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君子養心 莫善於誠 守仁義為能信

一不信則終身之行廢矣 故君子重之 應當學

 
 
   
  中國教育哲學——教之道貴以專(上)
  本期內容簡介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87)
  印光大師開示:示修持方法
  倫理道德:德行天下,萬世太平
  因果教育:雅善知人(裴行儉)
  心得交流:ec19298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離婚的人能往生嗎?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2.11.1 星期四 Vol. 362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化解衝突、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個目標,還是要靠辦班教學。請看本期專欄

  我們要深深體會,不僅是所聞,我們所見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擺在我們眼前,人、事、物是不是無常的?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啟建護國息災佛七法會(有網路直播)淨空法師專集網Facebook專頁

  影片及mp3下載:一般品質影片BT種子網(下載170k wmv請多用此,速度快,一個編號一個種子。12-17華嚴經除外,50集打包成一個種子)江蘇電信雲南電信遼寧網通山東聯通日本(流量40m人數限制70人)德國下載,不需帳號/密碼下載影音檔,嚴禁燒製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中國教育哲學——教之道貴以專(上)
 

  我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前後有十次,深深體會到真正要達到聯合國所希求的:化解衝突、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個目標,還是要靠辦班教學。在中國古籍《禮記.學記》,這一篇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教育哲學,裡面有兩句很重要的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政權、一個國家,教育最重要。如果把這個問題疏忽了,這個國家決定動亂,不會長久,這是肯定的。中國五千年來,長始久安,不是用武力鎮壓,也不是用會議,而是用教學。

  英國七十年代湯恩比博士講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一定要靠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何謂孔孟學說?這就講到儒家了。何謂儒?一個人旁邊一個需,就是說人必需要的,人必需要什麼?倫理、道德、因果。人有倫理、道德,就不會做壞事,做不善的事情會覺得很羞恥;懂得因果,不敢做壞事。這是中國五千年教學的精髓。人人做好人,事事是好事。

  中國歷代的學者推崇孔子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修身治學的態度:「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一生所學、所修、所教、所傳的,皆是古聖先王的遺教,自己一生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他相信祖宗的智慧,祖宗的教誨,毫無懷疑的繼承下來。  

  孔子承傳的是什麼?倫理道德,這是中國教學的根,也就是湯恩比所說的孔孟學說。孔孟學說,大家一聽到這個名詞,就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學習這些典籍培養出來的是學者、專家,儒學家、佛學家、道學家。但是中國教育的目的不在此地,而是「讀書志在聖賢」,中國人培養的不是專家學者,是培養聖賢人。從這裡,我才說出儒學與學儒,漢學與學習漢學。

  儒學和學儒,佛學和學佛不一樣;儒學、佛學,是拿到儒佛的經典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與自己的思想、生活、行為毫不相關,沒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感受。如果學而時習之,不亦煩惱乎,那怎麼行?如果學了歡喜心不能現前,反而常生煩惱,這就叫儒學、道學、佛學。學習後真正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無時無刻不自在,那就是學佛、學儒。所以老祖宗的東西,五千年傳下來,放眼全世界,中國人確實最懂得教育及教學的方法,也收到教學的成果。但是,非常可惜我們的這種教學丟掉一百年了。

  衡量一個國家強弱,文明程度、發達程度,是看多有錢、國家軍事實力如何嗎?不是的,而是看各行各業大師的水準、素養和數量。我深深感覺到,今天這個時代缺乏大師級的教授。在三、四十年代,印光大師曾經講過這個問題,為什麼這個時代沒有大師了?因為教學的方法錯了,沒有培養大師的母親,大師的媽媽(母親)沒有了,自然就沒有大師了。

  中國古人歷來對教育女孩子是很重視。比教男孩子還重要。現代的教育形成了大師級的母親的缺乏,缺乏大師是教育錯誤的結果。現在有個誤會,說中國自古以來是重男輕女,輕視女性。那是錯的。我們可以從「太太」這兩個字看到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重男輕女,「太太」這兩個字是最高榮譽。太太是什麼?就是周家的三太。周朝八百年,最初這三個聖人:文王、武王、周公。這三個偉大的政治家給老百姓帶來了八百年的好處,八百年的福祉。這三個人的母親都有一個「太」字。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自己的母親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所以「太太」是從這兒來的。這三個人養的兒子都是聖人。所以「太太」是聖人的母親。「太太」是要把自己的兒女培養成大聖大賢的人。現在中國改稱太太為愛人,這一愛就完了,後代就不堪設想。所以古人的稱呼,含意非常之深,天天喊你太太,就是時時刻刻提醒你,有沒有把兒女教好?有沒有把兒女教成聖賢?

