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9.1.15 星期四 Vol. 276

真正相信因果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果定律。世法裡面,古往今來是一個因果的循環,種善因得善果是一定的道理。古聖先賢教我們節儉、樸實,道家主張「返樸歸真」,佛家教我們捨棄五欲六塵,放下名聞利養。請看本期專欄

  學佛,學什麼?諸佛菩薩生活在究竟圓滿的智慧之中,表演給我們看。我們凡夫很可憐,終日生活在妄想、煩惱之中,苦不堪言。「學佛」就是教我們如何從妄想、煩惱的生活裡突破;也要活得像諸佛菩薩一樣,生活在究竟圓滿的智慧之中,這才得到真實的受用。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馬來西亞-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進修班(第一期)招生簡章九十八年桃園縣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幸福人生講座系列-弟子規與企業管理研習營(第四期)簡章桃園縣中壢市善果林淨土寺簡介/佛事行事曆台灣中壢善果林-護國息災百七念佛法會通告華藏淨宗學會佛事行事曆台南華藏蓮社/共修活動表Live直播:護國息災百七繫念法會

  新增香港1香港2江蘇電信1江蘇電信2江蘇電信3雲南電信4北京網通1北京網通2遼寧網通3山西網通4下載,目前影音檔為1/13日前的,最新檔尚未放入。 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查詢編號-下載影音

  目前發現@themail.com、@pchome.com.tw、@sohu.com、@126.com、@263.com、@163.com、@eyou.com、@sina.com與@21cn.com的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以致於無法順利送達,若您是上列信箱,請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以免收不到雜誌,謝謝!


  本期專欄:真正相信因果

  蕅益大師說過,念佛人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全在信願之有無。「有無」二字是關鍵,往往我們自己以為有信、有願,最後不能往生,原因在哪裡?自以為是有,其實沒有,所以有無二字很深很廣,千萬不要誤會。有是真有,多少人念佛是若有若無,那不是真有;要緊的是真有,才能起作用。真正相信,真正有願,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淺深。念,不是口頭上念,我們世俗人常講「心裡頭的掛念」,你對於阿彌陀佛,心裡面想念程度有淺深不同。這個道理,下面有一個問題,我們合起來講。

  有人問:深信因果之道,是否可為學佛之門?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果定律。世法是一個因果的循環,種善因得善果是一定的道理。佛法還是講因果,《法華經》講「一乘因果」,《華嚴經》講「五周因果」,淨土經論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離開因果就沒有一切法。這個原理是什麼?佛在《華嚴經》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來源,是一念自性所現,一念自性所變,自性是我們的真心;佛講十法界的現象,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就是解釋「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心裡面常常想佛,就在造成佛之因,佛的境界、佛的果報當然會現前,這是定律,是真理。你天天想貪瞋痴慢,是非人我,是在造六道三途的業因,六道三途的境界自然就現前,這是事實的真相。世間人不了解這個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他隨順煩惱造業。

  古聖先賢教我們節儉、樸實,道家主張「返樸歸真」,佛家教我們捨棄五欲六塵,放下名聞利養。在今天這個社會修行,自己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步步都是火坑,步步都是阿鼻地獄,你能夠不墮落太難太難了!佛勸導我們,不但我們不可以墮落,墮落就不得了;還勸導我們要超越三界,這才真正得到究竟的果報。我們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問題就是在你肯不肯做。

  怎麼做法?依照佛陀的教誨。利根的人、鈍根的人,這兩種人容易成就,諺語所謂「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利根是上智,鈍根是下愚,這兩種人好度,都聽話,沒有疑惑、沒有夾雜,能做到不間斷。我們看看念佛成就的人,絕大多數,可以說都是屬於這兩類人。中等根性的人難度,半信半疑,一遇到境界的誘惑,自己不能把持,很容易墮落。而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為中根之人,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就是屬於中根之人。我們要想得度,唯一的方法要緊跟著佛菩薩,一步都不能離開。佛菩薩在哪裡?經典就是佛菩薩。我們從早到晚,所思所想的不離經典的教誨,所說所做的不離經典的教訓,這樣才能在這個時代保住自己。

  有人問:念佛是口念、是心念,是念自、是念他?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中講得很清楚,口念、心念、念自、念他、念事、念理、念因、念果,一句「阿彌陀佛」統統具足,不要在這裡頭再分自分他,還有理念、事念都不需要。至於問「實相念佛」,這個不必問,給你講了你也做不到。什麼時候是實相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沒到極樂世界,都不是實相念。實相是見了性,明心見性之後念佛,都叫實相;沒有明心見性之前,那只是事念、理念,我們現在講的是持名念、觀像念、觀想念。持名也是實相,觀像也是實相,觀想也是實相。

  所以學佛要深信因果,觀經講「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發菩提心是發覺悟的心,不可以再迷惑了。諸位同學善根都非常深厚,每一個人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學佛,為什麼無量劫的修行,還落得今天這種地步?原因就是不覺,智慧抵不過煩惱,定功壓不住習氣,遇到惡緣依舊造業,甚至於明知故犯,所以才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總算我們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這一生得人身,又遇到這個殊勝法門。我們這一生會不會空過?就在你自己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捨棄名聞利養,一點牽掛都沒有,沒有絲毫貪戀之心,我們往生才不會有障礙。對這個世間法有一絲毫貪戀之心,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又會錯過了,你說這個多可惜!我們這一生錯過了,來生是不是能遇到?不可能。下一次再遇到,又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劫,不可能是生生世世都遇到,哪有這麼好的機會?這是事實真相,我們應該要警惕。「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是決定往生的條件。《無量壽經》上講得清楚,三輩往生都有這一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節錄早餐開示—真正相信因果  1999/4/16  檔名:20-14-0416)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

