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海贤老和尚说念佛、成佛是大事,
其他都是假的,所以要统统放下。

 
 
   
  本期专栏:无常观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57)
  印光大师开示:勉居心诚敬
  伦理道德:五常失掉,社会就乱了
  因果教育:恤民施赈(王恕、刘文泰)
  心得交流:ec13528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5.10.15 星期四 Vol. 432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世间一切事情没有常住不坏的,有生有灭。请看本期专栏

  此话包括的范围很广。“诸菩萨”是从初信位起。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Facebook专页Twitter专页噗浪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无常观
 

  世间一切事情没有常住不坏的,有生有灭,我们人身,从出生、幼年、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从生到灭,刹那刹那不停变化。我们能活多久?不要以为很年轻,寿命还很长,假的。我在没有接触佛法的时候就有很高的警觉,常看报纸上的讣闻哪些人走了,死的男女老少都有,二、三十岁就走了。哪一天会轮到我?人生苦短,真是无常迅速,人命在呼吸之间,转瞬即逝。了解真相,对身体就不会贪恋,而是会非常珍惜,借假修真。身体是假的,存在时间短暂,如果善于运用,就能在短时间内把真性引导出来。灵魂是迷惑的状态,它带着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让你没办法脱离六道轮回,愈迷愈深,一世比一世辛苦。如果有善根,遇到佛法是个转机,遇到最殊胜的缘,品位会提升得很高;遇缘不善,勉强往生也很不错。能到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保证一生成佛,太稀有了!

一、富贵无常

  作官、发财的能维系多久?富贵荣华是无常的,不容易保住。富贵能够绵延三代,要积相当的德行,否则保不住。你有福报,是前世修的,今生不积德也保不住。中国真正修福积德,子孙代代能保得往的,只有两家。第一个是孔夫子,他第七十多代的孙子孔德成在台湾还是很受尊敬,祖宗有德,自己也能守。第二个就是宋朝的范仲淹,他家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真是积功累德。

二、人生无常
   这个世界苦空无常,如果你不觉悟,苦空无常没完没了,不能够脱离,不但这一生要受,生生世世都要受,而且一世比一世苦。真正觉悟的人第一要知道不但人生苦,六道都苦。第二要觉悟人生是空。一般人到临终的时候,这一口气要断了,才知道是一场空,现在为什么不觉悟?睡觉时,眼睛一闭,跟死有什么两样?哪一样是你的?连身体都不是,何况身外之物。你觉悟了,会开智慧、得自在。得失的念头看轻了,损人利己的事情自然就不愿意做,也不会做了。佛教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为什么做不到?就是不觉悟。

  第三要觉悟人间无常。世间环境是无常的,沧海桑田、地壳变化是大的无常;小的无常也是刹那刹那不住。物质环境如是,我们身体也如是,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于地球有成住坏空。第四要觉悟人生无我。所有一切的罪业都是从我执发生的。我这个身是四大和合变现的,是物质组合的,组织聚合的时候,现这个形状;离开、分散了,形状就没有了,这是物质无常。除了物质之外,我们还有一部分叫精神,《心经》里讲的五蕴,就是受、想、行、识,这四个是心理作用,也是无常的。

三、万法无常

  你晓得一切法都是无常,贪瞋痴慢就放下了。为什么放不下?以为是真的。尤其,在现前社会,意外事故死亡的太多了。谁能担保没有意外?睡觉就要想明天不能再起床了,常作如是观,真到命尽的时候,你一点都不慌张。为什么?天天在练习,终于到了这一天,不惊不怖,没有牵挂、忧虑,你决定不堕三恶道。所有一切现象、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上至诸佛如来,下到地狱众生,乃至于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

四、对治方法

  既然是无常,你就别控制、执着它。控制、占有、享受要耗费多少能量!能量都是冤枉耗费的。能量本来可以造成金刚不坏身,能量在这些地方消耗多了,你的病痛就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能量,换句话说,喜怒哀乐全是能量。顺心的,起欢喜心,那是能量消耗;不顺心的,起怨恨恼怒烦,还是能量消耗。

  阿弥陀佛跟自己都是自性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清净平等觉是真心,真心现的佛相就叫阿弥陀佛。我这个身相也是真心变现出来的,怎么不是阿弥陀佛?我们的身是带着妄念的身,你不知道它是妄,把妄当真,妄心就起作用;虽然起作用,它毕竟是虚妄无常的,只要一觉悟,它就不起作用,你的清净平等觉就渐渐恢复,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所以一定要信,决定不能怀疑,一定要发愿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将来在极乐世界修行证果,证得的身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没有差别。