  古時候重視教育,一般民間,聖人說得好,「教兒嬰孩」,教你的子女,嬰孩時候就教;「教婦初來」,你娶媳婦,她進門那一天開始教她,為什麼?「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中國儒家教學從胎教開始,母親一懷孕就知道自己起心動念、言語動作都會影響胎兒,凡是有不好的影響,都要禁止,她才能做到母親的責任,愛護子女。所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興旺發達,前提是要有好的教育,就是對這些女孩子們要有好的教育,當了好媽媽,才知道怎麼去培養大師。

  那怎麼才能教育好現在的女孩子?還是《弟子規》,把《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教育是要從自己做出來,才會影響兒女,自己沒有做到,你叫他做到,他不相信,他要親自看到。而且教育,如果小孩從三、四歲開始,已經遲了。所以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的時候她就開始胎教。你千萬不要疏忽,在懷孕,以為他還沒長成人形,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他有靈性,什麼都知道,他已經在開始學習。最晚也要在一出生就要教。怎麼教法?在他面前,言談舉止都要端正,要有規矩,孩子已經在看、在聽。所以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這叫紮根教育。中國古人的諺語常講,「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生」,這話現在講沒人懂,三歲怎麼能看到八十?三歲這一千天的根紮得好,他是聖人,是大賢。所以這個老師是父母,是家裡的長輩。三歲之前他的家人、父母,能幫他紮這個根。所以教育第一任的老師是父母,最重要的是母親,因為孩子跟父親接觸的時間還少,跟母親幾乎是不離開的。現在的母親自己也不懂也不會教,問題就嚴重了。

  我們看五倫,體會最深的就是「本分」兩個字,五倫十義,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婦有別。夫婦有別就是夫妻兩個結合成一個家庭,夫婦的工作是有差別的。家庭生活最重要,一是經濟生活,一是教育,家庭沒有教育就完了;家庭教育是落在太太身上,家庭經濟是先生負擔,一個是出外謀生,一個在家裡教育兒女。你看母親的責任多重。所以中國有個詞形容夫人叫「相夫教子」。

  一個太太在家裡「君、親、師」三個字,都要承擔起來。君是領導,妳怎麼帶孩子,把他帶到聖賢之道。所以按照我們老祖宗的這個標準來衡量今天的媽媽,一個稱職都沒有,這三個字一個都沒做到。結果是家庭亂了,社會亂了,災難來了。如果不恢復到這種本分上去,家庭的各個成員不各就各位的話,那很難避免災難,孩子也不可能安身立命。

  中國古人還講三綱五常,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很多人一直在批判三綱五常。實際上聖人傳下來的根本的意思,綱是榜樣,君是領導。要先給下面的人做一個好榜樣,才能叫綱。現在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就這個意思,言行舉止都要給一家人做榜樣。今天的人對我們的古聖先賢的教育、傳統的教育,誤解太深了。這也難怪,中國滿清亡國之後,國家一直在戰亂,軍閥割據、日本侵略,把中國社會整個打亂了。尤其中國那一代的知識分子都否定了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導致中國的落後,要全盤西化,學外國人。今天西方國家全亂了,現在外國人向東方來尋寶,他找中國古籍,在印度裡找佛教,他來求救。我們中國人怎麼辦?我們現在還不覺悟,等到外國人把中國東西、印度東西真正拿出來救了他們自己了,我們再去追,再去學人家,這是很可悲的現象。

  中國傳統的教學,我們至少可以推到伏羲。教什麼?就是五倫。中國人講道,什麼是道?大自然的規律就是道,它是天然的,不是哪個人控制的、創造發明的。落實在人事上,夫婦是道、父子是道、君臣(領導與被領導)是道、兄弟是道、朋友是道。五倫講人與人的關係。五倫當中首先要講父子有親,父母對於子女的愛、兒女對於父母的愛,這是天性。