【前言】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

  今日承應韓瑛、鄭英良居士啟請的殊勝因緣,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與大眾同學研習《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世尊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以二十二年的時間演說般若,前後共有十六會,由此可知,「般若」是整個佛法教學的中心。《大般若經》中文譯本有六百卷,據說藏文有千卷之多。這樣大部的經典,讀誦已經相當困難,何況受持、演說。因此,世尊特別在第九會,由博而約,宣說「金剛般若」。

  此經在中國前後有六種譯本,流通最廣的是羅什大師的譯本。羅什大師將它翻譯成一卷,又加上魏譯一小段,全經只有五千八百三十七個字,以現代人來看,不算是一篇很長的文章。但「般若」的精華、宗旨盡在此經之中。我們讀此一卷,整個佛法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這一卷經是「般若」的綱要。般若是一切佛法的總綱領,必須通達一切佛法,才真正通達「金剛般若」。古人有個比喻說,「因網而得綱」。捕魚用魚網,因為有網才能抓到綱領,網和綱關係非常密切,實在分不開。換言之,必須對「金剛般若」的義趣深解,對於一切佛法才能「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因為綱舉則目張故,這是說明互為因緣,就是佛法的綱要與整個佛法的關係。

  此經,既然是整個佛法的綱領,它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義理的深廣,條理之繁密也由此可知。本經文字雖然不多,但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唐代,禪宗五祖忍和尚與六祖惠能大師極力提倡,所以《金剛經》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流通之廣無過此經。用現代話講,在中國佛經裡知名度最高的,無過於《金剛經》。有很多人不知道《阿彌陀經》,但是沒有人不知道《金剛經》,這就是古德的提倡。由於經典流通得廣,讀誦的人多,國家、人民皆蒙諸佛護念加持,則是必然的事實。

  今日我們採取的經本,是江味農居士的校正本,跟一般流通本稍稍有些不一樣。江居士一生讀誦、受持《金剛經》,為人演說。他根據敦煌石窟的寫經,及古大德數十種註疏,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的校對,這樣才訂正全經的經文。現在我們所見各種《金剛經》的本子,可以說這是最好的版本。諸位可以參考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校勘記。

  江味農居士出生於民國前四十年(公元一八七二年)。祖籍江蘇江甯,距離南京很近。祖父在湖北作官,所以全家就遷到湖北。因祖父每天讀誦《金剛經》,所以他從小也就熟讀《金剛經》,每天讀誦,一生不缺,再忙也會讀一遍。光緒二十八年(一九O二),三十歲時中舉人。雖可以作官,但他對於功名相當淡泊,官場的興趣不濃。此時又逢他的夫人過世,此事也是學佛的增上緣,他倍感世間無常,對於學佛就更認真、努力。

  民國七年(公元一九一八),江居士正式皈依佛門,依止禪宗大德微軍和尚,受菩薩戒。同時,又親近諦閑老法師(天台宗近代的大德),聽老法師講《圓覺經》。他每天聽講都寫筆記,隔天請老法師校正、印證,完成後即《圓覺經親聞記》,流通很廣。同年,他又接受教育部的邀請,整理、校對敦煌石窟裡的唐人寫經,用兩年多的時間校對八千多卷。這對他深入經藏是大好機緣。

  民國九年(公元一九二O年),江居士辦了一個佛經流通處,印經流通佛法,從事於弘法利生的事業。一九二一年他請諦閑老法師講《大乘止觀》,也是每一堂都寫筆記,很用心且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將筆記整理出來,請諦閑老法師校正,這就是《大乘止觀述記》。雖然是諦閑法師講的,內容很多重要的發揮,幾乎都是江味農居士的心得,是他的領悟與體會;所以諦老對他說:「這不應該用我的名字,該用你的名字才對。」學生的成就,當然一切都要歸功於老師,實際上,《大乘止觀述記》是他寫的。

  公元一九三O年,江居士以一年多的時間將《大乘止觀述記》講圓滿。一九三四年七月,他在上海省心蓮社講《金剛經》。老居士見解可說晚年完全成熟,契入佛境界,真正的證入「金剛三昧」。由於他晚年體弱多病,因此一週只講兩次,從一九三四年七月到次年九月講圓滿。他講《金剛經》確實有許多地方是古大德註疏裡沒見過的,真有獨到的見解、有超越古人之處。譬如,經的一開端,他告訴我們,世尊說一切重要的大乘經典,往往都以放光、現瑞來發起,像《無量壽經》,發起的因緣非常希有殊勝。唯獨《金剛般若》,發起於穿衣吃飯,入舍衛大城乞食。金剛般若又是整個《大藏經》的精要,用意非常深。「爾時」世尊表演給我們看,將至高無上的佛法,究竟圓滿的智慧,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沒有離開生活。

  學佛,學什麼?諸佛菩薩生活在究竟圓滿的智慧之中,表演給我們看。我們凡夫很可憐,終日生活在妄想、煩惱之中,苦不堪言。「學佛」就是教我們如何從妄想、煩惱的生活裡突破;也要活得像諸佛菩薩一樣,生活在究竟圓滿的智慧之中,這才得到真實的受用。所以,我們也不要辜負江居士的啟示,當然更不能辜負諸佛菩薩的加持,希望在這一會中,大家皆得真實受用。這是他說經善巧之處。

