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是心是佛,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欣求极乐;
是心作佛,一向专念,持佛名号,往生成佛。

 
 
   
  本期专栏: 佛教旗帜的意义
  本期内容简介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11)
  印光大师开示:示临终切要
  伦理道德:自古以来中国教学目的在德行
  因果教育:忘本悖德(李钧、李锷)
  心得交流:eb33413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若用餐厅盈余布施,是否能减轻罪业?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3.11.15 星期五 Vol. 386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许许多多人不懂得教旗的含义,他要知道含义,他就会做得很如法。请看本期专栏

  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都不是人工造的,都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设计。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11月17日網路直播:雙溪小築三重別院中峰三時繫念法事,恭請悟道法師主法香港岁次癸已冬至祭祖护国息灾超荐系念法会新浪微博Facebook专页Twitter专页

  影片及mp3下载:一般品质影片BT种子网(下载170k wmv请多用此,速度快,一个编号一个种子。12-17华严经除外,50集打包成一个种子)江苏电信云南电信辽宁网通山东联通日本(流量40m人数限制70人)、德国下载,不需帐号/密码下载影音档,严禁烧制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载影音档,请勿用大量session下载mms,以免造成主机当机。下载请多用ftp方式。请多多配合!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佛教旗帜的意义
 

  现在全世界公认的佛教旗,大家看得很多、看得很熟悉,这个教旗怎么设计的?总共有六条,五种颜色。六条代表六度,每一种颜色代表一度,前面是单色的,代表事,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最后一条,五种颜色统统有,代表般若波罗蜜。由此可知,把六度悬挂在旗杆上,代表佛教的标志,这就说明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承认修学六波罗蜜。所以正规的教旗,这六条的宽度应当是一样大,我们有看到后面这一条特别宽,那个不如法,佛法讲平等法,六条宽度完全相等,你才做得如法。许许多多人不懂得教旗的含义,他要知道含义,他就会做得很如法。

  蓝色代表布施,黄色代表持戒,红色代表忍辱,白色代表精进,金色代表禅定。最后一条是五种颜色统统有,那是般若。换言之,布施里头有般若,就叫菩萨,布施就是功德;布施里头没有般若,是人天福报。持戒亦如是,持戒里面有般若智慧,那是功德;没有智慧,是福报。忍辱亦如是,忍辱里面有智慧是功德,没有智慧是福报。精进、禅定都如是,精进里头有智慧,禅定里面有智慧是出世间上上禅定;禅定里面没有般若智慧,是世间禅定。这是六波罗蜜,在什么地方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生活就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就是生活,这就叫菩萨。

  佛教旗帜是代表六波罗蜜,看到这面旗子就想到六度,用六度度自己、度众生,众生跟自己一起度。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是放下,放下一切障缘,障碍大菩提的这些东西要放下。障碍大菩提的第一个就是自私自利,要从放下自私自利起。再放下享受,为什么?享受这个习气是多生多劫带来的,享受里头最容易生起的就是贪恋、贪爱。贪是第一个烦恼,所有烦恼都从它那里生出来的,所以头一个要从这根上下功夫,把这个根拔掉。用什么方法?用布施。布施度悭贪,不是度别人,是度自己,把自己无始劫来的悭贪舍掉。悭是自己有的不肯布施给人,贪是自己没有的想求到,患得患失,患失是吝,患得是贪,要把这个念头断掉。这个念头是所有一切不善的根本,叫三毒烦恼。三毒里头毒中之毒就是贪,六道轮回就是贪瞋痴变现出来的,贪瞋痴不除,六道永远出不去。天天搞贪瞋痴,天天在加强六道轮回,怎么能出得去?

  要放下七情五欲,要把爱心扩大,用清净心、平等心去爱一切众生,那就是法身大士。你爱众生,众生爱你,你才能度他,为什么?你说话他相信、他欢喜、他接受。如果你讨厌众生,众生也讨厌你,你说的是好话,跟佛说的一样,他不相信,他不喜欢你,不听你的,你就度不了他。

  我们是以佛为最好的榜样,向阿弥陀佛学习,向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作菩萨时修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文是暴君)打猎,在帐篷里暂时休息。菩萨在山洞修行,被他旁边的人看见了,大家看到国王在睡觉,都到仙人那里去看看修行人。忍辱仙人看到这么多人来,为他们说法。歌利王醒过来,看到旁边人都不在,发现在修行人那里,他就很生气,非常愤怒,认为修行人引诱他的宫女。你修什么?他说修忍辱。好,一刀一刀的割,凌迟处死,看你能不能忍。到最后,身上器官都割完了,问他,你还有没有怨恨?没有。仙人最后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说完就死了。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释迦牟尼佛说话兑现了,在鹿野苑第一个得度的就是憍陈如,憍陈如就是那个时候的歌利王,释迦佛的弟子中第一个证阿罗汉的就是他。