  佛说:“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住。”你就晓得四念处多么重要!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念’是智慧的观察,‘处’是所观的境界,以观智为境界叫做‘念处’。 四念处第一个是‘身念处,观身不净’。身体很肮脏,不干净,不但从七窍里排泄出来的不干净,每个毛细孔排泄出来的都不干净,我们贪爱它就错了。对于自己身体都不会贪爱,怎么会贪爱别人的身体?要用智慧利用它成就道业、修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要从自身放起,不再为这个身体操心。第二个是‘受念处,观受是苦’。受是享受,我们享受的是什么?六道三界没有乐,三界统苦。苦是苦苦,乐是坏苦,乐是像麻醉剂一样刺激一下,过后又苦,不苦不乐是行苦。

  第三个是‘心念处,观心无常’。心是指念头。人最苦的就是念头止不住,停不下来,像煮开的水一样按不住,这是无始劫来生生世世的习气,六道轮回就是它制造出来的。佛法的修行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定,无量无边的法门目的统统是修定。我们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定,定是本心,念头是妄心。如何能把妄心除掉,恢复本心,这是佛法的修学、真正的功夫。妄念不但在清醒时控制不住,在昏睡作梦时,它还起作用,日夜不停。这是一切妄想、烦恼的根源,也是修行功夫不得力、不能成就的原因。妄心是生灭心,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刹那生灭。所以我们看一切境界都是生灭的。为什么佛看的跟我们看的不一样?佛用的心是不生灭的真心。

  第四个是‘法念处,观法无我’。“我”是存在,“无我”就是一切万法是假的,根本不存在。《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为我们认为一切法都是真的存在,所以就起了贪瞋痴慢、烦恼。愚昧之人巧取豪夺,造作无量的罪业。他真的能得到吗?一样也得不到。既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他还要据为己有,坚固执着,这是什么原因?他以为这个身是真的,一切万物也是真实的,为了满足享受,尽情的去夺取,这是造业。造业当然有果报,善业有善报,恶业则有恶报。人迷了,胡作妄为;稍微清醒一点的人不造恶业,晓得人生在世,一切受用都有命、都有数,命里有自然有,命里没有求也求不到。更聪明一点的人知道命跟数虽然是定的,但可以转变。所以,觉悟的人能改造命运。小聪明的人命里没有福寿,能够创造福寿;彻底觉悟的人能超越三界,永脱轮回。

  真正学佛的明白人,对一生没有忧虑,不会为将来担心。不为自己,不为将来,只问今天怎样做,就对了。真正断恶,就一定要断绝一切为自己的念头、思想、行为;真正修善,念念为众生、社会、大众着想。能这样做,你不要想明天、明年,明天跟明年一定比今天、今年更好。为什么?你有福报。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之后,确实跟世俗人想法、看法、作法完全不相同,也不怕人家来迫害、阻扰。纵然有冤家债主障碍,福报一现前,障碍自然就化解了,冤家对头也变成好朋友,不但不害你,还帮助你。世间没有不能解的冤结,只要认真去做,断恶修善,一心一意为大家。生活能温饱就非常幸福了,我们能省一分,就可以多帮助别人一分,这是积德、修善。

  我们因为疏忽了四念处的修持,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业障不能消除,智慧不开,三昧不成。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舍己为人,不但你修持功夫会得力,而且福慧增长,愈认真的去做,感应愈明显;换句话说,你的信心就愈增长了。真信,帮助众生求生净土的愿就更切、更真实。事实上做到的时候,感应道交,果报就在生活之中,就在眼前。

  ——恭录自净空老和尚讲演集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57)
 

五一、显成发无住心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

  此话包括的范围很广。“诸菩萨”是从初信位起,到等觉菩萨。如果分开来看,诸菩萨是指初信到十回向,三十个位次。“摩诃萨”是大菩萨,是地上菩萨。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称摩诃萨。是故称之‘为诸菩萨摩诃萨’。

应如是生清净心。

  如是,像前面所说的。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末后两句是总结,将修行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我们。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包括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问题与关键在“住”,住是分别、执着。其实,享受不碍事,没有问题。关键就在分别、执着。一有分别、执着,四相具足,也就是烦恼具足,你还能出得了轮回?

