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譯,易梵為華語也。
『譯』是翻譯,將梵文原本翻譯成華文,中國的譯經事業自後漢至南宋,持續一千餘年。
◎金剛經的旨趣(倓虛法師示此經大旨)
1、離相,成就解脫,消諸業。
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才能消業障,成就大自在,解除業繫苦,永脫六道十法界。這是根據《金剛經》教義說的。
2、無住,成就般若,破諸惑。
「惑」是迷惑。破迷開悟的訣竅是「無住」。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行布施」,如是生心布施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則自性般若智顯。
3、「無法」,成就法身,脫諸苦。
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因緣所生,當體即空;當知虛空法界一切現象,原本是一個真心,一個自性,一個法身。故般若講緣起性空,一切法了不可得。這才能成就法身,脫諸苦障。《般若心經》云:「度一切苦厄」。『無法』,是將一切法都放下,心裏都無分別執著就成就清淨法身。故消業、破惑、脫苦是本經的旨趣。末後一條講得非常究竟徹底。
4、破三心,除四相,為發心之要務。
凡夫無始劫來莫不以為我能執,我能得,而患得患失。一般人認為身是我,聰明一點的人知道身不是我。什麼是我?能思惟、能想像、能感受苦樂的是我。西洋哲學家講「我思故我在」,這是認為能思惟想像的心是我。佛在本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執著的、能分別、能思惟、能得的心確實不存在,我是什麼?「三心不可得」,這才是真的從根本上消業斷惑,不是從枝葉上用功夫。
妄想不可得,所得的不外乎「四相」,四相非實有。『我相、人相、由相對假立』的一種抽象概念,並非實有。「眾生」不是指眾多的人,它包括一切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幻相;所謂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一切自然現象(如下雨、颳風)都是『眾生相』。也是『由緣和合假立的』,夢幻泡影,了不可得,稱之為眾生相。『壽者相』是指時間相續,如露亦如電,此是『由相續假而立』。絕非真實,全都是假的!
一切有情眾生所執著的事物是假的,能執著的心也是假的,果真明白此真相,還有什麼好執著,還有什麼放不下!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真相大白,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裡就得大自在。換言之,真心就現前,妄心沒有了,徹底了解一切現象皆是虛妄不可得。我們無知不明真相,因起堅固的執著,不肯放下。佛菩薩看此等芸芸眾生為可憐愍者。如果諸法真有其事,佛不能說眾生是可憐愍者。因為法相全是假的,怎麼打妄想,怎麼執著,都是一場空。不是人死了以後才一場空,現前就是一場空。若執著,現前就生無量煩惱,苦不堪言;將來輪迴六道,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
《金剛經》幫助我們明瞭諸法事實真相,教導我們徹底放下,恢復自性。自性就是真心,即禪家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金剛經》的好處在此。
破處即是顯處,是同時,是一時。
破妄、真顯,『是同時,是一時』。不是先破妄再顯真,此處沒有先後次第。妄除一分,真就顯一分;妄除二分,真就顯二分。理可以頓悟;事要漸除。事上除一分,清淨心、般若智慧就顯一分。事上要真的放下,不要再執著,不要再分別,一定要依照經典的教訓,認真努力去做。這是將本經的綱要報告出來;學習掌握綱要,經文就不難領會。
(卷一完)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