol. 458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中國傳統的教育,至少也有一萬三千年,文化在文字之先,文化依存於教學。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請看本期專欄

  『「爾時」,意顯領會得綱要時,便當行持,不容稍懈。所謂「解時即是行時」是也。』請示經名放在此處,用意非常深。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嚴正聲明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傳統文化如何學習(上)
 
 

  中國傳統的教育,至少也有一萬三千年,文化在文字之先,文化依存於教學。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

一、中國傳統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有儒、釋、道三家。儒是孔孟代表,釋是釋迦牟尼佛代表,道是老莊代表,我們都把他們稱作聖人。聖是什麼意思?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都通達明瞭了。那我們呢?我們完全不通、不明瞭,這叫凡夫。凡聖不同。凡可以成聖,我們跟著聖人學,學久了就變成聖人。

  儒釋道,它所培育的是聖賢君子,聖賢君子是學位的名稱。現代社會的大學,培育的是博士、碩士、學士。在中國古代,聖賢教育它最高的目的是聖人,聖人是最高的學位,賢人是第二個學位,君子是第三個學位。聖賢君子的教育把人都教好了,「世間有聖賢君子,人間才有太平盛世」。

  英國的湯恩比博士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得非常透徹、深入,他說「唯有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能化解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帶給世界長久安定和平」。 他的話是真的,因為我們中國人自古懂得教學,懂得教育,老祖宗會教,教我們怎麼做人。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歸納起來有四科。第一個是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是道。道是什麼?大自然的規律,不是哪個人發明創造的,是自然規律,原本就是這個樣子。隨順自然規律就叫行道,不違背自然規則那就是德。德提出五個字,就是五常,常是永恆不變,仁義禮智信,這是五德。禮義廉恥,稱之為四維,孝悌忠信、仁愛和平,稱之為八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四根支柱。

  這個理念、方法超越時空,三千年前的人要遵守,三千年後的今天還是要遵守,三千年以後的後代他還是要遵守,要不遵守就有災難,遵守了就有福報,就離苦得樂。這是什麼?這是智慧,這是真理,永恆不變。無論中國、外國,誰學會了他就離苦得樂,他的社會就祥和,他的家庭就幸福,這叫真理。它是從真心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從妄心生出的,妄心生煩惱,真心生智慧;妄心生苦果,真心生快樂。

三、中國傳統教育的內涵

(一)恢復孝敬之大根大本

 1.父子有親 孝道之根

  首先要恢復孝道,孝是中華文化的根,孝親。中國的五倫,第一個,父子有親,中國文化就是從這個根上生出來的。「人生百日,體露真常」,剛剛生下來一百天之內的小孩,他所顯露出來的是真心,是永恆不變的那個本性。如何把這種真誠、親愛保持下去,就是要靠教育。而這種教育的責任主要由母親來擔當,家裡能不能出賢人全靠母親。

 2.教育始於胎兒 三歲之內扎好根

  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了,叫胎教。母親的言語、動作統統都會影響胎兒,所以要很小心謹慎,思想要端正,心念要保持平靜,不要有負面的影響,當然更不容許有邪惡的念頭。小孩出生之後他就會看、會聽,他就在開始模仿學習,所以小孩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是他的紮根教育,這個根紮得好,他將來就是大聖大賢。人是教得好的,人性本善,是平等的。所以中國古人說,「人人可以為堯舜」,佛法講得更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看怎麼教。

(二)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孝敬

 1.孝的深意

  「孝」是個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就是兩代合成一個,父子是一體,這叫孝。一體的意思很深,表明不生不滅,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上面無始,下面無終,無始無終,世世代代是一體。做父母的希望兒子怎樣對待我,我今天就要怎樣對待我的父親,要這樣教法。我今天孝順父親是教他,教他將來孝順我,一體是這麼個意思,這不是言教,完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對父母能夠親切體恤,照顧周到,他全學會了,所以是身教。

 2.敬是孝的第一德

  有孝就有根,從孝裡頭表現的第一德就是敬,這個孝用親做代表;敬是孝的第一德,用師做代表。一個人的成就是父母跟老師密切配合把兒女教成,缺一不可,教孝勸孝是老師的本分,教尊師重道是父母的責任。聖賢的學問是從孝敬中來,沒有孝敬的根基,佛來教你,孔子來教你,都沒用。為什麼?聽不懂,不能吸收。所以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那個誠就是孝,真誠就是孝心。能得多少東西,實在說與老師關係不大,與自己的孝敬關係就太大了。