  通行本《金剛經》,前後兩次問答,經文皆作「云何應住」。一般的本子多用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前十六分是前半部,後十六分是後半部。江居士根據敦煌的寫經,就是唐朝以前的古註來校對,發現前後句子不一樣,四個字完全相同,但組合不同。前半部是「應云何住」,後半部是「云何應住」。字句顛倒,意思完全不同。他說,前面問「應云何住」,就是我們的心應該住在那裡。這是問,發菩提心要如何安住,才能使心神集中,不至於分散。所以,明明是為初發大心的人說的。而後半部是講「云何應住」,為什麼要這樣安住?意思當然不一樣,確實不同。前面世尊教我們「離一切相,發菩提心」,於是就不能沒有這一問。

  既然說要「離一切相,發菩提心」,為什麼應住菩提心?如果不住,則沒有菩提心。所以這一問,發菩提心的人是將心安住在菩提心上;而佛說不許我們住,發了菩提心,要不要住在菩提心上?不住菩提心上,就不發心了,就沒得發!究竟怎樣降伏其心?問的意思在此。換言之,這是為已經發心修行的人而問。這樣深入發明,在古大德註疏裡沒有見過。他對於《金剛經》的要義,發揮精采、透徹,像這樣的地方很多。我們在這份講義裡能看到,他的講義寫得非常詳細。
以上簡單介紹的這些文字,都在江居士傳記裡,在講義序文裡寫得很清楚。他是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五月十八日往生的。他往生時,自己告訴大眾,金光遍照,佛來接引,這是決定往生。他見到佛、見到佛光。最後的遺言勸導大眾,修持以普賢十願為最要。江居士一生所標榜的是「教宗般若,行在彌陀」,所以他是念佛往生的。這位大德可以說是清末民初,在家學佛成就最殊勝最希有,是我們的好榜樣。

  他在《金剛經》上真正用功夫,大概有四十多年;小時候念經,不懂經義,往後真正下功夫研究,四十年間,將《金剛經》整理出一個完善的本子。他的功德不在夏蓮居之下,夏蓮居為我們整理一部《無量壽經會集本》。他以十幾種版本校勘,訂正一個最好的、最完整的《金剛經》的本子。這都說明我們這一代學佛人有福報,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大德為我們選擇版本。

  《金剛經講義》很長,分量太大,於是我將講義裡精采的部分節錄下來,寫成《金剛經講義節要》,內容全是江居士所說的。節要的分量,大概還不到講義的十分之一。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教子之道

  小兒從有知識時,即教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與天、地、鬼、神、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薩,悉知悉見,如對明鏡,畢現醜相,無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懼,勉為良善也。無論何人,即婢僕小兒,亦不許打罵。教其敬事尊長,卑以自牧。務須敬惜字紙,愛惜五穀、衣服、什物、護惜蟲蟻。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決定賢善。若小時任性慣,概不教訓,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類。此時後悔,了無所益。古語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以其習與性成,故當謹之於始也。天下之治亂,皆基於此,切勿以為老僧迂談,無關緊要也。


  倫理道德:勇者無懼之一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仁愛和平講堂」,我是主持人蔡詩萍,今天很高興跟楊憲宏先生一起來向淨空老和尚請示一些為人處事的智慧。

  淨空法師:大家好。

  主持人:我們今天想跟師父談的是「勇敢」這兩個字。我們在中國的文化裡頭都喜歡講「勇者無懼」,師父佛法裡面所談的「勇敢」,與中國文化的觀念,是相輔相成的嗎?

  淨空法師:對。

  佛法不說「勇敢」,佛法講「無畏」,「大無畏」就是「勇敢」的意思。

  主持人:「無畏」與「勇敢」,它前面的修辭先用個「無」,無所懼怕,沒有什麼擔心,可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人才會無所畏懼?

  淨空法師:無所畏懼。你能夠把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理事、現象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沒有畏懼。

  主持人:所以在「無畏」的前面,是不是還有一個智慧?

  淨空法師:不錯。智慧、慈悲,與中國人講的「智、仁、勇」非常接近。

  主持人:我想聽聽憲宏對「勇敢」的看法,勇敢到底是一種特質?還是後天學習到的一種智慧?比如說,你看三歲小孩,他根本不知道火的可怕,電的可怕,他可能就霹靂啪啦跑去,這時候你不會說小孩子勇敢,對不對?可是一個人有時知道很多事情,有些事情他不會做,不會做,不能說他膽怯,因為他知道什麼事是應該做,什麼是不應該做。所以我想先聽聽憲宏,你從一個評論的角度,怎麼看待這個?然後我們待會再請教師父。

  楊憲宏:勇要有目的,不能勇而無謀。佛經裡說,「喜捨名為勢至」,大勢至菩薩是無畏菩薩。如果沒有勇猛的毅力,就不會有喜捨的善心。所以行善本身是目的,勇是為了行善,行善要勇氣。這個很多人不能理解,說行善就是做好事,就很自然去做。其實有時候做好事是需動力。佛經的道理,是不是請師父給大家開示?

  淨空法師:佛法的精神,一個是智慧,一個是慈悲。「勇」是從慈悲生出來的一個現象,沒有慈悲心,就沒有利益眾生的動力。所以慈悲是利生,就是佛應化在十法界,普度眾生的動力。他不為名,也不為利,他為什麼要這樣認真努力去做?就是慈悲心。慈悲心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愛心。它的基礎是智慧,不是感情。感情,佛門通常叫「愛」,愛有感情,慈悲就是愛,為什麼要換一個名稱,慈悲它是理性的,沒有感情,它是從智慧生出來的愛心,叫慈悲。所以這個愛心,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沒有染污的,是充滿活力的。

  主持人:這與孔子所談的「智、仁、勇」,就是你有一定的智慧去判斷是非;然後你有個仁愛之心,去愛別人,你很自然就變成一個勇者,對不對?在知識上面也好,在人的愛這個部分,你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淨空法師:對。

  主持人:有的時候選擇不做某些事情,也是一種原則。可是世俗的標準,可能認為你很膽怯。比如說你不敢跳過這個山澗,你不敢去爬這個危險的高山,所以你很膽怯。可是像憲宏剛才講的,我很清楚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我不會跟你去飆車,我不會跟你去好勇鬥狠,也許別人會說,你膽怯,可是我很清楚知道,我要留著這個有用之軀,去做更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別人的事情,這是個原則,是不是這樣解釋?

