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8.9.1 星期一 Vol. 268

佛法不能貪多—專修一門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千經萬論歸結到最後,實在就是四個字:「看破、放下」。這是佛法修學,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永遠不變的真理。看破,是對於宇宙人生理事、因果真正明白了;放下,是再也不分別、再也不執著、再也不打妄想。看破、放下自己功德就成就了,自己得度之後,就得全心全力幫助別人,這是菩薩發心。請看本期專欄

  「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即是教我們放下執著。念佛修行,若有分別執著,就是世間法。去掉分別執著,法法皆是佛法,無一法不是。若能見性,當然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性才是真祕,真正的深祕。前面兩種,無論是自己修行,或者是教化眾生,都能真正做到善巧方便。自己修行有善巧,功夫得力,煩惱輕智慧長,法喜充滿。請看地藏經玄義講記

  最新訊息與災苦共處 華嚴經的智慧 淨空老法師主講華藏淨宗學會禮請聽打人員、聽打義工、校對義工九十七年桃園縣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華藏淨宗學會佛事行事曆桃園縣中壢市善果林淨土寺簡介/佛事行事曆九十七年度三重淨宗學會/正義講堂佛事行事曆台南華藏蓮社/共修活動表

  新增香港1香港2江蘇電信1江蘇電信2江蘇電信3雲南電信4北京網通1北京網通2遼寧網通3山西網通4下載,目前影音檔為9/1日前的,最新檔尚未放入。 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查詢編號-下載影音

  目前發現@themail.com、@pchome.com.tw、@sohu.com、@126.com、@263.com、@163.com、@eyou.com、@sina.com與@21cn.com的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以致於無法順利送達,若您是上列信箱,請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以免收不到雜誌,謝謝!


  本期專欄:佛法不能貪多—專修一門

  千經萬論歸結到最後,實在就是四個字:「看破、放下」。這是佛法修學,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永遠不變的真理。看破,是對於宇宙人生理事、因果真正明白了;放下,是再也不分別、再也不執著、再也不打妄想。看破、放下自己功德就成就了,自己得度之後,就得全心全力幫助別人,這是菩薩發心。如果自度已經成就,不能夠發心度人,你自度就不圓滿。你知道為什麼不圓滿嗎?因為一切眾生是自己,虛空法界是自性,所以一定要度盡眾生,自己性德才圓滿。為什麼一切諸佛如來,證到無上佛果之後,還要退回菩薩位倒駕慈航,道理在此地。

  我們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所以發心很小,沒有辦法突破分別執著,你的見解、你的智慧就有侷限,侷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裡面,自利都不能圓滿,何況利他?《楞嚴經》裡面,佛教我們突破這個關口,用什麼方法?捨識用根。根是講根中之性,根中之性就是自性。眼根裡面叫見性,耳根裡頭叫聞性,聞性、見性是一個性。性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為什麼?它是不生滅的。以不生滅的因,才能夠證得不生滅的果,因果相應。諸位要知道,生滅跟不生滅是和合在一起;和合在一起你要能夠認識,哪是生滅法,哪是不生滅法。你能夠認識清楚,這就看破;你能夠把那一分不生滅法掌握住,生滅法捨棄,那叫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真解脫。這是佛跟我們講,修行證果的原理原則。

  這些原理原則,如何落實在生活之中?《大方廣佛華嚴經》說得透徹,教給我們落實在生活裡面,心量一定要大,悲心要切。我跟諸位說過,唯有大心量,才能感動諸佛菩薩降臨。我們這個講堂,有佛菩薩在聽經,念佛堂有佛菩薩在裡面念佛,什麼道理?這個講堂,這個念佛堂,不是為這個地區建立的,是為盡虛空、遍法界設立的。盡虛空、遍法界就包括所有諸佛菩薩,這個講堂是他的講堂,這個念佛堂是他的念佛堂,他當然要來聽經,當然要來念佛。如果說我這個講堂只是居士林的講堂,是我淨宗學會的講堂,是我達拉斯佛教會的講堂,與諸佛菩薩不相干,他怎麼會來?能夠來的,那只是你這個會裡面的一些信徒而已,不是你這個會的信徒,他都不來。我們在人事這一方面,諸位看到了,很多不是佛教裡面的,都來聽經,都來念佛,這是你們大家看到的。有基督教的、有天主教的、有道教的、有此地德教會的,他們都要求到這兒來念佛。什麼原因?這個講堂、念佛堂是開放的,我們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的,感應自然就不一樣。由此可知,一切感應,實際上是隨著你心量大小,你所獲得的感應不相同。  