 3.如何落實孝親尊師

   孝親尊師要用到生活上,才真正有受用,具體就是落實《弟子規》。《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的,而是做父母的人在家裡把它做到,做出這個樣子來,讓嬰兒看熟了,看成習慣了,他將來自自然然就是這樣。他自然這樣的,將來他的兒女也就跟他學會了。用孝敬的心孝順一切眾生,恭敬一切眾生,這是《弟子規》教育真正的精神之所在。

(三)解決問題 教學為先

  教學的力量實在太大了。首先,「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安身立命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格是格鬥,物是什麼?欲望,就是物欲,這些財色名食睡,這是物欲,要跟它格鬥,要戰勝它。聖人都講求這些,不能戰勝自己怎麼能戰勝別人?要戰勝別人首先戰勝自己,這比什麼都重要。格物而後致知,致知是什麼?智慧,智慧現前,明白了。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就是孝,孝字狹義的意思是父子,世世代代是一體;廣義而言,整個宇宙是一體,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是一體。這個說法跟大乘完全相同,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我們愛自己就愛一切眾生,愛一切眾生才是真正愛自己,這是根。

  其次,「創業齊家,教學為先」。沒有把家人教好,沒有把子弟教好,你創業有障礙,必須先把家人教好,先把你的合夥人都教好,一定要遵循六和敬。第一個是見和同解,大家的想法、看法很接近,沒有矛盾、沒有衝突,這才能合作,家才能夠整齊。中國古時候的家是大家庭,家對於教育非常重視。因為祖先長輩都希望下一輩能出人才,對於教育期望很大,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家裡出人才,榮宗耀祖,光大門楣,這家族會興旺。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國家政權,領導全國人民,也是教學為先。在中國歷史上能看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哪個不重視教育,而且是身行言教,疏忽教育肯定出問題。

  「禮儀之邦,教學為先」,禮義之邦也是教學成就的。在湯池做的實驗,很短的時間當地民風就轉變了。現在國內也有些地方在做,做得很成功,甚至於時間更短,七天、二十一天,就能把一個人改變過來,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我們看到教學的能量,真正不可思議。

  「穩定和諧,教學為先」。教學能使人覺悟,放下貪瞋痴慢。真正懂得因果的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絕不用非法的手段謀取財富、地位。會做好人、做好事,好人好事有好報。所以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佛法講的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條「見和同解」,這是穩定和諧的基礎。

  「國豐民安,教學為先」,豐是指的資源豐富。國家富有,人民當然安定,還是靠教學,把宇宙萬法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身行言教,用在生活上,生活穩定和諧;用在家庭上,家庭穩定和諧;用在公司行號上,老闆跟員工平等和諧;用在社會,用在國家,用在世界,中國人所謂的太平盛世,都要靠教學。太平盛世怎麼成就的?就是集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教學之大成,形成了太平盛世。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僅是影響自己的國家社會,影響周邊鄰國。所以「太平盛世,教學為先」。

  我們回過頭來觀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為什麼那麼美好?教出來的,「諸佛剎土,教學為先」,諸佛如來、菩薩、羅漢沒有一天不教人的。他們住在世間就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果,破迷開悟是手段,就是教學。

  極樂世界也不例外,「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這句話重要!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今現在說法,說法就是教學。那我們這個世界如果也有個今現在說法,我們的社會就變成極樂世界。

  >>續載中……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83)
 

六十、請示名持 請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此段經文是『請示名持』。「名」是經名;「持」就是受持。經名是全經的總綱領,佛門所謂的「大總持法門」。經題是一部經的總持法門。明瞭經題之後,就不難受持。

1.『爾時』,意顯領會得綱要時,便當行持,不容稍懈。所謂「解時即是行時」是也。

  『「爾時」,意顯領會得綱要時,便當行持,不容稍懈。所謂「解時即是行時」是也。』請示經名放在此處,用意非常深。一般經典,當機者請教經名,多半在一部經將要講完之時,而《金剛經》請示經名,與其他經不一樣。其理由,最重要的無過於「解時即是行時」。此話說得非常好。明瞭便要趕緊去做,不做有何用處?行就是要去做,不能有絲毫的懈怠,要認真努力。

  世間人悠悠度日,不知道時光就是命光,古人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此處我們看到須菩提尊者,真正是現代人講的「分秒必爭」,他爭取時間為辦大事,不像現代社會工商界也是分秒必爭,爭著賺大錢。他們與我們不一樣,都是在爭時效,可是目的不同,果德自然也不一樣。佛法爭取時間確實是為了生死出三界,果報得大自在。世間人錢賺多了,煩腦就多,我們細心觀察不難理解。

