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9.8.3 星期一 Vol. 289

喚醒自覺•激發正思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念佛法門也是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佛從心想生,我天天想佛,天天念佛,當然就見佛,當然就作佛。你修什麼樣的因,後來必定得什麼樣的果報,因果完全相應。請看本期專欄

  心、本性,永恆不變,真正能作主宰,這才是真我。「常樂我淨」是真我。此四字都是真的,真常、真樂、真我、真淨。說真實話,凡夫身上,常樂我淨四字都沒有。凡夫的妄心裡決定找不到「常樂我淨」四德。 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中元護國息災報恩祈福暨三時繫念法會(法會人數已額滿)公元2009年中元護國息災三時繫念佛事至善教育事務基金會人才培訓招聘啟事幸福人生講座系列-弟子規與企業管理研習營(第六期)簡章2009年新竹市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2009年桃園縣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

  一般品質影片及mp3下載:江蘇電信1江蘇電信2江蘇電信3雲南電信4北京網通1北京網通2遼寧網通3山西網通4日本(流量40m人數限制70人)德國下載,不需帳號/密碼下載影音檔,嚴禁燒製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目前發現@themail.com、@pchome.com.tw、@sohu.com、@126.com、@263.com、@163.com、@eyou.com、@sina.com與@21cn.com的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以致於無法順利送達,若您是上列信箱,請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以免收不到雜誌,謝謝!


  本期專欄:喚醒自覺•激發正思

  學佛,首先要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佛教是佛陀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一生教導人的是什麼?就是教我們要自覺。

  我們在經論中處處可以看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話是梵文音譯的,也就是世尊畢生教導一切眾生的目標。這一句話的含義是「無上正等正覺」。佛法教學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目標是「正覺」,也就是自覺;第二個目標,是「正等正覺」;終極的目標是「無上正等正覺」。你如果完成自覺,就稱為阿羅漢;得到正等正覺,就稱為菩薩,比阿羅漢高一級;得到的是無上正等正覺,稱為佛陀。佛教所講的佛陀、菩薩、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任何人,都能夠獲得這樣的成就。所以佛菩薩是人,不是神仙。佛法所謂的人人皆可以成佛,人人皆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這是一門很深很大的學問,不但我們要發心去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實證。佛法不是玄學,不是清談。我們應該有良好的學習態度,來接受佛的教誨。古德教導我們,要「信解行證」,才能夠真正入佛的境界,得到佛陀教學的真實義。佛有無量真實的智慧,有極其善巧的方便,幫助我們覺悟,而我們之所以不能覺悟的原因,是學習態度出了問題,也就是說「信解行證」上出了問題。

  第一個,是信心上有問題了。我們對佛陀認識不清楚,了解不夠透徹,所以很難生起信心。經論上常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的建立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人一生修學有沒有成就,與他的信心成正比例,一分信心有一分成就,十分信心有十分成就。如果你抱著懷疑的態度來修學,就很難有成就。《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什麼?真實的智慧。沒有信心,你所生的是妄想分別,妄想分別不能解佛所說之義。道理明白了,把這些理論落實在生活上,這叫修行。在修行當中,你自然能夠契入佛的境界,那叫證果。也就是你的智慧真正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逐漸通達明白了,這是佛教學的目標。佛經所說的一切法,總而言之,無非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明白這個真相,契入真相,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稱他作菩薩;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稱他作凡夫。凡夫跟佛菩薩的差別,就在此地。

  念佛法門也是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佛從心想生,我天天想佛,天天念佛,當然就見佛,當然就作佛。你修什麼樣的因,後來必定得什麼樣的果報,因果完全相應。然後才知道自覺之可貴,覺悟了的生活,才真正幸福美滿,真善美慧的生活,就是佛華嚴的生活。任何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可以得到,都可以享受,問題就在乎你自己有沒有真正的覺悟。覺悟的人,他的受用是自在隨緣;迷惑的人,苦惱災難不離身。苦樂,是一念之差,一念覺離苦得樂,一念迷苦上加苦,佛告訴我們這些都是事實真相。 

  覺悟之後,一切法你就得自在受用,這就是佛法講的證果,你證得了,是你真正得到受用。所以明白了之後,要學習佛菩薩,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

  (節錄 「喚醒自覺•激發正思」 檔名:21-69-01)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4)