物质、精神上的生活,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诫,知足常乐。我们这一生的福报,是前生修的。福报如果很大,自己受用足够,送给别人分享,符合菩萨精神。前世我们布施得少,这一生生活过得比较苦。知足常乐,我们不祈求物质的享受,也很自在,心清净。正常的生活,一定要保持身心清净。追求物质的享受,就不正常。佛教我们要求清净心,要求智慧,要求生净土。

  娑婆世间如梦幻泡影,生活得过且过就好,随缘度日。随缘好啊!一切都随顺,富贵,随顺富贵;贫贱,随顺贫贱。随缘就没有障碍。怕的是攀缘,不肯随缘,那就造业。不肯随缘的人造无量的罪业,能不能改善他的生活?不能。因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面没有,怎么求也求不到;命里有的,不求也来,何必要求?《了凡四训》讲得透彻,一定要多读,真正搞清楚,祈求的念头就没有了。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心就定了。修学佛法,即使障碍不能完全去掉,亦可以去掉一大半。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此节经文是结束前文。为自开口说至此处,千言万语之点睛结穴处。义趣甚深。

  ‘此节经文是结束前文。为自开口说至此处,千言万语之点睛结穴处。义趣甚深。’同修们都知道,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会下,五祖跟他讲《金刚经》,就是讲到此处,他开悟了,大澈大悟,后面就不需要讲了。一悟一切悟,他不但明白《金刚经》的意思,大般若的意思,他也明白了,乃至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他都明白了。不但出世间法,世间法亦没有一样不通达明了。他向老师五祖忍和尚提出心得报告,虽然言语不多,忍大师听了之后为他印证,证明他确实明心见性。

  六祖能大师没有读过书,他是做粗活的人,未出家之前,卖柴度日。他到五祖的道场,发心想出家。出家要具备出家的条件,要有出家的环境。忍大师的徒众很多,惠能去了,当然不能例外,也得按顺序排班,他排在最后一名。道场里,老法师的徒弟几千人,他排在末后,所以他并没有剃度,先到碓房里做工,碓房就是厨房的下院。

  当时忍和尚的道场约有二、三千人,这么多人吃饭,要舂米,要劈柴。所以,他就分配在碓房做舂米、劈柴的工作。别人看到,以为是到寺院做苦工,其实他在那里修戒、定、慧,修六波罗蜜,他是真修。工作了八个月,老法师年龄太大,要传法了。传法要有条件,必须真正开悟的,才可以传法;没有开悟,纵然跟老法师时间再久,也不能得法。老法师传法相当民主,公告全寺信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可以,要作一首偈子呈给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他的见解有没有开悟,如果开悟,祖师位就传给他。忍法师是第五代,再传就是第六代。衣钵是释迦牟尼佛自己用的,一代一代传下来,衣钵就是证据,得到这个衣钵的,就是一代祖师。世尊灭度之后,这个衣钵就交给迦叶尊者,代代相传,传到第二十八代就是达摩。达摩到中国来,把佛的衣钵带到中国,所以达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在中国是第一代,即中国禅宗的初祖。

  六祖从这一首偈(即这一段经文中)澈悟,五祖就将衣钵传给他。他是居士,没有出家。由此可知,传衣钵不一定要出家,关键是有没有明心见性,剃不剃头不重要。何以惠能开悟,神秀没开悟?神秀跟忍大师十几年,在道场里,他是上首和尚,常常代替老法师讲经说法。有能力代替老法师讲经说法,他还得不到衣钵,原因在他还有分别、执着。《金刚经》就是教我们离分别执着。神秀还是有分别,有执着。他作的那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是因为有分别执着,是故不能见性。惠能大师高明处,就是他没有分别执着,我们学佛,要在此处领悟。这一段经文,不仅是前面这一节,可以说,从《金刚经》开端,一直讲到这个地方,这一段是一个总结。“千言万语之点睛结穴处”。“点睛结穴”是比喻关键所在,即世间人常说“画龙点睛”之意,所以义理很深。不少人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作为日常生活观照的依据。

  《金刚经》上任何二句、四句都可以作为观照的功夫,不一定是此二句,但此二句的确好。用这两句观照的人非常多,关键就是能不能提得起功夫。禅家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观照;“念”是妄念。往往我们妄念起来了,一个接一个妄念止不住。经文虽然常常念,到时候把经文忘了,妄念继续不断,这就是功夫不得力。是故观照要紧!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与《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是整个佛法修持的总纲领,不能局限这两句一定是用在般若,用在禅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不局限在念佛,参禅、学教、念咒都用得上,关键是要观照,要相继,不能断。一断,妄念就起来;妄念起来就是搞六道轮回。由此可知,用功是功夫决定不能间断,要把自己的分别、妄想、执着都打掉。