  (節錄早餐開示 20-14-0111)


  經論輯要:地藏經玄義講記(14)

【第四論不思議方便用者。準經。佛告地藏菩薩雲,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剛強眾生,令心調伏,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

  『準經』,就是根據這部經典。此段是《地藏經》的經文。著重在「方便」二字,因其說「不思議方便為用」,此是本經的作用。下面引用的都是本經經文。

【又告四天王雲,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又告地藏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又雲,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又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地藏自雲,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等。故以方便,為今經之用也。】

  『如是菩薩』,就是指地藏菩薩。此段經文總共講了六次方便,所以青蓮法師以方便,再加上不思議,即「不思議方便」為本經之力用,是有根據的。

  『故以方便,為今經之用也。』「今經」就是本經,「方便」,即本經之用。下文以天臺教義來解釋。

 一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

【巧用諸法,隨機利物。】

  『方』是方法,『便』就是用。『巧用諸法,隨機利物』,此是方便。換言之,方便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最恰當、最合宜的方法。方法用得不恰當,有「方」就不「便」了。佛法講「契機」,契機就是方便。修學一定要契自己之機,修學方不費時耗神,且能有所成就。幫助大眾,教化眾生,亦復如是。

  二曰:「方便者門也。」

【門名能通,通於所通,方便權略,為真實作門。真實得顯,功由方便。】

  『方便』,是指法門的意思。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方便門。「門」乃能通之意,通向希望達到的境地,是故佛家稱之為法門。方便是『權略』,「權」是善巧方便。由此可知,方便施設,可經由此門徑,證得真實,『為真實作門』。然門亦非真實。《金剛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是使我們證得心性之門徑,如果我們執著佛法,就不能證得。

  『真實得顯』,即是宗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講的「大開圓解」,淨土就是「理一心不亂」,密宗是「三密相應」,此「得顯」之意耳。『功由方便』,若無方便門,則無法證得。是故,法門是講經說法,長時間的薰修是方便,若無長時間的薰修,不能一門深入,真實是決定顯不出來的。真實在哪裡?就在當下。一真法界在哪裡?現實世界就是。何以不能證得?「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語將佛與眾生的差別道破。佛為何成佛住一真法界;眾生為何做眾生住五濁惡世?皆因眾生有妄想、分別、執著,諸佛菩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也是我們修學的總原則、總綱領。若能斷一切執著,就證阿羅漢果;能放下一切分別,就是菩薩;再能把妄想斷盡,就成佛。其中最嚴重的是執著。是故普賢菩薩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即是教我們放下執著。恆是無有窮盡,不是暫時的隨順,是永恆的隨順。

  我們研究教理,念佛修行,若有分別執著,就是世間法。去掉分別執著,法法皆是佛法,無一法不是。宗門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源是什麼?源是自性,一念心性。左右逢源就是兩邊都見性,只要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見性。所以法門就是教學,「功由方便」。教學若達不到效果,就不是佛法。無論任何法門,能夠達到佛法教學之效果者,無一法不是佛法。

  佛法之教學,不重形式,而重實質。如本經所說的,地藏菩薩前生是婆羅門教的信徒,她聽佛教誨,依佛所教之理奉行,她證果了,但她並未捨棄婆羅門教。《華嚴經》中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大師,他聽佛講經說法,開悟後行菩薩道,還是以婆羅門教長老的身分行菩薩道,佛並沒有令他捨棄婆羅門教!這就是現代所講的多元文化,「同不礙異,異不礙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此是真理,是事實真相。

  三曰:

【方者,祕也。便者,妙也。】

  『祕』,不是祕密,是深祕,理太深,事太廣,一般人無法理解,必須要長時間的教學薰修、參悟,逐漸才能理解。『便』是妙,『妙』是巧妙、善巧。

【妙達於方,即是真祕。前二釋並非今品意,後一釋正是今品之意。】

  前面兩種解釋意思淺,第三種解釋才是本經之意。青蓮法師講的是不思議方便為用,所以此「祕」就是不思議之意,其作用無量的深廣。當然這三種意思,後面包括前面,前面不包括後面。經的真實作用,是第三種解釋。然顯示在形象上,是前面兩種意思。前兩種作用都從第三種作用而生的。前面講「巧用諸法,隨機利物」。我們接引一切大眾,很希望做到契機契理,而實際上做不到。我們也知道佛有無量法門,任何一門都能幫助人明心見性,「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而我們在一切法門裡依舊有高下、依舊有淺深,有很多的差別。其原因就是我們對第三種解釋『妙達於方』理解不透徹。若透徹理解,則法法皆圓融。