  6、看經聞法,貴在如實會得其意。果能消融歸我自性,則受用無窮。

  此句經文非常重要。果能理解了,讀經、聽經就如同每天喝水吃飯一樣,欲罷不能。「則受用無窮」,最淺顯的受用即是無有疲厭。一般而言,人們工作時間長了會累。如果嚐到了法味,當你疲倦的時候,只要念一段經文,精神立刻就能恢復。我們現在得不到這種好處,是沒能會歸到心上。若能會歸到心上則真得受用,決定法喜充滿,無有疲厭。很多人對我說,法師,你講經講了兩個小時了,好累!他們不懂,我不講經才會累;講經就不累。前些年我在洛杉磯,一天講個九小時,愈講精神愈好,愈講聲音愈洪亮。所以,若能體會佛經的真實義理而能消歸自性,就得受用。

  7、「如」,生佛本具之性體,真實之際如如不動。「是」,開化顯示當下即是。

  「如」是什麼意思?「如」就是如如不動的自性。真如就是本性。「生佛本具之性體,真實之際如如不動」。《無量壽經》講了三個真實,第一就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的本體。「本體」即是根源。宇宙從哪裡來的?人從哪裡來的?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從「本體」來的。佛法稱為「自性」。哲學稱為「本體」。哲學裡有這個名詞,但不知道本體在哪裡,不知道是什麼。佛法就講得很清楚,「本體」即是我們自己的本性,自己的真心。本性、真心是如如不動的,覺時不動,迷時也不動。妄心會動,真心不動。「如」是真實之際的意思。

  「『是』,開化顯示當下即是」。真如在哪裡?本性在哪裡?真心在哪裡?當下就是!不僅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是從真心自性中流露出來的;乃至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法門,亦是從真心自性中流露的,佛佛道同。《金剛般若》如是,《華嚴》、《法華》也如是,《彌陀經》、《無量壽經》亦如是。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不但一切經通,世出世間法,無有一法不通。離開了真如自性,無有一法。此即「如是」之義。
顯而易見,只要我們能得這一點淺意即有受用。知道佛經上所講的,都是我們自性本有的。換言之,佛講的金剛般若波羅密是我們自性的金剛般若波羅密。若能主動地、自發地來修學,受用就不相同。修淨土,是自性淨土。學《華嚴》、《法華》,學一切法門都是自性法門。四弘誓願的「自性法門誓願學」,不是別人的。我們現在學佛學得很辛苦,是觀念錯了。希望諸位同修要豁然覺悟,要學自己的金剛般若。《金剛經》,真能開智慧,真能得利益,能幫助自己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如是」二字,雖然介紹得很簡單,但義理非常重要。不僅對「如是」,要回歸自性。乃至對全部《金剛經》,字字句句都要如是領會。

  8、「我」,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常樂我淨之我,破空間障礙。「聞」,返聞聞自性也。

  「我」,是阿難尊者升座複講時的自稱。回歸至自性,「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常樂我淨之我」。凡夫執著身相是「我」,執著能思惟、能想像的「心」是「我」,都錯了,都是分別、執著。「我」的定義,佛法裡說得很多,最重要的有二義:一是主宰,一是自在。如果從此二義上觀察,就知道身相不是我,能思惟、想像的心也不是我。「主宰」,是自己能作主。我們的身,有生、老、病、死,剎那剎那變化,「我」不能主宰。能思惟、想像的念頭是「心」,也剎那剎那變化。前念滅了,後念又生,生生滅滅遷流不住。由此可知,「我」不能主宰,也不得自在,故身相哪裡是我!

  真心、本性,永恆不變,真正能作主宰,這才是真我。「常樂我淨」是真我。此四字都是真的,真常、真樂、真我、真淨。說真實話,凡夫身上,常樂我淨四字都沒有。凡夫的妄心裡決定找不到「常樂我淨」四德。佛告訴我們,法身有這四德,般若、解脫亦有此四德。法身、般若、解脫,佛門稱之為「三德密藏」。三德密藏裡皆具足此四德,所以有真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一而三,三而一。心、佛、眾生,相上有差別,體性是一個。念佛人可以從清淨心中證得常、樂、我、淨四德。清淨心中有真我。

  「破空間障礙」,超越空間。「聞」,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會上所說的,「返聞聞自性也」。凡夫的耳根向外攀緣,清淨心被塵境污染了。佛菩薩比我們高明,他們向內聞,不向外緣。「返聞」是向內聞自性。所以,他們不但明心見性,而且是究竟圓滿的證得自性。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鑪。能受得烹煉,則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煉,則烹煉之大冶洪鑪,反為毒器,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同室之人,固宜於閑暇無事時,委曲宛轉,開陳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則心識不知不覺,漸摩漸染而為轉變。至其愚傲之性發現時,可對治,則以至理名言,和氣平心以對治之。否則任伊,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氣消,再以平心和氣,論其曲直,久之則隨之而化。若用強蠻惡辣手段,斷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恃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觀法之訓。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談因說果:善者惡報因果扣