  這種愛的天性就是教育的原點,中國教育的起源從這開啟。教育的目的就是如何把這種出於天性的親愛永恆的保持而不變質,這是中國過去五千年教育第一個目標,一生不改變,父慈子孝,這是中國教育的根。你要說中國教育是什麼教育?親愛的教育,是愛的教育。第二個目標,把這個父子親愛發揚光大推廣,愛家庭、愛家族、愛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弟子規》講「凡是人,皆須愛」。中國在這個世界上五千年的長治久安,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族群,能夠和睦相處靠什麼?就是這種親愛的教育。

  愛,移在君臣(領導與被領導人)就是義;放在夫婦這就是有別。夫婦組織一個家庭,家庭裡兩樁大事:一是家庭經濟,由先生負責,謀生養家;第二樁比第一樁更重要,那就是無後為大。這個後不是說你有兒孫,兒孫是賢人、聖人,這叫有後。他能繼承家庭的道統、事業,家道不衰,這叫有後,這是婦女的責任。因此,女權過去在中國是至高無上,肩負著教養聖人、賢人的使命,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你說這個責任多大、使命多大!這是中國完全遵守著倫理道德的教育,因果在其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報。人要是真正通達業因果報的道理,不敢作惡事,會安分守己。所以倫理、道德、因果是基礎教育,是人生的必需。人如果捨棄了倫常道德,跟禽獸沒有兩樣。

  (整理自淨空老法師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87)
 

5.吾人終日所聞,車聲、人聲、種種喧擾聲。然此實非車聲、人聲、種種喧擾聲,乃無常、苦、空、無我聲,當體即空。則空有不著,乃是般若波羅蜜多聲。

  「吾人終日所聞,車聲、人聲,種種喧擾聲」。住在都市,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境界,從未中斷過。『然此實非車聲、人聲,種種喧擾聲』。我們聽到的是車聲、人聲,很多種「噪音」。修行人要把觀念轉過來,他們聽的與我們聽的不一樣。我們聽的是許多噪音,他們把念頭轉過來,聽到的是說法的音聲。「法音宣流」,迥然不同,「乃無常、苦、空、無我聲」。此種情形似乎有點像佛經上講極樂世界的狀況,看自己能不能轉過來,仔細觀察音聲。所以「觀」字用得好。「觀」是不用心意識,而用清淨心。以真實智慧去觀察,確實是無常。在這個境界裡展現無常、苦、空、無我。

  我們要深深體會,不僅是所聞,我們所見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擺在我們眼前,人、事、物是不是無常的?若你能看出無常,就進步很多。過去迷在其中,現在能看出無常,就高明很多。不少人生活很辛苦,我們見到苦空。世間有不少大富長者,他的生活怎麼樣?仔細觀察他苦不苦?他的苦處比貧窮人還多。不要以為他吃得很好,穿得很好,住大房子,出門有名牌轎車。那一點點享受,要付出多少代價。他比一般人更苦。一般人出門自由自在,有錢人出門要請許多保鏢,那有我們自在,這才知道世間人沒有一個不苦。

  再往深處看,看到究竟處,一場空!不是到死了什麼都沒有才一場空,而是當下皆空。即是『當體即空』。這些事實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從未離開,從未中斷過,就在眼前,我們就是看不出來,這是迷惑,是顛倒。我們不能不承認自己迷惑。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才沒有妄想,才沒有執著,才能真正徹底放下,放得乾乾淨淨,顯示出的生活真正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真實的幸福美滿。我們要學就學這些,如何能使我們現前的生活過得與佛菩薩一樣,學佛才是真得受用。

  「則空有不著,乃是般若波羅蜜聲」。「聲」是指究竟圓滿智慧之聲。般若波羅蜜究竟圓滿的智慧,從此處顯現。眼見色,在色相裡顯現;鼻嗅香,在香味裡顯現。顯示出的是無上甚深微妙法,金剛般若波羅密就在見色聞聲之中。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示修持方法
 

  聰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當常懷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舉一動,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無不悉知悉見。人前尚不敢為非,況于佛天森嚴處,敢存邪鄙之念,與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謂: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若不守身,縱能事親,亦只是皮毛儀式而已。實則即是賤視親之遺體,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臨終,方說放心無慮之話云: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未到此時,尚存戰兢。曾子且然,況吾輩凡庸乎。