  被人家凌迟处死,佛不但没有瞋恚心,还生感恩心。为什么感恩?通过这个考验,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没有通过考验,你自己都不晓得你能不能忍;通过这个试验,自己真能忍,忍辱波罗蜜圆满了。功德是提前成佛。贤劫千佛,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本来排列是第五,弥勒菩萨是第四,结果因为他忍辱波罗蜜圆满,提前成佛,弥勒菩萨在他后头。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受一点委屈,受人家羞辱,有没有想到释迦牟尼佛做忍辱仙人遇歌利王的事情,我们能不能受?人家给个不好的颜色,就气得几天都消不了,这怎么行?这怎么能成就?你说忍辱仙人受的委屈多大,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他不但没有怨恨,还感恩、感谢。我们应当要学习。

  阿弥陀佛五劫参访诸佛如来的刹土,是不是一帆风顺?有没有遭遇到这种羞辱?肯定有的。我们看《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就知道,善财童子遇到胜热婆罗门,真正遇到逆境,而且是很不容易忍受的逆境,他都能够顺利通过。法藏比丘参访十方刹土诸佛如来,什么样的事情都见过,一片慈悲,顺利通过,这才有极乐世界的出现。中国古人也有句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能忍辱,大的功德不能成就,你成就有多大,跟你的忍辱功夫成正比例。所以看一个人一生当中有多大的成就,看他有多大的耐心,耐心愈大,他成就愈大。顺境没有贪恋,逆境没有怨恨,一切境缘总是以清净平等觉来对待,在一切境界里头修清净平等觉。顺境起不起贪心?逆境会不会怨恨?这是真实功德。佛菩萨赞叹,天龙鬼神拥护你、赞叹你。这是要学的,这就是大智、大力,大智清楚明了,大力能够通过,布施的力、持戒的力、忍辱的力、禅定的力,他能通过。

  如是一切都向阿弥陀佛学习,都向阿弥陀佛看齐,阿弥陀佛住真实慧,我们也住真实慧。摄净佛国,他教化的地区是净佛国,我们住在这个地区,这个道场真正学阿弥陀佛,净化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就是极乐世界的小模型,就是清净国土的小模型,展现在这个地区,功德无量无边。这就是经教里面所说六和敬的僧团,有一个出现,全世界人都得福。为什么?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整个世界都受你的影响,你会带动全世界的安定和平,这功德多大,真正不可思议。这是菩萨事业,不是凡夫。这就是发菩提心。

  (节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11)
 

  净土三经,在座的同修,多半都读过。净土经虽然不及《华严经》讲得那么详细,但是它所描绘的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也足以让我们赞叹。正报,身是清净 身,金刚不坏身;身体是透明的,没有污秽、没有肮脏。身是清净的,大地也是清净的,真的是佛在大乘上常讲的“心净则土净”。心清净,则身清净;身清净,则 土清净。西方极乐世界的地不是泥土、沙石,它的地是琉璃的。“黄金为地”,这个地是马路。琉璃地上,黄金铺的马路,是自自然然变现的境界,福德不可思量。

  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都不是人工造的,都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设计,没有!是故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我们娑婆世界是用生灭心去建筑的,都市种种建 设,天天在那里分别,在那里执着。设计建筑,用生灭心,所以时间久了,它就坏了,变成废墟,有生、有灭,因为你是生灭心建筑的。西方世界佛心清净,大众的 心清净,是清净心显现的。清净心没有生灭,所以显示依正庄严也是不生、不灭。

  也许有人会问,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天天还去托钵,打着赤脚,那么苦的生活,他的无量福德在那里?必须知道,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间,是应化 身来的,不是他的报身,这个世间不是他的净土。迦牟尼佛有净土,释迦牟尼佛有报身。《梵网经》上就透露一点消息,毗卢遮那佛是法身,卢舍那佛是报身,千百 亿释迦牟尼佛是化身。释迦牟尼佛的本身是卢舍那,卢舍那是谁?《华严经》上的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