  淨空法師:對,佛法裡面的勇,不是對外,是對內的。勇於斷惡修善,勇於改過自新,這是真正的勇者,他要沒有這種勇氣,他成不了佛,也成不了菩薩,成就不了德行,也成就不了利益眾生的事業。

  主持人:如果這樣講的話,我就想到,韓信在忍受跨下屈辱的時候,那一瞬間,他其實是最勇敢,因為他知道留有用之身,將來要為這個國家。可是他如果忍不了那一段,他可能就跟對方打起來,可是那個好勇鬥狠,不是勇。

  楊憲宏:小不忍,亂大謀。這是因為他心裡有大謀,所以他知道要忍。忍是需要勇氣,這個勇氣,我舉個非常簡單例子,你在繁忙的路上,看到有人被車子撞倒,當下能夠決定過去扶他起來,是需要勇氣。不是說,想像中很容易做,事實上,你自己有事情,正在趕路,我常常看到,很少人有這個勇氣去扶這個人。因為在這種混亂狀況下,扶了那個人,你以後還被誤會是那個撞倒他的人。所以為什麼說行善需要勇氣,就是要克服自己。看到一個生命危難,如何馳援,聞聲救苦,這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主持人:請教師父,不管東西方的宗教,我們都看到有一個詞彙,叫做「殉道者」,也就是說,他可以為他心中相信那個道,以身相許。在佛法上面怎麼強調,相信一個正道,相信一個信仰的時候,可以為它犧牲一切,照亮這個宇宙?

  淨空法師:大聖大賢,他們所講的「智、仁、勇」,跟世俗是有差距的。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在證道,證道是最困難,克服麻煩,克服欲望,這個勇,不是平常人能夠做得到。我們供佛的地方,叫「大雄寶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寶殿。為什麼稱他大英雄?他能為人所不能為。一般人克服不了自己的欲望,克服不了自己的貪婪,克服不了自己的愚痴、瞋恚,他能做得到,這叫真正的大勇。所以他不是對人對事物上,不是這個。當然有這樣大勇的人,對於世間這些小的事情,像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看到人有難,他怎麼會不去幫助他?確實應該幫助他,我們見到也會幫助他。可是我們到美國的時候,就有很多同修警告我們,你在路上看到人跌倒,千萬不要去扶他,為什麼?那個人反過來告你,說你把他推倒,那你還得要賠償,你就冤枉。這是什麼?這是現前社會道德扭曲、變形,教導我們看到人家有急難,那是警察的事情,不是我們的事情。這是社會的病態,不正常。正常的,見到人家有難,哪有不幫助的道理。

  主持人:所以一個人即使再平凡,角色再卑微,再普通,但他如果能夠見危思義,能夠奮不顧身的去幫別人,這其實就是一種勇敢的行為?

  淨空法師:對。

  主持人:我想請師父能不能再幫我們多談一下,克服欲望這一部分,這對年輕朋友來講,它可能有另外一種意涵,我克制物欲,不去追逐流行,我敢抗拒流行,敢抗拒物欲,做一個我自己想做的人,這其實也是一種勇敢,對不對?

  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所表演的,就是大智、大仁、大勇。你看他捨棄王位、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去做一個苦行僧,不是別人能做得到的。

  主持人:搶人家的王位,可能覺得勇敢。但是有王位不要,去過一個平凡的生活,苦行僧的生活,照師父這樣的開示,他更勇敢。

  楊憲宏:就是感受到人傷我痛,別人受傷了,我會痛。就是因為那個痛,所以他能拔苦,把別人的苦拔掉,給人快樂,拔苦與樂。這個字面很簡單,可是背後潛藏的都是勇氣。捨棄自己去感受別人,用利他的思想,做為自己的人生觀,要非常大的勇氣。

  主持人:勇敢絕對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就像師父所講的,敢把自己的欲望壓制下去,選擇道義上,信仰上,要求你做的事,這都是一種勇敢。勇敢的另外一面,要面對你自己的人生,面對你的生活處境,不管它是多麼的艱難,你都要勇敢的去面對它,這就是一種勇敢。我想請教師父,面對自己感情的挫折,家裡面的經濟撐不下去,面對親人的重病。對一般老百姓來講,我們所面對的問題,都是很平凡的。師父對這些平凡的人,怎麼鼓勵他們有勇敢的信念。

  淨空法師:勇必須要有智做基礎,沒有智,勇是決定生不出來。像釋迦牟尼佛、孔子,他們自己已經達到圓滿的境界,依舊把這個身體留在世間,從事於教學的工具。他也知道眾生很難教,為什麼?迷的太深,迷的時間太長,回頭哪有那麼容易,所以這個真正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他來從事於這個工作。他也知道絕不可能讓所有群眾都覺悟、都回頭,所以叫佛度有緣人。這個有緣人裡面看到他,最大的勇氣,那就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有緣,也要幫助他,何況有更多的人。像孔子所說的,「學不倦,教不厭」,這是大勇。他不但是言教,還有身教。什麼是身教?放下一切的煩惱習氣欲望,這是身教。他可以過富裕的生活,他不過,像釋迦牟尼佛更不必說,孔子也能做到,有那麼大的智慧,他要從事其它的行業,任何行業,有智慧就能夠賺錢,他為什麼不幹,他為什麼要守著教學?他知道,教學在所有行業裡面,是最偉大的,是最有勇氣,是最辛苦的,但是對於社會,對於人世間是最大的貢獻。今天社會整個的動亂,原因在哪裡?根本原因就是把聖賢教育丟掉了。

  主持人:所以做一個老師,即使他是一個小學老師,國中、高中的老師,他如果堅守本位,能夠在他自己教書的那一個小小的影響力範圍內,帶動一個正確的觀念,去抗拒社會庸俗的價值觀的侵襲,其實也是一種勇敢。

  淨空法師:大勇。

  主持人:師父對於自殺怎麼看?比如說,我們看到很多人情關難過,家裡的債務難過,親人的傷痛難過,所以他會選擇尋死,覺得一死百了。在佛經裡面,是怎麼看待一個自殺者的行為?

