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11.8.1 星期一 Vol. 332

貪瞋痴慢疑是諸疾病及災難之因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宇宙的現相,所現的速度多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生滅。以這樣的速度在變化,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現相,前念滅了,後念接著又生了,這是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相續。請看本期專欄

   布施包括一切法,布施有三大類:第一是「財布施」,財裡有內財外財。外財是我們身外之物,布施就是放下,就是捨,要能捨。換言之,布施就是沒有執著。我對於身外之物,心裡不執著,沒有牽掛。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澳洲淨宗學院成立十周年慶暨淨公上人學佛六十周年慶中華傳統私塾學校招生簡章【香港】中元護國息災三時繫念佛事2011年中元普度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通啟2011發現和諧社區的新力量-社區學校教師積極招募中

  影片及mp3下載:一般品質影片BT種子網(下載170k wmv請多用此,速度快,一個編號一個種子。12-17華嚴經除外,50集打包成一個種子)江蘇電信1江蘇電信2江蘇電信3雲南電信4北京網通1北京網通2遼寧網通3日本(流量40m人數限制70人)德國、下載,不需帳號/密碼下載影音檔,嚴禁燒製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貪瞋痴慢疑是諸疾病及災難之因 

  佛在經中說:這個世界都是極其微細的念頭集聚成就的,就像現在的電影一樣,電影是底片一張緊接著一張的播放,看上去很逼真。那麼,整個宇宙現象跟這個很相似,是個幻相,不能說它是假的,也不能說它是真的。說它是真的,它念念不存在,前念不是後念,這種相是相似相續相,前面的相跟後面的相絕對不一樣,但很接近、很相似。

  宇宙的現相,所現的速度多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生滅。以這樣的速度在變化,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現相,前念滅了,後念接著又生了,這是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相續。而這個變化的主宰,佛在經上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是心想在主宰。念頭愈清淨,相變化的幅度愈小;心浮躁,煩惱習氣很重,相的變化就很大。心想善,現相是善的;心想惡,現相是惡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在西方的書籍裡看到一個例子,這個例子科學有報導,有一位婦女得癌症(腫瘤),腫瘤相當大,差不多有二、三公分,很嚴重了。三個醫生給她做祈禱(祈禱實際上就是改變觀念),祈禱的時候心地真誠,看著這個腫瘤,只許有一個念頭--這個瘤「走開了,走開了」,就這一個意念,就這麼一句話,用了二分四十秒,這個瘤真沒有了。科學怎麼解釋?這是屬於集體意識。

  以前從科學的角度無法解釋,但現在量子力學能夠解釋,科學家證實意念主宰一切,意念能改變物質環境。有一位專門研究原子的科學家,他得到一個結論,非常肯定的說,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存在,物質只是光子累積、連續的現象,皆是波動現象。波動的頻率慢就變成固體(石頭、山河大地);速度快一點,就變成植物;再快一點,變成動物;最快的,就是光波、電磁波。全是波動現象,離開波動現象一無所有,這跟佛經上講的相同。

  身體疾病也是煩惱心引起的。貪瞋痴慢疑(疑是對聖人的懷疑、對祖宗的懷疑、對老師的懷疑)是一切病因,內心有貪瞋癡慢疑五毒,境界一現前,就反應出怨恨惱怒煩,怨恨惱怒煩是病緣;緣有內外之別,怨恨惱怒煩是內緣,財色名食睡是外緣。人如果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那因、緣一聚合,身體臟腑就失調,身體的正常細胞立刻就變成帶著病態的細胞,就會現出不好的災難境界,就有痛苦,就會產生病果。所以病苦、短命,這是報應,因緣果報。

  現在地球上自然災害很多,真正的因在於不善的念頭,把山河大地感應為種種的災變。所以居住環境的好壞跟我們道德、善惡念頭有關。

  中國人講道德,五倫是道,五常是德,順應大自然的道去生活,思惟、言行符合大自然,那就是德,總歸納起來「仁義禮智信」。仁是愛人;義是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禮,《弟子規》是禮,《十善業道》是禮;智是智慧,智慧的對面是愚痴;信是誠信。這五個字,在佛法講,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能做好,長命百歲,百病不生。如果地球上的居民人人都想「十善業道」,地球跟極樂世界就沒有兩樣。極樂世界之所以好,皆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
聖賢教誨,是真理的精華,所以決定不能小看。真正能把《弟子規》做到,仁義禮智信都在裡頭了。如果我們心態很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大自然的規律,社會很快恢復安定,世界上的災難就會逐漸減少;如果違背了,念頭同時同處具足相應,山河大地就有感應,就變壞了,那社會怎能不亂!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水災從貪婪來的;火災(現在地球溫度上升,屬於火),怎麼來的?瞋恚;風災從哪裡來的?愚痴。所以,貪瞋痴慢疑五毒是一切病因,「仁義禮智信」是藥。