 
倫理道德:德行天下,萬世太平
 

   教學裡頭最重要的德行,中國老祖宗知道,你看孔子教學頭一個德行,第二個言語,言語要會說話,不會說話的人容易造口業。口業很麻煩,古人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意思就說,說話不小心惹禍,跟人結怨,所謂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就麻煩了,他聽,解錯了,解釋錯誤,結下冤仇。佛菩薩、聖賢人教導我們,人在世間不能不謙虛,不能不忍讓,這是性德。而謙虛、忍讓保全你的德行,也展示了你的智慧;沒有智慧做不到,沒有德行的人做不到。對於沒有德行的人更要謙虛、更要禮讓,為什麼?沒有謙虛的人很容易結怨,不能跟人結冤仇,要格外的謙虛禮敬。所謂是寧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小人記恨,他將來要報復你。君子有德行,你得罪他,沒有關係,他不記仇,他不會責怪你。這都是古聖先賢千年萬世經驗的話,不是隨便說的,累積的經驗教訓我們不能不學。

  中國在古代,上古時代周朝以前人民純樸,真正想的是倫理、道德,他都想的這些,所以這個世界安定。周朝八百年,商朝將近六百年,夏商周之前,那個社會多麼美好,為什麼?人心好,沒有欲望。往後這世世代代欲望起來了,距離道德就愈來愈遠,到今天連禮都沒有了,道德仁義禮全崩潰了。古人所說的,如果這五樣東西都沒有了,這世界就亂了,說得一點沒錯。我們要把世界再恢復到正常,從哪裡做起?從禮做起。

  國家社會提倡禮義,每個人都懂禮,每個人都行義,社會就慢慢趨向安定。所以我們取了儒家四個字,這是在外國,湯恩比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需要孔孟學說。孔孟學說是什麼?我們提出四個字,愈簡單愈好,「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們就取這四個字「仁義忠恕」,能把這四個字做到,社會就安定;社會安定,地球上災變就大幅度的減輕。大乘佛法「真誠、慈悲」。所以湯恩比說的沒錯,確實能夠幫助這個社會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再恢復到安定和平不是做不到,能做得到。只要把所有的教育都不違背這八個字,儒家的「仁義、忠恕」,佛法的「真誠、慈悲」這八個字。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四八集)2011/6/11 檔名:02-039-0448

 
因果教育:雅善知人(裴行儉)
 

  裴行儉。善知人。李敬玄。盛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才。引示行儉。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勃等浮躁衒露。豈享爵祿者哉。炯頗沈默。可至令長。餘皆不得其死。既而勃墮水。炯終盈川令。照鄰惡疾赴水死。賓王反誅。(裴行儉傳並通鑑。)

  裴行儉唐朝聞喜人(今山西省)字守約,年少時,擅長書法,尤以草隸聞稱當世,及至長大,練習戰陣,通達兵法,高宗顯慶年間為長安令,麟德年間,升任安西大都護,討平吐番有功,任命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突厥反亂,行儉授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率兵平定,受封為聞喜縣公,死後受贈幽州都督,賜諡號「獻」。

  裴行儉通曉陰陽曆術,每次出戰,常能預知勝負,又精於人倫之德,且深具擅長知人的眼力。當時華陰人王勃、楊炯、范陽人盧照鄰,義烏人駱賓王,四人都以文藝著名,傳揚海內,尤得李敬玄特別器重讚賞,曾引薦四人與行儉相見。事後行儉私下告知李敬玄說:「一個讀書人,前程能否遠大,當先重視器量與才識,其次才論及文學藝術,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三人,雖有才華,但是性情浮躁,舉止欠莊重,而且炫耀顯露才能於外,到底器量不足,怎得安享祿位呢?只恐這三人不能得到善終,惟有楊炯較為渾厚沈靜,可得安享縣令長的官位,應當不會有意外禍患哩。」敬玄心中不肯相信。

  後來王勃渡海墮落水中,因受驚悸致死。盧照鄰遭遇惡疾纏身,憤不欲生,自投穎水溺死,駱賓王為徐敬業府僚,後來敬業舉兵討伐武后兵敗,駱賓王同遭伏誅,只有楊炯以盈川令終身。行儉所說一一應驗。高宗將立武昭儀(武則天),行儉以為國家憂患,將從此開始,後來果然應驗。行儉所引薦偏將,後來也都成為名將。

  行儉破都支,曾得一件瑪瑙盤,廣約二尺,文釆燦爛,取出給將士觀賞,軍吏捧盤,步上台階,不慎跌倒打碎,嚇得心膽俱裂,叩頭請罪不止,行儉笑道:「你並非故意跌碎,何必如此恐慌呢?」言下毫無吝色。到了戰勝回朝,所得賞賜全部分賜給軍士,因此行儉病歿,軍士都哀痛萬分。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O七)