  【原文】太宗既立太子,又欲立吳王恪;長孫無忌固爭,乃止。故無忌惡之。永徽中,房遺愛謀反,因遂誅恪,以絕天下望。臨刑呼曰:「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高宗欲立武后,無忌固言不可,后銜之。許敬宗使人告無忌謀反,無忌投繯卒。(出《唐書 長孫無忌傳》)

  【考】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夏四月初一,太子承乾迫於魏王李泰奪嫡之勢,欲謀反,被廢;四月初七,立李治為太子;冬十一月,太宗謂李治仁弱,幾度欲更立吳王李恪,無忌固爭;唐中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房遺愛謀反,無忌牽入吳王;二月,賜吳王恪自盡;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誣無忌伺機謀反,四月二十二日流放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同年七月,許敬宗派人迫其自盡。

  【譯文】唐太宗李世民本是一代明君,也有煩心之事。愛子李泰恃寵窺伺太子之位,咄咄逼人;太子承乾為求自保,乾脆準備謀反。貞觀十七年初夏的四月初一,承乾意圖敗露,被廢為庶人。幾經猶豫,太宗終於在四月初七確立九子李治為太子。然而李治的仁弱終是太宗的心病,他能守得住大唐江山嗎?吳王李恪雖是庶子,英武果決確與太宗如出一轍,太宗再次動搖。重臣長孫無忌力爭,說「舉棋不定尚且會輸,何況立儲大事?」太宗纔打消了這個念頭。因此無忌與吳王開始互相憎惡。

  唐高宗永徽四年,房遺愛謀反,無忌趁機把吳王牽連入案,賜他自盡,徹底斷絕了天下人對他的寄望,永絕後患。吳王臨刑前大聲呼喊:「社稷祖先倘若有靈,長孫無忌必將遭到滅族的報應!」

  第二年冬天至下一年九月,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決心越來越堅定,卻始終無法通過輔政大臣、親舅舅長孫無忌的許可。終於,無忌沒能轉變唐朝江山的定業,如願成為皇后的武則天對他也由忌憚轉為懷恨。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借韋季方朋黨案,武后授意許敬宗偽造證詞,誣陷無忌伺機謀反。高宗李治始而不信,架不住二人巧舌如簧,竟不與無忌對證,即下旨奪去其趙國公爵位,罷免太尉等職位,流放到黔州;其子與宗族全被牽連,或流或殺,無一幸免。三月後,高宗命許敬宗重審此案,許敬宗竟派人到黔州,偽造聖旨逼無忌自盡,那是盛夏的七月二十二日。曾與李氏皇朝同生共死的長孫家族,不過輝煌了三十三年。

  【析】長孫無忌乃唐朝開國元勛,發動玄武門事變,助李世民登上皇位首功之人,又是長孫皇后的兄長。《通鑒》云「無忌與上為布衣交,加以外戚,有佐命功。上委以腹心,其禮遇群臣莫及。」而無忌自幼好學,該博文史,甚知謙退戒慎,並不居功。強居相位不足一年即固求遜位,專心于《貞觀律》的修訂,歷十年之久。後受太宗遺命,與褚遂良同心輔助高宗李治,頗有建樹,永徽之政有貞觀遺風。其德望、才幹皆為當世稱許,忠正剛直亦外戚中罕有。

  如此一位盛德忠臣竟落得家敗身殞,千餘年來眾說紛紜,豈知業因竟伏於吳王之死。觀其被誣直至被迫自盡,其罪名、過程、結局,皆與吳王當年如出一轍;誅連宗族恰應吳王「族滅」之呼,因果昭彰,絲絲入扣。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何以故?佛言,中品十善得人身。人世因既善惡夾雜,是以果報亦禍福相間,苦樂不齊。善多惡少者福多苦少,善少惡多者則際遇坎坷,少有安樂。欲求果報圓滿,必須因行無失;純善感召全福,純淨即出生死。一因必有一果,無可抵償脫免,唯有力之強弱,報有遲速不同。

  無忌初勸止更立太子,本為穩定國基;反憎吳王則難逃偏私之嫌,善已不純,忠亦非忠;至無端誣殺,純屬瞋毒,自喪令德。瞋近殺,多瞋之報亦同殺生之業,多招短命、多病、橫禍、刀兵。殺一命必還一命,蚊蟲螞蟻尚不可輕,況人命至重,豈無有報?