  由此可知,《华严经》上所讲得依正庄严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佛到我们这里来,要度我们这些烦恼的众生,《普门品》上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 度就示现什么身相。我们众生烦恼、习气、业障重重,释迦牟尼佛也要示现那个样子,方能度我们。释迦牟尼佛如果要度一群猪,他要现一个猪身,到猪里去投胎; 天天跟那些猪在一起,也讲经说法度它们。若现个人身就不能跟那些畜生讲话,讲经说法就不行。应以什么身得度,则示现什么身。

  佛真的是福德不可思量,能现无量无边的身。《楞严经》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以无量无边的应化身帮助一切众生。佛帮助一切众生最主要的,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才是最重要的,方是真正帮助众生。

  “此即理一心不乱境界”。在净宗,是以三空三昧作基础,再精进,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这一句,我们也要活看,不可以仅仅看成是净宗。你 这么看,不能说错,但是不圆满。任何一宗、任何法门,它的总纲领就是修觉、正、净。法门再多,所修的无非是觉净正而已。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虽然讲三 个字,实际上是一桩事, 是故任何一个法门,功夫的总持都是净念相继。所以,这个名词的含义包括整个佛法; 不但整个大乘包括在其中,小乘也不例外,都概括在其中。

2.此节经文,从反面显其必应三空之故。以明丝毫着相,便是分别心,便非清净自性。便是逐妄、迷却真性、起惑造业、苦报轮回的凡夫。

  “此节经文,从反面显其必应三空之故”。此句非常肯定。“必”是必须,非如此不可,一定要如三空。换言之,决定不能有执着、分别,一定要把它舍掉。 分别、执着,可以说是我们无量劫来,修行不能成就的根本障碍。我们不是这一生才修行,每一位同修善根福德因缘都不可思议。善根、福德不必说,我们在这一生 中遇到大乘正法,遇到金刚般若,遇到净土三经、五经,这个因缘不可思议。善根、福德、因缘,我们都具足了。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就看根本障碍能否除掉。知道 根本障碍之后,把障碍除掉,我们这一生中就能圆满成就。如果不知道障碍在那里,不能把障碍除掉,虽然三个条件具足,亦不能成就,真是可惜。因为这三个条件 都具足很不容易,太难太难了。

  “以明丝毫着相,便是分别心,便非清净自性。便是逐妄、迷却真性、起惑造业、苦报轮回的凡夫”。读这段文,确实惊心动魄,寒毛直竖。这对 于真正希望在这一生成就的同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开示,就是丝毫的分别、执着都不能有,我们这一生念佛才能保证往生。我这一生所希求的,就是此事,在这一 生中一定要得到究竟圆满。所以,丝毫的分别、执着都不能有;有了,即是障碍清净心,便非清净自性,即是逐妄。换言之,又走回头路了,我们无量劫来,就是逐 妄而迷真。

  此生好不容易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有可能脱离三界轮回,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被这个障碍障住了,多可惜。是故,世间五欲六尘留恋不得,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我们面对六尘境界之时,动了心,起了贪瞋痴的念头, 能立刻想到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立刻把我们的妄想、分别伏住,这是功夫,方为得力。迷了真性的人,不可能不起惑造业。惑是迷惑。 不能再分别、再执着,一有分别、执着就迷惑。分别就是起惑,执着就是造业。起惑造业又搞六道轮回,是故称为轮回心、轮回业。

  若用轮回心、轮回业修学佛法,佛法也是轮回,出不了六道。佛法是善法,所得的果报是身心清净。善心、善行,像经上常讲的慈悲喜舍,修十善 业,生三善道享福,得这种果报。如果心行不善,还是有福报,在恶道里享福。恶道里还有福报吗?有。新加坡有很多神庙,信徒很多,初一、十五有多少信徒去烧 香拜拜,祭祀鬼神。畜生道里享福的更普遍,大家都能看到,多少人养的宠物很享福!你看看,它不要操什么心,主人侍候它,照顾非常周到,它的福报比人大;人 要像它那么享福不容易。

  下一段教我们正确的修行方法,我们要以佛心,以菩萨心修行,才能出三界六道,才能得究竟的果报。究竟果报则是了生死,从此以后再不搞生死轮回,方是究竟,果报才算是真实。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师开示:示临终切要
 

  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 必即见效。然人生世间,无论久暂,终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有力量者,自己预为安顿妥帖,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然能 辅助,则更为得力。