 
心得交流:ec19298同學的學佛心得
 

  題目:不著急,不生氣

  兒子還是無緣接觸傳統文化教育,因為他爸爸依然不同意。咋一聽,有點生氣有點難過。回頭一想:當我佛緣不成熟時,佛菩薩不也照樣無法度我?那是1995年夏天,為了方便帶孩子我開一個小店,有個出家人用禪杖挑著一擔用布包裹的行李,身穿出家人那種短衣服,背披一張類似袈裟(好像是有寫過白字的廣告紅布),連續在我店鋪前面一天兩三趟的走過來走過去,持續有十多二十天,每次我見到他都有問好的衝動,但一直沒行動,直到最後一天,對我微笑了一下,他說:「你們做生意的就一年到頭在做生意,而我要飯的就三百六十五天都在要飯。」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他自稱要飯,可我從來沒見他跟誰要過東西。學佛後跟同修提起這事,大家都說是佛菩薩來度我,只可惜我愚昧,不識真面目。從95年到09年步入佛門期間,我造的惡最多最重,墮胎的次數多到我記不清。我要是能在95年步入佛門,那就不致於造了無間地獄的罪啊!但機緣不成熟,佛菩薩也度不了。

  現在家人善緣未到,我著急有什麼用呢?著急上火只會有損身體,生氣就會帶來災害,我還是安安分分的修,慢慢的等待機緣成熟吧。只要肯放下,得到原來這麼容易。上午先生還是反對兒子接觸國學的,到了下午,他主動跟我說讓兒子去參加國學館的暑假班。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佛陀應化在人世間,早在告訴我們,越執著越得不到,放下即擁有,只是我們不信佛罷了!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下面是美國同學提的問題。末學這一年多來聽老法師講經非常歡喜,現在每天念佛兩小時,早晚聽經、拜佛一百拜。老法師講經中說離婚的人都要下地獄,我已經離婚十幾年,請問還能往生嗎?

答:離婚的人也不一定完全下地獄,要看他的心行;心行都善,沒有問題,心行不善,那造的業就重了。因為離婚對社會是造成負面的影響,從這個地方結罪就很可怕。所以人不能只想到個人的事情,要想到對社會,對眾生的影響。一個善念就是好的影響,無量功德;一個錯誤、一個惡念,那是壞的影響,這個因果責任一定要自己負責。

  佛法裡面,縱然造作極重的罪業都能夠懺悔;有些嚴重的,佛也講不通懺悔,那是在言詞上特別加重語氣,勸你不要犯,目的在此地。實在講犯了還是可以懺悔,不是不通懺悔,說真的不通懺悔是講不通的。我們一定要曉得,佛說法,有方便法、有真實說。我們看《觀經》裡面,阿闍世王那個罪可造得重,殺父親,害母親,跟提婆達多兩個合作害釋迦牟尼佛,破和合僧,五逆十惡他都幹全了。這個罪業是阿鼻地獄,我們常講永不翻身,造這麼重的罪業。可是《大藏經》裡面有《阿闍世王經》,那就是阿闍世王一生的事蹟。看了之後,阿闍世王到臨命終時真心懺悔認錯,念佛往生。在我們一般想大概總是下下品往生,這是佛經一般祖師給我們解釋的,下三品都是造作罪孽的人往生的。阿闍世王造這麼重的罪,他念佛往生,出乎我們意料之外,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他是上品中生。

  真的,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因此,我們決定不能夠輕慢、瞧不起那些造作罪業的人,說不定他在臨命終時一懺悔,比我們的品位還高,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見面時多不好意思。所以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真正回頭,回頭是岸,承認自己的過失,懺悔實在講就是後不再造。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果誠心誠意、如理如法地求,還是沒有感應。這是自己業障障礙住了。這個時候就要修懺悔,把業障懺除,障礙就沒有了,所求的願才能現前。大師教我,懺悔不在形式而是在實質。真正內心發願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佛面前懺悔之後以後還幹,這個不行。像前面講的,喜歡發脾氣,喜歡罵人,懺悔了,明天還是照樣發作,照樣罵人。這個沒用處,這就是業障太重。