  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從心態上,控制自己的身體不生病,如果有病了,自己把心地放清淨,想正面的,把念頭轉善、念佛,保持心平氣和,縱使吃大虧,或是遇到逆境,也不怨恨人,不發脾氣;順境,也不喜歡。永遠把自己的心擺到平常、清淨,身體裡的病毒自自然然就恢復正常,身體就不衰不老。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說明了這點,心態只要一好,所有不正常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是最健康的。這有科學證明,不是假的。所以若有怨氣、煩惱、發脾氣,肯定會生病。如果希望自己的相貌好,身體健康,常思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以「仁義禮智信」作為自己的思想行為標準,就能把病治好。

  中國醫學講醫藥對療效頂多只佔三分,七分是心態。心態一轉變,醫藥不要,病也能好。這不稀奇,有理論根據,決定沒有神祕,這是心理影響生理。因此,心理健康生理一定健康,心理不健康要想身體健康就非常困難。怎麼運動、滋補都達不到效果。

  佛法給我們講道理,「惑、迷、痴、情,事同名異」,是一樁事情,但有淺深不同。一念不覺是惑;惑要是深了,就變成迷,迷比惑深,惑淺迷深;迷得更深就是愚痴;嚴重的痴就是情執。惑、迷、痴、情具足是凡夫。三惡道的凡夫痴情重,人、天迷惑重;如果到四聖法界,只有「惑」,迷、痴、情都沒有。惑怎麼樣?很淺。這個惑一破,就脫離十法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成佛了。所以,放下七情五欲,身心健康,智慧現前。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斷見思煩惱,成正覺,就是阿羅漢;斷塵沙,成正等正覺,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惑沒有了,成無上正等正覺,就成佛了。所以如果小看了佛菩薩,小看了經教、聖人教誨,那距離災難就不遠了。對自己身體來講,距離病苦就近了;對自己所居住的環境來講,離災難很近了。

  要想身體沒有毛病,居住環境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佛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從內心把病毒化解掉,病因拔掉,就能有效應對所有的災難,個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真正通達明瞭的人,身心的疾病沒有了,多快樂!居住的地方,山河大地不會有災難,氣候正常,風災、水災、火災都沒有。為什麼?境隨心轉,心態正常,山河大地、外面境界也都正常;心不正常,外面環境就不正常。所以改變地球異常的災變,須從心地上改,心改了,災難就沒有了,這是大道理!科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佛法全都解決了。

  學佛學的是開智慧,智慧跟知識是兩碼事,用第六意識去學,學到的是知識,放下分別執著,智慧就能現前,智慧現前能解決一切問題,而且,沒有後遺症。學開智慧一定要持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諸佛如來、祖師大德都重視戒律,沒有戒律開不了智慧。這個道理,真的清楚明白了,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修一切善不著相,就會得定、得三昧,會開悟證果。如果著相那是人天善法,果報在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的落實要靠教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教學,就是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教學。我們學佛就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樣子,讓社會大眾看到真正的佛教--佛陀教育。

  從哪裡學起?四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天天講,天天學,要真幹。這四門是學德行,儒、佛教學都把德行擺在第一,這是根本,教育從這個地方紮根。沒有德行,那是沒有根的教育,將來麻煩就大了!這個麻煩就是社會動亂,心情不安。對自己來講,心浮氣躁,在這一生當中沒有方向、目標,苦不堪言,一生就在造業中過了,造業總是要受報,善業,則有善果;惡業,必定有惡報。所以這四個根比什麼都重要。中國諺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是誰?聖賢、佛菩薩。不聽老人言,身,有病苦;環境種種自然災害都出現了。

   現在世界上災難這麼多,我們一定要把佛教興旺起來,救世救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從自己做起,遵守祖宗、佛菩薩的教法,認真努力學習,把四個根紮下去,然後一門深入。做成功了,這是一方之福,也是全世界之福。我們大家一定要發心,肩負起這個責任,前途光明無量!