 
伦理道德: 自古以来中国教学目的在德行
 

  《三字经》上的话我们要多念几遍,“茍不教,性乃迁”,而“教之道,贵以专”,这是老祖宗千万年的经验!现在大家不相信了,什么都要学,好像是广学多闻,多才多艺,其实错了。他所学的是知识,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肯定有知识,有知识的人多半没有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知识解决问题有局限性,有些它确实它不能解决,有局限性,而且后遗症很多。

  所以中国教学,自古以来,它的目的是在德行。德行从哪里来的?德行从智慧来的,人有智慧,就有品德;没有智慧,品德就很难讲。智慧与读书多少没关系,中国唐朝惠能大师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有智慧,心地一定跟清净平等觉相应。

  没有智慧的人,心里头不会清净,心是染污的;心是有高下,就是有傲慢;有迷惑,没有智慧,有迷惑。佛家讲迷邪染,迷失了自性,邪知邪见。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贪瞋痴慢全是染污,怎么会好?今天这种负面的教育变成了主流,是个非常强大的主流,真的像大海啸一样。所以“空理”两个字就重要了,那是 真理,“会合正道曰圣”。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十六集)2011/11/21 档名:02-037-0056
 
因果教育:忘本悖德(李钧、李锷)
 

  李皋。摄温州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兆法曹。名重于时。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若二子者。岂可备位。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李皋传)

  唐朝德宗年间,李皋治理温州政事时,有一次到境内各地去巡视,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独自一人在哀伤哭泣,李皋心中怜悯,便近前讯问他的身世境 况,老妇人回答说:“我是李氏妇人,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李钧,一个名叫李锷,先后离乡背井,到京都去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可是至今已经二十年 了,一直没有回来探望,二十年来,我孤苦伶仃,家境贫穷,如今已经无法维持生活了………”话未说完,便哽咽悲伤,老泪纵横。李皋听罢,非常同情又愤慨。原 来当时老妇人的儿子李钧,在朝廷官任殿中侍御史(居殿中纠察非法),李锷官任京兆法曹(掌治京师),名位声望都隆重于当时。

  李皋感慨地说:“为人子弟‘入则孝,出则悌’在家里的义务责任,对父母要心存恭敬,服劳奉养,以尽孝道,出门在外,才能仁爱推及一切人,像李 钧、李锷这样忘本之人,在朝为官,怎能公正尽忠呢?”于是列举李氏二子不孝之过,上奏朝廷。皇上得知,便下令免除两人的官职,并屏斥于远方,终身不录用。 从此天下人对李钧、李锷感到羞耻,不愿与他为伍。

  *按:父母教养子女,长大成人,恩德最重,情义最深。为人子女,应该知恩报德,以尽孝道,这是天经地义之事,也是立身处世,行仁的根本,人格的 基础。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观李氏二子,自己享受荣华富贵,竟对家中贫困老母,弃置不顾,违背德 义,违逆天理,良心已丧,宜为天下所不愿与之为伍矣。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连载一三一)

 
心得交流:eb33413同学的学佛心得
 

题目:读大乘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心得

  末学学佛时间只有三个多月,唯读了三天佛经,得清净心无妄念一天,念佛的妄念越念越少了,心一清净,妄念好像是有所增加,其实是心清净了,显得妄念纷杂。的确是妄想来时,警觉性提高了,如果忘了就去佛前忏悔,至诚忏悔,会流泪。限定时间,决改无悔。

  修行不是一天就能成的,着急恶念来时,感觉念起,至胸口用佛号压住,心情平静。跟着净公念佛声,念三十分钟,即使没计数量,真诚去念也能切入境界。直到念时能记住数量,就能达到忘我境界。以下是末学看大乘无量寿清净平等觉后。写得:

  事事皆无常 勤学戒定忍 必是回头岸 处处修六度  在家修六和 先要孝恭顺 才能得收益 劝君学仁爱  与事身心安 自在得清净 快乐法喜满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问:我的夫家开餐厅,杀业很重。如果用这些盈余所得布施,是否能减轻我们的罪业?