  吳王無端橫死,自必有其前因,然何須假我手禍之,喪名辱德,結後世怨業乎?若知萬法因緣生,天子之位本非善謀可得,何須固執己見,甚至不擇手段?所謂小人冤枉做小人也。明因果者,自可抽身退步,靜觀因果之機變,造化之妙用。海闊天空,無為而成,豈不悠哉?

  不明因果者,每見善人亦有災禍,惡者反享尊榮,不明就裡,妄生疑謗,不知此正因果相應處。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轉變、循環、相續,如影隨形。《金剛經》有云: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切不可因善人惡報、修行人亦有磨難而懷疑聖教,撥無因果。

  有智者正宜由此提起警覺,制惡因於舉心動念處、言語造作時,自然離諸苦報,杜禍端於無形。《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人人可得也。

  (本文作者 明因法師)


  倫理道德:仁愛和平講堂-地方父母官的品格教育篇

  主持人:劉縣長在苗栗縣的治理,常常成為全台灣的新聞報導的焦點,其招商、文化策略、行銷縣政的方式,都讓人耳目一新。今天希望透過劉縣長來看,如何在提高一些縣政理念,與縣民整體生活的同時,融會進品德、道德的教育。首先請淨空老和尚先談一下,就您自己的觀感,和走遍全世界,看到許多現代國家的一些經驗,您認為做為一個地方的縣市首長-「地方父母官」,他是否以身示範,推動品德教育與縣政結合?現在很多地方都在招商,希望地方的經濟生活提升得更好的同時,也能重視道德品格。

  淨空法師:在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當中,老祖宗的經驗非常豐富,可以說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族群中,沒有像中國如此完善、美好。中國幾千年前就給從基層一直到最高層的領導人,相同的任務-「君、親、師」。這三個字要做到人民就享福,真的是福慧都現前。君是領導,父母官把這一縣的縣民,是不是真的帶到幸福美滿和諧的社會?中國人嚮往的是禮義之邦,和諧社會,這是第一。第二,所謂父母官,全縣的居民是子民,以父母愛護子女之心,來養育他,這個關係多親切!第三,是教育他,老師。領導人就是這三個責任,領導、帶路,養育,教導。這三個做好,就是中國幾千年,古聖先賢理想當中的從政者。他確實從最低層到帝王,都是如此。

  現在麻煩在哪裡?是價值觀沒有了。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靠的是正確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倫理道德,不是金錢財富。所以中國的教育不是叫你升官發財,是叫你作聖人、作賢人,最低作個君子。如果說我們的價值觀放在此處,沒有災難,天災人禍也沒有。道理何在?佛家講得很清楚,「境隨心轉」,境就是環境,山河大地。中國人講風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人要修福,有道德是修福,山河大地都會變得非常美好,不會發生自然災害。大自然這個環境跟人心是相連的,人心善無一不善,人心不善就出問題。所以人禍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倫理道德的教育。

  我們細心去觀察、研究中國教育,實質是愛的教育。其教育的根源,就是五倫裡頭第一條,「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天性,不是人教的。父母也沒有人教他愛子女,子女也沒有人教他愛父母。你去觀察三、五個月大的小孩對父母的神情,能看到那是愛;父母對小孩無條件的,純真的愛,天性的愛。我們老祖宗很聰明,就想到要靠教育來讓此愛保持一生不變,所以教育的目的在於此。第二個目標,擴大此愛,愛兄弟姊妹、愛家族、愛親戚、愛鄰里、愛社會,再擴展愛國家、愛民族,到最後是凡是人皆須愛。這是愛的教育!所以幾千年來中國族群和睦,在歷史上從來找不到中國跟外國人打仗。全世界研究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是愛好和平的一個大族群。

  中國人理想當中,就是領導,領導和平,走向仁義。孔子主張仁,孟子主張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就是愛人,仁是兩個人,想到自己立刻就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義用現代話說,就是思想、見解,合情、合理、合法。所以以仁義為真正的價值觀的社會祥和,不會有問題。如果說是以財富、經濟,做為價值觀第一信念的話,天下沒有不亂的。孟夫子見梁惠王時就談到此問題,梁惠王問孟子,「你到此處來,對我有何利益?」孟子立刻就反駁,「如果把利放在第一,人人必爭利,其思惟肯定就是損人利己,人人都損人利己的社會還能和諧嗎?」所以孟子勸梁惠王要把利放下,「亦有仁義而已矣」!人人都講仁、講義,社會祥和。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建立在祥和的基礎上,才能有良性的發展。