2.他經請問經名,多說在全部之末。今在中間,何故?須知此經後半部之義,是從前半部開出。其義前半部中已有,不過說之未詳耳。若非長老再問,則說了前半部,便可終止。

  『他經請問經名,多說在全部之末。今在中間,何故?』何以《金剛經》的經題說在經之當中,『須知此經後半部之義,是從前半部開出。其義前半部中已有,不過說之未詳耳。若非長老再問,則說了前半部,便可終止』。此理由確是事實,然沒有前面講的「解時即是行時」來得懇切。我們聽了之後,立刻就要做,才能真正得利益。

  本經分為上下兩部分。尊者所問的兩個問題,我們在本經一開端就看到,他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而經文前半部,世尊的確把這兩個問題都答覆了,所以後半部如果尊者不問,《金剛經》就結束了。如果在前半部就結束,則此處提出「請示名持」,與一般大乘經沒有兩樣。前半部說完,尊者又向世尊提出問題,世尊不辭辛勞再詳細為大家開示,那就是後半部的經文。可以說,後半部是前半部的補充,是前半部的詳細說明。待至後半部時,有詳細的報告。

3.故此經名,雖似說在中間,仍與他經無別。請示持法,以便大眾遵依。

  『故此經名,雖似說在中間,仍與他經無別。請示持法,以便大眾遵依。』此是《金剛經》的主要義理,明瞭如何修法。換言之,如何把金剛般若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使我們的生活變成金剛般若。「金剛般若」若用現代話說,「般若」是智慧;「金剛」是最尊最貴的。亦即是說,我們的生活有高度的智慧,至高無上的智慧。反過來看,芸芸眾生生活在無量無邊的苦惱之中,我們現前的生活便是。如何把現前苦惱的生活變成高度智慧的生活,則要受持《金剛經》。可見這事的確非常重要,無怪乎須菩提尊者如此渴望,想知道受持此經題的方法。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人在世間,不能超凡入聖、了生脫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時,即作已死未往生想。於念念中,所有世間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號外,無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三)復朱仲華書

 
倫理道德: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我們看中國的文化淵源,中國傳統文化從哪來的?就是從悲心裡頭出來的。悲心從哪裡來?是自然的,不是人教的,也不是學的。母親對她的孩子,嬰兒剛出生的,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什麼?怕他受苦,怕他受到災難,小心翼翼的照顧,至少要養到三年,才比較放心。三年之內,母親的心就是念茲在茲。她什麼心?就是小孩,念念不忘,怕他遇到危險。古人比現在人用心周到,怕這個小孩他看到的,他聽到的、接觸到的,那有一些不善,母親特別防範。為什麼?從小他就看到,他就記在心裡,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個時候把他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麻煩可大了,一生有受不盡的苦。所以中國人講求的叫胎教。

  胎教,懷孕的時候,就小心謹慎,大悲心就生起來了。母親在這十個月起心動念,純淨純正,沒有邪念;言語造作,決定遠離一切負面,不好的統統要遠離,讓小孩所稟的是母親的正氣,這個小孩自然聰明,自然好教。出生之後,要照顧很周到,不善的東西不能看,不能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他所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這樣照顧三年,就把他培養成聖賢的條件,這個小孩能成聖成賢。三歲他就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他就有這個能力。古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也就是說三歲紮的根,八十歲不會變。中國傳統教育的目的達到,那就是父子之親,那種親愛一生不會改變。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六集)2013/3/22 檔名:02-040-0226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23)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救蟻中狀元之選。

【典故】宋朝的宋郊(1)、宋祁(2)兄弟,兩人同在太學讀書。有一位僧人為他們看相,說:「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後來春試完畢,僧人看見大宋之後說:「您好像曾經救活數百萬條生命。」宋郊笑著說:「我是一個貧窮的讀書人,哪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僧人說:「像爬行類的小動物都是命啊!」宋郊說:「有螞蟻穴被大雨所淹,我編了竹橋引渡牠們,難道就是這件事嗎?」僧人說:「正是呀!小宋今年應當大魁,您最後也不會落在他的下面。」等到公布名次時,宋祁果然考中狀元。章獻太后說弟弟不能在哥哥前面,就改宋郊為第一,宋祁為第十。這才相信僧人所說的話並沒有錯。【印光大師補充】

 (1)宋郊:北宋文學家。初名郊,字公序,後來改名為「庠」。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幼年居於安陸(今屬湖北)。與弟祁並有文名,時稱「二宋」。二人同於天聖二年初舉進士,郊名列第一。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謚元憲。文章典雅,詩多穠麗之作。有《宋元憲集》。