  「妙達」,「達」是達到,妙達就是宗門的明心見性。「方」是祕,「祕」是自性;在有情分上是佛性,無情分上是法性。若能見性,當然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性才是真祕,真正的深祕。前面兩種,無論是自己修行,或者是教化眾生,都能真正做到善巧方便。自己修行有善巧,功夫得力,煩惱輕智慧長,法喜充滿。若不入此境界,生活總是憂患煩惱。一是充滿法喜,一是憂患重重,皆因迷悟之不同。

【亦可具足用彼三意。例如維摩所說,方等初開,故荊溪作進退之釋,容與取門祕之談。】

   雖然說三意,實則一而三,三而一。後後深於前前。

  『荊溪』,是天臺宗祖師。『進退之釋』,就是淺深的解釋。經典可以深講、可以淺講,可以長講、可以短講。若不契入境界,就沒有辦法;入此境界講演就活潑活潑。平時與人談話,書信往來皆是講經。是故,學經教要在生活中學,進步就會很快。如果離開講台就不是講經、不是註經,學一輩子都成就不了。修學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上,與生活融成一片,如是則功夫焉有不得力之理!諸佛菩薩、祖師大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處事待人接物,全都是佛法,與生活完全融成一片。

  佛法是覺法,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學佛就是學習過覺正淨的生活。然而今天我們雖然學佛了,仍然過迷邪染的生活,苦惱不堪!菩薩示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皆過覺悟的生活,享受的是大自在、大圓滿。帝王過的是大自在、大圓滿,乞丐過的亦是大自在、大圓滿。覺正淨是平等的生活,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快樂,不可思議。

【今地藏亦然。雖主祕妙之談,必兼門法之說。】

  地藏菩薩當然入此境界。本經句句都是大圓滿之境界。經文第一句就是「大圓滿光明雲」。佛放大光明雲,即將一切法都含攝其中,此正是「妙達於方」。十二句光明雲顯示出大圓滿。「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大圓滿是一,十二句是多。《地藏經》之義理、境界深廣無盡,字字句句皆是稱性之談。然而,經文並不深,不難理解,正是前面所講的法門方便,以很淺顯的言說,表達甚深無盡的義理,正顯示出本經之大用。

【三釋鹹具。庶括一經大意。何以言之。良由地藏大士,於塵點劫前,現身教化。隨機巧逗,法用偏宜。】

  天臺家解釋方便的三個意思,本經完全具足。『庶括一經大意』,總括此經之大意。『何以言之。良由地藏大士,於塵點劫前,現身教化。隨機巧逗,法用偏宜。』「法」是法門,「宜」是恰當,運用得很恰當。

>>>續載中…

  (《地藏經玄義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12.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觀音

  觀音,乃過去古佛,為彌陀輔弼。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有何不可。念觀音、地藏、彌陀、等功德之校量,乃令人發決定念佛心,不可有遊移之念而已。若死執其語,不會其意,則成佛怨矣。現在大家通在患難中,當為一切人,說解除患難之法,唯有改過遷善,敦篤倫常,至誠懇切,稱念觀音名號,為唯一無二之妙法。

  無論水火刀兵等危險,及怨業病,醫不能療者,儻肯依上所說,決定會逢凶化吉,在危而安,及怨業消滅,不藥而癒矣。目今時局,危險萬分。戰事若發,全國無一安樂處所。即兵不到之處,土匪之禍,比兵更烈。當令一切老幼男女,同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除此之外,別無良法。小災,當可逢凶化吉。即大家同歸於盡,念佛之人,當承佛力,或生西方,或生善道。切不可謂,既不能免死,則念佛便為無益。不知人之受生為人,皆由前世所作罪福因緣,而為生富貴貧賤之張本。

  念佛之人,有信願,當可往生。即無信願,亦不至墮落惡道。何可不念,以自誤誤人乎哉。凡事必須善慮,不可任意而為。即如佈施一舉,頗為善事。而不知慚愧者,反成障礙,固當以拒而不納為事。縱有來者,但小小相與,彼自不來矣。亦不必動氣發粗,但以不理為最上之策。