  淨空法師:佛,歷代祖師大德都是這樣告訴我們,自殺是最懦弱的行為,自殺是錯誤的行為,自殺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在學習當中也常說,人,不是死了,什麼都完了,這個觀念錯了。死了不得了,要趁還活著時候,把問題解決了;死了之後,就解決不了,死了,問題愈來愈複雜。一般人錯誤觀念,以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不是的。死是你的身死,你的身毀滅掉,你的靈性沒有死,這一般講,靈魂沒有死。你所造的那些業,隨著你這一次,這種錯誤的行為,就更加錯綜複雜,你怎麼能解決問題?如果說死了就解決問題,這個死就好辦,我們遇到困難事情,自殺就好了,什麼問題都沒有。要知道業因果報,因果通三世,哪有那麼簡單,愈來愈麻煩。你真正了解到這些道理,了解業因果報,你遭遇到極大的痛苦、打擊,也不會選擇這條道路。那應該怎麼處理問題?冷靜下來。愈是重大的挫折,愈需要冷靜。冷靜生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決定不能夠煩躁,煩躁生煩惱,煩惱障礙問題,不能解決問題,它會使問題更複雜。所以唯有冷靜,你看這些古聖先王遇到國家重大問題,他怎麼樣?他齋戒沐浴。

  主持人:這是一種冷靜的方式?

  淨空法師:對,他兩天,三天不見客,他整個放鬆,定下來,過兩天再處理,他的問題真能化解。這是很有道理的,這裡頭表現著無限的勇氣,智慧。

   (仁愛和平講堂-勇者無懼  淨空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08/11/18  台灣台北華藏衛星電視台  檔名:28-39-01)


  因果教育:晉獻公 惠公

   獻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有賢行。及得驪姬。生奚齊。乃欲易太子。姬令太子祭其母齊姜。薦胙于公。姬置毒胙中。獻公欲饗之。姬止之曰。宜試而後嘗。祭地。地墳。與犬。犬死。與小臣。小臣死。姬泣曰。太子忍其父而欲弒。況他人乎。妾願母子避之他國。使為彼所魚肉也。太子聞之自殺。獻公卒。奚齊立。里克殺奚齊於喪次。(里克為申生之師傅。)荀息立奚齊之弟悼子。里克殺悼子於朝。(左傳作卓子。)秦穆公乃送夷吾於晉。是為惠公。以重耳在外。畏里克為變。賜之死。又烝於賈君。(夷吾之嫡母)狐突之下國。遇申生。與載而告之曰(如夢相見。申生使登車。)夷吾無禮。余得請於帝。將以晉與秦。秦將祀余。狐突曰。臣聞神不食非其宗。君祀乃絕乎。申生曰。諾。吾將復請於帝。後十日。將有巫而見我焉。許之。遂不見。及期而往。復見申生。告之曰。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韓。後惠公與秦戰於韓。為秦虜。(晉世家)。

  晉獻公是春秋時代的諸侯,晉武公的兒子,名叫佹諸。生性好色,當他為世子時,就和他庶母齊姜私通,生子名叫申生,即位以後立齊姜為夫人,申生為太子。獻公共有八個兒子,其中以太子申生和狐姬生的兒子重耳最為賢能。後來獻公攻伐驪戎,驪戎請和,將兩個女兒驪姬和少姬送給獻公,驪姬長得風姿妖豔,機智過人,詭詐多端,在獻公前諂媚取憐,又時常參謀政事,十言九中,所以獻公寵愛無比,驪姬生一子名奚齊,少姬也生一子叫卓子,這時齊姜已死,賈君為夫人,獻公為了博取驪姬的歡心,不顧占卜所現的凶兆,斷然改立驪姬為夫人,進而想廢太子申生,改立奚齊做太子,由於太子申生賢能孝悌,又曾屢次建立奇功,深受群臣百姓擁戴,驪姬心想:「若無故廢長立幼,恐群臣不服,而且公子重耳,夷吾等和申生都很友善,恐生枝節。」因此在獻公面前,佯裝極力反對,而暗中策劃,賄賂勾結獻公的寵倖大夫梁五和東關五,當時人稱「二五」先建議獻公使太子申生封於曲沃,主持宗邑,重耳,夷吾分封於蒲邑和屈邑,以鎮守邊疆,從此宮中就被倖臣寵妾包圍,驪姬乘機下手謀害申生。