答:能够把赚来的钱拿去做好事,是可以减轻。你要诚心去做,可不要为了赚钱。为了赚钱,你造业就太重了。你把这海鲜餐馆,也拿来做道场。这些海鲜进来的时候,你天天给它做超度法会,超度这些亡灵,这是好事情,餐厅就是道场。来吃这些东西的人也让他听佛法,你这家餐厅里面放佛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餐厅里面挂佛菩萨的相,让他看到佛菩萨,听到都是阿弥陀佛。虽然吃了一餐,他也有过失,结冤仇,那这些众生都把它超生,让他在这里结一点法缘,让他种一点佛的种子,你这个餐厅是道场,不一样。

  所以念头一转,恶的那些事都变成好事,都变成接引众生。你再把佛法简简单单介绍给大家,让他明了,让他觉悟。先不要劝他不吃肉,说不吃肉,他吓得不敢来了,先不谈这个。希望怎么样?吃三净肉,你到我这个地方来吃三净肉,你没有看到杀,你没有听到杀的声音,这不是为你杀的。就是告诉他,家里头可不能买活的东西回家去杀,那罪过就重了。到餐馆不要去预订,订是为你杀的,不要去预订。这种讲法,大家都可以接受,这就好事情。菩萨度众生的方式很多,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有用这些手段度众生。你看到他不善,用心很善,专门度这些恶人,恶人有恶的方法去度他。

问:我介绍朋友到道场来学习,他们感觉在基督教的环境中,很容易感到热情、关怀与友爱,很有亲切感,但是佛教道场,却反而比较冷漠,请师父开示。

答:其实佛教道场决不是冷漠,现在的佛教徒没有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是现在道场里面这些住众他们错了。他们错也不能怪他,他没有学过。他要真正学习了,那 就不是这样子。释迦牟尼佛接触大众都非常和蔼,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亲近他的。这是大慈大悲的表现。世尊从来不责备一个作恶的人,当然他的智慧高,神通广 大,他看人,你过去世生生世世的事情他都看到,所以他接引、他度化就非常方便,他能把你宿世的善根引发出来。

  我们要学佛的慈悲,要学佛的方便。佛教导我们,教菩萨、教弟子“四摄法”,我们现在完全忘掉了。我在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佛在经上教导我们四摄 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公关法,就是交际法,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方法,非常重要。你能够用在家庭里面,你一家和睦;用在夫妻上,百年好合。

  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四摄法里面的布施,跟六度里面的布施不相同,四摄法里面的布施意思是多请客、多送礼。四摄法,头一条,跟人往来,多请 客、多送礼。第二个是“爱语”,爱语就是关怀,亲切关怀、照顾。第三个是“利行”,我所作所为,对他绝对是有利益的,决定没有丝毫损害。最后一个是“同 事”,同事,那是要有定功,要有智慧。没有定功,没有智慧,不能学。譬如说,他喜欢跳舞,你跟他同事,一起去跳舞;他喜欢打麻将,你跟他一起去打。跳舞, 你比他跳得好,他就跟你学。你打麻将常常都赢,他就想跟你学。

  所以“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那是要有定力。没有定力,结果被他度跑了,你亏就吃大。同事这一条,我们要学佛菩萨,佛菩萨怎么做,我们就学 他怎么做。利行就是戒律,我们学《弟子规》,我们学《十善业》,以这个做标准,来修正我们日常生活一切不善的行为。我们自己做到,我们影响他们,这就没有 过失。

  我跟各个宗教团结在利行这一方面,一定是要不仅仅表面上做朋友,还要有理论的基础,友谊才坚固。那个理论基础是什么?要学他们的经教,他们的经 典,我要认真学习,这样就带动了,宗教团结才扎得了根。所以我们学佛,四摄法非常重要。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这个人跟人相处的秘诀传授给我们。这是 中国人讲的有恩有德,有情有义。懂得这个方法,你才能够真正做到很圆满。

  (节录自21-307-0001学佛答问)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大陸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关儿童读经讯息,可至“大方广网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应篇之动画片,请至“妙音动画”。

 
信息交流
 

◎诚邀全世界各净宗学会提供贵会的佛事活动消息,利用敝刊为世界佛教徒提供学佛信息。请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学上的问题,来信请寄amtb@amtb.tw

说明: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听经闻法不够透彻,时间不够长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经、读经,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净空法师专集网站”也陆续将净空法师所回覆过的问题刊在“分类问答”中,或至网站的全文检索去搜寻。所以,同修们有学佛上的问题时,请先参考此分类中的问题,或许您的问题已经有其他同修问过了,希望您从问答的分类中,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若无法找寻到解答,请再将问题传到amtb@amtb.tw,我们会汇整同修们的来信,并敬呈 净空老法师。但回覆时间不定,需待老法师有时间时,开辟一个“学佛问答”时段,专为同修们解答,也会陆续刊登于“答疑解惑”一栏中。阿弥陀佛!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为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及时相关资讯,并以和平之旅为主轴,摆脱宗教色彩。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