  《金刚经》一开端,便教我们“降伏其心”。境界现前,想到佛教我们“应无所住”,即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无论何种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切境界现前,都不分别,不执着,方是应无所住之意,亦是前文“得无所得,行无所行”之意。无论得什么,得禅定,得智慧,得正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于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所,得八地菩萨的果位,依然不执着,心里干干净净,得如不得。修行,无论在果位上,或是在法门上,均是如此态度,心地永远保持清净。

  世间法里,譬如你得财富,得荣誉,得地位。你学了《金刚经》,得无所得,心是平静的,没有得就没有失。得的时候欢喜,心动了。欢喜是烦恼,心要平静方好。失去的时候,也生烦恼。得是烦恼,失也是烦恼!都是轮回业。佛教我们过正常的生活,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在所有境界里不动心,无得亦无失,无生亦无灭,是何等的自在!这就是“观照”。我们要把观念转过来,念念不失观照。一失掉,烦恼就起,业障就现前。所以,念念都用观照功夫,方是会用功。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师开示:勉居心诚敬
 

  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后生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无成就,当力戒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乃生知之圣,读易尚至韦编三绝。以孔子之资格,当过目成诵,何必又要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好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当取以为法。切不可显自己聪明,专尚背诵也。当孔子时无纸。凡书,或书于木板,或书于竹简。亦竹板也易之六十四卦,乃伏羲所画。六十四卦开首之彖,乃文王所作。每卦之六爻,乃周公所作。此外之上经彖传,象传,下经彖传,象传,并乾坤二卦之文言,及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所谓十翼者,皆孔子所作。若约字说,孔子所作者,比文王周公所作,当多十余倍。而孔子读文王周公之易,竟至将编书之熟皮绳,磨断过三次,可以知读之遍数不可计也。吾人能以孔子之恒而读佛经、持佛名,必能以佛之言之德,熏己之业识心,成如来之智慧藏也。

 
伦理道德:五常失掉,社会就乱了
 

  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五伦五常是道德。五伦是道,今天五伦乱了,叫乱伦,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情。随顺五伦就是德,古人定了一个标准,实际上这是自然的,不是哪个人定的、哪个人创造发明的,五常就是德,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义者循理,就是讲道理;礼者不淫,一切事情都不过分,这就是礼;智者不迷;信者不妄语。仁义礼智信是做人基本的道德,人要是把这个东西失掉,五个都没有了,社会就乱了。

  今天的社会怎么乱的?这五个都没有了,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天下大乱,感应地球上许多的灾变。不是自然灾害,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怎么会有灾害?破坏自然,灾害就来了。今天仗着科学技术,破坏大自然,带来了许许多多麻烦。现在人还不觉悟,还继续在破坏,那我们就晓得,我们这种念佛祈祷,只是把灾难延缓,不能消灭。消灭,必须人心都向善,灾难就没有了。这是缓一个时期,推迟一点,希望在推迟这一段时间当中,我们认真努力修行、努力修善,那这个灾难就还会往下推迟,而且还会减轻。到我们哪一天完全认识祖宗的智慧德行,我们对祖宗产生信心,产生恭敬之心、孝顺之心,这灾难就没有了,就完全化解。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如何去应对。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二集)2012/12/10 档名:02-040-0062
 
 
因果教育:恤民施赈(王恕、刘文泰)
 

王恕。为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书院课士。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布政使。巡抚南畿。旧制。应天镇江太平宁国等处。官田征半租。民田全免。其后民田归豪右。而官田累贫民。恕乃量减官田。稍增之民田。所部水灾。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召入为吏部尚书。时邱浚入阁。与恕不相能。太医刘文泰。往来浚家求迁官。为恕所阻。衔恕甚。遂摭拾恕代人作传中语。为无人臣礼。恕以奏出浚指。帝下文泰锦衣狱。鞫得实。贬文泰御医。恕赐归。及浚卒。文泰往吊。浚妻叱之出。曰。以若故。使相公齮王公。负不义名。何吊为。恕年九十三卒。其日闭户独坐。忽有声若雷。白气弥漫。之瞑矣。谥端毅。五子十三孙。多贤且显。(王恕传)

  王恕明朝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字宗贯,正统年间进士,孝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在朝忠直刚正,清廉严明,从始至终,没有改变,平生所引荐的朝臣,都是一时的名臣。王恕官任扬州知府时,各处发生水灾,王恕救人心切,不等待向上报准,就发放粟米赈济饥荒,又普遍施行贷款,赈救灾区居民,由此救活二百余万人口。

  其后召入朝中为吏部尚书,当时礼部侍郎邱浚进入内阁,与王恕意见不相投和,太医刘文泰往来邱浚家中,求邱浚举荐升官,被王恕所阻止,刘文泰由此衔恨王恕,于是拾取王恕曾经代人作传,挑出传中语句,诬奏说王恕心目中无人臣礼。王恕奏明事出邱浚指摘排斥,帝下令将刘文泰入锦衣狱,审问属实,于是贬刘文泰内廷御医官职。后来邱浚去世,刘文泰前往吊祭,邱浚夫人大声呵责刘文泰出去,并说道:“由于你的原故,使我相公毁伤王公,担负不义的罪名,如今你何必来吊祭呢!”