  以利為導向的發展是惡性而不是良性,發展到最後是世界毀滅。這是科學家提出來的,科學發展到極處,世界就毀滅了。所以中國人不是不懂科學,是不向科學的道路發展,希望社會長治久安。科技發展,如果沒有道德來控制、來駕馭,科技就出問題。今天倫理道德的水平不能控制科技,科技最好還是少發展一點好。所以像湯恩比過去跟池田大作就討論此問題,他們都主張科技最好是能夠照顧人民的衣食住行,除此之外,最好不要再發展,沒有意義,有害沒有利。你發展到太空有什麼意思?人能移居到太空去嗎?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可能,極少數的人到太空去避難,多數人受苦受難,這是不合理的。所以畢竟是有學問、有智慧的人看得很準確,科技不可以不要,適可而止。特別是衣食住行,現在最重要是吃的東西用科技的時候很糟糕,有副作用。將來飲食問題嚴重,農作物用的化肥、農藥滲透在土壤之中,土地不再長糧食,現在已經發現此問題嚴重。所以有識之士都主張,恢復古時候的農耕,才是最健康的。

  主持人:師父剛剛所言,指出了在我們現代社會思潮裡面,非常重要的幾個新趨向,一個是科技當然很重要,但科技如果缺少了祥和社會、道德倫理的話,科技可能會變成災難。同理,現在也有經濟發展的新觀點,就是不要一昧的追求經濟成長,以某種程度上,大家成長一個階段後,只要維持一個低度的成長,但是能夠把成長改成更多的綠色指標,讓社會、人民享受更多環保生態的和諧,其實人的幸福感會增加。

  請教劉縣長,第一,大家印象中是您當了縣長之後,都覺得你活力四射。做一個政治人物,地方首長行程如此忙,你怎麼讓自己充滿活力?第二,你如何把剛才師父所提到的,在追求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希望經濟發展不會破壞苗栗縣好山好水,既可以過有經濟所得標準以上的生活,又能夠恢復到,苗栗傳統的好山好水的田園理想,你是如何做到?

  劉縣長:其實因為可能我爸爸以前當校長,管得很嚴,早上四點半就要起床。我想利用此機會跟大家共勉我父親的一些訓言。我父親一再教導我們,人一定要有格,格就是說像磚一樣,磚剛出來的時候,手去捏一定會覺得痛,角去磨也一定會有損傷。但無論怎樣,磚塊所擁有的格還在,當哪一天此磚要拿來當建築的時候,還是可用,基本的格以及尊嚴一定要有。所以過去苗栗的環境是好山、好水、好空氣。三年來,對於在水庫的水源區的部分,一個砂石案我都沒有批准過。尤其所有的森林、樹木,只有更增加來種植,絕對不願意去增加砍伐。其他的開發案,都可以在祕書長處批掉。要砍伐樹的話,需送到縣長室來,我是非常重視環保與整個生態的問題。

  但是要如何能夠讓自己縣裡面的格與尊嚴成長,尤其剛剛老和尚所言,主要是如何讓鄉親,對於自己本身的一個縣、縣民的榮譽感,還有其尊嚴能夠提升,可能就是縣政要做的工作。因為苗栗是個多元的縣份,它有閩南人,有客家人,有新住民,還有外省籍,也有原住民。在此情況之下,如何讓他族群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也下了很大的苦心,不管是在辦一些大型活動也好,或是整個社會的教育也好,我時常把海線的學生調到山線來表演,山線的學生調到海線表演,原住民的就調到平地來表演,平地的就調到山地表演。苗栗的客家採茶劇團到十八鄉鎮表演,明華園也到十八鄉鎮表演,這樣慢慢使族群融合。

  第二部分,我們也是希望在推動整個治理縣政之中,誠如剛剛老和尚所言,自己本身要以身作則。我早上大概七點到縣政府上班,晚上大概八點半回家,九點半休息,如此以身作則來治理縣政。所以我們嚴格要求,中午所有的公務人員是不能夠去喝酒,就是有貴賓來,簡單吃個便飯。因為你是跟老百姓領八個小時的薪水,中間喝酒,下午的時間就不能上班,對不起鄉親,我們是如此嚴格要求。但是也有以身作則以外,誠如剛剛老和尚所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像開闢路。我一直在提醒我們所有的官員,換作是你住在這條路旁邊,就不願意開,你若是不願意那為何要開闢?必需要有以非常公平的,而且是站在公僕的立場來做。所以我時常也勉勵自己──「留道德給子孫,留建設給地方,留名聲給自己。」