  一天,獻公出外打獵,驪姬派遣心腹到曲沃告訴申生說:「君夢見你母齊姜飢餓,來求祭祀,你應當趕快設酒食祭祀。」申生就在齊姜祠中設壇拜祭。祭畢,遣使將所祭的酒肉進給獻公,這時獻公田獵還未回來,驪姬把酒肉留在宮中,經過六天,獻公回宮,驪姬暗將毒藥放入酒肉中,進給獻公說:「妾夢見齊姜飢餓來求祭,遣使命世子祭祀,這是太子特為君送來的酒肉。」這時獻公舉杯要飲,驪姬急忙阻止說:「從宮外送來的東西,怎不先嘗試就吃呢?」獻公將酒洒在地上,地立刻土鬆起堆,以肉餵犬,犬即中毒而死,驪姬佯裝不信,又召小臣試吃,小臣也一命嗚呼!這時驪姬佯裝大驚哭泣著說:「天啊!好狠心的太子呀!國家遲早是他的,君年紀已老,難道就連殘年也不能等待了,對自己親生的父親尚且忍心下這毒手,何況他人呢?以前君想廢掉他,妾竭力勸止,沒想到今天幾乎誤害了君。太子下這毒辣的手段,完全是疑忌我母子的關係,請君賜妾母子遠避別國,以免遲早被世子殺害。」驪姬哭倒在地,獻公氣得不能說話,扶起驪姬說:「你起來,我一定公佈他的罪狀,下令討伐這個逆子。」隨即上朝下令討伐申生。這時大夫狐突急遣心腹星夜趕到曲沃密報申生。申生嘆說:「君父沒有驪姬居不安,食不飽,我若自白無罪,驪姬必有罪,君父年老,假使因殺驪姬而寢食不安,是我傷害君父的心……」于是就向北稽首三拜,自縊而死。

  申生死後,驪姬又泣訴於獻公說:「妾聽說重耳和夷吾都是申生同黨,申生死了,這兩公子一定會替申生報仇。」獻公又下令捉拿重耳和夷吾,重耳出奔翟國,夷吾奔往梁國。同時改立奚齊為太子。不久獻公病倒,臨終把奚齊托孤給荀息,獻公死,荀息立奚齊為國君,主持喪禮,但是就在喪次中,奚齊就被申生師傅里克殺死,荀息又立卓子為君,不幾天,又被里克殺死,驪姬見大勢已去投井自殺,里克吩咐撈出屍體砍成肉泥。

  這時晉國內空虛,秦穆公送夷吾歸國即位就是晉惠公,可是群臣百姓心目中的賢君是重耳,重耳仍居國外,夷吾畏懼里克叛變,賜里克死。同時凡是不擁護他的大夫,一概殺掉。又仗勢亂倫污辱他的嫡母賈君,賈君垂淚說:「妾不幸侍奉先君不能從終,又失身於你,妾身不足惜,望你為故太子申生申冤,擇地改葬,以贖失身之罪。」惠公允許,下令辦理,命大夫狐突前往祭告。於是把申生重殮入棺,葬在曲沃高原,狐突設祭拜奠完畢,正要回朝時,忽然旌旗飄搖,一隊人馬,迎面而來,見大車中申生冠纓佩劍,宛如生前一樣,吩咐御者下車,接狐突上車,對狐突說:「上帝憫我仁孝,命我為喬山神,夷吾對先君夫人無禮,我憎惡他的穢行,已訴說於上帝,現在秦穆公很賢明,我想把晉國土地送給秦國,使秦國人民祀奉我。您以為怎麼樣呢?」狐突說:「世人雖然憎惡晉君,可是晉國人民有什麼罪呢?太子捨棄自己國家,求祭於異國,臣聞神不享不同宗的祭祀,我看這不合仁孝的道理,請太子再三思考。」申生說:「是的!我也曾經這樣想過,那麼我當再奏於上帝,您暫且停留十天,新城西邊有巫人,我將託言答覆您。」於是就請狐突下車,車馬一時不見,原來狐突臥在新城外館,左右告訴他說祭奠完畢時,忽然仆於地上不醒,左右扶上車載回休息,狐突知道是場奇夢,到了十天後,果然來了一位巫人求見說:「有喬山神託傳語告訴狐大夫說:「我已覆奏上帝,上帝已准:『但辱其身,絕其後,以下罪罰,無害於晉。』」後來惠公背義於秦國,秦穆公痛恨,起兵討伐,惠公兵敗於韓原被俘。後因秦穆公夫人(申生妹妹)求情,才把惠公兒子圉留秦國做質,放惠公歸國,不久惠公死,圉私自逃回晉國繼位,秦穆公恨惠公父子無信義,以兵力協助重耳回國即位,差遣人追殺圉,惠公就此絕了後代。申生託巫人的傳語果然應現。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十八)


  心得交流:eb10093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我的十四年學佛路

  一葉孤舟,飄蕩於茫茫的業海,如今終於有了個避風的港灣。黑暗的迷茫,漸漸地升起了一絲光亮。一顆平凡的微塵,終於得到了群星的照耀。此生迷茫了二十五個春秋,多劫的耕種今日才得以展露。

  究竟有沒有極樂?佛是不是真的存在?我沒有這些想法。有人說:「佛像得開光。」當我捧著心愛的觀音像踏上開光之路,心裡有說不出的歡喜,回家的感覺不時地出現,生平第一次感到佛光的溫暖。那時候還不懂什麼是三歸,聽人家說:「不受三歸就不是佛門弟子。」那我得去。這個想法的產生使我天天看日曆,看看陰曆是多少。我們這兒只有一些大的法會才給三歸。兩次機會都叫我錯過了,原因是出勤。我的第三次機會又來了,星期日六月十九,懇求佛菩薩千萬不要出勤。哎!又是上班日,不管它,必須去。中午順利地回到單位,哈哈,原來單位停電,一切工作全部安排在下午。阿彌陀佛!!!這次經歷在今後學佛路上給了我莫大的信心。

  學佛,實際我是一個很笨的人。「往生咒」一個星期才背得下來,讀經,咳咳巴巴,幾分鐘的文句,在我這需要很長的時間。老法師宣講的《無量壽經》(那時還沒有VCD)給我指引了方向,反反覆覆不知聽了多少遍,越聽越歡喜。還有這麼好的地方,這麼好的方法,為什麼不去?半年後開始全素,生活從此改變了。

  十年來,聽經、讀經、念佛成了我生活的全部,五個小時的功課是我必修。在單位只要是有時間,經書就成了我的良師益友。用同事的一句話講:「大學你都考上了」。沒有辦法,因為我笨嘛!