  倫理道德:尊師重道篇

  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我能夠遇到這些老師,實際上老師並不是有特別的選擇,沒有,老師的心是平等的。為什麼對我有這樣的待遇?我也想了很久,以後也想了很久,終於把原因找到了。老師雖然沒有說,我就清楚了,那就是師道必須要尊敬,你學生對老師沒有恭敬心,學不到東西。這印光大師說過,一分誠敬你能學到一分,兩分誠敬你就學到兩分,十分誠敬你就學到十分。你對老師沒有誠敬,老師怎麼樣想傳給你,你接受不了,你不能接受。所以做老師的人一生沒有別的,就是希望能夠有學生傳他的道,那他就喜歡得不得了,這個人是什麼人?就是看他的誠敬心。所以我才發現到,你看我跟方東美先生寫信,是毛筆工楷,規規矩矩寫的。

  我們不敢稱老師,我們這麼多年來,都是以學生的方式來學習。聽眾雖然很多,我認為每個聽眾,都是我的監學、都是我的老師,他們來監督我,讓我認真的學習,我們一直都是用這個態度。為什麼?我們的德行,還沒有能達到真正老師的標準,所以必須從謙卑入手。學問之道,你看每個宗教,第一堂課就是教你謙卑,教你懂得尊重別人、懂得敬愛別人,然後能做到關懷照顧、互助合作,這個道就流出去了。所以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謙卑才是真正的自尊。

  中國的傳統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所以這個謙卑要從小去培養,學問愈是深就愈會謙卑,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學問深時意氣平」。他意氣沒有平和的時候;換句話說,他那個學問修養還不夠,也就是說篤行的功夫不夠。真正學術是一定變成自己的養分,我們講精神的生活,變成精神生活的養分。夫子所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中國所講的孔顏之樂,孔子、顏回之樂。孔子物質生活也很清貧,顏回是更苦了,他們一天到晚那麼歡喜什麼?精神生活太豐富。所以這個養分我們要能吸收到,吸收到就在謙卑。傲慢是煩惱,你看《論語》裡頭有句話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你有點驕慢的時候那就沒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時候,愈是有學術的人愈謙卑。你看孔子的謙卑,看釋迦牟尼佛的謙卑,看聖母瑪利亞的謙卑,都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任何人,比自己地位低,貧賤之人都沒有輕慢,都是那麼樣真誠的恭敬,他才能感動人。

   (仁愛和平講堂—尊師重道篇 28-34-01)


  因果教育:幽 王

  昔夏后之衰也。有二龍止於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帝卜殺之。與去之。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吉。夏亡。傳此器於殷。殷亡。傳周。莫敢發之。至厲王發而視之。漦流於庭。使婦人裸而譟之。漦化為黿。入後宮。童女遭之而孕。生女。棄之。宣王時。童謠云。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有夫婦賣此器。使戮之。逃於道。見棄女。收之。奔於褒。褒人有罪。入棄女於王。是為褒姒。立為后。太史伯陽曰。禍成矣。褒姒不笑。幽王欲其笑。舉燧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其後不信於諸侯。犬戎攻幽王。王舉燧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周本紀)。

  幽王是宣王的兒子,名宮涅。沈迷酒色,不顧國事。在位十一年,被犬戎所殺。

  夏朝桀王末年,朝政衰落時,有二龍下到桀王宮庭,口流涎沫,說:「我是褒城二神君所化。」桀王害怕,就命太史占卜,殺掉、趕走、留著供養都不吉,再占卜,取龍涎沫,放在金匱中,得大吉。二龍忽然不見,桀王命令深藏內庫。夏朝滅亡,把這金匱傳給殷朝,殷朝滅亡,又傳給周朝,不敢打開。到了厲王末年,打開觀看失手掉到地上,涎沫流到宮庭,厲王為了避邪驅凶,命婦人裸體大叫。涎沫忽辟化為龜,爬入後宮,遇一童女,偶然踐群而懷孕,生下一女,姜后認為是妖怪,命侍者丟到河溝中。在宣王時,有童謠說:「孤箕服,實亡周國。」因此宣王一聽到有夫婦賣箕草、箭袋和山桑木弓,懷疑和童謠有關,就命令處死,賣桑木工的男子驚慌逃到河溝中看到拋棄的女嬰,抱回養育,隱藏褒城。撫養長大,生得國色天姿。褒城有人犯罪,囚在鎬京服獄,他的兒子為了贖他父親的罪把那棄女買來,獻給幽王,就是褒姒。