   (節錄自 仁愛和平講堂—政治人物的教育藍圖篇 檔名:28-43)


  因果教育:孫臏、龐涓

  孫臏。與龐涓。俱學兵法。涓事魏為將軍。自以能不及孫臏。乃召臏至。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不見。齊使者如梁。臏陰見說齊使。齊使竊載之歸。田忌進於威王以為師。魏攻韓。韓告急於齊。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龐涓聞之。棄韓而歸。孫子謂田忌曰。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當因其勢而利導之。令入魏地為十萬。明日為五萬。又明日為三萬 。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亡者過半矣。乃棄步軍。與輕銳并行逐之。孫子度其暮當至馬陵。道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令善射者。夾道而伏。曰見火而發。夜。涓果至樹下。見書。舉火讀之。萬弩俱發。涓自刎曰。遂成豎子之名。(孫臏傳)。

  孫臏戰國時齊國人,孫武後代,為人忠直,和魏國人龐涓,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後來龐涓出仕魏國為將軍,因自己才能比不上孫臏,心懷嫉妒,設計使人召孫臏到魏國,設下陰謀,砍斷孫臏兩足,又刺他面額以墨塗染的肉刑。要使孫臏終身殘廢,永不得為人所用。

  後來齊國使者到魏都大梁,孫臏暗中會見,齊國使者設法偷載回歸齊國,當時齊將軍田忌,久慕孫臏賢名,特推薦於齊威王,威王詢問兵法,稱讚其才能,於是任用他為軍師。 後來魏國命龐涓攻伐韓國,韓國告急於齊國,請求出兵相救,齊國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領兵往救,用孫臏計策,直攻魏都大梁,龐涓得知,便放棄攻韓,回師還救,孫臏對田忌說:「三晉(魏、趙、韓三國)的兵勢,一向強悍勇猛,而輕視齊軍,齊軍號稱怯懦,應當順應時勢而加利用,於是命齊軍進入魏國境內,第一天安營留十萬軍灶,第二天減為五萬軍灶,第三天又減為三萬軍灶,涓行走三天,探知消息大喜說:「我原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我國境地,三天之間,士卒逃亡,已過半數。」於是留下步軍,在後徐行,率領精銳輕裝疾行的軍士,一日作兩日兼程追逐齊軍,孫臏推測,黃昏時分,龐涓必定走到馬陵(今直隸大名府天城縣東南)該地道路狹窄,在兩山中間,地勢險阻,可以埋伏士兵,於是劈砍一棵大樹,露出樹白寫上:「龐涓死此樹下。」令善射箭的兵士,兩旁夾道埋伏,並吩咐道:「若見火光,一齊發射」龐涓率領魏兵果然於夜晚來到大樹邊,見有字跡,舉火照讀,忽然萬箭齊發,箭如雨落,一時魏師大亂,死傷甚多,龐涓身負重傷,感嘆地說:「我恨不殺孫臏,終竟落得愚弱無能的豎子惡名。」就引劍自刎而死,齊軍乘勝大破魏軍。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三十三)


  心得交流:ec11723同學的學佛心得


題目:一周修學心得

  這一周的學習中自己總結了一些收穫:

  其一,在《了凡四訓》的學習中,更深入了認識了因果,了解因果,比過去只會說不會思維多了一點認知。真正開始去相信和想契合: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但雖有了認知,卻不能時時起作用,斷了一切妄想。相比過去,確實在一些事情上可以減少了一些控制的念頭,但還限於小事,真正自己想做的事,控制的念頭,放不下的念頭還是很強,說明信之不深。也在這一段學習中,更體認到學佛是「知難行易」。知道了放下控制的念頭不是很難過的事情,而真正是最高的享受。

  其二,知道解悟確實只能讓自己調伏一時的煩惱習氣,為自己過去因有所解悟而生的驕慢懺悔!希望可以把所知都能落實到所行上。

  其三,更好地理解了《地藏經》中菩薩苦口婆心所言: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句話,說了十幾年,甚至會講,但是沒有真正理解。真是只為別人講,自己搞的是畫餅充饑的事。