  我學佛不到一個月,食道病發作。三天三夜水米未進,從那時起,十餘年的惡鬼生涯開始了。開始進食的時候吃了八個雞蛋,三袋速食麵,感覺還是空落落的。每日三餐上刑三次,漲得胸口要炸開,所吃的食物根本進不到胃裡,象噴泉一樣外噴。母親在擔憂,妻子在流淚,我,好難過,沒有再試的勇氣。還得做,不吃飯也不行,怕家人傷心,背著做。一次、兩次,每次都是伴著脹痛。「阿彌陀佛」希望佛陀給我力量,伴著愛人的淚水來慶祝我的成功。零七年有了方法,支架手術,最後的痛苦來給我惡鬼般的生活書寫結局。支架跟食道長在一起,我耳只聽到:「注200mm冰水,再注、再注。」劇烈的嘔吐使我卷縮成一團,取出來了,那是1個小時後的結果,支架上結滿了肉絲。

  昨日寒風未吹盡,今日瓦上又添霜。在我食道最嚴重的時候,風濕病也一天天的嚴重。血壓50-70。淩晨一時開始,全身瘙癢難忍,起初是米粒大小的疙瘩,後來全身腫脹。這只是序幕,時間一秒秒地過去,我的頭開始膨脹,心臟要從喉嚨跳出來,胃腸道激烈地翻攪。臉,變成了黃紙。不知道如何去做,只有不停的念佛,我欠你們的你們來拿,在我最痛苦的時候能念佛,我想,四大分離的時候應該沒有問題,我沒有什麼希求,這世間因為沒有什麼留念,只有佛陀能給我力量。四點鐘風暴才慢慢地平息。這樣的生活成了我夜間的家常。三年後又相續兩次車禍。

  經過十幾年的風風雨雨,現在的身體有了很大的起色,修行的道路平坦了很多,雖說沒有大富大貴,但叫我結識了很多良知。能夠走過來,沒有別的,就是兩個字「信心」,只有真心信念才有無窮的力量。

  感恩老法師慈悲,是您為我指引方向,使我從一個愚癡幼苗能在智慧的田園裡成長。十多年的坎坷路,如果沒有您的指導,我可能再也無力爬起。業海茫茫,沒有您慈光的照耀,此生的我會伴著黑暗長眠。感恩磁帶的製作流通者,沒有您們,可能我還在迷茫。感恩我的冤親債主,是您們叫我的意志更堅強,沒有您們,我可能會放蕩此生。感恩樂園的師兄們,是您們在我最困難時為我念佛給我幫助。道路雖說坎坷,前面的路無限光明。因為無家的孩子有了歸宿。前面的路,可能還會有風雨,在意志堅強面前,那只是滋潤我的甘露。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隨喜他人印經,是不是與印經者享有同樣的福德,還只是在行財布施?是自己印經的福德大,還是隨喜別人印經的福德大?

答:福德大小,在你發的心真不真,你的願廣不廣。如果你的心真,你的願廣,超過印經的人,人家印一萬本,你雖然隨喜印一本、兩本,你的福德超過那個人,這是論心力與願力,不在形式。你要知道,貧窮人可以修大福,大富大貴的人往往修不到大福報,因為他的錢太多了,這點錢他不放在眼裡,所以,他的恭敬心不足,比不上你。《了凡四訓》中有個小故事,有個貧女在寺院裡供養兩文錢,福德超過以後她做了王妃一千兩黃金的供養,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你的真誠心、你的願力大,小布施得大福報。

問:如果沒有福報,往生時是否會遇到很多障礙?

答:是的,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福報一定要修。福報不是有錢人能修,無錢的人也能修。我年輕時非常貧困,老師教我修福報,教我修財布施,我說沒有錢,生活都成問題。他就問,一毛錢有沒有?一毛可以,一塊錢可以,多了就不行。他說你就一毛、一塊去布施,心要大、心要誠。所以修福不在施的錢財多少,在乎發心。

問:我們當地有幾十位老婦人,對老法師很信服,她們每天下午到廟裡讀經,有許多醫院看不好的病都好了,但是她們沒有往生西方的信心,以今生平安無災就好。因害怕遇災難,她們學了很多護身的咒。若遇人說其他法門,她們就認為是邪門、外道。恭請老法師針對這個問題予以開示。

答:還是聽經不多,希望她們多聽經,多閱讀《往生傳》、《淨土聖賢錄》,特別是近代的,說起來大家都知道的,她們容易生起信心。不可以對身體過分的愛惜,過分愛惜身體,念佛不能往生。她這一生念佛的善根很深厚,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遇到淨宗法門,她就提升。但是我們總希望她此生就成就,不要等到來生後世。

  老實念佛是最好的護身咒,這話是有根據的。清朝乾隆年間的慈雲灌頂法師,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一生著作非常豐富。他有一部註解,《觀無量壽經直解》,其中有段文說,我們學佛人遇到災難,或是業障,非常嚴重,什麼樣的經咒都沒效了,什麼樣的懺儀都救不了你,最後還有一樣決定能救得了你,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說得好!學了《華嚴》之後,我們把他這句話證實了。