 (2)宋祁: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天聖二年舉進士,曾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撰寫列傳部分。諡景文。能詩文,〈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世稱「紅杏尚書」。原集僅存殘本,收入《佚存叢書》。

【發明】宋郊救蟻的事蹟,人們因為他的功德很小而善報卻很大,往往會懷疑這件事。殊不知,這只是就螞蟻來看螞蟻,就狀元來看狀元罷了!如果推論到底,那麼當日所救的螞蟻不少於數萬隻,後世感恩圖報的也不會少於數萬人,哪裡是得到一個狀元就可以了結他的福報呢?況且狀元只不過是身外的虛名罷了!等到三寸氣斷,狀元哪裡還能夠存在呢?反而說給他的回報太過分,這實在是過失啊!

☉竹橋引渡螞蟻,這是救螞蟻脫離水患。但螞蟻致死的原因不只是水患,所救的方法也不只是竹橋。而且像奴婢之殺害螞蟻,是用滾水和柴火;救法在於用道理來開導,用權勢來禁止而已。貓狗之殺害螞蟻,是因為誤吃螞蟻群中的魚肉骨頭;救法是等到酒食完畢以後盡快掃地,使葷腥不沾上泥土而已。焚化紙帛之殺害螞蟻,大多是在夏天;救法是應當掃一塊淨地,先用冷灰鋪在地面而已。泡茶之殺害螞蟻,大多是在地上;救法是用盆子接住茶水而已。灶上之聚集很多螞蟻,是因為接近腥膻食物,而做窩在灶下;救法是應該在做灶時,純粹用石灰鋪在地面而已。舉一反三,就在於這幾種情況。

【下附徵事】

 救蟻延齡【福報經】

  佛在世時,有一位比丘獲得六種神通,看到他的小沙彌七天後就會死亡,就要他回家探視父母,到第八天再來。這是想讓他死在家裡。到了第八天,他又來了。比丘入定觀察,原來他在回家路上,看見有聚集螞蟻的巢穴將要被流水沖入,急忙脫下袈裟圍住,螞蟻才能免死之故。後來壽命活到了八十歲,證得羅漢果位。

【按】人壽的長短,有定數、有不定數。顏淵(3)的死,伯牛(4)的死,這是承受已經確定的果報。文王能活到一百歲,武王活到九十歲,這是承受還沒有確定的果報。天人之遭遇小五衰、大五衰(5),也是這樣。再以四天下來說,三洲有許多尚未確定的果報,只有北俱盧洲則純粹承受確定的果報。沙彌的增加壽算,應當是屬於尚未確定的果報罷了!

 (3)顏淵:春秋時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好學,安貧樂道;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然而英年早逝,經常引起孔子的懷念。
 (4)伯牛:春秋時人,孔子著名的學生,孔門十哲之一。伯牛病重時,孔子去看他,說:「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後來詩文中就用「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惡疾。
 (5)小五衰、大五衰:據《俱舍論》記載,天道眾生將命終時,先有五種小衰相現:一者衣服嚴具出非愛聲;二者自身忽然味劣;三者於沐浴位水渧(水慢慢滲下)著身;四者本性囂馳,今滯一境;五者眼本凝寂,今數瞬動。又有五種大衰相現:一者衣染塵埃;二者花鬘(頭髮美貌或瓔珞之類的裝飾品)萎悴;三者兩腋汗出;四者臭氣入身;五者不樂本座。

 蟻王報德【古史談苑】

  吳國富陽人董昭之在經過錢塘江時,看見一隻螞蟻走在水中的蘆葦上,想要把牠救上船,船上卻無地安置,於是用繩子把蘆葦繫在船上,螞蟻才能到達岸上。夜裡夢見穿黑色衣服的人感謝他說:「我是蟻王,不慎掉進江裡,蒙您救渡,以後您如果有急難,可以來告訴我。」經過十多年,董昭之因為被誣陷為盜賊而入獄,他想起蟻王的夢,但不知道怎麼告訴牠。有一個人說:「為什麼不從地上取兩三隻螞蟻,放在手掌中告訴牠們呢?」董就照著他的話去做,夜裡果然夢見黑衣人說:「快逃到餘杭山中就可以免難。」董醒來後就逃跑了,後來遇赦而免罪。

【按】活活的一隻龜,不知道自己的生死;所留下的甲骨,反而知道別人的吉凶。這當中的道理,即使是聖人也有所不知,而對於蟻王報答恩德,又有什麼可以疑惑的呢?