  其四,在老和尚的早餐開示中,隨著老和尚的講解,心裡面有些界限消失了,不再執著一家之見,知道了這個世間本就多元共存,應該致力於各種文化和諧共存,而不是主張「罷黜百家,獨尊佛法」。

  以上的一點小小收穫,還需要弟子努力落實真正由記問之學變成自己的實學。 非常歡喜上悟下道師父講授《五戒相經箋要》,希望弟子跟隨師父學習,把五戒落實得更好,對戒律有更深的認識,把每一條戒的開遮持犯都學清楚。戒是道業的根本,希望自己可以更好地做個嚴持戒律的佛門弟子。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弟子念佛已經十多年了,從一開始,只要念佛就有一股氣波動,等到氣靜下來,人也靜下來了。又有時候念佛專注,身體會有香氣,請問是不是修行偏差,才會有這個現象?

答:念佛時身上有香氣,這是好相;念佛時身上會亂動,這不是好相。我們看佛菩薩的塑像都是如如不動,沒有看到他在那裡跳舞,也沒有看到他在那裡唱歌,沒有,永遠是定的,是靜的。身體會動作,大概有兩種原因,一種屬於生理的。因為你平時沒有修清淨心,一下想靜下來的時候,生理上會不調適,會有這個現象。另外一種,那是業障,你的冤親債主來障礙你,他不希望你成就。為什麼?他對你還有很多恩怨還沒有報,他在等機會。你真修行,真往生,他就報不成了。

  所以真正修行人常常想到自己的冤親債主,每天把自己修學功德迴向給他們。一定要發這個願,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再回來度你們,他就不會找麻煩了。為什麼?他在六道裡也很苦,也很想離開六道。你有這種心願,到極樂世界之後再拉他一把,他很歡喜,他不會找麻煩,不會障礙你。你的心要有真誠心,說到要做到,可不能欺騙眾生;欺騙眾生,那他來找你,麻煩就大了。

  身體有香氣,一個是感應,另外一個是當你在用功專注的時候,有天神從這邊經過,這種情形很多,看到你他對你致敬。他在那裡站一會兒,給你合掌致敬,天神身上有香氣。所以這種香氣,如果他時間長,香氣會有十幾分鐘,如果時間短,大概只有幾秒鐘,這是許許多多同修都有這個經驗。

問:弟子平時不常生病,但每次做完義工回家,都會覺得氣特別虛。懇請師父指導,教我如何修正自己的心行?

答:一個是工作多比較累,另外道場磁場不一樣,你會受到干擾,也就是說你自己的願力、念力不夠強;自己的念力、願力很強,你就不會受磁場干擾。磁場就像電波一樣,你的波特別強,別的波就不會干擾你,如果我們的波很弱,就很容易遭到別人干擾,是同樣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願力要強、念力要強,所以義工同修一定要找時間聽經。通常我們講經的時候,他們都在外面服務,我們每次講經都有錄相保留,同時很快就把光碟做出來,希望大家盡量要找時間聽。理明白通達,你的信願行就堅定了,那個堅定是很大的力量,既使是你工作量多,你也不會感覺到疲乏,而且還會法喜充滿。

  佛法講的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它有了力量,這個力量對於身體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

問:樹有樹神,花有花神,這些樹神、花神是植物自己的靈性,還是寄居在上面其他的生命?

答:是寄居的,不是本身的。從前古時候,出家人住在山上修行。都是就地取材,砍幾棵樹搭架子,蓋小茅蓬。戒經上說的很清楚,要砍樹,如果這棵樹的高度有一個人高,就有鬼神寄居在那裡,那是他的家。我們砍這棵樹要三天前通知他,要誦經、念咒,請樹神搬家,三天之後再來砍伐。對他要有禮貌,他也會很合作,因為看到你在山上修行,他也很歡喜,會跟你配合的,他會搬走。

  如果你沒有去祭祀、通知,那就結了冤仇。雖然他沒有受到傷害,他也會離開,但是很怨恨,「我的家、我的房子,你把我破壞了」,怨恨的念頭有,總是結了不善的緣。所以一定要曉得,三天之前通知。我們在澳洲,諸位曉得,澳洲人因為他們地大人稀,生活非常悠閒,幹什麼事情都慢。鬼神大概也是這個習氣,也慢,所以我們在那邊,有棟房子拆了之後重建。門口有四棵樹,我們是三天之前依照佛法去做,通知他。之後這個樹神托夢,他說請你們以後通知我們在七天以前,好像三天他來不及搬。所以以後我們就了解這個狀況,最好是七天之前。

問:如果說植物有靈性,也應該有輪迴,那麼我們因為一頓素食傷害的生命,甚至於比一頓肉食傷害的生命更多。那佛教徒因為慈悲不殺生而素食,豈不是失去了意義?