  真正警覺到,念頭才起就覺悟,決定不能這樣做法。所以歸結到最後,還是認知的問題。諸佛菩薩看到作惡的眾生,為什麼不責備他、不罵他?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你現在不過就是迷惑了而已。《華嚴經》上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蚊蟲、螞蟻都是佛,餓鬼、地獄也是佛。真正明瞭這些事實真相,恭敬心就生起來了,對於一切惡道眾生、造惡業的眾生還是恭敬,跟恭敬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你看普賢菩薩十願,「禮敬諸佛」,那個諸佛是講三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就是一切眾生。輕慢眾生,瞧不起眾生,就是輕慢未來佛。他將來會成佛的,用輕慢心對他,就不能成就!

  如果你要是真學會了,對蚊蟲、螞蟻稱「螞蟻菩薩、蚊蟲菩薩」。牠來叮我們,我們可以跟牠商量,我願意供養你。要求牠們叮了之後,不痛不癢。你看楊老師跟蚊蟲就處得很好,楊老師說我願意供養你,但是不能在臉上,臉上我出去好難看。所以蚊蟲從來不叮她臉上,臉上、手上不會叮,手臂上可以,腿上可以。可以供養,但是都不會痛、不會癢,有佛性!

  有一次在澳洲的洗手間,洗手間裡滿地都是螞蟻,要使用一定會踩死牠。我只好跟牠商量,「螞蟻菩薩,這裡我要使用,你們從哪裡來還從哪裡去」。那房子是新蓋的,不知道從哪裡來那麼多。「你從哪裡來還從哪裡回去,房子外面是你們活動空間」,半個小時之後,一隻螞蟻都找不到。要是討厭牠、傷害牠,是愈害愈多,原因是牠會來報復的。好好的跟牠商量。所有動物都是未來佛,都有靈性,都要尊重,不可以輕慢,要用我們對諸佛菩薩那種恭敬心對牠,牠能感受到。

  有一個同學告訴我,他也是看到一堆螞蟻在供桌上,在供佛的供桌上,大概供的水果有香氣,螞蟻來了。他也是如法禱告,結果螞蟻確實是離開了,還有幾隻沒有走,在那裡爬來爬去,他就討厭,「這幾隻為什麼不走?」他晚上做了個夢,就夢到那個螞蟻,牠說牠們是巡邏的,牠有任務的,牠們是護法,是巡邏的,很妙!

  所以懂人情,通!千萬不要小看小動物。對一切人,如果我們都是以像對父母、對兄弟姐妹那樣的愛護、恭敬,哪有處不好的?那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如果看這個不順眼,那個不順眼,你是過地獄生活,你沒有快樂,你只有憂慮,沒有快樂;你能過佛菩薩的生活,那是最幸福、最快樂的。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第一個就是要恭敬,所以禮敬擺在第一。「稱讚如來」,你看就不一樣了,「禮敬諸佛」是平等,決定沒有分別,但是稱讚就有分別。他為什麼不講稱讚諸佛,要稱讚如來?如來是性德,換句話說,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就讚歎,與性德不相應,不讚歎。十善與性德相應,要讚歎,十惡可不能讚歎,十惡跟性德完全相違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性德,天性。

  最近好像外國人做了個實驗,實驗出來說「人之初,性本善」,他怎麼實驗?一、二個月的嬰兒,想爬還爬得不俐落,故意在他面前把很輕的小東西碰倒。然後你仔細去觀察他,他會把它扶起來,他知道你不小心碰倒了,他會把那東西盡量推,推靠近你。他說那麼小,又沒有人教他,他就懂得,他說這是什麼?這是本性,人性本善。但是畜生就不行,畜生裡面只有猩猩,但是猩猩沒有人那麼樣的伶俐,猩猩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只有小孩,一、二個月的小孩,他是主動的,他不是被動的,並沒有要求他,他也並不想回報。像猩猩做這個事情,牠有目的,牠想回報;嬰兒沒有這個意思,他會幫助你扶起來,慢慢把東西推到你面前。他做了很多次的實驗,證明小孩生下來的時候很善良,懂得合作,懂得幫助別人。教育沒有別的,教育就是如何讓這種天性、這種美德能夠永遠保持,不會變質。所以小孩慢慢長大,他就變質,他受外面環境的影響,被染污了。尤其現在的社會非常可怕。

  (節錄自21-304-0001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大陸鏡像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