  后来王恕享年九十三岁高寿去世,临终那天闭门独坐,忽然有声如雷,一股白气弥漫空中,家人进入窥探动静,已经安详瞑目了,帝赐谥号端毅,王恕有五个儿子,十三个孙子,个个贤德而且贵显。

  ※试观王恕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仁人胸怀,为救人急难,冒着不待报准的性命危险,发粟赈饥,而救活两百余万人命,又为国举荐贤才,他的一生富贵康宁寿考,临终瑞相善终,子孙又昌盛显达,足证平生所积阴德广大所致。至于刘文泰因为热中升迁被阻,竟要诬陷正人,结果不但被下狱贬官,又被自己所依附的夫人所呵叱说:“由于你,使我相公背负不义之名!”这句话比遭受刑戮还要严厉。也是心术不仁的下场。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连载一七七)

 
心得交流:ec13528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忏悔心量太小

   最近通过生活当中的种种历练和观察发现,过去末学做事考虑问题都鼠目寸光,只考虑眼前的舒适和便利,而没有考虑到长远的人生。造成这种短浅的眼光的原因其实还是从小的娇生惯养,喜欢怎样就怎样,怎么舒服就怎么来,缺乏了责任心和恒心的培养。学佛才知道,修忍辱不仅仅是练得一副好脾气,更是培养一个人开阔的心胸,唯有心胸开阔,才能有宏韬大略的眼光和胸襟。才能真正成就自己。

  我们在学佛过程中,要多布施,多改过修善,不是为了求福报,而是求扩大心量,能持戒,能忍辱,能增长智慧,在菩提路上走得不拐弯。末学希望能在日后的时间里,一句一句落实太上感应篇,把太少感应篇的心念变成末学的心念,把太上感应篇里的言行变成末学的言行,以此为基础再学习四十八愿,努力和阿弥陀佛靠近,努力去缩小与阿弥陀佛之间的距离!

 
答疑解惑
 

问:经书上每页都印着有佛的头像,请问如此读诵是否如法?

答:无论是经书或是彩画、文物,站着、坐着的佛菩萨形像都要印全身的,这是恭敬,如果只印佛的头,这是很不恭敬的。

问:供养佛菩萨供具上若写着经文,如香炉周边书写着《心经》,请问是否如法?

答:这个可以,不但是香炉,供杯也可以。寺院里的钟鼓旁边也都写有经文,有大钟铸造的经文是全部的《金刚经》、《法华经》,还有内外部全刻上《华严经》;那个钟一敲,整个经就遍满虚空法界,一般鬼神、天神都能够得到利益。因为香炉不大,所以现在用《心经》的多,在西藏,他们都用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

问:请问堕胎是不是属于五逆重罪?

答:不属于。五逆重罪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和破和合僧。没有堕胎这一条。小孩投胎到你家,是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来报恩的,这是你家的孝子贤孙,你把他杀掉,恩变成仇,下次到你家来就报仇;如果是报仇的,你把他杀掉,仇上再加仇恨。所以怀孕决定不能堕胎,一定要好好的照顾这个小孩,要以慈悲、爱心对他,那是报恩来的,会更孝顺;报怨来的,那个怨会减轻,会化解。

  (节录自21-324学佛答问)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诚邀全世界各净宗学会提供贵会的佛事活动消息,利用敝刊为世界佛教徒提供学佛信息。请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学上的问题,来信请寄amtb@amtb.tw

说明: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听经闻法不够透彻,时间不够长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经、读经,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净空法师专集网站”也陆续将净空法师所回覆过的问题刊在“分类问答”中,或至网站的全文检索去搜寻。所以,同修们有学佛上的问题时,请先参考此分类中的问题,或许您的问题已经有其他同修问过了,希望您从问答的分类中,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若无法找寻到解答,请再将问题传到amtb@amtb.tw,我们会汇整同修们的来信,并敬呈 净空老法师。但回覆时间不定,需待老法师有时间时,开辟一个“学佛问答”时段,专为同修们解答,也会陆续刊登于“答疑解惑”一栏中。阿弥陀佛!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为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