  《華嚴經》在歷代祖師大德的心目中是佛門第一經,過去方東美先生說《華嚴經》是佛經的學術概論,其他一切經都是講《華嚴經》某個部分,《華嚴經》才是佛法的全體。《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最後是歸淨土,是歸極樂世界。古大德講《華嚴》、《法華》統統指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中最重要的經文是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的。其中第十八願,臨命終時,頭腦要清醒,要有真信切願,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此即其他法門都不行了,惟有這句阿彌陀佛行,一念、十念就能往生,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的。

  所以,在日本很盛行本願念佛,他專念十八願,其他的都不念,能否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投機取巧,僥倖心不行,真誠心才行。古大德用此法確有成就,他用的是真誠心,不是僥倖心,一生都沒遇到念佛法門,最後遇到了,遇到立刻接受,立刻就發願求生,這個相應。第十八、十九願是同樣重要,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這兩願要連起來看,不能把它分開,分開就錯了。《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經文明確告訴我們,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皆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一定要知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決定得生。

問:打坐念佛產生種種境界,感覺自己愈升愈高,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答:境界現前不要去理它,《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是好境界;如果你執著,就變成魔境界。這是世尊在《楞嚴經》中告訴我們的。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別理會就對了。為什麼?你一理會,這個境界就把你的定破掉了,你的清淨心破掉了。境界中一定有很多幻相出現,那是什麼?都在誘惑你、在考驗你,看你能否通過。中國古代傳奇小說中有杜子春的故事,那個故事中就講,在定境中勘驗你的功夫。開始種種魔境現前時他都不動心,他都不理會,最後看到一個境界,他動心了,功夫全毀掉了,看到什麼?他的父親、母親在地獄中受苦,他一下喊爸爸、媽媽,完了,功夫全毀掉了。那是什麼?來考驗你的,並非真是你的父母,是變現出來誘導你,看你動不動心,一動心就完了。所以我們在修行,在止靜,或者靜坐時,出現這些境界,要明瞭這個道理。

問:念佛時,觀想每念一句阿彌陀佛,給我注入能量和光,是否如法?

答:有人用這個方法,但是你最好不用。這個方法用久了,你或許會感覺能量與光進到你身體中,你會產生歡喜、會產生傲慢,你看我的功夫比別人好,這個念頭一生又著魔了,何必多事!學貴老實,學貴平常,不要有什麼特殊,就是最好的。總而言之,要放下一切幻相,現相都不是真的,《金剛經》,過去無論修學哪個宗派,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沒有不讀《金剛經》的。《金剛經》是什麼意思?《金剛經》叫你萬緣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何必去執著這些?你不執著,自然現前;執著而現前,未必是好事。

問:許多學佛人平時聽經、念佛,但遇到疾病和困難時,就去求神、算卦、看風水、找靈媒、求感應,請問應如何規勸?

答:規勸他們老實念佛,念到清淨心現前,一切感應都會現前,你不需要找,你去找,會被人欺騙。這些人是否真有功夫?有問題,算命算得那麼好,他為什麼不算他自己?為何天天擺個卦攤子討生活?看風水看得那麼好,為何不為自己看看?多想想你就明白了。求感應,是不是真的?感應是求得的嗎?不是求得的。現在社會上很多靈媒,我們也接觸過很多,得有智慧。他說的如理如法,可以做參考;如果不如理不如法,他是來騙你。有沒有靈媒騙過我?我也遇到過,胡亂要求,我就很不客氣,你們統統各歸本位,趕快走。他真就走了,以後再不找我。靈媒也是一類眾生,千奇百怪,要勸他念佛,勸他往生西方淨土,他會很感激你。佛不以神通做佛事,為什麼?以神通做佛事太危險,妖魔鬼怪都有神通,到那時,佛與神就分不清了。佛是用教學幫助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教學,鬼神對這個是外行,他不行,所以佛是用教學。

  我們認真學習經典,你明瞭佛講的理論,你就沒有一點疑惑了。千經萬論,佛教我們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放不下時,給你講講這些道理,道理聽明白了,你自然會放下。放下才能契入境界,什麼境界?回歸自性,沒有別的。佛教終極的教學目標是教我們回歸自性,見性成佛。回歸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在《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中看到,宇宙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現在教你什麼?教你回去。你長時期流浪六道太苦了,明白了,應該回頭。你一回頭,一回歸,比這些神靈,高太多了,他們沒有出六道。所以我們自己成就,也幫助他們成就,他們也是六道眾生。

問:學人滿腦子想的是佛法,腦子就像不動了一樣。例如別人與自己打招呼,也聽不見;和他人談話,三句話不離佛法;別人到家中來拜訪,天氣很熱,也忘了給人家開電風扇,因為自己不覺得熱。諸如此類情況很多,請問是否正常?

答:這種修行方法不能算正常,也不能說不正常,你要突破。如果你修得很如法,你有一點定功,為什麼?你不覺得寒冷。但是佛法是很靈活的,你看二次大戰初期的金山活佛,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無論寒暑,他就穿一件很薄的衣服,冬天也是它,夏天也是它。而且一生不洗澡,一生沒有換過衣服,他就這一件,真有定功。他非常活潑,他一點也不呆板,一天到晚歡歡喜喜,幫助一切眾生解決疑難雜症。語言很巧妙,每句話都含禪機,所以親近他的人多,受度化的人也多。總而言之,學佛必須要從紮根教育下手,根不紮好,很難得受用,如果有偏差,麻煩就很多。我們一定要知道。修學一切法門要用正常的方法,自己才能獲得真實的利益。

  (節錄自學佛答問 21-483-01)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1月13日起,香港時間下午4:00~6:00,直播《大方廣佛華嚴經》。 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鍾茂森博士最近講演資訊:1月5日起,香港時間上午10:00~12:00,重播鍾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陰騭文》研習報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