  幽王非常寵愛,廢申后,改立褒姒為王后。太史伯陽父嘆息說:「周朝亡國的災禍,已經成熟了。」褒姒從來不笑,幽王千方百計,想要博得她一開笑口。於是聽奸臣的計謀,和褒姒夜遊驪山,大舉烽火,諸侯以為鎬京有變,都火速率領大軍,連夜趕到驪山,一到,沒有看到敵人,大家睜目結舌。只是褒姒看到諸侯匆匆忙忙空空奔馳,並無一事,不覺大笑。從此諸侯不信幽王,後來犬戎果真發兵攻入鎬京,幽王再舉火向諸侯求援,諸侯因前次被烽火所戲弄,都以為又是騙局,所以不來援救,幽王被犬戎殺死在驪山下。

  按「民無信不立。」信是做人的基本條件,幽王身為國君,為博得褒姒一笑,不憐惜諸侯深夜勞師。這不僅有失天子威信,而且含有故開諸侯玩笑的意味,結果慘遭殺身之禍,這不是自找的嗎﹖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十一)


  心得交流:ed03548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知道自己為什么愚癡了

  弟子得恩師教誨,得知“憎嫉善人”的果報是生生世世愚癡,弟子不知道自己憎嫉的是善人,正是愚癡相現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帶著有色眼鏡看人,拿自己的惡心思去套用在別人的行為上,以為人存了惡心,其實即使是人家存了自私自利的念頭,又關我什么事呢?因果自負,真的毫無關系,今天是眷屬,死后就陌路,不往生的話,一切付出都是假的,惟有往生,善才是真善、慈悲才是真慈悲,而記掛人家的不善,是絕對往生不了的!我怎么知道眼前的人,就不是極樂菩薩帶惑潤生,就為考驗、救度我的呢?我還把他的種種不善都牢牢記住,障礙自己心凈,障礙原本凈土現前,做令自己不能往生的事情不正是自殺行為嗎?

  一切眾生都是諸上善人,我和任一眾生不和諧,就不能與諸上善人俱會,世間一切都是假的,唯一重要、真實的,就是成功往生。與之無關的,就是與我無關,自己的本分就是斷惡修善:斷除見人惡、想人惡、嘀咕人惡的習慣,堅固見人善、想人善、揚人善的習慣。任誘惑來考驗吧,自信是從磨練中堅固起來的。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請問何謂一心不亂?是否一個念頭都不起才算是一心不亂?念佛時心中想著阿彌陀佛是否妄念?

答:一心不亂對初學的人來講,心中想著阿彌陀佛就對了,從這個地方下手。一心不亂有淺深不一樣,我們淨宗祖師講的,有理一心、有事一心、有功夫成片。心裡想著有阿彌陀佛,念念相續,這是功夫成片,有這個功夫就能往生,這是一心不亂初步功夫;真正到事一心,事一心是阿羅漢;理一心就是菩薩,理一心跟禪宗裡面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個境界相同,所以理一心是法身菩薩。在《華嚴經》上是圓教初住菩薩,在別教是初地菩薩,那很不容易得到。可是功夫成片容易,什麼都不念,只念阿彌陀佛,這決定正確。

問:時常向佛菩薩或神靈祈禱,是否著相?

答:在六道凡夫裡面,不可能不著相,這個著相是初學,如果常常受大乘經教的薰習,慢慢你對於這個相就漸漸淡化了,由著相不到著相。不著相還要不要拜?要拜。為什麼?拜給別人看的。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間來,還示現八相成道,他著不著相?你說他著不著相?他不著相。不著相為什麼還要現這個相?給眾生看的,那是上台表演,那不是真的,是要做出好樣子來給別人看,這叫大慈大悲,這叫普度眾生。你不做這個形相,眾生沒地方學,他不懂,所以菩薩要做好樣子給他看。雖做出好樣子,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相即無相,無相即相,相跟無相是不二,這是真正不著相。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不著相,他相也沒有;菩薩不著相,他現相。所以菩薩是中道,小乘叫偏真。

問:學生以為現在佛門裡許多放生弊病很多,例如放了一些小鳥,但牠們往往無法自己繼續生存,許多放生反而產生副作用。從某個角度看,不如提倡種樹,因種一棵樹即是放一切眾生。請老法師開示。