  (節錄自 淨空老和尚演講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57)

十二、明不住於相即是正住 正明無住 標示

復次。須菩提。

  經文上這一句,是叫著尊者的名字提醒他,下面有重要的開示。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此句非常重要。你不能不做,不做就落空了,要趕緊去做,做就是無住,做是「有」,無住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假如色沒有了,空也沒有了。「行於布施」沒有了,「應無所住」也沒有了。此理很難懂。真正的無住是在行上證得的。無住像圓之圓心,行動像圓之周,圓周沒有了,心亦沒有了;圓心沒有了,周亦沒有了。它是一體,一個東西。是故諸佛菩薩度眾生,從來沒有休息過,真正是不疲不厭。

1.「布施」賅一切法,佛法要行不要住。應當無所住而行一切法。

  布施包括一切法,布施有三大類:

   第一是「財布施」,財裡有內財外財。外財是我們身外之物,布施就是放下,就是捨,要能捨。換言之,布施就是沒有執著。我對於身外之物,心裡不執著,沒有牽掛。什麼是內財呢?內財是身體。內財怎麼布施呢?譬如這個佛堂今天有事,許多同修發心來作義工,這是內財布施;幫忙策劃用腦也是內財布施。雖然布施,不著布施之相,能捨,屬於財布施。

  第二是「法布施」,凡是屬於智慧、技能的,都是屬於法,包羅萬象,不一定指的是佛法,所有一切世法都包括在其中。

   第三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是保障一切眾生安全。國家對老百姓有什麼功德呢?保障老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即是無畏布施。

  此三種布施就包括所有的行法。菩薩修六度萬行,菩薩的行持,無量無邊,包括生活中點點滴滴,何能說得盡。佛把無量的行法,歸納為六大類是「六度」即「六波羅密」。雖然說六大類,無非布施而已矣。何以故?持戒、忍辱屬於無畏布施。無畏是使別人心理得到安全感,沒有恐怖。你持戒,人家錢再多,你看到了不要緊,不會偷盜。持戒能使人心裡得安全感,是故是無畏布施。

  忍辱也是無畏布施,平常交際應酬,喜歡說話,開開玩笑,說的人無心,聽的人有意,引起很多誤會。如果此人是學佛的,修忍辱波羅密,我得罪他,他不會報復,不會介意,使人得安全感,是故亦屬於無畏布施。
後面精進、禪定、般若,則屬於法布施。

  由此可知,六波羅密一個布施包括盡了,六度包括菩薩的一切行持,布施包括六度,豈不是布施包括一切法。《金剛經》上布施說得多,不是偏重在布施上,而是用它來代表,一切法要行不要住。換言之,要做出來,佛菩薩就是為一切眾生做一個大澈大悟的榜樣,我們學佛,也要學做一切眾生大澈大悟的好榜樣,方是真正學佛。

2.前發大願,此起大行。願與行不能相離,有願必有行,有行必有願。

  「前發大願,此起大行」。大願是什麼呢?要記住,不能忘記,「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個願與一切諸佛的願一樣,其實,就是地藏菩薩講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世尊講法,是讓我們一看即知其內涵,九法界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要發這樣的大願。

  那你如何去度這些眾生呢?起大行。大行就是轉識成智,換言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中,離一切分別執著,表現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智慧顯現在生活中;智慧顯現在工作裡,離開工作,你的智慧從那裡表現呢?智慧表現在生活,表現在工作;表現在應酬;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方是菩薩。所以不能離開事相,離開事相,你的智慧就落空,無從顯示出來?佛法要行,不要住,即是起大行,大行就示現在穿衣吃飯上。離開生活,到那裡去找大行?。離開分別執著就大,何以故?與心性,與如來果地上的四智菩提相應,即是大行。我穿衣,不分別穿衣的相,不執著穿衣的相;我吃飯,不執著吃飯的相,不分別吃飯的相,方是大行。穿衣,天天挑剔款式,如何配色。吃飯挑口味,講究色香味。那是六道凡夫。

  佛菩薩穿衣吃飯與我們不一樣,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佛菩薩心清淨。我們吃飯,心不清淨;穿衣服,心不清淨;睡覺,心不清淨,幹什麼都不清淨,全是貪瞋痴慢,你焉能離開六道輪迴?打扮得再漂亮,可憐人,苦不堪言。讀了《金剛經》要開悟,要知道怎麼過好日子,真是非常現實。

  「願與行不能相離,有願必有行,有行必有願。」此是告訴我們,發的願一定要兌現,一定要認真努力去把它做到。如果有願無行,願會落空;有行沒有願,剛才講,你是搞六道輪迴,增長貪瞋痴慢。所以願與行,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我們時時刻刻,念念之中有這個願;有這個行,方是真正不分別不執著。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生死事大