答:這個不必說了,植物可以說有靈性,沒有神識,它的神識是別的靈魂寄居在它這個地方,它本身沒有神識。草木雖然還有神,草木的神遷移非常大,你在收割的時候,他知道,他就走了。他好像是遊牧民族,他到處為家的,哪裡可以住就住,不可以住趕快走,這跟樹不一樣。樹神他住在那裡時間比較久,他執著那是他的家,所以一定先給他打招呼。愈是年代久的樹,那個神要是再住得久,我們常常講就變成樹精,成精了,有時候他也會現形,他確實會現形。

問:植物的生命是如何緣起的?

答:這個緣起很深,希望你多聽《華嚴經》,整個宇宙,不單是植物,包括礦物,只要是現相,在法相唯識宗裡面都講得很清楚。現在科學家把這個生命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在佛法也是這兩分,色法、心法,心法就是靈性,色法就是物質。世間人把它分做二,佛法是看作一個,為什麼?色、心同源,色是相分,心是見分。阿賴耶有三分,自證分、見分、相分,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都有三分。自證分是相同的,自證分就是真心、本性、法性,那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華嚴經》講「一道甚深」這是講到宇宙的緣起。一道甚深,「一道」就是法性。法相是法性變現出來的,所以法性是自證分,法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精神、物質都是從它那裡生的。所以自證分變成了見分,見分就是精神,就變成心法;從見分又變成相分,相分就是物質。所以精神、物質是同一個源生的,它不是兩樁事情,這個講得很深。因此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具足本性的功能,本性有見聞覺知,有色聲香味。現在見分裡面就很明顯的看出它有見聞覺知,相分裡面就很容易看到它的色聲香味,但是這都是從起心動念會產生變化。十法界依正莊嚴不同,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善、念頭善,就變得很美好;念頭不善,就變得很差,變得很壞。

  這個道理你要是通達明白了,你就懂得怎麼樣養生,養生之道不要去找別人,就是這個道理。你要自己容貌很端莊,身體很強壯,你天天念善,整個身體會變化,你的心情也會變化。心裡面非常安靜,非常歡喜,這心多舒暢!你沒有恐懼,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所以你的容貌會變,你的體質會變。學佛頭一個得利益的就是身體。如果你學佛很多年,相貌還是這個樣子,甚至一年不如一年,你沒有得到佛法的利益。真正學得好的話,你很不容易老化,很不容易衰老,而且在精神、體力方面一定能夠很明顯的覺察到,跟年輕的時候沒什麼兩樣。

  我現在拜佛,平地平拜,拜個一、兩百拜拜下去,我感覺得跟我學佛二十幾歲的時候差不多。但是我們看到有很多法師,五十歲之後他就沒辦法平拜了,他就要用拜墊,隨著年歲大拜墊愈來愈高,這是我曾經看到過的,骨頭僵硬了。這個說實在話,功夫不得力,沒有從心理上產生變化。身體是受精神的支配,從心想生,這個道理很深。日本東京的江本博士的水實驗,我到他的實驗室參觀過兩次,我告訴他,我說你的實驗與佛經上所講的完全相應。但是你做的還不夠,現在看到這水是礦物,見聞覺知發現了,確實證明水能聽、能看、能懂得人的意思。不單水如此,石頭也是這樣,泥沙也是這樣,只要是物質統統都有見聞覺知。

  所以整個宇宙,現在的話說,整個宇宙是有機體。為什麼?法性變的,法性本能就是這樣的。不管它變什麼東西,變成再小的原子、電子,它還是具足,它絕對不會把它的本能喪失,它還有色聲香味。你今天實驗的,只看到它的色,還沒有聞到香,還沒有聞到它的味道,還沒有聽到它的聲音。它還有色聲香味,你只有一個色,聲香味你還沒有發現,繼續努力。所以科學進步能幫助佛法,佛法能幫助科學更進步,更向上提升。

  (節錄自「學佛答問 」 21-286-01)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8月2日起,香港時間下午4:00~6:00,直播《妄盡還源觀二講》,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鍾茂森博士最近講演資訊:8月3日起,香港時間上午10:00~12:00,重播《三十七道品研習報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