答:你的想法很好,放生確實有毛病,放生要懂得,不是做法會去放生,那是毫無意義。要做法會了,通知鳥店叫他趕快去抓鳥;你要不通知他,他覺得沒有生意他不去抓了,這下有機會來了多抓一些,這反而是害眾生,不是真正放生。所以放生不可以約定時間,不可以用法會的形式,真正放生是什麼?是一般家庭主婦上菜市場買菜,看到這些動物活活潑潑,你仔細觀察,牠能活得下去,你把牠買來之後馬上就放,這是救牠一條命,要懂這個道理。不是叫你在法會裡頭,做那個樣子、形式給人看,那錯誤的,必須要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現在提倡素食,提倡護生,愛護生命,種樹也是個好事情。

問:家母最近有健忘的傾向,身為子女者擔心老人患了痴呆症。請問該怎麼做,才能改善老人健忘的情況?

答:勸她念佛,最好把什麼都忘掉,只記住一句阿彌陀佛,她就成功。該忘的統統忘掉,不該忘的就這一句,時時刻刻提醒她,這樣她能得佛力加持,她的健康狀況會愈來愈好。

問:經中所說「一日一夜不斷」,應如何才能做到?

答:一日一夜不斷不難,那我們曉得就在現前社會裡面,有很多用功念佛的人,一個星期不斷,七個星期不斷,十個星期不斷,人不多,真有。為什麼他能做得到?他對於念佛法門有相當的認知,他知道這個世間苦,決心修這個法門,希望這一生當中真成就。真正有這個認知,有這個決心、毅力,身體雖然不好,有佛菩薩加持,這肯定的,感應不可思議。所以人人都能做到,就怕你決心不夠,為什麼?大概像打佛七一樣的,前面四天那是最難過的,到第五天境界就不一樣,第六天是非常殊勝,繼續下去的話很容易。前面四天最難過,那是個關口,你必須突破。

問:弟子每當想拜佛,看經書,或聽佛曲時,就會有別的引誘出現,比如上網、看電視、吃東西,或睡覺!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浪費!請問該如何克服這些外境誘惑,與自己的惰性?

答:個問題是現代許多念佛不能成就的人通病,這個克服是在自己,基礎就是要持戒、要聽經,聽經讓你明理,持戒是建立你的基本功。戒律從哪裡做?一定要從《弟子規》做起,這三個根本,《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這三樣東西都要透徹了解,就會產生力量;如果不能能夠透徹了解,你還是敵不過誘惑。但是你要常常警覺到,你很容易受誘惑,你沒有定力、沒有智慧,你就要想到這是往三途的道路上走。你將來願不願意墮三途?這可以提高你的警覺心。宋朝瑩珂法師的成就,就是害怕墮地獄,他能夠奮發努力,他成功。如果真的知道地獄苦,自己很恐怖,你就不敢懈怠,因為你知道這種懈怠,這惡的習氣必墮無疑,沒人可以救你。

  必須要改毛病、改習氣,養成喜歡聽經。聽經一定要專注,你才體會到經教的法味;聽經心裡很亂,妄念很多,你聽不到東西。聽經要專注,聽經不受任何人干擾,在家裡聽經連電話都拔掉,你才能專注。如果你業障重,你在聽經,電話來幾個把你全部破壞了,這什麼?魔來干擾。凡是來干擾的都是你的魔障,都是你的冤親債主,不讓你用功。不讓你用功,到你將來沒有功夫,你運衰的時候,他就來找麻煩,他就來報復,來討命,來要債。

問:學佛者,應常生活在感恩之中,時時處處都看到一切人事物的優點和美好,感到快樂、幸福。但同時佛法又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是苦的,應生出離心,厭離娑婆。請問出離心與感恩心如何圓融?

答:出離心是你這一生終極的目標,我這一生成佛。感恩心是現前我這個身體還在世間,這個身體在世間所有一切所需的,都是大眾提供的,每個人都是恩人。我們所吃的、所穿的、所用的,你就想想多少人提供,沒有一個人對我沒有恩德。不但所有人有恩德,所有的植物、礦物都有恩德,山河大地都有恩德,感恩之心遍法界虛空界,這真的感恩。如何報恩?我認真修行,這一生當中能永脫輪迴,往生淨土,真的報恩了。這些對我照顧的人,我總算是有了交代;如果這一生我修得不好,將來墮落,那個罪過可重。你怎麼對的起這麼多對你有恩的眾生?所以這常常想到你就不敢不精進,不敢不努力。

  (節錄自學佛答問 21-414)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9/1~9/3停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鍾茂森教授目前暫停講演直播。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