生死大事,須當預辦。若待臨行方修,恐被業力所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耳聞者之驚懼,遠不如身歷者之痛切也。古語云: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世之最苦者莫過生死。生如活龜脫殼,死如螃蟹落湯,八苦交煎,痛不可言。


  倫理道德:太太的地位

  所以五倫裡頭,夫婦有別,很多人以為婦女在中國古時候沒有地位,那是錯誤。你要是真正了解中國倫理這個教學,你就曉得,婦女地位在男子之上。夫婦結合組成一個家庭,家庭裡面兩樁大事情,所以有別是不同的任務。男子出去謀生,負責家庭經濟生活;女子在家裡相夫教子,負責下一代,你說哪個責任大?母親要把兒子教好,兒子將來是聖人、是賢人,這還得了嗎?這個功德利益不是他一家,他造福一個族群,他造福國家,甚至於造福全世界,母親教的。孔老夫子沒有忘記他母親,孟夫子沒有忘他母親,這大家都知道的。

  在中國這個妻子稱太太,為什麼稱太太?這是從周家來的,周文王是聖人,文王、武王、周公都是聖人。媽媽是聖人,他的媽媽叫太妊,他的祖母叫太姜,文王自己的妃子叫太姒,所以太太從這來的。太太是什麼意思?聖人的母親。你才曉得,中國人確實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果,舉世無雙。非常可惜,這一百年疏忽了,滿清亡國之後一百年疏忽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九二集)2010/11/11 檔名:02-039-0192)


  因果教育:誠孝感格、祖目復明(張元)

  張元。性謙謹。有孝行。精修釋典。鄰有二杏樹。杏熟。多落元園中。諸兒競取。元所得者。送還其主。陌有狗子。為人所棄。元見即收養之。叔父怒曰。何用此為。將更棄之。元曰。有生之類。莫不重其性命。狗為人棄。若見而不收。無人心也。未幾。狗母銜一死兔置元前而去。其祖喪明三年。元晝夜讀佛經。禮拜。以祈福祐。後讀藥師經。見盲者得視之言。遂請七僧。然七燈。七日七夜轉藥師經。行道。每言天人師乎。元為孫不孝。使祖喪明。今以燈光。普施法界。願祖目見明。如此經七日。其夜。夢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謂元曰。勿憂也。三日後。汝祖目必差。元覺。告家人。居三日。祖目果明。有詔表其門閭。(孝義傳。亦見北史)

  張元南北朝時北周芮城人(今山西省平陸縣西),字孝始,個性謙和謹慎,有孝親善行,傳聞於世。深明佛理,精修佛道。

  幼年時,鄰居有兩棵杏樹,杏果成熟,多掉落到張元園中,其他小孩,都爭相取食,惟有張元,年紀幼小,就懂得非己之物,不應私取的道理,揀到杏果,都送還鄰家杏樹主人。

  又有小狗,被人遺棄在田陌中,挨餓受凍,張元見了,心中不忍,便抱回家收養,其叔父生氣地說:「要這人家不要的小動物幹什麼?」命張元把牠丟棄。

  張元說:「有生命的動物,都愛惜生命,就該慈心愛護,小狗被人丟棄,假若看見而不收養,這是有失仁慈……」結果張元終於說服了叔父。不久,有人看見一隻大母狗,銜來一隻死兔,放在張元門前而後離去,似乎是母狗表達感激張元,收養牠的小狗一番心意。

  張元十六歲時,其祖父失明三年,張元日夜讀誦佛經,虔誠禮拜,祈求佛菩薩加被祖父早日重見光明。

  有一天,張元虔誠讀誦藥師經,見有「盲者得視」這句經文,於是便依照藥師經上所說的方法,請七位僧人,點燃七盞明燈,七日七夜轉讀藥師經,自己也依法行持,每次迴向時,總是真情流露,聲淚俱下,祈求說:「天人師呀!弟子張元為孫不孝,而使祖父失明,今以燈光回施法界,祖父一切罪報,元願代受,祈求我佛,慈光加被,使我祖父歷劫罪愆消滅,重見光明……」

  如此殷勤虔誠祈求,經過七日七夜,有一天夜晚,夢見一老翁,以金鎞刮其祖父的眼睛,並對張元說:「不必憂慮,三日後,你祖父眼病必然消除。」張元喜極而醒,將所夢遍告家人。三日之後,祖父眼睛果然復明。皇上聽到張元孝德感召,特賜詔書嘉勉表揚,光耀門閭。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七十七)