  >>續載中……

 
心得交流:eb30919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解行並重,切莫懈怠

  弟子現在正值假期,正是專心修學的好機會。慚愧的是,近一週以來,弟子懈怠懶惰,天天在五欲六塵中增長貪瞋痴慢,用了大量的時間看電視、找同學玩耍,既耽誤了學校課程預習的原計劃又耽誤了修學。而懈怠是由聽經、念佛時間減少開始的。聽經念佛時間減少後,對抗無始劫來的惡習氣和愛欲嗜欲的力量就弱了,就明顯感到愈來愈懈怠,煩惱愈來愈增長。正是「從小微起,成大困劇」。

  今天弟子聽課聽到師父上人講「過去生中煩惱習氣太深,我們這一點點的功夫、這一點點的道力敵不過煩惱,所以天天要聽經。」這才重新意識到聽經的重要性。又翻開之前弟子寫過的修學報告與心得分享,發現當時能做到的事,這段時間又沒能做到了,當時所發的願心現在也沒那麼強了。修學有了明顯地退轉。

  反省之後,決定保証每日聽經3小時念佛半小時,一定要早睡早起。相信這樣做一定能重新做到解行並重,達到師父上人所說的「斷二障(即煩惱障、所知障),分分斷,斷一分煩惱開一分智慧,斷兩分煩惱開兩分智慧。」師父上人說過「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長,這就是功夫,這就是進步。」弟子認真修學時曾有過身心舒適之感,而現在由於貪瞋痴慢的增長,感覺到的是心中煩悶,沒有歡喜心。這才體會到為什麼師父上人的老師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才明白為什麼五欲六塵不是享受。

  解行並重,定課很重要,不然就像前段時間的自己一樣,隨順自己的習氣懈怠、懶惰下去了。而且,修學有著不進則退的規律,如果時常出現懈怠的情況,修學功夫總是進進退退的話,那麼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遙遙無期。所以,弟子的這篇報告旨在警醒自己日後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更望與同修們共勉,精進修學,切莫懈怠。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誦經時出現字句讀錯的現象,這是否有罪過?

答:讀經之前,一定先把全部經細心看過一次。如果遇有難字不認識的時候,查字典,注音,這是不能夠缺少的,這是要慎重的。印祖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恭恭敬敬先把裡面的生字查出來,注音,這就對了,這對於我們讀經也是一種恭敬。

問:本人覺得穢物纏身,請問是何緣故?應如何破解?

答:鬼神附身的情形很複雜,有些是時間很短,傳遞訊息;有些是自己的業報,他來找你麻煩的,附在身上,很多年都不離開。最初,由於你自己的精神、體質上不一樣,年輕的時候自己精神很旺。氣很旺的時候,他藏在你身體裡頭,他也不敢動,你也不會覺察。到你的運衰、體力也衰了,他就起作用,你就感覺到他有妨礙。這種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都需要調解,要好好的來化解。

  一定要以誠意、真誠心來跟他調解。可以問他叫什麼名字?我們在過去有什麼過節?明瞭之後,或者是在家裡,或者是在道場,立個牌位來超度他、來幫助他。希望他也能夠離開惡道,也能夠念佛求生淨土,把冤家變成自己的同參、同學,這樣就好。絕大多數都肯接受、都能夠化解。

  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所謂是「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對一切人,起心動念都是善意,沒有惡意。所以念念成就別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處處方便別人,真正是方便自己;處處妨礙別人,造成自己生生世世的不如意,那就錯誤了。

  現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學佛的人懂這個道理,但是到事情發生的時候,只是面子放不下,面子吃虧可大了!真正在世出世間求學來講,你看看古人講的,「學問深時意氣平」,你們看看釋迦牟尼佛要不要面子?不要!釋迦牟尼佛不要面子,他才能普度眾生。孔老夫子要不要面子?不要,聖人不要面子,賢人不要面子,君子不要面子;誰要面子?小人要面子。所以聖賢對於任何人他都能夠低頭,他才得到大眾的尊敬。可見得低頭受到別人尊敬,那個愛好面子,不肯低頭,背後受到人家批評。所以有人問我,法師,你在新加坡怎麼樣把九個宗教團結在一起?告訴諸位,不要面子,就團結在一起。每個宗教我都去拜訪,我都去磕頭,我見到他們的神都拜,我見到他們的經典我都恭敬,他看到歡喜,這樣才能夠交朋友。大家都礙於面子,彼此都不肯低頭,這個問題嚴重,多少人受苦。只要一方面把面子放下,向對方道個歉,問題不就化解了,那有這麼麻煩?最複雜、最麻煩的事情,解決的方法最容易。所以聖人懂得這個道理。

  (節錄自21-342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