  心得交流:eb01110同學的學佛心得

題目:面對家中的蟑螂螞蟻

  末學家中也有過蟑螂,後來也是是瓶扣什麼的,並且用師兄們教導的方法,見到他們就安慰他們不要害怕,再把他們請走。原先家中真的是成群結隊拖家帶口的,大大小小數不勝數,半夜還會爬上枕頭。當時很震驚,並且傷害到一些。後來冷靜下來,原則就是不傷害,如果會傷害他們,就寧可裝作沒看見。後來就變成一兩隻,在煩惱重的時候會出現。再後來就不見了。

  家中目前在櫃中好像還有一隻巨大號的,都在角落,想用瓶扣就會傷害到,所以就當作沒看見,相信他們不會搞破壞。

  現在家中極少見到蟑螂,有煩惱時也看不到。一般有「發現一隻蟑螂,家中就會有上萬隻」這類說法,在佛法面前是不成立的。會自己走的。師兄不要著急。慢慢過一兩年就會走差不多了。末學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是在修我們的平等平常心。

  這些小動物是非常懂事有靈性的,你不傷害他,他真的明白,慢慢就走了。末學家中蟑螂不見之後,竟然來了螞蟻大軍。當時很煩惱,因為沒法用瓶子扣。而且數量多根本沒辦法處理。後來決定也是當作沒看見,打掃衛生時,哪裡有螞蟻,就不清掃哪裡。有的地方螞蟻會永遠在那裡,那就永遠不清掃那裡。有一次發現螞蟻處於危險的境地中,就幫他們從危險中解脫。就這樣下去,大約用一年的時間,螞蟻就突然間沒有了,不知怎麼回事不見了。原先好象是螞蟻根據地的窗臺一角,一直不打掃的地方,也尋不見蹤影了。終於可以盡情地清掃那裡的衛生了。可見得他們是多麼地有靈性。把心放寬,慢慢真的會自己走的。

  原先以為是老公喜歡吃甜點,家中蛋糕之類不斷引起的,後來發現根本不是。家中蛋糕並沒有中斷,但螞蟻卻自己走了。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有位老居士求往生,斷食二十一天,有幾十人助念。有三個問題,第一, 是見佛來迎三次,佛三次都丟下白紙一張而去。

答:這是什麼意思?佛丟一張白紙給他,大家想想這什麼意思?

問:第二個問題,見到大蓮花,底部生根連地,蓮花不能升起。

答:有這麼好的感應,在我們想來,念佛功夫一定很不錯,為什麼不能往生?肯定還有放不下的,沒有能把世間的緣斷盡,他還有一個根。但是有這種功夫、有這種現象,我們肯定他雖然不能往生,來生決不墮惡道。因為地上生蓮花,這就不會墮惡道。離不開地就是離不開六道輪迴,這我們要懂得。勸他放下,再放下,有絲毫放不下都不能往生。帶業是帶宿業(過去生中的業),不能帶現在的業,現在的業是造成障礙,這個道理要懂得。現在的業統統放下,過去生中阿賴耶的種子雖然有業因,如果它沒有緣,我統統放下,緣斷掉了,緣斷掉之後那個業不礙事,這可以往生,所以是帶舊業不能帶新業。那他肯定還有放不下的,這才造成這種現象。

問:居士雖未能往生,但之前的身體不好,現在卻異常健康。請問是否有換體之說?其中道理何在?

答:你說換身體,也能說得過去,這其中道理何在?從江本勝博士水實驗,你就知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換身體,問題你肯不肯換?怎麼換法?善念、愛心。江本勝實驗的結果,愛跟感謝、感恩,這兩個念頭使水結晶顯示出的相非常之美,所有一切善念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他告訴說:這個可能是宇宙的中心。我說沒錯。所有宗教教學,它的中心理念就是仁慈、博愛。真正做到仁慈博愛,你身體每個細胞都改善、都改變。中國傳統教育,父子有親,這是親愛,愛的教育。佛法是慈悲,「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中國諺語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跟江本勝的科學實驗相應,愛心現出來當然歡喜,「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健康長壽,改變你的體質也改變你的容貌,相隨心轉。憂能使人老,如果你煩惱很多、妄念很多很容易衰老,你全身細胞結晶都不好。明白這個,你就曉得這其中的道理在哪裡。


  (節錄自21-296-01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台灣時間10:00∼12:00、16:00∼18:00,重播《淨土大經解演義》,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